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弘護人員扎根共學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21/4/22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06-0016

  成德法師:謝謝趙老師。諸位仁者,大家吉祥,阿彌陀佛。我們趙老師是聞教便行,昨天王老師提到帶家人出去,尤其春天春遊,這個對於身心健康很有幫助,他馬上就去做了。所以我們古聖先王,包含舜王、子路、大禹,他們聽到好的東西,他們會馬上就去做。那這樣的態度,在修道的路上就不用人家推了。做了就會有感悟,所謂行會幫助解,我們會理解得更深入。老法師有說,人生的快樂,讀自己想讀的書,做自己想做的事。那當然,讀的書那一定是跟性德相應的,假如跟性德不相應的書,看會調動我們分別執著,這也不會愈讀愈高興。所以這個是指聖賢佛菩薩的教誨,能每天親近聖賢佛菩薩,這是很幸福的事情。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當然是有意義的事情,那才會愈做愈歡喜了。

  我記得在馬來西亞的時候,那時候不知道趙老師還記不記得,因為他跟我住在同一個公寓樓層,同一個房裡面。因為我們那個公寓房望過去,就是一條大馬路,每天到那個六七點,七點多的時候,都是塞車的,塞得很長。我跟他們就講到,說你看我們都不用去塞這麼長的車,有這麼多大眾支持我們做弘揚文化的事情,我們是很有福報的,不然每天光是在塞車上班、下班,很多時間就耗掉了。所以《勸發菩提心文》說念眾生恩,那我們就是身心愉快了。老法師說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對支持我們的人,我們感恩;對跟我們相互扶持的,我們說同參道友,我們也非常珍惜。當然,每一個人的因緣、際遇,甚至於是業力狀況都不相同,我們哪怕經過三年、五年有人離開了,我們都要很感謝他三五年對我們的護念、對我們的信任。

  我記得幾個月前,我到一位當地的老人家家裡,他差不多七十歲,他種有機蔬菜、食物。那剛好我跟他聊,聊到前世今生,聊到一些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因為他都七十歲了,想順勢的談一談死生事大,我還舉了很多西方統計的例子。那每一次講完了,當然中間有人翻譯的,講完之後他就看著我說:「嗯,可能是巧合。」我講了好幾個,他都說:「嗯,可能是巧合。」所以就感覺到不能勉強別人,我們盡了力就好,不要強求對方一定要馬上接受。可能是在探討的氛圍,後來他接了一句話,他說,我都七十歲的人了,怎麼我一想事就是想那些不高興的事情,明明就有高興的事?你看他自己也在反思了。所以人應該都是記那些恩德、那些美好的事情,不應該是記不好的。所以我們說首先要學自愛,才能愛人,自愛是明明德,愛人是親民。

  所以老法師講經的時候說:「最笨的人就是把別人的垃圾放在自己心裡,那最傻的了。自己應該是讓自己的心保持純淨純善才對。」我相信這一段話應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印象,老人家說要保護好自己純淨純善的心。這些法語不容易聽到,聽到了,「如貧得寶,改往修來」,馬上要轉換成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感得什麼?感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過行菩薩道的生活,自然感降,所願輒得,就能「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我記得剛學佛應該差不多是二十五歲左右,那時候老法師講經的時候都會提到,要把《無量壽經》變成人生的劇本。這句話印象很深,先入為主,所以一看《無量壽經》,或者看大乘經典,就會有一個慣性,怎麼變成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所以遇到老和尚不容易,這是百千劫來難得的際遇,積累了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得掌握住。我也常常跟同修們說,說這一生遇到老人家是我們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成熟了我們得珍惜才行,不然就當面錯過了。

  而有了好的老師,那也要有好的同參道友。我們在馬來西亞,他們教育界的都說,諸位同道好,同道中人。因為同學之間可以收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效果,善友為依。所以我們剛剛唱這一首歌:「一群人、一條心、一輩子、一件事,復興文化,回歸安養。」「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報盡高登極樂之鄉」,我們有這樣共同的目標。「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更何況我們還不止兩個人。我們堅定的邁開我們的步伐,有佛法就有辦法,而且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戰友,相信同參道友。好,那我們接下來請同學們來分享。

  趙老師:謝謝法師,那段學生還記得。

  成德法師:記得啊。

  趙老師:我們首先有請董學長。

  董同學:阿彌陀佛,尊敬的法師、尊敬的家長,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感到很突然,沒想到第一個叫我,有點懵了。

  成德法師:上一次剛好要輪到您了。

  董同學:末學通過這七週的學習,聽法師的法語開示,及跟學長們之間的交流分享,收益頗多,並且對修行有了更深的體悟。末學通過學習認識到孝親尊師和扎根的必要性。扎根也是觀照內心、自我反省、改過遷善、積累功德的過程。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悟到了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陀已經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參悟出來了,眾生本來是佛,而是被五欲六塵所污染了。既然我們本來是佛,而今不能顯現出本性,那就應該把這個本性的障礙清除。那又如何來清除障礙?佛無盡的慈悲,知道閻浮提眾生罪障深重,剛強難化,難伏難調,靠自己的力量很難達到,所以在此殊勝的法會中,阿難代眾生向佛求法,佛稱讚阿難:「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法藏比丘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又經過五劫精勤求索,恭慎保持,積功累德,滿足無量大願,圓滿成佛,號稱阿彌陀,亦名無量壽。佛無盡的恩德、無盡的慈悲,所做的一切、所發的大願,願願都是為了眾生而發,所修的一切功德,也是為了眾生而行,心心為眾生,念念為眾生,就是為了眾生早日離苦得樂、早日破迷開悟、早日見性成佛。

  而我們每個修行者修行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成佛,末學深知自己罪障深重,習氣毛病很多,今生想成就,靠自己的能力真是沒有把握,必須靠佛力加持、祖宗護佑。末學有幸遇到淨土一生成就的殊勝法門,遇到了師長老人家及成德法師,知道了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可以藉助佛力幫眾生往生,只要往生了,必定成佛,因為這是佛發的願。那麼如何能藉助佛力而往生?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啟動了,即可往生。末學也把此願給大家恭讀一下:「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從而末學深深認識到了,原來修行就是改過,就是為了改過,但是為了改過而修行是自力,是修世間的善法,做得再圓滿也是修的人天福報,不能了脫生死,不能出離輪迴。而要按悔過得生願的願文,去孝親尊師,依教奉行,扎三個根,才是圓滿的改過,才能得到佛力的加持。

  末學總結到此處,通過這一段時間的修學,內心也感覺到很輕鬆。原來對修行很有壓力,覺得那麼多經典要學,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現在想想看,看那麼多經典也無法得道,每天再做那麼多事情,整天忙得不亦樂乎,所以修得內心很煩亂,心不開、意不解。末學觀到了是自己的貪欲心而造成的,走進了修學的誤區。現在通過這麼多天的修學,這七週的修學,現在心慢慢得到開解,也慢慢的放下了很多,逐漸走上了修學的正軌。所以末學想要從孝親尊師開始,扎好三個根,依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去好好的改過,好好的老老實實的做起,把根牢牢扎在心中,落實到生活當中去,落實到工作當中去。這樣為成佛而作善、為成佛而扎根,想佛、觀心、反省、改過、持戒,孝親尊師、敦倫盡分,讓父母早日離塵垢。所以我們真的成就了,父母才能真的離苦得樂,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至孝,才能真正的做到孝親尊師。

  我們所有的善根要心心迴向法界眾生,均能發願求生淨土,早成佛道。其實在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就是為了扎根而來的,而扎根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末學深深體悟到師長老人家的用心良苦,為不同根性的眾生都能往生成佛,而教授不同的修學方法。我們扎的是往生成佛的根,所以這個根要永遠的扎下去,把孝親尊師真能落到實處。我也深深體悟到,孝是根本,問自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念想佛,不離本尊,恭慎保持,必得道根。我的分享,這點體悟就分享到這,如有不妥之處,或有錯誤的地方,請法師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董居士的分享。他能夠認知到扎根的重要,這個是可貴的。現在「惑道者眾,悟道者少」,這不是指一般大眾而已,是哪怕是接觸到了佛法,也是惑道者眾,真正悟道者少。祖師們很多法語都在提醒,比方說修行的人逐末不求本,就沒有務本。所以為什麼章嘉大師教導老和尚,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就是枝末,你著在這個相上了,就沒有求到本。你比方說念佛讀經數量很多,可是自己的內心是好勝,那心是根本,沒有注意到了,反而在這樣的佛法因緣好勝心在增長,那這個就很冤枉了。比方說大經大論讀了很多,可能一開口那沒有二十分鐘停不下來,但是問題是就變成貪大經大論,而不見得知道自己的根性,也不見得知道大眾的根性。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須打破自欺一關,始有商量處,要灼然見得滿身過失,功夫始有著手處。所以剛剛這個董學長提到的,修行就是要改過,這個就是見得自己的過失了,這樣才有著手處。「此二關不破,任你談玄說妙」,一談起大乘經教可以談很久,「終是門外打之遶」,進不了佛門。所以不能逐末不求本。

  不能好多不好精,喜歡學很多,求知欲了。但是修行,《佛遺教經》強調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學得很龐雜了,都變成學知識了,學知識很容易有所知障。所以為什麼「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善知識對我們修行的因緣來講,排第一,所以叫大因緣,最關鍵的緣分,因為有了善知識才能護念我們,讓我們能夠恢復自性。那就要聽話,這個善知識才幫得了我們。

  剛剛董同學講了,那麼多經要學。那老法師慈悲了,老法師的教誨告訴我們,扎好根,然後一門深入。而且連一門深入的經都給我們找好了,《無量壽經》。而且《無量壽經》還有註解,黃念老註解,然後老人家又開解得特別仔細,一千二百個小時,而且宣講非常多次了。所以其實不複雜,我們別把修行自己搞複雜了,就根基扎好,因為你沒有根基要學大乘佛法不可能的,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我們得看懂佛教化的意義所在,他為什麼有這個次第?為什麼一開始要講阿含小乘經,講方等,最後才講般若、法華這些大乘經?他先要有基礎。這個跟淨業三福都很相應。佛面對韋提希夫人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首先告訴她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因為她往生極樂世界她就作佛了。所有佛修行都是依這個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是人天福,要先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是《十善業道經》,老人家教得確實很具體。比方說我們現在知道孝親尊師重要了,那《弟子規》每一句得真正落實下去了,不能含糊了,每一句都要想著怎麼去落實它。包含我們已經組織家庭了,我們上侍奉父母;教育好孩子也是盡孝,為什麼?你要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你不能讓他們在天之靈不安寧,怎麼把我的後代教成這個樣子了?包含我們父母健在的,那一言一行都不能讓父母擔心,不然怎麼叫孝親?孝親有在心中了,還會做讓父母難受的事情?當然父母不理解的時候,要想著怎麼讓父母了解,甚至先懂得順,也不能讓父母太過難過。所以《弟子規》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個要落實。一個要弘法的人還讓父母操心,那個弘法是空話,你要安眾生的心,連父母的心都安不了,那不行。

  那剛剛我們董同學分享,可以感覺他對《無量壽經》很有感情,法藏比丘這個四十八願首先為了我們六道的眾生發的,沒有這四十八願,六道眾生要出輪迴太難太難了,所以阿彌陀佛的慈悲我們要感受到。那裡面提到的悔過得生願,已經遇佛法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了,「改往修來,洒心易行」,「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不能再隨順習氣了,不能造十惡業。那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所以要修淨業,連善業都不修,善業感三善道,不是說不行善,要行善不著行善的相,斷惡不著斷惡的相,就是第十八願說的,「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假如有求未來果報了,這個不行了,那就變成輪迴業了,行善也是輪迴業,感三善道。所以《金剛經》講得好,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有我相、人相,心就不清淨了,行善事也不是淨業。要「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所以老法師說,行善也不要放在心上,做完就完了,不要求人家讚歎,更不要求未來果報。

  好,其實儒家的經都是跟性德相應的。所以真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做不出來,自己的孝心還不夠,不然這些都是很自然可以做出來的。「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現在在團體單位,為單位著想,為領導設身處地著想,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我不能給老祖宗丟臉,我也不能給佛菩薩丟臉,不能給本師丟臉,也不能給阿彌陀佛丟臉,更不能給師父上人丟臉。這是念恩的心,相信這顆念恩的心就會讓我們的正念能夠保持下去了。以上回饋。

  趙老師:下面有請梁學長。

  梁同學:尊敬的法師。

  成德法師:妳好。

  梁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聽了王老師的分享,就對最後一段,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段有一點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曾皙講的時候,他就是把琴聲停下來,他的意思就是說,我和他們三位好像都不太一樣。老師就鼓勵他說:說說無妨,我們都是各言其志。然後曾皙就說,就是那一段很著名,二十七個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說完以後,夫子喟然長歎,然後說:「吾與點也!」夫子為什麼會欣然長歎?就是夫子說,這也是我追求的理想的境界。這和後面夫子對曾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遙相呼應。末學就感覺到曾氏父子真的是孔老夫子的好弟子、真傳弟子,他們真正能懂得老師的心。

  所有的在師承中,我們這七個星期學的,從許浚和他的老師、達摩祖師和他的老師,還有二祖和他的老師、我們師父上人和他的老師、成德法師和他的老師,演繹出來的都是這麼生動的一幕一幕的情景。所以師承真的是非常的重要。那麼做為老法師、法師的學生,我們也要真正的能懂老師的心。

  孔子的時代是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就是道德滑坡,價值觀崩潰,文化衰微,人心不古,孔子當仁不讓,知不可為而為之,就宣揚禮樂教化、五常五倫八德,就是說如果人們按照這個聖人的教化來做的話,人們就可以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就是曾皙描述的理想的人生場景。在這種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春遊、冬遊、秋遊,這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也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悠然自在;這也是一位詩人荷爾德林說的,人應該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詩意的生活在這個大地上;也就是習主席說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偉大的藍圖;就是我們古聖先賢「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人類理想;就是人文生態文明的一種狀態,這就是人最理想的一種狀態。這就是教育的理想,教育最終終極它追求的目標就是,讓人有幸福的能力,然後有去幫助別人幸福的能力,自己幸福了,去幫助別人幸福。做為我們修行人的目標,就是做一個覺悟的人,然後去幫助其他的人覺悟、覺醒。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是有使命而來的,這也就是這段時間老師一直在給我們講的本分,做人的本分、做佛弟子的本分。那因緣不成熟的時候怎麼辦?就敦倫盡分,安於當下,老實念佛,等待因緣。這就是末學淺顯的感受,請老師指正,感恩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梁同學。昨天王偉傑老師特別引了夫子在「先進第十一」裡面一段,等於是問學生,假如你們有機會發揮,你們會怎麼做?師生之間常常可以這樣談心。那一切法從心想生,王偉傑老師《論語》這麼多段不講其他,為什麼講這一段?可能他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小孩他們所處的學習傳統文化的情況,可能覺得有不少孩子學得太苦了,所以希望父母別那麼緊張,搞得孩子也很緊張,利用春天大家出去放放鬆,享受天倫之樂。

  而對於我們修學的人來講,聽到任何的例子,心也都要能保持平和,心在面對一切境界的時候,要保持對一切人的著想,念念為他人著想。比方說我們覺得孩子很苦了,那我們可能就會比較偏為孩子著想,然後可能在言語當中就會對父母有比較苛責。所以《大學》裡面這一句話,我們要常常提得起來觀照,「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所以確實也是好心,但是有時候可能或多或少這個心就會比較偏誰了。你們有沒有做過和事佬的經驗?當和事佬要有什麼前提?我們的心假如比較偏誰,要當和事佬可能效果會有所影響。妳能夠講到讓孩子也體恤父母、父母也體恤孩子,這個是比較理想的。成德聽的時候可以感覺王老師對孩子設想,因為孩子假如心裡壓抑,這個對身心發展不好、對學習效果也不好。

  那我也有進一步跟王老師溝通了,就是這個引佛經或者是儒家的經典,就要特別謹慎了,因為孔子的一段話,你不要看一句、一段,裡面全部都有文理的,就跟一篇文章沒有兩樣。所以可以理解,他是希望透過孔子這段話給家長啟示。但我也跟他探討,因為引這個佛經或者是儒家的這些經典,還是要有依據,比方說這已經是修學過來的人,像李炳老他的《論語講要》(《論語》講記),這沒問題。因為畢竟王老師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是閒雲野鶴的生活,所以考慮事情沒有像我這個比較緊張型的人,考慮得會比較這麼講究,他也很能接受。

  然後因為這個王老師他第一節課講了很多故事,不知道大家聽了有沒有這個印象?他講一個身教就講了好幾個他奶奶的故事。結果昨天我在聽的時候,我說,怎麼還不講故事?怎麼還不講故事?後來我也反觀我有執著了,之前都一直聽他講故事了,昨天都沒講,我說怎麼還不講故事?所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我自己的心先動了。當然,後面因為我是感覺一般大眾還是想多聽一下他實際的情況,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後面還採訪了他一下?所以這個王老師有很多很寶貴的,他在家庭倫理當中他怎麼去經營的,我們可以多請他分享這些實際的案例。但是假如要講經了,這個得要跟老和尚一樣,老和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些還是要兼顧到。

  這個主要是我的問題,我沒有事先跟他溝通商量好,我也是想說應該他會一直多講故事,昨天馬上風格一變。所以看得出來我也是很容易激動的人,因為覺得說,好不容易他這個家庭的倫理,三代之間的倫理經營得確實很好,也希望,因為現在在家庭裡面有這個倫理衝突的還不是少數人。我今天早上還在想,不然我們就轉一個家庭教育交流會,那這個方式可能王老師也不會壓力太大。我說,你昨天講話的速度怎麼跟第一次不一樣,好像比較慢?他說,我好像有點緊張。當然再加上他太太在旁邊,一直給他看錶,幾點了幾點了,他可能就更緊張了。

  我們梁同學她剛剛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談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所以她應該是很崇拜孔子,也很崇拜習主席,跟他們很相應。我們確實每一個人都要做實踐「中國夢」、讓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的載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自己幸福,也要讓他人幸福,讓自己幸福就是明明德了,讓他人幸福就是親民了。而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導我們明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個人與自然,在我們這個時代就凸顯得很重要,因為現在自然被破壞得很嚴重。所以孩子從小跟自然就有深厚的感情,他怎麼可能會去破壞它?

  我是從小生長在都市,結果當時候在廬江的時候,廬江是個鄉鎮,風景很好,但是我那個時候還沒有聽王老師強調的這個「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所以我那三年還是有點工作狂,所以把這個馬槽河給糟蹋掉了,沒怎麼好好欣賞它。可能快五十歲了,反而現在住在這裡,我前面這條路叫森林路,有一個登山步道,現在每天都會去走,有時候一天還走好幾次,然後走著走著,這些鳥叫聲太好聽了,空氣這麼清新,對整個大自然充滿一種感恩。然後到秋末栗子都掉下來了,我們撿了很多給學生們吃,而且那是野栗子,聽說比栗子的能量更高,雖然長得不大,能量很高。不過吃也不能白吃,每次迴向都要迴向給栗子樹菩薩,然後告訴同學們,你們要好好修,我已經跟栗子樹菩薩說了,以後你們吃完之後弘揚漢學,要記得迴向給它們。所以人與自然還是很重要。

  剛剛梁同學也提到使命,五十而知天命,這個大家要清楚,我們這一生來幹什麼的?她剛剛也提到,緣不成熟的時候要敦倫盡分。其實每一個人的當下都有緣成熟的,比方諸位,你們現在好好當父母,緣成不成熟?你們現在好好把君臣關係經營好,成不成熟?當下一定有成熟的,我們現在就怕什麼?成熟的不好好做,不成熟的每天在那傷腦筋、在那攀緣,這個就不妥當了。佛菩薩會把任務交給誰?交給安住當下、敦倫盡分,然後已經有心得的人,他才水到渠成來服務大眾。但是我們有一個習慣,攀緣心很強,很容易激動,還主動要去找機會。說實實在在的,我們要看懂佛菩薩隨緣。老法師利眾的緣都是推不掉的,人家來找他的,出家也是人家來找他的,找了他九次才出家。你說聯合國也是人家來找老和尚的。要頒給他榮譽教授,老和尚說,我出家人不需要這些東西,然後這個校長說了,我們覺得你講的東西對世界和平應該有幫助,所以要推薦你到聯合國開會,不過聯合國只邀請學者,不邀請出家人的。謝謝梁同學,我們再請下一位同學。

  趙老師:下面有請張學長。

  張同學:阿彌陀佛,尊敬的法師吉祥,各位家人們大家吉祥。今天學生想向法師和各位家人們匯報的是,上上週四聽完法師的慈悲開示之後,這兩週自己力行的一些體會和收穫,然後以及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法師。

  首先第一點就是雖然學生以前……感恩法師喝水,感恩您大慈大悲。

  成德法師:我一看到妳就想到喝水,謝謝謝謝。

  張同學:沒有沒有,感恩您慈悲,因為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喝水確實很好,是聽一位很厲害的中醫講的。

  成德法師:對,膀胱經。

  張學長:是的。學生雖然以前學《了凡四訓》,也知道「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也總是這樣去勸自己,說過去事情就忘掉,然後就翻篇吧,不要再記在心裡了,不然感覺像一個大包袱一樣,很沉重的一個大石頭壓著自己。但是可能就是從小到大太順利了,然後這幾年經歷的苦痛又太多了,這種反差太大了,所以就是感覺自己想到過去的時候,心中還是經常會比較傷感,然後會覺得也很後悔、也很難過,就經常在想,如果要是早一點能知道傳統文化,何至於走這麼多的彎路、經受這麼多的苦痛?所以這幾年其實身心都是很受煎熬的狀態,雖然有好轉,但是感覺並沒有真正的釋懷。但是就是上上週四聽了法師您的開示之後,就感覺那個加持力特別的神奇,很強大,就真的是那種像陽光照到心裡,就覺得好像一下子……因為法師您上次就說,說那個過去犯的這些錯誤都已經過去了,然後把所有過去的錯誤都打包,您的原話是打包成一個垃圾給清走,然後就給它扔掉,扔到垃圾桶裡,過去的事情就放下了,不要去想了。而且您告訴學生說,要隨順聖賢佛菩薩的教誨,不要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可以化危機為轉機,轉煩惱為菩提。

  真的就是學生聽了法師您的開示之後,就突然間好像一下子就覺得心裡這個大石頭就給搬開了,就覺得自己真的好像可以釋懷了。因為學生自己心裡就會想,靜下來想,其實難道我這些年經歷的事情、這些苦痛不是好的事情嗎?真的是好的事情,如果不是經歷這些很極致的痛苦、病苦,我是不會回頭的,我也是不會這樣去學傳統文化、去學佛法的,而且怎麼會像今天還能親近法師、跟這麼多的善知識善友為依去共學?不會有這樣的機會的。而且就想說,如果不是經歷了這些,那自己可能一直就還是那個溫室裡面的被父母呵護得很好的花朵,還是以前那個很傲慢、跋扈那樣的一個公主病很嚴重的人。如果不是經歷這些,自己怎麼能夠改掉這些習氣?而且也不了解人間的疾苦,不知道世上苦人原來這麼多。而且不是通過這些苦痛的經歷,自己也不知道人生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覺得好像生活就是比較安逸享樂也沒有什麼不正常。但就是經歷了這些,學習了傳統文化才知道,其實人生是有更高的責任和使命、和光榮艱巨的任務的。所以真正能夠這樣去想的時候,心裡就能轉念了,就是這麼多年的這個心結就解開了、就釋懷了。所以這個真的是特別感恩法師,就更加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真是金句,只要相信自己,相信佛菩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還有第二點就是,法師上次您,就是覺得法師真的是悲智雙運,特別的慈悲。因為學生本身自己習氣是很重的,是很自私自利的,從小就比較我行我素的那種,而且特別容易見別人過。但是法師上次就是很慈悲的跟我說到,說老人家的德行、師長的行誼我們要去效法,然後要「見人善,即思齊」,去效法每個人的優點,然後這樣「聖與賢」就「可馴致」了。而且還告訴我說,哪怕真正落實《弟子規》上的一二句話,「凡是人,皆須愛」,「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真正這樣去做,能常常這樣想,自私自利慢慢的就打掉了,如果真這樣做的話,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脫胎換骨。

  然後學生就感受到法師的這個開示也是有一種很神奇的力量,因為就在法師開示完之後,因為就感覺以前《弟子規》也讀,您的《幸福人生講座》也聽過,但感覺好像其實每一句話都沒有入心,也沒有真正去力行,會覺得《弟子規》是《弟子規》,生活是生活。但是這次您講了這兩句話,然後就入心了,入心之後,結果沒過兩天下樓的時候就遇到一件事,就是看到了一個民工,他就隨地吐痰,而且身上還比較髒、比較臭。要是像以前,學生心裡面就可能不由自主,雖然不會表現出來,不由自主的心裡就會有一些反感和厭惡,就會覺得隨地吐痰挺沒素質的。但是就在那個當下,就是法師那個特別慈悲的溫暖的笑容一下就映入眼簾,就想到法師跟我說,「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四海之內皆兄弟」。然後學生當時就想,那如果這個民工兄弟他如果是自己的哥哥或弟弟,我也這樣會去嫌棄他嗎?我應該不會去嫌棄他,也不會去反感他吧。然後就想到說,其實他剛出生的時候應該也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嬰兒,而且也是父母手心的寶貝,只不過是這麼多年人家沒有受過教育,而且又是處在這個社會相對來說比較辛苦的這個階層,所以才會這樣,我怎麼能去嫌棄人家?這樣去想的時候,就感覺自己那個惡念就能夠轉過來了。

  然後也是針對自己很容易看別人毛病、挑別人過失這樣的一個習氣,也是我們家裡的雷學長她有一個特別好的建議,我也是用上了。她說她在教很多學生的時候,因為感覺現在學生都比較氣人,然後就把他們這些學生嬰兒時候的照片都給蒐集來了,就發現他們嬰兒的時候都好可愛,一個比一個可愛,每當她被氣得不行的時候,看看他們這個嬰兒的時候很可愛的照片,她就不生氣了。然後我就把這個方法給借鑑過來了,雖然我沒有要到那麼多嬰兒的照片,但是我譬如說在不管是身邊的人,或者是一些什麼樣的不如意的人和事出現的時候,我會見人家過的時候,然後我就說,法師告訴我見人善即思齊,然後如果看到別人的缺點,自己首先就不是修道人了。而且要反觀自己,我自己肯定也是有這樣的問題;或者哪怕我沒有這樣的問題,可能我以前也是這樣對待人家的,所以別人這樣對待我的。然後就趕快努力去想一個很可愛的嬰兒的臉,然後就想到一個嬰兒很可愛的樣子,心裡好像就沒有那麼的氣了。自己還想了一個對治的辦法,就是買了一個特別好看的小本子,和一枝很好看的筆,打算以後專門在那個上面寫一些身邊人的優點,這樣就經常去看他們的優點、寫他們的優點,可能就是能夠比較容易對治自己的這個習氣。

  還有一點就是上次也是法師開示,因為學生是那種很容易走極端的,就屬於很激動、很衝動型的,也特別感性,而且就是大家也看得出來我是那種很傻,就很一根筋的那種,比較缺心眼的那種。上次法師開示說,我們不能走極端、不能非黑即白,要隨緣不攀緣,但是我們也可以像佛菩薩那樣學習去造緣,然後這樣也可以去利益眾生,不是說要不然就熱情得不得了,要不然就連人都不見了。我就想說,我這兩年多在家裡養身體,不去上班,也不去見以前的同學、同事、朋友,其實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就覺得自己修得不好,定力不夠,而且不太再敢接觸以前環境的人事物;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很虛榮、好面子,因為這兩年胖了很多,也變醜了很多,不像以前,以前是很光鮮亮麗的,很嘚瑟的那種出現在大家面前,礙於那個面子,就感覺好像自己沒有以前形象那麼好了,就不是很自信去見別人,就怕別人那種異樣的眼光,或者說什麼那樣的,其實還是這種心態是不對的。但是上次就是聽法師說了一句特別精彩的經句(如果我那個原話說得不對的話,請您批評指正),就是您說「要面子反而是沒有面子,不要面子才是真正的有面子」。我覺得這句話簡直太精闢了,就是對我說的,我真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種,真的就是自己很累,這麼多年感覺明明自己就不是一個偶像,然後非要有這種偶像包袱,活得特別特別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想法、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就特別特別累活得。

  就在您開示完了之後,剛好就有一個大學的女朋友約我了,約我之後,本來我之前人家約我好幾次我都拒絕人家幾次,就是在咱們學習班之前的事情了,去年、前年的事情,但這次人家一約我,我想我必須得出去見。出去見這個好朋友,雖然說也稍微打扮一番,但是就覺得心裡感覺淡定了很多,也踏實了很多。因為她也好久沒見我了,她不知道我生病的事情,她就說,「妳氣色怎麼這麼好?」我說我天天學聖賢教育,跟著我們蔡老師天天學習,我說我天天高興得不得了,我氣色能不好嗎?她就跟我聊了很多。其實像這個女孩子,她應該算是社會上還算各個方面條件生活得還不錯的那種女孩子,但是聽她跟我聊天,就是她跟我講,不管是她的小家庭還是大家族,都會有很多的問題,就真是覺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真的是這樣的。雖然每個人好像看著很快樂、很幸福,其實心裡的苦真的誰苦誰知道,然後就想說,如果是不學佛法的話,人要想沒有煩惱,那真的是不可能的,就真的是這種感覺。

  然後我就把這次學習到的法師的開示就跟她分享了一些,然後也給了她一些建議,當時就感覺她那個眼睛就亮了,而且她跟我說,她覺得特別開心,充滿了正能量。我就說,正好她女兒要小升初了,我說我推薦妳去聽蔡老師的「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妳好好聽一聽,妳肯定會收穫特別大的。她說好的好的,我回家去聽。就覺得很開心這樣的。

  但是學生就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因為學生是屬於那種很容易走極端,又沒有智慧,很多時候在當下處理事情的時候分寸感不知道如何去拿捏。就譬如說我是很喜歡跟人家掏心掏肺的去說血淚史的那種,鼻涕一把淚一把,就真是掏心掏肺的那種,然後就感覺我把我的心掏出來給你看看的那種。但是就是像去年十二月份的時候,我之前有一個電影學院的同學,一個女孩,她也是好幾年沒有見我,然後她就過來找我。我當時真的是覺得,因為她跟我的有一些經歷比較相似,也是屬於吃喝玩樂的那種,天天享受生活的那種,然後我在想說,她要是再不覺醒的話,她不是就會走我的路嗎?其實事實上她已經經歷了很多很多人生的挫折了,所以我跟她見面的時候,我就把我這幾年的血淚史,就包括自己生病什麼這些全部都跟她講了。講了之後,她還又問了我很多的問題,就是把我所有的問題全都問了個遍,我也全都跟她講了。當時我就想說,我豁出去了,我就跟她掏心掏肺,把我的血淚史全說出來,只要能警醒她,讓她不再走同樣的路,甚至能夠警醒更多的人,這樣也好。但是就是自己還是可能為眾生那個心不堅定,睡了一宿覺,當天晚上回去覺得還挺好的,睡了一宿覺之後,醒來之後,心裡有點彆扭了,為什麼?我就想說,我跟她說的好像有點太多了,也不至於這樣去掏心掏肺吧,就是真誠就夠了,點到為止就可以了,幹嘛要把我所有的隱私全部都說出來?因為雖然她不是一個八卦的人,但是就是像電影學院是沒有祕密的,她知道了,她跟她身邊的好朋友講了,可能整個我學校的老師、同學都知道了,以至於我現在工作的那個學校也會都知道,因為大家都是通的這些。然後我就心裡會有一些彆扭了,所以我就特別想請教法師,因為我感覺自己就是有的時候還是看不清自己,就是自己一方面又很好面子,有的時候又認不清自己,就覺得這個像以後在跟一些朋友聊天的時候,有這種就是希望幫助到別人,是應該就是那種掏心掏肺的訴說血淚史,然後來警醒別人,還是說像今天這個劉學長這樣,雖然人家也很真誠,但是人家就只是點到為止這種,然後就是拿捏好這種分寸感,究竟應該怎麼做?因為感覺自己還是自己的很多深層的習氣毛病看不太清楚,所以就請法師批評指正。然後請您一定多多批評我,因為我的實際年齡不到四十歲,心理年齡不到二十歲,所以您是可以狠狠的罵的。特別感恩法師,然後也不好意思,耽誤了大家好長時間,阿彌陀佛,感恩法師和所有的家人們,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張同學,我要回答妳的問題,還得先有《金剛經》的功夫,要離一切相,妳現在是不滿二十歲,才好回答妳的問題。我怕我的功力還沒有到離相,不過先隨喜妳好學的心、能夠受諫的心。首先待會大家休息的時候,一定要去喝水,因為下午三點到五點是走膀胱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這個時機點也要抓對。包含你吃補腎的,最好是要在下午五點到七點,那時候走腎經。這個大自然之間身體是小宇宙,它都有它行的道,所以不要跟老天作對。所以熬夜就是跟老天爺作對。這個說來慚愧,我以前也常常跟老天爺做對。有人說我要把我的睡眠的障礙去掉,佛門有五蓋,其中一個蓋就是睡覺。可是你不能用力過猛,一般的人還是循序漸進比較好,不然你用力過猛,最後自己傷到身體了,或者又很氣餒,這個都不好,可以慢慢減少,但是主要的那個半夜十一點到三點前後這個時間段一定都要睡,不然這個身體會緩不過來。

  當然,張同學的態度是挺難得的,她聽了到底她的領悟是什麼,進一步她怎麼去做,她有藉這個機會來表達。因為她一表達我才知道她有聽到什麼,她的考慮是什麼,她現在怎麼做。她假如沒有說,我也不知道她的情況,我也不好回應她。所以這個是「出必告,反必面」,聽了之後有沒有領悟。其實一個講課的人講完之後都會想,到底他們能吸收嗎?有沒有體會?我們講課的人也怕浪費人家的時間。她提到的幾點受用,她能體會這個不要再把過去的事情放在心上執著了。剛剛我們一開始還說,老和尚說,不要把垃圾放在純淨純善的心中,這個是太笨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染著。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千年之暗俱除。而且確實你一覺悟了,你所走過來的路,很可能變成可以護念別人的資糧。比方說劉素雲老師她得了紅斑性狼瘡,可是她覺悟了,她知道念佛,病好了,你看她去跟癌症病患勸,跟紅斑性狼瘡病患勸,人家很容易接受,她經歷過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覺悟,然後不能再造業了,那妳以前的路也會產生可以護念眾生的效果出來。

  她聽到要「事諸父,如事父」,她也在生活當中懂得去轉念;那她也是「見人善,即思齊」,她聽到雷同學用的方法挺好的,她也採用了,把這些學生的嬰兒時的照片蒐集一下,那妳每次可能他行為不好,妳要生氣的時候就想到那個照片,妳就不生氣了,這個挺好的,對治自己的煩惱。老法師有一個方法,就是「我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我對一切眾生的供養跟對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不是把眾生當作阿彌陀佛,眾生本來就是阿彌陀佛」。那這也是一法,你可以把每個成年人想像他嬰兒般的面容,就不會著相了。甚至於你是見性不著相,見他的彌陀本性,不著他現在的行為。有落實了就有受用,首先是經教要入心,所謂讀書貴在變化氣質,入心了面貌就轉了,相由心生。她具體落實了,買個小本子,還要買一枝可愛的筆,看了賞心悅目,然後記錄每個人的優點,這是人與人相處良性循環的開始了。你常常記他的優點,你會很自然的去讚歎他,他也會感動。人有良心,你一直讚歎他,他不好意思做不好了。你一直盯著他的缺點看,他當然不舒服了。然後又一下改不過來,他就「我就是這樣,不然你要怎麼樣?」人要了解人家的心理。所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能夠稱讚人家的優點、隨喜人家的優點,這個良性循環就轉動了。

  再來,妳也是透過學習愈來愈自知。自知是知過,進而可以去改。她說她比較容易走極端,不是黑就是白。妳還提到說,其實不去接觸以前的朋友,還是內心裡面有考慮這個面子的問題,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有時候我們修行的人會把話講得很好聽,他們現在跟我可能聊不來了,反正我現在學佛了,他們又沒有學。事實上是自己怕沒面子,因為畢竟胖了一些,那這些都是很真實的心態。不過妳的顧慮太多了,妳沒有看到現在的大趨勢,現在是走重回漢唐,所以以後楊貴妃吃香。所以這個都是相對的,不要自己製造緊張。

  妳提到這個跟人應對的分寸,我想有自受用跟他受用。比方說妳現在還會顧慮,那妳就不要講得那麼多,講完還造成自己的擔憂,我們護念自己也循序漸進。再來,妳講給別人,到底對別人有沒有用?這個妳自己也要能感受到。「交淺不可言深」,是吧?這句話裡面也有道理。我跟大家說了,每一句經文都在教我們恢復真心,甚至每一句經文都在教我們怎麼愛自己、怎麼愛別人。我有跟你們分享過,「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這裡面有沒有自愛、有沒有愛人?有。臨門一腳該你踢要去踢,那不是愛人嗎?對我們自己來講,不要是小乘人的心,真正能利益對方了,我再辛苦我都不怕,那這句裡面就是讓我們突破只顧自己的習性。「交淺不可言深」,這裡面也有自愛跟愛人,自愛就是調整自己容易激動,一講就沒講個痛快不行。其實不知道大家在講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對方的眼睛?你講,你講的目的是什麼?目的不是為了我自己講個痛快吧?目的動機是為了對方好。其實有時候我們在想要講得痛快的時候,可能對方聽了都有壓力,你都要看他的眼睛。那有些地方該點到為止,因為您自己想想看,妳當時候講的時候不覺得不妥,可是妳睡一覺妳也會變,是不是?妳開始擔憂了吧?對方可能聽的時候也很痛快,可是她隔天她也會變,對。所以這個點到為止還是有智慧吧?還是有理智吧?這些那沒有標準答案的,這個要靠自己慢慢在跟人溝通當中去練、去體會。我再講,可能張同學要當公式背了,所以開而弗達,看著辦。

  好,我們現在先喝水,我們先休息一下,阿彌陀佛。

  

  侯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學生結合現在的修學情況,向法師和家人們做如下的匯報,並向法師求教一個問題。學生最近這三年都是在微信群組當中做護法義工,和學長們一起共同學習《無量壽經》,每天就是讀誦《無量壽經》,聽師父上人跟法師的教誨,晚間就念佛共修。通過這一次的共學,學生更加的堅信這樣的修學方式是諸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和安排,所以就更加的珍惜。

  因為這次共學當中糾正了學生的幾個執著點,第一個就是學生的這個分別心。之前一直著在這個相上,總是覺得弘護正法是要有實體的道場,或者是有一群人在一起,落實師長的一條龍,或者是培養法師,諸如此類的一些形式。但是通過法師非常細緻的開解,學生認知到,其實都是自己在著相,任何一種對於正法的弘護形式都很必要。尤其認知到當下其實微信共學的這種方式是很普遍而且很便捷的,也是大家非常歡喜參加、參與的一種形式。只要在這種形式當中,能夠認真、老實、聽話、真幹去落實教誨,這個就是弘護正法的一種方式。

  第二個就是認知到修學是在境緣當中去修心。所以現在也非常的歡喜,因為在微信群組當中有十幾位共修、共學的家人。師長老人家經常會提到說,在境緣當中去修,人事境緣是最好的一個修學的環境。所以在這個當下,能夠放下自己的分別、執著,通過共學,放下控制、好為人師、我執我見,還有放下自私自利,培養為大眾服務的一種精神。

  第三個就是這一次確確實實非常感恩、無限感恩諸佛菩薩加持,因為這麼多年修學《無量壽經》,總是覺得還是功夫不得力,究其原因就是沒有重視扎根的修學,這一次法師非常慈悲、細緻,很多次的去開解扎根跟一門深入的關係。學生也認知到,之前其實也會有一些修學的障礙,想向法師求法,就是在這個微信共學的這種網路道場當中,如何去落實扎三個根的修學。之前總是自己給自己預設很多的障礙,覺得大家不在一起,不能夠同步學習。通過了這段時間的學習,學生也認知到,是自己給自己來預設障礙,就是有未來煩惱。一切以修身為本,只要自己能努力做到,放下控制要求,不要求他人做到,首先要求自己做到,依報隨著正報轉,相信大家都能夠在這個扎根共學當中受益。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通過這一次的共學,感覺心定下來了,安住當下的一些因緣。現在的因緣也特別特別的殊勝,也能夠守在父母身邊,落實孝道,然後也能夠堅定師承,在共學當中降伏自己的習氣,努力找回真心。這次對於真心的理解,也感覺非常的圓滿,就是這五心是一心,把菩提心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當下。這個是學生的一些學習心得體會。

  另外想向法師求教的就是,我們經常會去講說「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學生仔細的去思惟,這個厭離娑婆,好像自己在修學過程當中是很多的情緒、情執在裡面,就比如說可能身體當下不太好的時候,或者有一些人事對立的時候,煩惱起現行的時候,就覺得娑婆世界不應該待,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學生覺得這個問題不能夠自欺,因為它不是一個真實的出離心,反而是一種情緒的這種情執在裡面。學生就想向法師求教,如何培養真實的出離心?

  當然在這個方面,學生有以下三個思考,向法師匯報,也向法師求證。第一個就是還是要一門深入,透過《無量壽經》的修學、薰習,然後生起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欣求,因為欣求西方極樂世界同時其實跟厭離娑婆它是一不是二。第二個就是修學《金剛般若》,對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裡面的一些教誨,要非常深入的去了知,了知宇宙人生真相。第三個就是老實聽話念佛,恢復清淨心,然後觀照每一個當下的無常,這樣的話可能能夠培養真正的出離心。以上就是學生的匯報和求教,感恩法師、感恩家人們。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侯同學。感覺他這一次學習很用心在領悟,首先他有反觀自己有分別心。所以也跟大家在交流,境界沒有障礙,境界也沒有問題,問題是出在我們的念頭。所以《華嚴經》四無礙法界,《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它都是相應的、相同的。明明告訴我們四無礙,那為什麼我們的念頭裡有那麼多礙?那我們既然已經遇到《無量壽經》、遇到《華嚴》了,那我們應該把《無量壽經》、《華嚴》變成我們的人生劇本。既然是事事無礙,那我們就要去過上事事無礙的生活,往這個方向去走。比方說現在沒有辦法聚在一起了,那我們就是覺得一定要聚才能修學了,那佛菩薩慈悲,就安排我們聚在一起用網路,效果還不錯。那我們一開始都預設了,預設立場這個也是我們很容易起的念頭。那當然,真的有聚在一起,那還是很好的;假如沒辦法了,那我們安住當下,只要是真誠的心,效果都會很好。

  而且護念大眾修學不簡單,因為要護念好別人,自己首先得護念好。能護得住自己的心念,不去分別、不去執著,我們才能帶動團體的人不去分別、不去執著。所以當領導者要修身為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包含做微信的群主。所以這句「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用現在來再延伸開來,連當微信群主都要修身為本,不然就像剛剛侯同學說的,會落入好為人師了。

  而老法師也提到過,沒有扎三根就一門深入,比方說讀《無量壽經》,一直讀一直讀,這樣行不行?老法師說,可以,但是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就是說扎了根再一門深入的人時間短,沒有扎根就一門深入的時間會長。但是這裡有前提,沒有扎根卻一直在讀誦《無量壽經》的,他還得一直全神貫注認真的讀下去。不然我也見過,都讀了兩萬、三萬以上了,可是他的慢心已經起來了,因為他沒扎根,所以人家一讚歎他了,他也受了,他變得在指導別人了。所以沒扎根要一門深入,也得是真正沒有一些習氣現前,不然一現前了,那想要真正得力也不簡單。所以依我們一般的根性,還是要扎根會比較好。

  再來,我們真的要多了解佛菩薩的心。比方說父母不會嫌棄我們,佛菩薩也不會嫌棄我們,不管我們以前做錯什麼事,他加持我們是平等的。這個你們相信嗎?不然我們就會自己冒一個念頭,我以前做錯那麼多,佛菩薩管不管我?其實這個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個講的不是別人,我們常常幹這種事,用自己的想法、感受去衡量佛菩薩。所以老法師受了具足戒,為什麼李炳南老師要說「你要信佛!」所以哪怕我們以前做了很多錯事,只要當下信佛了,願意依佛菩薩教誨做,都歸佛菩薩管,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往往你的當下就是對你弘法利生最重要的,這是我的觀察。

  比方說我們的同仁,父母身體不好,回去照顧父母,回去照顧長輩,這我看都是佛菩薩安排的。你一個弘法的人連孝道都盡不了,弘什麼法?不可能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我也是補這個課。要補到什麼程度?恢復父子有親。所以我後來大學畢業工作了一二年才回到家,後來在家住了幾年,真的,父親一講什麼我就體會到他的心了,溝通一點障礙都沒有。後來有恢復一點了,海口的緣就出現了。所以剛剛侯同學說心定下來了,這個特別重要,身心安了道才能隆,你才在修道,你才在辦道。

  好,那你剛剛提的這個點特別重要,我們往往都是在遇到生病了,遇到人事挑戰了,我不想在這個娑婆界待了,那個是討厭,討厭也是情見。喜歡是情見,討厭也是情見,愛憎的心。你身體強壯起來了,你還會很精進修行嗎?人事境緣順你的意了,你還會這麼想求出離嗎?孩子不孝順了,你在念佛了;孩子突然對你比較好了,你還是一樣精進念佛嗎?所以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要會放在心上了,那就代表我們在留戀娑婆了。怎麼檢查?你晚上睡覺躺下去,你還會想著那些事情,其實都在你的心中了。明明也沒有情境,它怎麼自己跑出來了?放在心上了。所以很多人在服務大眾,可是心愈來愈不清淨,陷到做事裡面去了,睡覺也睡不好,琢磨這個、琢磨那個。所以修行要先求清淨心,你工作已經讓你愈來愈不清淨了,適度的調整。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沒有我不行,有時候這個念頭也是一種障礙、也是一種我見。有這種念頭,有可能身邊已經有適合的人,但是我們自己不放心、不肯授權。這個我也都有在觀察。其實我們往往自己當領導的時候,旁邊有比我們適合的人,可是就被我們自己的心境、態度障礙住了。所以歷史上也找不到幾個鮑叔牙,人家把管仲推薦出來了。

  好,那侯同學分析的這個怎麼樣讓自己的出離心更強,他三個角度都非常好。因為我們多讀《無量壽經》、多聽《無量壽經》,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愈來愈了解、愈來愈嚮往。這個是理明信深,願就切,願切就是我很想現在就去了,願切了。但是理明信深在前面,所以多讀經、多聽經好。自己應該有感覺吧?一打開老和尚講《無量壽經》,當下就會覺得趕快去了、趕快去了;然後一沒有聽了,又遇到一些事了,又著在這事上面了。所以一有空就聽經,馬上就提醒我們了。所以現在很方便,現在都有一個播經機,走到哪聽到哪。但是人家要講話了,趕快關起來,不要又產生執著了,讓別人跟你講話有壓力,你還在那裡聽,人家就不好意思跟你講話了,隨時看人家可能有事商量了,趕快就把它關掉了,心要敏銳。

  第二,就是能常用般若的智慧來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為什麼老人家前些年他要講《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就是為我們念佛的人講的,因為覺得我們還是不夠看破,然後就有很多放不下,這個念佛心不清淨了。所以這個般若還是很重要,所以常常提醒自己,用《金剛經》裡面的句子提醒自己。《無量壽經》也有,「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包含「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裡面還是有般若相應的教誨在。

  第三,要多老實念佛。老法師也說,「世味哪有法味濃」。對世間還會留戀,有可能是法味嘗得很淺,有法味的人,那世間的東西引不起他的興趣了。「稱名時即遇光時,珍重此時莫空過」,這夏老居士講的。你能感受到,你念佛的時候,就在整個阿彌陀佛的佛光之下,你身心很輕安。「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我們念佛的時候確實是這樣,「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有嘗到這個念佛當中一切憂惱慢慢都淡了,那你就會很歡喜念佛了,就把念佛當第一了,其他不去罣礙了。所以這三個方法都很好,也謝謝你的供養,阿彌陀佛。

  趙老師:下面有請汪學長。

  汪同學:法師好、大家好。非常感恩這次學習的機會,學生也鼓起勇氣向法師和諸位家人做一個報告,把自己這段時間的一個學習收穫報告一下。

  首先就是體會到正知見的巨大威力。以前沒有認識到,後來發現原來法師在講課當中,其實都是在幫助我們建立正知見。這次課程當中法師有講,如果想要善根能夠持續增長的話,就需要不斷的鞏固和提升正知見。

  另外也認識到面子的危害,也希望自己能夠放下面子,做一個不自欺的人。因為發現自己的認知有很多問題,就是說會用合法掩蓋非法,這些常常自己還不自知。所以也要通過不斷的薰習,來在境界裡勘驗自己。

  第三點就是要常常歸零,放下傲慢和懷疑。因為自己以前懷疑父母、懷疑老師,也懷疑經典,甚至懷疑因果。今天的課程是「因果教育挽救人心」,那學生就想到自己經歷的兩件事情,也是傲慢、懷疑造成的。事情大概發生在十年前,那個時候因為自己不明理,就是有點像盲修瞎練。大概也就是春夏的這樣一個時期,學生突然有一天早上起來覺得胃很疼,後來想了一下,應該是一連四天五夜沒有吃飯,就是一吃東西就吐,哪怕喝點紅糖水,馬上就會吐出來。當時在一起學習的老師也有點緊張了,就去請教一位善知識,這位善知識就回覆郵件說,這個小汪要懺悔腹誹的過失,現在就要好好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歸命淨土。當時自己還不理解,就覺得我還不至於臨命終,就讓我放下萬緣,歸命淨土。現在就體會,真善知識都是有大因緣,在這種情急危急的時候,能夠幫我們樹立正知見,提起正思惟,是很難得的。後來就有反省自己的問題,就是心口不一,嘴上說一套,行動上做一套,所以就是腹誹的這個果報。

  後來過了大概半年多的時間,因為好名、好面子,又遭受了一個果報。當時是自己的外公剛剛去世,因為外公是擔心外婆餘生的一個生活情況,就把自己積蓄的十萬塊錢放到媽媽這裡,因為對媽媽特別信任,外公病重的時候就是媽媽這邊照顧外公,那這筆錢放在媽媽這裡,媽媽的兄弟姊妹是不知道的。當時就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收到一條短信,告訴你中獎了,然後你要給對方的帳號匯款。它就像一個圈套一樣,讓妳的欲望不斷膨脹。當時我是好像匯了二到三次,一共匯了不到十三萬塊錢到對方的帳號。後來發現這個事情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當時還報了案,但是對方動作很快,已經找不到這個線索了。後來自己經歷這個事情,最初的念頭就是佔人便宜,就覺得沒關係,先把這個錢匯到對方,大不了我還有比如說外公的十萬塊錢還可以保底,當時是這樣想的。後來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學生的父親就說,外公留下來的十萬塊錢不能動,那個是留給外婆的。然後我們欠的這個錢,因為當時的這個錢是一個團隊的,相當於是四方財,一個團隊的這樣一個錢財,因為當時學生在負責這個工作,爸爸就說我們把這筆錢還上。當時自己就覺得被父母融化了,因為一直懷疑父母,就覺得父母一直讓我做這個事情,有點看不到未來。那父母後來因為有這樣一個,然後學生才能走到今天,所以就特別感恩,體會了這種父子有親,確實是在自己最無助的時候,其實是父母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後來把這筆錢還上了,後來學生也體會錢雖然是還上了,但是這個德行確實是缺失了,都是自己的一個貪心、好名的心,在前面種下了一個種子,遇到緣是會結果的,就是自己有這個因,遇到緣才會結果。所以剛才前半堂課法師也有講到,「惑道者眾,悟道者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待會也想請教法師給予開解。

  自己第四點體會就是這個情執深重、偏憎偏愛的這個果報。因為學生這次的因緣比較特別一些,在家裡面這邊和爸爸媽媽一起照顧爺爺,就體會到,如果我們不學習聖賢的教誨,沒有建立很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認知,就會產生很多錯誤的想法和見解,到最後的話也很難再給予導正。尤其是這個懷疑,以前聽說是罪根,像爺爺這邊,因為爸爸照顧爺爺的因緣也感覺是佛菩薩安排的,因為爺爺和奶奶生前的時候就比較喜歡叔叔,一直都特別希望叔叔能夠照顧,但是現在因緣不湊巧,就是叔叔沒辦法來到跟前。所以就有體會,就是佛菩薩特別慈悲,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媽媽也說這是給我們種福田報恩的一個機會。但是也有許多做得不如意的地方,就體會也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一點一點去安住當下,落實教誨,就是佛菩薩在安排,周圍的這些境緣都在變。

  所以通過這次學習也特別希望能夠期許自己,即使課程結束之後,學習不能中斷,這個正知見的態度一定要,就是說以前聽「寧肯碎骨粉身,終不忘失正念」,就覺得那個好難,現在覺得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可能就沒辦法出離輪迴的這個循環。以上是學生的匯報。

  因為剛才舉手比較早,我們袁學長也有給學生留言,想代為請教法師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袁學長說這次課程安排得很好,他自己非常受益,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家人、同仁也能得到利益,請教法師我們應該怎麼做?以上有不妥當的地方,還懇請法師和各位家人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好,謝謝汪同學的分享。修行首重發菩提心,進而要建立正知見。因為隨時遇到境界,都得是正知見來指導我們,不然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會偏掉的。知見要建立起來,那得老老實實跟著善知識的教誨,因為善知識他會掌握綱領。我們真的要珍惜福報,不然人在福中不知福,老人家真的講得很圓滿,又都是提綱挈領。你看五心、五個行,我們隨時可以觀照,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行: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所以這個知見要建立起來。

  再來,有體會到自己面子重,發現自己過失叫開悟,都很難得,進一步去改正。然後也反省到自己有傲慢、有懷疑。我們要靜下心,事實上六塵都在給我們說法,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也在跟自己說法,甚至於自己臉部的表情,常常照鏡子,裡面都有我們的心,因為相由心生。我們有時候太粗心了,所以病都現前了,我們知不知道原因在哪?以後要練到能觀照到自己的根源。汪同學是有福報,還有善知識點化她,說自己有腹誹的狀況,其實就是埋怨。所以俞淨意公講的不是別人,講的是每一個修行人,或多或少,不可能沒有他這些情況,「意惡太重,專務虛名」,剛剛汪同學分享的時候,都是這個重點,腹誹是意惡,面子是虛名;「滿紙怨尤,瀆陳上帝」,那就是我們常常對人事都會有抱怨。不再造新殃,抱怨一起來又造新殃了。抱怨也是留戀娑婆,為什麼?把那些事都放心上了,就是留戀娑婆了。

  那真的也是佛菩薩慈悲,她的父母在她被騙的這個因緣,奮不顧身在愛護她,幫她解決問題,把她那個對父母的懷疑打掉了。所以要能體恤父母、信任父母,我們進一步就能體恤老師、理解老師了,因為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在經上有說,「世若無佛」,世間已經沒有佛住世了,要「善事父母,事父母者,即是事佛」,所以侍奉父母的功德跟事奉佛是平等的。所以有時候是我們父母、老人說不定是西方極樂世界來點化我們,讓我們修福、修慧的。

  那當然,在這個侍奉的過程,都是歷事練心的過程,我的柔軟夠不夠?我的設身處地夠不夠?我付出有沒有不求回饋?我有沒有見父母的過?見過了會有情緒,見過了會起懷疑。都是歷事練心,練出真心來,在照顧父母、老人當中練出真心來。

  那妳問到「惑道者眾,悟道者少」,這裡就突顯了弘法人才的重要性。我們自己觀察看看,學佛的人,能夠不愈學愈分別、愈學愈執著也不容易,強者先牽,他本來容易分別、執著,結果佛法是好的,可是也變成他的分別執著的增上緣。所以為什麼昨天王老師要提醒?當然他都是講自己了,說學了傳統文化,就有一把尺子了。那其實是本來我們容易見人家過,容易傲慢,並不是佛法造成的。但是這個假如沒有人點出來,他自己也察覺不到。所以老人家講得很清楚,但是每一個地區假如還有人依止老人家的經教去修行、去宣講,那這一方人有問題會去請教他,那這一方的知見就穩定了。所以老人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弘法人才的培養?當然弘護人才都重要,因為沒有好護法,這個地方弘法也不穩,人才是關鍵。

  現在要護念大眾,你會講課還不夠,你得實修;實修了,你真正把自己放淡了,人家一問你問題,你能夠感受到對方的心,你回答他的問題才契機。我們一般學傳統文化的人,回答人家的問題都是背一堆自己記得的經句,而且一講話,理多事少,人家一聽,你講得有道理,那到底該怎麼做?我們冷靜下來觀察自己講話,觀察我們學傳統文化的人講話,都是理比較高。所以有時候我跟著同仁在散步,比方說有一個同仁問一個問題,我就請另外一個同仁,你怎麼看?然後另外一個同仁一回答,我說人家問怎麼持戒,你為什麼跟人家回答禪宗的法語?你不契人家的機,是吧?那為什麼你回答都老是不契人家機?那代表這個隨時能感受別人的心,這個功夫沒有練出來。聽了一大堆經教,但是這經教的核心是什麼?慈悲,大乘佛法是慈悲為本。念念為他人著想,在哪?在別人一問你問題,你可以馬上感受他的心。感受不到了,那還是自我感受強,我執我見強,不然你馬上可以感覺到了。所以很多地方都能勘驗自己的,我們不能心粗眼翳。所以弘護人才重要,我們要培養自己,也要護持一方的弘護人才。

  汪同學剛剛還說,以前覺得「寧肯碎骨粉身,終不忘失正念」,好像覺得很難。其實修行難也得做,不然我們要退到哪裡去?所以看到經句不能產生畏難,又是一個檢查,強者先牽。積極向上的人一聽到他更有勁,那為什麼我們聽了反而是畏難?而祖師的話也是很可愛的,為什麼我們都聽成害怕?你們覺不覺得佛菩薩跟聖賢人的話很可愛?「莫以成敗論英雄」,你看這個話多可愛。「兩文錢是圓滿,幾千兩是半」,超級可愛的話。所以其實我們自己一些心態自己要看得到。人家夏蓮居老居士說,「不計成敗」,是吧?不計成敗很可愛,你會進進退退的,很正常的,不要去算了,你看多可愛的話。所以修道之人也確實是要有這種勇猛心,要衝過去,不畏艱難。

  有同學覺得這一次課程自己受益,然後也覺得希望自己身邊的人能受益。首先隨喜這一位同學的這一分利益人的心。假如我們沒有起這個心,那我們過去生可能是修小乘的。這個都要檢查,有沒有把親人、朋友、有緣的人放在心上?不然你遇到好東西,鐵定會跟他們分享。那我們這個課程播放的內容,這個都是可以對眾的,我們再請同仁看用什麼方法再提供給大家。大家庭心與心交流這個也可以,不過首先要你們同意,因為你們的廬山真面目都有現了,我得徵求你們的同意,不然到時候張同學又生煩惱了,我都講那個了,這樣不好意思了。所以大家假如覺得還是不要的,可以跟我們家長反映一下,我們會做處理。你不能說好,好東西,推出去了。考慮事情要周到,有一百個人,九十九個人拍手好好,一個人在擔心,也要顧慮到這一個人,這個才是《群書治要》的精神。所以大家安心,不要擔心,你們家人的事也是我們的事,我們不能去分別、不能去執著。好,我們請下一位。

  趙老師:下面有請王學長。

  王同學:尊敬的法師,尊敬的諸位家長、老師,下午好!從二OO三年,就是知道法師一直在講課,學生也是一直在螢幕前,或者是在電視上、錄像上能看到法師。這一次的學習因緣,是因為張校長她帶學生來一起學習,也非常感恩她,這次雖然還是在電腦前跟法師交流,但是可以能真正的看到法師也特別的開心。在這麼多天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學生現在就是有幾個事情要請教法師,請法師開示的。

  是這樣,第一個就是在聽法師過去的講課中也曾經提到過,就是您在讀書的時候,也並不是很喜歡這些古文、古漢語這一類的學習,您工作又那麼忙,後來就是聽師長的話,來學習這個古文。但是學生在後來聽您的講座,就是聽到您可以那麼熟練的來運用那些經句,出口應對都是經典,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儒釋道,還有各家的經典,您都可以是信手拈來,而且是在二O一O年的時候,您就可以講文言文了。很顯然,就是這樣,您是已經可以熟背這些經典,才可以引用得這麼的熟練。我想第一個問題就是請教法師,您是怎麼在短短的這麼幾年內做到從不喜歡到非常的喜歡,然後到非常熟練,到可以講這個文言文,這樣的學習是怎麼樣的一個程序?學生想跟法師請教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聽法師講課過程中,您也說過,就是有好的導師,我們已經有師長老人家;有好的老師,有法師您來做我們老師;還要有好的同參道友,現在在青島,就是我們確實也有一些這些同參道友,善友為依的在一起學習。也就像剛才侯師兄他講的那個,他那個是微信群裡邊學《無量壽經》,我們也是有一個微信群,二O二O年,張校長回來以後,我們一起做這個,想著就是把這些同參道友,就是喜歡這個學習,然後也認同法師和我們的師長老人家的經教的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我們也是通過微信在一起學習。現在的學習就是我們成立了兩個班,第一個就是叫做扎根班,這個扎根班目前有一個因緣,是我們大同的路老師在帶我們學「做孩子一生的貴人」,這個大約是從去年八月份,到今年的八月份差不多就學完了。後面的課程就是三個根,第一個就是《細講弟子規》,法師您講的《細講弟子規》,然後在學的過程中,我們就讀誦《弟子規》,然後就力行這個《弟子規》,後來會學《太上感應篇》和《十善業道經》這幾個內容,後邊接著就讀。這是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做為扎根共學的這個基礎班,就是應該按這個程序來學習嗎?請法師開示,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就是在青島還有一些有一點點古文的基礎,發心想一同學習古文,來做師資這種學習和培訓的。在師長老人家和法師的開示中,我們經常也是聽到英國漢學院,學生也是心嚮往之,但是現在無論從年齡還是從家庭,今生可能都沒有這個緣分去參與這個學習。如果我們這些同修在一起,在學習,我說的這個班大約有二十幾個人,這幾個愛好古文的這些同學,我們在一起學習,我們應該按照一個什麼樣的程序來學習?要學習哪些內容?這個也是請法師給我們開示,來指導,來做一個課程的安排。

  我說的這兩個班,第一個是個扎根班的,大約現在有五十多個人,我們現在是週二、週四的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在釘釘群共修,就是視頻共修,現在是路老師給我們做指導。如果這樣,大約是三年的時間,定的是三年的時間,這是剛才說的這個扎根班。這個師資班的這些,師資弘護班這些就是從扎根班裡邊這些內容,一邊學,又增加了這個古文的學習。就是想請教法師,這兩個班我們應該怎麼樣的學習?就是這樣,好的,感恩法師,謝謝您。

  成德法師:好,謝謝王同學。首先第一個問題,佛門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是根本。以前學不好是因為不想學,為什麼不想學?因為都是考試,學得很痛苦。後來是因為老和尚的教導,知道說老祖先很慈悲,透過漢字文言文把五千年的智慧傳下來了,我們要珍惜,不能糟蹋了,這個珍惜的心一起來了,好像那古文就沒那麼難了。然後再加上教學相長,確實是趕鴨子上架,「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因為成德這十八年教學任務都沒有斷過,所以逼著自己隨時一有時間就要學習、就要讀書。而勸別人一次,那個對自己提醒的效果可能比自己聽十次還來得深,所以跟別人講的機緣,最重要是勸自己。為什麼說是勸自己?因為自己講出去了,假如沒做到,那給人家看笑話了。這個心態我是從去教小孩,教六年級,你每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一講出去,三十五對眼睛就看著你了,這很有鞭策的力量。那再來佛經也告訴我們,我們的耳根很利,所以我不用動腦了,可能在整理環境,或者做一些事情,我就會放讀誦的經典,多聽多聽,對這些經句就熟了。然後在講課的時候,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在聽老和尚講經,或者你在讀經的時候,這些義理你要貫通,你不是硬把它記下來,你是了解那個道理,然後特別認同。

  比方說舉個例子,「敬重尊長」,這《了凡四訓》的句子,「敬重尊長,家之父兄,國之君長」,你看這個經句裡面都有從內而外,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我們在念的時候,因為我們已經成人了,我們都是了解那個義理,然後多聽,你就背起來了。你可不要去跟那個五六歲、七八歲的孩子比記憶力,那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我們現在先理解了,哪怕記不起來,你理解之後,也要提醒自己要照這樣去做,你愈做你的解就愈深,你的領悟力就會跟著解行相應而提升了。那身心要放鬆,不要一直在那裡「我要趕快多背一點,我要趕快能夠引經據典」,都不要有這些心態,都要隨時身心是非常安定的,你就容易貫通道理,有時候急於要怎樣怎樣,反而適得其反。

  然後剛好二O一O年左右,老和尚說古文很重要,我又激動了,「師父,弟子來講」。其實我的古文也不怎麼樣,我都是趕鴨子上架的,都是很感謝大眾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有人可以講,你勸請別人講,我們隨喜功德;沒有人講,我們肯去承擔。態度好了,我們有多少供養多少,不一定是說我要能講到什麼都是引經據典了,然後人家才能得利;你真心去講了,人家就得利了。大家有沒有注意,王偉傑老師他第一堂課,你看他有沒有引經據典?好像沒有,你看那麼多人感動。還是我後面幫他引經據典,因為我引經據典的用意是說,他講的雖然是分享,都跟經典相應的,因為可能聽眾裡面有很喜歡研究經典的,就呼應一下。所以娓娓道來,都能觸動人心。

  再來,妳剛剛說我們有依止老和尚,那我們有同參道友,同參道友不要去拉,同參道友要自自然然的,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能硬拉來,大家志同道合了,很自然聚在一起。你們那個扎根班這個是挺好的,首先是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接著就是扎根,「煩惱無盡誓願斷」,是照這個次第。當然妳可以看「做孩子一生的貴人」,那個是要讓父母、老師的心發出來。妳也可以用其他的經典,比方說《勸發菩提心文》也可以,沒有說一定要用「做孩子一生的貴人」,我沒這麼講。《勸發菩提心文》,把心發出來,然後發了心一定是從格物、煩惱無盡誓願斷開始下功夫。有這個弘法心願的人,一方面在扎根,一方面也教學相長,只要我們講學的心態對了,你邊講都是在鍛鍊。我們看老人家也是三十三歲出家就開始講經了。成德也是三十歲剛好遇到機緣,也不是說已經飽讀詩書了我才開始講。有那個緣了,別人都是監學,就自己是學生,然後確實自己的印象最深。

  那就形成一個弘法團隊,一個人去講,其他的人給他意見。這個時候給他批評是愛護他,你不要一個人講完了,所有的人都很好、都很好,那他就不知道他不足在哪了,所以這個時候不說不夠朋友。像我昨天晚上就跟王偉傑老師打電話了,跟他夫妻商量一下,哪些部分可能我們要調整一下,我也得護持他走弘揚文化的路,「善相勸,德皆建」。而其實我們在講古文的時候也跟扎根分不開的,哪一篇古文離開了五倫八德?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說不定社會大眾是學了古文,他才知道五倫八德重要。所以老和尚說國文補習班,這個還是要辦,大家長期深入老祖宗的教誨。像辦七天班,那個是播種,他一接觸了,他覺得傳統文化很好,進一步去學。每一個地方都有長期講學的平台,這樣大眾就可以依止這個平台來學習。所以也隨喜我們青島這麼多志士仁人的發心,阿彌陀佛。

  趙老師:下面有請李學長。

  李同學:尊敬的法師吉祥,家人們吉祥。接下來想向老師報告,一件在建設那天發生的事情,一個就是向法師匯報一下自己這方面的修學情況。最近學生面臨到講堂的一個搬遷,過去都是有一位孩子的家長護持了七年,現在就是這個家長他們人家這個幼兒園的緣分有變,所以講堂需要重新選址。然後上了一天(已經搬動就緒,從選址到裝修,現在已經可以開始上課),就是這些同仁們、家長們都很發心,這幾天學生都在上課,都是他們在自己做,我下課之後去看一下,做得都非常的好。

  原來是先生的發心,現在的房子就需要花房租,先生發心每年一萬五的房租,自己這個家庭還是可以承擔的,就是一直因為自己也有工資,兩個人的工資是可以一直在有生之年來承擔的。所以就是在一起學習的這些家長孩子們他們其實生活都比較一般,所以不想讓他們在這個方面去花費,但是就是大家知道了之後,這幾天學生就陸續收到了將近快有,大家有這個發心,原來就說不要收,但是也覺得自己如果拒絕了大家的這個發心,沒有隨喜也不合適,所以現在就把這個錢收到大約快兩萬塊錢,就是一年的房租是一萬五。可是就是學生在這裡也知道師父老人家說過,我們要放下自私自利,所以對於大眾的這個錢,我是一分也不想沾的,但是大家又這個發心,我拿到這個錢,就是如果要用來將來以後的房租,但是是先生我們自己家要發這個心,就是在這塊學生希望能夠不要有一點點的不如法,所以想請法師指教。

  接下來學生匯報一下,就是按照師長的理念和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然後要遵守師承,自己在這兩點方面的一個修學,就是自己的一個修學。每天下午會從三點鐘,每週一到週五就是聽師長老人家講經,還要念一個小時的佛號,從三點到七點。上午學生會學習「貴人」,因為感受到老師講的「貴人」,可以更好的把師長老人家講的法跟生活結合在一起,而且在念頭上,比方說我們要放下貪瞋痴慢疑,這個放下傲慢,老師在「貴人」裡面就講到這個下手處,放下傲慢,這就比較好下手,學生就覺得在修學方面比較受益。學上「貴人」,學完之後也就跟大家把自己學習的心得,因為有孩子們、有家長,就希望把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這分責任心要發出來,所以要跟家長們來分享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

  在分享的時候,學習的時候是按照四個程序,一直先放老師講的一片光碟,希望得到大家的信任,就是述而不作。然後第二次就是把老師的文本用PPT做出來,然後再跟大家學習文本,然後把裡面的重要理念把它一條一條的摘出來。這一塊在學的時候,因為「貴人」,學生明顯感覺到,如果要把它全部的消化比較吃力,所以就把它分成了六塊跟大家來分享,每一講的文字分成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摘出十五條重要理念來,這是第二輪的學習。第三輪的學習就是一個理念的運用,把摘出來的這些理念,然後在生活中我們能夠運用到的,然後結合自己跟家長們學習的一些心得和記事卡,來加以把它深入。第四次再整個把老師這一講裡面講的「貴人」的義理把它貫通。就是根據這四個步驟來進行學習,一講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

  為了讓大家隨順聖賢教誨,能夠有這個信心,知道我們為什麼學習,然後配合了《了凡四訓》的學習做為一個助力,也得到了法師的護念,大家也非常的高興。這就是這邊的學習情況。在晚上學習《了凡四訓》的時候,孩子們也在聽課,大約每一次約有二十個左右的孩子在同時聽《了凡四訓》,因為這個課是在週日的晚上,孩子們也可以跟家長一起來學習。

  上面就是學生關於自己學習的一個匯報。因為跟家長們分享的時候是學生自己學習的一個體會,所以每次上課沒有負擔,也覺得很歡喜。以上就是學生的匯報,不妥之處還請老師指正。謝謝老師、謝謝家人們。

  成德法師:謝謝李同學,也隨喜他們在一方教化,那也是善心相感,這麼多人願意來共學。談到這個房租的問題,我想二OO二年,剛好當時候跟幾位法師、同修一起去吃飯,結果有三位居士跑去付錢,其中有一位就把另外兩位的手都按下去,然後就說今天就我出了,就硬不讓其他那兩個人出錢了。後來他們三個就回來了,一個人比較高興,兩個人臉很臭。李同學妳看這怎麼辦?

  李同學:應該是要隨喜大家,大家一起來發心。

  成德法師:對,好。所以一切都要恆順因緣,不要產生執著點。你比方說不能自私自利,不想沾,妳不想沾,妳沒有要利,可是有時候會變成執著一個不想沾。所以別人很願意的,妳隨喜他,讓他出,妳有發心的,那再看哪裡緣分成熟,妳再去做就好了。事事無礙,大家不要出現這個心念上的固執就好了。尤其我們學大乘佛法,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種事常發生,我看了不少。因為那時候我還年輕,也怕說錯話;假如是以後了,我一般在這個情況我就會過去了,笑著對他們說,你們都做普賢菩薩,不要在這裡推來推去。你比方說有個年輕人盛了一碗飯給這個長輩,「我怎麼能夠讓你盛?」然後兩個人一碗飯在那推來推去,我們在旁邊看了都很怕這一碗飯會不會翻了。然後我就會過去了,你就接受吧,你就隨喜他的功德,然後他也廣修供養,你們兩個都做普賢菩薩比較好吧,你們兩個在這裡爭來爭去的、推來推去的,還製造我們的緊張。所以都有可以圓滿的做法,大家不要執著就好了。

  另外其實我們在安排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很重要的原理原則就是得不得利。我一定要怎麼安排,結果學下來也不得利,那又變執著了。所以老法師在講解四依法講得特別善巧,「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一般的解釋就是能當生成就的叫了義,可老人家進一步延伸,你學了能提升的叫了義,能受用的叫了義。不然他說這個般若智慧好,我學般若,學了半天都聽不懂,他還繼續學,那就不契他的機了。所以妳覺得妳上午聽這個「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妳有受用,但妳也要看大家受不受用,不能是我覺得受用了,所以你們也得學,那這個又形成一個執著了。

  我為什麼跟你們舉那個廣欽老和尚的例子?廣老他開悟了,那他學禪宗的,可是我從沒聽過他叫哪一個四眾弟子,來,你來學禪,好像我沒聽過,都是教他們好好念佛。那妳用的方法還是這個原則,要看大眾受不受用、效果好不好,妳不能是說成德法師點頭就好,那我就害了妳們那一方了,是吧?我一點頭了,成德法師說一定要這樣,那該調整的時候妳又沒調整,那我不殺伯仁,伯仁就因我而死了。所以教學的人也都是要看大眾的學習效果來做適度的調整。有時候妳放光碟,妳是想說讓他們有信心,可是他們已經對妳有信心了,妳也不一定要放光碟,是吧?這個是活的,不是死的。可是縱使是我自己講,那我也是複講,但是我是消化了以後複講的,而且我也是用我的語言,我熟悉的語言很順暢的表達出來,還帶一點山西味,很有味道,是吧?人不親土親。大家沒看到我,我尤其假如我回台灣的話,那閩南話會講得更多了,會引這些讓聽的人歡喜。而且妳的安排裡面,特別可貴的就是強調一個解行要相應,妳不能只是去解,妳還要行。所以今天一開始跟大家提醒,我們現在修學的人逐末不求本,就是學在相上了;好多不好精,喜歡學很多,求知欲很強,可能年輕的時候是學霸。所以重在深入,要學得精,一經通一切經通,要把它學透,要真的每一句要去落實。

  對了,我現在回應一下我們王同學,我差不多十年左右都是講《弟子規》,哪裡邀請,哪裡有緣,都講《弟子規》。後來遇到老和尚說文言文很重要,我就開始講了,我也沒有刻意去準備文言文。我今天要講「出師表」、「陳情表」,我當然事先也要充分再了解,但是一經通了,其他的你不管講古文,還是講《群書治要》,它通的。而且以前講《弟子規》有一個好處,因為《弟子規》是行經,每一句都是要做的,所以以後講古文或者講《群書治要》也習慣了,一講完理,事怎麼做?所以我自己是很幸運,被我碰到了,我其實自己也沒想說我要一門深入,但是我的因緣就是一直講《弟子規》,最後體會到一經通一切經通,少分體會到這個道理了。然後我自己也是佛家就是接觸老和尚,就一直跟著他老人家教誨,我也嘗到了這個一個老師的好處。好處在哪?你遇到任何境界就想,師父怎麼教的?你跟人家一對應話,師父是怎麼講的?很自然就浮起來了。好,所以這個很好。

  孩子能學《了凡四訓》非常好,因為稻盛和夫這個也算企業界很有成就的人,他推薦給年輕人都是《了凡四訓》。他先明白有命運,又懂得斷惡修善,又懂得立志,又懂得謙虛。其實《了凡四訓》也是扎根的教材。你學完《了凡四訓》了,從哪裡做?從《弟子規》、從《太上感應篇》,都是具體要去做的。都是相通的,不要去分別,都是貫通的。

  今天時間超過了,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