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弘護人員扎根共學班—結業典禮  成德法師主講  (第十八集)  2021/4/26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06-0018

  譚同學:相信這一個多月的扎根學習,家人們都有很多感悟,要向尊敬的法師、班委和家人們做一個匯報。下面有請學員代表做學習分享。

  王同學:尊敬的法師、老師、諸位家人們,大家好。通過這七週的學習,收穫很大,感覺此次因緣非常殊勝。這裡就一些學習體會,簡要報告如下:

  一、面對境界要清楚

  非常感恩法師將如此重要的教誨為我們開示出來。確實,通過師長老人家的教誨,發現自己遠遠達不到一個傳統文化老師的標準,尤其是還經常生瞋恚心,這樣在因緣中都是造業。而在面對經歷過的很多因緣,其實也都是糊裡糊塗的過,並不知道在每個境緣中要學習什麼,更不要說提前做好心理建設了。目前的因緣,自己體會,主要是讓自己練習耐心,還有恆順眾生,不然就不可能在教學的因緣中不造業。而自己在面對同學們的毛病,經常是厭煩的,而且因為有一個目標期許,時不時的出現控制的心態,就不能夠安住當下,也不能夠像善財童子一樣處於學位。這些自己體會要從格物下手來去改過。

  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自己不能茫然無知,要對治自己最嚴重的煩惱,瞋恚。師長老人家也教導了,瞋恚的核心是傲慢,所以自己要從見別人過這個點入手去改。主要感覺還是用唐荊川先生的教誨會比較受益,見人之過,去反省自己身上的過失。譬如在身邊人身上發現他們有責任感不足,通過反省,自己的責任感雖然有,但還是不能像法師一樣忘我奉獻。所以最近在練習遇境緣不逃避,盡量去面對,更進一步提升責任,看自己怎麼能夠更好的服務他人。另外會感覺身邊很多人有些愚痴,反觀自己,無明習氣也很重、妄念也是紛飛,而且面對境界糊裡糊塗,不就是無明嗎?所以要加強念佛的功夫,處事要學習用第一念。這些都是在境界中學習到、發現到的自己的不足,真的是「密在汝邊」。另外師長傳授的,別人有過,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能感動他,偶爾也能夠用出來。有時候看到身邊同學不好學,自己想一想,自己在學習上也沒有像法師一樣不使一秒鐘空過,所以不能感動他們,而且自己反省,也經常會懈怠懶散。

  三、信為道元功德母

  在聽課中,確實感受到自己信心很不足,所以才會懷疑他人、不夠信任身邊的人。那麼觀察現在的年輕人,也大多有這個問題,或者是對自己的信心不足,或者是對古人、善知識、經典的信心不足,這些都需要自己提升信心,以身教來帶動,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去要求他人。

  四、師承太重要了

  沒有法師的引導、開示,自己完全聽不懂師長老人家的經教。在法師的身教、言教的幫助下,才體會到一點老人家的心、古聖先賢的心,才明白師長的法真妙,每一集都解得圓滿、演得圓滿,才能體會到一些師長的心境。以前不知道師長的心,所以聽經聽不懂,不能落實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而且法師也把修學的心態、知見、容易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都圓滿詳細的介紹出來,自己只要肯依教奉行,就能夠受益。

  五、善友為依重要

  非常感恩家庭的交流,在聽其他家人的分享中,經常會被感動。而且法師之後的開示,也解開了自己很多困惑,幫助自己更好的認識自己。看到年長的家人能夠對眾懺悔和精進改過,給了自己很大的鼓舞;年輕的弟弟妹妹們身上也有那麼多優點,也讓自己不敢懈怠,這樣的分享給予自己的幫助很大。

  以上五點是學生在共學班的一些粗淺的學習體會,如有不妥之處,懇請法師、老師、諸位家人們慈悲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梁同學:尊敬的法師、諸位老師、諸位家人,大家下午好。學生的心得報告:

  透過五十天的學習,學生非常受益,非常感恩法師的辛勤教導。學生深刻感受到,法師對我們的一片苦心,百忙之中抽空為我們開示,殷切希望我們能破迷開悟,不求任何回報,這分恩情無以為報!也很感恩小家庭家長的護念和諸位同仁的陪伴,大家互相切磋交流,讓學生獲益良多。還要感恩老師給與自己這次學習的機會。走在這條路上,有太多人的協助與陪伴,要知足、要常常感恩。法師常常說,「善知識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就是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我們放下分別執著、放下憂慮牽掛」。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心裡心安了許多,安在當下的緣分,真實的面對自己的起心動念,並且慢慢去調整、去用對心。同時,也發現和觀照到了自己的許多分別、執著,有些還沒發現,有些發現了,可能還沒有完全放下。

  學生比較嚴重的習氣是畏難,因而對於師長、法師的經教,常常有種感覺就是覺得自己做不到。比方說師長講到「能傳法的條件」,學生就覺得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因為感覺自己不具備,就覺得只有像師長、成德法師那樣,像二祖慧可大師、六祖惠能大師那樣才能傳法。但是,當法師開解到第一個條件是真心,就是孝親尊師的心,人人本有,人人都可以恢復,怎麼會做不到?學生就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在聽經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在哪裡,這些分別、執著的念頭,障礙著自己對經教的信心和落實,因為總有個念頭覺得做不到。師長說辦一條龍,覺得太難了,自己哪能做得了這個事?能做什麼是什麼,即使去不了,還可以祝福迴向,結了婚也可以把孩子培養好送到漢學院,就看你的心有沒有和師長、法師一心,有沒有孝親尊師、積極參與的心,有沒有「師長呼,應勿緩」的心。不一定非得是我們自己做校長把它辦起來,是那分心,我們能做什麼就做什麼,盡心盡力,就像白方禮老人一樣。師長說:「四個人見和同解,就能建立一個和合僧團。」也感覺很難,即使都學傳統文化,身邊人也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這些念頭就都阻礙了自己繼續往下深入去思惟和落實。應該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能做一點是一點,只想著如何做到,不想做不到。

  也不相信每個人都有好善好德之心。自己真的善良,真做的是利益大家的好事,怎麼會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做?關鍵是自己有沒有做好。王希海老師說:「根本就沒有困難,愛可以創造奇蹟。」在王老師那裡,什麼都能做到,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真心就能產生智慧和方法。

  還有很容易擔憂,尤其聽到父母的一些狀況。父親身體不是很好,這些年一直一個人在家,又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學了佛之後,發現父親更孤僻了,覺得和別人說不到一塊兒去,幾乎每天一個人,還總愛哭,覺得人生很苦。母親和嫂子的母親相處也不是很好,有時候也會哭。學生聽了就很容易陷在憂慮裡面,而失去正念。以前覺察不到,還以為這是關心,為他們想的心。也是透過王希海老師,體會到王老師照顧父親,只想著下一步、下一步,感受到父親的痛苦,就會想辦法,採取措施行動,而不是在那裡憂慮。其實,最近學生才覺察到,父親的孤僻和學佛之後的執著,自己身上也有,總覺得學了傳統文化的人比世間人要高一等,談的都是正論,外面的人談的好像都是五欲六塵,愈學愈傲慢,換了個傲慢的對象。用印光大師的教誨勘驗,應該愈學愈謙卑,愈看一切人都比自己好,沒學傳統文化,也不代表人家身上就沒有良好的品質。

  包含之前在學校,也發現了自己在學校很多地方的問題。老師常說要深入,一個通了,就都通了。但自己總感覺有時候說不定哪兒需要,工作、學習經常變動,自己一直做不到這一點,沒有辦法保證。其實,為什麼專注不在一個事情上或一部經典上?外在的影響因素是很小的一部分,根本原因是自己內在的貪瞋痴慢疑。有名利心,覺得哪個比較重要,老師重視哪個,就想要去做哪個;有瞋心,不喜歡和哪些人合作,或者嫌哪兒的人太多,大家都去,自己就不想去湊熱鬧。都是名聞利養的心在作怪,而不是菩提心,都沒有用對心。其實這裡面也都含有自欺,還覺得是為了大眾,為了學校需要等等,其實不是自己真實的念頭。所以,觀心為要,確實體會到觀自己的心不容易,在學校這麼多年都沒有觀到自己的這些心,這可能就是自己為什麼學傳統文化而不能改變命運的原因。

  通過這麼多天的學習,每天聽師長和法師的經教,慢慢建立起很多正知正見。法師常說:「不能愈修愈執著、愈修愈分別。」感覺到確實不知不覺中,在學習傳統文化過程中,自己換了執著的對象,但依舊執著。比方:執著學校的修學環境,家裡人的感受沒有放到心裡來,甚至從學校出來在家這段時間,也很難安住當下,總覺得在那樣的環境中、那樣的生活作息才是修行,沒有弄明白修行的真實含義。

  還有,學了傳統文化以後,也很執著節儉,自己也不怎麼買衣服,也不太好好吃飯,父母看了就很擔心,但自己還覺得自己修得挺好,「這些我都能放下,我對穿衣吃飯的欲望很淡」,但是卻沒有切身的感受到身邊人的感受。之前在其他團隊遇到一位學長,她去到另一個團隊,看到人家在房間為她準備的水果、點心,她就很開心的都吃完了。因為她感覺到對方精心為妳準備的,一定很希望看到妳去吃,而不是放在那裡動都不動。學生一下子體會到自己的個性,有時候自己就會執著不吃,包含有時候跟親戚去吃飯很客套,弄得局面也有些尷尬。這都是因為自己學得很表面,沒有掌握實質、掌握心法,就不會圓融的應對這些事情。

  包含性格,自己性格比較靜,大家總誇,就覺得文靜就是好的。有時候身邊人愛玩,小孩子也愛玩,自己腦子中總感覺這個玩是不對的,所以不會很投入進去跟他們玩,就會覺得沒有意思,不懂得隨眾生心。每次遇到這種境緣自己就會比較無聊,沒有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希望我們去融合。而且人的頻道不能調得太緊,只有工作、學習,需要放鬆,不能認為只有工作、學習才是為大眾,玩就是自私自利,像體育運動、團康之類的戶外活動也是很有益於身體和心情的。法師說修行人不能有個性,執著安靜也會成為自己的個性。

  學生感覺這麼多年沒太學到法師的心法,學了很多形式,所以不會以不變應萬變,換一個環境,可能就不知怎麼修了。頻率調得有些緊,沒有走中道,心不放鬆,就沒辦法走進他人的心裡,感受不到他人的需要。通過這段時間的大家庭交流、答疑,還有小家庭交流分享,就從法師、家長、還有諸位學長身上,感覺到那種體恤,那種念念為他人著想。學生之前落實念念為他人著想,大都只能想到幫他做點什麼,而且大都是從自己角度,「我」要幫他做什麼,沒有走進對方的心裡去體會、去感受他需要什麼。

  從法師為大家答疑過程中,學生也學習到很多,感受到法師那種腳踏實地、實修的功夫。有時候大家會問很多問題,但是法師並不是一個一個給答案,而是能透過問的問題、說的話,甚至對方說話的語速、語氣,就能感受到對方心的狀態,心的問題出現在哪裡,執著點是什麼。學生以前和一些家長聊天,他們問到一些問題,學生會告訴他答案是什麼,正確的應該怎麼做,不太會去觀對方的心。對方見人過,就告訴他要看別人的優點,而且有時候大都是自己近期的心得體會、自己的方法,可能並不一定適用對方。最近也學著用法師的心態去應對一些家長的問題,就感覺到自己會很認真聽他講的是什麼,透過他講的,感受到他要求的點在哪裡(他雖然知道自己總是要求孩子,但是觀不到哪裡要求,哪個念頭是要求,就不知在哪兒去調整),所以對方也感覺很受益。

  總之,這段時間的學習,讓自己破迷開悟了很多,讓自己對經教更加有信心,更歡喜聽經,一句都不想錯過,感覺句句都受用。當然自己的入心程度還很低,要再接再厲。學生知道,善知識最希望的是能夠依教奉行,無論在什麼崗位、什麼境緣,都靜下心來,用心去體會善知識給我們的教導,依教奉行,去為大眾做一個好榜樣,才是老師真正的學生。以上就是學生的粗淺心得報告,不妥之處,還請法師、諸位家人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樊同學:尊敬的法師、家長、各位仁者,大家下午好。共學班的心靈之旅已近尾聲,學生心中明白,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心靈又一次更徹底的洗禮,也歡喜的感受到,學生離師長、恩師的心又近了一步,離佛菩薩、西方極樂又近了一步,走在邁向光明解脫的大道上,學生心中充滿感恩、幸福與喜悅。感恩諸佛菩薩、龍天護法、古聖先賢、歷代祖先的慈悲加持護佑,感恩師長、法師、班主任、班長、家長們和諸位護法仁者的辛勤付出奉獻,吾等學子的心已被徹底洗刷了一遍,金子已開始放光,「裝身於千古聖賢之列」已是必然之志,「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剩下的是悟後起修的決絕、堅定。以下是學生誠懇匯報共學班學習的主要體悟:

  一、體會心行,做師知音

  通過恩師開解,學生深深體會到,過去聽經、學習,聽的是自以為是的重點、經句,執著了言說相而不自知,根本沒有聽那聽不到的聲音,去體會師長、恩師的心意,聽出師長、恩師為什麼說?為什麼這麼說?說後是怎麼做的?如何應機說法?這些都沒有當重點用心感受,還以為自己「慕賢當慕其心」做得不錯,實在太慚愧了!看恩師掰開了、揉碎了,娓娓道來,要讓我們聽懂師長的存心,也讓我們看懂了師長的行誼;恩師不說,我們根本看不出來。以這種心再去聽恩師講課,感覺有那麼一點點懂得恩師了,連舉例子都可以看出恩師的慈悲與柔軟,那種感覺非常的美好而奇妙,也難以言表。再聽師長的法,好像也能夠更多的契入一些,這個時候歡喜雀躍,如孩童般喜不自勝,也決定就這麼努力感受師長、恩師說法背後的存心,悟他們言行所表的法,發誓一定要做恩師、師長的知音和知心。

  二、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這一次算是把自己又看明白了一些,以前一直自以為緊跟師承,可是自問,如果連師長、恩師說法的存心都看不到,又如何依教奉行?如果都看不見自己隱藏很深的毛病、習氣、問題,那修學會是真正的實修嗎?如果沒看到自己執著在相上、表面上的修學,又如何理解師長、恩師的真實義?是會錯解的啊!這次學習,法師法語甘露清洗掉了學生包裹在真心外的那一層染污,讓學生切實看到了自己隱藏很深的自欺、傲慢、見人過、強勢、硬朗、不夠柔順、得失心、著相修學、取相分別、有名利心、不懂變通等一系列的問題,一下明白了,怪不得兜兜轉轉了這麼十幾年還沒有開悟,原因在哪裡?是自己看破的智慧不夠,放下的功夫不足,才會捲在是非人我裡糾纏。要不是這一次恩師循循善誘的開解,句句直指心性,學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法喜充滿,早就被境界帶跑了,可見善知識有多麼多麼的重要!現在自己已經遇到了善知識,善知識又教了「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學生明白了應該如何對上和對下,學生也會努力與一切人和,不要求任何人與自己和。目標一明確,立即感受到「狂心頓歇」的如釋重負。知道了問題,學生沒有沮喪氣餒,反而是歡喜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這種感覺以前沒有過,以前只能做到聞過不怒的忍,卻沒有體會到「發現自己的過失叫開悟」的歡喜,這次有了,剩下的就是「改正自己的過失是真修行」。學生知錯了!將以改過的如教修行供養恩師、師長和佛菩薩。

  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恩師讓學生練這八個字,學生體會到了恩師的苦心:背後的意思是學生心量還不夠大,心太硬,還不夠柔軟,所以與人應對的時候還是比較犀利、有傲慢,所以恆順就很難,隨喜就不自然。想想真的很可笑,師長、恩師都是那麼的柔軟,令人如沐春風,學生自詡是老師的學生,連柔軟的基本款都沒學會,只是自以為是的相上學生而已,不是實質的學生,師長老人家的特長就是這八個字,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自己學不會,算是這個師承的嗎?有名無實!而恩師如沐春風,對一切人恭敬、耐心,自己卻不能把身邊的人當老師,沒耐性、不恭敬,就算恭敬也只是一個樣子,一假一切假。現在就從恆順裡邊練習破我執,就從隨喜功德裡面練誠敬心,真的去把「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的一體觀給練出來,練出來了,這八個字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能夠做到的!學生體會到了恩師的善解人意,而自己小時候不是也被誇善解人意嗎?怎麼現在忘了初心,失了真心?要把真心給找回來!

  四、信心堅定,則生實相

  通過學習,學生看到了自己其實對師長、恩師的信心還是不足的,尤其是對師長,因為聽不懂師長的心聲,只是聽文字,就沒有滋味;聽恩師的法,也是以情執成分更多的那種心態在聽,「無情不能修道,情不空不能證道」。學生忽然有些明白了,在馬來西亞學習離開時法師寫的那一句「以理折情,情空性復」。放下情執,聽經明理,篤實力行,增上信心。自己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不夠相信佛菩薩,不夠相信師長、恩師,也不夠相信自己造成的,而自己還常常跟人分享「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六信,多可笑!還是自己先努力做了再說吧!

  五、不挑境界,善觀己心

  這一會學生真的聽明白了,從雪公到恩師都是不挑境界修行的,給什麼境界,就安心在裡面體悟、修證。而自己總是對境界有要求,不如願會心生煩惱,是自己的心出了問題,境界沒有問題。學生明白這一點也是很歡喜的,只要當下盡心盡力的付出,沒人做的,自己就去承擔;有人願意做的,自己就退讓、就去輔助,看好自己的心,用真心不用妄心,去看因果而不執著事相,把恢復清淨心、一心皈命西方當作頭等大事,去做觀音菩薩的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分身,阿彌陀佛!

  以上是弟子一心的體悟,敬請師長、恩師、班主任、各位老師、同仁們指正。

  成德法師:趙老師、王希海老師,諸位仁者,大家吉祥,阿彌陀佛。我們之前結業典禮好像都有節目表演,應該讓張同學來唱首歌,不然她這個才華就挺可惜的。我不要不按牌理出牌,我是剛好想到我們以前都有表演節目。我也不能又執著前面,都要一切隨緣,不要執著。那當然,相信大家也會感受到,今天也算是我們這五十天當中,我個人感覺(這不能強迫大家),個人感覺是最精彩的一堂課了,應該大家都頗有觸動,也頗有體會。為什麼蕅益大師他的「淨社銘」,他列了四條,其中有一條是善友為依?那代表在末世的修行人,還是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參道友,互相來護念、互相來勉勵,所謂光光互融,每一個人的願心、善根都會觸動其他的人。

  這一次的課程,成德對後生可畏體會比較深。這個畏不是害怕,這個畏是非常敬重,不是害怕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是怕這個,是恨不得現在就把棒子交給他們。我看今天分享的同學們悟性都比我高很多,所以I wait for you,我等你們來接棒,最好是right now,當下就來。那我們也可以去觀察,他們幾位當然只是代表,其實每一個參與的同學應該在這五十天都會感覺到自己有所提升,一定會有這個感覺的。那提升是果,因在哪?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也學過一個月、學過兩個月,但是學下來好像感覺還是悶悶的。同樣是學習,但是整個感受不完全一樣。所以孔子,雖然這句話是有子說的,但應該也是依照孔子的教誨,「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每個人的領悟、法喜的根源就在孝親尊師當中,講得再根本一點,還在孝親當中。我們看看梁同學她的領悟,這個得力於她最近回去侍奉父母。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記住我曾經講,我相信佛菩薩對每一個人的慈悲是平等的。其實我覺得這一點就不容易相信了,但是這一點不相信,這個疑心就很難去掉了。佛菩薩是同體大悲。

  我記得我初學佛二三年,有一位長輩,我們一起共修,他對我講說:「阿彌陀佛比較疼你。」我當場跟他說:「你講這個話要下阿鼻地獄的。」他也愣了:「有這麼嚴重嗎?」我說:「你這個話是侮辱阿彌陀佛。」這句話是說阿彌陀佛大小眼,「比較疼誰」,那不就比較不疼誰了嗎?在座也有一半的人當過父母,當父母的人假如聽到孩子給我們說,當然現在都獨生子女,有時候這個舉例還真是不好舉,我相信像我父母那一輩的,假如聽到孩子說媽妳偏心,我想這個當媽媽的人心裡一定挺難受的。所以我們看《無量壽經》裡面講:「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大家要知道,佛菩薩經典裡面那是譬喻,譬喻只能是一個彷彿,這個世間很難找到譬喻佛菩薩的慈悲,最接近的,父母對子女。所以「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這句話我們都熟悉,那用到我們身上的話,從此刻開始不會憂慮、不會牽掛了。「不相違遠」,不相違遠也只是一個詞,共同一法身,佛菩薩法界身,遍一切處,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了。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

  為什麼省庵大師在勸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能發出來,也要靠因緣,「必有因緣,方得發起」。第一個就是念本師恩。因為佛菩薩的恩,沒有祖師講、沒有佛經講,我們想像不了。我們不知道前世的,怎麼理解他們的愛?「世世生生,隨逐於我,心無暫捨。」釋迦牟尼佛都第八千次來到我們娑婆界了,第八千次也講了四十九年。佛陀如是,李炳南老師如是,印祖、夏老、黃老、海賢老和尚,包含劉素青老菩薩、劉素雲老師,他們都為了成就我們不辭勞苦。其實每一個大修行人,他真的都是代眾生苦,我們得體會到。體會到,人自然感恩了,這個不用人家要求的。知恩、感恩,自然就想報恩了。我們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那個孝心自然就出來了。「一佛出世,千佛擁戴。」大家要知道,這句話的重點在哪?重點在度自己。千佛來配合為的是誰?就是為我。這句話真體會到了,老人家的恩德都不能糟蹋了,更何況是千佛來配合。我們聽到黃念祖老居士講,他在文革時候受的苦,加在八個人身上,八個人都得死。這是大修行人的話,他不會增一點,他也不會減一點。我當時候聽了很震撼!我們雖然沒有經歷,可是也能少許體會,代眾生苦。所以我們走在弘揚文化的路上,也會有一些境界考驗,其實只要起一個念頭,「我現在遇這個,跟老和尚比算不了什麼」,好像那個難受就不見了,都是個念頭。所以修行人首先的善根,相信佛經的教誨、相信聖言量,不能隨順自己的想法、看法,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今天早上,我再把這個錄音,這一二天整一下,再發給大家。我們有一位學生,因為我們每個禮拜都有早課,每一位同學輪流,差不多半年多就輪一遍,今天有一位同學分享,他很深刻,是談到他遇到很強勢的老師,對他造成的影響。剛好最近王偉傑老師分享到父母強勢會造成孩子什麼心態,他就去反觀,不只是父母這樣,老師這樣也會產生,產生那個恐懼。慢慢他去打書包,他去發洩,自己也不願意這樣,控制不住。而這一位同學很小就開始聽老和尚講經了,他可能聽的時間都二十年有了,非常非常崇拜老和尚,但是他真正在人事境緣,還是自己的認知跟慣性。所以今天我也藉他分享點出了一個點,佛門講捨身容易捨見難。我相信我們現在在座八十幾個人,真的遇到現在我死了對傳統文化有利,我相信每一個人都願意捨,捨身容易。捨見難,我們自己的想法、看法、見解偏差了,要把它轉過來,真的很難說了。我們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為什麼老和尚說的,老師找學生幾個重點,第一個,好像剛剛分享的同學都提到了,尊師重道,誠敬;第二,清白。這個不是善知識不慈悲,我們自己的東西不放下,他哪有那麼多時間跟我們抬槓?實實在在講,善知識要傳一個人都很不容易。我當時候學佛,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老人家那時候七十出頭,老人家說:「我沒有學生。」我當時候聽了我也很震撼,我也想不通,這麼多弟子,怎麼老人家說他沒學生?這都是二十多年前老人家在感嘆的。其實我們會感受的人,我們就會去思考、去觀察,從我們自身去反思了。老人家還說到,我沒有臉再講經了,讓人看笑話了,實在不敢再講了,可是可能電視的那一頭、網路的那一頭、衛星電視的那一頭還有人真學,老人家說,我就厚著臉皮講。這個是好像《太上感應篇》一百一十九集。人生確實走過一些經歷,這些話體會不同了。李炳南老師寫的,「警眾太殷勤,曾無間寸陰」,李老、老法師哪有休息的?我們除夕、大年初一去跟老人家在一起,都是講經,「幾人長夜醒,不負轉輪心」,我們體會到善知識的心,真的不願意糟蹋。那這一次也讓我很震撼,真的「眾生善根不可思議」。

  剛剛跟大家講,捨身容易捨見難。為什麼老人家面對大部分的學生在請示事情都是好好好、好好好?那個一聽就知道了,對方都有自己的意思了,還要讓老人家來給他背書,做得不好還要讓老人家背黑鍋,老人家恆順眾生了,跟你保持這個緣,看後面有沒有機會點化我們學生。但是我感覺,確實眾生善根不可思議。這一次成德感覺,我們共學班當中很多年長的同學善根深厚,能直面自己的習氣,不去自欺,這個讓我很震撼。老人家說四十歲以後不能講了,老人家還加了一句,你再講就不懂人情事理了。但是我們看到,比方說我們張同學、李同學,這我都非常感動。包含剛剛王同學,還有樊同學,這個樊同學算是科班出身的,那是真正中文系的子弟,我這個算雜牌軍的,所以中文系的更要承擔。這個離不開他們長期有老和尚經教的加持。像我們曾同學她能夠這樣去反思、去懺悔,這種心的力量很大。我把妳的分享發給王偉傑老師,他們夫妻說從頭哭到尾,他們也都是性情中人,大家應該可以從他們講課當中,真的是看天下的孩子也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樣。

  所以我們也從這一會當中去體會,諸佛聖力不可思議,這整個課程過程,佛菩薩一直都在加持,其實我們善根起來了,就在加持。這次有我們王希海老師護法,從頭陪我們到結束,他這個孝悌的光,「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你看這一次梁同學在家磨鍊,都是王希海老師孝子的心聲在給她力量,她提了好幾個點,根本就沒有問題,愛可以創造奇蹟。所以現在榜樣很重要,不然信心沒有辦法那麼堅定。有榜樣,又有人去做,愈來愈多人有體悟了,愈來愈多人去帶頭。所以每一個人在這個時代都要勇於為人演說,「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可能今年是牛年,所以也該扭轉乾坤。當然,這個扭轉乾坤最重要的是從這個心念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不干別人的事情,「不見一法,離心別有」。

  「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佛菩薩留下來的法都是我們做得到的,不能被自己的念頭給障住了。所以剛剛梁同學都有反思到她聽經的一些念頭,這些念頭就會是障礙,「那是老法師才做得到的」,這個念頭就障住了,就沒有辦法隨文入觀。大家要善於去觀察,顏回夫子好學,他學習的態度在他的話裡面展現出來了,「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這是他的心法,我們要接孔子之道,當然要先學到顏回夫子的心法。印光祖師慈悲,他有一個墨寶,我剛學佛的時候特別喜歡這兩句話,「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老人家寫的書法很勁節有力,每一筆都可以感覺到他的心。世間好話聖賢、佛菩薩說盡了,也表演給我們看了,我們得用心,不能糟蹋他們的表演,「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我們譚同學今天主持,我感覺下了不少功夫,這也是禮敬諸佛的落實。我相信他對我們三位同學分享,包含我們班主任給大家的勉勵,他應該是都有很用心去看,看完從自己的領悟去回應。不知道譚同學我有沒有猜錯?

  譚同學: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這個體會別人的心,不能又產生分別執著,我要體會老法師的心、我要體會父母的心,然後呢?不能在這裡就喀嚓了吧?應該是能體會每一個人的心,甚至於這個人你都沒見過,你看到他的文章,或者是你聽到他的事情,你都可以體會到他的心,你都可以一念祝福,一念迴向給他,說不定這個人過沒多久就出現在你的生命了,這感召。

  我們有一個同學,一個漢學院的同學,我都沒見過他弟弟,但是我知道他有個弟弟,每一次他跟我見面,他那時候在馬來西亞,到我們中心做義工,每一次他要回家,「你幫我跟你弟弟問好」,問了好幾次。後來他來讀漢學院了,結果他說:「我弟弟說,一定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因為法師常常問我,所以我一定要去見一面』。」所以念頭是很有力量的。每天為什麼迴向?這個念力不可思議。「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將東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這一句迴向文,「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不就是《無量壽經》裡講的一切皆成佛嗎?詞不一樣,心境一樣。所以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善導大師教的,包含念每一句迴向文,包含跟每一個人談話,都要從真實心中作,都要真誠的去看著人家,不能應付。

  當主持人很認真,我們這個班長、班主任他們賢伉儷,在這五十天壓力也不小,不過我看他們這一次好像談笑風生,這個也是不挑境界,鍛鍊。所以我們知緣、惜緣、造緣,知福、惜福、造福,知恩、感恩、報恩。佛菩薩不曾離開我們。其實真正發起念正法得久住的人,他們也沒有分開的,時間、空間是抽象概念。我們本來跟老人家從相上也是離很遠,我們也沒起一個念頭說,我要去老人家身邊幹啥幹啥,我找哪個人幫忙,我都沒起這個念頭。所以今天梁同學強調的,我們回報老人家,要依教奉行。不要有多的希求的念頭,佛菩薩自有安排,自己不操心。會考慮東、考慮西,還要找誰,找誰幫我牽牽線,那太累了。而且大家冷靜想想,我們當下的本分都還很多要盡的力。我們跟老人家接上要幹什麼?搞情執?今天樊同學的分享很深刻,這個確實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一起來,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就交融在一起了。所以我們要有信心,這兩股力量匯集起來,「金剛非堅,願力最堅」,二人同心,其利都可以斷金。

  你們不覺得我很大膽嗎?我很敢衝,你們沒看出來嗎?當然不只是因為我屬牛,是吧?但是這一頭牛畢竟也衝撞了十八年,牛脾氣少一點了,加了幾分冷靜,得先搖搖尾巴再說,不能馬上就衝了,但事實上主要是對佛菩薩的信心。所以老和尚說的,佛菩薩祖先承擔,我們只要把心用對就好了。但是大家不能著相,看我很衝,都是人家拉著我、逼著我的、催著我的。老人家當時候說,這個休斯校長太熱心了,都是他催著我的。我現在也嘗到一點被人家催的滋味了。修行的人,修身為本,因為自己要提升,都要下不少功夫。

  我們看到像剛剛王同學,他提了好幾個點,我有瞋恚、有傲慢,我現在要怎麼練?我要練出我的耐心。我容易見人家的過,那唐荊川先生這一段,「須要刻刻檢點自家病痛,蓋所惡於人許多病痛處,若真知反己,則色色有之」。我們看到別人有習氣,我們一回頭,自己或多或少都還有,就不好意思生氣了。生氣是向外著相了,才會起貪瞋。向內反觀,內學,就會生慚愧、生懺悔、生奮發、生改過。這個也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六忍,六忍其中那個反忍,能反求諸己了。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看他們都自己下功夫去對治。你看孔子對待他口才最好的學生子貢,「子貢方人」,批評人,孔子說:「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這個話已經透出孔子修學的狀態,什麼狀態?哪有時間去方人、去批評人?沒時間。「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一方面是夫子對學生的勉勵,何嘗不是夫子自己的用功?夫子是一個好學生,他才能教學生們怎麼當好學生。他老人家一定也是「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他用功也不敢懈怠,聽了教誨,一定要馬上去做,不能聞義不能徙。夏蓮居老居士說,學道之人無剪爪之暇,安有時間說閒話?這是佛門的大德,那跟孔子的話不是一樣的心境嗎?遣詞用句不一樣而已。那我們看了心嚮往之,我們應該是愈來愈根本覺得連說閒話的時間都沒有,這樣才是學對了。

  可是我觀察,也不簡單。有一次有一個團體開會,這都算是都是強調老人家讓幹啥他就幹啥的,他們開會了,其中有一個人跟我很熟,他也進去開會了,開了三個多小時,出來我問他:「你們講了什麼?」都在批評哪件事不對、哪個人不對。這怎麼得了?你開會是愈開愈有智慧,這個會才沒有白開。開會假如都是在論人事,那這每個人的煩惱只會增長。再來,這些開會的人都是頭,年輕人肯跟這樣的人?不可能的。他是來求道的,那假如團體裡面是是非非那麼多,講真話也不敢講,除非是過去生跟你情太重了,不然他早求道去了,他是為道而來。六祖大師去見五祖,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六祖大師回答:「我來求作佛。」

  我曾經經歷過不少團體,我都在很短的時間就受到最高領導的關注,不是因為我長得可愛,因為什麼?我有一個特質,我想做什麼事就很拼命,所以上面的人很快就關注到我了,然後就會讓我很快的進入核心。舉個例子,我曾經在一個團體,她講課的時候幾千人聽她講,結果她很疼我,把我帶到她們家去了,她不在家,她婆婆在,生了兩個男孩,吃飯都爬到桌上去,一點規矩都沒有。我看傻了,我說這樣的人生叫成功?我不幹了。所以我離開一個團體,他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離開的,因為我的業績都做得很好,後來我就不見了。為什麼我沒有批評?因為我這段路我成長了,我很感謝他們,可是他們在其中,有時候講不明白,當局者迷,你給他講不明白的,我們只能邁開步伐,把路走對,給他們做供養。

  告訴大家,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非常相信這句話。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第一個就是這個例子,這個團體我離開了,我繼續追求真理,後來我遇到老人家了,二OO四年底我就錄那個「幸福人生講座」了,我聽到消息,那個團體很多人在聽我講的課,我的願實現了。後來我在學校教書,我的想法就想,我就在我們家對面這個學校教一輩子,每一屆畢業的學生都找得到我,老師就住在學校對面。我去考試,兩百個人左右考,只有二十一個人進複試,第一關是筆試,結果二十個都是女的,只有我一個人是男的,筆試女孩子很會寫。然後複試要試教了,我要走進考場的時候,他們學校的老師說:「今天還有男的?我們學校好缺男老師。」我一想八九不離十了,我應該可以考上了。結果一宣布,備取。但我沒生煩惱,真沒生煩惱。其實這一些都是要考試的,有得失心的人不可以扛大任。這不是我講的,《論語》講的,我講的你們不服氣,「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所以我那時候考試都考得不錯,就是沒有錄取,我沒有難受,因為我相信佛菩薩安排,另有因緣。所以當我接到去海口,我也沒有很激動,佛菩薩安排,有這個機會就去學習學習。那我本來的願就是希望我的學生找得到我,可是我到了海口,幾乎沒有在台灣了,我的願還是滿了,我教了幾年書,這些學生都找得到我,只要他們一打開電視,一百零一台,佛教慈悲台,我怕他們嫌我囉嗦而已,一個禮拜講五天了,都有在播,他們找得到我。

  再有一次,你們應該都有聽過我講,我讀大學的時候是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我非常遺憾,這些大學生多肯學,我們不能辜負他。尤其我在二OO五年,幾乎一整年都在北京,好幾所高校我都去講課,尤其在地質大學,九百人聽,鴉雀無聲,那個場面讓我很震撼。所以我一遇到大學老師,我說:「你多給學生講課吧。」因為我去不了了,我在廬江了,後來還飛到馬來西亞去了。特別覺得這些莘莘學子很肯學,遇緣不同,他有沒有遇到?結果後來我們李老師很發心,張老師他們很發心,還感召了幾十個我們這些年輕的仁者,他們在大學裡護持很多學子。尤其我記得當時候張老師爸爸媽媽都在現場,他父親還寫書法送我。那一期還錄像了,後來我聽說好幾個學校拿我們那一期,好像是七天的課,去給新生做培訓,那不是也滿我的願了嗎?

  所以大家真的要相信,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跟「不攀緣」是圓融、不衝突的,你不要有求必應了,就開始又攀緣。所以我剛剛跟大家講,我們一個走實修的人,都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我每天好渴望我可以翻開經典,翻開老和尚、黃老這些開示,我有時候都忙到連翻開的時間都沒有。然後每一次都想,我下決心了,我十一點要睡了,每一次書還沒翻開都已經超過十一點了。所以很渴望多一些時間學習,自修為主,利眾要隨緣,不能攀,往往是什麼?推不掉的。

  最近這個加拿大弟子規學會,跟我接上緣不到半年,一條龍辦起來了,教師培訓、家長培訓都讓我去開場,你說這樣的盛會我不去也不行。五月一號要開學了,那些孩子都很可愛,四到六歲,有時候他們讀經那個照片都發給我,我也發一二張給你們看看,看了就很有力量,這樣的孩子多培養幾個,太有希望了。但是這些都是他們主動的,而且他們已經成立十三年了,他們本來叫做幸福人生學會,後來再改名弟子規學會。結果一接上了,那個負責人第一句話,「法師,我把這個學會交給你了」。我說,「使不得,使不得」。我說,「主伴圓融,你們不要嚇我,主伴圓融,我現在主是英國漢學院,這兒你們才是主」。但是主伴圓融不是劃清界線,不能搞錯了,我能幫得上忙的,這個我會盡力。其實真的,願力不可思議,我從沒有聽過說,緣分紮紮實實去做,然後出不來人,不可能。而且人也要鍛鍊,有真發心、有真幹的人,就會有成熟的護法跟緣出現,都是感應,不要去攀求。

  所以今天也有點像告別演唱會,為什麼這麼講?我應該不能這麼講,現在已經出家了,不能用演唱會來比喻。大家要知道,帶學生不容易,要花時間的。年輕人,這每一個學子,他的父母都操了十年以上的心,有的更久,送到異國他鄉來,我現在是在英國漢學院負責學生事務處,要教學生那麼簡單?第一個,身教何在?境教何在?你整個環境不是這個氛圍,你愈講愈反效果,是吧?對人要有禮貌,我們大人都沒禮貌,這個學生看傻了,怎麼這樣?那我怎麼教?真想做一件事,才知道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我不知道我講到這裡,諸位同學,你們心有沒有覺得有一點點的波動?有波動那就不對了,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動。剛剛我們一直在提有佛法就有辦法,是吧?事事無礙,是我們有沒有把佛法用出來,不然它是圓融的。我給大家表演安住英國漢學院,是最重要的表演,不然現在幾個人肯修身?幾個人肯扎根?幾個人肯齊家?那外面的掌聲、鮮花可厲害了,糖衣炮彈,你不知不覺就迷失掉了。另外一半對我們很清楚,給我們提幾句中肯的話,我們就不歡喜了;外面的人一看到你,「老師!」讚歎就來了,更不容易看清自己了。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個弘法的路上岔路太多了,所以我也得給大家做表率。

  再來,我現在已經出家了,大家不要著在我以前的相,我應該多講點佛經了,是吧?諸位仁者,你們慈悲慈悲,讓我多一點時間準備講佛經了。成德這個命是佛法撿回來的,不然早就隨波逐流了,福又不夠厚,可能應該是四十五歲那一年就站不起來了。我二O一八年,那一整年身體不理想,真的都覺得控制不住了,求往生好了。可能剛好這些英國漢學院的學子跟我過去生緣不錯,他們剛好來上課了。我本來在那裡想,我的身體怎樣怎樣,後來他們來上課,我就每天想我該講什麼。念頭一轉,身體就好了,但是也從中知道不能透支,不能太激動。我後來想一想,我真的太不老實了,人家老和尚從來沒有一天熬過夜,我為什麼常常熬夜?我這不是挑著學嗎?挑著學,是跟他老人家學還是跟我自己學?這個念頭太細微了,都是我自己的意識不對,應該跟老人家一樣,作息要正常。所以也是很感謝這些學生們,年輕的同學們。所以我看那個許浚那一段,那個三積大夫說的,「醫生可以救病人,病人也可以救醫生」。其實看起來好像我們在服務大眾,事實上假如沒有大眾的緣,我們太容易懈怠了,我們太容易自私了,不知不覺就退轉了。說不定那些我們服務的大眾,都是極樂世界來表演、來成就我自己的,很可能,那個要去了才知道。

  大家要了解一件事,考試沒有愈考愈簡單的,所以成德的考試難度愈來愈高,考我智慧,考我的取捨。所以主英國漢學院,今天梁同學還說以後小孩還送這裡來,我現在基礎不扎穩咋行?不然讓你們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最後我這裡這個橋頭堡沒有穩住,那怎麼得了?不行,這樣我對不起你們,我現在得建設好才行,「速生我剎受安樂」,我得轉這一句經文才行了。

  當然疫情過後有機會,也請你們到寒舍來坐坐,我已經種了蘋果樹,元宵節種的,挑了個日子。因為元宵節我現在都送人家四句話:「但願人長久,唯有念彌陀,親眷永團聚,法界逍遙遊。」才一個這麼小的枝,都還不到一公尺,種下去了,春天來了,長葉子了,結果開滿了花,我再拍給你們看。就一個小苗,太賞臉了,開了一堆花,我說,今年可能有蘋果吃了。在英國種蘋果樹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牛頓就是英國人,他是在蘋果樹下發現地心引力。所以我也要在這個蘋果樹下多坐一會,看看能不能敲醒,因為教學的人早一點醒,才能夠利益到他人。成德會以這裡的教學,我在這裡有六門課,六門。其實那是看得到的是六門,看不到的可能要再翻一倍。

  我一開始接觸就是《無量壽經》了,我都聽得高興得不行,「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你看那個放光的景象,「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其實人的願發了,只要不退,一切人事都在成就你的緣,除非我們有執著點了,就感受不到了。我講《弟子規》,就是為了要先結法緣,可是這也不是我的智慧,這是佛菩薩安排的,我們只是去體會到老人家為什麼這麼強調三根。哪有那麼高的智慧?還體會不到,老人家叫幹啥幹啥,稀裡糊塗的幹了十幾年,都是老人家叫幹啥幹啥。

  最近可能快五十歲了,走著走著,原來是這樣,稍微有一點後知後覺了。就像去年一月份到了馬來西亞,這麼巧,我剛好要去辦第二家園,叫Second Home,我剛好辦了十年滿了,要去續約。其實我也不想跑,我這十八年坐飛機都不知道坐了幾趟了,我想,算了吧,就待在英國就好了,別辦了吧。都到了蘇武牧羊的緯度了,雪地又冰天,望出去都是一群羊群,跟蘇武牧羊差不多了,十九年,所以我有心理準備了。我本來不想辦了,可是不能有自己的意思,我就去卜卦了,觀音籤。一卜,不行,得去,我就去了。結果一去,飛機票買好了,就接到消息了,老人家要去過年。我是先已經要去了,後來才聽到消息的。

  所以當時候我去了,我就問,這個都是老朋友了,這些會長、幹部們,他們去見老法師的,我就問他們:「老和尚為什麼要到馬來西亞過年?」我就會去思惟了。這一句話也是黃念祖老居士啟發的,黃念老說的,「大修行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句話對我的啟發非常大,我從這一句話去觀察,弘一大師晚年做了什麼?黃念老做了什麼?夏蓮老做了什麼?一下覺得太重要了。夏老為什麼編《淨修捷要》?夏老還有一本書,還沒定稿他就往生了,《寶王三昧懺》。我們一看明白了,在未來的世間,還沒有聞佛法以前很難不造業,但是我們有這個懺悔的方法,這一句佛號什麼罪業都能懺掉。而且他理講得、會集得太好了,把維摩詰居士講「何處是道場」,他整個會在他的《寶王三昧懺》裡面,念得非常的歡喜,讓人明白怎麼樣拜懺、拜懺的意義在哪裡。所以都要善觀察、善體會。所以佛菩薩都會滿我們的願,所以我也得靜下來深入佛經。老人家八十五歲專講《無量壽經》,也是在表演給我們看。但是講也得下功夫,得準備。

  大家都有承擔責任,佛菩薩隨時在我們身邊,大家要有這個信心。你有這個信心,你遇到境界,你一靜下心來就會有靈感。這是我個人的體會,你一聽經、你一念佛就有靈感。當然有同參道友之間再探討探討,應該就比較不會有偏差了。所以大家真的有修學的問題,首先自己念佛、聽經、讀經,可能就想通了。再沒有辦法,自己的團隊依照老人家的教誨來就事論事,善友為依,也能找到答案。其實老人家該說的都說了,「佛學問答」談得很多。真正會聽「佛學問答」的人,他可以從一個問題掌握事情的原理原則,他就會去思惟了,因為原理原則是不會變的。比方說遇到事了,度德量力、審勢擇人,就是這些原則;遇到人了,真誠慈悲,愛敬存心,設身處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些原理原則而已,不是太複雜。就像我常常跟你們說,印祖講的,從理上講不離心性二字,從事上講不出因果兩個字。這就很容易思惟,很容易找到原因在哪、心態偏在哪,那不就可以從因上、從心上去改善了嗎?

  我今天好像話講太多了,可能把你們的悟門都堵住了,失言失言!應該要開而弗達。太容易激動,你看又講太多了。那團體裡討論,還是沒有辦法討論出結果來,那你可以找家長,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家長,你可以找他,他會把問題交給我,我一定在講課的時候給你們回答。但是我是講課,我不是回答問題,你們得要自己聽,哪一段是在回答我的問題。要用悟性去聽,不能一聽,這個是我的問題,又開始要背公式了。所以我這一次我們胡同學給我的啟發很大,我一講話,我覺得她好像又要背我的公式了,我得提醒她,不能背公式。說不定她是極樂世界來成就我的,成就我掌握好度。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大家有沒有感覺,儒家的經、佛家的經,每一句話語深,「當信佛經語深」,其深無底、其廣無邊。我們梁同學用上了,她聽成德回答,她聽出來了,我沒跟她講,她自己聽出來了,那個才有味道。所以我剛剛話講多了,我剛剛什麼都沒說,你們也什麼都沒聽。她聽出來她就能用出來了,她用出來她有受用了。她剛剛敘述得很細,她以前好像跟人家回答都是我近期的體會。近期的體會是妳的,又不是他的情況。所以弘法有一句話很重要,《楞嚴經》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般問問題,我都希望能看到他的臉。有一些人不肯露臉,或者是有時候你是接到問題就只有文字。那個不同緣,看到臉了,最重要的是體會到他的狀態,針對他的心態給他回答;沒看到臉的,原理原則回答,你不能分析得太細,因為你不清楚,你一分析得太細了,剛好跟他的情況又不是完全一樣,他又把你的話奉為圭臬,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種事我幹太多了,我不能再讓信任我的眾生死在我的句下,這個我就有罪過了。所以這個教學確實是門藝術。

  好,法輪未轉食輪先,這個要止住了,再講你們的飯都涼了。所以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非常感恩大家這五十天的參與。特別特別感謝王老師的護持,讓我們這個學習隨時都能focus(聚焦)在大根大本的孝道;那也感謝班主任、班長、所有幹部、背後付出人的心血;也感謝每一個人真心的參與;我們也很感謝有一些同學他們旁聽,我感覺他們旁聽的認真度不亞於我們,也很隨喜他們,他們念波磁場對我們這個因緣的莊嚴。無限感謝,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