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2/1/11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33-0002

  成德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很高興又能跟大家一起來學習老人家的教誨。我們上一次一起學習第一集,在第一集當中,我們學習到師長老人家有強調給我們開解了經題,「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們用功的重點,我們修就是要恢復我們的清淨平等覺。像在第一集當中老人家有提到,我們能夠想佛、想菩薩,這樣我們的心是清淨的,就能把我們無始劫來的污染洗刷掉。畢竟我們在輪迴當中,很難不染污,但是我們的心只要不清淨,它又會在輪迴心造輪迴業,我們還是免不了輪迴,所以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

  我們一個禮拜才見一次,我們今天有沒有比上個禮拜二心更清淨了?所以師父領進門,修行還要靠個人,我們得要自我勘驗,得要檢查。老人家說到了,本經裡面教給我們的「洒心易行」。《無量壽經》裡面講的,「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佛這一段話也點出來他老人家的心境,用心良苦,所以我們聽到他的經教要好好的思惟、好好的奉行。「尊卑男女,眷屬朋友」,其實這些經文我們都應該隨文入觀。尊卑,這些句子跟我們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我們這個禮拜有沒有跟親戚朋友介紹佛法、介紹念佛法門?我們上一次跟大家也探討,我們要轉經。《無量壽經》這些句子在哪裡?就在我們每天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自相約檢」,互相護念、互相提醒。「和順義理,歡樂慈孝」,我們都在敦倫盡分當中。「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尤其新的一年來了,我們也期許自己過去一年身口意的錯誤要後不再造。「去惡就善,朝聞夕改」,我們只要聽到好的教誨,什麼時候落實?當下,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如貧得寶」,佛法是寶。世間的寶,在這一集老人家給我們教導了,世間的寶解決不了生死問題。秦始皇、漢武帝派人出去找長生不老藥,那還是死了,解決不了根本的生死輪迴的問題。我們遇到無上甚深微妙法了,我們要珍惜,要奉持經戒,心境是如貧得寶,要非常珍惜。「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老人家說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我們真的這麼去做了,「自然感降,所願輒得」。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求求不到是有障礙,只要把障礙去掉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障礙要去除,就是《無量壽經》教導的,要改往修來,洒心易行,尤其要把心的染污去掉,洒心易行。

  老人家在這裡教導我們,怎麼洒心?這都是第一集的,我們先複習這幾段很重要的教導。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統統不想。我們上個禮拜學過了,我們檢查檢查,我們在這七天當中,我們念阿彌陀佛有沒有多了?想阿彌陀佛有沒有多了?除了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統統不要去想。說實實在在話,你去想其他的對誰有幫助?牽腸掛肚的事情煩惱了自己,還搞得旁邊的人擔心你。尤其我們當媽的人都會操心,我們得冷靜冷靜,操心對誰有用?學佛清淨平等覺,得覺悟、得理智。理智想一想,真正為孩子好,念阿彌陀佛,因為你念阿彌陀佛,你煩惱輕智慧長了,你會抓住很多很重要的機會教育點;你假如常常操心,操心得頭昏腦脹的,機會教育點出來我們也抓不到。清淨心才能生智慧,真愛孩子,真希望用智慧指導他,那就真念佛了。

  當然,大家不要聽我這麼一講完,工作的時候也不工作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上司一看,這個人在幹啥?工作也是念求生淨土,是一不是二,假如是二,我們就生分別了,就生煩惱了,你在那裡辦公的時候就想,也不多一點時間給我念佛,還得給老闆打工,真是有一點點不情願。

  我們看第十八願,「至心信樂」,真的想去,信樂,樂是恨不得馬上就去才是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淨土法門正助雙修,助修是什麼?積功累德。什麼時候是積功累德?生活是積功累德,工作是積功累德,處事待人接物,哪怕去應酬,跟親人聚聚餐,統統是功德,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應酬都是功德。這是老法師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給我們的指導,我把它轉了一下,應該大家聽聽看有沒有轉錯,老人家是說「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念佛」。成德當時候聽到這一段開示真是如貧得寶,這麼精闢又圓融的開解不容易聽到。老人家不是這樣在用功,講不出這樣的法語出來。我們不依照這個法語來做,我們就會落入分別執著,就會覺得念佛比較高興,工作不高興。一心入一切境,以念佛的真心入一切的境緣,不管是在家庭扮演自己的角色,還是在工作盡忠職守,統統用真心,統統是念佛,統統是功德。老人家講這句法語後面還加了一句,「幾個人懂?」別人懂不懂我們不管,我們不能白聽,我們得把它聽懂,進一步照著做。

  我們所有的工作、生活都是為了積功累德、求生淨土,統統離不開憶佛念佛,離不開求生淨土,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我們要檢查檢查,我們有沒有一工作就把阿彌陀佛忘了,就把往生極樂世界忘了,然後在那裡唉聲嘆氣?尤其今天我們又進入第二品「德遵普賢」,極樂世界普賢菩薩的法界。普賢行在哪裡?佛門說「生則決定生」,我們假如當下的生活就是普賢行,能不能往生?生則決定生,頻道都接上去了,怎麼可能不往生?「去則實不去」,早就接通了。修行目標不能定得太低,我能夠下品下生就好了,這個目標有點dangerous,有點危險,你一不小心沒有拉上咋辦?老人家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講到了,你把理論、方法、境界都搞清楚了,你這一生決定取上品上生。所以目標要定得高遠。

  老人家說了,用念佛洒心易行,恢復清淨心。這是真話。現在的人迷,迷得很重,認假不認真。真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真的。海賢老和尚說的,念佛是大事,其他的啥都是假的,念佛是真的。憶佛念佛是真的,而且會現前當來,不是臨終當來。我們都要很有志氣,趕緊讓阿彌陀佛跟我們起感應道交,我們就現前見佛了,現前當來,我們說早一點拿到往生的把握。

  祖師慈悲,幫助我們怎麼憶佛念佛,夏蓮居老居士編了《淨修捷要》,短短的三十二段經文,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含攝得非常周全。我們這個定課不要斷。黃念老還說,你念久了就背起來了,你坐公車的時候、搭地鐵的時候都能念,一有空馬上《淨修捷要》的經文就起來了。《淨修捷要》加持力非常非常的強,成德有一次在香港,我們要辦課程,還沒開始攝像的人被附體了,當時候協會的領導就說,我們一起拜《淨修捷要》,當時候請成德(當時候還沒出家)帶著大家拜,拜到第二拜這個攝像的人就恢復正常。所以《淨修捷要》的加持力非常強,整個淨、密、教,大乘、小乘都在裡面。這也是夏老對我們這個時代大家生活工作節奏都很快,修學的時間相對少,他的大慈大悲,我們得要好好珍惜。

  老人家也提醒我們,不要認假不認真。現在人迷,迷得很重,真的是阿彌陀佛,他不相信;假的是什麼?鈔票,偏偏相信。現在拜金主義,偏偏相信鈔票,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然你面對現在的人,你也不能一開始就跟他說鈔票是假的,他說你這個人腦子有問題,不然我怎麼養家。我們賢護等十六正士還有一個慧辯才菩薩,我們慧辯也很重要,要跟眾生介紹佛法、念佛法門也要契人家的機,一下不能太高調了,不能不接地氣,人家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用錢的。但是你把道理跟他講,命裡有時終須有,他多操心又不會多一點,又不會加點利息,甚至多操心在關鍵的時候還做不好事情,反而對他的福報有損,讓他能用平常心來對待財富,理得心安,不然再有錢的人心都不安,怕他的錢縮水。所以真的佛法是寶,才能讓人家心安下來。

  世間沒有樂,都是八苦。老法師說,什麼樂?那打麻醉劑,不是真正的樂。痛痛快快吃一餐,吃完了該煩惱還是煩惱,甚至於吃得太痛快了胃痛了,吃得不夠節制了。我聽說現在人還要吃四餐的、吃五餐的,還有上頓陪、下頓陪。認識一個演員,很辛苦,還沒出名,得要去巴結諂媚這些編劇、有名的演員,攀關係,一天換好幾個地方,二三個地方,整夜在那裡陪人家吃飯喝酒,最後一餐在哪裡?早餐店,吃完回去睡覺了。真是上頓陪、下頓陪,終於陪出胃下垂。結果,這個演員還很年輕,可能是三十歲左右,青光眼。青光眼繼續發展會瞎的,他還很有良知,他跟他女朋友說我們分手吧,我青光眼。他這女朋友很可貴,她說你瞎了我都照顧你。就在那個時候他拿到老和尚的教導了,他就開始試試看。因為他很窮,他就捐一點點。很靈,一捐就有片子可以演了。然後就這樣慢慢慢慢布施,連家裡都經營起來了,結了婚買了房。就這樣,真是財布施得財富。

  這些例子我們都要多蒐集一點,大家有沒有發現老和尚講經特別常常講三種布施,世間人聽了他都歡喜,他都願意去追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師父這裡說到了,每天想錢,天天生煩惱,苦到極處了。聰明的人把它丟掉,絕對不去想它,因為命裡有時終須有。我也遇過一些很有錢的人,他們自己回想起來也感嘆,錢真的不是說自己能賺的,就剛好在那個運氣來的時候錢追著他,那他命裡有的。

  諸位細細去思惟,冷靜去想想,你就會聰明了,你就會有智慧了,就能夠看破世界。這個世界上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們要真的,不要假的。一切惡業決定不造,不能再造惡業,那個造下去,「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不再造身口意三惡業,這樣心淨國土淨。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真的心清淨了,個人一生的快樂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和諧,都是以清淨心為基礎。人的心地清淨,他就真誠,真誠就感通了,夫妻交心,跟孩子交心,兄弟、姐妹、親人,當相敬愛,無相憎嫉,處得很和樂,而且家庭還功德無量,因為夫妻家庭都做表法,佛化家庭。

  所以統統是功德,成家了,不要一想到成家了,我假如遇佛法早一點我就不結婚了。這個話中還有對當下的不滿,修行人常常起這個念頭不是很有幫助。能不能提升境界關鍵在能夠安住當下,不然他一定會延伸出三種煩惱。心不能安定在當下,我們就會生過去煩惱,面對現在的情境,早知道我就不結婚了,愈想愈氣,你看過去煩惱;又看著現在,這種日子我還要過多久?未來煩惱又來了;還有現在,看了馬上動心了,現在煩惱相續不斷。

  老人家這段開示非常重要。清淨心是我們一生快樂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和諧的基礎,只要沒有清淨心了,身心會有熱惱、煩惱,家庭會有摩擦、衝突,心不清淨了就貪瞋痴做主了,而且會惡性循環。我們心地一清淨了,家庭的關係不斷的往好的發展,良性循環。包含社會和諧,我們心地清淨,到公司,公司就慢慢變成清淨地。我們去影響,誰不希望清淨真誠?誰喜歡每天煩惱叢生,然後很虛偽的對人?多累,他真正遇到清淨真誠的人,慢慢就受我們影響了。

  接著,平等。這段開示對我們的修學非常關鍵。平等就是真如,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就是不二法門。二就不平等了,不二就平等了。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就在這些事相上修平等心,學平等行。其實就是不挑境界,就是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恭敬,平等恭敬就是普賢行,我們才能不二,才能生平等心。接著師父開解的很重要,所以真正修行、真正用功,在哪裡修?有人說要到山裡面去,找一個寺廟道場去修去。你們有沒有起過這個念頭?你看老人家都在提醒我們。尤其我們遇到境界的時候,我找個山上去。縱然有這個緣分,你也不見得能成就。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過在山裡面真的靜修五年、十年出來的,是什麼樣子?都要在境上練。所以師長老人家說了,真正修行在生活裡面,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如果你真的是修學大乘的、真的是修學彌陀法門的,就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就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修清淨心、修平等心。用什麼方法修?用這一句名號。教得多具體,我們得用,我們就受益了。當我們心不清淨的時候,貪瞋痴起來了,迷惑顛倒起來了,趕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它伏下去了,用阿彌陀佛把妄想打掉,把貪瞋痴的念頭也打掉。阿彌陀佛名號是清潔劑,把我們心裡的污染馬上就化解了,這叫用功。「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而不是每天念十萬聲佛號,貪瞋痴照起,那個沒有用處,十萬聲佛號叫白念了,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這一段我們要學會會用功,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其實我們的念頭很細微的,很容易我們的念頭裡有貪瞋痴我們不知道。比方說我們觀察自己、觀察修學的人,到道場去很熱情,對每個人鞠躬合掌阿彌陀佛,回到家裡變臉了。你們去過四川沒有?變臉了。大家要注意,老人家講的,佛法是教我們放下執著,不是讓我們換對象。這句話我們要聽清楚,假如我們沒有聽明白,我們的執著會在學佛當中增長,換對象了。

  老法師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我今天推薦這一篇開示推薦了好幾遍,你們看著辦,因為老和尚說不能有要求、不能有控制,我說到這裡就好。這一段開示太精彩了,把佛法的綱領老人家開解得可謂淋漓盡致。

  剛好有同修寫了問題來,老人家一看他問的問題,怎麼愈修愈分別、愈修愈執著?還以為自己是佛弟子,統統搞錯了。那發問的全是佛弟子。可是諸位同修我們冷靜觀察自己、觀察身邊修學的人,愈修愈分別執著的,我保守看超過一半。我講得太狠了,你們說不會吧;我不讓你們產生反對意見,超過一半。我們一不小心就變成那一半了,修行人要有很高度的警覺性,不然真的會變那一半去了。

  我給大家分析分析,修行人有一個心念一定要對治,叫愛憎,喜歡、討厭。他遇到喜歡的事就拼命去做,拼命去做還得到很多讚歎,他就愈想去做,那增長貪愛,換對象了。在家裡面得不到這種成就感,我到道場去,每個人都「師兄,阿彌陀佛,你太發心了,你功德無量」,聽了非常非常舒服。回到家裡,這是我們的本分,敦倫盡分。印祖為什麼這麼交代?怕我們學偏了,只要不敦倫盡分,我們表不了法,表不了法會破壞佛門的形象,那還談什麼功德?我們看祖師,印祖:「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我們看李炳南老師說:「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一再強調,就是我們這三五代人對本分愈來愈弱了。爺爺奶奶那一輩的很講本分,生了孩子就要盡力養;現在的人生下來了,害我都沒有玩的時間,都想自己多,那種本分弱了。當我們面對我們的本分還逃避,那我們就起了討厭的心,這就是愛憎,憎的心。

  喜歡是留戀娑婆,討厭也是留戀娑婆。不要看我們都在做佛門的事,那也是在留戀別人的讚歎、恭維,都是染著。喜歡跟討厭統統是情見,都是情執在起作用,統統搞的是輪迴業,所以修平等心重要。我們不警覺,「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捨離一切執著,尤其把愛憎的心打掉,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不生瞋恚,這修平等心。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

  諸位大德同修,這個世間沒有壞事,你們相信嗎?你假如相信了,你現在就會充滿微笑,為什麼?事事是好事。真的,《了凡四訓》說的,「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大家要去體會一下,你自己沒有過咎橫被惡名,子孫驟發。那個事情是你做的,子孫驟發,你呢?那功德很大,連子孫你庇蔭的都這麼大的福報了,我們自己業障盡消。《金剛經》說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先世罪業則為消滅」。他為什麼為人輕賤?「先世罪業應墮惡道」,因為過去生造了墮三惡道的業,「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把這段經文真正搞明白了,明天有人罵你,就是要把你送去作佛,你還難過嗎?所以經典是寶,真的讓我們當下明理就清涼了。老人家是真相信佛菩薩教的,對他毀謗、侮辱最多的,把他的牌位立在講經的攝影棚,每次都給他迴向。這都是我們親自見到的,老人家做給我們看。所以今天你最生氣的那個人不能再生氣了;再來,每天迴向把他們的名字寫上去,他要送我們去作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境界當中修平等,把愛憎的心打掉,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能把愛憎的心打掉,用平等心處事,做什麼事都是功德。

  我看我得止住了,老和尚講得太精彩了,我再不止住,今天第二集就上不了場。我們看第二集,因為現在很多人已經覺得成德法師跟大家分享都沒什麼進度,進度都太慢了,可能有心臟病的人上我的課不知道會不會發作,這我還得要考慮考慮,該快還是要快一點,不要讓他太難受了。我們學東西不能囫圇吞棗,得學一段有一段受用。我不知道大家在聽老和尚的講經,有沒有這一段跳過去,那一段跳過去吧,好像不是重點。可是我們用心來看,每一段都是重點。大修行人講每一句話是他的性德流出來的,我們能從字裡行間體會他的心,我們就有收穫了,就有感悟了。

  比方說老人家進入經文,每一部經都分三分。序分,法會的緣由,跟人家談話一開始要把緣分交代清楚,不是在教我們嗎?正宗分,要把義趣完全發揮出來。流通分,我們跟人談話總要珍惜因緣,今天的緣能把什麼宇宙人生、做人做事談清楚,談清楚以後互相共勉,可以利益更多人,不是流通分嗎?所以這三分跟講話有沒有關係?你看老和尚每一次在大會裡面,緣起講一講,這一次談話的重點,最後大家一起,大家一起來努力,不是流通分嗎?最後的流通分是希望聽到這部經的人、讀到這部經的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將這個法門盡心盡力的宣揚,也就是推薦介紹給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大法圓滿的利益。圓滿的利益,當生成佛。這個時代,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諸位同修,你們手上有一生可以圓滿成就的大法,你拿在手上了,你不去介紹給別人不就不慈悲了嗎?李炳南老師說的,你知道這個法門你不介紹給人家是不慈悲。很有道理,你不知道就罷了,都知道了,你還眼睜睜的看人家輪迴?而且我們都是持誦過《無量壽經》的,《無量壽經》講給誰聽的?我,釋迦牟尼佛講給我聽的,阿彌陀佛講給我聽的。我讀到「付囑汝等,作大守護」,是不是在囑咐我?我總不會付囑汝等,黃會長、曾師兄,是他們的事,不是我的事,你這樣持經,我看持一百年也持不了怎麼受益。自己就是當機者,付囑汝等,我是當機者,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真的老和尚的法妙,我們初學佛,老和尚就說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諸位同修,你們借了沒有?不要太吝嗇,你真的肯借了,感應不可思議,佛菩薩同體大悲,希望利益眾生。所以在《無量壽經》裡佛講出心裡的話,「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超過父母念子。釋迦牟尼佛如是,一切諸佛菩薩亦如是,所以誰肯把身體借出來,諸佛菩薩加持就進來了,然後跟你有緣的眾生就會因為你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得利益了。佛菩薩、祖先承擔,我們把心用對了加持力就來了。

  成德也是拋磚引玉給你們信心。我看你們很多人都是學霸,學霸這兩個字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的中文大學聯考還不及格。中文那麼差,但是我學佛以後,我相信我都不願意騙人,聖賢佛菩薩不可能騙人的。佛菩薩,李炳南老師說至誠感通,我就相信了,我也不是很複雜。有機緣了,開始跟大家分享。我當時候到海口去,我的好朋友說:「你不緊張?底下坐的人都比你年紀大,你假如遇到比你厲害的。」我說有什麼好緊張的,比我厲害我就請他上來講不就好了,在下面拍手多好,講話耗氣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是自己亂想出來的煩惱,事情沒有那麼複雜。出來拋磚引玉也很好,說不定這塊磚拋出去了,把湯恩比轉世的人引出來了,那何樂而不為?因為湯恩比坐在底下說,講這麼爛都敢講,那我不怕了,就上去了。就好像老和尚說的,林看治老居士六十多歲了,女眾,在家,老法師就是看到她以後說,那我也可以學了。她小學畢業,老人家高中還念了半年。

  我們看老人家說了,在流通分接著開解,由此可見,佛法心量是很大的,希望一切眾生圓滿成就。大乘經上常講「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這是佛菩薩的心量。我們讀到這裡還要再加一句,「這是我本來的心量」。信為能入,要相信自己。佛開悟的第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一定可以恢復的。所以老法師指導,學佛首先擴寬心量。馬上觀照自己,還有沒有不能包容的人?當下就把他放下了,哪這麼婆婆媽媽的,痛快一點。你看人家佛陀在的時候,很多人聽經聽到一半就開悟了,因為他放下了,放下便是。不覺本無,不要認假不認真,它是假的,照見五蘊皆空。物質、精神活動都是剎那生滅,三十二億百千念,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把它這麼當真幹什麼?趕快阿彌陀佛,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接著老人家講到六種成就,首先是信成就,『如是我聞』。而且我們從這裡了解到,「如」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用一個如來代表。「是」,是我阿難尊者親自聽佛說的。而且結集的經典是怎麼來的?五百羅漢,都是證果的,都是親自跟著佛陀學經教的,然後在結集的過程,只要有一個人反對,這一句話就不記入經典,嚴謹到了極點。這是結集經典,我們再思惟一下,我們怎麼拿到經典的?還有像玄奘大師這樣不顧生命危險,把經典從天竺取回來的多少高僧。所以因緣不容易,我們真正體會到五百羅漢結集,這些高僧不惜生命把經典取回來,我們看以玄奘大師為例,十九年才取經回來,接著要翻譯,又翻了十九年,真體會他們的恩德,我這一生不成就太對不起他們了。所以玄奘大師這個紀錄片大家有機會可以多看,真的我們那種感恩這些祖師大德的心油然而生,而且那種感恩心,當我們看到經典就至誠恭敬來珍惜、來受持。

  「如」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是與事實真相完全符合。假如是依這一部經來解釋「如是」,「如」就是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的莊嚴講清楚了,而且都是真相,不是虛構的。

  老人家還講到了,佛給我們說的是事實真相,佛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正確。既然如此,佛為什麼還說了許許多多的經論?只要給我們說這一部就好了,為什麼要說這麼多,搞得我們眼花繚亂?因為佛經像大海一樣,《大藏經》擺在面前,我們要從哪一部開始學起?不簡單。為什麼會講那麼多經?因為眾生的根性不相同,這個法門不是一切人都能接受的。實在講,任何一部經論、任何一個法門都無法叫大家共同來接受,因此佛就隨順眾生的根性,你喜歡哪一個法門,他就給你講哪個法門,應機說法。眾生的根性是無量無邊,佛講的法門也就無量無邊。所以我們不只不要誤會佛,更要知道他的慈悲,法門無量誓願學,是要去應不同根性的眾生。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老人家講「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真的是為了講這一部經,是他不相信了,再給他講其他八萬四千法門。祖師有一句法語說得好,「若人識得此法門,一切諸佛皆隨喜」,你已經在學念佛法門了,一切諸佛「哎呀,這是彌陀的第一弟子」,所以就加持你。玄奘大師翻譯《阿彌陀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都隨喜讚歎加持你,太聽話了,直截了當,不用繞彎路,也不用繞到華藏世界,然後再由普賢菩薩帶到極樂世界,直截了當,一步就到了極樂世界。「無量光壽,是我本覺」,叫如;「起心念佛,方名始覺」,叫是;「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始本不離,直趨覺路」,這是最快成就的方法,叫直趨覺路,這是絕待圓融的方法。

  佛說了許許多多法,可是你要知道,這許許多多法最後都歸到一法,萬法歸一,這才是正理,所謂殊途同歸。這個「一」是什麼?這個一就是極樂世界,西方淨土,這是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無量的法門同歸華藏世界,華藏像大海;到了華藏世界之後,文殊、普賢這兩位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我們才想像、才體會到,原來西方極樂世界大概是華藏的中心、華藏的精華。我印象很深,老和尚在新加坡的時候說華藏世界就是新加坡,極樂世界就是烏節路。我們換作在我們國內的話,華藏世界是北京,極樂世界是中南海,還是長安街。所有華藏世界的菩薩都要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到那個地方去修學,可見得這的確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殊勝無比。

  我講到這裡你們都沒有露出微笑,你們沒有如貧得寶的感覺嗎?我講得那麼高興。老和尚說,你遇到這個法門就是中了佛法的第一特獎。中第一特獎的人會呈現什麼樣的狀況?走路都會用跳的,是吧?叫「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你看認識這個法門,從此以後可以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這樣的人生妙不可言,太幸運了,晚上都會笑醒。

  接著老人家還進一步給我們體會殊勝到什麼程度,修這個法門。你修別的法門,《華嚴經》上佛給我們說了真話,不止三大阿僧祇劫,要修那麼久。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因為他有進進退退,實在說進得少退得多,所以時間才那麼長。這個法門就容易,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必那麼長的時間。《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古德告訴我們根性利的人一天就成就了。《地藏經》婆羅門女一天成就了,她持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佛號。其實這個典故也告訴我們,「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純熟,且可福慧增長」。我們還遇過三天的,瑩珂法師,你看勇猛的念,三天就見到阿彌陀佛,三天。我們楊醫師他的母親從發願到往生七天,這都是給我們做表法的。

  我們想一想,若一日到若七日跟三大阿僧祇劫、無量阿僧祇劫,簡直不能比。而且若一日到若七日的成就還超過人家修三大阿僧祇劫,你說這不是殊勝到極點了嗎?叫「行超普賢登彼岸」,它太殊勝了,所以難信。很多菩薩、修行人修了那麼久,他一看,怎麼可能?當然它殊勝也有它的原因,《無量壽經》也講出來,「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所以真正相信這個法門的,不懷疑的,他過去生已經供養無量諸佛。我們不能輕慢任何人,他肯念阿彌陀佛,人家過去生是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無量諸佛在加持他,「能得如是廣大法門」,受持、攝受,攝取受持,阿彌陀佛大恩大德,他把他果地上成佛的功德含攝在萬德洪名之中,我們只要肯念這句佛號,就把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攝受成自己的功德,這不可思議的法門。黃念祖老居士說:「老實持名,全攝佛德。」真明白這個道理,老和尚說的,分秒必爭,珍惜這個萬德洪名。

  蕅益大師說:以念佛故,善根福德頓同諸佛。蕅益大師這些法語,難怪印光祖師要說縱使古佛再來也不可能超過其上,開的這些讓我們信心堅定。蕅益大師那都是入境界的人。我們老實念佛,當下善根福德跟佛平等,頓同諸佛。我們去體會體會,夏蓮居老居士說,「念即見佛成佛時」,把我們一切妄念放下,不念過去,不念未來,專念現前一句,念即見佛成佛時。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叫三際,「三際同時無先後」,你專注念的時候,我們那種時間、空間的分別念放下了。念即見佛成佛時,三際同時無先後,你這麼去念,很簡單,字句分明就好了,心就清淨了,真樂。稱名即是遇光時,珍重此時莫空過。一念佛了,「眾生有緣遇斯光者」,佛光照,「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因為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個難信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而且這個法門是二力法門,最重要有諸佛菩薩的加持。

  六種成就首先是信成就。接下來是『一時』,你看老人家開解「一時」,什麼是一時?師資道合之時,機感相應之時,我們很至誠恭敬的時候就是一時。老人家給我們舉了智者大師的例子,他持《法華經》持到「藥王品」,一時現了,他到了靈鷲山親自聽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諸位同修,你們想不想去靈鷲山聽佛陀講《無量壽經》?有為者亦若是,你真的至誠心了,我們也能夠入這樣的境界。只要我們真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的我們念《無量壽經》,能夠親自去聽釋迦牟尼佛教導。

  我們剛剛說的要有信心,不能每一次看到事例就說哎呀那是祖師、哎呀那是老和尚、哎呀那是誰誰誰。這個念頭就是障礙,這個念頭都放下,完全不懷疑,師資道合了。我們看孟子是榜樣,孔子不在了,至誠心,學得最好,亞聖。蕅益大師讀蓮池大師的《疏鈔》、教誨,蓮池大師不在了,你看時空被至誠心突破了,變成九祖,淨宗九祖。

  成德還認識一個美國人,他還是猶太裔的,他喜歡美術,結果有一天看到一幅宋朝的畫,畫六祖大師在劈柴。一個美國人,結果他就用俗話講叫觸電了,他就覺得我一定要去中國。結果就到中國,還遇到老和尚。我見到他的時候,他還拿著《無量壽經》在念,念得很流利。後來我就請教他,你的中文怎麼學得這麼快?一個美國人,跟我說,首先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差點都站不住了你知道,他居然用這樣的語言跟我講怎麼把中文學好。你看人那個誠心,好像過去生的善根都會現前。我們真的老實念佛,供養無量諸佛,向無量諸佛學習的善根就隨著一聲老實念佛,一聲接一聲慢慢都會恢復回來。這個一時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佛』,老人家講到,這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再次讓我們體會佛法是教育。『佛在王舍城』,「在」字老人家還有開解,佛法不講「住」,講「在」。諸位在家的同修,你們聽了有沒有感悟?不要執著住,因緣聚散。不要有一個「我的房子」,那就麻煩,你那個「我的、我的」太強了,它會帶你去輪迴的。世間的東西都不能夠有染著,覺得是我的,隨緣去用,去相聚,但是不要有我跟我所的增長。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在所有大乘經裡面,萬二千人俱的大比丘只有《法華經》有,所以這一部跟《法華》的表法不二。後面還有跟《華嚴》的表法不二,因為菩薩上首首先就是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華嚴三聖,這兩尊菩薩就代表這一部經就是《華嚴》。蕅益大師又點出來,「華嚴奧藏,法華祕髓」都在這一部經,甚至是這一部經的導引,這兩部大經把我們引入彌陀的願海西方極樂世界。

  【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接著這些菩薩的表法,真的我們看懂這些表法,我們就會歎未曾有,很珍惜。

  【尊者憍陳如。】

  他是第一個開悟證果的,所以就表這部經、這個法門是能夠第一個得度、第一個成佛,所謂「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往生,哪怕是下下品都證圓證三不退。這是憍陳如尊者的表法。

  第二:

  【尊者舍利弗。】

  他智慧第一,沒有智慧很難相信這個法門。

  第三:

  【尊者大目犍連。】

  是神通,神通是通達明瞭。唯有大目犍連才肯信願持名,因為他有大神通,他明瞭了。就像蓮池大師明瞭了,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我就是一部,當時候是《阿彌陀經》,然後一句佛號。印光祖師也是這麼給我們表演的。

  接著:

  【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密淨不二,『文殊師利菩薩』禪淨不二。經典裡面講「一句阿彌陀,無上深妙禪」,不是禪而已,無上深妙禪。佛這一句話我們要好好體會,要好好珍惜這句佛號。夏蓮老慈悲,第十一拜讓我們體會禪淨不二,「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禪淨不二。第十二拜,密淨不二,「一心觀禮,顯密一體,身土不二。稱名無異持咒,教主即是本尊。大日遮那,同歸光壽。華藏密嚴,不離極樂。豎窮三際,橫遍十虛,阿彌陀佛」。這些表法給我們很大的信心。

  在講到密宗的時候,老人家還帶出來了密宗的因緣。佛滅後六百年,龍樹菩薩出來了。龍樹菩薩學習的能力很強,佛法他學完了,世間的宗教他也學了,可是都學完了,於是乎自己貢高我慢。這也提醒我們,不能自己學了很久起慢心。四大煩惱這個我慢我們一定要很警覺,要愈學愈謙虛,不能有傲慢。而又讓我們感覺到什麼?佛菩薩慈悲,馬上大菩薩護念小菩薩。你們讀到這裡會不會覺得「龍樹菩薩好幸運,我都沒有」?不能起這個念頭,可能你半夜會說:「我們都護你那麼久了,你還說沒有」。其實真的,現在末法,五惡五痛五燒,佛菩薩慈悲,來護我們的,鐵定我們身邊有,我們真的靜下心來,慢慢能夠感受到。佛菩薩同體大悲,怎麼可能不護我們?所以信很重要很重要,信為道元功德母,要信佛菩薩,「一心觀禮,清淨法身,遍一切處」。

  我覺得我今天很像top sales(銷售精英),好像推薦了兩個東西,一個是「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一個是《淨修捷要》。遍一切處,不能起一個念頭,「佛菩薩不照顧我」,這個念頭造業。你說,「照顧我為什麼我現在很痛苦?」因為你自己鑽牛角尖,都在加持你了,你要繼續鑽,沒辦法。你假如不要那麼較勁,現在有佛菩薩加持,到底讓我悟什麼?你馬上反觀自己的念頭,有時候讓你最痛苦的時候,你最執著的東西現前,就在那一念之間,你就感覺確實有加持力。當下真的一轉,煩惱即菩提,危機就是轉機。

  甚至於我們剛剛說不要換對象,佛法是讓我們放下執著、放下情執,不能換對象。可是大家要注意,強者先牽。而我們要知道,我們本有智慧覺照,可是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一產生執著點,我們的覺照就降下來,看事看不清楚,叫一執成病。現在還有沒有哪一件事讓我們很糾結的?我想這樣,人家偏不讓我那樣,一糾結就觀照不了。

  我曾經遇到一位可能比我早二十年講課的講師,老修。他來找我,因為我們辦班,他希望讓他的孩子擠進這個班,從我這裡走後門。首先在這裡懺悔,我常常破壞團體規矩,後門都是從我這裡走的,但是我不能再造這種業。我以前都是爛好人,最近我在體會,怒目金剛跟大慈大悲是平等的。因為我到楊醫師家的時候看他佛桌上有很多大黑天,很威猛,那個人家也是慈悲。我最近在參這一點,不然我就繼續做爛好人,不行的,會壞事的,慈悲多禍害。

  我們冷靜去看,這個父親他要安排他的孩子進來,他有情執,他有執著點,他就看不到什麼?首先他看不到自己的念頭,再來他看不到孩子客觀的狀況。任何事情最好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然我們都會強求、都會著急,欲速則不達。所以我們去感受感受,你在跟家裡人的相處,你在護持他,希望他好,你能不能去感覺你在提醒他的哪一個點,最後水到渠成,他明白了,他感謝你;還是你太著急,結果反而讓他誤會,然後你也很無辜、也很無奈,我明明為他好,為什麼他這樣對待我?這個時候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因為他有執著,他看不到其實他硬把他的孩子推進來,有可能他學成反感,有可能他學了之後也不覺得多好,他的緣可能後面就不是很好發展。可是你好好表法,我們慢慢鋪墊因緣,可能一年、兩年之後那是最成熟的緣。我也接觸過很多這種緣分,會弄巧成拙,因為我們的念頭是控制、情執。我們的念頭是妄念,怎麼可能我們的依報會轉得更好?依報隨著正報轉。

  我們常常說要放下情執,情執是什麼?控制。對方不聽我們的,我們就不高興了,「我為你好」,用現在的話叫「愛你沒商量」。可是自己看不到,看不到自己的控制,還覺得我是為他好,麻煩就麻煩在這裡。看不到問題就沒有辦法修行,就會愈來愈執著,然後搞得家裡人壓力很大。所以一般學佛的人,家裡會愈來愈好的比較少,愈來愈緊張的超過一半。我現在講話都比較保守,含蓄一點。因為不進則退,你假如學對了,你執著愈來愈輕,心愈來愈清淨真誠,家一定愈來愈和的。所以修行的人首先要打破自欺一關,要看清楚自己的念頭裡面真的有控制、有要求,要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再來,你對孩子會控制,會有情執作用,你對小孩也會有情執作用,你遇到善知識會不會情執作用?我跟你們都分享過了,我在老和尚身邊有親近的機會,我看到也有同修在跟老人家搞情執,在那裡爭寵,求表現。我都覺得太可惜,太冤枉!對老人家有情執也想控制,老人家到我道場來,在那搶。這種控制出來了,老人家怎麼教他?甚至於老人家還得聽他的,照他的方式教他,控制起作用了。老人家功夫很高,連學生他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學生要順老師容易,老師要隨順學生可不簡單;孩子要順父母容易,父母要順孩子不簡單。

  我們要了解善知識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是什麼,不是你希望他來他就來,有可能就增長你的貪著。善知識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是幫助我們放下分別執著、憂慮牽掛,其實就是幫助我們看到習氣、放下習氣。因為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可是我們不放下,我們自性的德能顯不出來。他是幫我們放下的,我們跟他搞情執,那他鐵定不願意,鐵定先跟你保持距離。保持距離你又更生氣了,都對誰比較好,對我比較不好。我們要相信善知識是平等的,假如他沒有平等,那你也不要跟他學,不平等心他也不叫善知識了,是吧?所以有時候你很痛苦的時候,可能是良師益友在點你的執著,你能夠反觀你就受用了。「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就是個念頭。尤其六祖大師還特別提醒我們,「密在汝邊」,這句話好好我們自己去體會。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生萬法,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我們本有的。不能依賴,依賴的話自性會障礙住的。阿難尊者的表法我們要看懂,他有情執,所以佛陀要走了他在哭,結果佛陀一走迦葉尊者呵斥他,你還沒有證阿羅漢果,沒有資格結集經藏,他當天就勇猛精進了。佛陀要破他的執著他離開了,所以佛陀滅度也是慈悲。

  諸位同修你們都比我好命,因為我當時候要去海口,我爸爸就交代說,你跟著楊老師後面三年。後來我一去了,不到一個禮拜,楊老師說「這裡交給你,我走了」。沒人可以依賴了,潛力就發揮出來了,叫無依道人。尤其我們在娑婆界情執深重,特別容易要依賴,能把依賴的心放下了,自己的能力會提升不少。就像我也證明了這一點,那個禮拜天要分享《論語》,我說:「不是有兩個人要來陪我備課嗎?怎麼都沒來?」在那個當下我趕緊觀照念頭,不能執著,你繼續這樣想心情愈不好。我每天考試也很多的。馬上轉念,這是讓我獨立起來,沒有任何人協助我也能備課。結果一下覺得潛力發揮不少,雖然上場的時候出了點小狀況,因為電腦剛好出了個問題。在這些境緣也是提醒自己不能有依賴。

  我們時間已經超過了,我們還有十二分鐘就到一個完整的點。有沒有哪一位同修,我們上一節課大家學了之後,自己在生活處事去體會、去力行,自己有什麼感悟,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們不能執著,因為你們剛剛聽了我太囉嗦了,一個半小時都超過了,但你們現在不能執著聽的狀態。觀無住菩薩,我們聽了賢護等十六正士要馬上用出來,不能住,不能住在聽的狀態,現在因緣已經變了,要馬上應無所住而生舉手,而生其心。曾居士有請。

  曾居士:阿彌陀佛,感恩法師,感恩師兄們。剛才確實是都聽入迷了,邊聽其實弟子心裡有一點點懷疑,就覺得做不到。

  成德法師:這個可以提出來探討。

  曾居士:譬如說第一節課,弟子還記得當時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法師問我們大家,大家學這個經典的目的是什麼?當時弟子第一個下意識就一下子想起來老法師在第一集中提到的,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作佛,如果不作佛那佛就白學了。當時弟子在聽的時候就印象特別深,突然覺得老法師說的那句話,而且說得那麼重,他說,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作佛。就是那個聲音還語重心長的,弟子當時聽到好像驚出一身冷汗那種感覺,我就覺得非常慚愧,當時聽到那句話的時候就特別慚愧。反省到自己其實學佛這麼多年,包括我們在念佛,就是念佛的時候或者學佛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就是為了作佛?好像完全不是。我就回想自己,好像剛剛學佛的時候是這樣,剛剛接觸淨土法門,剛剛聽老法師講經,那個時候剛剛念佛的時候,好像真的有那種須臾間的剎那中的暴發力量,就是想非常堅定的信願要去學、要去念,確實回想那個時候念佛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然後這麼多年學下來,真的就是應了那句話,好像老法師講經提到過,學佛一年佛在心中,學佛二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腦後。我就覺得這麼多年,如果是沒有遇到法師您,沒有遇到我們這個團隊,真的不知道自己就學哪去了、佛就跑哪去了。

  而且說實話,法師也知道我們都是有家庭的,在紅塵中,老法師講到有人說要到山裡去學。當時弟子聽了這句話,就覺得這好像說出我們大家的心聲,好像愈在家庭中愈想出家,就是想趕緊逃離這個環境。其實真的就是那種很逃避的心態,甚至說是就像剛才法師提到的,我們學佛可能愈學家庭關係愈緊張。緊張到什麼程度不知道,但是確實是在幾年前,我覺得至少我們團隊可能一些師兄會聊,常常用水深火熱來形容,說我那家庭可能是水深火熱中這種感覺。那是幾年前了,但是確實是感恩疫情、感恩法師的帶領,我們現在好像水也不那麼深了,火也不那麼熱了,確實是有了進步。

  但是即使是有進步,每次聽老法師講,譬如說清淨、平等、覺悟,好像真的是似懂非懂。常常覺得如果真的懂了,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平等心,真的能夠清淨平等覺的話,那我們學佛的信念就堅定了,我們佛號就能提起來了。但是現在常常就是,法師剛才您講佛號要老實念,但是真的覺得就是不老實。譬如說沒有人的時候這佛號還能提起來,人少的時候也可以,但是常常就是譬如說前段時間過個聖誕,或者是跟朋友出去,以前是吃一頓飯這功夫就沒了,現在比以前進步了,吃兩頓飯、三頓飯還行,但是過個節幾天常常跟朋友聚,不能說是幾天之後被打回原形,但是也是覺得功夫退步了不少。現在就要經常的提醒自己,用師父您的話就說戰戰兢兢的,提醒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但是確實覺得挺難。

  也是常常在想,最近這一週弟子就常常想老法師那句話,我們學佛就是為了成佛,真的如果不想成佛這個佛就白學了,就包括我們念佛號也是。但是好像我們念佛號這個心也不太對,也不太知道怎麼用心,因為像我們都念了這麼多年佛號了,都念這麼長時間佛號,怎麼還是在這?

  成德法師:那就老實念就好,別想那麼多。

  曾居士:對,所以就是老實念。還有就是要學會看破放下,但也是看不破放不下,那就繼續看破放下,還是需要法師的指導,請法師。確實佛法應該是教大家怎麼轉心念,怎樣轉心,這轉心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改變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

  成德法師:妳已經把答案說出來了,轉心。

  曾居士:但是很多轉不了,遇到境界。

  成德法師:轉不了是正常的。大家要了解,我們會有這些擔心、比較負面的感受都是很正常的,修行就是生處熟、熟處生,它有一個過程,不要著急。再來要愈學愈簡單,修行就是個念頭。所以當我們提起來好難,趕快把這個難字打掉,阿彌陀佛。

  曾居士我們今天一開始不是說修清淨心嗎?妳剛剛那些念頭會影響妳的清淨。所以老法師有教,有這些情緒起來了,有貪瞋痴起來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清潔劑。但是很正常,不是說我們現在隨時提得起來,但是你不斷的用功,慢慢慢慢佛號就愈來愈熟了。我們首先要不著急、不浮躁,修行要有耐性,我們假如性格比較急,就容易會有這種氣餒。我們要有一種愈挫愈勇的態度出來,寧為成功找方法。我雖然是有進步了,現在可以去吃好幾餐,但是若要佛不離口,先須珠不離手,還是要講究方法。所以去吃飯的時候手上拿個佛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當然平常就要珠不離手,把它念習慣了。念熟了,你去見這些親戚朋友的時候,你手上還在念佛珠,但是念慢一點,不要著急。其實我現在跟人家談話我手上都拿一個佛珠,然後他講的話快動我的心的時候,我就趕快阿彌陀佛,馬上調下去了。我是太會裝了,都沒讓你們看到而已。

  曾居士:我們看不到,法師這個方法好。其實弟子也試過一次,是正好一個月前跟先生在一起吃飯,平時跟他吃飯的時候我怕有時候分心,就想念佛號,我就把佛珠拿著在那念。然後我先生看見了,妳在幹嘛?超度呢嗎?我說沒有。還好,我覺得我先生至少還是比較理解我,他知道我學佛。我就在想,我是跟家人我拿著佛珠念都容易被理解為超度,我要是拿出去,跟朋友在一起我拿著佛珠念是不是有點不太適宜?然後我就想還是練吧,平時把佛號記在心裡,心裡默念。

  成德法師:我們學大乘佛法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曾居士妳現在不能著在佛珠,它是一個提醒。比方說妳假如拿佛珠妳的家裡人會誤會,妳可以不拿,但是妳可以繼續按,妳跟自己有一個默契,妳按一下就是告訴自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妳假如怕他看到妳這個手按,握在這裡。都要有善巧方便,我們學佛要活活潑潑的,不能死板,隨任何境界,事事無礙。妳不要一遇到這個,我拿佛珠他就誤會了,我不拿了,我又妄念很多了,妳看又順著妳在那裡……我們修行的人要突破,要積極向上、樂觀進取,不要常常會有悲觀思想,也要轉變這種心態。

  曾居士:好的,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你看老人家有講,寂根菩薩,寂是清淨。我們看到寂根菩薩的開解,真正的樂是什麼?寂滅,心地清淨,這才是真樂。你沒有法子體會,為什麼?從來沒有享受過,你怎麼會體會得到?心地清淨,沒有妄想、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真樂。你看我們一起共學,剛剛您不是說都聽忘了時間,妳剛剛那一個多小時有沒有煩惱?

  曾居士:沒有。

  成德法師:那妳要讓它保持。

  曾居士:是,就是保持這個狀態挺難的。平時煩惱少,然後出去之後跟朋友聊天,就很容易被境界所轉,常常是朋友的煩惱,我當時聽了還要勸解他,但勸解完之後,等我們分開了我再想一想,他的煩惱好像變成我的煩惱了,所以說這個功夫也要練。

  成德法師:這都是過程,大家都不要著急。但是就是說我們慢慢慢慢精進,嘗到法味了,世味哪有法味濃,就不會去追逐五欲六塵。再來,因為妳感受清淨、感受真心愈來愈多,當妳起一個貪瞋痴、當妳起一個情緒的時候,妳會慢慢感覺它對妳的身心沒有幫助,妳真的有感覺到了,妳就不願意繼續這樣糊塗了。其實說實在的,妳起一個難的念頭的時候,妳的身心是什麼感覺?境緣無好醜,境緣無難易,好醜起於心。慢慢去感受,我們一起分別執著的時候,自己的狀態能量就下降了。妳不起分別執著,妳好好念佛、好好聽經、好好讀經,好好提醒自己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去對人,妳在對待別人的時候,妳都是用這樣的心,妳自己的能量隨著跟人家聊天都在提升,愈聊愈有勁,愈聊愈有靈感。所以下一次要去跟人家吃飯的時候,「一心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十方護法菩薩,金剛、梵、天、龍、神,聖賢等眾」,那就很多常住三寶跟龍天護法跟著妳去吃飯,那一頓飯就變法宴了,就變成把佛法介紹給有緣的人。

  我看還有王居士,是女兒要分享,有請。

  Sarah居士:感恩法師慈悲開示。最主要是開頭的時候法師講,比方說操心有什麼用?操心我就發現真的沒有用,有一段時間我是特別的操心、擔心,然後沒想到愈操心身體愈不好,身體愈不好愈操心,這樣就惡性循環。所以那時候真的想操心有什麼用,一念我就真的覺得不要操心了。後來這幾個星期都不操心,反而發現特別開心,然後不操心的時候事情反而變得愈來愈好,因為不操心。

  還有法師說心要清淨,有一次我就看到對方心不清淨,然後我看到對方心不清淨,我的心也不清淨了。其實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看到別人見世間過,自己也是在見別人的過,所以真的心要看住我發現。

  成德法師:對,看住心。謝謝Sarah。修行沒有很複雜,就是個心念,別搞複雜了。她剛剛分析出來她自己的心理狀態,妳愈操心身體又愈不好,身體不好妳又很容易負面,叫惡性循環。所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趕快把念頭一轉,就是回頭是岸,不要亂操心了,自己覺得自己身體,身體是自己最近的依報,馬上就有受用了。而且剛剛提到,我見人家過,自己也不清淨了。

  所以我們剛剛說「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我們把普賢行轉變成我們的心境、言行,稱讚如來,禮敬諸佛。你禮敬他,你就不會去挑他的毛病;稱讚如來,所以你就很會去欣賞別人。他有缺點,不覺本無,不要放心上。你愈禮敬他,你就很容易看到他的善根、閃光點,這就是一種良性循環;你愈看他的缺點,就惡性循環。都是個念頭,真的天壤之別。

  當然我們還是客觀的講,過年過節每天這樣聚會,我們的功力假如不夠,還是會有點影響,乾脆過年過節來個《無量壽經》密集班,就可以穩住了。當然,密集班當中一定要去的宴會還是要去,比方說妳不能參加密集班公公婆婆請妳吃飯妳都不去了,最後說這個人可能學迷了,好像跟著什麼成什麼德的,那就麻煩了。我得祈求大家,你們得把成德跟你們家人的緣鋪墊好,別搞砸了。你們鋪墊好,說不定哪天我到你們那裡去的時候又見到你們的親人,說不定就結上跟我們出家人的緣,你們要鋪墊好。所以該去的還去,但是我們密集,密集學習,這樣就穩得住了。明明知道這個仗要挑戰比較大,當然現在練兵要練得更積極一點。

  最後我們請黃會長。

  黃會長:感恩法師。弟子首先代表學會、代表各位參與盛會的同修大德,感恩法師為我們能夠開解《無量壽經》精彩的教義。

  成德法師:請放掌,你這樣我也很緊張。

  黃會長:弟子感覺每次聽法師開解如雷貫耳、震耳欲聾。今天弟子最大的收穫就是法師講佛法智慧海,信為能入,信心的確是對我們學習佛法、學習聖教最為關鍵的一個契入點,它是通向智慧的鑰匙。尤其老和尚也在講,我們的心量本來就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我們如果真的信了,能夠落實在生活中,那我們生活就不會是這樣的。弟子常常反省,為什麼心量這麼小?尤其和家裡人相處,比方說和太太鬧矛盾,常常是太太向弟子來道歉。所以弟子在這裡懺悔,沒有為他人著想,尤其沒有為家人著想、沒有為眾生著想,心量這麼小,真是辜負了佛菩薩的點化、教誨。尤其派成德法師這樣的善知識諄諄教導、時時提醒,還是進步太小,實在是辜負了師恩、辜負了祖宗佛菩薩的大恩大德。

  這次老和尚在講《無量壽經》第二講的時候,從「如是我聞」開解經義,弟子聽到老和尚講「一時」這兩個字的時候,講智者大師讀《法華經》入定,然後聽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山講《法華經》,弟子就深刻感受到,其實我們在讀經的時候,在翻開經本的時候,其實釋迦牟尼佛就在跟我們講,當下就在講,打開《無量壽經》經本,釋迦牟尼佛當下就在為我們講《無量壽經》。我們如果真正有這種恭敬心的話,再去讀經,佛菩薩就在我們面前,我們感恩心自然而然就會生起。這是弟子深刻感受到,我們對佛菩薩平時太不恭敬,別說感恩心,就是在佛菩薩面前打開經本,還是很散漫的在讀經,還是覺得經本很容易得到,聽經很容易得到,用散漫心來聽,得到的法益就會非常的有限,所以也是我們學佛停滯不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上一期法師也是提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誠敬心在生活中我們的確要非常的注重。

  尤其法師今天又講到經典的傳承來之不易,各位祖師大德遠從西域把佛經傳到中國,然後經歷千辛萬苦把經典翻譯成中文,讓我們能夠真正的讀到,又有老和尚,又有各位祖師大德的開解,又有成德法師給我們開解,的確是來之不易,更要好好的珍惜。

  這是弟子暫時想到的幾點體會。總之一句話,法師曾經在講經的時候說過,恭敬心體現在細節,的確是在生活中處處在在,把佛菩薩、祖先當作就在面前給我們教誨,不能有絲毫的不恭敬。這是弟子也是深刻懺悔,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黃會長。我們聽他分享很感動,相信我們下一次再翻開《無量壽經》感受不一樣了,釋迦牟尼佛就在我們面前來教導我們。而且他能夠對著我們大眾懺悔他跟太太,這也是普賢行,懺悔業障。而且都是剛好跟師長老人家今天講的,他也在我們共學當中能夠隨文入觀去觀照、去反省,老人家說要擴寬心量,他馬上能檢討自己的不足。

  也讓成德感受,真的學習《無量壽經》,加持力太大了。大家能得到一點點的利益,這都是佛菩薩的加持,跟成德一點關係都沒有。我自己也是感謝大家,有這個平台、有這個時間大家一起共學,我在這兩個小時的時光沒有煩惱,大家一起如切如磋,所以末法當中善友為依還是很重要。

  信心重要,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相信智者大師也是百分之百的信心在持誦《法華經》,所以他能見到靈山講《法華經》的聖境。他老人家可以做到,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

  我們感謝今天分享的同修,感謝他們給我們的這些感悟跟觸動。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十六正士」我們下一節課再從這裡跟大家分享,十六正士的表法其實就是整部經的重點都在裡面。好,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