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八集)  2012/5/2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4-0008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還有進修班的學長們,大家晚安!

  人假如活到禮拜幾也放下了,早上跟晚上也放下了,應該挺不錯的,煩惱會比較少。我們《了凡四訓》從一開始,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覺得人的一生,命運都是注定的。後來遇到貴人雲谷禪師給他指引,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而為什麼他的命運沒改?因為他的習性沒有改。所以從這裡我們了解到,改造命運最重要就是改掉壞習慣。有一句俗話叫「讀書貴在變化氣質」,氣質會變,是不是擦SK-Ⅱ變的?怎麼變的?我們看任何事情得看到根本的道理。相由心生,所以這一顆心改了,脾氣變好了,態度不傲慢了,氣質就變了,命運跟著也就變了。

  所以雲谷禪師引導了凡先生找出自己的習性,不能改變命運的關鍵所在。後來了凡先生也很可貴,他自己反省,一一找出來自己的刻薄、自己不珍惜自己的身體、自己又常常講話傷人,種種問題他都承認,都懂得去懺悔。接著雲谷禪師告訴他,一個人有千金之產的福報,定是千金的福報、千金的人生。「有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他這一生沒有好好斷惡修善,餓死的命,最終還是餓死,這個是福報的情況。接著又說到,「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的子孫保之。」他這個後代可以綿延百代不衰。在歷史當中孔子的後代已經八十幾代,我們遇到孔子的後代,個個都是各行業的佼佼者,所以這個是聖德。兩千五百多年之後,子孫都還奉行他的教誨,以身為孔氏之人而感到自豪,而且非常謹慎,生怕以身侮辱了自己的祖先。所謂「德有傷,貽親羞」。

  諸位朋友,希不希望你的德行,感得兩千年之後你的子孫還不敢丟你的臉,好不好?好!當下就要好好積德累功,向孔子學習。Right now,就要開始了,當下就要開始做了。所以這裡也講到,會沒有後代的還是因為他德行太薄了,所以你現在已經知道你的問題所在,就要好好的來對治這些壞習慣,把它去除掉。所以經文當中雲谷禪師真是很慈悲,好人做到底,還幫他總結了他的問題怎麼對治。這裡講到你要將你不能得到科第、不能升職的這些錯誤行為「盡情改刷」。這個「盡情」就是盡力的去改過、去洗刷這些習性。

  「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這些都是對於他的習性的一個對治的好方法。他殘忍所以叫他和愛,他常常不珍惜身體所以要他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從今天開始,這樣他往後的人生就是「義理再生之身」。而這一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習性之後,去對治它。而且改自己的習性,要趕盡殺絕,不可以不下決心。假如說,「好了,我改了,明天再改」,明天?「真的,我明天再改。」所以古人留了一段話,提醒勉勵我們叫「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們常常都想著明天再改,就沒有改的一天,所以要改就要當下去做。

  在格言當中有一段教誨很好,說到「輕當矯之以重。」大家想不想把壞習慣改掉?壞習慣是負擔,有沒有感覺?比方說壞脾氣,有沒有人哪一次發完脾氣說,心曠神怡。發完脾氣都是傷身又後悔,彼此的關係可能又雪上加霜。所以沒有人喜歡這些壞的習性,要找方法把它對治。不想改壞習慣的人就是不想改命的人,所以你真正了解壞習慣就像垃圾一樣在污染我們的身心,你就不想留它了。垃圾,恨不得馬上就把它扔出去,是不是?你們沒什麼反應?我這個問題這麼難嗎?有沒有哪一個人背了一個垃圾背了三十年?不是三十年,三十九年?我今年剛好三十九歲。背了三十九年,突然遇到貴人告訴我,這一包就是垃圾,我真的把它打開來,終於明白這是垃圾,壞習慣就是垃圾。然後我馬上要把它扔出去,突然又把它拉回來,有沒有可能?有。我把它拉回來說,「這一包垃圾跟了我三十九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留一天。」那還是沒看明白壞習慣對自己生命的殺傷力,不只對自己有殺傷力,對自己的下一代更有殺傷力。因為我們脾氣一出、壞習慣一出、刻薄一出,孩子的心很敏感,他馬上就吸收,可能馬上就學到不好的。所以古人說到「父慈子孝」,那個慈愛表現在哪?時時想給孩子好榜樣,這就是真慈愛了。我們有遇過男士當爸爸,當他的太太告訴他,他即將當爸爸了,他馬上那個煙掐掉,就戒煙了。這是真丈夫,真有真愛的人,他為了自己的至親,他可以馬上做出改變。

  「輕當矯之以重,急當矯之以緩,褊當矯之以寬,躁當矯之以靜,暴當矯之以和,粗當矯之以細。」我們能洞察這一些問題,進而去把它矯正過來。真的下功夫,我給大家保證一個月之後,你身邊的親戚朋友看你的時候,眼睛會瞪得比較大。然後會問說,「你最近好像不大一樣?」諸位學長,這兩三個月你身邊的親戚朋友有說你最近比較不一樣的,請舉手?好,我今天要回去在儒釋道三聖面前長跪不起,因為我浪費了幾百個人的生命,讓大家跑這麼遠來都沒有什麼收穫,這是很大的罪過。我會再好好努力,可能我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我們《了凡四訓》,今年也學了幾個月了,還有一些老人我們已經學第二遍。是第二遍,不是第二十一遍,不過也不一定要二十一遍,真的肯下功夫可能學一遍,可能在學的當下,就已經在把習性給轉變過來。以前很多人在聽課的時候、聽經的時候,他馬上就把習性一放下,他的智慧就現前了。

  我們看到這一段格言,輕浮當以什麼來矯正?穩重。而這個穩重做事才會讓人信任,什麼都很浮躁很可能會狀況百出。而這個穩重在哪裡鍛鍊?講每一句話的時候不要隨便,這個都可以從這些小的地方去修正。我們看以前孩子十歲、十二歲應對進退就很穩重,像個小大人。因為他話不亂講,做事情的時候都是有規矩的,所以他穩重。我們看現在很多大學生講話都比較輕浮,這個會是他人生的一個大障礙。

  接著講,「急當矯之以緩」,性子急的人要用緩慢來對治,人性子一急話就很快、話就很多,話多的人不吉祥。我不是詛咒大家,大家別誤會,我接著把道理告訴大家,為什麼話多不吉祥?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病從口入。話很多又快都是沒有冷靜思考,「啪」就出去了,很容易講錯話、很容易得罪人、很容易造口業,怎麼可能會有福?所以《易經》告訴我們「吉人之辭寡」,吉祥的人話少,講話都是三思。「躁人之辭多」,急躁的人話就特別多。所以急性子的人怎麼對治?從講話慢開始。而且你講話一慢你就不急了,你不急了,你的心比較能定下來,你的思慮比較清楚。你一急,頭昏腦脹。而且人一急心臟會跳得特別快,心臟跳愈快愈短命。你走路都很緩,講話都很緩慢,這樣的人長壽。你有沒有看過一個九十歲的人講話像機關槍一樣?有沒有?沒有。你看那個活八九十歲的人一講話,慢慢講,有話慢慢講,別急、別急。我講到這裡很感謝我爸,記得小時候,爸爸開車,旁邊有車子衝過去,超了我們家的車,我爸都會脫口而出,「快也沒差那五分鐘,別急。」大家要知道開車快很危險,十次車禍九次快。告訴大家不是車禍是九次快的原因,做任何事情會出紕漏也是九次快。所以一切言動,我們講話也好,做任何事情都要安詳、都要緩和,十差九錯只為慌張,就因為慌張才講錯話做錯事,所以看到這一句要馬上下功夫。

  「急當矯之以緩」,講話從當下開始,每一個字每一句講清楚,然後講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很真誠、很認真。再來走路每一步也要慢,吃飯也要慢,細嚼慢嚥。現在人胃病特別多,因為狼吞虎嚥,咬沒幾口就吞下去,就傷胃了。從這些一舉一動,所以《弟子規》當中對這個緩慢穩重,從小的習慣就養起。「寬轉彎,勿觸棱」,一急躁身體常常撞到這個,然後磕碰到那個,就很容易受傷流血,這個都是無福的徵兆,太浮躁了。所以「緩揭簾,勿有聲」。揭簾的時候,「刷」,那個簾子本來可以用十年的,被我們一用半年就game over,就不能用了,得要換新的了。你比方說衣服,人家一件內衣可以穿十年,我們穿半年,因為每一次穿的時候,都很大力就把它給拉壞了。所以這個緩慢都在一舉一動當中訓練,包含穿鞋子、穿衣服都有規矩,循規蹈矩你就不急躁。

  接著,「褊當矯之以寬」,這個「褊」就是心胸比較狹隘、沒有度量,要以寬闊的心胸來對治。我們要了解量大福大,你心量愈大才有福氣;心胸狹隘可能連子孫都會被我們禍殃。我們看歷史當中很多嫉妒心很重的人後代都遭殃,心胸太小了。諸位朋友希不希望當下心胸變寬闊一點?不是深呼吸就好了,得練。當然你常常做深呼吸,這個身體機能好了,也會影響你的心情,這個還是可以多做伸展運動。要擴寬心量,要真幹,把你最看不順眼的人的照片準備好,放在你的房間,然後每天起床給他鞠三個躬說:你好,他今天再不好,他也是「人之初,性本善」,他有那些習性,也是「苟不教,性乃遷」。要能包容別人,給他鞠三個躬,每天看,鞠躬,把真誠鞠出來,你的境界就突破了。今天回去就幹,假如你回去說,一個都想不起來,congratulation,恭喜你。假如你回去說「太多個,要挑三個有點困難」,那就太嚴重了。

  接著這個「躁當矯之以靜」,煩躁要用沉靜來對治。多聽古樂,多看好書,可調伏浮躁。當你急起來的時候趕緊看經書,看好的光碟。再來,也多請身邊的人提醒自己。告訴你太太,「我有點浮躁的時候趕緊踩踩我的腳」,假如剛好在跟人講話的話,踩踩腳或拉一下手,這個要有默契提醒他。上一次劉芳總裁來,她在她先生旁邊,好幾次她先生要動怒的時候,都是她趕緊在底下把他的手拉一下,「妻賢夫禍少」,妻子賢德的話丈夫有很多災禍就跨過去了。另一半的提醒,往往在那個最緊要的關口懸崖勒馬,他收回來了。

  再來,「暴當矯之以和」,這個暴就是太容易生氣,當用溫和來對治。而且常常提醒自己以大局為重,在家裡一生氣全家人都痛苦,尤其下一代人格都受影響。在公司裡面能夠在同一個屋簷下工作都不容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我們折衷一下,五百年才修得在同一個公司上班,舉一反三,竟然要修這麼久大家才能共聚在一堂,那應該知緣、惜緣,珍惜這個緣互相愛護,而不是脾氣大互相傷害。所以「暴當矯之以和」。

  「粗當矯之以細」。粗心要用細心來對治,人生很可能有很多重要的機會,就是因為自己粗心搞砸了。那得用方法。怎麼對治粗心?其實我們現在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老大不小了,像我已經步入中年,想想好像當時候初中的情境還歷歷在目,現在已經四十歲了,真是歲月如梭。所以趕緊提升自己的靈性,把這些習性改掉。我們粗心,假如從小就粗心,現在還粗心,那等於我們幾十年的歲月就算浪費掉了。用什麼方法?比方用一個記事本、用一個schedule,我念英文的時候,你們要有鼓勵的眼神給我看一下,不然我都……告訴大家其實我挺脆弱的,同時也要告訴大家,人的信心是要靠身邊的人鼓勵的。你的兒子好不容易講幾句英文,你要用非常讚賞的眼光看他,妳的先生今天心血來潮,「來,我幫妳洗碗」,雖然洗得真的是不乾不淨,妳也從中挑一個還算乾淨的說,「洗得這麼好!像我第一次洗都沒洗這麼好。」那他的潛力就被妳激發了,叫「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

  每天睡覺以前,隔天要做哪些事先看一遍,都把它記好,隔天一大早再看一遍就不容易忘記了。甚至說我早上看下午還是忘記,那你就下午睡覺起來養成習慣再看一遍,這樣你慢慢就會比較長記性,不會粗心大意了。而且也讓身邊的人多提醒我們,一次、兩次、三次,你肯主動的要求別人提醒,又非常歡喜別人提醒,慢慢的這個細心也能夠提升得起來。或者你用一個方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念念為對方著想,這樣你也會愈來愈細心。看到他有什麼需要,趕快記在本子上面,然後比方他需要什麼東西,你當天晚上回去把本子一翻開來,然後把東西準備好,放在你明天要出門一定看到的位置,出去的時候送給他,一次、兩次、三次人家會覺得很溫暖,而且你會愈來愈細心。當然這個對治的方法是談不盡的,每一個錯誤的念頭就有一個正念可以對治它,每一個錯誤的行為也有一個有德的行為可以調伏它。其實人的存心只要偏離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就是錯誤的念頭。所以我們時時守住這五個心,讓自己不要隨順壞的存心跟習氣,這是一個方法,用五心來時時調整自己。

  再來,呂洞賓先生他是孚佑帝君。大家可以上網去查《孚佑帝君心經》,他舉出了三十二個錯誤的心態,又用三十二個正確的心態來對治它。講得很詳細。給大家舉個例子,以謙虛恭遜的心,來對治傲慢的心;以忠厚的心,(人很厚道)來對治刻薄的心;以妻女的心,來對治姦淫的心,有邪念,這個時候要以妻女的心,你看到女色有動念了,馬上想這是我的女兒、我的姐妹、我的親人,我不能動這樣的邪念,這個都可以對治。包含以安分的心(安分守己的心)對治非分之想的心。這些都非常好的教誨,這三十二心他講的特別細,要下功夫就很到位。

  接著經文講到: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尚且是有定數,有這一生的命運。但是只要我們從今天開始,就是道義的人生。時時提起恩義、道義、情義,這個念念都在積福,所以這樣的態度、這樣的人生決定可以『格天』。這個「格天」就是感動上天,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接著我們常看到這些經文,我的感受是感覺到雲谷禪師苦口婆心,其實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沒有福?面對父母的苦口婆心、面對你身邊長者貴人的苦口婆心我們還嫌煩,這怎麼會有福報?所以諸位學長,諸位朋友,你們要改造命運,首先你覺得最煩的人,你現在要聽他的話聽得下去你的命就改了。這個時代人都管自己而已,誰還這麼煩你?一定是愛護你的人才這麼煩你,他又不是吃飽撐著。所以人會去珍惜最愛自己人的叮嚀,他哪有不改變命運的道理?所以古人留了一句話,「富在知足,貴在知退,福在受諫」。真正富貴的人是什麼?知足的人。他就覺得他很充足,這是真富之人,人縱使有上億的資產,每天跟人計較,他是很貧窮的人。所以人要活的是非常實在的,不要活在虛幻當中,一大堆痛苦。

  東北王善人有一段教誨,真的值得我們去體會,他老人家說到「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賢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富人不佔便宜,很會計較、很會佔便宜是貧人」。佔便宜其實是貧窮的人。「貴人」,身分很高貴,也不能看外面而已。為什麼?《弟子規》說的「待婢僕,身貴端」,他很高貴的身分;「雖貴端,慈而寬」,他又仁慈寬厚才顯得他的高貴。他要利用他的福報去愛護他人、去成就他人,這個才是貴。而且還是成為別人的貴人,因為他有影響力可以帶領人、可以教育人。「貴人」,所以他「不耍脾氣」他很仁慈,「耍脾氣是賤人」。他這個行為就把人都給嚇壞了,把人際關係都搞得很緊張了,那怎麼是高貴的人?所以人因為行為而高貴,而不是因為身分而高貴。

  那我們現在冷靜看看,我們現在看事情看得不深入,我們現在看這個人是富人,看什麼?他有多少錢。其實真正富貴的人是知足,不佔人便宜的人。處處佔人便宜、斤斤計較,這個福報很快就享完。所以現在真富貴人非常少,而且他的富貴能超過一代人的現在都很少。大家有沒有留心到這一點?我在七八年前看到一個報導,中小型企業平均壽命二點九年,不到三年這個中小型企業就關門了。他能開公司也算是有點富貴,可是為什麼一下就垮下來了?因為他沒有德,一做生意了,一有點發展了,馬上驕奢淫逸都來了,一下就垮下來了。或者有點小成績,因為傲慢比較強,誰的話聽不進去了,又垮了。

  所以老子留了一句話給我們,叫「禍福相倚」。看起來是福來了,只要沒有德絕對轉成禍,看起來是禍只要有德化成大福。所以更重要的不是給孩子留一大堆錢,要留給他轉禍為福的德行。諸位朋友有沒有可能我們的孩子一生沒有遇到任何挑戰跟災禍?有沒有可能?不可能。可是我們的孩子能夠逢凶化吉、化災禍為福報嗎?你們沒什麼反應?你們陷入沉思是不是?所以《三字經》說,「人遺子,金滿籯」,一般的人都把一大堆黃金留給孩子;「我教子,惟一經」,經典裡面充滿了智慧,他把智慧傳給孩子。您看幾百年前《三字經》講的,提醒世間人不要留一大堆金子給孩子,現在人還是沒搞明白,結果留到最後,兄弟姐妹走上法院爭財產。

  所以老祖先發明字的時候也是很提醒我們,這個「錢」怎麼寫?金子最後會變成兩隻刀在那裡搶,你看老祖先很慈悲,提醒我們不要把錢擺在第一位,不然凶災。大家有沒有看到?現在夫妻把錢擺在第一位離婚率這麼高;兄弟把錢擺在第一位都吵架、打架;朋友把錢擺在第一位,當初一起創業的人最後都撕破臉。何苦來?告訴大家只要撕破臉的那個錢絕對守不久。大家留心去觀察,他凶相已經出來。可是能孝悌的、能和的、能和順的,那個家道都可以綿延不衰。所以從這一段話我們看,「善人不怨人,怨人就變惡人」。「我還挺善良的,不過常常發脾氣而已,不過常常埋怨人而已,我對他這麼好他怎麼都不領情?」那變成我們付出都是談條件的,都是希求人家福報,這個存心就不善。那是利害心不是道義心。

  「賢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請問大家,我們的人生當中有沒有哪一件事是因為生氣解決的?有沒有?假如有,可以生氣;假如沒有,甚至更嚴重,那我們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那這個愚就表現在這裡。愚也不是罵人的意思,提醒我們別幹傻事,別幹那些傷害自己又傷害別人的事。當別人錯的時候你不生氣還幫助他善後,他受你感動,他記你的恩。人與人這一份深厚的情義從哪裡來?從我們在很多這種,他錯誤當中能夠不分彼此的去協助、幫助他,你就能交到人生的知己。所以我們想一想,我的人生有幾個知己?「好像以前有被我嚇走了」。真的不改脾氣可能一個知己都很困難。

  「富人不佔便宜」。所以改造命運第一個,學吃虧不要佔人便宜,你才是真正會有福報、有富貴的人。所以這裡講到,「富在知足,貴在知退」,我們剛剛講的這麼多企業會倒下來,而且最近很多全世界大型的企業都倒下來,為什麼?他不知退。他覺得他事業做成功了,然後他會有一個態度就是「我做什麼都能成」,狂妄自大就開始擴展。他忘了一句老祖宗的提醒「隔行如隔山」。所以他不冷靜,該退的,不該去攀的緣,他還是攀上去了,最後就被自己給搞垮了。所以大家去看很多大型企業都是因為不知道取捨,什麼都想要,最後就垮掉了。

  再來,「福在受諫」,福報在接受勸諫,我們看到雲谷禪師耳提面命的慈愛,了凡先生有珍惜,後面我們就可以看到。接著說: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這個『天作孽』,可以從大的環境來看,就是天災人禍。現在每天發生的天災全世界非常多,包含地震,現在地震的頻率已經超出科學家的想像。以前覺得地震是什麼?釋放能量,所以整個連續幾年這種地震的頻率就是這樣,上去下來、上去下來、上去下來,今年半年左右是這樣上去的,到現在還在上,這已經完全跟以前的現象不一樣了。這個問題經典裡面這一句就講出來,為什麼地震災禍的頻率高成這個樣子,空前。因為現在的人,人心也是空前的墮落了。我那天聽到我們一個老同仁講,說一個大學還沒畢業的女學生懷孕了,那個孩子一生下來,在廁所裡生下來,父母還在客廳,她連想都沒想,就把那個女嬰從窗戶扔出去了,那女嬰從這麼高的樓摔下來就去世了。警察測量整個情況就判斷差不多是哪一層樓的,最後就找到這個女子,當場就把她帶走了。「三才者,天地人」,人為什麼為萬物之靈?他的德行可以達到跟天地一樣無私。現在我們不受倫理道德教育變成什麼?連自己的至親骨肉完全不放在心上,就這樣把他扔出去了。所以諸位朋友們,學倫理道德重要還是考試重要?還是分數重要?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跟那個小孩被扔出去有沒有關係?有?你們的悟性這麼高。有什麼關係?來,有沒有哪個朋友跟我說一下,你覺得是什麼關係?大家要看到每個事物的本質,你說扔小孩跟考試成績有什麼關係?有關係。為什麼?根本就是利跟欲望。他把他的分數看得這麼重是什麼?利。他為什麼要拿到很高的學歷?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社會,還是我出去薪水可以三千五起跳?大家有沒有看到我們現在的下一代,他做任何事情的動力在哪裡?其實兩個字就講透了:利、欲,利益跟欲望。可是我們現在不斷在增強孩子的是什麼?利益跟欲望。假如我們教的是對的,人的德行是愈來愈好,「德日進,過日少」。請問,我們想想現在的孩子小學的時候德行好,還是大學的時候德行好?小學跟大學他已經多讀了十年的書,怎麼愈讀愈後退?我們忽略了教育的本質。不只材料上了生產的機器台,我們人也上了工業革命的機器台。我們製造出來就是一個一個商品,什麼商品?會考試。最後會追名逐利,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終了。人都活成商品機器了,難怪愈來愈不快樂。

  你看科學家講了,一個人一兩歲的時候一天平均笑一百八十次,結果成人一天笑幾次?七次!我們活了二十幾年、三十幾年,活的努力的結果是什麼?愈來愈笑不出來。請問大家要不要過這樣的日子?我聽到了你們的心聲,不要。希不希望我們的孩子繼續過這樣的生活?我告訴大家,成人一天笑七次這是好幾年前的數字,現在憂鬱症愈來愈多,現在這個數字我看不知道剩幾次。請問大家,等你的孩子二十年後長大了還剩幾次?我們真正愛孩子要把痛苦的根源找到。因為什麼痛苦?思想才是根本,他把快樂誤解了,他以為自私自利,有了利、有欲望滿足了,他就快樂了,那是吃嗎啡、吃毒藥。

  大家想看看現在的年輕人,他貪男女的欲望,一時之快,最後懷孕了把孩子墮掉,他們兩個的福報就折了半生的福。所以欲望怎麼會是快樂?欲望一定是痛苦的根源。大家想一想,吃好的是快樂嗎?你看應酬多的人,上頓陪下頓陪,終於陪出胃下垂。所有人的中年會生病,一定跟他吃東西有關,縱欲了。告訴大家現在得高血壓、得癌症不是四十歲、也不是五十歲,我們現在接觸到很多的,甚至是小孩就得了,十幾歲二十幾歲大有人在。有一個女孩二十三歲得癌症,後來她反省到,首先她從來沒有順過她的父母,她們家她最大,女孩子,脾氣這麼大身體都在受損。再來,她記憶當中,晚上出去天亮才回來,然後有一次她父母找不到她,十一點多打電話給她,然後她父母在電話那一頭說,「女兒,妳趕緊回去休息。」她的腦海裡說:「休息?才剛開始而已。」所以我們下一代的人生他覺得享樂是快樂,那個叫縱欲、那個叫自我摧毀。可是我們再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教過孩子尊重生命嗎?我們教過孩子養生之道嗎?所以我們找到了,天災人禍愈來愈多,就是人的思想出問題了、價值觀出問題、人心出問題。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價值觀?為善最樂,成長的快樂。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靈性,把壞的習性都放下,那個最快樂。還有能夠侍奉父母,兄弟姐妹終身都和樂,這是人生的大樂。

  所以孟子是真正明白人生快樂的聖人。孟子說,「父母俱存」,有父母可以奉養是最快樂的人;「兄弟無故」,兄弟都平安,常常聚在一起,想起小時候五六個兄弟姐妹一起吃一根冰棒的快樂。現在可以買十支二十支,都吃不出那個味道出來。我們「天下父母」曾經訪問一個孝子,翟俊傑先生。他六十幾歲了,他說他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推開他們家的門,還能喊一聲「娘,我回來了!」他母親已經九十幾歲,他覺得他六十幾歲還是媽的孩子,是他人生的幸福。所以這些都是真正明白人生的真樂在哪,這一些真樂不花什麼錢!只要你用心去感恩、用心去報恩,這些快樂每一個人當下都可以獲得。

  可是我們現在誤會了這些人生的快樂,就變成這兩個字(利、欲),這兩個字再不改掉,「自作孽,不可活」。我們現在來看整個社會的亂象,任何一個年齡層的災禍都離不開這兩個字。現在小學就自殺的有沒有?被誰逼的?為什麼父母會逼成這樣?「我的面子」。利益、欲望。再來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要不就是為了錢爭,要不就是為了欲望違背了道義,欲!現在憂鬱症為什麼這麼多?自殺為什麼這麼多?根源決定離不開這兩個字。憂鬱症,他得失心太重,最後身體就受不了,或者是別人都是利欲,他已經對人性絕望,他常常被自己的至親傷害,因為至親為了利欲都不管他甚至傷害他。所以大家看,人生的追求錯誤了、思想錯誤了,怎麼可能會沒有這些家庭跟社會的災禍。

  可是我覺得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不幸在於在功利主義之下,我也被捲進去了,我也曾經覺得這個就是人生的成功,要有大房子、大車子,旁邊還要站一個身材很好的女人,也不知道她買一件衣服就是一個月的薪水,這些都不懂,就被廣告給誤導了。何其有幸,遇到聖賢經典、遇到師長的教誨,終於懂得回頭。不然其實以前還過得滿痛苦的,痛苦到跟姐姐出去人家都說我是哥哥。上一次出去還有一個學長說,後來他確認了那個人是我媽,他說,「那是你媽媽?我還以為你姐,我都不敢說」。我聽到這裡有點快樂,又有點憂傷。快樂是在於媽媽年輕,憂傷是因為自己,媽媽都變姐姐了。但是我已經好很多,以前真的看起來很蒼老,叫憂能使人老。為什麼?欲是深淵!哪有止境。利是什麼?衝突的根源所在。

  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告訴我們,「上下交征利」,一個家庭、一個團體裡所有的人都為了爭自己的自私自利,「而國危矣」,而家危矣。所以現在的災禍一句話講透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哪有我們古聖先賢的老人們,教我們以利欲為人生的目標的?要以道義為人生的目標!所以大家再想一想,為什麼了凡先生能改命?他放下了利欲,更重要的「此義理再生之身也。」他的人生價值觀目標完全擺正確,從今天開始不自私自利了、不縱欲了,盡自己的本分、盡自己的道義。所以現在整個地球的災禍要化解,也要靠人類真正回到道義。對另一半有道義,對後代有道義,對地球母親要有道義!大地每天生養我們,我們就這麼糟蹋它,哪有可能沒有災禍的?所以「天作孽」,這些自然災害要降臨,還是可以挽回的。「自作孽,不可活」,假如是自己自取滅亡、自討苦吃、自暴自棄,那就很可能很難生存下去。

  接著《詩經》上說的:

  【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己有福,父母可以享福,後代可以受到庇蔭。這個『永』是永遠,時時的意思。『言』就是常常念叨著、常常想著,永遠想著。『配命』,這個「配」就是配合,這個「配」就是上和天心。「命」,這個「命」是天命。就是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跟老天的好生之德相應,這叫『永言配命』。這個人一定有福報。福報從哪裡來?「恩田、悲田、敬田」,知恩報恩。上天對我們有恩,父母、長輩們對我們有恩;「悲田」,慈悲的心、上天一樣無私的心;「敬田」,恭敬他人、恭敬每一件事、恭敬自己的本分,這個都是可以積福的。所以『自求多福』,自立自強,自強不息的態度。我們看這個當下,了凡先生應該是很受鼓舞,一定提起要斷惡修善的態度。而「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一個人善念相續不斷,雖然福報還沒有現前,災禍已經遠離。「人為惡」,這個惡的念頭起來,災禍還沒來,「福已遠離」,人生的禍福是用自己的心感來的。

  所以接著經文說到: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

  這個是你這一生福報不足,但是還可以修。

  【猶可得而違。】

  可能有些人就會說了,我這一生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我就沒有福報?所以又有一句話把這個真相告訴我們,「為善必昌」。我們改命首先不能怨天尤人,因為人這一生所有的吉凶禍福那是自己做得的。一有怨天尤人的念頭,那就是折福了,就是顛倒了。自己做的那還要怪誰?所以「為善必昌」。「為善不昌」,一個人行善了他還不能夠昌盛,甚至還遇到一些挫折困難。「其祖上及自身」,他的祖先和他自己本身「必有餘殃」,他還有一些災禍沒有化解完。「殃盡必昌」,所以人縱使行善還有種種不順的時候,要堅信真理,那個慢慢都是大化小小化無化掉了,遲早福報會來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要有這個信心,殃盡必能興盛。「為惡必殃」,造作罪惡必定會遭殃。「為惡不殃,其祖上及自身必有餘昌」,他在花他祖先的福報。「昌盡必殃」,等到他福報全花完了,他造作的罪業最後「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到了他的災禍就要來了。所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人真的明因果都能自求多福的去改造自己的命運。所以這裡講到的你本來的命是天作之孽,可以改的。

  【汝今擴充德性。】

  這句話告訴我們,改命要從擴寬心量開始,大著肚皮容物,大肚能容,立定腳跟做人。盡好自己的本分。

  【力行善事。】

  這個善事首先從孝道做起,從友愛自己的另一半,從盡家庭的每一個本分做起。「力行善事」。

  【多積陰德。】

  做好事不要到處告訴別人、到處炫耀,因為你一炫耀,人家就給你讚歎,人家一讚歎你,給你豎大拇指,那也是福報,所以他大拇指一豎起來,你的福報就花掉了。積陰德,而且事實上講,我們所做的這些善事細細去體會,都是道義應該做的,都是本分事。慢慢做就不覺得有行什麼善,那都是該做的事情。因為你的心胸愈來愈寬,你愈來愈仁慈。你以祖宗的胸懷來看待整個民族的同胞,那都是該做的事情。

  【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自己真下功夫所積來的福分,一定可以造福自己以及家庭。接著經文講到: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

  《易經》談的很多道理是引導我們,可以人生走上福報吉祥。避開很多的凶禍,這叫「趨吉避凶」的道理。

  【若言天命有常。】

  假如說,人這一生的命運都已經不能改變了,注定了。

  【吉何可趨。】

  這個吉祥怎麼再追求到?

  【凶何可避。】

  既然《易經》就是談天地的真理,就能做到「趨吉避凶」。那說命運不能改怎麼「趨吉避凶」?所以一定可以改,而且隨時都在改。為什麼?人的福報就好像你在銀行存錢,你要存它就增加,你給它領出來它就減少,它不是固定的。而且每一天有加減乘除。你做了好事加,壞事減,做了大好事乘,你為幾百萬人做好事你的福報乘。我們有一個朋友,他演了一齣倫理道德的戲,可以收看到的人多少人?三千萬人,請問大家,這個福報是加減乘除?不得了。你看整個演藝圈,現在都是盯著錢看,演這個殺盜淫妄收視率高就拼命演,把下一代都教壞了,所以這個是乘。

  我們後面有一個例子,衛仲達先生他為全國打算,他只動了那個念頭去建議,皇帝還不採納,他那個福超過他一生所造的惡。說到這裡,我們就想到前面六祖大師說的,「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不離這一顆心。而大善有大福,惡念折損得也非常厲害。所以老祖宗留了兩句話給我們,我們要時刻不忘。哪兩句?「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不能有邪淫,甚至不能有邪念,這個對人的心性的損害是最大的。在貴溪這個地方,在江西省有一個貴溪,有一個讀書人怎麼考試都考不上,他也夠用功的。所以他有一天遇到道家的張真人,他就請他可不可以幫他查一查,他覺得他也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就是考不上功名?後來一查,回來跟他講說:「因為你有姦淫你的嬸嬸。」他馬上反應,「我沒有」。接著查回來告訴他:「你雖然沒有做,可是當你年輕的時候,你看到嬸嬸很漂亮,你已經起了那個念頭,所以你本來可以考上功名已經折掉了。」他自己也很慚愧,因為他也懂這些道理,可是那個時候還是起了惡念,一個邪念把自己的功名給折掉了。

  上一次好像曾經跟大家講過,有一個李生進京趕考,結果在那個客棧住下來。那個客棧的老闆對他非常恭敬,他就很驚訝:「我沒見過你,你對我這麼好?」他說「昨天我在夢中有人告訴我,今年會考上進士的有一個姓李的要到我這個客棧來,我覺得蓬蓽生輝。」很熱情招待他。結果這個考生當天晚上就在那裡想,我今年可以考上進士,可以坐在馬車上很光榮回家鄉。可是我那個太太長得不怎麼樣,應該考上以後把這個太太換掉。他就去考,結果他離開以後這個老闆就夢到人家跟他講,這個考生還沒考上就想換老婆,所以老天把他的進士去掉了,他考不上。後來那個考生回來了,沒考上。那個老闆就把這個故事告訴他,他連住都不敢住,沒臉住就走了。

  這不是一個故事,還有一件事情,是明朝嘉靖年間,有一個陸仲錫先生,他才華洋溢非常有能力,十七歲的時候就有這麼高的能力。而他跟著教他的老師,姓邱,他們兩個一起住到京城去。結果師生兩個人住下來,看到對面有一個女子很漂亮,每天都在偷看那個女子。結果邱某他自己當老師,他就給陸仲錫這個十七歲的學生講,說你去求城隍爺,京城的城隍爺很靈,你去求他,說不定他會給你製造機會。結果當天晚上兩個人做夢,夢到城隍爺追他們,然後在後面喊:你們真是昧良心而且褻瀆神明,叫神明去幫助你幹那種邪惡的事情。他們兩個嚇得都醒過來,兩個人同時做。結果這個老師隔天就死了,得霍亂,肚絞痛就死了。為什麼?「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你幹這種事情老天爺怎麼饒得了你,而且那件事情做了之後,是把整個師道都給玷污了,這個罪業很大。而這十七歲的陸仲錫,他本來就是甲戌年的狀元,最後終身潦倒,都沒有考上。命中本來是狀元,狀元是全國第一名。

  所以我們從這些真實的故事當中,真的體會到真正自愛的人,起心動念是清淨的、是善良的,這是自愛。不只自愛還愛自己的子孫,因為你念念都是善念,你的子孫有福,而且你給他做了最好的榜樣。父母在想什麼孩子能不能感覺到?可以,你的善良、慈悲他是可以收得到的。所以這裡經文接著講:

  【開章第一義。】

  這個是指《易經》,一開始就是談乾坤二卦,在坤卦當中就講到: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個『餘』是多的意思;『慶』是福。所以『積善之家』,他們家的福報一定大。

  【汝信得及否。】

  諸位朋友,經文說到這邊,雲谷禪師在問了凡先生,『汝信得及否?』不只在問了凡先生也在問我們,「汝信得及否?」雲谷禪師苦口婆心談得這麼長,我們領納了這一段道理,相不相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相信。信,福氣就來了。

  所以有一段話講得好,「聞善言而生疑謗」,一個人聽到善的教誨,當下生起的是懷疑甚至毀謗這個道理。「是為罪惡之相」,他這個心境態度就是罪惡。所以「故曰疑為罪根」,一個人罪惡的根源在哪?懷疑聖賢、懷疑祖先、懷疑經典,這是他罪禍的根源所在。「聞善言而起敬信」,他聽到好的教誨,恭敬而且沒有懷疑,相信。「是為福德之相」,這個人是有福之人,你看很多人聽了這些善言馬上就去做了,這個是福德之相,福德之人。「故曰信為福母」,相信是福,聖賢的教誨沒有絲毫懷疑,這個「福母」就是福氣的源頭所在,能生大福報。所以了凡先生領受了這個大福。

  【余信其言。】

  相信雲谷禪師這些教誨。

  【拜而受教。】

  而且很恭敬領受,給他禮拜,接受他的教誨。大家有沒有曾經遇到一個人,他給你講的道理你很受用,然後你噗通給他磕了一個頭,你們有沒有幹過這樣的事?你們不知道那個「命」字怎麼寫嗎?人、一、磕頭,命就改了。你能給祖先磕頭、能給父母磕頭,你保證命改。因為你的心改了,你能珍惜身邊貴人給你的教誨,你的命也能改,「福在受諫」。

  【因將往日之罪。】

  他受教了,將過去曾經犯的這些過失、罪惡。

  【佛前盡情發露。】

  毫不隱瞞,這個是活真了。真誠的面對聖賢佛菩薩不敢欺騙,然後懺悔自己的罪過。

  【為疏一通。】

  寫了一篇疏文,把自己的罪業懺出來,然後也求得上天的護佑,自己要改過自新。

  【先求登科。】

  大家不要看到這四個字說,他還是為了他的功名,讀書人求功名為了什麼?造福一方。不然他讀了幾十年這些東西都沒用出來,所以「先求登科」。

  【誓行善事三千條。】

  他立了第一個目標,力行善事三千條。

  【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大家看到這一點,也能看到我們跟古人的差距,他首先想到的恩德當中有天地之恩。我們現在的人類好像很麻木,把這個天地糟蹋成怎麼樣了,好像跟我們沒關係。古人感天地萬物的恩,感什麼?感祖宗之恩。祖宗看不到,首先想祖宗,為什麼?他是我們的源頭,不能忘本!而且冥冥當中真的有祖先保佑。

  那天我一個朋友(一個老同仁),他真的感覺到他是短命的,而且他好幾次真的都快沒命了(這個我都知道),他覺得這真的是祖先保佑。後來我就剛好跟他講到王祐、王旦的故事。我講到王祐,為了保他一個同樣的朝廷命官,是沒有這種叛亂的,叛亂那個罪很重。他說我以我家人百家性命做擔保,他絕對是清白的。你看人這麼仁厚,為了救別人可以把自己全家都壓上了。最後還被皇帝給貶了,他都無怨無悔,這麼忠義之人。我講這個故事給他聽,我一直流眼淚,我搞不清楚一直流眼淚,後來發現他姓王,他的太太在旁邊說,「可能是他祖上的福蔭」,我才想到他姓王。王祐在家門口種了三顆槐樹,他們的堂號叫三槐堂。所以人往往很多劫難,那是祖先的德把我們給化過去的。古人懂!我們現在忘恩,不懂!你看他首先就是先報天地祖宗之德,所以這些都給我們很大的人生啟示。而且接著雲谷禪師給他:

  【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

  每天叮嚀自己看能多做幾件善事。

  【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教給他一個咒語,讓他不要動邪念、動妄念,專注持這個咒,他的心就愈來愈清淨、真誠,這樣就能感通天地。所以我們看雲谷禪師真的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把他想的這麼周到。

  那祝福大家,今天晚上夜夢吉祥。不過睡覺以前看能不能「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而且從明天開始受持功過格,這個三根有功過格,《德育古鑑》後面也有功過格,包含你以孚佑帝君這三十二心也可以持功過格。讓自己的心念時時保持善念,你的一言一行絕對都是積功累德,因為一言一行都是心決定的。

  好,祝福大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