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論語》中的教學智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12/6/3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9-0002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剛剛跟大家談到務本。「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我們要有智慧去知道別人的情況,首先要能時時觀照得到自己的狀況、自己的心念。能觀照到心念,心念與習氣相應,與貪瞋痴相應,趕緊轉變這個念頭,轉成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格物致知就在這個地方練。物格,就是所有這些習性、念頭起來,馬上知道;知至,馬上覺察到,馬上對治它。心念一轉,轉在正念當中,意就誠,心就正,身就能修。接著才能以自己的真誠、自己的愛心,去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剛剛也講到,我們要當好老師,首先我們要是一個好學生。那怎麼樣學習才是一個好學生?孔子是我們好的榜樣。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胸懷天下。「志於學」,學什麼?就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其實這個學問在各個行業都必須有,他有這樣的胸懷,他在各個行業就做出表率。就像我們在教育界,我們的志向是什麼?諸位學長,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志向是什麼?我怎麼又來了,有沒有人馬上腦子裡冒出一句話,就講那一句話就好了。有沒有?哪一個學長?來,謝謝,歡迎這一位學長。他從事教育工作的志向是什麼?他立的志是什麼?(答:我認為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就等這句話。(「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謝謝,謝謝。

  傳道,這一句話是非常好的詮釋,「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男人跟男人是可以心心相印。來,還有沒有?哪一個學長你的腦海裡浮現出什麼?來,我們歡迎黃老師。(答:長善救失。)長善救失,好。等於你是以長孩子的善心,救孩子的過失,為一個責任。好,來謝謝黃老師。這段話跟孟子的話是相應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英才,他有本善,把它彰顯;他有不好的習慣,你幫他、引導他,對治了。他能長了善心,他在各行各業、他在家庭的角色都能夠扮演得好。還有沒有?哪個老師突然腦海裡浮現出來的心境,或者哪段文字都很好,來,這一位學長。(答:和諧周遭的一切。)和諧周遭的一切,好。這個也算是在佛家講,修道當中有四個德要修。第一個德叫「隨緣妙用」,第二個德叫「威儀有則」,第三個德叫「柔和質直」,第四個德叫「代眾生苦」。

  我們看現在家庭跟社會衝突不斷,能夠家庭和樂、團體和樂,就給這個社會做出好的榜樣。而且這些經驗還可以分享、供養給有緣的人,這個是「代眾生苦」。不是那個人很痛苦,然後你陪著他流眼淚。你是要明白他的苦的原因在哪裡,然後你做出榜樣來讓他仰慕、效法你,這代眾生苦了。「柔和質直」,這個「柔和」就是柔軟,不要給人家壓力。像我上一節課就給大家不少壓力,我要反省。「質直」是真誠。佛家的修學要修這個四德,我感受到其實接受所有的族群、宗教的教誨,這些德行都是相通的。因為我剛好昨天到了南洋小學,為什麼去南洋小學?因為南洋小學的前任校長王校長還有現任校長鍾校長,他們對教育界都非常有使命,他們希望為國家培養人才。我們看到這樣的校長,胸懷整個國家的安危,希望為國舉才。你假如碰到這樣的人,你會怎麼做?Hello,你們會怎麼做?兩肋插刀,捨命陪君子。所以有這個因緣,也讓我到他們學校跟大眾交流,有一個學習的機會。

  結果我們剛好在一起談話的時候,現在的鍾校長,她能體恤現在學校的老師都很忙,所以要再讓他們來聽一堂課,有一些老師他會不理解,「我都這麼忙了」。所以「柔和」,沒有下一道命令,「全部都要給我去聽!」她沒有。她剛好出國去,還買了很好吃的巧克力,然後請她全校的老師吃。吃啊吃,大家說:「這個巧克力真好吃。妳拿那麼多回來,好重!」她說:「因為很好吃,我一定要跟你們分享,重沒有關係。這一次我們安排這個課程也是很好,要跟你們分享,你們一定要來。」你看她很柔和,她雖然當到校長,你看不到那種官氣,那種強勢。可是她是很真誠的,因為她是為老師著想,她也為學生著想,甚至晚上的課是給家長上的,為他的家庭著想。而她可以感覺到孩子未來面對的社會,首先要扎德行的根。這能體恤到他未來的人生,這個都算是代眾生苦的心境。

  而且她沒有去要求她的老師,她先從自己做起,「威儀有則」。這個校長在四月份來過我們中心,有參與了三天的「校長營」。結果回去以後,她先生跟她說,妳變了,「妳變了」就是「威儀有則」,妳做得讓人家感覺,妳確實有改變,要做出榜樣來。再來,「隨緣妙用」,今天面對這一群跟他有緣的學生,什麼是隨緣?盡心盡力叫隨緣,你不盡力叫隨便,不是隨緣。妙用,妙在哪?盡心盡力不放在心裡成為煩惱,成為負擔。盡力了,睡覺躺下去三分鐘就睡著,這才妙。不然你承擔責任,最後睡不著覺還要吃安眠藥,就不妙了。所以這個妙,妙在哪?不產生煩惱、不掛心、不擔憂,安住當下,盡力去做就對了。而且很奇妙,你真正為一切人著想,「如有神助」。這四個字是不是成語?不是平白無故來的?有沒有聽過這個成語?如有神助。你們沒什麼反應可能沒嘗過如有神助,這個不能勉強,每個人人生的體會不一定。

  這個如有神助,我們師長老人家非常仁慈,他從十幾歲就想著,因為他自己失學了,不能讀書,那時候又是戰亂(對日抗戰),所以他覺得失學很痛苦。他就心裡想,怎麼讓天下的人讀書,讀聖賢書,十幾歲!我十幾歲都不知道還在哪裡混,還在哪裡造孽!差太多了。難怪老人家二十六歲,遇到三位台灣當時道德學問最高的高僧大德,這不是偶然的。其實人的一生當中,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也沒有僥倖的,都是自己的心在感召種種的因緣。當時文化大革命,師長兩個星期睡不著覺,為什麼?祠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把祠堂推翻掉了,如何教孝道?如何教慎終追遠?所以我們聽到這一點,老人家真是有我們聖賢的風範,「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來,寫出一篇文章在台灣的報紙都登出來,老人家提倡百姓宗祠。那個構想,比方說林姓,他的那個祠堂就是林姓的祠堂。從比干一直到他歷代林姓的聖賢,全部神位都列在上面,族譜也在上面。你看一個人到這樣的祠堂去,遠祖比干,最近的是林則徐先生,你說他當下有沒有感覺到祖德,祖宗的庇蔭,還有祖宗的德風值得效法?人那種身心狀況都不一樣,知恩報恩的胸懷出來了。每一個姓氏都是這樣設計,老人家從這麼年輕都是為整個民族、為整個天下著想。所以請問大家,老人家站上聯合國的舞台,是不是偶然的?也是心感召的。我們要站聯合國容不容易站?聯合國都是國家跟國家的因緣,怎麼我們個人會站上去?祖宗保佑,如有神助!

  之後在師長的故鄉辦三年的學。我記得二OO八年年初春節過後,師長對著我們三百多個學生,就是廬江的三百多個同仁,第一句話:「我們在這裡兩年傳統文化的推廣,能做到這個程度都是祖宗之德!不是任何人可以邀功的!」所以老人家點醒了我們這個真相,祖宗冥冥當中在保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包含我們在馬來西亞推廣傳統文化的因緣,校長職工會他們所發的心非常重要。它是西部九百八十四所華小的校長成立的職工會。當時所有這些幹部,彭忠良總會長,還有我們李金樺(校長)總祕書,所有幹部一起到盧江去交流、參學。回來下這個決定:五年培訓馬來西亞的傳統文化在學校的師資。你們不要當故事聽,這一段都會記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請問這個前提跟後面漢學院有沒有關係?有!這些緣分它都是持續在發展。

  其實坦白講,「漢學院」,聽到這三個字我都有點快睡不著覺了。而且當時納吉首相支持、簽字。簽完字隔天,師長來給我們鼓勵,老人家第一句話講,「真的是真主的保佑!」大家學到沒有?這是事實也是智慧。事實,真的阿拉保佑,而我們在這一片國土上能有這樣的因緣,也應該要感謝阿拉。所以師長應對進退都是智慧,會學的人學很多。然後馬上立定目標:我們要把歐洲的漢學院搬到哪裡來?搬到馬來西亞來,漢學應該是在華人的地方、漢人的地方,怎麼漢學中心居然是在歐洲,我們丟不丟臉?你們不覺得丟臉?「知恥近乎勇」,使命感就出來了,不能再丟祖宗的臉。你看了凡先生講,「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我們這幾代人有過失,為什麼?把老祖宗的教誨給忘了。我們再把它興起來,是補我們上一代、上兩代的過,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文化不承傳,我們的家道怎麼傳下去?「外思濟人之急」,現在全世界都需要中華文化,他才能從競爭、鬥爭轉到互助互愛、為人著想的仁愛之道,大同世界的目標。「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從格物,從對治邪念下手。而目標是什麼?「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所以你看袁了凡先生很有學問,你看他發的願當中還有下手處,「內思閑己之邪」。師長給我們立定目標了,漢學院要搬到馬來西亞。我怎麼突然咳起嗽來了,可能是心理作用有壓力,有壓力就妙不起來了,要「隨緣妙用」。為什麼要有壓力?心「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你怕什麼?這個時候要想起「如有天助」這句成語,你就不會怕了。你真的相信「萬類相感,以誠以忠」,你是用至誠的心,你是毫無保留的一種忠心去付出,一定會跟萬類相感應。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其實我們很多擔憂從哪裡來?從不相信真理來,從不相信自己來的。真的,煩惱的根在懷疑、不相信。我雖然不相信,但是有師父的威德護著,慢慢讓我相信。漢學,我們是連作文都考不及格,這個漢學得有大學問家來引領我們,師長又在香港。結果前不久剛好有凌孜會長帶了一位劉克雄教授去見師長,劉教授是章太炎大師第四代傳人,出現了,要辦漢學院人就出現了,哪有這麼巧?結果師長跟劉教授一見面,了解到他的國學基礎這麼深厚,講了一句話,「我們兩個見面是祖宗的安排」,「如有神助」了。這個老人家也很佩服師長這種胸懷,為天下、為民族,所以當下就答應了,「好,我一定到馬來西亞教學」。

  所以我月初的時候大家沒看到我,我飛到北京去了,親自啟請劉教授到我們大馬中心來講課。我們要執弟子之禮,雙膝跪下請老人來教學,因為這樣的老者幾乎已經是碩果僅存。你說國學的傳人,師父那個年齡基本上都是八、九十歲的人才有承傳到了。但是劉教授只有七十幾歲,因為劉教授他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就跟他的老師林尹,那是第三代傳人,一起為台灣政府在工作。所以他是很年輕的時候學問就受到很大的肯定,他現在才七十多歲。他給師父寫回信,最後一句話,這個都是我們讀書人的氣節,最後一句話叫「道遠不辭」。雖然是任重道遠,但義之所在絕不推辭,馬上承擔起來。老人在給我們表演,我們後輩更應該勇於去承擔。不止自己要承擔,要為民族、國家舉人才。

  諸位學長們,你們身邊有沒有漢學很深厚的人,你們要主動推薦到漢學院來,「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這句話大家都記得?還沒有二十一次。這一些教誨我們每一個人當下都可以做,所以曾國藩先生、林則徐先生,隨時都有一本人才記錄簿。林則徐先生被貶到新疆,路過河南,推薦了一個後來的棟梁之才。被貶了難不難受?難不難受?我們難受,他不難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不因為他遇到的際遇而悲傷,念念還是為國家想。國家把這個忠臣貶了,他不止沒有責怪,念念還在那裡為國家記錄人才。所以你看范仲淹被貶了四次,他有一次被貶的時候講了一句話,「豈辭雲水三千里」,他被貶多遠?三千里。坐著船被貶三千里,心情沒有任何影響。「猶濟瘡痍十萬民」,我去的那個地方還有十萬百姓可以照顧,還是可以為國家付出,他沒有鬱悶。所以這些聖賢人他沒有自我,他就沒有那些煩惱。遇到任何境界趕緊想人民、想國家。

  「為天下得人謂之仁」,包含我們現在在做教育工作,在教育孩子,第一功德是什麼?「蒙以養正,聖功也」。你把一個孩子的人格、道德扎了根,然後又抓住他小時候好的記憶的黃金時段,把經典都背起來,這個孩子以後是大器。所以為什麼《易經》才說蒙以養正是聖功也,這麼神聖的功業。而我們看到《養正遺規》上面的一段話:「天下有真教術」,有真正正確的教育方法,「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這些好的教學方法在哪?在家族裡面的宗祠,就在巷子裡面的私塾。一個家庭裡面辦的學校,私塾裡面怎麼教?「教之道,貴以專」。教孩子定住、專注,一部一部經深入背下來。他定了,定在經教當中,定,他就開智慧,所以我們中華民族代代都出聖賢。現在這個方法,你不了解它,不用它了,我們在學校教非常明顯感覺,孩子的素質下降得非常快,你要用對方法。你一天不讓他專注,一天排六科、七科科目,他的腦筋都有點昏了。

  你不要說孩子了,諸位同道們,諸位學長們,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請問大家你十幾年從小學、初中、高中,十幾年你記了哪些話?我們共同的經驗,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考完試全部還給老師了。有沒有這個經驗?十幾年的歲月!假如這十幾年完全學中華文化,那還得了!是不是?可是我們假如不回到這個正確的教學方法,我們要誤幾代人?民國初年小學生寫的文章,現在的碩士、大學生寫不出來,他從小就在積累。可是告訴大家,你現在再怎麼講,人家不一定相信,是不是?得做出來。你得有一個學校一條龍,從四歲一直教,教到一、二十歲,結果出來的都是將才、棟梁之才,教育界相信了。真的中華傳統的教學方法才能出人才,才能有定,才能有智慧,得做實驗。現在這個時代要證明一個真理,都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證明的,都得下真功夫。

  所以曾子才會說:「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要做一輩子的。我告訴大家,不是我們這一輩子,要三代人、四代人鍥而不捨做。不過我挺放心的,你們的孩子都已經在做準備了。大家有沒有跑過大隊接力?你們的孩子已經先做好準備了。你們也沒一點反應,你要讓我今天睡不著覺?文化復興,斷層很容易,要復興很不容易。就好像一個人學壞很快,要再把他導正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以古人你看這麼慎重,我們五千年來沒有出現這個情況,沒有出現文化危機。縱有朝代更替,但是整個教育制度從來沒有改變。而能不能讓所有全世界教育界,真正重視到正確的教學方法,在《三字經》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恢復明德才是教育的目標,而不是知識,而不是技能而已。「教之道,貴以專」才能真正開他的根本智慧。你教他一大堆知識,記一大堆,他定不下來。記一大堆那些知識沒有用,你要記真理,要記經典,他定在這些正念當中他就開智慧了。

  我們漢學院要從四歲一直辦到一、二十歲。你們聽到這裡有沒有說:「當今之世,捨我其誰?」衝!為天下得人,請問大家先得哪個人?要先得你自己,你自己都不帶頭,還怎麼帶身邊的人出來?你們要多幫忙找人才,不然我會更瘦。當然,我不能威脅大家,所以我們盡快安排劉教授來給我們授課。一開始就先教治學的基礎,就是文字學。文字當中有字形、字音、字義。字形,我們熟悉的《說文解字》。剛剛一開始寫的那個「教」字,那個在《說文解字》裡都有。第二個是字音(古音的讀法),《廣韻》這些字,這些書籍都有。我們唐詩要用古韻才念得出來,平上去入,那個入聲字才念得出來。我有給大家唱過歌了,你們就知道了那個押韻很美的,你念著念著就唱起來了,所以古人不會得憂鬱症,他讀兩篇《詩經》,讀著讀著唱起來,鬱悶的心情就抒發開來了,所以沒有憂鬱症。現在憂鬱症很多,都沒有這些好的詩歌可以朗誦,然後還唱那些「給我一杯忘情水」,愈唱愈苦。

  所以我們剛剛說真善美,你不能偏離真善美。真是真理,美是什麼?《論語》說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你那些音樂、你那些藝術要讓他的思想是非常純正的,而不是有邪念,而不是有這些煩惱的。所以科學求真,剛剛跟大家談到了,物質跟心理是不可以分開的,其實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相由心生。我們常常在談,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情緒。有沒有?你看好多書都是這麼講,跟健康有關的,首先,情緒佔第一位,很多癌症專家都說情緒佔第一位。再來,睡眠、運動、飲食這些因素,但是情緒還是擺在第一。科學在這三、四百年來,有一個路線的錯誤,就是把物質跟心理分開研究。這一研究就讓人覺得,外在的世界跟人心沒有關係。所以現在天災那麼多,很少科學家會去反思是人心的問題,可是經典裡都講出來了。《書經》講,「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近代物理學家真的研究出來了,有一本書就說明白,叫《念力的祕密》。他這一本書就提到了,近代量子力學它研究出來是,他把電子繼續分,分到一百億分之一,分到最後微中子不能再分了,再分發現什麼?發現原來那個物質的相,是人的意念所產生的一個相。所以物質的基礎是什麼?是意念。所以近代量子力學說,根本沒有物質的存在,是意念相續所產生的幻相。我們現在看到這個都是我們意念所產生的相續的現象。為什麼相續?因為它隨時在變,諸位學長,我變了沒有?我的心沒有變,不是,我的心也變了,身體有沒有變?隨時在變。你的意念變了,你的身體就跟著在變,所以這個發現很重要。

  所以為什麼我們講風水的時候,林則徐先生說「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你心不善了,那個風水就變不好了,外在物質跟人心是相應的。所以近代物理學家講的「以心控物」,外在的物質是可以由心理來控制的。所以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人的意念善,水的結晶就漂亮,這個就證明了。包含他們去給已經好多年都污染的琵琶湖,就祝福那個水,祝福了半個小時,那個湖乾淨了半年。是不是以心控物?是!所以這個發明對我們很重要。從現在開始,利益身邊的人,利益世界從哪裡下手?善念,純淨純善的念頭。所以諸位太太,生氣的時候不要去炒菜。「氣死我了,氣死我了」,可能一吃完,「吭」倒下去了,中毒。

  善,一般說,宗教求善。可是大家冷靜,現在很多戰爭跟宗教有沒有關係?假如這個現象繼續下去,怎麼讓人相信宗教求善?我們所有宗教徒不就玷污了所有宗教的聖賢嗎?這麼好的教誨,結果世間人說,「宗教都不能善,都吵架,都打仗」。所以有信宗教的人,包含我們學傳統文化聖賢弟子,都要彰顯善、仁愛。假如我們都吵架,人家還相信這些聖賢教誨嗎?所以宗教為什麼會發生衝突?不是宗教的問題也不是經典的問題,是學的人沒有學經典的教誨,他還是順著他的好惡習性,最後把宗教都拖下水。比方說,回教說「聖戰」,聖戰是別人侵害我的國家,保衛自己的國家那才叫聖戰。你對別人發動戰爭那就不叫聖戰,那叫欺負別人,就變成以宗教之名去做自己的大壞事了。所以所有學宗教的,學聖賢教誨的人要給世間做出榜樣來。我們所在的地方要是天國,要是大同世界,別人才會相信。假如來到我們的團體,勾心鬥角,人家嚇都嚇死了,還怎麼相信經典,你們怎麼無辜的看著我?這個都是我們要很有責任的,來面對這些情況。

  美,藝術求美。應該是所有的藝術品一看到讓人家生起美感。哪裡美?讓心美!這些藝術品是陶冶性情它才美。現在很多藝術品都是色情的,讓人看了都起邪念,那哪叫美?所以我覺得偏得好厲害。我到歐洲很大的博物館去參觀,我都不知道頭要放哪裡,一半以上都不能看,你看人偏到那麼厲害,所以要恢復正道很重要。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五千年,你看哪一個作品裡面有色情,有女人的裸體的?沒有。所以湯恩比教授是英國人,他為什麼有這樣的見地?他是真正了解中華文化的本質。它是什麼?恢復性德,恢復明德的文化。

  我去了北京,後來又去了甘肅,坐飛機坐到蘭州。你們去過西北戈壁沙漠嗎?我也是第一次去。到了蘭州,後來我們坐車坐了差不多四個小時,到了永昌縣。我們以前背歷史,河西走廊有四個地方: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讀中國歷史,基本上這四個地方都是沙漠中的綠洲。剛好這個永昌是當時歐洲的軍隊跟漢朝的軍隊接觸了,這是很早歷史當中,中西文化接觸。讓我們感動的是什麼?這些歐洲的軍隊投降了,漢朝的皇帝設了這個永昌縣給他們居住。有沒有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這在歷史當中我們都真正有做到的,剛剛念這一段話是《論語》裡面的。他不服氣你不是去打壓他,他真正放下武器了,你要像親人一樣照顧他,設了一個縣讓他們生活。

  所以大家有機會去的時候,你會看到那個眼睛跟我們顏色不一樣,可是是講Chinese(中文),講中國話的人。那個就是當時從漢朝一直都在那裡居住,延伸下來的血統,中西文化彰顯了我們文化當中的包容。我去了四天,那邊建漢朝的古城,明年可以建得好,在那裡可以看到很多漢文化的展現。而且很奇妙,那裡是沙漠,結果他們要在那裡恢復這些古城,要弘揚中華文化,所種的一切的樹全部都活,「如有神助!」然後我去四天(從二十二號,二十五號飛走),剛好遇上二十四號鳩摩羅什大師舌舍利塔重修工程奠基儀式,被我碰上了,very lucky(很幸運)。告訴大家,碰上了可不能白碰上,我們一起參加這個奠基儀式。參加完奠基儀式,往天上一看,整個太陽有一個很大的光圈,你們看過嗎?你們比我幸運,你們以前都看過。太陽在這裡,它外面就一個很大的光圈罩著,從那一天九點多,到我們回家三、四點,這個光圈都沒有消失。

  而這個舍利塔怎麼來的?是鳩摩羅什大師,他是翻譯很多佛家經典,我們最熟悉的《阿彌陀經》就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當時大師講了,我翻的經典只要有錯,我的舌頭就會燒掉;只要我翻的經典沒有錯,我的舌頭會完整無缺。最後整個舌頭,舌舍利留下來,造了這一個塔。所以我們感覺,這些聖賢祖先都在保佑我們,指引我們方向!趕緊要把儒釋道的教誨復興起來,不能再耽誤了。結果我們去完鳩摩羅什大師的這個寺院,緊接著去參觀文廟,我們就去了兩個地方。這個文廟已經五、六百年了,文廟裡面有文昌帝君,還有孔子。文昌帝君也是學問很好,文曲星。

  再來,至聖先師孔子。而這個孔子的建築在大陸是排第三,很大的一個建築,在幾十年前遇到八級地震,完全不受影響。五、六百年的建築,遇到八級地震沒事,到底是我們厲害還是祖宗厲害?我們現在建的東西,鋼筋水泥,幾十年就不行了。六百年的建築,八級地震沒有被破壞。所以我們去參觀這兩個地方,儒家孔子、道家文昌帝君、佛家鳩摩羅什大師,剛好都參觀了。然後一天都在那裡拍照,這個瑞相很稀有。所以確確實實,萬類是相感的,只要我們是至誠的心,忠誠的心,為人民、為整個道統的承傳。

  包含我這次到新加坡去,也是因為王校長、鍾校長,他們真的是為國家在培養人才,在辦教育。所以我們去出點綿薄之力,同時我也要去看看新加坡有哪一些人才,漢學院不是馬來西亞的漢學院,是世界的漢學院。尤其馬來西亞是整個東南亞的文化的核心,中華文化保留最好的地方,胸懷要大!你們要為整個東南亞的漢學要造福。印尼三十幾年沒有學華文,很危急。你們還會講馬來話的你們還不上,還叫我上,你們講一講他聽不懂,你還可以English(英文)、還可以馬來文同時上,就給他講明白了。所以你們的責任重大,又有文化承傳,又會英文。那世界歐美地區的華人下一代,華文不會講,只聽得懂英文,你可以用英文去跟他講,讓他珍惜傳統文化。

  跟大家講這麼多都離不開使命感,捨我其誰。尤其在教育界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要振興師道尊嚴。五千年來最受尊重的行業,老師跟醫生,怎麼可以斷送在我們這一代?而這個尊嚴不是給人家要來的,是自己做到讓人家自自然然尊重我們。談到老師,《韓詩外傳》裡面還有一段話很好,「智如原泉,行可以為表儀者」,人之師就具備這個條件。「智如原泉」,他有智慧,他又有德行,就像《中庸》講的,「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他的行為就給整個世界帶上正確的道路方向,「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其實現在人師在哪?把每一個角色都扮演得非常好的,這個就是人師。她當媳婦,她把倫理道德落實了,那她就是媳婦當中的好老師;他當醫生,他把倫理道德落實在他這個工作上,那他就是醫生的老師。

  我這一次去,剛剛跟大家講到一位我們南洋小學的董事主席,這位黃老太太。她的女兒是律師,結果結婚之後,她告訴她女兒,妳已經選擇婚姻了,妳要做好太太,從此相夫教子,她女兒也聽她的話。我對她們母女肅然起敬,真的給她……很少!下一代要有出聖賢人才,那得要有母親的愛才行。母親假如忙工作忙到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我們的民族怎麼出好的下一代?女人是世界的源頭,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因為孩子受母親的影響最大。現在重點來了,孩子三歲看大,那是因為三歲以前都受到母親的照顧跟教育,現在三歲以前看不到媽媽,看到kakak(馬來語姐姐,也是對女傭的昵稱)。現在的小孩是,「我kakak說」。現在的人說很會算,我感覺有待商榷,說現在的人很聰明,怎麼聰明都算得很短。

  我們來算一筆賬,好不好?好,算一筆賬。我不是說諸位女士不可以出去工作,就是妳不可以因為工作而照顧不好兒女,那妳就失算了。一個家族裡面頭等大事,「至要莫如教子」。你孩子教不好了,你中晚年還有幸福可言嗎?你的家道、你的家業還保得住嗎?所以輕重緩急的取捨才看出一個人的智慧。請問大家,一個孩子健康的人格,錢買不買得到?買不到。可是有母親照顧,他有健康的人格的比例很高。現在的孩子六歲、七歲回到家,背著一個鑰匙,把門打開沒有人,也聞不到綠豆湯的香味。跟我的待遇差很多,我一回家,「媽,今天煮什麼,好香」,濃濃的愛,都會覺得我這一輩子最幸運的就是當了我爸爸媽媽的兒子。你說這樣怎麼可能會不健康,怎麼可能會得憂鬱症?人格健康。他人格不健康了,他以後得憂鬱症,你再有錢,你能解決問題?他人格不健康,常常跟人吵、常常看人不順眼、常常跟人對立,錢解決得了?所以大家拿出人生的天平秤一秤,這是人格,人格的健康。

  再來身體的健康,媽媽不在家,很多人都吃外面。外面的東西鹽多、油多、奇奇怪怪的東西也多。所以現在的人,你看病從口入,吃出了一大堆病來。注意,不止健康,你真的健康沒有了,要用錢買也買不回來。台灣有一個很有錢的人,他的親人得了癌症,他蓋了一間癌症醫院,還是救不回來。很多事情等嚴重了再來處理,就難了。所以中國的醫學強調的是什麼?治未病,不是治已病。跟教育一樣,「禁於未發之謂豫」,要預防,這個是健康。大家算一算,你全家人不在家裡吃,在外面吃一個要花多少錢?我很久沒在外面吃了,要不要五塊錢?不止。你看我真是不食人間煙火,你看有大家庭照顧,連現在外面吃一頓飯多少錢都不知道。一個可能要十塊錢?你家庭五個、六個這些都是開銷。但是以前媽媽在家裡:吃,自己煮;穿,還有整個生活環境整理得非常好。現在很多家裡面像打過仗一樣,進去了那個磁場都很不好亂成一團,沒時間整理。你不能怪職業婦女,職業婦女壓力已經很大了,那個家庭的負擔這樣壓下來真的不輕鬆。所以我們男人要像男人,多承擔一點。

  我們賬還沒算完,再來教育花的錢。你母親陪伴孩子學習,他很穩定,他養成很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包含因為他很愛父母,他的孝心會起來。他又有學習的動力,孝心、責任,然後你又陪伴孩子,養成讀書習慣,省多少補習費?養成習慣以後,他就不依賴別人。現在很多補習的孩子,他都是靠別人給他整理東西,真的有一天沒人給他整理了,他就不讀書了。現在大學裡面,十個學生,幾個人用功讀書?他沒養成習慣,他都在補習班這樣走過來。最後沒有補習班管他了,他像脫韁野馬了,所以他們說,叫university(大學),由你玩四年。現在大學真的是墮落得很快,大學應該是神聖的殿堂,怎麼變成墮落的地方?這個值得家庭、學校尤其大學要深思。不能不為他們想,那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所以母親陪伴了,省了不少補習費。我聽說現在新加坡補習補得可厲害了,一問,一堆人沒有補習的舉手,一個兩個。其中一個是因為母親是學傳統文化的,自己帶。幾乎全部都補習,小學!小學就背著一個很大的書包,然後從早上六點多出門,回來八、九點,那像人過的日子嗎?難怪現在小學生就有自殺的,說壓力太大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是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奮鬥,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奮鬥。

  再來,先生都不回家吃飯,在外面危不危險?很危險。所以現在離婚率很高,大家都不回家了,外面誘惑又多。請問離婚率這麼高,錢買得回來嗎?人生走到離婚的這個情況的時候,他人生很遺憾,甚至於下一代就沒有完全的家庭了。他再有地位、再有錢,我相信人生都是留著很深的遺憾,而這些都是錢買不到的。講到這裡,可能還是有人會想,可是還是要賺錢,所以你要跟現在的人溝通,你不方方面面都跟他講清楚,你還很難讓他相信。我常常說,分數比較重要還是德行比較重要?「德行很重要,分數也重要。」所以你就要真正徹底告訴他,只要他有孝心、他有德行,我跟你保證,成績一定愈來愈好,你不要擔心,Don't worry,be happy(不要擔心,快樂些)。

  同樣的,你真的很多道理都一定要讓他當下,他那個最擔憂的事情,你要把它化掉。讓他學《了凡四訓》,告訴他,你們這個家有多少財富,絕對跑不掉的,不是你兩個人賺才賺得多,你一個人賺,該是你們家的財富,跑都跑不掉。可是你就一定要兩個出去賺,賺到最後沒有辦法教孩子,身體也沒照顧好,最後你的錢全部流到這些,你缺了母親本分的這個洞裡面,就流出去了。那你不得不償失?你是不會算,這個道理要講清楚。不止理要講清楚,還要舉事例,「你講得好像有道理,但是一定這樣嗎?」我給大家講一個實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我姐姐,她是公職,辭掉了。她本來在台北捷運工作,辭掉工作專職教孩子。然後我姐夫整個收入、事業發展得很好,常常還拿錢給我姐姐,我姐姐又拿錢給我去印書。然後有一次出去商場買東西,剛好抽獎活動,那個大商場剛開幕,就填寫資料放進去。過了沒多久,接到一通電話,「蔡女士,妳抽到了一台汽車」,然後就去把一台汽車開回來了。

  命裡有時終須有,哪有說妳當家庭主婦妳就沒福報,沒那個道理。妳當家庭主婦,老祖宗都保佑妳,為什麼?妳要培養中華民族的好子孫,怎麼可能祖先不保佑妳。所以我看到這一位黃老太太,她的女兒當律師,最後全職照顧家庭、照顧孩子,對她非常佩服。坦白講,在華人的社會這麼幹的,我看旁邊的人都會罵她。有沒有?可是這一件事情假如發生在日本,日本的同事對這個要離開回家做媽媽的女士,都給她鞠躬,我們還不如日本人的見地。所以為什麼叫家庭「主婦」,這個「主」太重要了。有沒有聽過家庭「主夫」,沒有吧?這個家庭主婦是孔老夫子講的,「妻也者,親之主也」,你這個家能不能傳承得好,靠女人的德行。

  所以這個人師,誰在他的因緣、他的本分當中,把倫理道德落實了,他就是人師。而這個人師當中兩個重點,「智如原泉」,這個是智慧;「行可以為表儀者」,這個是德行。所以我們不是讀了師範學院出來就是老師了,其實我們從師範學院出來,人家叫我們老師,我們沒有提升智慧跟德行,叫折福。所以我都吃不胖,就是這個道理,名不符實。「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所以我過馬路特別小心,名不符實,自己很清楚。「名者,造物所忌」,要做一個名符其實的人。不然你那個名,你給人家喊爸爸喊媽媽,都沒有在盡本分,這個都是折自己的福報。所以《三字經》講,「養不教,父之過」,有過失;「教不嚴」,人要面對現實,「師之惰」。所以要盡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行。智慧表現在哪裡?你能在所有的事物當中、事件當中,能了解問題出在哪裡,你了解問題出在哪裡,你才能解決它。跟醫生治病一樣,你要找到病根,你才能對症下藥。

  請問諸位學長們,我們現在社會病在哪裡?他的病根何在?這個我們要很清楚。我們才能隨時把人錯誤的方向把他引導回來。你看師長,當時為什麼能站上聯合國?我們要感謝澳洲,澳洲的人不簡單。澳洲的政府,他看到師長講五倫八德的道理,他高興、他沒有嫉妒,他跟師父說我要頒一個榮譽教授給你。師長說我出家人,不需要這些東西了。他說不行,我們希望你講的這些道理,可以給世界和平帶出一條路來,希望你到聯合國去發表這些教誨。師長說,這不是我的,這我祖宗的。但是聯合國是邀請學者、專家,沒有邀請出家人。師長說好,為了讓世界能了解中華文化,然後就接受了這個榮譽教授。為什麼澳洲的這些專家會這麼佩服?因為師長幾分鐘的話,就讓他們知道病根在哪裡。這樣的智慧要不要學?要!「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你看師長的智慧,當時澳洲陸克文總理找師父去請教為政的這些智慧,可是陸克文沒多久就下來,不是他沒福報,是這一方的人沒福報。他這麼好的人你還把他換下來。坦白講,他換下來,他就不用一天喝好幾大杯咖啡,那些工作不好做,很辛苦的。所以一方有沒有好的人,這也關係著當地的福報問題,這個有時候緣分不能強求的。那時候師長就講,你們今天要解決世界和平問題,首先你要把衝突的根源找到。衝突的根源在家庭,很有道理。每一個人的處事、他的人格特質,從哪裡培養的?家庭。你看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沒有對任何一個國家發動戰爭,這不是偶然的,這是教化,這是中國人的人心。他覺得去侵佔別人的土地,那是非常可惡的行為,怎麼可以做?但是你看現在多少列強都是這麼幹,因為他們沒有受過中華文化的教化,你不能怪他。他們是弱肉強食,他們是那種進化論,覺得自己比較優秀,就可以去殺害別的民族幾百萬、幾千萬人,你說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幹得出來。

  所以你錯誤的思想殺傷力有多大?嚇死人。接著師長就講,病根在家庭,因為夫妻不和了、夫妻衝突了,孩子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每天父母衝突,他還能相信人與人能夠和諧嗎?病根找到了,夫婦關係。所以諸位結婚的學長們,你們維繫著天下的安危,家庭是社會國家的細胞。為什麼結婚是頭等大事,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六十四卦有一卦叫「家人卦」,「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你在家庭裡面這些角色做好了,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天下安定下來了,為什麼?家都和,家都盡倫常了,就定了。

  師長講到夫妻不和是根源,接著又說,這還不是最根本的。這些人聽夫妻衝突是世界動亂的根源,他已經聞所未聞了。師長接著說「還不是根本」,還有更根本的!師長接著說,「習性跟本性的衝突」,本性、習性可能他們比較不能了解,所以你看師長隨時,他一個教育者,他很會敏銳觀察到對方能不能接受,轉成另外一個用語,叫「自利跟利他的衝突」。這樣講就比較容易知道了,還要舉例子,這個叫「罕譬而喻」,《禮記‧學記》講的。用英文講,叫for example。你看舉例子,比方說,你今天在你面前有一個你很喜愛的東西,你會先想到自己還是先想到對方?這些專家一想:嗯……很難抉擇。假如你是想到自己,這個衝突就很難避免。你都要為你自己,最後還損害別人的利益了,那怎麼可能不衝突。這個假如以我們老祖宗的教誨,那就很自然了。「我給他我就沒有了」,那個都是短視近利的說法。你給了人家叫布施,財布施得什麼?財富,愈施愈多,量大福大。

  大陸有一個企業叫同仁堂,大家都知道?告訴大家它比美國建國多了一百多年。美國現在負債累累,同仁堂現在興旺得不得了。為什麼?國家有難的時候,它傾家蕩產去幫助國家,布施,給後代積厚德,比美國多一百多歲。這樣的企業在大陸還有不少,這都是承傳中華文化的商道,它能達到這麼久的整個家族的福報。所以找到根本了,自利跟利他的衝突。大家看,所有的病根就在自私自利上。我們分析到這裡,大家佩不佩服孟子?真的,你一佩服,你就跟孟子的頻道接上了。「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你真正打從內心佩服孟子,你打開《孟子》很親切,孟子會加持你。我現在覺得頭麻麻的。

  你看兩千多年前,孟子用心良苦,梁惠王見他,他苦口婆心,抓住機會教育點。梁惠王說,老人家,你到我的國家來,是不是要給我什麼利益?「將有以利吾國乎」。那個時候春秋戰國,打成這樣不都是在爭利。結果孟子講,「王何必曰利?」大王,你怎麼一跟我見面,首先提的就是利字當頭。「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怎麼不談仁義。你談利了,你是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推翻你這個國家的一定是千乘之家,擁有千乘兵車的大夫,就把你推翻。為什麼?你都在爭利,你的底下人也爭利,他遲早要把你推掉。千乘之國,擁有千乘兵車的國家,推翻它的一定是百乘之家,擁有百乘兵車的大夫,他底下的人就把它推翻了。所以你都強調利的時候,最後結果,「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現在這句話繼續發展,變什麼?以前都是國家,這些政治在爭鬥而已。現在爭到哪?連家庭都爭了。所以上下交征利,而家危矣。現在父子、兄弟走上法院,為了財產問題的太多太多了。

  孟夫子講的,「未有仁而遺其親者」,這個人仁慈,哪有可能會遺棄父母的。現在很多農村的老人都被孩子遺棄的比例很高,就是這個自私自利造成的。「未有義」,有道義的人,「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他絕對不會不顧他的公司領導的利益,他不會去損害公司領導的利益,因為他有道義。「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這個是兩千多年前孟子就已經講得很透徹了。

  我昨天跟這些家長在交流,我問他:「你有把握你的孩子不得癌症嗎?你有把握你的孩子不得慢性病嗎?你有把握你的孩子以後不會得憂鬱症嗎?你有把握你的孩子以後不會自殺嗎?」我也在問大家。這個孩子,你的孩子還有你的學生,都是孩子,你有沒有把握你的學生以後不會這樣?你有把握你的孩子以後不會跟他父親爭財產?不會離婚?不會兄弟鬩牆?不會做事業不守信用?不會貪贓枉法?不會吸毒?不會賭博?不會搞外遇?容不容易?現在這些社會現象很多。我告訴大家,所有這些原因就是「利欲」這兩個字,這是病根。我剛剛念的這些現象,你們假如覺得根源不是「利欲」兩個字,你們趕緊來找我,我是有驗證過,我們再來探討一下。所以把「利欲」轉成什麼?道義。問題就解決了,一念之間而已。而這個人心的一念,最重要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得靠教育。

  古人講,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告訴大家,一句論語可以定天下,真的不是假的。孔子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句話就把所有的問題解決了。根源問題在哪?「小人喻於利」,現在我們都引導孩子是自我,然後享樂的人生,他當然利欲薰心。你教他是要教他當君子、當聖賢,是讓他從小明白道義,就完全不一樣。所以A不是for apple(蘋果),A要for attitude(態度);B不是for boy(男孩),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怎麼辦,B for belief(信念),你看你到底是在教他物質的東西還是教他靈性的東西;C for caring(關懷),不是cat(貓);D for donation(捐贈)。為善最樂!不是D for dog(狗)。

  今天時間到了,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