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之教化篇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13/4/13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91-0003

  諸位校長同道,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剛剛談到二百零九句。這句當中:

  【先王知人有好善尚德之性。】

  我們黃帝一直以來的這些國家領導者,他們都是聖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聖人他不只是領導者,他也是很好的老師。像周公制禮作樂,那都是通達人性的人才做得到,不是聖人不能隨便制禮作樂的。您看這個時代很多人講的都是非常偏頗的話,可是他卻影響不少人。比方有人說禮教會吃人。禮教教化了我們五千年,這麼好的東西,他居然說是吃人的東西,而且還好多人相信這個說法。他是誤導了千千萬萬的人,這太狂妄了。包含更讓我們吃驚的,在大學的教科書裡面,曾經有一個人得過諾貝爾獎,他的話在教科書裡,他是怎麼說的?他說,「企業唯一目的,賺取利潤」。這一句話是大邪說,可是它在教科書裡。孔子有講到,天下有五不祥,在「治亂」裡面,三百零四句。治亂就是國家、團體怎麼治,或者是怎麼造成混亂、衰敗,這些句子都講到。大家冷靜想我剛剛講的那句話,得過諾貝爾獎的人,他說「企業唯一目的,賺取利潤」,這句話讓多少的企業家奉為圭臬,他在賺取利潤的時候破壞了多少大自然的資源,他都覺得沒有錯。結果已經破壞得體無完膚的時候,突然又有一個說法出來,「企業家應該有社會責任」,這句話出來的時候其實已經有點晚了。可是講這個話居然沒有跟經典對照,它就進了教科書。

  我很佩服我們馬來西亞一位回教長老,阿里芬博士。我跟他第一次見面,同桌吃飯,在廬江,他坐我正對面。這個老者非常和藹,他提倡選太太要媽媽很喜歡的人,他就娶她。人家他很幸福,他這分孝心感來好的太太。他跟我對桌吃飯,問我的第一句話讓我終身不忘,您看一個回教長老問我什麼?請問你,知不知道孔子陳蔡絕糧?他當時問我這句話我真的有點流冷汗,你知道嗎?我剛好知道。他假如問的我不知道,我就糗大了。一個回教長老,你看對孔子這麼了解,陳蔡絕糧七天。結果後來了解到,他對孔子的學說非常深入。而且有一本聯合國的教材送到馬來西亞來請他審核,看這本可不可以?他審完以後把它退回去,他說這本連孔子的思想都沒有,這個不合格。我們曾經二OO九年的時候請他到北方大學,就專門針對孔子學說有一段他學習的分享。您看他就懂要拿孔子的教誨做標準。

  大家看,「企業唯一目的,賺取利潤」,他把什麼擺第一位?利。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你現在跟所有的大學生說,你以後出去發展,唯一目的賺取利潤,你不是把一個一個小人送出社會去?他連道義都不懂,他只想到自己,所以天下大亂。坦白講,孔子這句話就已經把根源完全講完。君子喻於義,你從小在家裡、在學校就教他對父母要孝敬,人生要有道義、要有情義、要有恩義,夫妻要有恩義,對父母要有情義,教育孩子是你的責任,要有道義,他就道義人生了。他哪怕學歷不高,我看他也會很有成就。他幹哪一行,他有道義,他不會騙人;他有信義,他會把它幹好,他只是考試能力沒有那麼強而已。我們老祖宗說行行出狀元,這才是正常的社會形態。現在是擠那個高學歷的窄門,擠得很多的人憂鬱症,還有每次離畢業很近的時候,很多大學一大堆學生跳樓自殺,壓力太大。五千年的歷史從來沒有聽過什麼大學生跳樓的,怎麼在我們這個時代,現象不只沒有改善,愈來愈惡劣?

  所以這個時代看到任何現象,我們生起一種道義、憐憫,不要再指責了。為什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偏得太久了。你要怪的那個人他也沒學過,老祖宗說不知者無罪,你再怪他,他說那我爸沒教我。找你爸去。到他們家,他爸很無辜,「我爸也沒教我」。找你爺爺去。「我爺爺在墳墓裡面」。那你要去墳墓罵他嗎?好幾代人沒有學了,沒有人教他,不要怪他們。先人無知,不知道這些道理,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先學了,我們就有責任把這個道理告訴別人,引導別人,從我做起。不然要怪怪不完。坦白講,換另外一個角度講,這個時代的人統統都是受害者,因為我們有五千年的智慧,我們都沒學到。能這樣,就是孔子講的,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力行?恕道,「其恕乎」,寬恕他。他沒學,你再指責他,沒有意義。所以和諧社會從哪裡做起?從我心做起。都從自己了,就不會互相指責、互相衝突,每個人都回來,先從自己做起。聖人的話太重要了,聖人的話不被重視,天下大亂。

  我們看三百零四句,最後,「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聖人的教誨被排斥,愚昧的思想、愚昧的人出來領諾貝爾獎,還講那麼大聲的話,天下之不祥,這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了。而且孔子很有智慧,這段話怎麼來的?是哀公,哀公是魯國國君,問孔子,「我聽說房子往右邊蓋是不是不吉祥?」那可能是在考慮風水的問題。孔子抓住他這個問的機會,把建國,建立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思想觀念告訴他。您說孔子有沒有盡忠?抓住每一個機會點,把最重要的教誨告訴他的國君,這是鞠躬盡瘁。您看這段話,哀公講,「寡人聞之東益不祥,信有之乎?」房子往東邊擴建不吉祥,真的有這樣的事嗎?孔子說,不吉祥有五件事,房子往東邊蓋不算。一講到吉不吉祥,人的耳朵都豎起來,對,要考慮自己、考慮後代。哪五件事是不吉祥?「夫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一個人只想自己不想別人,他就沒有福報了,沒有福的人祿盡人亡,他沒福最後福完了,他的命就沒了,所以這是身之不祥。父母假如都教孩子自私自利,那是把禍送給孩子。所以人沒有智慧要愛人,不害他就不錯了。

  有一個父親在學校教書,後來做行政工作,應該也算是主管。他的孩子念一年級,很天真,每天都最後才走,把教室所有的窗戶都關好。因為他知道他要等他爸爸,他爸爸都比一般的老師晚走,行政人員。他覺得都把門關好了,他自己覺得很歡喜,教室這些工作都是他服務的。突然有一天,他又高高興興的把窗戶關好以後,走到父親的辦公室,他父親跟他講,「你怎麼那麼笨,怎麼都你做?」這個孩子愣住了,他本來做得很高興,父親這麼一講,那孩子一定想父親講的話有道理。我們也是這麼成長過來的,我們都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到了學校是「我們老師說、我們校長說」,都是這樣過來的。結果父親這麼一講他,他從那天以後他就不做了。慢慢的,會變化、會計較,計較完了就苛刻。

  我們的祖先他在看整個人心的轉變特別有智慧,他通達人性,他才能講出這些話來。以前的人厲害到什麼程度?看你的動作可以斷你一生的吉凶,看這個軍隊走路就知道他要敗回來了。這在《左傳》裡面都有記載,因為看那個軍隊無禮,無禮的人就傲慢,驕兵必敗,果然死得很慘,幾乎全軍覆沒。這在《左傳》都有記載。所以古人很厲害,看人的一言一行就知道吉凶。告訴大家,你好好學,你會算命。當然算命的目的是要把他引到孔子的智慧來。

  結果他的孩子就變得很苛刻,到最後看到同學父親死了還罵人家沒父親,那個同學哭得很傷心,跑去跟老師講,刻薄到這個程度了。結果他罵完同學沒父親,過沒多久他們家遭小偷,他父親性格比較剛烈,追那個小偷,窮追猛趕,就一定要抓到他。最後追到一個死巷子,老祖宗說「窮寇莫追」,他就不放過他,那個人已經急了,什麼都沒想,刀子拿出來就往他刺一刀,剛好刺到要害,一刀就斃命了。他的孩子才剛笑人家沒父親,他沒多久就沒父親了。這些感悟是這個孩子往後十幾歲快二十歲回來講的,他那時候比較有思考能力了,回來反思自己的人生。所以當看到孩子去服務人,他的心量就一直擴大,福田心耕,一個人念念都為整個班級、整個學校著想,這個人以後你不用擔心他了。結果反而誤導了這個孩子,「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引導孩子只要不符合正道,把那個孩子給害死了。

  接著講,「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一個家庭不管老人,都把孩子擺在第一位,這個家要敗了。這句話很重要,可是很多人沒讀過。他假如讀到孔子說,我假如都想我孩子會不吉祥,他會開始反思。要出去吃飯都是先想到誰?要出去玩都是先想到誰?都是先想到孩子,想去麥當勞,是吧?出去玩,遊樂園,老爺爺陪著打瞌睡而已,你叫他去,「啊」,不把他嚇死?然後你看人現在顛倒到什麼程度?生日,給誰過生日?你不給老人過壽,你給小孩過生日,你不折他嗎?祝壽是什麼?他有貢獻,不然他哪有那麼多福可以損?所以您看現在的價值觀被誤導,整個人生經營顛倒。西方功利主義,小孩是天堂,讓他盡興玩,他要什麼就給他,欲望太多了。欲望滿足不了,進社會變戰場,他很怕自己工作沒有了,他一沒有了,他的車、他的房子沒有了,怎麼辦?競爭,怎麼樣我都要保住這個位置。爭爭爭,爭到連孩子都沒教好,哪有時間教孩子?所以老年都到老人院去,哪有天倫之樂?老人就坐吃等……你看每天,一百二十五號走了,明天,三百號走了,後天……那對他是一種壓力,那哪是含飴弄孫?

  我們老祖先知道要倒吃甘蔗,福報在哪裡享?晚年享。你看所有的晚輩,以前是一個家族二、三百人,晚輩就不少,全部侍候老人,那個時候就有福報了。小孩的時候積福,多分擔父母的辛勞,積福;他又有孝順的概念,又有忠對社會國家,他出社會叫造福,他很有使命感,各行各業都奉獻;晚年享福。而且告訴大家,這樣的人生愈老愈有價值,因為他的思想觀念、他的智慧、他的做事的人生歷練都不斷提升,晚年之後所有的孩子圍著他轉,他很會講故事,岳飛的故事、關公的故事,《三國演義》,孩子聽得一愣一愣的,都以這些忠孝節義的榜樣來效法。現在不能倒過來,他年輕還沒二十歲就把福花得差不多了,之後就苦了。

  很多外國在功利主義之下終身負債,是吧?賺了以後,花不夠。而且他們很奇怪,都自己找罪受。比方說在美國住,一般住的都是薪水兩千多的,結果後來他薪水三千多了,他又要換房子,就搬到三千多的;薪水五千多了,又搬到五千多的。那一輩子房屋都貸款,做房奴,房子的奴隸。他假如五千多的時候還住在兩千多,他多自在,還可以存很多錢,無債一身輕。所以錯誤的價值觀真的是苦了多少人,找罪受。

  所以祝壽是給有貢獻的老人,你聽過三十歲的人祝壽嗎?都是最起碼五十以上,六十、七十才是祝壽,那是感恩他。而且這麼一祝壽,也把孝道教給所有的孩子。現在老人的壽不祝,還給小孩祝壽,還花一大堆錢。所以現在你有沒有看到孩子愈來愈難養?有的出生就心臟病的很多,沒幾歲一大堆病,很奇怪,聽都沒聽過的。人沒有福,什麼災殃都有可能會出現。這些顛倒的做法很值得我們深思。所以要把老人擺在第一位,那是家的寶,那是家最大的福田,你後代有沒有福就看你有沒有對他孝敬。東北有一句話,「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你孝順了你下面不都孝順了嗎?你棄老取幼,這個家就斷了。

  接著第三,「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賢德的人不用,都用一些溜須、拍馬屁、諂媚的人,這個國危險。這個「國」延伸什麼?團體。我們讀起來義憤填膺,「這太可惡了!」告訴大家,有可能我們自己當領導也會變這樣。有一個學生十幾歲,他讀那個歷史,「這個商紂王太不像話了,周幽王太不像話了」,他讀的時候都覺得那些人太不像話。有一天讓他當班長,當了沒幾週,跟紂王差不多。後來那個老師說,「你現在有點像紂王,都不聽人家的勸了。」看歷史大家都知道不對,但是不知道看更深的在哪裡,在每一個君、領導者修身的功夫。他假如還有虛榮,旁邊的人一推波助瀾,他的虛榮心就上來了,他假如沒有觀照到,他也有可能就陷進去了。都用一些講他好的人,順他意的人,那忠言逆耳他可能就聽不下去。所以身邊的人也是自己感應來的。喜歡聽好話,諂媚的人就來了。願意接受別人的直言,「我就是為整個教育事業負責,為孩子一生負責,你們不用怕我不高興,因為我的天平裡面秤得非常清楚,我的面子跟孩子一生幸福是不能擺在一起的,孩子幸福最重要」,那你們學校真正一心為孩子的老師變你的左右手。

  我教書第二年就遇到一個情況,讓我看了非常心痛。我們學校有一個老師,這個老師一心為孩子,可是他比較剛烈,所以他講話特別直,校長不能接受。結果搞得學校變兩派,一個叫擁校長派,一個叫排校長派。告訴大家,一個團體不能變兩派。但是團體會變兩派,最大的關鍵是校長的好惡心,是領導者的好惡心。這個老師對你無禮,你還對他客氣,你學校的老師都看在眼裡。無禮是他無禮,不能他影響我。別人對不對那是他的事,不是,別人對不對是次要的,首先我自己要做對。他對我無禮,我也生氣了,那我也不對了,最後還影響整個團體的氣分。坦白講,整個學校校長、老師的氣分影不影響小孩?不影響才怪。我們都讀過小學,我們都知道校長今天心情好不好,老師心情好不好,我們很清楚。當校長、老師們很和諧的時候,對我們都是一種鼓舞。我記得當時候我跟幾個同仁相處得非常好,我們那二、三個班的學生也很好。我們後來才發現,大人對小孩的影響是最直接的。

  當時候看到這個現象很惋惜,假如校長能理解到這個同仁是態度不對,但是他的存心肯定他,你假如在所有學校老師開會的時候,你不批評這個老師的態度,你說這個老師一心公心為學生非常可貴,你給他鞠一個躬,我相信所有的人都被你感動,你隱惡揚善。其實隱惡揚善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態度。我們不能隱惡,再揚惡,我們人生也會增添很多是非。而且愈高位的人愈有是非,影響的面好大!假如我們是一個基層的人還影響不大,愈高位的人假如不去掉愛憎、好惡,很可能這個好惡延伸的是非會影響非常多人。

  看到這些歷史,歷史像一面鏡子一樣對照我們自己。要像唐太宗一樣,人家講的不對還接受。有一個臣子跟他講完出去了,旁邊比較近的近臣憤憤不平,「皇上,他跟你講的都是錯的,你怎麼沒有制止他?」唐太宗說,「我假如制止他,以後誰敢跟我講?」他考慮到整個風氣,哪怕人家批評錯了,他都能先暫時包容,怕反駁了,有情緒了,以後人家不敢跟他講。而且坦白講,你的下屬給你勸完以後,你還很平靜的謝謝他,他回去會起化學變化,你相不相信?他回去會想,我今天好像有些講得太過了,這有點過了校長還包容,校長滿有度量的。所以感化都是在這些互動當中,人家一點一滴體會到的。所以能夠尊重正直的人,這樣就能感應他們的忠誠,你身邊會多很多左右手。

  這個事情,後來我的那個校長就調走了,那個老師在我後來一、二年之後回去,他有過來,見到我就說,「我當時候的方式也太激烈了」,他也有在反思。人有時候也是透過一些人生的經驗在反思他自己,每一個人其實都在學習,也在成長。我們對於所有人可能對我們所犯的錯也都應該給予包容。我們有一位校長,他參加了第一次校長營,他分享了一段話,我印象很深。他說到,做人,尤其是做領導的人,要像一面好像海綿的牆。什麼意思?任何硬的東西丟過來都彈不回去。你假如是水泥牆,一丟過去,「砰」,撞自己一個頭。像海綿一樣,任何人的脾氣到你這裡全部化掉,這個有內功。我們《群書治要》在「修身」篇裡面就有這個「懲忿」,對治自己的脾氣,這個大家有時間再看。

  接著您看經句上講的,「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這個現象現在存在,我常聽到人家說,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我們管不了。這句話不要再去講給別人聽了,罪過甚大,你跟聖人講的話相反。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講話很隨性,很可能誤導對方,誤導一群人。長輩為什麼叫長輩?他有教育晚輩的責任。當叔叔要有叔叔的樣子,當伯父要有伯父的樣子,哪有變成「他們都有自己想法,我不管了」?這是不負責任的長者。他年輕,他哪有什麼判斷力?可是現在民主時代,很多思想被這兩個字給誤導。民主是以人民的福祉擺在第一位叫民主,而不是那個制度,現在空有制度沒有精神,那就麻煩了。有一次我們在桃園孔廟開傳統文化的課,很多孩子去上課。其中有一個父親牽著他孩子,那孩子差不多四、五歲,剛好到孔廟來玩,看到有上課的,他父親剛好聽到我們在講課,聽了一下,停下來駐足了一下,好像覺得講得挺有道理。結果剛好我們就有同仁過去,「這裡有小孩的課,要不要讓你孩子來學?」那個父親看看他兒子,「要不要學?」他兒子說,「不要!」他父親看看我們,走了。民主!民主也要二十歲才能投票,他五歲就能決定事情了?請問五歲的人決定什麼人生?那不是很荒唐嗎?該學的他都不要學,小孩子想玩,他把玩排第一位,他的以後人生是什麼?「老者不教,幼者不學」,年輕人愈來愈狂妄,沒人敢講他,他不狂妄才怪。

  以前的人為什麼對禮教非常的恭敬?因為他從小只要做不對,連不認識的人都會教育他,因為他覺得那個是國家以後的主人翁,都有教育的責任。以前的人,陌生人教訓他的孩子,父母看到馬上過去謝人家,「謝謝、謝謝」。現在的父母不懂。不過這個還是聖教沒有弘揚開來,所以懂的人愈來愈少,這個還是我的責任,沒有去跟他們talk talk一下,conversation一下,交流交流,把這個告訴他們,他們就不會誤解了。

  看到這個五不祥,怎麼化災為祥?就要靠古聖先賢的智慧,首先我們先化災成祥,接著讓所有有緣的人都能接觸這些經典。我們看三百零三句,孟子講的,就在旁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假如那個審大學教科書的人能先有孔孟的經典來對照一下,這個「企業唯一目的,賺取利潤」就不會進入大學殿堂,玷污了多少人的心。

  再拉回來,我們二百零九句,先王知道什麼?

  【抑其所貪。】

  要抑制人的貪心,因為欲似深淵,不見底。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年輕人沒被教育,現在那種奢侈令人髮指,花錢都花到父母去借錢他都視為理所當然。真的,我們遇到一個年輕人配眼鏡,他媽媽說沒錢,他自己去配回來叫他媽媽去付錢,你說他媽媽有什麼辦法?遇到暑假,他說我同學去德國遊學,我也要去。他媽媽是打工的,給人家做苦工,哪有那麼多錢?「媽沒錢」。「妳不會去借?」我聽到真的很痛心。還有,高中生打行動電話,一個月就打超過一萬台幣,他媽媽後來跳樓自殺,後來沒有死,那身體好像脊椎都斷掉。人類最大的災難是不聽老人言,沒學,他不知道這麼養孩子以後那個孩子是這麼對他,他看不到。

  古人看到了怎麼樣成就人的好善尚德,所以長善,所以都用五倫、八德來教。父子有親,他懂得孝道,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大家冷靜想一想,這八德,只要每個人心中有這十二個字,所有的問題都沒有了,真是這樣。孝悌,家還會有問題嗎?忠,還有人會背叛國家,背叛自己的領導、團體嗎?信,還會有這些黑心食品嗎?還會有這麼多社會當中騙人的勾當嗎?禮,人與人互相尊重,還會有這麼多衝突嗎?義,還會有夫妻財產公證嗎?廉,還會有這麼多貪污嗎?恥,還會有那麼多人做那些無恥的事情嗎?仁、愛、和、平。

  這也是上天給我們的鼓勵。當時候我們在海口,海南省海口,第一次,這是二OO四年的七月份,第一次我們在海口辦五天的傳統文化課程。辦課程前,突然上天八顆星發亮,而且停頓了一段時間,最後不見了。天文學家不了解這八顆星從哪裡來的,報紙上都有報,還有人拿來給我看。結果我看到那八顆星,我馬上一個反應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真的上天都在愛護著芸芸蒼生。我們很多流通的帶子,有一個帶子是唐山論壇,大家有沒有看過?當時候辦課的第一天辦完,中午吃完飯,大家看到那個太陽外面還一圈,好大好亮。這上天垂象,鼓勵所有願意承傳自己老祖宗文化的人,上天在給我們,加油、加油。都有,這我聽到很多。

  大家看過「天下父母」這個節目吧?「天下父母」欄目,我們中心有流通他們的這些訪談,非常好,那都可以放給孩子看,那都是很多好的道德榜樣。他們在曾子的故鄉嘉祥縣建立了孝心村,嘉祥,曾子是孝子。結果那天要開幕,連續好幾天都下雨,沒辦法,因為那個日期定了,很多高官,現在當官是最忙的,你叫他改時間不可能,就沒辦法了,照常舉行。結果真的還是一直下,到了開幕時間雨停了。領導致辭,然後差不多半個多小時,最後儀式完了照相,「喀嚓」照下去,雨下下來了。天底下哪有那麼巧的事情!所以我們老祖宗教的是什麼學問?天人合一。人心跟天地萬物它是一體的,它不能分開。科學就是害在把精神跟物質分開來,這四百年誤導了多少人,都不相信這些真理了。現在人學了科學以後,都不相信老祖宗這些經典了,他懷疑很重。懷疑到最後,他也不行善積德,他自己也有災難了。

  我們看到經典當中講,在二百八十二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其實這句話很好了解。我們孔老夫子是我們教育界的榜樣,他的後代二千五百多年都這麼有福,不是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嗎?包含三百五十六句最後,在「明辨」當中「因果」告訴我們,「惟上帝弗常」,上帝降福,賜福降災,他是沒有固定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大家不要小看這句話,世間所有的家庭的問題,跟社會、國家的天災,不就講完了嗎?根本就是人心的問題。人心只要行善,所有問題慢慢都改善了。請問大家,環保問題怎麼解決?環保假如不回歸到人心去惜物愛物,你環保喊得再大聲也沒辦法,還是愈來愈嚴重,還是教育問題。

  所以「貴其所尚,而抑其所貪」,這是正確的方向。諸位校長、諸位學長,請問大家,您的人生幸福嗎?你希望你的學生以後過你這樣同樣的人生嗎?這個問題值得問自己。那我們人生的苦,苦在哪?就不能再讓後面的人再受。所有的苦從哪裡來?三個字就講完了,「求不得」。一有貪求才會有苦。所以我們老祖先從小就「抑其所貪」,讓他知足常樂,他一生不就沒有苦了?所以知足常樂、為善最樂,為善的時候他那個快樂是從他內心出來的,因為他跟他本善相應。其實人打從內心去幫助別人,對方至誠感謝你,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我們還遇過在學校教書,很認真,把那個浪子勸回頭了,那老奶奶給那個老師跪下來感謝,我相信那個老師都陪著那個老奶奶在那裡流眼淚。你說這樣的事又不用花錢,自己覺得,「我這一生就教了這個學生,回本了,以後再教都是賺到的」,那不是知足常樂嗎?愈有這種心,學生可以感覺到,老祖先會送很多好苗子到您的學校去,這也是感應。

  【貴其所尚。故禮讓興。】

  我們在廬江湯池那幾年,本來很多人在打麻將,後來那個打麻將的地方變成音樂教室,唱孝道的歌曲。老百姓,本來那裡是打麻將的,變什麼?扶老攜幼,三代人拿著這麼矮的塑膠椅,三代同堂到樹下唱歌。不一樣,你一教他,他能轉,所以「故禮讓興」,鞠躬的人愈來愈多了。然後還有一些外來一起來廬江參與傳統文化課程的人,老百姓請他們進去喝茶吃飯,吃完要付錢,他們不拿,「你們來者是客」,這種禮讓,那種情義就愈來愈濃。坦白講,我們當時候在廬江要推展《弟子規》心裡也沒底,覺得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結果幾個月那個民風就轉變滿明顯的。所以我們師長講,人性本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壞的。所以整個教育界的老師們的觀念非常重要。

  很多觀念是完全倒過來的。我師長有一次遇到一個美國的教授,他問他,美國是不是從幼兒園就教競爭?那教授說,對。幼兒園就教競爭,那不是貴其所貪、抑其所尚嗎?那不是整個教顛倒?甚至於有一個國家的報紙,很大的一篇幅寫著什麼?你說這個國家的領導要不要背因果責任?那報紙寫什麼?「貪婪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現在人真有膽!以前的皇帝、領導者他懂,他不敢亂講。他文武百官跟誰學?跟通儒釋道經典的人,請他們來講經,康熙、雍正、乾隆都是這樣做的。康熙皇帝在吳三桂叛亂的時候,講經沒有斷,你看他重視經教重視到什麼程度。他沒有叫老百姓聽他的,他叫老百姓聽我們的聖人的,他很高明。現在國家領導人不懂這些東西,殺盜淫妄的節目都在給老百姓看,那老百姓怎麼教得好?尤其現在網路更厲害,嚇死人。所以負責任的政府都應該採取應對的措施,尤其更重要的是什麼?拿出一個電視台,7-eleven,每天二十四小時播放傳統文化的課程,是不是?教學為先。你每天那些不好的好萊塢電影都在放,誤導了千千萬萬人。

  中國大陸的政府這幾年特別重視倫理道德,而且從中央下文件,任何縣市,那更高的層級就更不用講了,都要有道德頻道,我們看到這些德政還是很欣慰。畢竟中華兒女十四億人口,在大陸。在這個大時代,我們全球華人萬眾一心,扛起這個時代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們很清楚,人性本善,要透過長他的善,他才能慢慢的變成君子,變成賢人,最後更能成為聖人,這是教育成功的目的。不是讀書變成欲望愈來愈重,只想著要賺錢,這樣就不妥當了。

  知道要這麼教,我們剛剛又讀到要從身教教起。而事實上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對這個教育的重要性認知愈高,他就愈有使命感。他假如覺得就是教教書、考考試,他怎麼會有源源不絕的動力?他假如知道全世界現在所有問題就得靠教育來解決,那他要期許自己,是來救世的。而下手處,我們二百一十句講到:

  【治民之道。務篤於教也。】

  治理人民、治理百姓最好的方法,『務』就是全心全意,『篤』就是要做得扎扎實實的,不能虛。現在我們也看到教育界,口號上都很注重德行教育,但是往往是教育部去檢查那幾天趕出了不少海報。官員要來檢查了,那個printer刷了好幾天,那一罐台幣好幾百。好,來檢查兩個小時,所有展出來的東西統統放在倉庫,又沒拿出來了。坦白講,學校老師也很無奈,為什麼?教育是百年大計,哪是強調一個政策然後兩個月來檢查?教育要怎麼檢查?三十年之後,您的學校有沒有部長?有沒有好太太?有沒有好醫生?有沒有好的老師?你教出來的孩子現在也在教書,那叫德行教育的成果。現在這個社會急功近利,什麼都要趕快就看到效果,適得其反。

  《禮記.學記》有強調,你巡視一個學校的教育,它是有固定的時間,而且一年不能超過幾次的。你檢查愈多,老師他教學那些要一貫教下來,你檢查愈多,他就光是要接待這些,他不就把他的教學整個都打斷了嗎?所以全世界都要學《禮記.學記》,都有講到。我們中心英文組的老師很辛苦,他們要把《群書治要36O》,現在有第二冊要翻成英文。那全世界的這些領導者,他看的時候他才知道,沒有這些,他沒想過這些問題。古人想的都非常符合人性,很周到。

  這個治理人民,有一次子貢就問孔子,如何治民?問到治民的問題,孔子講到,治理人民要用什麼心態?要戰戰兢兢,就好像拿著一根腐朽的繩子拉著馬車,怕斷掉,就很謹慎。子貢問,為什麼要這麼謹慎?孔子講,我不能不謹慎的把倫理道德教給人民,我假如有教給他了,每個人循規蹈矩;不教給他,每個人不懂倫理道德,最後都變成我的仇人,我怎麼會不緊張,是吧?你看現在社會犯罪率這麼高,誰有安全感?連部長的太太都會被搶皮包。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這段話很值得省思。

  這個典故,再拉回來我們教育界,也是值得思考。現在很多初中,老師很怕畢業典禮,學生要揍他、打他,沒有教好。『治民之道,務篤於教』,你不能不教好他,不然真的他們會很凶惡。請問諸位校長,初中孩子打老師,跟小學有沒有關係?你們真有責任感,你們也有同情心。這個要配合上去的,教育是合力,得父母配合,得每個學校階段的老師配合。所以這個「務篤於教」,很深、很廣。第一個,「務」用在誰身上?自己。必須要一心一意、全心全力教育自己,這樣才自愛,這樣自己才有智慧、德行,才能去愛人。老祖宗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後、本末一顛倒,怎麼努力都徒勞無功。很多父母花很多時間教育孩子,他說都講不聽。因為他以為教育孩子是用嘴巴講,本跟末倒了,沒效果。

  教育者首先要教育自己。這一句話,海南省負責整個全省監獄系統的張發廳長講出來的。他為什麼能這麼成功?他先讓所有的警官學,才去教服刑人。這教育走對了。那我們從事教育的老師要先教育自己,這一點挺難,因為我們這個心境,幾十年都覺得是教孩子,一下要轉回來不容易。我們在小學教書挺危險的就是,因為我有一個好朋友,他就跟我講,「找太太不可以找小學老師」,他當時很嚴肅的跟我講,「因為她在小學教書,她是整個班的國王,誰都要聽她的。怕她回到家裡還是國王,她會叫她先生,給我坐好,不要動!」

  諸位校長同道、朋友們,人生靈性要提升談何容易!我們扮演哪個角色就會落入那個角色。每個角色是什麼?因緣聚會。因緣一聚,妳走到學校妳是校長;因緣一變,你回到家是媽、是太太。那假如每個角色都變成執著了,就墮落了,就會讓身邊的人生煩惱了。有一個老闆,東北的,他就說(他賺很多錢),他在公司是董事長,他回到家還是董事長,對他媽媽頤指氣使。後來學了之後知道自己不對,東北人很直率,他知道錯了他就馬上改。回去之後,端著一盆熱水,「媽,我給妳洗腳」。他媽媽嚇得,「我不讓董事長洗腳」。大家聽那個話很有味道,「我不讓董事長洗腳」,在她面前是誰?是董事長,不是她兒子。所以,人的心地功夫,「應無所住」,在每個因緣當中,不能分別、不能執著、不能長習氣,「而生其心」,在每個因緣當中生慈悲心,利益家人,利益每一個生命當中的有緣人。這個是心地功夫,真不是開玩笑的。

  有時候看到這個經句,就會覺得其實最難的不是教別人,是教自己。所以《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這句話就告訴你,你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身分,你要把它做得成功,天子跟庶人就包含了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人群,「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真的,身不修了,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身分,人生的身分都不可能扮演得好。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這麼多年,慢慢察覺到,自己都還沒有回到教育自己。給人家講課講習慣了,都是講給別人聽。偶爾剛好聽到人家放自己講課的碟,然後聽聽聽,「這一段我都沒做到」,冷汗直流。所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跟人家分享是因緣,下了台之後,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得在嚴重的習氣當中下功夫。

  我不只剛好跟人家分享,我還做領導,在團體裡面還做領導。後來慢慢覺得,好聽話很容易接受,正直的話有時候吞不下去。甚至於有聽沒有入心。我對我們一位同仁,跟我算一起配合最久的,李越老師,她曾經提醒我一件事情提醒好多次,很多年之後我才重視到。我真正重視的時候給她道歉,我說妳給我講那麼多次了,我真的都沒有上心,真的太重要了。坦白講,不是給她道歉而已,一個領導者的一個重要的態度,幾年才醒過來,誤了多少因緣,誤了多少事。所以我長不胖是有原因的。你位置愈高,你要背的因果愈重。但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群書治要》也有,我要記取這些教訓,走好往後的每一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習氣一現前,我一定犯過。所以這個務篤於教,真的先教育好自己。我們要求他人、要求孩子做的,先回過頭來,我先帶頭做。我很佩服不少校長,鞠躬帶頭做,到校園裡給孩子,歡迎他們進校園來,感動不少家長。

  再來,務篤於教,在這個時代我們就了解到,辦教育真不容易。比方說教育學生,一定會感悟到還有一件事比教育學生更重要,哪一件事?教育家長,還有教育老師。孩子還比較單純,有時候他聽懂,明白了,他還反而馬上就去做,成人不一定。而且假如家長不懂,他會跟老師唱反調,那這教育就大打折扣。那誰來教家長?諸位校長,你們不能無辜的看著我,你們這時候要想到孟子有一句話,「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為什麼?懂教育的人太少了!我們是教育界的人,我們懂,懂就有責任教不懂的。太重了?這個叫「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這個「重」是很重要,很深遠。應該說,遇到這個大時代,讓我做了,還讓我種這麼大的福田,福氣!別人要做還沒機會。你沒有這個學校,沒有這個校長的身分,人家還不理我們,是不是?你是校長,那家長還恭恭敬敬的來聽。

  所以有時候一念之間,整個心境就不一樣了。而且,盡力就是圓滿,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有空到中心來relax一下。我們中心是大家共同的傳統文化的心靈家園,有空來喝喝茶。諸位校長你們來,我們泡鐵觀音請你喝,你記得找我,不然就泡雲南的普洱茶。現在很多各地,尤其我們大陸、台灣這些同道們,都很愛護我們,也很照顧我們。我們好幾位校長,現在在我們增江南區他們辦夜校辦了好幾年,真不簡單。晚上讓願意來的家長,甚至於其他學校的家長,都來聽課,幾百人聽。好幾位家長披掛上陣,他們都輪流給家長上課。

  而事實上,施比受更有福。我們假如沒有這個責任扛在身上,一天一天就晃過去了。我九年多前到海口去,每個禮拜都要講好幾堂課,不讀書不行,被逼出來的。逼到什麼程度?看到什麼都是教育教育教育教育。因為怕沒東西講,所以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愈來愈敏感。為什麼?錯的也是反面教材。所以教學相長,反而得最大利益的還是教學者自己。「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你說,「我去跟人家講課,到時候被人家問倒了?」不用怕,人家問你不會回答,你跟他說,「很好,非常好。下個禮拜回答你」,不就完了嗎?有什麼好怕的?怕都是自己想出來的。而且你同時給他非常好的教育。為什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不能亂回答你。那《論語》這句話就透過你的身上告訴他了。再來,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下禮拜我一定告訴你。隨時你只要把經典做出來,都是教育。人能弘道,不是你能背這個經或者查資料告訴他才是在弘揚文化,你的一切言行都符合經教,那個影響甚至勝過講課,因為那會落在他的印象很深。你今天是校長,很忙,突然剛好有一個因緣,一個孩子跟你有一個約,一件小事情,你把它記下來,下個禮拜真的把那個東西交給他,你說那個孩子會不會感動?「校長,你這麼忙,我這點小事你還記得」,你很可能把誠信就教給這個孩子一輩子。

  看到現在的教育現況,我們想起《左傳》講的,「非一朝一夕之故」。這段話是《左傳》講的,臣弒君,弒就是殺害,「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它是漸漸歪掉的,「由辨之不早辨也」,領導者、父母,有影響力的人,沒有先判斷出,路走錯了。韓國人警覺性還很高,他跟著西方功利之後,突然發覺不對,趕緊剎車拉回來,好多國家完全還沒警覺到錯了。我記得我小時候那個年代,我就感覺到不妥當。我們十幾歲的時候,就看到人家在填大學志願,大人都怎麼講?現在醫生一個月賺不少錢,哪個行業賺很多。這些把整個社會價值觀完全誤導了。各行各業是以什麼為目的?服務。現在以什麼?賺錢。他服務能服務得好嗎?現在各行各業為什麼有這麼多亂現象出來?整個價值觀偏掉。要趕快導過來。誰來做?所有懂的人都要做。我都感覺到,那個大學任何一個科系,首先要教他以後學了這門技能以後怎麼樣去服務人,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愛心要出來。不然他學了這門技能還去謀他的私利,就完蛋了。現在你看,做假帳的人有多少?各行各業的亂象都從缺德當中出來。所以懂的人就有責任盡一分力量。

  那身教要做。二百一十二句,一個人懂身教,他也是首先要把自己學明白。人學了經典,是非、善惡、真偽、真假才分得清楚,不然有時候好歹都不清楚。請問大家,你們有沒有經驗,剛好有一天不守規矩,突然你的同事走進來看到了,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有一天剛好沒守規矩,剛好被人家發現,然後說,「我,我,我只有今天這樣,我以前都很守規矩」,大家有沒有遇過?有。當那個同事走出去的時候,你的心情如何?怎麼這麼衰,我平常都很好的,今天才偷點懶就被看到了;我平常棉被都折得整整齊齊的,怎麼剛好今天稍微偷點懶就被人家發現了,真衰!坦白講,他不知好歹,他是真有福,一偷點懶,犯點小錯,馬上被發現的人,那是有老祖先保佑的人。那個犯了錯耍小聰明都沒有被人家發現,還很得意的,那要大禍臨頭了,因為他那個邪思就這樣一直偏出去了。所以我們懂才講得出來。

  【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訓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惡以誡天下。而民莫不知恥。】

  『古之』,古代有德行的人,他為什麼知道?他是過來人。坦白講,現在人家問我們,怎麼樣人生過得幸福?我們給他的回答我們真的有把握嗎?還是邊跟他講,心裡還嘀咕,我這麼跟他講說「愛人者人恆愛之」,他會不會今天對人家很好,明天被人家罵,還跑來找我?對自己講的道理還沒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

  我的師長他是過來人,他八十七歲。您看他講傳統文化都是義正辭嚴,統統沒有稍微有點模糊的句子,「肯定」、「絕對可以」,因為他做到了。他說,「人財布施得財富,愈施愈多」。您看老人家建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那要花多少錢?他起個念頭,我們東馬一位華僑就提供這個錢出來。老人家那個善心感動很多人,他起個念頭就有人把錢送來了。所以財布施得財富的自在。大家想不想財富自在到想要多少來多少?前提,要為大眾,不是為自己享受,你為自己享受會墮落。人是來提升靈性的,不是變成欲望的奴隸。您看他老人家八十七歲,學得樂呵呵的,笑起來像嬰兒一樣,皮膚還會白裡透紅。我都蒼白,功夫差很多。所以老人家講話我們很相信,他做到了,『推所好以訓天下』,很多人以他老人家的志向為自己的志向,『而民莫不尚德』,佩服他。

  『推所惡以誡天下,而民莫不知恥』。老人家最常講的,一個人感情上最大的污染就是自私自利,這是老人家最常講的,我們聽久了,警覺性高,不能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反而是害自己,自己折福了。這些道理其實在經典當中都有講到,「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你給人愛心,最後這個愛心的能量會回到自己的身上。《大學》裡面也講,「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你不義的東西一進來,鐵定又要出去的。宇宙是一個循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老百姓又講得更白,「打人就是打自己,罵人就是罵自己」,有道理,你罵人出去了,對方沒有馬上回嘴,但是他「君子報仇」(十年未晚)。這個版本是大馬的版本,台灣的版本是「君子報仇,三年不晚」,你們是十年,我想大馬的華人忍耐的功夫比較強。這個「所惡」,他是知道這個對自己的身心是最大的損害。甚至於我們的師長講,殺盜淫妄的東西不能看,污染自己,我們趕緊就不能看。所以誰最有福?聽話的人最有福,聽父母話、聽老師話、聽聖賢人的話最有福。什麼時候有福?你當下就有福,你馬上就不受污染了。有了這樣的觀念,是非好歹會判斷,就恥於做這些惡事。

  而古之仁者,比方我們明代的了凡先生,袁黃,袁了凡先生,他留了一部經典叫《了凡四訓》。您看他這裡講的就是他人生的寫照,他知道怎麼改造命運了,所以「推所好以訓天下」,古人都很願意造福後人,把這個東西留下來。「而民莫不尚德」,讀過這本書的人就知道怎麼積德行善,肯去效法。因為他真的改變命運了,延壽二十一年,本來沒有孩子,後來也有孩子了;本來考不上功名,最後考上進士,又是一個很大的縣官,退下來。「推所惡以誡天下,而民莫不知恥」,這一段從《了凡四訓》裡面「改過篇」,了凡先生說,「彼何以百世為師,我何以一身瓦裂?」這些聖賢人為什麼可以成為百代人的老師,我為什麼一生就這樣空過?甚至於「耽染塵情」,染上很多惡習,「私行不義」,還做了很多不合道義的事情,「謂人不知」,還以為別人不知道,「傲然無愧」,都沒有羞恥心,「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我們怎麼可以淪為禽獸?這就民莫不知恥。這一段讀完了就有這個志氣。

  包含范仲淹范公,他推所好,他真的契入這個人生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所以他的人生是什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這段話也有推所惡以誡天下。人假如人沒有像這樣的志向,他人生不會快樂。他會怎麼樣?以物喜,以己悲,每天都有很多煩惱,叫心有千千結,這樣人生就很慘。所以要效法這樣古之仁者,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你的價值觀跟他靠攏。古之仁者,他是過來人,他懂。孟子有一段話講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是以前的聖賢人,他以他明白、清楚的智慧去讓人覺悟,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他人生都搞不清楚,是非善惡也判斷不了,甚至於他講的他自己都沒有去做,然後他就講給別人聽,要別人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

  其實這一段讓我們冷靜,我們自己當父母,人生怎麼樣才有意義?人生是非善惡在哪裡?我們清不清楚?人應該遵循的倫理道德是什麼?父母自己不下功夫,變成一個覺悟的人,他怎麼去覺悟他的孩子?領導怎麼覺悟下屬?老師怎麼覺悟學生?所以古之仁者,這個仁字很有味道。真正有仁慈心,我們哪怕現在還有很多事理不是很清楚,我們會非常勇猛精進的提升自己,因為那個動力就是為了利益孩子。我們只要早一天明白,就早一天利益孩子;我們假如三年、五年之後才能搞明白,那這三、五年我們可能就要誤了孩子不少。所以當君親師最重要的動力還是仁愛心,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我們看二百一十三句。我們現在知道了古聖先賢這些教誨非常好,老祖先擁有五千年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經驗、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代代都出聖賢,所以中華民族是最懂教育的民族!諸位校長、同道、學長們,跟誰學?對,跟我們老祖先、古聖先賢學。學習要掌握綱領,叫綱舉目張。什麼綱領?大家別擔心,世間好話聖賢人都說盡了,不用緊張,他們都是苦口婆心,老婆心切,都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很多遍了。綱領在哪?接下來這一句孔子的話就掌握了如何教出聖賢人的七個綱領,所有的教誨不會離開這七個綱領。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孝悌是做人的大根大本。而這個『謹』,謹慎、恭敬,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然後「口為禍福之門」,所以言語誠信非常重要,沒有言語的修養,福報全部從嘴巴漏掉了。孔子教育學生四個科目,「德行」,「言語」排第二,再來「政事」,做事的能力,最後是「文學」,四科,其實都在這裡面了。『泛愛眾』,跟人相處要有愛心。『而親仁』,您看這個「泛愛眾,而親仁」,就是自己的德行、仁愛心跟智慧不斷增長,悲智雙運,你才利益每一個有緣的人,你有愛心沒有智慧不行的。最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些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本分都搞清楚,都能解行,去力行這五個事情了,還有時間,趕緊都要拿出經典來學習,開卷有益,求學問如鑽木取火。大家看過鑽木取火沒有,有沒有看過人家鑽木?手好酸,休息一分鍾再鑽,一分鍾再鑽,鑽到何年何月才鑽得出來?求學問不進則退,不能停,要不間斷的用功,有時間就薰習。不讀書就會打妄想。每一天都親近聖賢君子,把經典打開就是教誨,非常好,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了。我以前讀這段,心裡面都「咯蹬」,因為考試考得很痛苦,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孔子是不是講錯了?後來看到我師長,這個學真快樂,才導過來。

  好,這節課時間到了。我想後面的句子我會用,因為這個「教化」都是有關教育的部分,會用我們禮拜六下午《群書治要》的時間,我會把它講完,跟大家有機會再做交流。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