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六集)  2007/4/2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46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善導大師給我們開示,一尊佛所說的就等於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尊佛所制定的戒律就是十方一切諸佛所制定的,絕對是一樣,佛佛道同。所以我們這集這一段善導大師又跟我們說:

  疏【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化』是教化,諸佛如來心同願同,無論在因地上發的什麼願,歸納起來總不外乎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一切諸佛都發願度眾生,願相同;「煩惱無盡誓願斷」,諸佛如來煩惱都斷盡了,斷煩惱相同;「法門無量誓願學」,智慧圓滿,佛佛也同,沒有一樣不同。所不同的就是一切諸佛跟眾生的緣不相同,緣是因地上所結的,結的緣不相同,除此之外沒有一樣不相同。所以一尊佛幫助一個眾生成佛,佛歡喜,一切諸佛看到都歡喜、都讚歎。我們再看下面的開示:

  疏【即彌陀經中說釋迦讚歎極樂種種莊嚴。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

  『一日七日』是《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專修。中國人念佛打佛七,佛七就是從《彌陀經》上來的,希望在七天中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專心專念彌陀名號求生淨土,這是佛七的意義。

  疏【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同讚釋迦。能於五濁惡時。】

  『惡時』是指時代不好,歷史所謂的黑暗時代。

  疏【惡世界。】

  世界是處所,處所不好,這個地區造惡的人很多,苦難很多,叫『惡世界』。

  疏【惡眾生。】

  造五逆十惡的眾生很多。

  疏【惡見。】

  見解的偏邪。

  疏【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

  『無信』就是不守信用,言而無信。彼此互相詐騙,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都是「無信」,沒有信用。『盛時』表熾盛的時代。這幾句話就是講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煩惱很重,造惡業很多,人與人交往都沒有信用,不講道義,只有利害而已。這是現在這個世界叫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在這個時代裡面:

  疏【指讚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

  這是用《彌陀經》裡面的經義來證明,證明他這段話所說的就是《彌陀經》中十方佛共同讚歎釋迦牟尼佛。《彌陀經》我們念的是羅什大師的翻譯本,羅什大師是翻譯六方佛讚,這一段。玄奘法師翻譯的是十方,六方跟十方是一樣,六方講得比較簡單,十方講得比較詳細。在《無量壽經》第二十三品也記載十方佛讚阿彌陀佛。

  疏【又十方佛等。】

  佛慈悲到了極處。

  疏【恐畏眾生不信釋迦一佛所說。】

  十方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真正到了極處,恐怕眾生不相信釋迦牟尼佛一尊佛所說的。恐怕一尊佛說的,大家的信心還不夠。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勸勉我們不就可以了嗎?十方佛恐怕我們對一佛所說的還不能完全相信,所以才共同來給我們證明。

  疏【即共同心同時。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釋迦所說所讚所證。】

  這段文非常明顯的把《彌陀經》上,六方佛讚的話為我們重複說一遍。經典上凡是一句話重複很多遍都是非常重要的開示,多次重複就是希望我們好好記住,不能夠忘記。「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世尊說《彌陀經》本來的經名就是這幾個字。羅什大師翻譯這部經,把阿彌陀佛的名號作為經的名稱,他的用意非常之好,教你一看到這個經題(經的題目),你就念一聲佛號,這是羅什大師的苦心,教我們看到就知道念一聲佛號,種一個金剛種子。他的好心也不違背經義,經義就是勸我們念阿彌陀佛,直接以佛名作經名。真正的經名,世尊定的就是六方佛稱讚這一段,不可思議功德,是真的不可思議功德。

  五逆十惡,即刻就要墮落地獄的眾生,一回心轉意念佛求生就能往生不退成佛,這個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議!比起一切經裡面所說的不可思議,意思深廣得太多太多,真是不可思議。誰說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尊佛說不可思議,一切諸佛都說不可思議!一切諸佛都稱讚,一切諸佛都護念。所以我們不讀這部經,不讀善導大師這樣圓滿的開示,我們對於事實真相不能透徹明瞭,這句佛號雖然念了,真的是若有若無,若信若疑,一會兒信,一會兒又懷疑,心不定,所以功夫不得力,感應不能現前。換句話說,十方佛想加持你、保佑你,你拒絕不接受,那有什麼辦法?如果你誠信不疑,認真的去念,你就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這個世間無論什麼大災大難,你都能夠免除,因為有一切諸佛護念,無量的龍天善神保護你。你想要真正得到這個利益,沒有別的,真誠、深信不疑、專修專弘,你就得到了,你跟經上所講的就完全相應。下面這幾句話很重要:

  疏【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這一句話重要。罪少,善人,造罪業比較少的人是善人;罪多的是惡人,造罪業比較多的是惡人,惡多善少。『時節久近』,這是講你修行,或者你是老修行,修了好幾十年;或者是今天第一次才聽到的,這是「近」,初學,都不問這個。不管你是老修、初學,罪少、罪多,善人、惡人,這都不管。換句話說,這個法門要求的條件不高。『但能上盡百年』。這個上下是講緣分,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法門,我們緣分好,應該盡形壽來受持。在你這一生,有一天的壽命,你就念一天阿彌陀佛,決定將這句佛號念到底,這是說「上盡百年」。譬如說你活到一百二十歲,二十歲開始念,念到一百二十歲,念一百年,這個百年就是說盡我們這一生,不管你念多久,一直念到這一生臨終。

  『下至一日七日』。這就是緣分較薄的,臨命終前一天或者三天,或者七天,那時他才聽到這個法門,聽到之後,他就發心專念求生淨土,一樣能夠往生。這就是說緣分較薄。他在世的時候都沒有機會聽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沒有人給他介紹,他沒有這個機會遇到。到臨終前幾天,或者前一天,或者快斷氣那個時候,像本經說的下三品往生,到臨命終時才聽到,這樣念佛迴向,一念十念也能夠往生。『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一心專念」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八個字怎麼講法?一心專念就是。一心就是清淨心,二心就夾雜,雜就不清淨。所以淨念就是一心念,決定沒有夾雜。專念就是只念阿彌陀佛,不用在阿彌陀佛之外再加上別的佛菩薩名號,不再加,這是專念。

  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大家在一塊共修的時候,共修的儀規上,前面有一首開經偈,還得要念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這不是夾雜嗎?對的。共修的儀規是勸導你念佛,是勸你念佛,前面加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是表示不忘本。這個法門誰教給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在修學法門之前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道理在此地。如果這是一個專修的道場,那釋迦牟尼佛的名號,甚至於前面這些偈讚、誦經、迴向,後面三皈依都可以免掉,在什麼地方看?佛七,打佛七。佛七這七天是專修,走進念佛堂就是一句佛號,除了一句佛號以外,什麼都沒有,一點都不夾雜,真的是一心專念。專修的念佛堂裡面就是一句佛號,這我們都必須要知道。所以我們在打佛七,真正打佛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如果根據《佛說阿彌陀經》,佛七是根據《阿彌陀經》來修的,《阿彌陀經》執持名號就是四個字「阿彌陀佛」念七天,七天就是一句佛號,其他都沒有,這就符合《彌陀經》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符合經典的標準。但是我們現在佛七當中多多少少都有多一點儀規,多祖師大德的像大迴向,迴向文。第一枝香有唱讚,蓮池讚、《彌陀經》、往生咒、讚佛偈、六字佛號、四字佛號,晚上有大迴向,這是一般佛七。如果要照《彌陀經》經典裡面講的佛七,這些可以說都沒有。《彌陀經》裡面,打佛七就是只有念佛,這是最標準的。像我們現在佛七的儀規,有蓮池讚、《彌陀經》、往生咒、讚佛偈、六字佛號、四字佛號,迴向、三皈,這在平常念佛的時候就很適合。打佛七最好能夠依照《彌陀經》的標準來修是最理想,因為佛七主要是剋期取證,就是一日到七日要達到一心不亂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當然沒有夾雜才有可能達到;如果又唱讚,又誦經,又念咒,又迴向、皈依,這難免就夾雜。所以真正佛七只有一句佛號。如果不是在打佛七,當然我們平常的功課,這是可以。這是平常的功課,平常念佛道場的功課,像一般佛門的早晚課,這是平常。打佛七就是剋期取證,能夠照經典的標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點在這裡我們也要知道。所以我們能夠專修,念佛堂就是一句佛號,這個我們都必須要知道。這樣修行:

  疏【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必定沒有疑惑,決定往生。

  疏【是故一佛所說。即一切佛同證。誠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

  『誠』是真誠,確實是這樣,完全是事實真相。『此名就人立信也』,以上所說的,我們對佛才真正信佛。所以諸位一定要記住,菩薩以下為我們所說的與三經一論不相應的就不採取,不要去信他,我們的信心才能成就,功夫才會得力,往生才有把握。真正相信佛語,這就對了。

  疏【次就行立信者。】

  前面是就人,我們對人有信心。像剛才舉的這個例子,諦閑老法師那個徒弟是對人有信心,他相信諦閑法師決定不騙他,所以三年念成功了。『次就行立信者』:

  疏【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什麼叫『正行』?什麼叫『雜行』?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然後自己反省,我們到底是「正行」、是「雜行」?要認識自己,要了解自己,這很重要。

  疏【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

  這是正行的標準給我們說出來。『專依往生經』,現在就是五經一論,專門依這個經修就可以,這是『正行』。五經一論如果嫌太多,這裡面隨便選哪一種經專修都行,不必要五經都修,取一種就可以。如果年歲大了,工作很繁忙,沒有多餘的時間,我們在五經裡面選短一點的。最短的,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二百四十四個字,就選這個。如果有時間,工作不會說很繁忙,最好選《無量壽經》,為什麼?《無量壽經》對於淨土,無論是性相、事理、因果,每一方面都有講到,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得很圓滿、很清楚,同時也把我們娑婆世界現在的情況說得很詳細,這是非常好的一部經典。道理明白,事上也清楚,然後一心一意的修學,使我們自己心願解行都能夠與經相應,這樣就決定往生,這是修行。下面說:

  疏【何者是也。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對著經本叫『讀』,不對經本叫『誦』,背誦。念得很熟,不用經本也能夠念得一字都不漏,一個字都沒錯,背誦,念得很熟。這個『等』,就是現在新編的《普賢菩薩行願品》,這是在《華嚴經》,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還有另外一部《往生論》,五經一論。所以淨宗依據的經典不多,在各宗裡面來講分量最少,容易攝持。

  疏【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一天到晚不要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造六道輪迴。你想要離開六道輪迴,天天還在造六道輪迴業,這樣怎麼能離開六道輪迴?想要真的離開六道輪迴,就決定不造六道輪迴業,這一點重要。如何不造六道輪迴業?決定不打妄想,決定不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樣我們就不造輪迴業。這個事很難,我們很想要這樣做,做不到。起心動念就是這些念頭來,這也難怪,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它自然就現前,斷不掉。佛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的方法妙極了,你不是要想嗎?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你想這些。想這些是造淨業,將來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用這個代替妄想。所以經要熟,經不熟就想錯了、想偏差了。所以經一定要很熟,我們起心動念,心裡面浮現出來的印象都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二報』就是依報、正報,這兩種果報的莊嚴,想這個,念這個。

  疏【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

  我們每天禮拜,禮拜很重要,禮拜是修敬,十大願王裡面第一條:禮敬諸佛。在這個社會,我們要敬人、要敬事、要敬物,敬從哪裡修?禮佛當中去修,修一個敬心,修一個恭敬的行為。同時禮拜又是最好鍛鍊身體的方法,身體運動。禮佛,我們專禮阿彌陀佛,沒有禮別的佛,別尊佛也不會怪我們,如果那尊佛要見怪,不禮也罷,為什麼?跟凡夫一樣,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嫉妒,連世間人都不如。世間一個君子、好人都不會去嫉妒別人,都不會去見怪人,哪有佛菩薩會見怪人的道理?你想到佛菩薩會怪你,你的罪業就重了,為什麼?你看不起佛菩薩,你把佛菩薩當作壞人來看待,不得了,這個心態就造罪業,這罪很重。自己不好,還以為佛菩薩跟我差不多,你這個思想見解就是造很大的罪業,錯誤了。平常我們一般人造罪業,造重罪,往往自己不知道,這個意念就造下很重的罪業,把佛菩薩當作凡夫來看待。

  禮佛,我們專禮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一切諸佛看到都生歡喜心,你這一生修行才真正對了,完全對了,這樣才會成就。到處去拜,拜好多佛,佛看到搖頭,錯了,還是搞六道輪迴。縱然你有所得,不過得一點人天福報而已。如果用現代事實來看,恐怕人天福報都得不到,福報是有,到哪裡享受?到三惡道去享受。畜生道,變成富貴人家的寵物,寵物很有福報,你看貓、狗比人的福報還大,人還得伺候牠。所以古人說狗奴才,做狗的奴才,做貓的奴才,寵物比人的福報還大,人要去伺候牠。這就是前生修福,修痴福,連人天福報都沒有,得不到。餓鬼道,變成鬼神,受人祭祀。如果聰明正直,到鬼道,還是正神。如果不聰明、不正直,修一些痴福到鬼道變妖魔鬼怪,有福報,但是他是邪鬼邪神,但是還是很多人去拜他,福報也很大,就搞這個去了,那就大錯特錯。

  疏【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

  『口稱』是念,嘴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疏【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

  『讚歎』是勸別人。我們自己念佛,勸人念佛,我也要像一切佛菩薩一樣讚歎西方淨土種種功德莊嚴,使聽的人能夠相信、能夠接受。我們對佛的供養,就是《行願品》上所說的,「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裡面第一條「依教修行供養」,我們能把佛的教訓都做到,這叫真供養,這是對於佛的供養。除此之外,我們誠心誠意將這個法門、經典介紹給一切大眾,勸導他修學這個法門,這是對一切眾生最殊勝的供養。專供養,專讚歎:

  疏【是名為正。】

  這是正行。再看底下一段:

  疏【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

  『正中』有兩種,淨宗裡面常講正助雙修,正修是正,助修還是正,正助雙修都是正,為什麼?它不是雜行,它是正行。我們看:

  疏【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

  『行』是你走路,『住』是站著,坐著,『臥』是躺著,我們身體一天到晚總不外乎這四種方式,「行住坐臥」,離不開這四種方式。

  疏【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一天到晚行住坐臥,佛號決定不中斷,這是淨念相繼,佛號不中斷。念佛,出聲念可以,不出聲念也可以。出聲念久了會累,我們的嘴沒有法子一天二十四小時一直念,這做不到。所以念一段時間,累了就要停下來。心裡默念不出聲,這時時可以念;大聲念也可以,小聲念也可以。也有一些地方說,大聲念佛見大佛,小聲念佛見小佛,你就拼命大聲念,你要見大佛。我們要是看善導大師這段開示,讀了之後,聽到講這些話的人,我們就一笑了之,笑一笑,為什麼?經上沒有這個說法,淨土三經裡面,佛沒有說你大聲念見大尊佛,小聲念就見小尊佛,沒有這個說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的佛都是平等相。四十八願裡面沒有說,你念大聲,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見大佛,沒有這個說法,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所以菩薩所說的與經上不相應的,我們不必接受,不必採納,這樣就對了。一心一意去念,大聲也好、小聲也好,出聲也好、不出聲也好,都好,要非常自在,念得身心很舒暢,這就好。這叫『正定之業』。

  疏【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像前面拜佛專拜阿彌陀佛,稱讚供養,屬於助行,所以這個助行還是屬於正行,是正行裡面的助行,這個正行有正中之正、正中之助。正助雙修都是屬於正行,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記住。什麼叫雜行?我們看下文。請看經本二百二十七頁最後一行,從第四個字看起:

  疏【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餘諸善悉名雜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故名深心。】

  前面說明正行,正行裡面又有兩種,一種是專念名號,專持名號,這屬於正定之業。第二,我們禮拜專禮阿彌陀佛,這一類包括前面所講的稱歎供養,都是屬於助行。我們常講正助雙修,正助兩種都是屬於此地所說的正行。正行之外,我們所修的一切善業都叫做雜行,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辨別清楚。

  下面就談到得生淨土的問題。這個法門最重要的就是經上所說的「淨念相繼」,這是持名念佛最重要的綱領,能不能得生就是這一句,我們是不是真正能做到?淨念相繼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淨念相繼,相繼就是不間斷,沒有中斷。此地所講的『無間』就是不間斷,就是淨念相繼。『若修前正助二行』,「正助二行」就是三業專精。『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功夫不間斷就是相續,三業專精是淨念,這就是淨念相繼,決定得生。

  如果修『雜行』,「雜行」就是念佛裡面夾雜其他的善法,或是世間善法,或者是佛法裡面的善法。總而言之,他不是專念阿彌陀佛,專修淨土。夾雜這些善法,專精的心常常間斷,因為你心裡面念著別的善法,念別的善法這樣也能夠迴向得生。但是諸位要曉得,迴向得生關鍵就在臨命終那一剎那,那一剎那是不是念佛。如果最後這一剎那的念頭是念佛求生,這沒有問題,就得生;如果最後一個念頭心裡想的是其他的善,就不能得生。所以雜修確實不如專修,專修靠得住。雜修雖然能往生,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上面所說的叫做『深心』。總而言之,深心都是屬於自利,即使是利他,利他最後的目的還是自利,為了求生淨土,這是自利當中最殊勝的大利,最大的利益。

  疏【三者迴向發願心。】

  這一條這是利他,就是至誠心來對人、對事、對物。

  疏【言迴向發願心者。過去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

  就是出世間跟世間的善根。

  疏【及隨喜他一切凡聖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實深信心中。迴向願生彼國。故名迴向發願心也。】

  這一條實際上就是大慈悲心,欲拔一切眾生之苦,予一切眾生真實之樂,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是屬於『迴向發願心』。具體的修學,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說得很明白。過去我們都不知道了,過去生的事情我們都忘記了,凡夫都有隔陰之迷,雖然不知道,但是過去生中一定我們有修善根。凡夫無量劫來,善惡雜修,有善有惡,我們將善根迴向。雖然我們不曉得過去世,要是很冷靜的思惟觀察,還是能看得出來。從哪裡看?從習氣上看。我們每個人都有習氣,有他的習慣,習氣不是這一生才有的,往往一些習氣是多生多劫的。對人、對動物、對植物有愛心,有慈悲心,就是過去生中的善根,這一生中我們接受佛的教導,接受世間古聖先賢的教訓,知道斷惡修善,身口意三業修的善根。依世間聖賢的教導,所修的是世法的善根;依照佛菩薩的教導,我們所修學的是出世間的善根。這一條是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所修的。

  除了自己修的之外,我們還看到別人所修的。別人所修的,我們也可以拿來自己迴向,這要懂得。怎麼能把別人所修的善變成自己的善?隨喜功德,我們能生隨喜的心,就把別人的善變成自己的善。隨喜他人,這個「他」是別人。『一切凡聖』,這別人有凡夫、有聖人,聖人是菩薩、阿羅漢,凡夫是世間的聖賢,包括二十八層天的天人,他們依舊屬於凡夫。他們所修的一切善,我們看到了、聽到了,或者我們在書本記載裡面讀到了,能在『真實深信』當中生起歡喜心,對他的善行讚歎,對他的善行隨喜。

  隨喜的意義非常深廣,第一,對這個善行必須肯定才能隨喜;第二,要盡心盡力的效法。如果是現前的善行,我們應當盡心盡力成就這個善行,這是真的隨喜。不是歡喜讚歎,我們有力量沒有去幫助他,沒有去助成他的善行,這個隨喜就不圓滿。如果我們盡心盡力隨喜,他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的功德,把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隨喜的功德不可思議。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這段還沒有講完,我們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