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老年還是要學,不學你就沒有快樂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21/8/1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04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淨老和尚的《還源觀講記》,請大家翻開經本《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三頁,倒數第二行,從第四句:「又隨流加染而不垢」,從這裡看起。

  【又隨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淨。】

  這節課我們從這句看起。上一次我們學習到「性體遍照,無幽不燭,故曰圓明」。我們自性本體它是遍照,無幽不燭,就是沒有地方它沒有照到的,也就是我們常在經典裡面看到的,遍一切處,無所不照。毘盧遮那佛是印度的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遍一切處」,遍一切處就是法身佛,法身無相,無所不在。故曰圓明,就是清淨圓明體,它本體是圓明清淨,這是講我們的自性。自性,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一樣,都具足,沒有差別,都是平等的。但是我們現在迷了,迷失自性了。這句給我們講『又隨流加染而不垢』,「隨流」是講十法界,自性它不垢不淨,我們同修常常念《心經》,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一不異。所以自性是不垢,垢就是垢穢、污染,淨就是清淨,它也沒有受到污染,也沒有清淨。「流」是講十法界,六道三途,這個就是流,這個流的意思是講十法界。我們現在是在十法界當中的六道法界,六道法界的人道法界。我們現在六道當中的人道法界,上面有天道、阿修羅道,這稱為三善道;還有三途,三途就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這個稱為三途。我們隨染緣,隨不善的緣,就好像增加污染,愈陷愈深。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裡面有善、有不善,但是在六道十法界,跟《華嚴經》講的一真法界來對比,十法界都是染,只是這個染輕重不同,我們六道是比四聖法界嚴重太多,六道當中的三惡道比三善道那個污染又更嚴重,所以這個都是屬於染。也就是我們沒有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這個十法界裡面總是有污染。

  我們的自性它本身也沒有污染,我們迷的時候好像有受到污染,在六道裡面污染嚴重,三惡道更嚴重,好像有這個污染。的確我們看到現在的末法時代,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上,沒有聖賢來教誨,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沒有聖人、賢人來教誨、來教導,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惡,無不是罪,《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非常清楚。這個月是農曆七月,在佛門是「教孝月」,《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的《孝經》,這個月最後一天是地藏菩薩聖誕。在中國大陸安徽九華山,這個月上去朝拜的人就很多了。《地藏經》講得很清楚,「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舉心動念都是在造罪業,起個心、動個念頭都是不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所以將來的果報在三途,貪瞋痴,貪是餓鬼道的業因,瞋是地獄道的業因,痴是畜生道的業因,痴就是是非善惡他分不清楚,愚痴,畜生道的業因。所以在六道輪迴,要得到人身不容易。佛門有句話我們常常聽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六道輪迴,要輪迴到人道,得這個人的身體,這很難;得到人身,又能聞到佛法,就更難,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六道裡面,古大德也給我們講,「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為什麼?因為我們看看六道眾生,就像《地藏經》講的,造惡業的多,造惡業的嚴重,修善業的少,因此在六道輪迴要生到人天善道就不容易了。偶爾生到人天善道,好像去外面旅遊作客一樣,客居就是住個幾天就又回去了,回去哪裡?回去三惡道。所以三惡道是家鄉。三途一進去,那時間都是很長很長的,所以說「三途是家鄉,人天是客居」,我們在六道輪迴的情況就是這樣。為什麼這樣?因為造惡業多、嚴重,造善業少。我們在三惡道,得到人天身也好,墮三惡道也好,這種情形對我們自性沒有干涉,就是跟自性不相關的。你墮三惡道,墮到地獄去,或者生到人天善道,或者你超越六道了,生到四聖法界,那跟自性都沒有關係。自性就是永遠是不垢不淨,它從來沒有污染,當然也談不上清淨,所以叫不垢不淨。這個清淨是對污染講的,你沒有污染,當然也沒有所謂的清淨,超越了,所以自性它是不垢不淨。

  下面這一段我們淨老和尚也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的一個比喻,「譬如電視屏幕,屏幕是自性」,現代人大家幾乎沒有一個不看電視的,現在更普遍的電腦、手機,不管手機、電腦、電視,或者到電影院看大銀幕,淨老把這個屏幕來比喻作我們的自性,這個大家比較有個概念。當然事實不是我們講的能講得出來,但是透過這個比喻,我們對於自性清淨圓明體有個概念。屏幕給它比喻作自性清淨圓明體,屏幕大家都知道,你用電影,或者電視,或者電腦、手機,你是從外面投影機投進去的,像電影就是投影機投上去的,電視是從它機器裡面現出來的畫面。屏幕,它能夠現出這些色相,屏幕裡面這些色相、畫面,它可以現一個清淨的畫面,也可以現一個污染的畫面。這個大家都看過,比如說你去錄影,你錄垃圾堆,那就污染、髒;你再錄一個很清淨的自然環境,那是很清淨,沒有污染,這個都是畫面。所以屏幕它能夠「現清淨的畫面、污染的畫面、骯髒齷齪的畫面」。但是我們想一想,這個屏幕有沒有受影響?屏幕裡面現出這個污染,「隨流加染而不垢」,屏幕就隨這個節目的出現,看到這些污染的環境、畫面,那個屏幕有沒有受到污染?沒有,這個大家都知道,它沒有染污。「我們今天這個畫面,現佛菩薩、聲聞、緣覺的畫面,這是淨,有沒有幫助屏幕清淨?」也沒有,屏幕它還是屏幕,跟原來都是一樣的。播出來是餓鬼、地獄、畜生這些畫面,屏幕有沒有染?沒有,它永遠是清淨的。「十法界是怎麼回事?」就像我們電視頻道十個頻道,這個比喻作十法界,十個法界畫面都不一樣,就十個頻道的內容畫面不一樣,有清淨的、污染的,但是那個屏幕永遠都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你現污染的,它是這樣,它什麼都沒有;你現清淨的,它也是這樣,它也什麼都沒有。所以它的本體是空,這個空是從這個地方講的,空不是沒有,它有,因為它空,所以它能現那個有。屏幕空空的,什麼都沒有,但是它可以現出森羅萬象,千差萬別的相都從它那個屏幕顯現出來,那些畫相你不能說它沒有,有;有,但是怎麼樣?它本體是空的。所以《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十法界,我們現在是在十法界的六道法界,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講《還源觀》,他也做了一個道具,他在講大乘經典,這個十幾年來他常常用一些道具,我們現在講表演的道具,什麼道具?我們常常看我們老和尚講,過去老式的電影那個底片,一個膠捲。過去老式的電影,用投影機投在銀幕上,那個機器把膠捲快速的轉動,一秒鐘轉二十四張,就一秒鐘打在銀幕,是把二十四張底片的畫面打上去。但是一秒鐘二十四張速度很快,打上去,那個靜態的就變成動態在動。這個道具,我們淨老和尚常常在講席當中拿出來給大家看。講《還源觀》,他又做了一個道具,就像我們這個眼鏡,大家如果去過眼鏡行都知道,它可以做一個掀開再把它蓋起來的。他去特製做了一個眼鏡,這個眼鏡它用三種不同顏色的鏡片,就是我們這個眼鏡的鏡片,他做了三種有顏色的鏡片。這個顏色,黃色、藍色、紅色,他做這三種鏡片。「黃色代表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不是我們現在我想到什麼,起一個念頭,那個是粗念,那個不是細念。他這個講的是細念,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個我們覺察不到,我們心很粗,覺察不到,要心很定、很細,才覺察得到。這個起心動念代表是妄想,妄想就是無明。「藍色代表分別」,分別長、分別短、分別大、分別小,分別,這是藍色。「紅色代表執著」,執著是最嚴重的,在這個當中起貪瞋痴慢。他用三種不同顏色的鏡片,這三種鏡片就是污染、染污,因為它有顏色,就染污了。我們的眼睛代表自性,代表我們真如自性,外面的境界就是萬法,外面整個宇宙,這個境界就是萬法。現在我們是什麼狀況?起心動念,他這三個鏡片,最裡面這個黃色的,把它拉下來;然後又起了分別,藍色的鏡片再拉下來,那就兩個了,第一個是黃色的,第二個是藍色的;有執著了,把第三個紅色的鏡片再拉下來。我們這個眼睛戴上這三種顏色的鏡片,「像戴上三副眼鏡一樣」,我們可以去做一個來試看看,你戴上這三種顏色,你看看你能不能看到外面的現相?這些境界相能不能看到?「外面東西全部都看不見,完全看錯了,這就是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看不到實際上的真相,真相你看不到。你看到就前面這個黃色、藍色的、紅色的,這三個加起來,這個就是把它代表作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這種情形就是我們現在的六道凡夫。「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三副眼鏡你戴在眼睛上了,戴上妄想、戴上分別、戴上執著。「這個眼鏡沒有染污萬法,也沒有染污你的眼睛」,那你說妄想分別執著有沒有染污到我們自性?沒有,就像那三個鏡片它沒有污染到你的眼睛,你只是把它戴上,你就看不見了。所以「佛教給我們先把執著放下」,你執著放下,你這三片戴上去,把最外面那一層紅色的拉上來,拉上來代表放下,就剩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你看外面的境界就比戴三個清楚得多了,這個是四聖法界的阿羅漢、辟支佛,他執著放下了,但是還有妄想、還有分別。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聲聞就是阿羅漢,緣覺就是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都是印度話,翻成中文阿羅漢是聲聞,緣覺就是辟支佛,他們沒有執著了,第一層放下了,紅色的鏡片放下了。「再把分別放下」,就是把第二層藍色的鏡片再拉上來,放下,這就是菩薩,十法界四聖法界的菩薩法界,他沒有分別。這個兩層放下,外面東西就看得更清楚了,所以菩薩看得比阿羅漢、辟支佛就更清楚,因為他沒有分別了;阿羅漢、辟支佛還有分別,沒有執著,但是還有分別。但是菩薩還有妄想,如果再把妄想放下,就是黃色的鏡片又拉上來,菩薩再放下妄想,外面的境界你就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就叫成佛。「成佛就恢復你本來面目」,你本來眼睛好好的,都沒有問題。「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叫妄盡」,在這裡《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妄就盡了,就沒有這個虛妄的障礙了,這個就還源。還源,現在也很流行,做什麼健康這些、吃些什麼東西,都講還源。明心見性就是還源,你見到自己的本性,見到自性了,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那個不是真的,如果真的,你怎麼放得下?是假的,因為它是假的,當然放下就沒有了。所以「諸佛如來的本事,就是在所有現相裡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自性清淨圓明體完全現出來」,這個就叫成佛,妄盡還源觀。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返流除染而不淨』,「返流」就是沒有污染,返過來把染污去掉,但是有沒有比較清淨?也沒有,不淨。「這是講修行人,現在學佛的,返是回頭,我們不隨著流」,把這個污染去掉。「像我們現在這三個有顏色的鏡片都放下,我們的眼睛有沒有清淨?沒有。」為什麼說沒有?因為這三個鏡片它沒有染污到我們眼睛,它不是說連到我們的眼睛裡面去,沒有。為什麼它不能污染我,也不能清淨我?也沒有幫助我清淨,我這個眼睛本來就是這樣的。對法性如此,對法相亦如此,性相都是一樣,那些相(現相)都是性現出來的。所以不垢不淨,我們的自性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樁事情明瞭之後,我們對於染污的人不敢輕視了。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人迷惑顛倒,他不信佛。諸佛如來不但對我們不輕慢,我們現在在人道,我們在學佛了,佛弟子,諸佛如來他不會認為我們是凡夫,對我們就輕慢,不會。不但對我們不輕慢,對餓鬼、地獄、畜生都不輕慢,都非常尊重,這三惡道。為什麼諸佛如來他們連三惡道都尊重、都恭敬?因為諸佛如來他看到事實真相,這一切眾生他本來是佛,跟我一樣本來是佛,現在雖然是染,現在他迷惑顛倒、迷失自性,但是他的自性並沒有受到污染,他還是佛,只是他不知道他那個染是誤會,實際上沒有染,他以為有染,其實沒有。所以我們六道十法界真的很冤枉,自性本來就清淨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斷不常。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一段:

  【亦可在聖體而不增。處凡身而不減。】

  自性,前面講不垢不淨,這裡講自性不增不減。「你將來成聖、成菩薩、成佛,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沒有增加;你現在是凡夫,甚至墮落三途」,三惡道,「你自性裡的智慧、德能、相好沒有減少」。這個就是說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你覺悟,自性是這樣;迷惑顛倒,自性還是這樣,所以不增不減,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雖有隱顯之殊。而無差別之異。】

  「自性在凡、在聖,有隱顯的不同,而沒有差別。」隱就是隱藏起來,隱藏不是它沒有,隱而不現,它沒有顯現出來,是隱。好像我們電視的頻道,我們的開關關掉了,節目沒有了,沒有,隱藏起來。隱藏,不是說它沒有,它只是沒有現出來,你開關再一按,它又現出來了。所以自性在凡在聖就是有隱顯不同,而沒有差別,它沒有差別,隱是這樣,顯還是這樣,它沒有差別。「有障礙,有妄想分別執著,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隱了,看不見,不是沒有。」我們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現在顯不出來,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六道凡夫這個身,諸佛如來那種圓滿的相好我們沒有,諸佛如來的德行能力也沒有,圓滿的智慧也沒有,不是沒有,是隱了,隱藏起來,看不見。好像我們剛才講的那個比喻,三重鏡片遮住了,遮住,他眼睛還是好好的,但是你看不見,隱起來。那你這三個給它放下了,他就看見,它就顯出來了。所以隱不是沒有,是沒有顯現出來。「去掉障礙,智慧德能相好就顯示出來」,就顯現出來了,就是這個道理。

  【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

  被什麼障礙住?被煩惱。煩惱有三大類,「執著是見思煩惱」,又稱為見思惑,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使,這見思煩惱,那個最粗重的煩惱就是見思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這個分別就像塵沙那麼多,比喻這個分別太多了,無量無邊,像塵沙那麼多的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是根本煩惱,分別執著都是從無明產生的,這個叫根本煩惱,無明煩惱就是根本的煩惱。根本煩惱就是妄想,起心動念。「煩惱起來,能蓋覆自性,自性裡的智慧德相就隱」,隱藏起來了。為什麼?被煩惱蓋住了,好像眼鏡的三個鏡片,妄想分別執著遮住了,被遮住了。遮住不是沒有,它是隱起來,隱而不現。『智慧了之則顯』,「轉煩惱為智慧就見性」,你就見到了,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就顯現出來。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本有的智慧它就顯露出來。所以當我們在煩惱的時候,智慧沒有失去,沒有減少;我們恢復了,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也沒有增加,這是隱現不同而已。

  下面我們淨老和尚他又舉出,他剛學佛親近密宗的大德,章嘉大師,章嘉活佛,呼圖克圖,當時他是總統府的資政。早年家師淨老親近章嘉大師,大師教他「看破、放下」。「看破是對於事實真相明白」,對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明白了,明白叫做看破。明白宇宙人生事實真相是假的,假的,不是真的,那個就叫看破。《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看到這些相是假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現在看到整個世界,山河大地,這所有的相,精神的、物質的,不相應行法、抽象的概念等等,這些統統叫做有為法。有為法,事實真相是什麼一回事?都是虛妄的,好像作夢一樣,夢幻泡影。作夢大家都有經驗,在夢中有人,有別人、有自己,有善人、有惡人,有很好的境界、有很不好的境界等等的,一覺醒過來,善夢也好,惡夢也好,了不可得,沒有,你去找,找不到,痕跡都找不到,那就不是真的。我們現在看到眼前這個世界森羅萬象,這一切,佛在《金剛經》給我們講,像我們晚上睡覺作夢一樣,我們白天看到的這一切,就如同我們晚上睡覺作夢是一樣的,我們要常常提起這樣的觀照,觀眼前這一切就是夢境,就是在作夢。幻,就是變幻,這個幻就是大家都看過變魔術,因為魔術師高明的很會變,那個手法很好,空空的然後就跳出一條魚來,那個變魔術的有很多手法,變的好像真的一樣,其實它那個是一個幻相,那是變的。我們知道變魔術不是真的,我們現實的人生也像變魔術一樣,千變萬化,瞬息萬變,如夢如幻,好像作夢,好像幻化的,變魔術一樣。如泡,泡是水泡,我們在大海裡面看到有那個水泡,水泡一下子也就沒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現相,就像那個水泡一樣,很快就沒有。影就是影像,你人在燈光下面,照我們人的身體,身體有一個影子出來,那影就不是真的,有一個人的影像,但是不是真的。現在我們看電視、看電腦這些畫面,看電影,影就是它只是一個影像。你去看電影、看電視裡面的這些人,種種的這些,那不是真的,這個大家都知道,它只是一個畫面,一個影像。既然是虛妄的,既然是夢幻泡影,你分別執著它做什麼?不值得分別執著,分別執著的心自然就淡了。

  所以《金剛經》這首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不要去取那個相,就是你不要去那個相當中取妄想分別執著,不取,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是你的自性本體,本來就沒動,你不取相,你就如如不動,自性本體就現出來了。所以這一首偈就是我們看破修行的一個很重要的,這個是從觀裡面,自性如如不動,外面相都是虛妄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個是從外面去觀,再回歸到自性。觀,根據《金剛經講義》,江味農老居士的《講義》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個對內觀,觀那個如如不動,這個難度有比較高一點,但是也是可以這樣修。如果做不到,就觀後面這一句,就去看外面的境界相,你看不到自己的如如不動的自性,先叫你去觀外面這一切有為法,物質的、精神的,不相應行法、抽象概念的,這個統統叫有為法。這一切有為法就像作夢一樣,「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好像那個晚上的露水,陽光一出來就沒有了;電是打雷閃電,一閃也就沒有了,一切有為法就是像這樣的。所以《金剛經》這兩首偈,如果你常常提起去觀照,那個分別執著的心自然慢慢它就會淡化。我們還做不到一下子就全部放下,但是不斷的放,就淡了。「放下執著、分別、起心動念,我們日常生活一樣的享受,一樣的工作,一樣的歡喜,真的歡喜,法喜充滿,為什麼?覺悟了,煩惱放掉,智慧現前,怎麼不快樂!真正的快樂從哪裡來?不是有錢、有權力、有地位,毫不相干。身為總統、億萬富翁,我們仔細觀察」,他快不快樂?「他們並不快樂」。「顏回簞食瓢飲,他能放得下,他快樂無比。」樂在哪裡?「樂在煩惱輕、智慧長,原來快樂是從放下得來的。」「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樂是從學習當中來的,真的快樂,與貧富貴賤不相干。這種快樂就是現在我們常講的幸福美滿的人生,幸福美滿的人生是從學習得來的,學什麼?在我們這個課程裡面講,學明心見性」,《妄盡還源觀》;在孔子、在儒家說的,「學聖賢之道」,學倫理、學道德、學因果。你看一部《論語》,夠我們學的,怎麼生活、怎麼待人處事接物。

  中國諺語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老年還是要學,不學你就沒有快樂」,不學,你快樂就得不到。學什麼?就是要學聖賢之道,學佛菩薩之道,那才會快樂。如果跟現代人學追求物質的享受,那愈學就愈痛苦,煩惱就愈來愈增長。我們淨老和尚常想到,現前這個社會上,有兩樁事情很重要,這也是慈悲心,關懷這個世界的人類。現在這個世界的人類,兩樁事情很重要,一個養老,一個育幼,這是現在全世界社會上的大問題。現在社會上老人太多了,這個問題很大。另外,小孩沒人教,現在小孩都教什麼?教那些殺盜淫妄的。育是培育,幼小,幼童,現在沒人教了。現在什麼在教?電視在教、手機在教,教的內容都是殺盜淫妄,社會怎麼會不亂?家庭怎麼會幸福?所以「古老的中國,育幼是家族承擔」,育幼就是教學,大家庭有私塾;年歲大的,家族養老。你年輕到外面去工作,去做生意,成功回來,光宗耀祖;失敗回來,這個家族照顧你,養老,你不要擔心後續的問題。所以古時候中國的家族有天倫之樂,一個家族最少幾百人,大的一千多人,都是家族。我們以前講一個家莊,石家莊、李家莊,那都是一個大的家族。所以家族它承擔家的功能,「家的功能是養老、育幼、傳宗接代,家的精神是家道、家規、家學、家業,現在都沒有辦法恢復」。這個是中日八年抗戰,中國人的家被毀掉了,到現在都沒有了。所以這些年,我們淨老和尚常常在想,希望把企業,現在叫企業家,「把中國傳統的家道恢復。企業的員工有幾百人、幾千人,這就是一個大家庭,老闆就是家長,必須把員工看成自己的親兄弟姐妹,員工的父母就是自己的伯伯、叔叔,他們老了要養老,公司要辦養老院,不是收社會的,養你員工的老人」;員工的小孩,那就是下一代,「要好好教他,我們辦子弟學校,請好的老師來教導」。「學校跟養老院合在一起,讓這些子弟們能親近老人、孝順老人」,教孝。「譬如他學《弟子規》,到哪裡用?天天看到老人,他能表現出來」,就有古時候那種天倫之樂的氣氛。「這樣的老闆,我相信他的員工會把這個公司看作是自己家庭」,以公司為家,「他會盡忠職守,成為一家人」。「每個行業、每個團體都能這樣做,家道就能延續下去,國家就能長治久安」,這是我們淨老和尚這種志願。以師志為己志,我們老和尚現在老了,我們這一代也要承接下來,希望有這個因緣來辦養老育幼,這個是很有意義、很偉大的一個事業。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