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問題不在外頭,問題在自己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21/8/1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06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四頁,我們從第四頁第二行,從第三句:

  【起信論云。真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廣說如彼。故曰自性清淨圓明體也。】

  我們今天從這裡看起。這一段是引用《大乘起信論》裡面的論文,「《大乘起信論》是馬鳴菩薩所作」,他的著作。『真如自體』就是自性,自性具足『大智慧光明』,具足德能相好」;這句話跟「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同一個意思。「本自具足,真相信了,你就不會再從外面求法。」自己本性當中統統具足,一樣也不缺,那就不必心外求法。「心外求法,佛門稱之為外道」,這個外道的意思就是他往心外去求。像世間的學術,科學、哲學等等的,都是向心外去求,不知道自己本性所有的學問、所有的德能統統圓滿具足,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所以向心外去求,求的就很有限,真的掛一漏萬都不止。「現在這個世間學佛的人,有幾個人向自性當中求?」不學佛的人我們暫且不論,因為他不是學習佛教,所以他心外求法當然是很正常的。我們已經學了佛的人,是不是也跟一般人一樣心外求法?恐怕絕大多數人還是心外求法,有幾個人他知道向自性當中去求?「有多少人在心外求法?」從這個現象,「你就明白佛法為什麼衰」。釋迦牟尼佛滅度到我們今天,依照中國佛教的算法,已經三千多年,進入了末法。外國是講二千五百多年,也是進入末法。末法就是佛法衰了,正法沒有了,像法也沒有了,進入末法。為什麼衰?「我們把目標、方向全搞錯了」,全部搞錯了。「佛在哪裡?佛在西天」,講到佛,因為佛在西天,佛在極樂世界,這個搞錯了,真搞錯了。佛不在我們的心外,在我們心內。我們有很多同修都參加過中峰三時繫念的法事,「中峰禪師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此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此心」。在中峰國師《三時繫念》講(我們常常做,大家都很熟悉),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在哪裡?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此方就是我們這個地方,淨土在哪裡?在我們這裡。「這些說法我們也很熟悉」,我們大家常常參加法會,常常念,聽得很熟悉了,但是沒起作用。「這就是說,我們迷失自性太久,雖然佛菩薩、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給我們開示,我們遇到境界,又忘記了,「習氣又起作用,把佛說的、祖師說的忘得一乾二淨,我們還是在造業,還是在受報」,還是心外求法。「怎樣才能斷習氣?那就是不斷的要提醒自己。古大德教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常常讀,溫故而知新。」

  這個社會,特別現代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五欲六塵,統統是在引誘我們迷惑、造業的,這個力量實在太大了。「有什麼方法能抵擋外面的誘惑?只有天天讀經、念佛、聽經,時時刻刻得經教提醒我們,我們才能在境界裡面迴避一些不善的。」『遍照法界義』,「自性智慧的作用遍照法界虛空界」,所以自性叫遍照,在梵語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就是遍一切處。這個就是自性,自性智慧的作用它是遍照法界虛空界。『真實識知義故』,「真實智慧,事事物物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絲毫迷惑,這是自性德能」。『自性清淨心義故』,「自性是本來清淨的,沒有絲毫染污」。『廣說如彼』,「詳細說明在《大乘起信論》。國師將《起信論》這幾句做為這一段的總結」,『故曰自性清淨圓明體』。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二。自下依體起二用者。謂依前淨體起於二用。】

  「第二大段是講宇宙跟生命的起源,宇宙是我們的大環境,生命是講自己,自己從哪裡來的?宇宙怎麼形成的?『依體』,體是自性。自性是空寂的,自性沒有形相,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可是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起二用』,二用就是依報跟正報,正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都是我們的依報。依報是生活環境,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兒女、人類、一切動物;有物質環境,植物是花草樹木,礦物是山河大地、星星,在宇宙裡面無量無邊,全是我們依報環境。別人是我依報裡的有情眾生」,有自己,有別人,別人是我的依報,我也是別人的依報,依報當中是屬於有情眾生,有情識的眾生。依報,有情、無情都是自己心現的,「能現的體是一個,就是自性,為什麼現那麼多有情眾生?佛用大海做比喻,能現的是大海,所現的是水泡」。我們看到大海裡面有很多水泡,大的小的,「可是我們自己能見到、接觸到的只有一個水泡,另外一個水泡接觸不到,因為那是另外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接觸到?」我們現在這個水泡破了,水泡破掉就回歸到大海,就回歸到整個大海,「大海裡面所有的水泡你統統見到」,這是一個比喻,佛用大海,整個大海的海水,跟大海裡面生起來的一個水泡,很多的水泡,這是一個比喻。「還有另外一個比喻,作夢」,這個作夢我們大家都有經驗,夢中有自己,自己是正報,夢裡面還有其他的人,還有許多人,那個是依報。「依正這個概念要清楚,我們講正報,不是講每個有情眾生。夢中所夢到的人事物,夢到佛菩薩,夢到天人,全是依報。夢中這些人從哪裡來的?」怎麼會有夢?「是你自性變的」,你的心現的,「決定沒有自性外面有個眾生」,離開自性,什麼都沒有。

  「處理問題要靠自己,所以佛法叫內學,要從內心去求解決,外面沒法子解決。你在夢中跟人發生爭執,怎麼解決?從本身能解決,從夢中那個人上不能解決。」你跟那個人鬧意見,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千經萬論,佛菩薩苦口婆心告訴我們,問題不在外頭,問題在自己。自己心清淨,你的依報裡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清淨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儒家講的話,外面遇到種種問題,先反過來反省自己,從自己內心去找問題,所以「遇到困難、障礙,反省,在自己內心求解決,外面解決不了。你跟人衝突,你從外面解決,不是從內心,無論用什麼方法解決是暫時的,不是從根拔除,而且往往手段不適合,還會引起怨恨。怨恨累積起來,只要出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面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痛苦」。「內心怎麼解決?最妙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無論什麼事情發生,你都不放在心上,心上一句阿彌陀佛,口裡一句阿彌陀佛,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而且解決得圓圓滿滿,為什麼?得三寶加持。三寶從哪裡來的?自性三寶,中峰禪師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沒有離自心,這就說明要從自己本身解決。所有問題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製造出來的,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息掉,就回歸自性,就沒有問題了。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幫助你快速的、穩當的回歸自性。」這太殊勝了,就一句彌陀聖號,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依報主要講物質環境,正報講精神環境,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從一念不覺變現出來的,念就是起心動念。大乘教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就是依報跟正報。『起二用』,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沒有起心動念時,萬法不生;萬法沒有,不能說它無。自性沒有起用時,具足依正莊嚴,但是它不顯」,不明顯。「顯,什麼原因顯?就是起了一念。我們起個念頭,這個念頭太粗,而佛說一念不覺這一念是非常的微細,要有很深的定功才能覺察。」

  「說到定功,六道眾生修定的不少,天道有欲界天,欲界天第三層以上就修定。」在欲界這個定,叫欲界未到定。「如果沒有定功,只憑修善積德,果報最高只到忉利天。」就是欲界第二層,忉利天,我們一般稱為三十三天,中國人稱為玉皇大帝,外國宗教稱為上帝,他們的天堂就是佛經講的欲界第二層,忉利天。這個是修善積德,就可以生到忉利天。你要再往上生到第三層,夜摩天,就要修一點定。這個定,還沒有達到色界禪定的水平,還沒有達到,所以叫欲界未到定。未到就是還沒有達到色界禪定這個水平,所以還在欲界,但是他已經向上提升了。從第二層忉利天,提升到第三層,然後四、五、六,這三層的欲界天,就是他欲界未到定,定功不斷的提升,提升到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高的一層天。他定功再提升,他就超越欲界,到色界去了,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色界禪定再提升,就到無色界,這個叫三界。所以這個定功如果修成就,他就不在欲界,這個定的標準它是色界天的標準。色界天的定功成就,他就不在欲界,他就生到色界。欲界天有財色名食睡。欲界六層天,還是有財色名食睡,當然這個六層天,一層比一層淡薄,這個財色名食睡,愈高層次的天它就愈淡,就愈往上面愈淡薄。到色界初禪,這個五欲六塵,五欲就沒有了,就不需要了。所以到色界初禪以上就沒有五欲了,沒有欲界這些五欲,他的定功就很深了,能夠控制七情五欲,定功給它伏住,這些習氣不起現行,但是煩惱沒有斷,伏,他只是伏住,並沒有斷。這是色界、無色界,都是只有伏住,沒有斷。斷就沒有了,沒有了才是斷,他有,只是他不發作,被定控制住。定功愈深,他控制的時間就愈長,最長是到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他的定功的時間八萬四千大劫,太長了。這個時間雖然長,但時間一到,他定功又會退了;退了,煩惱又起現行。所以只有控制,並沒有斷,斷了就永遠不會再起這些七情五欲的煩惱習氣。

  「世間有不少人嚮往著平等自由」,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很嚮往這個。「在我們這個世間,只要你有欲望,執著身是我,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你就做不到。」你雖然很嚮往這個平等自由,但是有欲望、有執著、有自私自利,那平等、自由就得不到。「為什麼?不平等、不自由,你在六道被業力所轉。」自己做不了主,怎麼有自由?受業力所控制,自己做不了主,怎麼會有自由?怎麼會有平等?在三界裡面,「有一點平等自由,最低限度是色界天」,色界天它沒有欲望,「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沒有這個五欲,所以他也不需要跟人家爭,他也不需要求什麼,因為這些五欲他不需要,禪悅為食,他就比我們自在了。「色界天人沒有欲望」,但是他還有身體,有這個色身。同樣在色界天,福報還有大小不一樣,愈高層的天,當然他福報就更大,定功更深。所以同樣在這個色界天,福報大小不同。這個福報大小不同,是顯示在他居住的宮殿、色身的相好不相同。福報大,他的身體、相好就很莊嚴,住的宮殿也很莊嚴;福報差一點的天人,他身體、相好就差一點,住的環境、宮殿也差一點,還是不平等。這裡講色界天,他沒有五欲,但是還有色身,還有住的宮殿,住的房子。無色界天,他連這些身體也沒有了,住的房子也沒有了,他只有精神的存在,一般世俗講靈魂,他沒有這些色相,他沒有身體,當然他不需要宮殿,沒有這個身體,就不需要有房子,他這才真正的自由、平等。「這些事實我們明瞭之後,才曉得欲界絕對不會平等」,你在欲界裡面怎麼會平等?「為什麼?造業不一樣。」各人造的業不一樣,果報就不一樣,當然不平等。「人間富貴不平等」,有的人很有錢,地位很高;有人的很窮,地位很賤,貧賤。有的人大富大貴,有的人一生貧賤,這個是果報,「他過去生中修的福多,這一生得的福報大」;修的福比較少,這一生得的福報就小。所以相貌也不一樣,身體的體質也不一樣,生活環境也不一樣,這些都是各人前生修的福報大小不同,這一生的果報當然就不平等。這些道理事實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做人就不會有妄念,不會怨天尤人」。凡是會怨天尤人,還有妄想,就是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不明瞭這些因果,三世因果報應事實的真相他不明瞭,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受這個貧窮下賤果報,那他就怨恨,怨天尤人。「看到富貴人,我們不如他」,如果明理的人知道,過去人家有修,他修得好;我沒修,我比不上他,就不會怨天尤人,不會去怨恨那些富貴人,因為人家有修,我們沒修,這樣就能心平氣和。

  「怎樣才能得到福報?」佛在經上給我們講,斷惡修善。福報是從斷惡修善來的,不是你頭腦很好,你有什麼辦法,你就能得到。你有什麼方法去經營,那個只是一個緣,一個增上緣,主要的因,要修斷惡修善這個因,然後加上這些緣,你才能得到這個福報。「世間人所希求的不外三樁事情,第一是財富,第二是聰明智慧,第三是健康長壽,佛講這有因」,佛講這個它是有原因的,它的因是什麼?它的因素是斷惡修善,得福報,「因是布施」。斷惡修善修布施,得的就是福報。得到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個都是有因的,有原因。有因才有果,沒有因的果,這個絕對不可能,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什麼是惡?貪婪、吝嗇、造作種種不善是惡。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這個在經典上佛給我們講,叫十惡業。反過來就是十善,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十善業。要把這個十惡斷掉,努力修十善,把十惡反過來,反過來就是十善,比如說第一條殺生,現在不殺生了,那就是善。

  財布施,講到布施,第一個是財布施。財有內財、外財,外財就是我們身外之物,錢財、物品,那這些屬於外財,外財幫助需要的人。「內財是身體、智慧」,為大家服務,為別人服務。我們現在說做義工,義工就是義務工作,他沒有報酬,他是義務的,義務就是他在修布施,這個叫內財布施,用自己的身體、精神、智慧為大眾服務,做義工,這個是內財布施。「內財布施所得的果報超過外財,因為外財容易」,外財比如說我有錢,布施一些錢給人。「用自己的時間、體力去服務別人,這個比外財難」,那你就要花時間、花精神、花體力、花你的腦筋,這個比布施外財難,難當然它果報就比外財布施殊勝。「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法布施,你有能力,有智慧、才藝,肯教別人,喜歡教別人」,這是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法這一個字,就是包括世出世間法,出世間法就佛法,你懂得佛法,願意教人;世間法,你有學問,道德、學問、技術、技能,你也很樂意去教別人,只要別人肯學,你都樂意教他,不吝法,自己不會說留一手,怕別人學去,這是吝法,吝法就沒有智慧,所以不吝法。這個就是法布施,世出世間法,法布施,得到的就是聰明智慧的果報。

  「無畏布施,別人生病、遇到困難」,遇到恐懼,幫助他,讓他身心得到安穩,遠離恐怖畏懼。所以「別人覺得恐怖、身心不安,幫助他遠離一切恐怖」,協助他遠離這些畏懼,這個是屬於無畏布施。別人生病,幫他醫治,或者照顧,或者安慰,或者勸他念佛、念觀音菩薩,讓他精神上有個依靠,遇到災難、遇到困難,就幫助他,在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幫助。物質上的幫助是屬於財布施,這個地方主要是講精神上的布施,讓他心裡遠離這些恐怖、畏懼、不安,保護他。「素食也是無畏布施,不吃眾生肉,小動物看到你不害怕。」所以中國佛教提倡素食,素食運動是南北朝的時候梁武帝提倡的,他這個功德很大。他帶頭提倡素食,看到《楞伽經》說「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吃眾生肉」,看到這句經文,他很受感動,他自己發願吃素,而且帶動朝廷的文武百官,當然出家眾第一個就響應了,跟著在家居士也響應。所以全世界佛教,只有中國佛教吃素,其他地方的佛教他們吃三淨肉,不殺生,但是沒有吃素。像南傳佛教國家,藏傳,日本、韓國這些佛教國家,他們沒有吃素,但是不殺生,吃三淨肉。只有中國佛教吃素,提倡素食。現在也慢慢影響到其他佛教國家,素食也愈來愈多。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在台灣有一些素食餐廳,有藏傳的喇嘛、南傳的法師,也常常看到他們到素食餐廳。這個是好事,這屬於修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果報是得到健康長壽,得到健康長壽的果報要修無畏布施。「如果我們存心不善,常常找別人麻煩」,讓別人感到恐怖、不安,自己就會得到短命的果報,「多病,身體弱」,會得這樣的果報,這個就是沒有修無畏布施,去惱害眾生,就會得這個果報。這個果報第一個就是殺生,殺生吃肉。

  「因果不是迷信,是事實。」過去生中財布施少、法布施少、無畏布施少,這一生就會得到貧賤、短命,身體又不好,這是命中注定的,我們世間人常講命運。這個命中注定,誰注定的?「不是天神注定的」,不是上帝,不是閻羅王注定的,更不是佛菩薩給你注定的,而是各人自己過去生中你的行業注定的。行就是你的行為,業就是你造作。你這個行為,造作出來的善業還是惡業?善惡業就是注定你來生的果報。前生造的善惡業,這一生承受的福報或者災禍。這一生當中,也能補救,這個補救就是什麼?改造命運。現在很多人他也想改造命運,看到別人大富大貴,我也要大富大貴,拼命努力賺錢,想盡辦法。但是「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多少聰明人他想賺大錢,他有賺到了嗎?沒有。現在在教經濟的,教人家賺錢的,他自己有沒有賺到大錢?也沒有。但是他教人家,人家能賺錢,這什麼道理?這個人他過去生有修財布施,所以他做什麼事業他都賺。你過去生沒有修財布施,沒這個福報,算命的講財庫,你財庫沒有,你怎麼想辦法要賺也賺不到,明明算好的都能賺,到時候來個因緣,一個變化,那你前功盡棄。所以有一句俗話講「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人真的是有命運,這個不是迷信。但是命運是自己造的,當然自己造,自己能改。關鍵就是你要明白這個改造命運的原理方法,你要明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去修,人人都能改造命運。

  《了凡四訓》這本書,專門講這個道理。過去生修得不好,這一生來補救。過去是先天的,已經造了就沒辦法,因造下去了,這一生能夠改造、能補救的就在緣。這一生就很靈活的,你這一生,現在你要把不好的改成好的,還是原來好的改成不好的,那就關鍵在這一生你怎麼去做了。你造作的這個善惡業行為,你要修善還是要造惡?如果造惡業,過去生就修得不好,這一生再繼續造惡業,那就更不好;過去生修善業,這一生再繼續修,那就更好。過去生造了惡業,這一生修善業,彌補過來,轉禍為福;反過來講,你過去生修很大的福報,這一生胡作妄為,造盡了惡業。特別在高地位的人,修善業很容易,造惡業也很容易。地位高的人他造一個大善事,他很容易,一個政策,就修了萬善;反過來講,一個錯誤的決策,也造了萬惡。就是你現在怎麼改,關鍵要明理,改造命運的標準,模範的經典就是《了凡四訓》。「印光大師倡印《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這個三本書是講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

  家師淨老和尚剛剛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他看破、放下,從布施下手,教他學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什麼原因?看到我們淨老,他年輕的時候面相很薄,命裡沒有財,貧窮,沒有財庫,命裡也沒有壽命。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他算命,他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那是真的,四十五歲那一年,我就已經聽經聽了兩年,那年他七月生了一次大病,過了一個月又好起來。今年九十五了,延壽到今年已經是延了五十年,現身說法給我們看。他兩個戒兄跟他同年,同樣去算命,都不過四十五,那兩個戒兄,一個二月走,一個五月走,我們淨老他七月生病。他能改造命運,得力章嘉大師的教導,再親近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講經弘法,做這個大善事延壽的。所以我們淨老和尚算命的給他算四十五歲,他很相信,他說他父親四十五歲走的,伯父也四十五歲走的,所以他的時間表就定在四十五歲,決定好好用功,念佛求生淨土,不再搞輪迴。後來到台中蓮社,朱鏡宙老居士介紹他看《了凡四訓》,道理明白了,他懂得改造命運的理論方法,認真去修。「物質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那是懂得修財布施,財是愈施愈多」,才相信這個因果報應不假,不騙人。「法布施,跟李老師學經教,很喜歡講給別人聽,給大眾做學習心得報告」,一個人他也講,「不間斷的講,愈講對於佛法的理論愈明瞭」,智慧不斷的增長,法布施得到聰明智慧。

  四十五歲那一年他就生了一次重病,那一年他是在基隆十方大覺寺講《楞嚴經》,那個時候跟我弟弟去聽。我們去聽了幾天,法師沒有來了,我們再去聽,說法師有事情,不曉得他生病,後來才知道。我們淨老和尚那一年,他自己心裡有數,壽命到了,前面兩個戒兄都很準,四十五歲走了,所以他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身體就好了。確實他的壽命是念佛、弘法,講經弘法轉過來的。當然跟章嘉大師教他的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個有關係。他在那個時候,學了佛就開始吃素了。以前不懂,在家的時候,跟父親,年輕的時候,打獵打了三年,造了不少殺業。學了佛,明白了,就吃素,就放生,布施醫藥給需要的人。「知道修因,果報會轉過來」,努力去修就轉過來。

  「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勤修十善業,果報在人天;造作十惡業,果報在三途:餓鬼、地獄、畜生。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決定不會有惡念、惡言、惡行,知道那個果報不好。遇到冤親債主,這是免不了的,六道裡面生生世世冤冤相報,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別人欺騙你、毀謗你,他找你的麻煩,不找別人的麻煩,那你就曉得,過去生中你毀謗他」,他找你麻煩、陷害你,那你過去生也是陷害他,「這一生遇到,他來報復」。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明白,我們遇到這些境界就歡歡喜喜的接受,「沒有怨恨、沒有報復,這個帳到這裡就了結,來生是好朋友」。「古大德也教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生中結怨,這一生遇到你要化解,不要再結怨;再結怨,來生報復得更嚴重,到哪一輩子才能化解?遇到屈辱,自自然然是心平氣和,不但化解冤業,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我們這一生是到人間來學習的,學斷惡修善,學離染,修清淨心,把自己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佛菩薩、祖師大德教導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方向目標」,那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只要肯學,沒有一個不成功的」。「淨土宗主要的經典是五經一論。念佛法門的宗旨就是『心淨則佛土淨』,我們是用念佛號的方法修清淨心。怎麼修法?順境、善緣,在這裡面練不起貪戀」,順境不起貪戀;「逆境、惡緣,不起瞋恚,不怨天、不尤人。貪瞋痴能斷一點,念佛就能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很容易去。如果你在這個世間還有壽命,你不斷向上提升,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就愈來愈高」。家師淨老常講,「這個世間帶不去的不要去想它,應當放下;帶得去的,要認真努力去修學。業會帶得去,我不帶惡業,帶善業;功德、福德帶得去,我應當斷惡修善累積功德。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帶不走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帶不走的統統放下」,做給我們看,「一生過著苦行僧的生活,那是大慈大悲做樣子給我們看,難捨能捨,難行能行」。

  「釋迦牟尼佛一生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出家了,雖然沒有外財,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不辭辛勞,是內財布施;啟發大眾的智慧,是法布施;他教導別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捨去惡報得到好的果報,是無畏布施。」他勸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作佛,就永遠沒有恐怖,最究竟圓滿的無畏布施。「這個應當學,愈學愈快樂!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喜悅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內心的歡喜。佛家講法喜充滿,這個喜悅從學習來的。習是落實在生活。到哪裡學?每天從早到晚天天在學。跟誰學?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他是善人,他做的好事我看到、聽到,想想我有沒有?我要是沒有,要向他學習。他是個惡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我要反省我有沒有跟他一樣這種惡行,「我要是有,趕緊改過;我要是沒有,勉勵自己不要犯他的過失。所以,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多快樂!」每天德行、學問、福報都不斷向上提升,這個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