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觀色即空,觀空即色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一集)  2021/12/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41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九頁第一行從第二句看起。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第九頁第一行第二句:

  【良由幻色無體必不異空。真空具德徹於有表。】

  『幻色』就是現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這些現相沒有自體,就是它沒有自己的本體,所以它跟空就沒有兩樣。說它是空,主要是說它沒有自體,它自己不能單獨現出這個相,所以說它沒有自體。「幻色」,『良由幻色無體必不異空』。我們常常念《心經》,《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就是說明這一切宇宙人生物質、精神的真相,它的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精神、物質,它雖然是有這個現相存在,我們看到整個宇宙萬有,萬事萬物,這個都是相,有這個相存在,但是這個現相存在的時間太短,很短暫。它停留的時間不是很長,很短暫,《金剛經》佛給我們講「如露亦如電」。露,露水,早上起來,我們看到草上面有露水,太陽一出來,一照,馬上就沒有了。電,閃電,在夏天的時候,要下雨都會打雷,打雷就會出現閃電。我們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閃電,要下雨之前打雷、閃電,那個電一閃就沒有了。有那個現相,但是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暫,很快就沒有了。佛用這個讓我們去體會,我們現前看到的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它生起來的時候速度很快,我們眼睛看不見,看不見它生,我們眼睛能看見的是它的相續相,看它連續的這個相。其實這個相都是剎那剎那的,一念一念很快速的。

  彌勒菩薩回答釋迦牟尼佛問的,一彈指有幾念?這一彈指,你看時間非常短,一彈指幾個念頭過去?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個百千念,你看這一彈指就那麼多的念頭過去了,我們怎麼會覺察得到?念念成形,成形就是它都有物質現象;形皆有識,這個形相當中它有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講精神跟物質。精神跟物質,從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所生出來的。生的時候非常快速,幾乎是生滅同時,你說生,它馬上就滅了,下面一個念頭又生起來,這樣相續,在經典上講叫相似相續相,前面那個念跟後面那個很接近,但是不一樣。我們看起來好像是一樣的,但是實際上是不一樣了,所以稱為相似相續相。所以我們眼睛能看見的,就是那些相續相,我們感覺當中好像都存在,存在得滿長的,實在講它剎那剎那在生滅,一個念頭、一個念頭,這樣一直累積起來。就像我們看動畫一樣,看電影那個底片快速的轉動,打在銀幕上,人都在動了,我們感覺得很真實,實際上如果那個機器停下來,它就是靜態,就沒有了。我們這個念頭,起心動念,就像那個機器轉動得很快,一念一念這樣相續接起來,產生了我們現在看到整個宇宙的精神、物質這些現相。哪一天我們念頭停下來,這些現相就沒有了,就像永嘉大師開悟時候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知道這是虛妄相。所以「幻色無體必不異空」,幻色,《心經》講一個色,「色不異空」,也就是說色(物質)等於是空,跟空沒有兩樣,「空不異色」,也就是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我們這樣講,大家比較容易體會。

  『真空具德徹於有表』,真空就是自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真空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空跟色也沒有兩樣,以為那個色是從空出現的,實在講這個色的本體就是空,就是真空,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法把一般人觀念上的空間稱為頑空,現代我們一般人的觀念當中,講到空就是這個空間,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這個空間,我們一般人講到空,它的概念就是空間。但這個空間在佛法裡面講叫頑空,不是經典講的那個真空。因為這個空間,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空間,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一個現相。這個佛在《楞嚴經》也講得很清楚,佛把自性比喻作我們現在看到的太虛空。我們看太虛空很大很大,太虛空當中有一片雲彩,這個我們常常看到。往空中一看,看到空中有一片雲彩,這個在我們凡夫的觀念當中我們都看到的,佛用這個我們看到的來形容,我們的自性就像那個太虛空。我們看到天空上的一片雲彩,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空間,就是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太虛空。也就是說整個太虛空在我們自性真空裡面,它就像我們現在看到太虛空當中一片的雲彩。因為那個也是自性變的,那個虛空也是自性變的,不是它自己變出來的。所以稱為頑空,那不是真空,這個我們要搞清楚。不要把佛在經典上講的這個真空,把它想像是我們現在看到那個太虛空,那個是頑空,那個也是自性真空現出來的一些幻相,不是真空。空間是自性變現出來的現相,我們一般人稱為自然現象,它不是真的,所以稱為頑空,就是說它不是真空,所以我們要把這個真空跟頑空搞清楚。

  「真空具德」,真空是什麼?它具足一切德能、相好、智慧,自性本有的,它自然具足智慧、德能、相好,我們一般講萬德萬能。具足就是圓圓滿滿,沒有一樣欠缺,在我們自性裡面具足圓滿。這個六祖開悟的時候他講了五句話,其中有一句,他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就是什麼?圓滿,本來它就圓滿。也就是說什麼叫自性?它本來都具足一切,那個叫自性。就是你自性裡面本來它就圓滿具足的,都沒有欠缺的。「徹於有表」,徹就是表現出來,顯現在有的當中。空在哪裡?在有裡面。我們看到這些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那個就是空。所以自性本自具足的智慧德相,在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裡面它顯現出來。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身體能接觸的、心能夠去思惟的,那個都是不離開真空,也就是不離自性,這些現相都是我們自己的自性它顯現出來的。那你要問我們自性在哪裡?到處都是,沒有一個地方不是我們的自性,沒有一樣東西離開我們的自性。就好像夢中一樣,你作夢,夢中的人事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夢中的這一切是誰?就是自己,除了自己以外沒有別人,就是自己。我們透過夢的這種形容比喻,去體會這個真空的道理,從這個概念當中去體會。所以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心所現的,《華嚴經》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自己心現出來的。你是我心中現出來的,我也是你心中現出來的,都是不離自性。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觀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觀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無二。悲智不殊。方為真實也。】

  佛在這一段把一切現相歸納為兩大類,這個一切現相就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的所有一切,歸納這兩大類,一個「色」、一個「空」。色就是想、有;空是法性,色是法相。相從性生出來的,相它沒有自體,性才是本體。色是從法性生出來的,我們一般講自性就是法性。從這個地方生出來,自性是空,法性是空,但是它能夠生出有,生出這個色,就是有。所以色跟空它是一不是二,它是一體的,你不能給它分開的。所以色、空不二,《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空,空在哪裡?就在色裡面。色在哪裡?色在空裡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觀色即空』,這個「觀」是觀照,《心經》講觀照。觀照的功夫比較深,我們一般講觀察,《心經》講的是觀照,「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這個觀是屬於智慧,你去觀照。空在哪裡?空就在色上面,那個色就是空,不是離開這個色另外去找個空。有沒有色的存在?沒有色。如果你從性體上去看,形相就沒有了,現相沒有了。從現相上看,空性就是色相裡面,就是空性在哪裡?就在那色相裡面。我們還是從電視螢幕,透過這個來比喻,大家就比較有概念了。我們看電視,節目很多,開關一打開它就出來了,形形色色的,無量無邊的節目統統出現了。但是那個螢幕有沒有?螢幕沒有,螢幕什麼都沒有,空空的,但是這些現相都是從那個空出現的。所以從這個現相上看,空就在色相裡面。如果你從這個性體,比如說我們從這個螢幕上去看,當色相現出來的時候,它還是沒有,它形相就沒有了,這樣說它是空。因為性體空空的,我們看電視螢幕有人在那邊,我們手去摸一摸,沒有,如果你去觸摸,好像要跟那個人握握手,沒有,空空的。如果從這個地方去看,形相就沒有了,雖然有那個相,但是沒有,你要去接觸,沒有。沒有,但是它會現那個相出來。所以從現相上看,空,那個空性就在色相裡面,所以我們不能離開這些色相去找一個空。

  「觀色即空」,『成大智』,你自性裡面的智慧現前了,如果你能夠這樣去觀照,觀照什麼?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那個就是空,它不是真的,它是相,法相,法相就從法性出現的。觀色,它當體就是空,現在雖然有這些現相在,但是當下它是空的。就像我們看電視螢幕,不是說我們開關把它關掉,然後才看到螢幕原來什麼都沒有,不是。關掉,什麼都沒有,但是當你打開,很多現相出現的時候,它還是沒有,但是它會現那些相。所以那個相叫做幻有,我們看到電視那些相,那不是幻有?所以從電視螢幕,我們去體會這個,我們的自性跟我們眼前看到這個宇宙萬事萬物,它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你這樣觀色即空,你就會成就你的大智,有大智慧。大智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現前,這樣去觀,你自性的智慧就現前。現前是怎麼樣?『不住生死』,了生死。為什麼不住生死?因為生死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它本來就沒有生死,我們自性本來它就不生不滅的,它沒有生死。你明心見性,見到自性了,哪裡來的生死?所以你觀色即空,你成就這個大智慧,自然你就不住生死,因為知道生死是假的。所以能夠這樣去觀,不但是了生死出三界,不但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也超越了四聖法界,就是十法界都超越了。也超越諸佛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它還是有相,超越就回歸自性,常寂光淨土,常寂光一片光明,回歸自性,觀色即空。

  下面講,『觀空即色』,空裡面它有色,『成大悲』。「觀色即空成大智,觀空即色成大悲。」大悲是什麼?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他就有回應。感是什麼?眾生起心動念,求佛菩薩。像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地藏王菩薩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藥師佛發十二大願,統統是度眾生的。眾生有感,你動念頭,想哪一尊佛菩薩,你就跟那一尊佛菩薩起感應。感應就是你起個念頭,這個感應道交立刻就現前,這個感應道交同時的,絲毫不爽。因為觀空即色,所以成大悲。那個空就是色,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所以能夠成就大悲心。成就大悲心,『而不住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稱為涅槃。本來自性它就是不生不滅,它也不住涅槃,不像小乘人他住在涅槃,他有個生死、有個涅槃。大乘菩薩那就沒有了,所以他不住涅槃,他發願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出自於大悲心。所以大智跟大悲是一不是二,大悲建立在大智的基礎上。大智它的作用就是大悲,度眾生,沒有大悲,大智顯示不出來。沒有大智,雖然有大悲,但是它的妙用顯不出來,因為沒智慧,這就不能稱為大悲。所以大悲必須有大智。所以大智、大悲它才是真實的,我們的自性,真實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實相,如是,一切法它本來事實真相就是這樣,法爾如是,就是這樣。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

  【寶性論云。道前菩薩。於此真空妙有猶有三疑。】

  『道前菩薩』是沒有悟道之前,沒有見性之前,十法界的佛菩薩,這稱為「道前菩薩」。道前就是還沒有悟道,沒有悟道就是還沒有破無明,還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不是十法界當中的四聖法界,他入了一真法界。還沒有入一真法界之前的菩薩,四聖法界的佛菩薩,這個稱為道前菩薩,還沒有見性之前,十法界的佛菩薩。他對於真空妙有還有三種疑惑,因為還沒有開悟,還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他對於佛講的這個真空妙有,還是會存在有三種疑惑。下面就是把這三種疑惑給我們講出來。

  【一者。疑空滅色。取斷滅空。】

  這是第一種疑惑。第一種疑惑,『疑空滅色,取斷滅空』,這個疑惑就是他以為色滅掉才有空。譬如大地是色法,我們看到大地,泥土、土地它是一個色,一個物質。我們在地上挖土,你把一尺深的土挖起來,地上它就一個空出現了。就是你挖一尺的泥土起來,它就呈現出一尺的空,空間;挖一丈深,一丈深的空出現了。所以道前菩薩他有這個疑惑,他認為要把色滅了,空它才出現,那就變成取斷滅空。斷滅空,就是以為色沒有了才是空,他不知道色跟空它沒有兩樣。色是幻色,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跟空它沒兩樣。這個我們還是用電視屏幕來比喻,現在電視屏幕比喻這個是最好的。就是說第一種疑惑,他「疑空滅色,取斷滅空」,他說空,色沒有了就空了;色還有,它就是有,沒有空。就像我們看電視,電視螢幕,道前菩薩,我們把這個做個比喻,有的人他就認為電視屏幕空,是你把那個開關關掉,沒有了,那這個時候,你說屏幕是空,他認為這樣才是空。你這個開關一打開,螢幕上這些種種現相、種種節目都出現了,他認為這個是沒有空,這個是有色,他認為這個是有。所以他一定要把那個開關關掉,你給他說這個屏幕是空的,他才接受,屏幕關掉,沒有了,這些現相都沒有了,空空的。當屏幕沒有關掉,那個節目正在表演的時候,這個都有,認為這個是有;一定要把它關掉,沒有了,他才說這是空了。他是有這個疑惑,因為道前菩薩他不知道色跟空它是沒有兩樣。空沒有,所以你螢幕關掉是空,當螢幕沒有關掉,節目不斷的演出,大家想一想,它有色,這些色相都現前,那色相有沒有?沒有,它是幻色,它不是真有,是幻有。我們看電視螢幕裡面那些人事物,那幻有。幻有跟真空就沒有兩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電視機關掉,螢幕上空空的,你去摸,什麼都沒有;當這個電視機沒有關掉,節目正在表演,那你再去摸,有沒有?還是沒有,它還是空的。但是空的,我們看到有那些相,那個相叫幻有。幻有就等於是空,你開關關掉,摸是空的;正在打開看節目,有現出來,你再去摸,它還是空的,所以說它那個是幻色。我們現在看到整個宇宙這些森羅萬象,就像我們看電視節目一樣,它是空的,因為它是幻色,剎那在變的。這是第一種疑惑,道前菩薩有這疑惑,他以為色滅了才有空,就變成去取斷滅空,那錯了。

  【二者。疑空異色。取色外空。】

  第二種疑惑,他懷疑空不是色,色不是空,他把空、色當作兩樁事情,把它分開了,以為色外面還有一個空。色外面有沒有空?有空,可是一定要知道,色也是空,空是空性、自性,色是從空顯現出來的;從空顯現出來,色法之體,它的體性就是空性,色跟空它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是一不是二。我們看電視,正在看節目的時候有,有這個色,但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我們明白了,從這個地方去體會,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它是一不是二,你不能給它分開。但是道前菩薩他第二種疑惑,就是說空是空、色是色,他是有這種疑惑。實際上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那才是事實真相。

  【三者。疑空是物。取空為有。】

  前面是「取色外空」,色外面有一個空,他這個是妄取,錯了。第三種疑問,『疑空是物,取空為有』,懷疑空是一種物質現象,它是透明的,能取得它。第三種懷疑,有這些現相,現相從空來的,那個空也是一個物質,所以他就去取這個空為有,把這個空看作它就是有。所以懷疑空是一種物質現象,但是它是透明的,能取得它,就取空為有,這個也錯了。下面大師又再把這三種疑惑做個解釋。

  【今此釋云。色是幻色必不礙空。空是真空必不礙色。】

  『今此釋云』,就是現在來解釋前面道前菩薩的三種疑惑。這個解釋給我們講,色是假的,不是真的,因為『色是幻色』。我們看電視節目,幻色,幻色它必定沒有妨礙那個空。我們看到電視裡面形形色色那麼多,有沒有妨礙那個電視螢幕?沒有。所以色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它就跟虛空對立,一有對立它就成了妨礙,就有妨礙。可是我們今天看色跟空好像是對立的,我們現在看色就是色、空就是空,這不一樣的,是對立的,這是我們凡夫的感官認為是這樣。實際上色跟空它都沒有妨礙的,但是我們把它認為這樣,就變成有妨礙了。譬如我們坐火車穿過隧道,隧道大家都知道,隧道就是原本它是山,一座山在那個地方,山它是一個色法,一個物質,就是一座山在那裡。我們把這個山給它下面挖空,挖空做隧道,你不挖空就不能通過,這個色跟空明明有妨礙,怎麼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們看到現在在我們的感官當中,我們的確是有妨礙、有障礙,那座山沒有挖個隧道,你就不可能從這座山通過,有妨礙,這不是色空有妨礙?當然這個疑問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諸位要知道,這不是色空有妨礙,這個妨礙、障礙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障礙。你有妄想分別執著,把它當真的,那就有妨礙;如果你知道它不是真的,就沒有妨礙了,就能通過了,就沒有對立了。所以這個妨礙、障礙,還是我們內心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障礙。但這個障礙也不是真的,我們迷了不知道,不知道事實真相,執著這個,堅固的執著,原來沒有妨礙變成有妨礙,自己造成的。

  早年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台中蓮社雪廬老人李老師在講經的時候講到這個方面,也告訴同學一種方法去做實驗。什麼方法?他說,你如果夢到一座牆壁,我們碰到牆壁,我們知道牆壁擋在前面我過不去。如果這個時候你知道我是在作夢,夢是假的,我現在在作夢,這個牆壁是假的,你就走過去了,牆壁就沒有了,就過去了。所以在同學當中也有人做這樣的實驗,他說老師,我作夢的時候,突然想到我在作夢,我就試看看,看這個牆壁能不能過去。真的他就走過去了。這個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民國初年圓瑛法師,圓瑛法師是福州人,他在上海有一個圓明講堂,他一生專攻兩部經,一部是《圓覺經》,一部《楞嚴經》,可以說民國初年圓瑛老法師,他是這兩部經註解的權威(就近代的註解),就是以他的做為參考。所以圓瑛法師他在《圓覺經講義》,這個就是他講解的,在講義的序文,我們印經前面有寫個序文,這個序文他自己寫的,自序。他在這個序文當中說了一個故事,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情。他有一天在方丈寮打坐,突然想到一樁事情立刻要去辦,也沒有思考,那個腿一放下來,他就直接走出去了。走到外面之後,忽然想到我剛才走出這個房門好像沒有開門,忘記開門。這回頭再一看,寮房的門是關著的,門沒有打開,我怎麼走出來的?這就是說明色不礙空,色它當體是空的。當你心裡當時沒有想到有門,他就這樣走過去了,一點妨礙都沒有。出去之後,忽然分別執著起來,想沒有開門怎麼出來?沒有開門,我肯定不能出來,這些分別執著就出來了。再回去,就走不進去了,因為已經起了分別執著。這個事情在民國年間,有很多大德,好幾個,像黃念祖老居士在他的講話當中,他也舉出,的確他認識的人也是這樣。在關房打坐,以前閉關的門都要鎖著,他就走出來了,回頭一看,沒有人給我打開,我怎麼出來?他打坐,想去佛堂拜佛,他就走出來了。因為當時他心裡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就這樣走出來。走出來之後,又想一想,我怎麼出得來?妄想分別執著起來了,就進不去了。所以當你心裡沒有妄念,障礙就沒有。起心動念,這個門關著,我怎麼出去?那就出不去了。在《虛雲老和尚年譜》也有一個公案,有一天虛老他在趕路,以前都是走路,交通不便,都是走路。走到一個山上,山路,從白天大概下午三、四點,一直走,走到天黑,他還是在走。路上遇到有兩個人:老和尚,天這麼黑,你沒有打燈籠,怎麼看得到路?這樣跟他一講,虛老想是天黑了,就真的看不見了。如果那兩個人沒有跟他講,他還是一直走。當時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三、四點鐘白天那個樣子,他一直走,就是保持那個白天的那個樣子,所以他不需要打燈籠。結果別人給他一提醒,是!沒有打燈籠,天黑了,路就看不到了。如果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不礙空,空也不礙色,空是真空,色是幻色,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再看下面:

  【若礙於色即是斷空。若礙於空即是實色。】

  色,『若礙於色即是斷空』,斷滅空了,色就變成真的,真的有色了。『若礙於空即是實色』,若空有礙,色就是真實的,怎麼能夠叫幻色?所以「若礙於色即是斷空」,斷滅空;「若礙於空即是實色」,就執著真實有這個色,有這個物質,執著有一個空,有一個色,色跟空它是對立的,不知道它事實真相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如一塵既具如上真空妙有。當知一一塵等亦爾。】

  一粒微塵裡面你就能看到『真空妙有』。一切微塵,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裡面,都具足圓滿的性德,無量無邊的性德,染淨、真妄、生死涅槃、煩惱菩提、大乘小乘,真空妙有,這裡舉出幾個例子而已。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在這一粒微塵裡面統統具足。你要是懂得這一粒微塵,真懂了,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你全部通達,沒有障礙,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量劫來所說的一切法也不例外,你真的都通了,沒有一樣不通。為什麼?沒有離開自性。你明心見性,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無量無邊的真實功德,一時具足,一時圓滿,頓捨、頓悟、頓證,都在一念。理很深,道理很深,你很想去研究,不能研究個明白,因為研究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用研究的,你不會明白。佛法講不可思議,不可思就是你不能去研究,你一研究,你就妄想分別執著了,你愈研究就愈複雜,愈搞愈複雜,就還不了源,回不了頭。不可以思惟,也不可以言說,你也說不出來。你能夠說出來的非常有限,真正的妙理、妙境,不是我們用言語能說得出來的。所以佛家常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證入這個境界,你自己心裡很明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是不可思議,講給別人聽也是很有限。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這一段,我們下次,下一堂課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