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順流十心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五集)  2022/3/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55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們上一堂課,上一次我們學習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四願,「懺悔業障」。這個業障,我們眾生無始劫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業障,這個業障如果有形相,佛在經上講,盡虛空遍法界大概也容納不下。這個形容業障之多,無量無邊,無法去計算的,為什麼?只要我們有起心動念,那就是業障。在大乘經上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個是業障的根源,就是起心動念。《華嚴經》講妄想,那個就是根本無明,生相無明,就是一念不覺。所以這些業障都是從一念不覺發展出來的,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一念不覺,這個無明就是根本,造作業障的一個根本。而這個一念不覺,它沒有開始,所以我們在經上講無始,無始就是沒有開始,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就是當下你這一念不覺,念念不覺。如果這一念覺悟過來,念念都是覺,覺而不迷。這一念動了、迷了,那就念念迷了。所以它也不是關係到過去,也不是未來,沒有開始,就是當下這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念念都不覺了,就是業障的根本。

  無明發展到無明惑,無明煩惱發展就成為塵沙惑,有分別了;分別再發展為執著,見思惑,見思煩惱。所以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個都是業障。這個當中業障當然有輕重不同,總之我們還在起心動念,就是不斷的在製造業障,念念不覺就是業障。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舉止動念就是業障,造作出來就是罪過,造業,造罪。所以必須懺除業障,懺除業障這是我們當前一個很重要的功課。上一次我們學習到「懺是陳露先罪,悔是後不再造,改往修來」,這個是給我們解釋懺悔這兩個字。懺除業障,「懺是陳露先罪,悔是後不再造,改往修來。即自念無量劫中,由貪瞋痴慢疑,起煩惱怨恨怒,造作諸惡業,障蔽真性。今當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大眾前,誠心懺悔,不敢覆藏。心消染污,身解病毒,還歸純淨純善之自性清淨圓明體」。懺是陳露先罪,陳是陳述,露是發露,以前所造的罪業,一絲毫都不隱瞞,要向佛菩薩、向大眾來求懺悔,悔是後不再造。發露也就是發願的意思,發願要改過,懺悔就是改過,就是後不再造。罪業再重都不怕,只要肯懺悔,罪業就消掉了。無量劫中,不止我們現在這一生這一世,我們有過去世,過去世還有過去世,自從我們墮落到六道生死輪迴就出不去,在六道裡面不知道經過多少次生死輪迴,這個是無量無邊,無法去計算。無量劫中,由貪瞋痴慢疑,這些是根本煩惱,是所有一切罪業的根源,這個不是你一生學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你一出生就有了,生生世世帶來的煩惱習氣,而且每次輪迴,它就會加重一些。這個因很嚴重,這是業因。因如果沒有緣,它不會結果。果是造業,造作罪業。

  緣是什麼?起煩惱,怨恨怒,就怨恨惱怒煩,這些東西是現前的,這不是與生俱來,我們現在講現行,現行的煩惱。有了這些煩惱,跟貪瞋痴慢就勾引起來,把內心的貪瞋痴慢與生俱來這些煩惱就勾引出來,勾引出來就造作諸惡業。這個諸惡業就是很多,很多惡業都是從這個地方所產生的。這些惡業障蔽我們的真性,我們真如本性被這些惡業障礙了。被障礙,我們就不能明心見性。不但障蔽真性,嚴重的還使我們生一身的怪病。前面我們講到大陸有個劉善人講病,他從心理上去講,聽了他的講解、分析,心理調整過來,生的病也就沒有了。煩傷腎,人很煩,那就傷腎;惱傷肺,怨傷脾,恨傷心,怒傷肝,這在中醫學理論上都有講這個五行,這些中醫理論它講到這個。我們的心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這些五臟六腑。病根是貪瞋痴慢,不但障礙自性,障礙你本有的智慧,障礙你明心見性,同時在現前也給你帶來了一身的疾病。佛法裡面五戒能治病,不殺生,心地慈悲,慈悲心養肝,你的肝臟就很好,不得肝病;不淫欲,養心,心臟就很好;不妄語,養脾,脾臟很好;不偷盜,養肺;不飲酒,養腎。五戒十善對人身心健康有很多好處。

  現在我們要懺除業障,首先要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大眾(同參道友)前,誠心懺悔,不敢覆藏,就是不掩藏自己的罪過。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首先想到有沒有愧對父母,愧對父母是不孝。愧對祖宗、愧對父母,你頭上就會長病。頭是上面的,我們的長輩,上面的,你愧對祖宗、愧對父母,那你頭會長病。我們現代講,這個人頭腦有問題,頭腦壞了,他的思想、見解都偏差了,得病了。在家庭裡面,丈夫能不能對得起妻子,能不能對得起兒女;做兒女的人,能不能對得起家裡的長輩,對得起兄弟姐妹;在學校能不能聽老師的教誨,認真去學習,這些統統是在做人方面。還有對事,就是做事,有利益於自己的是小事,有利益於大眾的是好事。如果這樁事情對國家民族、對社會安定和平有利益,那是更大的好事,我們應該協助,幫助他完成。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那就沒有不造罪業。業是怎麼製造出來?罪是怎麼得來的?病苦怎麼得來的?將來三途果報從哪裡得來的?都是掩飾自己的罪過,造作惡事不敢告訴人,在身體裡面藏久了就得病。病是花報,花報就是現世報,果報是在三途,將來變畜生、變餓鬼、墮地獄,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心消染污,你的心清淨,身體就解除病毒。「還歸純淨純善之自性」,這是真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就找到了。

  《摩訶止觀》講「順流十心」,我們用這篇文字來幫助我們認真懺悔。「順即隨順,流即流轉,謂諸眾生因此十心,則隨順煩惱,流轉生死。」這個順流就是隨順煩惱,隨順煩惱這十種心就是我們流轉生死的原因。這十條就是搞生死輪迴不善之業,我們要反省、檢點,要改過來。順流十心第一條,「一、無明昏闇。謂諸眾生,從無始來,闇識昏迷,無所明瞭,煩惱所醉,於一切法,妄計人我,起諸愛見,想計顛倒,起貪瞋痴,廣造諸業,是以流轉生死」。這裡是講枝末無明,不是根本無明,枝末無明就是十二因緣講的無明。十二因緣講的無明是枝末無明,那不是大乘經講的無明,大乘經典講的無明是根本無明,十二因緣講的是枝末無明。由於這個無明,讓六道這種境界現前,這是對於諸法實相迷惑顛倒,稱之為無明昏闇,發生分別執著、起貪瞋痴慢疑惡見,這是根本煩惱,這是六道輪迴的真正原因。內心裡面有煩惱,外面境界有誘惑,來造這個業,造了業,業報就現前,造業受報。識是八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眼耳鼻舌身這五個識。確實無量劫以來我們的神識迷惑顛倒,要是不迷,他怎麼會來投胎?他怎麼會造業?這個我們要肯定。

  怎樣破迷?怎樣破除這個迷惑?要學習聖賢教育、佛菩薩的教育。聖賢教育就是儒家、道家,這世間聖賢的教育;佛菩薩,出世間聖賢的教育。所有宗教的教育,那也是幫助人破迷開悟,解決這個問題的。佛經的哲學講得透徹、圓滿,所以你對佛的經教愈學習,你就會愈歡喜,愈深入愈法喜,真的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要認真的學,學一條就能做一條,學一條就要去做一條,這樣才能成就。煩惱從迷惑來的,你覺悟了,煩惱就沒有了,覺就是破迷的。怎麼會有煩惱?迷惑顛倒才會生煩惱,迷了,智慧就變成煩惱。在一切法裡面妄計人我,起人我這個執著,佛給我們講,錯了,這個不對了。世間有沒有人我?有沒有別人、有沒有我自己?有人我,當然有我自己,也有別人,怎麼說妄計人我、不要有人我的執著?在《金剛經》講,不要著那個相,有人我,但是不要去著人我的相。要怎麼樣不執著?怎樣不執著人我?覺悟的人恆順眾生,他沒有自己的成見,他是恆順眾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後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說這個是人、這個是我,我們也是恆順眾生,說這個就是人、這個是我,這樣就不起衝突;如果你硬要給他說沒有人我,這就起衝突了。恆順眾生,但是自己心裡不著這個相,形式上有,內心裡面沒有,決定不把人我放在心上。那這個就是要學習金剛般若,要離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要離這個相。離了相,整個宇宙都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同一個自性。同一個生命共同體,同一個自性,硬要去把它分一個人我,這個就是迷惑顛倒。真正覺悟的人他知道是一體,所以他就不會去執著這個人我相,知道同一個自性。

  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所現在外面的跟我們沒有兩樣,內心裡面完全不一樣。在外表好像是跟我們一樣,「和光同塵」,但是內心不一樣,他的心清淨,一塵不染,因為他沒有著相,沒有著四相,沒有執著人我相。我們凡夫是妄計人我,事實上沒有這個人我,但是我們在這個當中起妄念,去計較分別有人我。執著這個人我,就起諸愛見,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愛見就是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煩惱從這個地方所生的。想計顛倒,想就是妄想,《華嚴經》講妄想執著。計是計度分別,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計是計度,分別就是較量,在沒有分別當中去把它分別。分別較量,起貪瞋痴,廣造諸業,是以流轉生死,就是這個原因才造成六道輪迴,六道生死的流轉,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原因就在此地。

  生死不是真的,也是一個幻相,不是真正有生死。這個生死,身有生死,生死是從這個身體上講的,靈魂沒有生死。一般外國人講靈魂,我們佛經講靈性,在儒家孔子講遊魂,這個沒有生死。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對於生死怕不怕?一點都不怕。我們為什麼怕死,貪生怕死?因為對這個事實真相不明瞭,不知道生死是一個幻相,它不是真的。所以了解事實真相,就不怕了。生死像什麼?像穿衣服,這個身體不是我。我們凡夫就是把這個身體認為這個就是我,執著這個就是我,我就是這個身體。實際上身體不是我,身體是什麼?我所。就像衣服穿在我們身上,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我所穿的、我所有的一件衣服。這個身體就像衣服一樣,真正的我在身體裡面六根的根性,那個才是真正的我。我們都把這個身體當作我了,那就錯了。身體像衣服一樣,生,像穿衣服;死,好像衣服髒了、壞了,脫起來洗了,脫一件,再換一件新的。所以靈魂在六道,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丟了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壞了,不能用了,神識離開了,在佛法講神識,他又去換一個新的身體,換一個新的生活環境。每一次換,換一件新的,要換什麼樣的身體?如果你這一生修善積德,積功累德,你來生換的就比這一生殊勝。如果繼續再修福、修善,愈換愈殊勝。這一生在人道,五戒十善修得很多,來生就提升,往生到天道去了,換一個天人的身體。天人的身體比人的身體那好太多了!天有二十八層天,它不是只有一層,有二十八層,你要往生到哪一層天,這個就是你修行的功夫了。功夫愈好,生的天層次就愈高。人道下面有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如果造惡業,來生得不到人身。人的身體得不到,換畜生的身體、餓鬼的身體、地獄的身體,那就愈換愈不好,愈換愈差。所以捨身受身,事實真相就是這樣。所以那個身不是我,是我所。

  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做一些不善,為什麼?人間的時間不長,我們一般講人生數十寒暑,數十年就過去了,時間不長。要往長遠看,我不能到佛國去作佛,佛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就無量壽了,如果你不能到佛國去,至少也要生到天道,天道就比人道要高了。如果要出六道,那要修很深的禪定,四禪八定不出六道,這世間禪定。像阿羅漢他的禪定就超過四禪八定,它叫九次第定,超越了。阿羅漢超越六道,那就不叫靈魂,它叫靈性。靈性是真正的自己,他是清淨的,沒有污染。靈魂是什麼?污染。實在講,也不能講靈魂,這個魂都不靈,應該叫迷魂,迷惑顛倒的魂魄,迷惑顛倒的魂魄就是污染迷惑。迷惑顛倒,那怎麼會靈?如果這個魂是靈的,他怎麼會投到不好的地方去?投去墮三惡道,投到不好的家庭去,它就不靈,迷了,迷惑顛倒了。靈了,他肯定不會去投胎不好的地方,這才是靈。所以現在這個靈魂在六道裡面,應該叫迷魂,證阿羅漢果叫靈性。

  第一個,「順流十心」第一個就是起無明,生煩惱,妄計人我,起諸愛見,想計顛倒,起貪瞋痴,廣造諸業。就是這個原因才造成在六道裡面流轉生死,無始劫以來就是這樣,這是第一個,順流十心,就是隨順無明煩惱,第一個,這是內心的,自己內心的迷惑顛倒的業因。

  下面講,「二、外加惡友。謂諸眾生,內具煩惱,外值惡友,扇動邪法,勸惑於我,倍加隆盛,無由開悟進修善業,是以流轉生死」,這個是講外面。前面第一個講我們自己眾生內心的無明煩惱,造作這個業,舉心動念無不是業。這一條是講外面的,外面的緣。內有煩惱,外有惡緣,裡面心裡是無明,糊塗,外面有這些惡友,惡的環境在誘惑你。因為外面有惡緣,所以交友不能不重視。教導你爭名奪利、殺盜淫妄,往往我們都把這個惡友看作是好朋友,跟他很親近,那就造惡業了。內有煩惱,外有誘惑。特別現在這個時代,現在的惡友是什麼?實在講電腦、手機,惡友比較多。當然電腦、手機也有善友,如果節目善的,那個是善友。比如說我們淨老和尚講經說法,這個在電腦網路我們現在都有放上去,這個是善的,這是善友。聽了我們淨老和尚講經說法,都是勸我們斷惡修善、破迷開悟的,我們親近善友。但是現在這個電腦、手機,惡友多,善友很少,很稀有。往往我們接觸的都是惡友、惡緣,都是教我們造惡業的,造殺盜淫妄這些惡業的,這個惡緣多。我們內心有煩惱,禁不起外面這個誘惑,那就造惡業,這個是第二個,外面的緣有惡友、惡緣,勾引我們內心的這些貪瞋痴慢疑的煩惱,去造作諸惡業。

  「三、善不隨喜。謂諸眾生,內外惡緣既具,即內滅善心,外滅善事,又於他人所作善事,不生隨喜之心,是以流轉生死。」這個順流十心是從反面講的,順流就是隨順我們煩惱,我們這個心隨順煩惱,從反面講。我們凡夫都有,有要知道改過,先改過才能修善。如果過沒有改,修的那個善也未必是真善,因為這個過夾雜在善裡面,這個善就不純了,就不是純善了。所以改過修善,改過就是懺悔業障,懺除業障。像《了凡四訓》四篇文章,第一篇「立命之學」,第二篇就是「改過之法」,第三篇才是「積善之方」,第四篇是「謙德之效」,《了凡四訓》這四篇文章寫得太好了。你看改過它排在積善的前面,就是說我們修善要先改過。當然排列順序是這樣,那也不是說我們這個過還沒有改,善事都不能做,也不是這樣。這個順序是這樣排,改過當然是優先,要懺除業障,那個善做得才會純,才能做到純淨純善。如果過沒有改,總是也有做善事,也有造惡業,善惡交雜,那不是純善。所以要做到純善,必先改過。過都改了,做的善才能達到純善。但是我們凡夫現在就是一面改過,一面積善,也是要同步的做。善積多了,也會影響到我們進一步去改過。

  第一個先把自己身心洗乾淨,內外惡緣,怨恨惱怒煩是內在的緣,外面是一切誘惑,有人的誘惑、事的誘惑、物質的誘惑,在今天這個社會修行成就太難,因為什麼?誘惑太多了。現在最誘惑的就是電腦、手機,沒有一個人不受這個影響,心沒有人不受這個污染,我們在這個大染缸裡面,怎麼可能不受污染,多多少少一定受污染。所以在今天這個社會,真的要修行成就,比起古人,那不曉得難多少倍了,所以比古時候修行難多了。古時候外面環境沒有這麼多的誘惑,不要說太古時候,我今年七十二歲了,就說六十年前好了。我讀小學的時候,十二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在台灣這個社會環境,誘惑沒有現在這麼多、這麼嚴重,那個時候社會還比較純樸。到六十年後的今天,跟六十年前,這個誘惑不曉得多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都不止,六根接觸六塵,無不是誘惑。所以在這個環境修行,你要修清淨心就很困難。你在這個環境裡面能夠修不動心,這個叫真功夫,古人看到都佩服了。

  真功夫靠深信因果,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來在國際上提倡三個教育,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教育,特別強調因果教育。所以過去在二十年前,家師淨老請台中江逸子老師畫「地獄變相圖」,那就根據《玉曆寶鈔》來畫,畫這個十殿閻王。做什麼壞事,墮什麼地獄,受什麼懲罰,那個就是提倡因果教育。那我們再看看《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就是講十善十惡,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是因果教育。對這個因果,淺信還不行,要深信,要深入的去相信真有因果報應。唯有深信因果,就不敢造惡業。我們現在還會造惡業,雖然我們學了佛,也聽了經,甚至也在講,但是對因果有沒有深信?沒有。這個也是我常常問自己的,自己有沒有深信因果?沒有,勉強可以說相信因果,但是還沒有達到深信。因為沒有達到深信,還是會造惡業,貪瞋痴慢疑這些惡念、惡業都還會起來。所以必須要深入的去信因果,深入就不敢造了,真正深入,不敢造這個惡業了。我自己苦,餓死,不會墮地獄。現在生活再苦,我們也不去造那個惡業,不去偷人家的、搶人家的、去佔人家便宜,寧願自己餓死。那餓死怎麼樣?不會墮地獄,來生還會得人天身,不去造殺盜淫妄的這個業。如果我不甘心餓死,我去搶奪別人的,那個要入地獄。雖然現在得到、搶到了,沒有餓死,但是心不善、行為不善,造了地獄業,死了之後就墮地獄了。現在不造惡業,餓死了,沒有錢也不去偷、不去搶,餓死了,我的心還是善,善心,我不佔人家一點便宜,這樣的人死了之後他會生天,德行具足,他有德行,不害別人,不去損害別人。如果起心動念損人利己,沒有一個不墮三途,這個事情能幹嗎?所以餓死事小,破戒事大。佛法的因果觀來看,餓死事情是小,不是大事,破戒那個事情才是大,大事。

  內外惡緣具足,我們的善心生不起來。內有惡心,外有惡緣,惡心跟惡緣勾結起來,外面的善事你也不認識,往往把這個善事看作是惡事。善事是利益社會,是利益大眾。今天中國有天大的善事,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國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能夠拯救整個世界。這個是上一個世紀一九七O年代,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他提出來的,還不是中國人提的,英國人提的。他說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界社會秩序要恢復正常,就必須學習中國的孔孟學說以及大乘佛法,這個世界的社會秩序才會恢復正常,也就是說才不至於動亂,才不至於發生災難。如果不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個世界愈來愈亂,災難就愈來愈多。為什麼?人心不善,他不懂什麼倫理道德,不懂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不相信,到時候肯定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能救整個世界,誰要是發心能做這個好事,他的功德絕不在人間,來生他往生到天上天道去。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全他,這就是隨喜功德。我們盡心盡力協助他,樂觀其成,樂意看到他成就這個善事,這個就是隨喜功德。沒有這個力量,我們也生歡喜心,讚歎他,這個也是隨喜功德。我們力量達不到,我們也要生隨喜的心、生歡喜心,他做好事,讚歎、鼓勵,生歡喜心,這個也是隨喜功德。不能隨喜善事,這也是流轉生死的業因。這個我們凡夫,大家都要學的。過去我們不懂,看到人家做善事,心裡還不高興,不知道隨喜,還嫉妒障礙,那就造嚴重的罪業;造嚴重罪業,當然也是流轉生死的主要業因。

  「四、三業造罪。謂諸眾生恣縱身口意三業,起殺盜淫妄貪瞋等過,無惡不為,是以流轉生死。」這是《摩訶止觀》「順流十心」第四個。身口意三業造作罪業,就是眾生放縱身口意三業,就起殺盜淫妄貪瞋等過,無惡不作,這個也是流轉生死的業因。現前世界災難很多,災難這麼多,就是這樣造成的,放縱三業,就是享受、奢侈,不提倡勤儉。現在學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學消費,消費實在講就是奢侈、浪費。西方的這種經濟理論講消費刺激經濟,經濟才會增長,這個理論是錯。大家浪費地球的資源,把後代子孫的資源都提前拿來用光了,後代子孫用什麼!不提倡中國傳統的美德,勤儉,人要勤奮、要節儉,不提倡這個,提倡浪費、消費,東西沒用壞就丟了,再買新的,製造垃圾。造成整個地球嚴重的污染,自然生態失去平衡,這個就是放縱身口意三業造作這個惡業,所以現在世間災難才會這麼多。你看現在新冠狀病毒還沒有解除,又有其他的災難,地震、水災、火災、火山爆發、人為的戰爭、糧食缺乏,什麼災難都來了,原因就是放縱三業,造作罪業造成的,當然這個是流轉生死的業因。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地球的娑婆世界有什麼差別?我們地球屬於娑婆世界,講真的是沒有差別,為什麼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苦樂懸殊、差別那麼大?因為極樂世界的居民都是上善之人,我們讀《彌陀經》都會讀到這一句,「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上善之人,那個世界都是上善之人,當然他不會造罪業,都是純淨純善,所以感應淨土這個極樂世界。而我們娑婆世界是三業造罪,身口意三業都在造罪業,惡心遍布,惡心遍滿。所以外面的山河大地,這些外在的環境是隨著人心在轉變,我們人類的心善良,外面環境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就沒有一樣不善,都變善;我們不善,我們人類如果心行不善,心有惡念,外面行為造惡業,外面的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變得不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境隨心轉」,外面的環境是隨人類心理在轉變的,人心善,外面的環境、世界就美好,所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果人心不善,造作惡業,感應的就風不調、雨不順,國不泰、民不安。我們現在整個地球的人類都感召風不調、雨不順,國不泰、民不安。像現在的氣候,溫室的效應,也不正常了,這個都人心不善感召來的。

  所以我們的心善、言行善,身體就好;心不善、行為不善,毛病就很多。你沒有惡念,就永遠不會生病,所謂「病由業生,業由心生」。現在一身的病很多,把內心惡的念頭放下,把善的念頭引發出來,你的病就好了,甚至不需要醫治。人到中年以上,五十歲以上都曉得這個身體很重要,這個身體跟我們心理(念頭)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居住的環境與念頭也有關係。現在這個社會,雖然不善的人不少,不善的人很多,但是善的人也有,就比較少數。我們自己善,我們自己有善言善行,能夠影響別人,也能夠感化別人,這個很重要。所以一切都要從自己做起。所以身口意三業要善,《無量壽經》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無量壽經》這段經文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念念不捨。第一個教我們修口業,三業當中口業最容易造,天天在講話,一不小心就講錯話了,常常自讚毀他,就造口業。不譏他過,不要去譏笑別人的過失。善護身業,不失律儀,要懂得禮節。意不要有貪瞋痴,這要常常記在心裡。

  下面第五,「惡心遍布。謂諸眾生雖所造惡事不廣,而為惡之心遍布一切處所,欲以惱害於人,是以流轉生死」。這個第五條是惡心遍布,惡心真的是遍布,遍滿一切,時時刻刻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的念頭,都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個念頭都不好,只想自己,不管別人。甚至自己家裡的人他都不管,都不關心,那自私到極處了。這個是三途惡道的業因,惡心遍布,雖然造的惡業沒有造那麼多,但是這個惡念是遍布一切處所,你起心動念,起一個不善念,那就是惡業。就像《了凡四訓》講的魏仲達,在「積善之方」講魏仲達。他四十歲的時候,有一天突然死去了,被陰間的陰官抓到陰間地府去了,然後就用個天平給他秤善惡。他看到惡錄盈庭,惡的好像一間房子那麼多,善的就一點點。他就問冥官,陰間的官吏,他說我年都還沒有四十歲,我怎麼可能造這麼多惡業?冥官就告訴他,這個惡業不用等到你去造,你起一個心、動一個念,不善的念頭,自私自利的念頭,那個就是惡業。所以惡心遍布,我們從這個公案可以去體會。

  好,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裡,「順流十心」的第五個,下面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