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不礙世法而行佛法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二集)  2022/4/1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62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逆流十心」的第九,「念十方佛」,我們今天接著就是第十、「觀罪性空」。

  念佛求佛力加持,或者念觀世音菩薩求菩薩加持,讓我們業障消除,這是求佛力加持。逆流十心第十條「觀罪性空」,觀是觀照。「觀」這個字也是我們修行不同的一個功夫層次,初步的是觀察,我們觀看,去察看;第二觀想,觀想的功夫就要深了,觀想要有定功,沒有定功,這個觀想不能成就;最高的是觀照,觀照就不用心意識,禪宗所謂離心意識參,不能用心意識,不能用我們現在這種思惟想像,這些都用不上,不能用這個,那個叫照。照跟想不一樣,想,你有相,觀想就有相;照就沒有相了,就像鏡子照萬物,漢人來現漢人,胡人現胡人,中國人現中國人的相,外國人現外國人的相,觀照,它是照。在《般若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個要照見。所以照,不是想,這個功夫是最高的。這裡講「觀罪性空」,就是《心經》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罪也是從五蘊來的,色、受、想、行、識,五蘊是空的,罪本性也是空寂的,也是空的。

  下面是給我們說明「觀罪性空」的一段文,「謂修行之人,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諸惡。今則了知貪瞋痴等一切惡行起於妄念,妄念起於顛倒,顛倒起於人我之見。今既了達我心本空,罪性無依,以此翻破無明昏闇之心」。這就是經上講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超越十法界了。這段講的就是破無明,這個無明是根本無明,不是十二因緣那個枝末無明。破了根本無明才能超越十法界,如果破緣覺修的十二因緣的無明,他只能生到四聖法界,生方便有餘土;如果破根本無明,他就生到實報莊嚴土,就超越十法界了。這個是講破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就是《華嚴經》講的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所以禪宗參就參破這個,從根本的起心動念去參,參到不起心不動念,無明就沒有了。無明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起來,「三細為緣長六粗」,就發展出現在這個虛妄的境界相。所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這個在天台宗六即佛裡面屬於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佛,他不是相似即佛,是分證即佛。從圓教初住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了,一直提升到究竟覺就圓滿成佛了。在淨土法門裡面講,就是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在禪宗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在教下講大開圓解,在密宗講三密相應,在淨土講理一心不亂,這裡講的就是修行到這個層次的人物,有成就了。

  此地講,「謂修行之人」,這個修行人在此地是專指學佛的人。我們現在也在修、也在學,為什麼我們還是會做錯?還是會帶著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學了佛,知道十法界是從妄想分別執著所產生的,那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雖然學了佛,學了很多年,妄想分別執著依然沒有放下,為什麼?我們常常聽經,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妄想分別執著始終放它不下,這個原因下面就給我們講,「由於不知諸法本性空寂」。為什麼我們在這一切諸法上面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由於不知道這一切諸法本性是空寂,它是空的。諸法是一切法,小是我們的身心,從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的心理這個小的範圍,展開來就是整個宇宙,在佛法講法界。這一切諸法是空寂的,空就是它沒有自性、沒有實體,寂是它本來就沒有。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六祖開悟講了這五句話。本自具足,就是盡虛空、遍法界它沒有一樣欠缺的,這一切萬法從自性所生出來的,它是真正的大圓滿,離不開自性。眾生天天打妄想,在這個空寂當中天天打妄想,妄想就產生妄相,虛妄的相,想什麼它就變什麼。所以虛空法界裡面的依正莊嚴是從心想生的,你想什麼它就變什麼,是從心想生的。像萬花筒就是這個現象,這個大家可以拿來看,你看萬花筒,你每一次轉,它都有不同的圖案,就好像我們每一次想,都會有不一樣的境界出現。萬花筒裡面只有三片玻璃,是三角形的,就是放幾張不同顏色的碎紙片,你不斷的去轉動,你轉一次,它就一次不同的圖案出現,就很多圖案。你轉一萬次、轉十萬次,它圖案的變化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我們在萬花筒上看到本自具足,它什麼圖案都有,都具足,你想什麼它就出現什麼。你一轉動,它就起變化;你不動,它就沒有。所以自性本無動搖,就像這個萬花筒,本來它自己不會動。會動的是妄心,真心它不動,它從來就沒有動。

  自性本定,自性本來就是定的,它沒有動,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定,所以叫自性本定,它本來就是定的,它本來就不動搖。因為真心不動,是那個妄心在動,那個妄心會影響外面的境界,境隨心轉。實在講,妄心也沒有自性,妄心它也依真心起的,沒有真心也不會有妄心。真心,你起了一念不覺產生無明,那就是妄心。其實妄心跟真心還是一個心,它不是兩個,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不是有一個真心、一個妄心,有兩個心,不是,真心跟妄心是同一個。經上講,真妄和合,我們迷了,真心裡面產生一些妄相。所以動是妄心在動,真心從來就沒有動過,妄心動。因為外面的境界都是妄心現出來的,你想什麼,它現什麼。當然妄心不斷的動,就不斷的影響外面的境界、影響外面的環境,所謂境隨心轉,境界是隨我們這個妄心轉,你心善,環境就變得很好;你心不善,心不好,環境就變得很不好。你心裡想不好的、想壞的,就影響到外面的環境變成不好;你心想好的,就會影響外面環境很美好。其實善心、惡心統統是妄心,所以《觀經》講至誠心,至誠心是無善無惡。你動一個念頭就是妄念,想善的是妄念;動一個惡的念頭,想壞的,也是妄念。所以惡念是妄念,善念還是妄念;善、惡念都沒有,這個念才叫真心裡面的念,至誠心裡面的念。至誠心的念是什麼?無念,無善無惡。

  我們看《六祖壇經》,在六祖會下第一個開悟的是誰?就是惠明法師。惠明法師也是跟大家一樣去追衣缽,他在俗家的時候是一個將軍。五祖把衣缽傳給惠能,惠能離開黃梅,大家不服,要去把衣缽追回來。惠明法師,因為他俗家當過軍人,他跑得最快,真的被他追到了,他第一個追到了。追到之後他就喊:盧行者出來!這時候惠能就知道他是來搶回衣缽的,知道他的來意,就把衣缽放在一塊大石頭上,他人藏在樹林裡面。惠明法師看到衣缽放在石頭上,他就走過去要把衣缽拿起來,結果他沒有想到,那個衣缽一點點,很輕的東西,他竟然拿不動。他是將軍,武藝高強,恐怕幾百斤的東西都提得起來,那個衣缽那麼輕,竟然提不動。這個時候他覺悟了,知道衣缽不是用搶的,有護法神在護著,護這個法。衣缽是傳法的信物,你沒有真正明心見性,你拿了這個衣缽也沒有辦法去傳法。這個時候他懺悔了,回頭了,知道錯了,衣缽不是用搶的,要真正明心見性,得了這個衣缽才有用;你沒有明心見性,拿了那個衣缽也沒有用,你也不能去傳法。你自己沒有明心見性,你怎麼能夠去傳法給別人?當然不可能。所以他覺悟了,知道自己錯了,他念頭就轉過來,就對盧行者說:盧行者,你出來,我是為法而來,不是為搶衣缽而來。這個時候念頭轉過來了,為求法而來,來向你求法,不是向你搶衣缽,這個時候惠能才走出來。

  這個時候惠明法師真的是心念一轉,真的,衣缽提不動是啟發他開悟的一個因緣,他知道沒有開悟拿這個沒有用,護法神護著。就向惠能頂禮,他來求法,求祖師給他開示。這個時候惠能大師就給他講,「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法師聽到這句話豁然大悟,真正開悟了。「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就在這個時候,就是你本來面目;你心沒有念頭的時候,那個就是你本來面目。你一起心動念,那是妄心、妄念;當你不思善、不思惡,什麼念頭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就是你的真心,就是你本來面目,那個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當下他就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反過來去護持惠能大師,去掩護他,勸他趕快走。後面追上來的人,他就掩護惠能大師離開,往南方走,他給指往北方,大家往北方去追就追不到了,這樣這個衣缽惠能就保存下來。但是還是不敢出來,躲在獵人隊,躲了十五年才回到廣州。遇到印宗和尚給他剃度,印宗和尚再拜他為師,把他推薦起來,那個時候才傳這個大法。「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在他會下四十三個開悟的,在中國禪宗史上是空前的成就。

  本性空寂,能生現象。本性是空寂,因為空寂,所以它能夠產生現相,這個我們在講席當中跟大家講了很多。常常用電腦、電視的屏幕,現在大家看手機,或者放幻燈片的螢幕,我們把那個比喻作自性空寂。螢幕什麼都沒有,空空的,它也沒動,但是頻道一打開,開關一打開,它就能生出很多現相出來,什麼節目都有,能動、能說、能笑,什麼樣的節目都有。正當這個屏幕上現出很多節目,正在表演的時候,大家想一想,電視屏幕還有沒有東西?沒有,它是空的,寂就是不動,它沒有動。你看電視屏幕裡面在跳舞唱歌,或者在戰爭、在打仗,那是動來動去,來來去去,現在演科幻的動作也很多,但那屏幕有沒有動?沒有動。你在這個相裡面怎麼動,那個屏幕都是如如不動,大家透過這個比喻去體會我們的自性。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都在動,但是我們的自性不動,它是空的,它沒有東西。寂是不動,空是它沒有相,我們看那個屏幕空空的,沒有相,但是能生所有的相。也就是因為它是空,所以它能夠現很多相。這個就像我們用照鏡子來做比喻,鏡子大家都知道空的,鏡子它也不動,就掛在那裡,它也是如如不動。鏡子乾乾淨淨的,它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你有什麼相來,它就現什麼相,一個人來現一個人相,一隻狗來現一隻狗的相,它能現。正當它在現的時候,鏡子有沒有動心?沒有。所以鏡子跟照相機的底片不一樣,鏡子裡面人物來來去去,千差萬別,它還是乾乾淨淨的,空寂。寂,它沒有動;空,它不落印象,沒有東西,但是它照得那個現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當那個相在鏡子前面,鏡子照得清清楚楚,鏡子本身還是空寂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

  所以本性空寂,能生現相,但是生出這些現相,本性還是空寂的,本性不會因為說這些現相產生了它就不空、就不寂了,它還是空寂。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裡面講,「處生死流,驪珠獨耀於滄海。」生死流就把我們六道生死輪迴比喻作滄海起大風大浪;驪珠沒有動,在大風大浪它沒有動,它如如不動,它是空寂的。「居涅槃岸,桂輪孤朗於中天。」涅槃岸就是風平靜浪,但是這個珠孤朗於中天,它還是這樣。所以經典上給我們講自性是什麼樣子?自性就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我們在凡夫地也沒有減少一點;你成了佛,它也沒有增加一點,完全一樣的,完全平等的,差別就在一個迷跟悟而已,差別就在這裡。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給我們開示,「只因迷悟之有間」,才有凡聖這些差別。覺悟了,你覺悟了自性是空寂,那你就是佛;你迷在這個現相裡面,不知道自性是空寂的,那就是凡夫,在這邊把它當作真的,起惑造業,冤枉受輪迴。三時繫念中峰國師講,「虛受輪轉,妄見生滅」,受這個苦是很冤枉的,那不是真的,就好像我們作惡夢一樣,不知道是夢,作了惡夢,嚇了一身冷汗。

  本性空寂,能生現相,但是現相還是空寂的,你可不能把它當真了,不能把這個相當作是真的,這個相不是真的,叫虛妄相,叫幻相。所以《金剛經》講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一語給我們道破,「凡所有相」,不管什麼相,物質現象、心理現象,所有一切好的相、不好的相,善相、惡相,凡是有相都是虛妄的,都叫妄相,不是真的。所以好的相、不好的相,我們都不能執著,因為它不是真的,它是虛妄的,不要執著。我們現在問題就出在執著,你不執著就對了,不著相就對了。我們現在是著了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著相就迷惑了,迷惑顛倒就造業。以輪迴心造輪迴業,受輪迴的果報,這很冤枉的!所以《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上一堂課跟大家講過。唯識宗裡面把一切萬法歸納為一百條,萬事萬物,物質的、精神的,不相應行法,就是抽象概念的,把它歸納在一起,有九十四條是有為法。有為法包括心法、色法、不相應行法,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還有抽象的概念,包括在這九十四種有為法裡面。後面六種叫無為法,無為就是說它沒有變化,但是無為法只有最後一個「真如無為」,它是真的無為;前面五個叫「相似無為」,相似就是好像跟真的很相似,但是它還不是真正的無為。其中有一個叫「虛空無為」,虛空,三千年前我們看是這樣,三千年後還是這樣,它沒有變化,這個叫虛空無為,虛空無為叫相似無為,這個不是真如無為。

  佛在《楞嚴經》也講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太虛空,在我們自性裡面,這整個太虛空就像我們現在看到虛空上面一片雲彩。大家去想一想,我們現在看到天空這麼大,一片雲彩。我們的自性裡面,盡虛空遍法界,整個太虛空在我們的自性裡面,就像我們現在在太虛空看到的一片雲彩。整個太虛空在我們自性裡面是一片雲彩,所以它不是真正的無為,它是相似無為。只有一個真如自性,那是真如無為,那是真的,真的無為,那是無為法,前面九十四種都叫有為法。有為法,事實真相是什麼?「如夢幻泡影」,《金剛經》講的,下面還有一句,「如露亦如電」。《金剛經》講了六種比喻,第一個是如夢。作夢我們大家比較有經驗,每一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是《金剛經》講的,第一個、主要的,夢,下面都附帶講的。如夢如幻,幻好像幻術,它不是真的,好像變魔術一樣。如泡,好像大海的水泡,它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一破就沒有了。如影,我們現在都在看電影、看電視,那個影像也不是真的。我們看一個人在燈光底在、在陽光下面,看到一個人的身影,影子也不是真的。我們現在看電視、看手機,都是看個影像,我們知道影像不是真的。如露如電,露是露水,晚上下了露水在草上面,白天陽光一出來,露水就不見了。電就是閃電,特別到夏天,要下西北雨都會有打雷、閃電,閃電很快的,一閃就沒有了。這是說明有為法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很快速的就過去了。

  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要這樣去觀。佛教我們要這樣去觀,觀什麼?觀我們現實的這個世界,我們的身心世界就如同晚上作夢一樣,是一個夢境,是一個幻相,像水泡、像電影、像露水、像閃電。夢裡頭有沒有現相?有,我們醒過來還記得很清楚。那你再仔細想一想,是不是真有?你痕跡也找不到,不是真有,醒過來就沒有了。正當我們在作夢的時候,當然也不會有;不是說作夢,我們醒來才沒有,正當作夢的時候是有,不是這樣的,正當作夢它還是沒有,它也不是真的,哪裡是真的?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在夢當中,作夢。永嘉大師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是永嘉大師證道講的,就是他開悟的時候講的。永嘉大師有《禪宗集》、有《證道歌》,《禪宗集》是講修因怎麼修,講修行;《證道歌》是他修行證果,證道了。證道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境界,也就是我們現代話講,他開悟之後的心得報告;就像六祖給五祖講的心得報告,他開悟了,講了五句話。《證道歌》就是永嘉大師修行大徹大悟了,他的心得報告,其中有兩句,「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夢是什麼?我們現在在六道生死輪迴是大夢。正當我們還沒有脫離六道生死輪迴,明明有六道;六趣是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明明有,就好像我們作夢的時候,明明有這些現相,人事物。「覺後空空無大千」,覺就是覺悟,大徹大悟之後,空空無大千,大千世界沒有了。覺悟就知道本性空寂,這一切都是空的。萬法,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不是真的,是幻相。萬法有這個相,但是它的本性是空寂;有這個事情,但理體是空的,不是真的,這個叫幻有。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的人,在這一切現象裡面,他心裡不起妄想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是《金剛經》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個相是虛妄的,我們取就錯了。你只要不去取那個相,不要去執著那個相,我們就回歸到如如不動的自性。因為自性本來就如如不動,你現在動,那個是妄心在動,真心沒動。

  只要我們不去取那個相,在現象裡面不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人就叫佛,叫做法身菩薩。如果你以為有,就落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叫相似即佛,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佛。在天台宗六即佛裡面,相似即佛他還是用妄心,還沒用真心,但是他跟真佛很接近了,相似。再來就是權教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緣覺修十二因緣,脫離六道輪迴;聲聞修四聖諦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四聖法界的佛、菩薩、緣覺、聲聞,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四聖法界的聖人,他們人我空了,他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是我所,他們知道,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了。人我空了,見思惑斷了。四聖法界的佛、菩薩也破了塵沙惑、見思惑,聲聞、緣覺只有斷見思惑,還沒有破塵沙惑。四聖法界的佛、菩薩斷了見思惑,破了塵沙惑,但是無明惑他沒破,根本無明沒破,所以他們就稱為「相似即佛」。這個是他們沒有人我執,但是還有法我執,法我執就是認為這一切萬法是有,這個叫法執。執著這個身是我叫「人我執」,執著外面這個萬法是真有叫「法我執」,簡單講叫法執。沒有我執,只有法執,就落在四聖法界,你以為這一切法真有,那就變四聖法界。你以為真有,真的你動個念頭要去控制它、要去佔有它、要去得到它,那就製造六道輪迴,就變成六道生死輪迴,愈迷愈深。

  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對我們最大的恩德,就是把這些宇宙事實真相為我們說破,讓我們了知諸法本性空寂。我們如果了知、知道這一切諸法本性是空,它是寂滅不動的,我們就在這個當中「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像佛菩薩一樣隨緣自在,就絕對不會攀緣了,善惡因緣隨緣。什麼事情隨緣,決定沒有執著分別,我們就過著佛菩薩的日子。過菩薩的日子,我們不分別、不執著了,不去控制、不去佔有、不起分別心,跟菩薩的日子就一樣,菩薩就是過這樣的日子。如果再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就跟諸佛如來一樣,「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回歸自性了,這就叫成佛。如果還是執著分別,那就廣造諸惡,造惡業了。「廣」是從什麼地方看?從起心動念。你一天到晚那個念頭,前念滅,後念又生了,念念不一樣。一個念頭是造一個業,這一天起了多少念頭?彌勒菩薩講,這樣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過去了,這還不廣嗎?這是心理(意)的行為,言語動作統統是造罪業。佛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給我們講,「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一切惡行都是從貪瞋痴變現出來,貪瞋痴是惡念,惡念造作就是惡的行為。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戒對治貪,定對治瞋,慧對治痴,轉貪瞋痴為戒定慧,你就真正入佛門。

  貪瞋痴念頭一起來怎麼辦?「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妄念,無始劫以來就很習慣,它自然會生起來,為什麼?我們是凡夫。如果我們不會起心動念,那是佛菩薩再來,凡夫哪有不起念的道理?不怕念起,一個妄念起來不怕,怕的是我們覺悟太慢。你不能讓第二個念頭相續,你要覺悟得快!怎麼覺悟?放下就覺悟,不要讓它相續。放下不容易,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講放下,我們偏偏放不下。阿彌陀佛慈悲,為我們開了一個特別法門,教我們轉變的方法,所有的念頭都把它轉成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是妄念,第二個念頭就把它換過來,換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就很直接,也很方便。不起念則已,起念統統是阿彌陀佛。我們如果二六時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叫功夫成片;我們念到功夫成片,就有把握這一生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現前只要達到這個功夫,就決定這一生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辦。淨宗分兩個階段,在現前這個階段,我們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伏惑,把見思惑伏住,不要讓它起現行,不要讓它發作,這樣就決定有把握帶業往生,這樣信願念佛就帶業往生了。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只要見到阿彌陀佛,還怕不會開悟嗎?只要到了極樂世界,保證我們開悟、成佛。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只要選定這個目標就好,什麼問題都到極樂世界之後再解決,包括度眾生的事情。「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現在講,我們度自己也度不了,實在講沒有能力度眾生。真正能度眾生,還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才有能力真正去「眾生無邊誓願度」,才能去度眾生。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提起一句佛號,這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把念佛擺在第一個,其他擺在後面去辦。所以我們淨宗也不是教我們,唯一你只能念佛,其他的統統不行,這個也不符合我們淨宗的宗旨。因為淨宗是不礙世法而行佛法,這個法門它的方便就在這裡,不妨礙你這些世間法,世間法你該辦什麼事你還是照辦,不是說唯一的你只能念佛,其他的統統不能辦。所以有一些人他誤會了,不了解淨宗,他什麼事都不幹了,他一天到晚就念佛,這個是錯了,不符合淨宗的宗旨。淨宗宗旨就是你能行世法,不礙佛法,你世間事該做什麼事,你照樣做你的。現在主要重點就是說,所有的事情你排列這個次序,一、二、三、四,第一個要提起念佛,後面再排其他的事情。所以把念佛擺在第一,不是把念佛做為唯一;唯一就是只有念佛,其他什麼事情都不幹,就變成唯一的,那些世法就不能辦了。我們淨宗的方便就是你把念佛擺在第一個,不要忘記念佛,那你什麼事情都可以辦。不礙世法而行佛法,這是淨土宗的特色。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這一段還沒講完,「了達我心本空」,這個非常重要,我們多花一點時間來學習,對我們「觀罪性空」,觀照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好,今天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