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越次而學,入道無由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四集)  2021/6/27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34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律要節錄》。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律要節錄」,五十七頁第三行,我們從三十四這條看起。請看經文:

  【三十四、《五苦章句經》佛言:「夫善知識,欲教新學,稍稍以漸。教語魔事,令護魔因緣;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語道。」】

  我們今天從這一條看起。這一條是節錄於『《五苦章句經》』,這部經典也是晉朝那個時代翻譯的佛經。在這部經裡面講的五苦,這個五苦就是講五道,我們念《無量壽經》都會念到「五道分明」,這個五苦就是講五道之苦。一般經典有講五道,有講六道。「《五苦章句經》」就是講天道的苦、人道的苦、畜生道的苦、餓鬼道的苦、地獄道的苦,講這個五道都是苦。講五道就是沒有把阿修羅列為一道。就是阿修羅他是天道、人道、畜生道、鬼道都有,他在哪一道就歸屬哪一道,沒有特別給他列為一道。我們看到經典有講六道,六道就是把阿修羅也列為一道,在五道加上一個阿修羅道就成為六道。這個六道,阿修羅這一道,它特別是指天阿修羅,把天道的阿修羅列為一道,就成為六道。在《楞嚴經》講得更詳細,講了七道,《楞嚴經》講七趣(趣向的趣),趣就是道的意思。它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在天人當中再加一個仙趣,也就是仙道,《楞嚴經》列出十種仙,在我們中國道教列出五種仙,把這個仙也列為一道。所以《楞嚴經》講了七道。實際上七趣,或者七道,或者六道、五道,是開合不同。有的說得比較詳細,講五道是把它濃縮起來,沒有特別列出來,像這個仙列為人天道,阿修羅特別是指天道阿修羅。

  《五苦章句經》它是列出五道,就是天道苦,天人有五衰相現,壽命到了,他墮落。天道從欲界天,欲界天第一層是四天王天,在須彌山腰,須彌山的半山腰;第二層是忉利天,俗話稱三十三天,在須彌山頂,須彌山的山頂上。它周圍東西南北各有八個天,當中帝釋天,也就是忉利天主住在當中,所以稱為三十三天。再上去就夜摩天了,再上去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六層天。再上去就是色界,十八層天;再上去四空天,最高的天是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叫做長壽天,壽命最長的,三界裡面壽命最長。他的壽命有多長?八萬四千大劫,這麼長的時間。他沒有色身,沒有形像,只有精神。但是雖然時間這麼長,他這個八萬四千劫,他的定力又會退失掉,退失掉他就往下墮落了,墮落的時候就苦了。下面的色界天也是一樣,欲界天有明顯的五衰相現,到壽命快終的時候就苦了。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的天,壽命到也就苦了。

  人道,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苦;心理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三苦八苦。畜生道就更苦了,愚痴,畜生道沒智慧。而且畜生道很多都是流血而死的,稱為血途。你看這些雞、鴨、牛、羊、豬都是人類宰殺的對象,包括這些魚,這些很多畜生都是流血而死,就很少有善終,稱為血途。鬼道稱為刀途,鬼常常怕有人去傷害他,時時刻刻有恐懼。所以俗話講,「人三分怕鬼,鬼七分怕人」,其實鬼特別的膽小,一般講膽小鬼。所以是刀途,他感覺好像時時刻刻有人拿著刀要去殺害他。地獄道叫火途,地獄都是火海,寒冰地獄也是一片火光。五道統苦,地獄是最苦,再來鬼道,再來畜生道,再來修羅道,再來人道、天道。三界統苦。《五苦章句經》就是主要講五道,你只要在五道(也就是在六道)裡面只有苦,沒有快樂。《妙法蓮華經》講,三界統苦,就講這個。

  『佛言』,「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夫善知識,欲教新學,稍稍以漸』,「夫」是沒有什麼意思,這是開口助語詞。「善知識,欲教新學」,新學就是初學的。善知識教導初學佛的人,「稍稍以漸」,稍稍就是漸漸的,把他引導深入佛法,稍稍以漸。接引初學,當然有一個次第,慢慢的給他一個引導。「漸」,就是漸漸的,給他引導。『教語魔事』,「魔」這個字,上面一個麻,下面一個鬼,相傳這個字是梁武帝造的。梁武帝之前這個魔,上面一個麻,下面一個石,就是折磨的磨。梁武帝聽到那個磨,就是折磨你,折磨你到死生不得。梁武帝聽到這個折磨,他就覺得很恐怖,他說一個人如果受到折磨,比遇到鬼還可怕。所以他就把這個磨,折磨這個磨,下面那個石頭的石,把它換成鬼,意思就是說受到折磨比遇到鬼更恐怖、更可怕,相傳現在我們用的魔字是梁武帝他造的。這個魔也就是說折磨你,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那是不是最大的折磨?是!你沒有出離六道,時時刻刻受到折磨。

  『令護魔因緣』,「令」是教導他,防護受到魔來折磨的因緣。怎麼防護?我們現在一般講護持,護持什麼?佛也是護持這些眾生。下面就講什麼叫「令護魔因緣」。『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語道。』「生死罪苦」,生老病死這個受罪,這個很苦。「五道分明」,《無量壽經》也是講五道,「五道分明」。我們一般講六道,六道輪迴,分明,就是很明白。宇宙之間,五道,或者講六道輪迴,是事實真相,那不是迷信,是事實。不管你信不信,它都是事實真相,就是有五道,或者講六道,分明。為什麼有五道?五道當中,人天道是比較好,雖然都苦,但是比三惡道好。你修善修福,你就生到人天善道;苦,但是比三惡道好一些。造惡業就造罪,造罪就墮三惡道,那就很苦了。六道最苦的是地獄道,再來餓鬼道、畜生道。「令信罪福」,就是教導大家要相信你造罪業,你就要受苦報;你修善業,你就得福報,你就得快樂的果報。在六道裡面人天比較快樂,三惡道比較痛苦,這個非常重要。

  這個就講到什麼?講到因果。為什麼會有五道?它什麼原因造成的?這講到因果教育,都是罪福。佛教我們要信,信作善得福,造惡得罪報,得災殃、災難。所以「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事事就是每一樁事情都有它的因果,明瞭清楚,得福有得福的因果;你得罪,你受災殃、受災難,有災難的因果。對這個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清楚明瞭,了了分明,一點都不迷惑,這叫事事了了。每一樁事情都有它的因果,凡事離不開因果,這個就是因果教育,詳細都記載在佛經,包括道家的經典、儒家的經典都有。佛家的經典講因果報應,講得是最多,講得最詳細、最深入。儒、道有講,沒有佛經講得那麼詳細、講得那麼多,都有講,包括其他宗教的經典,也都有提到,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是在六道裡面,因果報應這些事情是清清楚楚,任何事情離不開因果。佛教學就是說明生死罪苦,我們為什麼到六道來輪迴、受生死苦?把這個原因給我們說出來,教我們怎麼去修學,得到解脫生死之苦,這個是佛出現在世間,給予眾生最大的恩德。這個恩德,世間的父母師長都無法相比的,所以佛恩難報,沒有辦法報。

  今天早上我在YouTube網路看到印度神童阿南德對於二O二一年最新的預言,有一個女士她把他翻譯,比較照他原來的講法講出來,我有發給我們一些同修分享。他講的內容就是說這次的疫情,打疫苗不是根本的辦法,他不贊成,而且他說這個疫苗的成分也沒有公布、沒有公開,裡面有很多是化學的,甚至於是殺生而來製造疫苗的。他講到這次的瘟疫(傳染病)就是殺生。殺生,每一天殺牛、殺羊、殺豬、殺雞、殺鴨,包括現在墮胎,他講出這個因果。所以他這個講法,跟佛經上講就有相應,這個也值得我們大家去深思、去參考。他講的的確沒有錯,他說人類不斷的製造災難,他不知道這個災難怎麼來的,為什麼有瘟疫,為什麼有傳染病,第一個因素就是殺生。他說你每一天給眾生製造那麼多的痛苦,製造那麼多的這種殺業,你說用疫苗就要來避免這個果報,那是不可能。的確講的跟佛經講的相應,所以這篇大家看了可以廣傳,這個翻譯的女士,她也翻得滿詳細的。因為現在媒體上也都有在報印度神童阿南德,每一家報的、每一個人報的都不盡相同。有的人報的就比較誇張,有的人是誤解他原來的意思,有的人用他的名義,他用他的名義然後去加上自己的一些看法。這一篇我看了之後,覺得它比較忠於原話,他自己本身講的。這個神童說,他自己沒有臉書,如果有臉書都是別人用他的名義去貼的,不是他,他沒有帳號,他只是對外一個公布、說明。所以這個當中我們也要去做一些分析、過濾。他講的這一篇,我覺得這一篇說的,就是我們佛經上講的因果報應。

  所以那一天有個居士講,這個疫情什麼時候解除,我們才可以過正常的生活?我的看法,我說我們現在人過的生活都不正常,現在哪一個人過正常的生活?一天到晚造殺盜淫妄的罪業,這叫過正常的生活嗎?這個疫情來了,大家還收斂一點,實在講生活還比較正常一點;疫情解除了,解除幹什麼?繼續造惡業,繼續過不正常的生活。什麼叫正常生活?真正正常生活,就是佛經上講的,你修十善業,那才是正常生活。造十惡業,那怎麼叫正常生活?那是不正常的生活,造惡業怎麼會是正常的生活。但是現在大家相信科學,不相信佛經、聖賢經典,一切宗教的經典,大家不相信。不相信這個,你相信科學,但是這個因果誰都推翻不了,佛都沒有辦法推翻,那何況科學家?

  所以沒有回歸到經典,實在講我們這個世界的問題解決不了,這些吉凶禍福都是人製造來的。你看道家的《太上感應篇》第一句就講,「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禍、福報沒有門路,唯有人自己去感召來的,也就是人去製造的。人怎麼製造?身口意三業造作不善業,意貪瞋痴,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身殺盜淫,造十惡業,這個就是感召災禍的根本原因。要化解這些災難,就是把這個因改過來,斷十惡,修十善,積功累德,這個世界就不會有災難。如果人心不改,繼續造惡業,誰都幫不上忙,佛菩薩也幫不上忙。佛菩薩給我們的加持,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這些道理給我們說清楚、講明白,把這個因果報應、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教我們認識什麼是善因、什麼是惡因,認識之後,教我們修學的方法,斷惡修善,問題就解決了。如果沒有從這個根本去做個改變,科學發明得再好,只是不斷的造罪業。罪業愈造愈多、愈造愈大,將來災難也就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這是肯定的,無法避免的,這些我們都要明白。

  「令信罪福,五道分明」。生死罪苦怎麼來的?五道分明。六道輪迴怎麼來的?相信在六道輪迴裡面什麼是罪,什麼是福,把這個因果講清楚,讓初學的人對每一樁事情都了了分明,主要是要了生死、出三界,那才是究竟,究竟解決這個苦的道路,得到真正解脫,永遠不再接受這些冤枉苦。「乃可語道」,乃可語道就是才能跟他講道。如果這些他搞不懂、搞不清楚,學什麼道、修什麼道?更談不上得道。什麼是道,搞不清楚,糊裡糊塗的。所以這部經佛講,善知識教導新學就是這樣,循序漸進,慢慢引導他深入佛法,深入因果。《觀經》淨業三福第三福,「深信因果」,這是佛的教學。佛對我們的教學就是講經說法,對我們的加持就是講經說法。好,我們接著看下面:

  【三十五、夫學必依聖教,不得違背越次而學。先律後經,如得繩墨,規矩在手;先經後律,如無繩墨,則方圓失度矣。】

  就是說我們學佛必須依聖教,『聖教』就是指佛經,指佛的教導。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教我們怎麼來修學這個順序,先後次第,從哪裡開始下手來學,必定要依佛的教導。『不得違背越次而學』,不可以違背這個順序,「越次」就是跳過去這樣來學,這樣學不出來。佛法的教學,頓、漸、祕密、不定。一般來講必須要有個次第,要有個順序。不但中下根性,就是上等根性的,還是要有個次序,順序而學。除非像六祖那樣,上上根人,他真的是一步登天。那個我們學不到,那是再來人,過去生修得差不多,再來人,那不是一般人,我們現在的程度,我們沒辦法學他。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起,他到台灣來親近三位善知識,就是跟著三個老師學習。第一個就是台大哲學教授方東美先生,跟他學哲學,方教授介紹他學佛,他是這個因緣來入佛門。第二個老師是章嘉大師,密宗的大德,前總統府資政,跟他學三年,教他學佛從「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下手,布施、持戒。第三個老師就是台中蓮社雪廬老人(李老師),跟他學習講經說法,學習經教十年。前面三年章嘉大師奠定的學佛基礎,後面才學經教。所以這三個老師都給他警告,他以前年輕,我們師父上人很喜歡看《六祖壇經》,老師看到他在看《六祖壇經》,看得津津有味,這三個老師都告訴他,六祖你學不得,你不是那種根器。六祖在中國佛教史上,六祖之前沒有像他這樣的;六祖之後,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出現一個像六祖那樣的。你看六祖會下成就的人最多,四十三個人,這四十三個人都有戒律經教的基礎。我們最近在跟同學學習《緇門崇行錄》,古代這些禪師戒行精嚴,都有這個基礎。你看永嘉大師「一宿覺」,他住一個晚上就開悟。你要看前面他學多久,他學天台止觀,將近徹悟,還沒有徹,去請六祖給他印證,那個時候才大徹大悟。所以這三個老師都警告我們淨老和尚,你不能學六祖,因為那個不是我們的程度,我們不是那個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他沒有這些次第。所以上上根人以下,上中下三根都必須要有次第,何況我們中下根器的。中下根器是佔絕大多數,上等根器的都少,都不多,上上根人就更稀有了。我們要知道自己的程度是中下根器的,中下根器就要聽佛的指導,佛教我們從哪裡開始下手,從這個地方學,這樣循序而進,我們道業才會成就。

  「夫學必依聖教」,必定要依照佛的教導。「不得違背越次而學」,不得就是不可以,不可以違背佛的教導;越次就是說你前面小學的功課不學,就要學大學的。像我們現在學校念書,你幼兒園、小學都沒念好,也沒有念初中、高中,你一下子就要學大學的課程,學不來。那我們現在一開始學佛就學大乘,學了一輩子也不能成就,原因沒有前面人天小乘的基礎。所以學習它的次序,『先律後經』,它的順序是這樣。佛教導的,你要先學戒律,戒律學好了,這個基礎有了,然後再學習經教。有了戒律的基礎,『如得繩墨,規矩在手』,就是這個規矩在手。「繩墨」就是木匠他要鋸木頭,用個墨斗(有條線),你要先木頭這一頭跟那一頭這個線一拉,然後彈一下,這條線是直的,我們根據這條線來鋸,才不會鋸歪掉。如果沒有這個繩墨,你鋸就鋸歪掉了。以前我父親做木匠,從小看他都是拿一個墨斗。以前我也學習過,要鋸木頭怕鋸歪掉,一個尖的插在這一頭,然後把它拉到那一頭,一彈這條線是直線,我們根據這個直線來鋸(就是一個規矩),它不會歪了,不會歪左邊、歪右邊,它不會歪。這個就是「先律後經」,先律後經就好像這個繩墨一樣,你有繩墨,你有個規矩,依照這個規矩就不會出差錯。『先經後律,如無繩墨』。「先經後律」,我先學經典,沒有先學戒律。『則方圓失度矣』,沒有繩墨,你要鋸方形的、鋸圓形的,「失度」就是沒規矩了。可能鋸到最後,方形不成方形,圓形不成圓形,直的不像直的,圓的不像圓的,歪七扭八。這也是我個人很深刻的一個經驗,學佛就喜歡聽經教,對戒律方面疏忽。

  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早年,大概四、五十年前也就有提倡《太上感應篇》。我在家的時候,他提倡《感應篇》可以做早晚課,還有《安士全書》、《了凡四訓》。印光祖師是把這三樣東西來代替佛教的戒律,因為現在真正懂戒律的人不多。戒律的精神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律的精神,也就是斷惡修善。這三本書都是講因果報應,斷惡修善。所以印光祖師在《文鈔》講,戒律以因果為鋼骨。鋼骨就是我們蓋房子,像我們現在要蓋這個房子,你要鋼筋水泥,你要有鋼筋,特別現在蓋大樓都是鋼骨架的。你蓋個房子,沒有這些鋼骨(沒有鋼筋骨架)你建不起來;灌水泥沒有鋼筋去撐著,你灌好了,很快就倒下來。所以學戒律,戒律的精神,它的根本就是建立在因果理論的基礎上。因為戒律的精神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惡修善。為什麼說因果是戒律的鋼骨?因為你不明瞭因果,你會覺得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人家都不守戒,我為什麼要守戒?守戒對我有什麼好處?難免就懷疑了,懷疑也就不願意去學,不願意去持戒。

  明瞭因果之後,才知道戒律的重要。我們要成無上菩提,這個是基礎,好像蓋大樓一樣,打地基,戒律是打地基;人天小乘這是地基(基礎)。這個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淨業三福。你看淨業三福雖然只有十一句的經文,講得多清楚、多明白,那個順序給我們排列的非常清楚。你看第一福從哪裡開始?第一福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孝就是世出世間的大根大本。在世間,我們中國儒家孔子他有講了一部《孝經》,這是世間的孝,盡世間的孝,講了《孝經》。因為百善孝為先,孝是大根大本;敬就是奉事師長,尊敬師長,孝親尊師是大根大本,所以第二句「孝親尊師」。第三句「慈心不殺」,就是不殺生。前面兩句,我們淨老和尚在晚年,在十幾年前就提倡《弟子規》、《感應篇》,這大概十八年有了,如果往前推,大概二十年了。二十年前就開始推這個(二十年前我們老和尚也是老了,七十五歲),那個時候發現跟他學習經教的這些弟子都沒有成就,發現缺乏這個基礎,做人都不會做,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所以那個時候就發起學習這個基礎,從儒家的《弟子規》,《弟子規》也就是具體去落實孝親尊師。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講過淨業三福,把這個重要性、原理原則都說明了,我們是有個概念,具體怎麼做也不知道。後來提出儒家的《弟子規》,那就有一個具體的做法,你把《弟子規》做到就是孝親尊師,這是根本的根本。這個做到了,就提升到因果教育,孝親尊師就是倫理道德的教育。

  「慈心不殺」,《太上感應篇》就是因果教育。所以慈心不殺,以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來做一個具體的落實,你能夠落實《太上感應篇》,就是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家的《十善業道經》,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通人天善法。你看《十善業道經》講,人天身,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都以十善大地做為基礎。所以前面《弟子規》,包括雪廬老人編的《常禮舉要》、《論語講記》,印光大師提倡的《格言聯璧》,這些都屬於倫理道德的教育。因果教育,《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講因果教育。後面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是所有一切佛經最基本的,十善業涵蓋前面,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儒道的典籍都是講世間人天善法。人天善法是出世間法的基礎,所以十善涵蓋人天善法,也涵蓋出世間的善法,你看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都依此法而得成就,把十善比喻作大地。

  第一福有了基礎,就有資格入佛門,「受持三皈」,受持三皈是第二福的第一句。我們大家都知道入佛門要先受三皈依,但是它的條件就是你要有第一福的基礎,那你就可以入佛門接受三皈依來學習出世間法,超越六道。所以這個出世間法,也是建立在世間人天善法的基礎上,從人天善法再往上提升,實在講地藏三經都是講十善十惡的,講因果。地藏,什麼叫地?地基,大家都知道蓋房子要打地基。所以《地藏經》的教學就是先站穩人天的腳步,然後向上提升,超越三界。如果這個人天的腳步站不穩,很難提升、很難超越。也就是說你沒有從斷惡修善開始,你很難提升了。越次而學,不能成就。所以《地藏經》它也不是屬於哪一宗、哪一派,共同科目。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從做人講到作佛,跟《無量壽經》一樣。大家仔細讀《地藏經》就知道,這就是規矩,你沒有這個基礎,你不能受三皈依。有了三皈依,你就可以受戒,受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具足眾戒從五戒開始(三皈五戒),再提升到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你看第二福,出世間的福,二乘修的福,出世間福。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菩薩入世的福,菩薩要度眾生,要發菩提心,自度度他。要怎麼度?要深信因果,要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就是弘法利生。你看這個三福的層次,我們看不是很清楚嗎?這個次第,三福就像三層樓。這個三福,佛在《觀經》給我們講「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修淨土是修淨業,淨業正確的修因,就是這三福。不但是修淨土,所有一切法門,這個三福是共同的科目,必須要修學的。不是說淨宗才需要,不是的,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那就不是只有淨宗了。法門無量無邊,但是這三福是每一尊佛都必修的,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才能自行化他。所以這條講如果先學經教,沒有戒律基礎,用繩墨做個比喻,好像木匠,你要鋸木頭,沒有繩墨就鋸不好,就方不成方、圓不成圓,我們修學學佛也就不能成就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明天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