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像靈驗記  (第三集)  悟道法師主講  2020/4/1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0-0003

  《地藏菩薩像靈驗記》,第九。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星期一)晚上原來是莊聞法師他習講《沙彌律儀要略增註》,最近有事不能習講,悟道利用這個時間來細講《地藏菩薩像靈驗記》。這個《靈驗記》是從《大正藏》裡面節錄出來,記載古代雕刻、塑畫地藏菩薩聖像的感應記錄。這篇《靈驗記》也是三、四年前開始講的,因為這個當中大部分在國外做法會、辦活動,在國內外很多地方活動也非常頻繁,因此這個《靈驗記》的講解也都耽擱下來。最近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關係,很多海內外的活動都暫停,剛好這是一個空檔,就繼續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地藏菩薩像靈驗記》。上一次我們是學習到第八個公案,今天我們是接著學習第九個公案。我們現場有螢幕,大家看看字幕,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印出來跟大家結緣。第九個公案是記載:

  【孟州寡婦畫地藏菩薩感應記第九】

  【孟州寡婦。】

  『孟州』是一個地名,古代就有這個「孟州」,現在在大陸上河南省孟州市。現在孟州屬於河南焦作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現在大陸行政區域,現在屬於一個縣級市。這個縣級市在大陸講不是很大的一個市,縣級市。這是講這個地方有一個寡婦,這個寡婦:

  【失姓名。】

  就是她姓什麼、名什麼已經失去了,這個記載的資料沒有、遺失了,沒有這個姓名。

  【相傳。】

  就是大家互相傳遞這個感應的故事。就是這一位孟州寡婦,這個寡婦她是虔誠的佛教徒。

  【此女。】

  這個女人。

  【日奉法精進。】

  『日』就是每一天,奉持佛法,非常精進。

  【貞潔永厭嫁娶。】

  這就是她守寡了,但是她也不想再嫁。也就是說,發心在修行,對這個嫁娶她已經沒有那種意願,沒有那個心。這個『厭』就是說不想再嫁了,當然也不想有人來娶她,不想嫁娶,這個嫁娶的事她已經放下。所以她『貞』,守貞,「貞潔永厭嫁娶」,永遠不再嫁了,專心在修行。從這個地方,這行文字我們可以體會到,她大概精進修行用功的一個狀況,發心也不容易,發這個心不容易。這個寡婦:

  【一生寡獨。】

  我們一般講矜寡孤獨,守寡也就沒有先生,也沒有兒女,自己很孤獨。一般人也很難守住這個孤獨的日子,特別是很年輕就守寡,這個也不容易。

  【發心欲畫地藏菩薩像。】

  她發心想要『畫地藏菩薩像』,這個發心也不容易,特別在古時候造像、畫像,這個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做到的。在古時候造寺院、造佛像、畫像等等,最少也要有一些經濟基礎的,因為過去畫像不像現在印刷術發達,現在印刷術發達印這個佛像很容易。古時候沒有得印,只有請人畫。現在還是有人畫。台中江逸子老師在二OO三年畫了「地獄變相圖」,最近這二、三年他又畫了《地藏菩薩本願經》,他畫地藏像。他畫的《地藏經》也是有一定的長度,大家如果想要看看,下星期一大家早一點來,我來跟大家分享。他送我一幅,但是這個攤開,可能桌子要長一點。

  這個畫本身也不容易,因為畫的工錢也很貴,特別在古時候,那個時候畫的這些工具、材料,這些我們也可以想像,成本比現在高很多,因為那個時候取得這些不容易。像古時候請一本書,你要去印沒得印,印刷術是宋朝才發明的。古時候的書都是用抄的,就是用手抄的。《大藏經》,大的寺院,國家會撥款供養一套;如果寺院比較小,半套。讀經的人,他想要看哪一部經就要到寺院去借,借那部經,自己買紙、買筆、買墨,自己抄。抄一部經,時間也相當長,也不容易。所以抄一部經,得到一部經真的是很難得,所以會很珍惜,因為很難得到,得到會特別特別的珍惜。不像我們現在印刷術發達,印一下子就一萬本經書,或者是佛像,幾萬張恐怕一天就印出來。現在我們得到很容易,但是可能那個珍惜的心就不如古人。

  這位寡婦,她發心要畫地藏菩薩像,但是我們可以想像,也沒先生,矜寡孤獨,哪有錢?所以說:

  【乏財。】

  『乏財』就是缺乏錢財,自己沒有財力。沒有財力,她去:

  【求親友得銅錢十九。】

  當時,古時候隋唐時代,『銅錢十九』文。我們現在講,『求親友』好像就是化緣,請大家發心,親戚朋友大家湊一湊。大家當然也會受到她這種至誠心的感動,所以也能籌得到「銅錢十九」,十九個銅錢。有了這個錢就:

  【雇工畫人圖之。】

  『雇』就是聘僱,請工匠,畫畫的這些畫師(畫家),有專門畫佛像的,來畫這個圖。畫佛像也是有它的專業性的,我們現在講也是有它一個專業。畫這個佛像、菩薩像,都是要根據《造像量度經》這個規格來畫才標準,在《大藏經》裡面有一部經,《造像量度經》。當時請人來畫。古時候畫這個像都是比較符合經典上的規格,現代人畫的,可能要請比較專業的,專業的來畫比較符合經典的規格。如果你請一般,他不是專門畫佛像的,可能畫出來變成人像。所以,過去陳永信居士(中午也跟他一起聚餐),他有一次花了三萬塊,這在二十幾年前了,花了三萬塊請人畫一尊佛像,請我請給老和尚看,說這個像不像佛像?我們老和尚給他回答,他說像人像,像人的像。就是說他請的不是專門畫佛像的,他請一般的畫家,畫家他不知道畫佛像它的規格,他不知道,所以畫出來像一個人的藝術像,變成人像。這個文字裡面很簡要,我們可以從這個簡要的文字,可以去透過我們現代經過的,我們印經、製造佛像,這也可以理解,當時她請人畫這個地藏菩薩聖像各種方面也很用心,非常用心。這個像畫:

  【通光八寸像。】

  畫佛像有時候有畫背光。『通光』,畫背光,像我們這尊阿彌陀佛像,它是頭部後面有個圓光,也有阿彌陀佛的像那個光全身的,通身放光。這個菩薩像也是一樣的,菩薩像有畫局部的放光(頭部放光),還有通身放光的。『通光八寸』,這個八寸像。這個「八寸」是不是我們現在的八寸,這個有興趣可以去考證,這也不是有重要關係的。總是每個朝代它的尺寸都會有一些不同,但是這是可以去考證。不過這個並不是重要的,知道「通光八寸」。我們現在造像,大大小小的,尺寸就很多。當然他畫這個像,銅錢十九,可能畫的也不可能畫太大,大概一般的這個畫像。如果說像我們阿彌陀佛這個像,能夠畫成一張這樣的大小,那就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像畫了,通光八寸。

  【只是墨圖。未滿彩色。】

  『墨圖』就是我們現在講叫素描。這個我有去看江老師畫,江老師畫那個極樂世界圖,他的原畫,他沒有上色,只是素的。「墨」就是黑,黑黑的線條畫上去,素色。『未滿彩色』,就是沒有加彩色,就是我們現在講素描。這個地方我們也可以理解,可能加彩色又要錢。你只有銅錢十九個,是不是夠上彩色的那些成本?這個我們也可以理解。他能夠畫一個墨圖、畫一個素描出來,那就不容易了。所以沒有彩色,就好像我們現在素描沒有上彩色。總算滿她的願,這尊畫像她畫出來。

  【時遭亂國。失所在。】

  『時』就是她這個像畫好了那個時候,遭遇到國家動亂,國家動亂也是一個災難。這個動亂,內亂、打仗等等的,這些兵荒馬亂。『失所在』,就是她畫的這個像就遺失了,不曉得到哪裡去了,不見了,因為國家動亂,有時候人逃命都來不及了,有很多東西都會遺失掉的。這個『亂國』,國家很亂。

  【一年餘方靜。】

  過了一年多才平靜下來,才安定、平靜下來。平靜下來,她又:

  【求像欲加彩色。】

  她要去找這個像,以前畫的那個像沒有上彩色,現在她想把它加彩色,但是像遺失,不知所在。

  【不知像所在。】

  不知道這個像到哪裡去了。

  【晝夜歎念。】

  白天、晚上,她很感嘆、很想念,她好不容易請人畫了這尊地藏菩薩聖像,不知道到哪裡去了。晝夜就一直想這個像,這個時候:

  【忽被魔嬈一月餘。】

  在這個時候忽然被魔來干擾、來擾亂。『魔嬈一月餘』,受魔干擾一個多月。這個魔有很多方面,有形、無形的,這個魔很多方面。我們現在有很多人也被「魔嬈」,心思錯亂,或者被附體,或者其他,見到種種一些恐怖的境界,在生活當中遭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這些統統屬於魔嬈。魔嬈就是讓你身心不得安定,讓你身心不安就是魔嬈。凡是讓我們這個身心不能安定下來的都是魔。特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個魔太多了。我們現在六根接觸六塵,沒有一樣不在誘惑我們,沒有一樣不在干擾我們。我們現在的魔嬈,那恐怕一輩子。她那個時候(古代),一個多月。一個多月,她那個魔可能還比較單純,我們現在的魔太複雜、太多了。被魔嬈、被干擾,當然她也沒有辦法再辦這個事情,找那個像,沒辦法找。但是被干擾了一個多月之後:

  【夜令曉追憶昔像。思募其加護。】

  『夜』是晚上,『曉』是白天,晚上到白天,從早到晚一直『追憶』,去追思、去憶念,『昔像』就是她之前請人畫的那個菩薩像。『思募其加護』,想要再去募款來上這個彩色(加在這個佛像),對這樁事情念念不忘,當然求地藏菩薩加持。那天晚上她真的是至誠感通,就有感應了,有一天晚上睡覺:

  【夢見像在枕頭。舒右手拂身。寤謂本心。即明在枕頭。其唯絹少壞。像圖全無朽。歡喜安置房間內。禮拜供養。】

  真的是有感應,至誠感通。日夜追憶她以前請人畫的地藏菩薩聖像,真的感應到地藏菩薩來加持,晚上她就夢見,她請人畫的地藏菩薩像就在她的枕頭,這個地藏像還『舒右手』,伸出右手給她拂身體,從她的身體這樣揮過去。寤就是醒過來。『寤謂本心』,就是說這是我心裡自己在作夢。我們一般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她想的都是她請人畫的那一張地藏菩薩像,這就夢到了,夢到地藏菩薩來給她托夢。『即明在枕頭』,「即明」就是說到了第二天醒過來,那個像就在她的枕頭。在夢中見到這個像在枕頭,醒過來像的確就在枕頭,這個感應也的確是很不可思議。因為失去的東西又回到她住的地方,而且回到她睡覺的枕頭上,那這是很不可思議的,這很不可思議的感應。

  看到她請人畫的『像圖』,這個圖像『全無朽』,就是說沒有壞掉,只是那個『絹』,用絹布去畫的。這個絹布,過去我看江老師他到日本去買,買那個布畫「地獄變相圖」,我看到他到日本京都去買。他畫好之後,畫這個「地獄變相圖」,畫好之後拿到上海專門在裱畫的去裱,那個布是在日本買的。所以這個地方講的「絹」,絹布有一點損壞,但是沒有影響到這張圖像的完整,這個像還是完好的,只是那個布有一點損壞。這種『歡喜』我們可以想像,你看這樣的感應,她怎麼不歡喜?歡喜無量。就安置在房間內,『禮拜供養』,房間變佛堂,供在房間,每一天頂禮膜拜供養。這個供養,我們一般有些供水、供花、供果、供飯菜,這些都是供養。這個公案到這裡是一段。下面就是另外一段,還是講這個寡婦的事情。

  【時有親友勸寡婦言。夫女身有三從。少時從父母。盛年從夫。老從子息。汝既失父母。又無夫人子息。若至衰老。誰養育汝。須從吾教。為求其夫。】

  『時』就是有一個時候,這就是她地藏像找回來之後的事情。這個時候『有親友』,她的親戚朋友,親戚朋友當然也是一番好意。『勸寡婦言』,就是勸她,妳一個人這麼年輕就守寡,這個親友勸她也是很合理的勸導。『夫女身有三從』,就是古代女子,我們一般講三從四德。『少時從父母』,年少的時候要隨從父母,跟著父母。『盛年從夫』,「盛年」就是成年、長大了。在《禮記》講,男子二十歲成年,女子十六歲成年。成年之後要嫁娶,就是要嫁出去,嫁出去就是有丈夫了。盛年就是妳要隨從自己的丈夫,因為嫁出去了,就不在父母身邊,妳要從夫了。『老從子息』,如果妳年紀老了,可能丈夫已經過世了,或者丈夫也老了,要隨從自己的兒子,要依靠兒子。以前的觀念就是養兒防老,養育兒子就是預防自己老了,有人照顧。

  『汝既失父母,又無夫人子息』,就是說妳上面也沒有父母,也沒有丈夫,丈夫也沒有了,妳也沒有再去嫁人,就沒有兒女。『若至衰老,誰養育汝?』如果妳老了,誰來養妳、誰來照顧妳?妳怎麼辦?妳一個人怎麼辦?『須從吾教,為求其夫』,就是說妳必須依從我們給妳勸導的、教妳的,替妳求個丈夫,妳再找個對象去嫁。這也是一般人之常情,因為親友也會替她擔心這個事情,這也是很合理的,也是人之常情。下面這個寡婦就回答:

  【女言。夫婦相並。無子息者盈耳目。亦有子。未必養育。正之為少事。緒生死業即同。辭不從其言。但對地藏祈願。吾未至衰昧早死。】

  她的親友要幫她找個丈夫,讓她晚年有個依靠。但這個寡婦,『女言』就是這個寡婦她就說,她就回答她的親友。當然,我們看這個文字,古人她都有受禮教的,不像我們現代人講話很衝:我不要!不是。古人她都有受禮教的,一定感謝這些親友對她的關心、關懷,然後再跟他們說明她自己的想法。她就說『夫婦相並』,就是夫婦結合在一起,「相並」就是併在一起、結合在一起,結婚了。『無子息者盈耳目』,「無子息」就是說結婚但是也沒有生兒育女,這個也很多。「盈耳目」就是常常看到很多,他是有結婚,但是未必他有兒女。有的人結婚一輩子,他要求個兒女也求不到,沒有。這個兒女還是一個緣,這個子息,沒有兒女的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很缺德的,古人講這個人專幹壞事,絕子絕孫。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缺德,你就沒有後代了。這是說幹壞事的。另外一種,也有人他都是做好事,也沒有兒女。這在《安士全書》有講,《安士全書》講他那是享清福,他不是缺德,他做好事,他享清福。所以有兩種,沒有子息有兩種。

  所以這裡她回答說,『亦有子,未必養育』。縱然你有子女,你未必能夠去養他、教育他。這個「養育」,我們現代的人對養育兩個字的概念不清楚,以為養育我就是賺錢養你,給你吃、給你穿,給你去讀書,讀大學、出國留學、讀到博士,這個就是現代人他觀念當中的養育。其實我們中國古人這個養育意思不是這樣的。這個養是在物質上的供養,育是教育。現在只有養,大概沒有育。育是什麼?你要教他做人做事,教育,教做人、教做事。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常講,教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教他怎麼做人、怎麼做事,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現在接受的教育是枝末。在《論語》孔老夫子講道德仁藝,道德仁是根本,藝(藝術的藝)是枝末,那是各行各業,科技、技術、藝術,各行各業的。現在在學校讀的是最後那個字,根本道德仁沒有,所以他不懂得倫理道德因果,做人的道理他不懂。最基本的,要孝養父母,他都不懂得要孝養父母。父母都不能孝養,他還能孝養誰?所以人與人之間,只存在一個利害關係,這個當中沒有道義、沒有仁義。

  所以現在有兒女,實在講沒有比有好。你沒有教育他,他不懂,長大了,叛逆、不聽話。父母可能還沒死,兒女就在爭財產,你錢愈多那就愈慘,讓兒女變成冤家對頭。這個我們在現實社會看到很多,親兄弟姐妹為了爭財產變仇人。就連父母都變成仇人了,這個我們認識的人,我們都看過,如是我聞。像《無量壽經》講,「不如無子」,像這樣的子女,不如沒有還好一點。所以當時這個寡婦她就有這種眼光,你生了子女,如果沒有教育好,那你子女不但不能照顧你,可能給你找麻煩。或者求不要給你找麻煩,就阿彌陀佛,不要指望他怎麼去照顧你。所以特別現在這個時代,我都親自看過,他父母財產很多給他,父母死了沒回來看一眼,在醫院也沒回來看一眼,真有!我們聽說的就更多了。這個地方講,可見得這個寡婦也不是一般人,她也看得很透徹。所以「亦有子」,如果有子女「未必養育」,你能養他、能教育他嗎?『正之為少事』,她說我這樣沒有兒女很好,剛好沒事,很清淨,沒有這些煩惱。現在有很多人為兒女操心的,操一輩子。這樣的話,就像《無量壽經》講的「不如無子」,那不如沒有還好一點。

  所以她講『緒生死業即同』,「緒」就是一個端緒,凡事一個開端,就是說夫妻在一起結合,人有生必有死,這個業力都相同的,到最後還是要各走各的。《無量壽經》講,「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生死業都相同,中國人外國人,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這個就是人生的真相。所以這個寡婦她學佛,我們從這個字裡行間,可以理解到她也相當的深入,跟一般人的見解就不一樣。『辭不從其言』,就推辭了,「辭」就是辭謝了。辭就是辭謝,感謝親友的關懷,她還是不想再嫁了。『但對地藏祈願,吾未至衰昧早死』。她就對地藏菩薩像祈求發願,她說希望我不要活到很老,讓我早一點死,就不會去連累別人。她就求地藏菩薩給她加持,早一點死,不要到老了,走不動,然後又沒人照顧,那就很麻煩,她就求地藏菩薩。下面也是感應,她對地藏菩薩祈求發的這個願又有感應了。

  【一時感夢。有一沙門。手持寶珠。自稱如意珠。將錫杖開女口入珠。寤如吞物。即自覺有身。告親友云。疑有犯。女恥寡而懷姙。敢不語餘人。欲投身於深淵。感夢空有聲。汝一何損二人命。】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就是這個寡婦向地藏菩薩求願,希望她不要太老就死了,那就感應地藏菩薩又給她托夢,夢到有一個沙門。『沙門』就是出家人,「沙門」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止息的意思,勤息的意思,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在印度叫沙門。你只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在家、出家都叫沙門,在印度是在家、出家統稱的。佛法傳到中國來,就變成中國佛教出家人的一個專稱。所以出家人,我們中國人叫沙門。「有一沙門」,就是夢到一個出家人。『手持寶珠』,我們有看到地藏菩薩像,他有拿一顆寶珠的。地藏菩薩拿錫杖,手裡拿寶珠,就是錫杖震開地獄門,然後寶珠照地獄。這個沙門就是地藏菩薩化身的,給她托夢,拿這個寶珠就是如意珠。如意珠就是如你的意,你有什麼願望都能夠滿你的願,如你的意。

  『將錫杖開女口入珠』,就是用錫杖把這個寡婦她的口打開,如意珠就把它塞到口中去。『寤如吞物』,就是醒過來好像吞一顆東西下去,感覺有東西吞到肚子裡面去。『即自覺有身』,感覺自己好像懷孕了。這個事情不能不告訴這些親戚朋友,因為古人這個禮教很嚴格的,妳沒有丈夫,怎麼會懷孕?在古時候是大事情,現在是很平常。在古時候是不得了的事情,她就很坦白去告訴親友,說她好像有身孕。她的親友當然大家懷疑,妳可能跟人家有發生一些不正常關係,不然怎麼可能會懷孕?當然親友就指責她。『女恥寡而懷姙』,她自己也感覺到很羞恥,自己就是發願要守寡,現在莫名其妙的懷孕了。『敢不語餘人』,她就不跟大家講,她要去自殺。『欲投身於深淵』,就要跳到深淵去自殺。正當她要跳下去,『感夢空有聲』,她感應到空中有聲音。她準備要去跳深淵,還沒有去跳,那天晚上睡覺又夢到,又感應地藏菩薩來托夢。『汝一何損二人命』,妳一個人跳下去死了,妳肚子裡面有兩條命,妳怎麼可以自己死了,又讓兩個無辜的生命也跟著妳去死?又做了這樣的一個夢。

  【寤。身毛為豎。】

  『寤』就是醒過來,她全身毛孔就豎起來了。

  【止捨命心。】

  『止』就是停止,取消去自殺這個念頭。

  【聞之者異之。】

  聽聞到的人就感覺這個事情怎麼這麼奇怪?怎麼會這樣?這麼不可思議。

  【月滿。】

  『月滿』就是懷胎十個月滿了,就生產。

  【產一男一女。形色端嚴。】

  形貌很莊嚴。

  【女憶前所夢。】

  這個女子,這個寡婦她回憶前面所夢到的,她夢到肚子裡有雙胞胎,一男一女(我們現在叫龍鳳胎)。她回憶之前夢到的,生男的名字叫地藏,男的叫地藏;女號稱如意,因為如意珠吞下去。

  【號男為地藏。女號稱如意。】

  她這個兒子名字叫『地藏』,她這個女兒叫『如意』。

  【其二子。少有至孝思。見者哀之。施與衣服飲食。母子共不憂衣食。人皆謂之是聖應。】

  她生了這兩個子女,很小就很孝順,很孝順他母親。因為她家裡窮,看到的人都特別同情他們,就布施衣服、飲食給他們。所以他們母子也就不用憂愁衣食,當時的人都知道這是聖人的感應,那不是一般人,大家都看到了。沒有丈夫,生兒育女,這在其他宗教也有。你看基督教聖母瑪利亞生耶穌,就是沒丈夫生的。我有一次到西班牙,二十幾年前到西班牙去講經,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都供聖母瑪利亞。他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就無法去解釋的,他們傳說是這樣,但是無法去解釋。我說他們都不學佛,學佛就很好解釋,佛經講得非常詳細、非常清楚。佛陀他是從右脅而生的,不是從一般產門生的,跟現代人講也不相信,哪有那個事。但是這些事情,經典記載的真的是這樣。你只要深入佛的經典,對這個事情就明瞭怎麼一回事了。所以經典這樣的公案也都有,有這樣的公案,在唐朝那個時代也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再接著看下面:

  【一時。二子共不識所之。】

  『一時』,有一個時候,她兩個子女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失蹤了。『不識所之』,就不知道他們去哪裡。

  【三日方來。】

  『三日』就是三天,三天才回來,「三日方來」。

  【母問所因。】

  他母親就問你們去哪裡?怎麼二、三天都不見人、都找不到人,你們跑哪裡去了?

  【男子白。】

  『白』就是對他母親恭敬的回答,這個叫「白」,下對上叫白。

  【吾往西方安樂土。見菩薩聖眾。母當願生彼國。云云。】

  這個男子就是叫地藏,她這個兒子叫地藏,三天不見,他母親問你跑哪裡去了?怎麼三天都沒看到人?這個兒子就講,我去『西方安樂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裡,看見很多『菩薩聖眾』。勸他母親,應當發願『生彼國』,妳應當發願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安樂土」。『云云』,就是勸他母親要發願往生去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她兒子講的,他去西方極樂世界,回來他說看到西方極樂世界,很多「菩薩聖眾」,當然還有在《彌陀經》、《無量壽經》講的,看到那些亭台樓閣種種莊嚴。所以勸他母親往生西方。

  【女言。吾往都率天。奉見彌勒。男女充滿其中。母將願生彼否。】

  她女兒講,這三天她跑去哪裡,她跑到兜率陀天,『奉見彌勒』。兜率陀天有分內院、外院,內院叫彌勒內院,她到彌勒內院。兜率天有外院,外院是一般的凡夫天,內院是彌勒菩薩在那裡,他是後補佛,他是要來接釋迦牟尼佛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他會降生到我們人間來示現成佛。現在他住在兜率天的內院,也是在那邊講經說法。彌勒內院是聖人,是等覺菩薩住的。彌勒內院,我們民國初年佛門禪宗的祖師,虛雲老和尚,虛老他就是往生到彌勒內院。他的神識曾到彌勒內院去,見到彌勒菩薩,還聽彌勒菩薩講一座經。彌勒菩薩就勸他回來,他陽壽沒盡。虛老說:他不想回來,這個人間太苦了。他說你還要去幫助一些苦難眾生,他才再回來。所以我們知道,根據《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他肯定往生到彌勒內院。將來彌勒菩薩下生,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下生到我們人間來示現成佛,那一定跟著彌勒菩薩來。

  外院就有男女,兜率天在欲界的第四層天,欲界第一層四王天、第二層忉利天、第三層夜摩天、第四兜率天、第五化樂天、第六他化自在天,這個六層天都沒有出欲界,所以還有男女這個欲,但是它一層比一層淡薄,沒有像我們人間那麼重,『男女充滿其中』。她女兒也勸她母親,『母將願生彼否』,妳是不是要發願往生到彌勒內院,去奉見彌勒菩薩?她母親回答:

  【母曰。吾厭女身。不樂天樂。若生天上。恐尚受女身。今須願西方淨剎。】

  她母親就回答,她說我不想再當女身,我也不喜歡天上這些快樂。如果我生到天上,恐怕那邊還是有男女,我還是會受女身,她說我不想再當女身。所以她想發願往生『西方淨剎』,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兩個子女聽了他母親發願要去西方,當然很歡喜,因為他們都很孝順,尊重母親的意願。

  【母修補先地藏像念佛。】

  就是為他母親修補先前請人家畫的地藏像,因為遺失有一點損壞。我們現在講叫裱褙,重新裱褙,給它修補先前她請人畫的地藏像。然後就在地藏像前念阿彌陀佛,念佛。

  【七十八歲卒。】

  他母親活到七十八歲,七十八歲往生。往生的時候:

  【兩道白光從空下。】

  兩道白光從空中下來。

  【而覆母身上。暫時昇空。指西方散去。】

  這個就是瑞相,他母親往生西方的瑞相。活到七十八歲就很高壽了,活到七十八歲往生。兩道白光從空而下,覆蓋他母親身上,就看到他母親升空了,往西方這個方向散去,就不見了。從這個瑞相,確定他母親滿她的願,她願生西方,的確她念佛,地藏菩薩也幫助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二子。捨屋建立精舍。號如意寺。兄弟共出家。勸人教歸地藏。】

  他們兄妹兩個人把他們的房子改建,改建成精舍,變成道場,變寺院道場。這個寺院就『號如意寺』,以她女兒的名字來做為寺院的名稱,叫「如意寺」。『兄弟共出家』,兩個都出家,出家修行,勸人教化皈依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確地藏菩薩都是幫這些苦難眾生,拔除這些苦難眾生的深重業障,因為地藏菩薩發的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地獄沒有空,他不成佛,他不願意成佛。所以在六道生死輪迴,有兩尊菩薩很重要,我們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一尊地藏,一尊觀音,這個就很重要了。《地藏經》,地藏菩薩幫助我們立住人天的基礎,立穩這個基礎,幫助我們立住這個基礎,這個基礎建立了,再向上提升。所以如果沒有《地藏經》這個基礎,修學一切佛法好像沒有地基一樣。實在講,修了就是不踏實,修心裡不踏實,因為沒有基礎。好像蓋房子,沒有基礎蓋不起來,地是地基,好像蓋房子你要打地基。

  這個地基是什麼?就是孝親尊師,孝養父母,《觀經》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地藏經》它是教人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觀經》三福第一福,詳細就是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一福是人天福,有這個人天福的基礎,向上超越就能成就;缺少這個基礎,有障礙,有業障障礙。所以往往我們要修行,都發好心要修行,障礙,沒有辦法修,業障太重,造的惡業也太重。所以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是造罪業最重的,所以業障深重的人,必先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其實,業障輕重,也都需要這個基礎。不管你修什麼法門,《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一個共同科目,修什麼法門都需要孝親尊師。「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基礎,你修什麼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基礎,所以它是一個共同法門,修任何法門都需要。換句話說,不管什麼法門,它都幫助你成就。我們要念佛往生淨土,地藏菩薩當然會加持你,或者你學其他法門,也幫助你成就。這是我們學習《地藏經》它的重要。

  下面這個公案還有很多個,這裡我們還有一點時間,就是我們講這些感應公案,總要經典的依據,經典是我們修學的理論依據,經典有講我們就可以採信。因為發生的這個事情叫事,根據發生的事情,我們拿經典這個道理來對照,如果相應那有理就有事,有事就有理。

  所以在《地藏經》裡面也講(我念一段):「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未來世是指我們現在,有善男子、善女人,有善根的男子女人,一般學佛的人都有善根。聞是聽聞,或者見聞。你聽到或者看到,聽到或者看到地藏菩薩的名字,南無地藏王菩薩;或讚歎,讚歎地藏王菩薩。像佛門做法會唱讚,像讚佛偈那就是叫讚歎。地藏菩薩有地藏菩薩的讚,我們唱這個讚就是讚歎。瞻禮,瞻是我們眼睛看,看地藏菩薩的聖像。像我到九華山去,九華山有九十九米地藏菩薩像,安徽九華山。瞻就是瞻仰,我們看;禮就是禮拜,我們頂禮。或稱名,就是持名,念「南無地藏王菩薩」,這個跟念佛一樣,念觀音菩薩一樣,稱名。或供養,你供養香花水果,這些供養。乃至彩畫,我們這個公案她就是請人家畫,上彩色。刻鏤就是雕刻,或者是泥塑木雕的這些形像,你造這個地藏像。

  以上這個是很多個項目,你聞到地藏菩薩的名字,你或者是讚歎,或者瞻禮,或者是稱名,或者是供養,或者你發心請人家畫,現在就是印的彩畫、雕刻,或者用銅去鑄的,或者是石雕,或者泥巴塑的,或者木頭刻的種種,這是彩畫、刻鏤、塑漆形像,你造這個地藏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這個三十三天不是三十三層天,它是東西南北,每一個方位有八個天,當中一個天,四八三十二加當中就三十三。那就是第二層天,忉利天,又叫帝釋天,一般外國宗教講的上帝住的,我們中國講玉皇大帝,就是佛經講的忉利天。你會生到欲界第二層天。最可貴就是你雖然在六道,還沒有出六道,永不墮惡道,你不會墮三惡道,就是會在人天善道,造這個像功德這麼大。

  下面這個公案就是講有一個人造惡業,造了惡業死了被閻王抓去審問,閻王要判他的罪。後來出現一個很醜陋的沙門,醜陋的沙門就是形狀很醜,來替他求情,幫助他延壽,回陽。這個公案,我們下星期一再繼續,講公案就像講故事一樣,好像說書的,講故事。這個故事是真實的故事,因為我們有經文做依據。看到這些記錄,古代的感應、現代的感應,我們拿經典,我們三寶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不在世,我們以法(佛在世講的經)為中心、為依據,我們修學的理論依據。所以我們依照這個法,依法不依人,那就不會錯。我們就可以確定這些記載有經典做依據,我們可以相信的。所以我們講這些公案,也是要以《地藏經》來做一個我們學習的理論依據。這是我們三寶弟子很重要的一個原則,這個我們也要知道。所以有很多人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碰到很多事情,都不懂得依法(依經典),就造成很多很多問題。你回歸依照經典,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本來今天想要四個公案一起講,但是這個文言沒有跟大家疏通一下,照這樣念是很快的,大概不用三十分鐘念完了。但是大家聽不懂,不曉得是什麼意思,所以要稍微多花一點時間跟大家說明一下,這樣大家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本來預定講四個,現在只能講一個。下面的公案更精彩,這個跟我們也有很切身關係的,希望我們下星期大家繼續再來學習。好,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闔家平安。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