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修學最重要的是至心恭敬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七集)  2020/9/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1-0057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翻開經本六百二十六頁,第二行,我們從經文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對對地方: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這段經文佛又告訴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就是我們現在,有『善男子善女人』,他發心想修學大乘經典,發心講經說法,學習經典。這是有發這個心,但是沒有智慧而想修學大乘經典,沒有智慧要修學大乘,「不但不能開悟,連經文都記不住」,記性很差。「中年以上的人,學佛都有這個困難」,年紀愈大,記性就愈差。『縱遇明師』,「明師是過來人,有修有證」。「善知識可遇不可求,能遇到是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遇到明師,都是過去生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才能遇得到。遇到明師,如果不肯接受明師的教誨,或者表面接受,也是陽奉陰違,這樣也不會成就。「學佛第一個條件就是遇到好老師,這是一生修學成敗關鍵之所在。」所以明師,就是我們一生修學關鍵的所在,如果遇不到,我們這一生就不能成就。這是講遇到明師來教他。

  『教視令熟』,「視就是觀」。「觀察是初步,從觀察提升到觀照,只要用個觀、用個照,不用心意識;用心意識,觀照就沒有了。實在講,觀照還是沒有離開心意識,真正講離開心意識,初學的人做不到。」我們還是要從心意識下手,心意識你用來降伏煩惱,用得對了;如果這個心意識去增長煩惱,那就是反面的。用對了能夠幫助我們到最後離心意識,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開始還是離不開心意識。「對初學人來說,觀察、觀照,依教奉行。把佛講的理論、方法、境界,與我們的生活做對比,在這裡觀察事實真相跟佛講的相應不相應。先觀察因果,觀察行善是否得善果,作惡是否得惡報。先從最明顯的地方去觀察,然後再觀察入微,漸漸契入到微細,就生智慧。」「禪宗從觀照入門,功夫漸漸深了,照住,照住就是得定」,心定下來了,「再往上提升就是照見」。「《心經》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夫,『照見五蘊皆空』。知道眼前現實的狀況確實是夢幻泡影,正如《般若經》所說『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那是照見。這個境界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還有能所,照見五蘊皆空是能所都沒有了,那就是一真法界現前。」沒有能所,沒有對立的。

  『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老師教導還是記不住,「邊聽邊忘,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在經教裡面不能開悟」。「必須肯定自己業障深重,才會發心消除業障,業障不消就六道輪迴。一輪迴,這一生所學忘得乾乾淨淨,來生又得從頭學起,來生有沒有機會遇到明師很難講,不是生生世世都能遇到,可能隔幾十生、幾百生才有機緣再遇到。」這個當中就會退轉,退的時間就太長了。「然後才知道機緣稀有難逢,遇到之後要牢牢的抓住,不能放鬆,怎樣辛苦也要熬過,也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旋得旋忘,不能讀誦」,這一類的人也很多。『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這個就說明了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宿世所帶來的業障。「消除業障的方法是歸依供養,依教修行,而最有效果、最快速的方法是一心念佛。身心世界、世法、佛法皆放下,一心念佛,勸人念佛,消業障最快,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禪定,你能得理一心不亂,在教下講大開圓解,一生中可以做到,業障極重的人也能做到。得念佛三昧,智慧開了,你能不能弘法利生?不一定,要看法緣,有緣多住幾年,無緣立刻就往生。成就的人能自在往生,但示現不一定相同,有人示現生病、示現很苦,這是讓大眾看到生起警覺心;示現沒有病苦,很自在,大眾看到生羨慕心。菩薩做種種示現,都沒有一定。」「示現也不是自己的意思,看眾生的緣,所謂隨類化身、隨機說法,但有個原則,無論哪種示現決定是利益眾生」,對眾生有幫助的,「有人看到、聽到會省悟過來」。所以兩種示現都是幫助眾生覺悟的。

  「所以,消業障重要!通常我們最常用的消業障方法是讀經、念佛,讀得相應消業障,念得相應消業障;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利益社會、眾生,這消業障。決定不要有一念利益自己,利益自己是造業,是增長業障。許多同修業障消不了,縱然做善事幫助別人,他有自己,業障消不了,他要受果報。我們今天很幸運明白這個道理,決定沒有自己,一切都是為眾生、為社會,為佛法好形象,為佛法久住世間,我們能常存此心,常修此行,業障消除得快速。」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迴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這一段是教我們開智慧的方法。」「希求開智慧的這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這裡的聞、見是菩薩的聞思修三慧,「這才能與菩薩相應」。「最初的緣是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你一定要了解名號表法的意思,地是心地,藏是我們真心本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德能。見到地藏菩薩像,就要想到地藏菩薩的行誼,他示現在我們人間所作所為,他的所作所為就是實踐這部經裡面所講的一切話。所以我們聞名見像,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必須如地藏菩薩的行誼,才能把我們心地寶藏開發出來,我們就有智慧,業障就消除。不效法地藏菩薩,業障就無法消除。」「在菩薩形像前」,『具以本心』,「本心是真心,誠心誠意求懺悔」。「對佛菩薩、一切善人善神,要用真誠心才能感動他們。」「我們表示自己的敬意要修供養法」,『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

  下面,「《科註》:『假物將意,藉事顯心,香取清遠潛通,華表圓滿悅懌,衣服見寂忍不捨,飲食顯慧命常存,玩具彰遊戲神通,故借斯儀,表我誠敬。』」。這一段,這是把供養具它表法的意思給我們說明出來。「香表清香遠聞」,遠播,「花表歡喜」。香跟花在佛門我們是最常供的,香主要表戒定,戒定真香,要修戒、修定,那是真香。看到這個香、點這個香,就要想到佛在經上教我們要修戒、修定,戒定慧三學;花表修因,修因才能證果。「衣表忍辱」,衣服是表忍辱,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方面都要修忍辱,不修忍辱你不能成就。世出世間法要成就必須忍,所以《金剛經》講「一切法得成於忍」。「藉此儀式表自己的誠敬」,藉這個供養具這樣的儀式,來表達自己內心對地藏菩薩的一個真誠恭敬。

  『以淨水一盞』,「供佛菩薩像前」,供養佛菩薩,安在佛菩薩像前(這裡是供地藏菩薩)。『經一日一夜,然後合掌請服』,經過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然後很鄭重恭敬合掌請服,把水喝下去。『迴首向南』,「地藏菩薩坐在南方」。『臨入口時,至心鄭重。』「《科註》:『用淨水者,藉緣發慧。』供一杯淨水,心要像水一樣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就發慧。」我們一般在佛前供水,「供涼開水,可以喝」,喝下去「表示我接受,認真學習之意」。「水有洗淨污染的功能,貪瞋痴是污染。《無量壽經》教我們『洗心易行』,用清淨平等的水來洗滌我們的心,改變我們錯誤的行為。『以清治濁,以正治邪,眾邪斷絕,知水為真。』。」要懂得供水它表法的意思,「不是說天天喝供水就開智慧」。「天天喝供水,把不平的心洗成平等心,把污染的心洗成清淨心,才能開智慧。」看到那杯水,那杯水供在那裡,清淨的,沒有污染;平等,沒有波浪。這就是以這個水來表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的清淨、平等,我們心清淨、心平等,智慧就開了。「每天喝供水,還是貪瞋痴慢、自私自利」,智慧怎麼能開?愈喝愈沒智慧,業障怎麼能消?「懂得表法的義趣,不喝供水也行」。「喝供水,這在事相上表示出你的誠敬」,在儀式上表示誠敬,是表內心的誠敬。

  『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修這個法門,「不但要修十善業,還要斷五辛(蔥、蒜、韭菜、小蒜、洋蔥)」,這五種叫葷菜,葷菜味道不好,你在修法的期間,就不能吃這個五辛。說一七到三七,就像打佛七一樣剋期取證,「期望在這個日程內得到感應」,它是講一個期限。但是業障很重的話,「三七日不行,一般三個月會見到效果,六個月效果就很明顯」。「年歲大的人也能恢復記憶力,讀過一遍的東西,一個星期之內還能記住,可以達到這樣的功效。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誠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應。」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蒙地藏菩薩神力加持,你開智慧了。有人求而不得感應,都是精誠不足;精是專一,誠是誠敬。有人讀了本經,不能圓解,心量窄小,只是在佛菩薩面前誠心誠意祈求,處事待人接物不誠實,求不到。」這樣求求不到。「在佛菩薩形像前露一點誠心」,離開佛菩薩的形像,與大眾接觸的時候,「惡念又起來,煩惱習氣起現行」,像這樣,你去求菩薩就沒感應,就求不到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在地藏菩薩面前求的心,也要跟我們生活中待人處事接物打成一片,一真一切真,這樣才會有感應。不是在佛菩薩面前有誠心,對人就沒誠心了,那個心也不是真正對佛菩薩有誠心,佛菩薩不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

  佛給觀世音菩薩講了,修學大乘經典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記性不好,遇到明師教導還是記不住,就求地藏菩薩,真誠恭敬求地藏菩薩來加持。講完之後,接著佛又對觀世音菩薩講,『若未來世有諸人等』,「未來世」指我們現在,這個「諸人等」,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就包括在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這個地方佛給觀世音菩薩講,先將這些人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大略舉出幾個例子。因為我們俗話常講,「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樁事情有八樁、九樁是不如我們意的。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意的事情很少,這裡舉出幾個不如意的例子。『衣食不足,求者乖願』,這是我們人生活最基本的需要,衣食三餐不足,這個基本生活不能維持,這就很苦了,「求者乖願」,你要求什麼都不能滿願,都求不到。特別「現今世間災難頻繁」,加上這些災難,雪上加霜,「這是眾生無始劫來積習惡業所感召」。「衣食不足是世間最痛苦的事。」遇到災難,的確是衣食就嚴重缺乏。

  「我們發心救災,這是治標不治本」,災難發生了去救災,處理善後,沒吃的送他吃的,沒穿的送他穿的,沒住的提供他住的,這是治標不是治本。「佛在此地的教訓是治本,根本的救濟。」因為你遇到災難是果報,果報是你過去造不善的因,現在才會感得災難的果報,佛教導我們把災難的因消除了,不就沒有災難的果報了嗎?這個救濟才是根本的救濟,這個救濟就是要教育,教育是根本。『家宅不安,眷屬分散』,遇到災難,真的家也不能住了,或者住在家裡也不平安,眷屬都分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逃難到他方。『橫事』是意外的災害。「《科註》:『此由宿世之慳貪,致有今生之禍患。』。」這裡給我們講什麼因造成這個果報。這是過去世慳貪,慳是吝嗇,不肯布施,一毛不拔;貪就是沒有的自己要貪求,愈多愈好,這叫慳貪,慳貪會感得這個災難。所以今生的禍患跟過去慳貪有關,是這個因導致這個災禍。

  「我們過去生曾修五戒十善」,我們過去生也有修善的,不是完全都造惡業,有修過五戒十善,因此我們可以到人道來投生,這個因緣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投胎,得到這個人身,這個叫引業,就引導,這個業因引導我們來人道投胎做人;雖然得到人身,每個人他的命運不一樣,「富貴貧賤不相同、禍福不一樣,這是滿業」。引導我們來人道的是引業,在人道受果報這叫滿業。「宿世造作善業」,今生就得福報,享福,「衣食豐足,所求如願」;「宿世造作惡業,衣食不足,願求不遂」,造作惡業,慳貪、不肯布施又造惡業,這一生吃都吃不飽,有什麼願望總是求不到,「遭遇艱難困苦」。這都是宿世的業因感召這一生的果報,這是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明瞭因果心就能安,就不會怨天尤人。所以儒家講「知天命」,孔子五十知天命,天命就是明瞭因果,真正深信因果就是知天命,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情,再也不會怨天尤人。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

  「這是講轉惡報以及所求滿願的修學法。」怎麼轉?這就是《了凡四訓》講的「改造命運」,怎麼修學才能改造命運?『如是人等』,就是遭遇災難的這些人。『聞地藏名,見地藏形』,「地藏表孝敬,聞名見像生起孝親尊師的心,改心理就轉業報」。「修學最重要的是至心恭敬。《科註》:『至心恭敬,徹到源底。』源底是真心、自性。」至心恭敬是我們自己每一個人本來的性德,本來是自性的性德。「虛空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心是虛空法界一切萬法的根源,至心恭敬就達到這個根源。至心是真誠到極處,至心能感,消除一切災難是所應。我們能感,佛菩薩就有應,佛菩薩有什麼能力來應?還是稱性的感應。『聞名不惑於名,見相不著於相,冥契真實中基,方曰至心。』世間一般人遇到災難,縱然讀到本經,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苦苦的哀求佛菩薩保佑,未必真的有效果,原因在於他沒有做到至心。聞名惑於名,見相著於相,把感應的通道阻塞,苦難的境界依舊轉不過來。有相當的修養,智慧開了,唯有真實智慧才能夠『聞名不惑於名』,不但佛菩薩的名號你不迷惑,世間所有一切名相你都不會迷惑。不迷一名,一切名皆不迷;不著一相,一切相皆不著。」

  『念滿萬遍』,「多次薰修,希望你能悟入這個境界」。「給你講一遍、二遍,沒用處,你依然迷惑。所以經要常讀常講,講比讀的效果更殊勝,教學相長。利他就是自利,你熱心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自己的災難消除;不能全心全力幫助苦難的人,自己的災難就轉不過來。」『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災難消除的快慢是依自己用心的程度、薰修時間的長短而定」。自己如果勇猛精進的修學,「在短時間內就能消除災難」。『衣食豐溢』,「衣食豐足,不但自己足用」,還有多餘的可以去幫助別人。『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晚上睡覺也不會再做惡夢,過去常常做惡夢,現在惡夢沒有了,睡覺沒有惡夢,身心就安穩,「轉禍為福」。所以夢境也是勘驗我們修行有沒有進步的一個境界,如果常常做惡夢,我們要覺悟,我們業障還沒消除,要精進、要用功,要努力消業障。業障初步消了,這惡夢就沒有,但是不能以此為止,還要再提升、再進步。

  「佛在經上這樣告訴我們,是不是真正能滿願?有沒有效果?這個問題端在自己的存心。」「原理是在境隨心轉」,外面的環境都是隨我們的心在轉,「如果我們做到心轉境界」,境界隨我們的心在轉,「哪有不如願的事情?」我們現在是心隨境轉,不是境隨心轉,是心隨境轉,我們心都被境界轉了,這是我們修行現前大家用功的地方,就是這裡下功夫,怎麼把自己的心轉過來,自己心轉過來境界它就轉,自己心轉不過來就是被境界轉。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這段經文是講旅遊平安的修學方法」,出門旅遊。現在旅遊很發達,但是旅遊也常常遇到一些災難,國內、國外都有,怎麼樣我們出門旅遊能夠歡歡喜喜的去旅遊,平平安安的回家?這一段就是教我們旅遊平安修學的方法,這是比買保險好。現在一般都是去買旅遊平安險,買那個平安險就是你發生意外災難有賠錢,大家想一想,你希望得到那個錢嗎?所以我們還是聽佛的話,依照這個來修,我們出門旅遊就會平平安安,這是最保險的,保這個險比較有意義,買那些保險意義不大。『或因治生』,「外出謀生」,這是舉出幾個例子,出門,特別是到遠地去謀生,為了生活做事業,像現在很多人做企業的,很忙碌的,一天到晚飛來飛去的。『或因公私』,或者是公司派你出差,「私」就是說去探訪親友,在國內也好、國外也好,探親。『或因生死』,這是家親眷屬亡故,「死是奔喪」,父母、家屬過世奔喪,「生是家裡生小孩回去探望」。『或因急事』,臨時有緊急的事情外出。「這是說明外出的原因,現在還包括觀光旅遊」,這是最普遍的。

  『入山林中』,「經過山林」,這個山林也是很危險的,我們在台灣報紙常常看到,過去有一些登山山難,這是進去山林,一進去迷路了,幾天出不來,沒吃沒喝的就死了。這是入到山林當中,登山他是運動。這是出門旅遊,過去那個時代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他有時候遠路有路程必須經過一片很大的山林,經過的話如果迷路、迷失方向,可能就發生危險了。『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渡江、渡河、過大海這也很危險,如果遇到風浪,像現在颱風來了,那是很危險。「大水是湖泊一類」,在大陸內地大的湖泊就像海一樣,我們曾經到青海高原,那是高原,海拔都幾千公尺,上去那個湖泊你一看一望無際,那是大水。「渡江河大海」,大水是湖泊這一類的,你要從這一岸渡到那一岸,這個當中也是有危險性的。

  『或經險道』,「險道」就是特別危險的一個道路,猛獸毒蛇出現的地方,以前都有老虎。台灣是沒有老虎,毒蛇很多,你經過不小心去踩到,被毒蛇咬了,生命就危險了。或者遇到強盜搶劫的地區,專門搶過路人的,這個古代有,現在還是一樣。在二十年前,有一次我去西班牙那邊講經,搭新加坡航空,從台灣到新加坡轉機,剛好台灣有個旅行團,跟我坐同一班飛機,他不是學佛的,有個老菩薩他坐在我旁邊,剛好一路去。一路去,我坐飛機從來睡不著的,那一次是最好睡的,一上飛機就睡,睡到馬德里。然後,我回來那一天,也剛好他們是那一天回來,回來又碰到他們,又坐同一班飛機回來,我就問那個老菩薩,我說你們這次玩得還高興!他說,什麼高興,我們一下飛機到這個路上,我們的團員就有人被搶,皮包被搶走了,護照、錢都被搶走。聽到這樣真的是很掃興,高高興興花了這麼多錢,坐了這麼遠的飛機來這裡,一下來就被搶,整個團團員玩得都不會很盡興。所以這個就是屬於強盜,險道。特別現在治安愈來愈不好,現代到歐洲很多國家旅遊都要預防被偷、被搶,包括我們到澳洲雪梨去,有一次我們帶團去,有個同修也被搶,就在商店看東西,就這樣皮包被搶走,還好他那個沒有放錢,放念佛機還有念珠,就是跟那個強盜結緣。

  所以我們要旅遊平安,世尊教我們修學的方法,『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要至心稱念,誠心誠意的念地藏菩薩名號念一萬遍。我聽說我們台灣有個法師,他也是這種修法,他要出門或者帶團旅遊,去之前都先念地藏菩薩名號一萬遍。「《科註》:『此顯稱名之益。是人,通指九界。以初地菩薩,尚不免虎狼之難。』不單指人道,九法界包括菩薩在其中。」「你為什麼會遇到災難?」這個還是都有因果的,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如果我們過去世跟虎狼獅子沒有結怨,牠看到我們理都不理,不會傷害我們,過去跟牠結怨,牠就會來傷害」。「初地菩薩遇到冤家,冤家也不會饒過他。」在《高僧傳》裡面,安世高法師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所謂欠命還命、欠錢還錢,因果通三世」。「自己修得再好,做再多的好事,被人冤枉陷害沒關係,知道有業因果報。」現在他冤枉我,過去世我冤枉他。「遇到惡劣的果報現前要安然承受,不怨天不尤人,這個災難過去之後,福報就現前。」「如果在這個時候懷疑:我一生做好事還要遇這種果報?心裡有怨恨」,災難就不會消除,而且會墮三惡道。

  「決定要相信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認真的反省檢點,一切是自己的不是,別人沒有不是處,過失都在自己,這樣懺悔,改過自新,菩提道才一帆風順,才減少障難,縱然不幸身命失掉,遭人陷害或殺害,也是轉禍為福,再受身比現前環境好很多倍!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必生天道享天福。能念地藏菩薩名號萬遍,加修地藏菩薩法門(就是加強孝親尊師、斷惡修善,加強對一切眾生憐憫慈悲救助),在旅途中就能得到天地鬼神的保佑,所在之處能得安穩,即使遇到災難也不會受到損害。依照經典教訓方法修學,利益無量無邊,哪能說得盡?這裡總共舉八個例子。下面佛做總結,總說利益無盡。」請看下面經文: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

  『於閻浮提有大因緣』,「這句話是世尊特別為我們強調,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對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有大行願,不僅是我們這個地方」。『見聞利益』,「見地藏菩薩像,聞地藏菩薩名,利益太多,一百劫、一千劫都說不盡」。「《地藏十輪經》云:『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具足施功德,悲愍諸眾生。假使百劫中讚說其功德,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歸敬地藏的人一定要效法地藏行,若不能盡心盡力效法地藏菩薩,不是真正歸敬。天天禮拜地藏菩薩,見到眾生苦難還視若無睹、置之不理,那就錯了。自己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也要讀經、執持名號,以此功德至心迴向。如果有能力,一定要盡到你的力量,你有十分的力量只盡到九分,並不圓滿,怎樣把它做到圓滿,才是真正修學地藏法門,真正歸敬地藏菩薩。」

  【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流布』就是演說。「流布」就是流通這部經典,「自己一定要修學,一定要做到」。「如果自己做不到,流通也有功德,但是轉禍為福比較困難,沒那麼快速;自己依教奉行,轉境界快速。」「印經、錄製講演的DVD,都是流布是經」,包括現在的網路,我們把《地藏經》淨老和尚講解的放上網站,這也是流布是經。「佛囑咐觀世音菩薩流通,我們聽了之後更應當努力。」釋迦牟尼佛把這部經交代給觀世音菩薩流通,這是最適合的,觀世音菩薩在我們娑婆世界名氣很大,大家都知道,交代給觀世音菩薩流通,這部經典必定能夠廣為流布。「末法時期能挽救劫運,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不至於墮落惡道,要靠這部經典。」你沒有修持《地藏菩薩本願經》,在末法時期你死了之後不墮三惡道那很難,一定要皈依地藏菩薩,我們才不會墮落三惡道。『百千萬劫永受安樂』,這是流布這部經的功德利益,就是它的效果。下面佛就是說偈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偈』就是偈頌。偈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孤起頌,一種叫重頌。孤起就是說它偈頌的內容,在前面長行經文沒有講到的,它是獨立的,孤起是獨立的,佛用偈頌來講這段經文,不是重複前面長行文的偈頌。下面的偈頌它是屬於重頌,就是重複前面這品經,佛講的長行的經文,再用偈頌這種方式來講一遍,講的方式不一樣,用偈頌來講,這個叫重頌。「重頌目的有二:一是佛講經時,聽眾有先來後到,後來的前面沒聽到,如果是重要的開示,佛一定把前面所說的意思簡單扼要再說一遍,照顧後來的人;二是偈頌便於記憶」,長行文比較不好記,偈頌要記憶比較容易,「唯恐聽眾記不住,用偈頌的方式再略說一遍」。「對於佛的教誨,我們常讀誦就是要把它記住,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就會想到佛的教訓,我這個念頭、這句話、這樁事情,該不該做?一切都以經教為標準,這叫依教奉行。」依教奉行不是說只有讀誦,讀完就算是依教奉行,讀了之後,我們要能解義,要理解它真正的意思,正確的意思,理解之後在生活當中就以這個為標準,作為我們行為的一個準則,這樣才叫依教奉行,不是讀完就沒事了。這一定要知道,讀誦是為了受持。

  好,這一堂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下面經文,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