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二次宣講)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二集)  2014/3/8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5-0042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二十六頁,我們從第二行最下面一句看起,我將這段經文念一遍,我們對對地方。

  【一切眾會皆獲果證。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羅漢果者。】

  昨天我們講到這一段,我們今天接著看下面一段:

  【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這個一段經文,就是觀世音菩薩說了大悲咒,說完大悲咒之後,在現場法會有很多瑞相,有很多人證果了。這個從小乘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大乘從『一地、二地、三地、四地』,到『十地』。大乘,這個地方經文是省略,因為大眾在這個法會當中,聽觀世音菩薩講了大悲咒,很多人證果。每一個人他證得的果位不一樣,有的人他證得小乘的果位,小乘的果位從初果到四果羅漢,有的人證得初果『須陀洹』,有的人證得二果『斯陀含』,有的人證三果『阿那含』,有的證四果『阿羅漢』,不等。這四果當中還有四向,因為經文它是涵蓋性的,所以就沒有講得那麼詳細。

  但是從經文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理解到,當然這個當中層次也很多不同。以大乘來講,這個十地果位,前面還有四十個位次,第一個是十信,從初信到十信,第二個十住,十信、十住。以大乘圓教來講,十信位的菩薩,初信位他也是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煩惱的層次跟初果須陀洹是一樣。但神通、道力、智慧,圓教是太殊勝了,這初果,小乘初果,不能跟他相比。大乘圓教七信位等於小乘的阿羅漢,八信、九信、十信這三個位次的菩薩斷塵沙惑,還沒有破無明。這個十信心滿,再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超越十法界,就證得圓教初住位的菩薩,在別教是初地,圓教是初住位。從初住、二住、三住、四住一直到十住,十住斷無明習氣。從初住到十地一共有四十個位次,這個十住、十行,還有十迴向,然後才登地,從「一地、二地」,一直到「十地」,四十個位次。如果加上十信位就五十個位次了。好像我們讀書五十個年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位次。十地再上去就是等覺菩薩,四十一個位次。

  所以我們平常聽經,常常聽到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說四十一個法身大士,是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他這斷煩惱的層次有四十一個位次,破無明,他已經破無明,超越十法界了。四十一個位次,等覺上去就是妙覺,妙覺就成究竟圓滿佛了。所以從圓教十信位到妙覺一共五十二個位次。這裡經文它是涵蓋性的,所以是包括前面的。當然證果的,它是講後面的,一定包括前面的,有的人可能他證得初信、二信、七信,有的證初住,證初住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入圓教初住。這個當中層次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一地到二地,我們根據這個經文,「乃至十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我們就不一個一個講了,我們就講這裡經文有的十地,大概把這個十地的名詞跟大家簡單講一下。第一個是歡喜地,第二個離垢地,第三發光地,第四焰慧地,第五難勝地,第六現前地,第七遠行地,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這個一共有十地,地上菩薩。

  證果是我們學佛修行的一個成績、成就,我們一般講成就。我們學佛修行,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沒有證得果位就是沒有成就。好像我們念書,考試都不及格,總是拿不到畢業證書,沒有得到果位這個位次。最低的證須陀洹果,就入了聖人這一流,雖然是小小聖,但是他證得位不退了。我們凡夫修行要證果,那個高的我們先不談,就談一個證須陀洹果,我們就很難達到這個目標。所以徹悟禪師給我們講,斷見惑如斷四十里的瀑布,四十里長的瀑布一沖下來,你要把它擋住讓它不流,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這是形容比喻斷這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就像四十里流的瀑布你一下子要給它擋住,要給它截斷,這個很難。這個第一關我們就不能突破了,在圓教是初信位的菩薩,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我們生生世世修行都沒有辦法斷這個惑,所以就沒有辦法再提升,那何況更高的果位?所以我們修行證果很難。

  此地講的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佛出現在世間那個時代叫正法時期,正法時期修行證果的人很多,很多人修行證果。持戒修行,不管修哪個法門都有證果的,從小乘的果位一直到大乘的果位,像此地講的。到了像法時期,佛滅度後一千年,第二個一千年就進入像法,像就是相似的意思,修行證果的人就少了,得禪定的就很多,得禪定的很多。像法一千年過去,照我們中國的算法,佛滅度到我們現在已經三千零四十一年,但是外國的算法是二千五百五十六年,這個相差大概五百年,相差五百年。但是不管外國的算法也好,中國的算法也好,現在都是末法時期,佛滅度後第三個一千年開始就是進入末法。末法時期不但證果的人沒有了,得禪定的人也沒有了,有也很少,很稀有、很少,不多見。

  我們近代看到得禪定的,我們大家都知道,禪宗的虛雲老和尚他得禪定,他一打坐、一入定,半個月、一個月的,不吃、不喝、不睡的,出定精神很好,得禪定,得定。在台灣,福建泉州承天禪寺過來台灣的,這是我的得戒和尚廣欽老和尚,他得禪定。跟隨他學的弟子,我還沒有看到得禪定的,很多人跟他學,沒有得禪定。所以我去受戒那一年,二十九年前,去妙通寺受戒那一年,老和尚都是勸人家念佛,因為他知道要修禪定不容易。為什麼不容易?我們這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放不下,你這個心就定不下來。所以他勸人念佛,那這是正確的。現在末法時期得定的也看不到,往後那是更是稀有、更少了。

  此地講的這就是在佛的時代,那是正法時期,證果的人很多,再加上得到觀世音菩薩說大悲心陀羅尼咒的加持,就把自己的功夫提升一倍了。原來修行修到初果向,觀音菩薩給他念這個咒一加持,他就證得初果。所以這個神咒加持也不可思議,可以幫助修行人提升他的境界。專持這個咒語也是可以斷煩惱、證菩提的,證果位的,因為這個咒語它的內容就是涵蓋佛的果地一切功德,這個咒語都包含。因此持這個咒的人,如果他不懂什麼道理,也不懂什麼方法,他只要能夠至誠心去讀誦,他也能證果。關鍵在心、在心態,這證果,如果至誠恭敬的持咒,他能證果。

  我記得好像在《經律異相》,還是《法苑珠林》,這本書裡面記載個公案,有個出家人很笨,人很老實,這個人不認識字,很笨,但是他老實就是他最大的這種功德,人很老實。這個出家人有一天去找一個年輕的比丘,年輕比丘就滑頭滑腦的,那不是老實的。這個老實的比丘,這個出家人,就是大概他年紀也比較大,他起碼大概也是中年了,年紀也比較大,不懂得什麼經教。聽說修行就是要證果,最少要證得四果羅漢,去請教這個年輕的比丘,請他教他怎麼修能夠證得四果羅漢。那年輕比丘看到這個笨頭笨腦的,來跟他開開玩笑,然後佔他一點便宜。他說你把你身上所有的錢統統給我,統統供養我,我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就保證你證果,保證你證得四果。老實的比丘說好好好,這樣非常好,他就把他所有的財物都拿出來去供養年輕的比丘。

  那年輕的比丘說,好,這房子裡面它有四個角落,他就叫他蹲在東邊那個角落,叫他蹲著,然後香板拿來把他的身上打一下,打一下說,你證得初果須陀洹;好,他起來,再到另外一邊的角落再蹲一下,再打第二個,你證得二果斯陀含了;再到第三個角落再打一個,說證得阿那含了;到第四個角落再打一個,說證阿羅漢,你現在就證阿羅漢果了。這個老實的比丘一起來,他就給他致謝了,他真的證到阿羅漢果,證阿羅漢馬上六種神通,能夠飛行變化,在年輕的比丘面前他能飛上飛下,飛行變化。那個年輕比丘嚇死了,他說我騙他的,他怎麼真的證得阿羅漢果了?這就是說明一樁事情,就是他那個心是至誠恭敬心,他跟自性就相應。他對那個年輕的比丘,他對他沒有懷疑,他也不知道他是在騙他,他還是認為是真的。他是在騙他,他是用妄心對他,他是用真心對他。過去有人講一句話說,真布施不怕假和尚,真布施,我是真心真意的,我真心布施,你這是假的和尚,在騙人的,那我修我的功德,你造你的業。所以這個真心可貴,這叫菩提心,這就叫菩提心。

  在這個證果,在《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也有證果的公案,這是在中國歷代《高僧傳》裡面記載的,念觀音菩薩、拜觀音菩薩、念大悲咒也有證果的。在印度也有,在印度請觀音經,王舍城有個比丘名叫優波斯那,「與大眾說,自昔殺生無量」,自昔就是說他自己往昔,造殺生的業造了很多,無量無邊。這個我想不但是優波斯那,我們每個人大概都跟他差不多,我們沒有學佛之前,你看哪一個人他沒有殺生?大家都認為殺生是正常的,所以這個殺生無量。實在講是每個眾生都有造這個業,也很容易造這個業。他有善根福德因緣遇到佛法,「聞觀世音菩薩六字章句」,這個六字章句,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這在密宗裡面很多修行人都念這個咒語,唵嘛呢叭咪吽。

  念咒跟念佛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要念到一心不亂,所以他繫念一處。繫念,我們現在做三時繫念,這個繫念,我們念佛就繫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繫念,或者念阿彌陀佛四個字。繫念兩個字,繫就是像繩子繫在一個地方,給它繫在一個地方。繫念,就把我們心的念頭繫在一處,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現在的心亂跑,好像猴子一樣,猿猴一樣,七上八下的,妄念紛飛,定不下來,障礙我們的智慧。所以要把這個心繫念在一個地方。優波斯那比丘他就是念六字大明咒,心就繫念在這一句,繫念在這上面。

  念到一心有感應了,「見觀世音菩薩,即得解脫,成阿羅漢」,他證阿羅漢果了,他念六字大明咒念到證阿羅漢果。六字都能證阿羅漢,念這個大悲咒當然更沒有問題了。念大悲咒,或者念六字大明咒,都可以,或者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也可以,關鍵你要繫念一處,那就靈了。我們的心如果不能繫念在一個地方,那就不靈。所以你心能夠放下萬緣繫念一處,像《了凡四訓》講的,雲谷禪師教了凡持準提咒也是這個原理,原理都是一樣。你真正放下萬緣,心裡放空了,心繫念在一個地方,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心的能量就很強,就很靈驗。像《了凡四訓》講的,這畫符你只要不動念它就靈,一動念它就不靈。

  最近我們老和尚講海賢老和尚,以前年輕,他這個念佛念得都很靈,他只會念佛,什麼都不會,但是很靈驗。有一次,年輕的時候,遇到一隻狼,他看到這隻狼,這狼是會吃人的野狼,他心裡想,如果欠牠的,過去生欠牠的,那就還債,就給牠吃吧;如果沒有欠牠,大概也不至於去傷害他。這隻狼走到他面前也沒有攻擊他,就把嘴巴咬住他的褲管,這個動作就是拉他,牠就走在前面。看牠那個動作要帶他去一個地方,他就跟著這個狼走。走到一個山洞,看到一隻母狼肚子很大,要生產了,好像難產。海老看到這樣他心裡就明白了,原來這隻狼帶他來是要幫助那個母狼生產。所以他就坐在那邊念佛打坐,念佛念了十幾分鐘,那隻母狼產了五隻小狼,順利生產。這隻公狼牠也認識善知識,動物也有牠的靈性,牠也知道好人、壞人,是善知識還是不是善知識。牠看到這個老和尚有德行,所以就去找他幫忙,不是要去攻擊他的,是找他幫忙。結果他念了十幾分鐘的佛號,就迴向給這隻母狼,順利產下五隻小狼。

  另外有一次,就是他自己種的好像冬瓜被偷了,他就講,他說誰偷了我的冬瓜,偷了不好,有因果,要生病的。結果偷的人果然生病了。原來偷他瓜的那個人也是他的一個親戚,偷了,生病病不好。後來大家跟他講說,那某某人病得很厲害。後來他就承認了,說瓜是他偷的。那講一講他真的就生病了。後來就是叫他改口,就祝願他病趕快好。後來他講一講,果然病也就好了。如果換作我們,怎麼講也不靈,我們怎麼咒人家,人家還是好好的,他也不會生病,我們不靈,他靈。所以你真的清淨,它真的很靈,它就靈驗了。這個比丘他念觀音菩薩六字大明咒,看到觀音菩薩,得到解脫,就成阿羅漢,證阿羅漢果,就這裡講的『皆獲果證』。這是在印度那個地區的,在王舍城。所以阿羅漢,「見思惑盡,無受生三界之因」,他不用來三界。

  唐朝中國的終南山道宣律師,他每一次誦大悲咒一百零八遍,誦大悲咒一百零八遍,夢到大士脫袈裟給他覆蓋在他身上,這個放光奪目。這個道宣律師在中國佛教,在唐朝時代,是律宗的祖師,他的感應事蹟有非常之多,他不用煮飯的,中午會有天人送供養,這個事蹟很多。

  《江西通志》,在清朝有一個僧人,叫恆秀,「參雲居顯」,參雲居顯就是古代去參學參禪,「得契入」,得契入就是悟入,「十有六年」,就是他契入這個境界有十六年。「兀坐如枯樁,行住坐起,大悲咒、《行願品》不忘於心」,他悟入之後常打坐,他每天行住坐臥念大悲咒、念《行願品》,就是從來不忘於心。這是很重要的一句話,不忘於心。我們念佛,或者念咒,我們常常忘記,一有什麼事情,或者什麼,很容易間斷,很容易忘記掉。最近我們老和尚一直在講席當中提起的這位海賢老和尚,他只會念一句佛號,但是他這個佛號為什麼念得這麼有靈驗?主要他不忘於心,他行住坐臥,在做什麼事情,他這佛號都在心裡,沒有忘記掉。沒有忘記,就是二六時中他都不忘記,這就做到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所以有這麼殊勝的成就,關鍵在這個地方。

  這位恆秀禪師念大悲行、《行願品》不忘於心,「一日見二童持幢幡稽首曰,上士持佛咒無停,應證羅漢果」。有一天他看到兩個童子持幢幡來給他頂禮,稽首,說上士,上士是尊稱,對菩薩的一個尊稱。對菩薩一般講開士、大士,上士也是對菩薩的一個尊稱。他說上士,你持佛咒無停,你念這個咒沒有停止,應證羅漢果,他說你應該可以證得阿羅漢果,這個咒語都不停的。「乃別眾念佛而逝」,別就是告別,給大眾告別,念佛而逝,我們知道,念佛必定得生淨土。所以我們持咒、念佛,得佛力加持,這個修行方法是比一般的法門要殊勝。但是要能相信,要有信心。淨土法門叫難信之法。

  這個持咒跟淨土是同樣的屬於果地教,一般的法門都修因證果,從修因證果。我一九九O年去北京看黃念祖老居士,那一次是我們老和尚叫我拿他講的《華嚴念佛三昧論》文字稿去給他校對。也是我第一次出國,就到大陸去旅遊,一個人參加人家的旅行團去旅遊。到北京那一站,那天晚上旅遊的點,因為我一個人跟人家的旅行團,要跟著人家跑,自己也不能脫隊。一直到那天晚上回到旅館,我記得那個時候大陸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都是普通路。回到旅館我請當地的導遊帶我去,拿地址去找黃老居士,晚上大家回到賓館,吃過飯休息了,後面那個時間,我就可以稍微就是自己去辦一點事,帶這稿子去給他校對。去到他那個胡同,那個房子小小的,燈也暗暗的,燈光不是很亮,他書很多,那一簍一簍的,他也沒有書櫃,書很多。跟他提到這個事情,老和尚要帶這個稿子給他校對,跟他談話,我也就請教他一些問題。

  講到密宗方面,他跟我講,他說密宗跟淨土其實就是手的兩面,這密跟淨它是一體的,密跟淨是一體的。他說密是果地教,淨土也是果地教。因為佛法的修學,以果修果,這個比較特別;修因證果,這是一般法門。以果證修果,這是佛的果位,佛已經他修圓滿,佛菩薩他修圓滿了,修圓滿他果地上的一切功德,我們借佛菩薩果地的功德來做為我們因地的修因,這當然就殊勝了。但是這個道理比較深,修因證果這個道理比較容易理解,以果修果這個道理比較難懂。所以淨土叫難信之法,密宗也是難信之法。密宗是果地教,淨土也是果地教。其他一般的法門叫因地教,因地教就是修因證果。果地教是以果修因,用果地的功德來做為因地的修因,直接我們去接收佛果地上的一切功德。這個比較難以理解,也比較不容易相信。所以密宗這個法門,佛出現在世間,有些佛有講,有些佛沒有講。不是佛要講不要講,看眾生他能接受不能接受,他們能不能理解,有沒有這個善根,是不是這種根器?有這種根器他就必須要講,幫助這些人。如果這個時代的眾生他都不能接受,他也不能理解,那就不會講,因為講了也等於白講。因地教,這是一般的,都會講,因為一般的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現在不要講因地教、果地教,就講大乘跟小乘,你看有的,像泰國、斯里蘭卡,都是小乘佛教國家,他就不能接受大乘,不承認大乘是佛說的。但是現在斯里蘭卡,我們老和尚去,強帝瑪國師他們慢慢能接受大乘了。其實佛到斯里蘭卡,釋迦牟尼佛去過三次,《楞伽經》聽說在斯里蘭卡講的,《楞伽經》是大乘經典。早期達摩祖師傳祖師禪到中國來,那個時候都是用《楞伽經》做印證。到六祖以後就用《金剛經》,因為五祖是給六祖講《金剛經》,他聽《金剛經》開悟的。這是一個大乘、一個小乘,有的人他就不能接受,所以現在很多人學原始佛教,他只承認四諦、十二因緣,這小乘教。為什麼不承認大乘教?大乘教很多境界它是超越我們一般人的常識,所以他體會不到、不能理解,他就不接受。

  比如說現在有很多人,在中國有很多學佛的人,還有出家的法師、在家的居士,對大乘教他都還有質疑,為什麼?很多大乘經佛不是在人間講的,是在定中講的,定中,他入定他也沒有看到,後來佛弟子結集,他們就疑問很多。因為大乘經講的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不可思議的。這是各人的根器不一樣,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他不能接受。我們台灣很多學佛的,有的人他去學原始佛教,有的人他就能接受這個大乘佛教。所以原始佛教就是南傳小乘法,修到最高就證阿羅漢,他們認為成佛只有釋迦牟尼佛一個可以成佛,其他人統統不能成佛,只能成阿羅漢。大乘教講就是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北傳這一支是大乘法,有顯教、有密教,屬於大乘法。現在老和尚到斯里蘭卡去,現在建佛教大學,強帝瑪國師他講,我們這個佛教大學裡面有南傳、有北傳,還有藏傳,不要分什麼傳,統統有,這就是真正名符其實的佛教大學。另外還有在蓋宗教大學,在佛教大學裡面,包括其他宗教都有,這個也是老和尚非常支持的一個項目。

  黃老講到證果這樁事情,我也曾經聽他的錄音帶,因為那個時候去找他,時間也很有限,我們去旅遊的,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去見他的。白天又要跟著團跑,也沒有時間在那邊多停留,只能短暫性的跟他碰個面。他也講怕我們聽了不能夠理解,他就用個比喻,他就用吃饅頭做比喻。他說因地教,比如說我們要吃一個饅頭,這個饅頭是果,我們要吃這個饅頭。怎麼樣才能做成一個饅頭?饅頭怎麼來?麵粉。麵粉怎麼來?麵粉是麥。麥怎麼來?麥是有農人去種。那怎麼種?你要找那個種子,找一塊土地。你一直找,找到最基本的原因,找一塊土地,找麥的種子,然後有農夫去把它播種,然後照顧、施肥,然後這個麥它就成長,成熟了,割下來,然後再磨成麵粉,麵粉再去揉。這以前當兵我曾經去學做饅頭,做了,不太會做,跟那個班長,我們沒有買發粉,就是前一天晚上揉一塊然後做發粉,第二天那一塊再加在麵粉去揉。揉揉揉,然後做出來,切成大塊小塊,又醜八怪的那個饅頭,那阿兵哥隨便,可以吃飽就好。

  那個時候我是從外島回來,外島去當炮兵,回來要去受訓,要去受這個狙擊手,狙擊手就是去給人家暗算的,狙擊手,槍手,要去練神槍手。那個時候也學佛了,神槍手都殺人的,這個不好,被派了不能不去,就被派上去到林口去受訓。我們班長那天說,誰發心要去做廚房,做廚房就不用去練靶了。我就舉手,我就報名,我去做廚房,我去做饅頭,所以去學做饅頭。所以麵粉揉揉揉,然後去蒸,蒸出來又黃,大大,一切,班長那也是大老粗一個,我們就弄一弄,反正吃的這個都是有機的,這個也滿好的。所以我做過饅頭。

  黃老他就用做饅頭、吃饅頭這樣的一個來比喻,讓我們去理解什麼叫果地教、什麼叫因地教。他是說,那你如果因地教,你要吃一個饅頭,好,找一個塊去種,修因,你不種你饅頭怎麼來?拿麥的種子去種。這個麥我們台灣比較沒有這麼多,我到山東慶雲全部都是麥田,道場旁邊種的都是麥田,我還去幫忙撿過麥。那個農人割下來掉的去撿,齊老菩薩她們都去撿那個麥。撿到那個,他割掉下來的,我們去撿,撿回來還一大堆,做很多麵粉、很多饅頭,供養大家。那你要種麥,麥收成之後,然後去磨成麵粉,磨成麵粉你要去做成饅頭,饅頭做好了還要去蒸,蒸出來你才有個饅頭吃。他就把這個修行證果的因地教就是這麼一個過程,你從修因到證果,你這個程序一定是這樣的,沒有例外的。

  什麼叫果地教?饅頭有人做好了,你花個五塊錢去買來吃就好,不用那麼麻煩。那果就是已經做現成的了。用這個來比喻讓我們去理解說什麼叫果地教。現在一句佛號其實就是果地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它就是涵蓋他因地所有修行,包括十方一切諸佛所有的功德,都在這句名號。就像饅頭蒸好了,就等你去吃。但是你要能接受,你不接受,他也沒辦法。所以果地教它的殊勝就在這裡,以果修因,佛的果位上做為我們凡夫的因地心,用他的果位薰我們的因地心,然後薰久了,他自自然然就成了佛。念佛成佛的道理就在這裡,這叫果地教。

  但是果地教修行容易,要生起真正的信心難,因為道理太深了。你講因地教,大家信的人多,大家這樣比較合理,修因證果,這樣合理。但果地教道理比較深,比較不容易理解,所以叫難信之法,不容易相信。如果很容易相信,大概念佛我們不會間斷。知道這句佛號功德是這麼究竟圓滿,你一分一秒都不會讓它空過。但我們現在常常空過,就是信心還不足,為什麼不足?還有懷疑,真的嗎?我怎麼念這麼久還沒有感覺?這些都是障礙,都是從自己心裡這種懷疑產生,懷疑你信心就半信半疑。如果真信不疑,真的那個效果就很快。你看《彌陀經》講若一日到若七日,還要多久?講三年那都是太久了,七天。關鍵信難,所以在《彌陀經》、《無量壽經》佛都講這是難信之法。同樣的這個大悲咒也是一樣的一個道理。你看照修因證果,你要證須陀洹果斷八十八品見惑,如斷四十里流的瀑布那麼困難。靠自己修行的功夫,靠這個理論方法來修,這麼難,現在給你講,你念佛就可以達到,這不能相信。這個念佛不但證須陀洹,其實念佛就成佛了。這個不敢相信,所以佛講這難信之法。

  難信要能夠生信,必須深入經藏,你沒有深入經藏這個信心真的很難。現在我們淨老和尚他深入經藏,現在信心就不斷的提升了。所以他講的經我聽了四十五年,以前他也不修淨土,喜歡大經大論,但是李老師一直強力給他介紹,他也尊重老師,不排斥。但是也不是很認真來修淨土,一門深入,他也不是很認真來修。到了晚年,最近這幾年,真的是認識愈來愈深入,講《大經解》愈來愈深入,認識得愈清楚,信心就不斷的增長,現在這個信心堅固,不會再有動搖。這是得力於六十年經教的薰習,學得真的是深入,還要學得對,才能真正認識這個法門。所以這裡念大悲咒可以證果,這也都是事實。因為觀音菩薩他已經成佛了,他是過去正法明如來,他是倒駕慈航再示現菩薩的身分,其實他是早就成佛了,用菩薩身來度眾生的。所以他這個咒語,我們如果真誠恭敬的持誦,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證得果位,這是事實。所以能夠從一地到十地,這也是可以證這麼高的一個果位,這得力於神咒的一個加持。密宗主要它是持咒,用這個方法來修行,所以稱為果地教,密跟淨都是屬於果地教。

  下面這句講『無量眾生發菩提心』,這沒有證果他也發菩提心了,無量無邊的眾生「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向著無上菩提這個目標在提升。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裡面,這個發菩提心是在第三福,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第三福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大乘,入了大乘,發菩提心才能成無上道。在《無量壽經》這一句發菩提心也非常重要,我們這個念佛法門不用斷煩惱,可以帶業往生。也就是說,不用斷煩惱也就是你不用證果了,你不需要證果也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要發菩提心。所以《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上中下三輩都有這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不管是上輩還是中輩、還是下輩。因為上中下三輩他們修行的功德、層次不一樣,修行的功夫不一樣,功夫好的上輩,次等的中輩,再次等的是下輩,各人修行的功夫不一樣。但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三輩都一樣,也就是說不管你有上輩的功夫、中輩的功夫、下輩的功夫,都要發菩提心。

  這個菩提心,我們聽也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在《大乘起信論》解釋這菩提心,「深心、直心、大悲心」。菩提心,自古以來,祖師大德也有很多種解釋,但是我們聽起來我們還是很難體會,我們聽起來還是很難體會。特別我們沒有學過經教的一些學佛的人,聽古大德的這種講法,真的也是聽不懂,那什麼叫菩提心?這麼多解釋,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我們淨宗九祖蕅益大師,他註解《彌陀經要解》,他解釋菩提心我們就比較容易體會,大家一聽也就明白。他說什麼叫菩提心?他說真信、發願、念佛求生淨土,你發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他給我們這麼一解釋,我們很多疑惑都迎刃而解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看到《淨土聖賢錄》,自古以來有很多不認識字的阿公阿婆,他經一次也沒聽過,什麼叫菩提心他也不懂,但是他念佛念個三年、五年,他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他連菩提心什麼都不懂,他怎麼發菩提心?他有沒有菩提心?他沒有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這不是跟經講的又不相應了嗎?

  但是看他往生的瑞相又那麼自在,這個也是事實,也是往生最有力的一個證明。但沒有看到他們發菩提心。我們看了這個祖師大德註解,我們搞了半天都不懂什麼叫菩提心,那些老阿公、老阿婆,他連一次經也沒聽過,他怎麼知道發菩提心?總是有這個疑惑。蕅益祖師這麼一講,我們就明白了,他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真相信自己念佛一定可以往生,也真願意去西方,這個世界統統放下,他只要發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想想也真的有道理,因為一往生就成佛了,到了極樂世界自然就是發菩提心。到那邊你肯定會發菩提心的,你只要去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會發菩提心,大家都會發菩提心。蕅益祖師給我們註解《彌陀經要解》,給我們排除這個疑惑了。所以這個發菩提心對我們修淨土的人來講,就是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你真發起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我們看《感應錄》,有很多人念觀音菩薩、念大悲咒,到最後都求生淨土,念佛求生淨土。這一本經也是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經文有明文。所以這個經也是導歸淨土的,導歸淨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所以此地講,「無量眾生發菩提心」,就是發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這個心,那是真正的無上菩提心。發心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沒有斷煩惱也沒關係,也不用證得初果、二果,什麼果都不用證,你只要真信、發願、念佛求生淨土,真想去,佛都來接引,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往生,我們沒有證果,往生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煩惱一品沒斷,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如果這裡講的,你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大乘圓教初信到七信,到十信位,這個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但是斷見思惑了,破塵沙惑了,這些小乘聖者,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往生方便有餘土。如果破了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菩薩,往生極樂世界是往生到實報莊嚴土。

  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跟十方世界諸佛的凡聖同居土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沒有六道,它只有人天兩道,那其他十方諸佛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有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有人道、天道,都有六道。那西方極樂世界它只有兩道,人道、天道,我們是人的身分去往生,沒有斷煩惱,我們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人道;如果天上的天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天道。如果三惡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是成為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人道,或者天道,看他的善根。這是跟十方諸佛不一樣的,同樣是凡聖同居土,因為你沒有斷煩惱,你住的世界就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兩道,這是一個特色。

  另外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那邊的人跟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人或者天人,每個人都無量壽。十方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人跟天壽命都有限量的,都不是很長的,都有限的。但西方無量壽,這是第二個特色,不可思議的。在其他諸佛世界沒有這種事情,凡夫怎麼會無量壽?你要證果的聖人才能無量壽,凡夫怎麼會無量壽?這是得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人天無量壽。到那邊,其他的殊勝也是十方諸佛沒有的,凡聖同居土沒有的。

  第三個特色,它的凡聖同居土跟上三土連在一起,沒有障礙。十方諸佛的世界,你下面這一土通不到上面那一土,凡聖同居土不能通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你看不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你還沒有破盡無明習氣也不能回歸常寂光土,他有障礙。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你往生任何一土都沒有障礙。那往生上三土沒有障礙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就是往生到凡聖同居土是凡夫,一品煩惱沒斷,他在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他也能通方便有餘土,他也能通實報莊嚴土,他也能通常寂光土,它四土連在一起。其他諸佛世界上面的通下面的,下面的不能通上面。諸佛常寂光土他通實報莊嚴土、通方便有餘土、通凡聖同居土,上面通下面沒有障礙。但下面要通上面就有障礙。上面通下面沒有障礙,這個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下面要通上面沒有障礙,這個我們就很難理解。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現在住的這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住在這個地球,我們這顆地球,是屬於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在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的六道當中的人道。所謂凡聖同居土就是凡夫跟聖人共同居住在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有凡夫住,也有聖人住,有阿羅漢、有菩薩、有佛跟我們住在一起,他認識我們,我們不認識他。

  所以在我們中國佛教這些歷史的記載,你看最有名的《三昧水懺》,就是悟達國師他碰到一個阿羅漢迦諾迦尊者,他的道場在四川,一個山裡面。他進去的時候看到七寶宮殿,阿羅漢的道場,離開的時候回頭一看,又是荒山一片,不見了,有緣的人他看得到,沒有緣你見不到。但是阿羅漢、菩薩要找我們很方便,他認識我們,我們不認識他。他方便有餘土通凡聖同居土。但是我們就通不了他,我們去找,我們去四川我去了好幾次,也沒有看到迦諾迦尊者的道場,還跑到黃山、九寨溝去,都沒看到,我們就有障礙。

  西方極樂世界它很特別,沒有障礙。上面對下面沒有障礙,這個大家都能理解;那下面對上面沒有障礙,這個想不通了。有很多法師特別研究經教,研究得很深入的,愈研究就愈不相信,他說哪有這回事情?但事實上它是這樣。你說一品煩惱沒斷,一個十足的凡夫,到那邊通方便有餘土、通實報莊嚴土,又通常寂光淨土,四土合在一起,神通道力跟等覺菩薩差不多。所以蕅益祖師講,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些凡夫,什麼都說不上。你說他凡夫,他凡夫他上三土他都沒有障礙,他極樂世界的上三土沒有障礙,十方諸佛世界的所有一切諸佛國土他也沒障礙。你說他凡夫,不能說他凡夫,凡夫哪有這個能力?你不能說他是凡夫。你也不能說他是聖人,聖人要斷煩惱,他一品煩惱沒斷。說他凡夫也不是,說他是聖人也不是。所以總結一句話,就是這個世界真奇妙,就有這麼一個事情。

  對這個世界認識得愈清楚、愈明瞭,我們那個願心就會愈提升。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想去?對那個地方認識不夠,如果認識得愈清楚,我們那個意願就愈高,你就很想去西方,真的最好現在就去。為什麼?一去到那邊就什麼神通都有了,那你要去哪裡都很方便,就不用坐飛機了。像我們明天要到日本,一大早還要趕飛機。到那邊就不用,坐蓮花就好了,念頭一動,蓮花就飛起來了,那多好!所以我十幾歲,十六歲,讀到《無量壽經》,那個時候還沒有聽經,我就很想去西方,因為讀它那裡,太好了。以前小時候讀《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不夠看,這個四十八願怎麼這麼殊勝?我十幾歲就很想往生了,因為去那裡太好了。這是佛在經上講的,這些都是事實。所以《彌陀經》講「說誠實言」,誠實言就是一切諸佛都來證明這樁事情是真的。出廣長舌相來證明,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這個世界都是真的,說誠實語,沒有一句假話,這個非常難得了。所以發菩提心真的到西方去,那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你持名念佛,信願念佛往生淨土,是最省力的。你要修因證果斷煩惱,你要吃多少苦、費多少時間?在這個六道輪迴進一步退九步,修到哪一年?這個很吃力的。如果到西方,那很容易,這個證果就很容易。所以十方諸佛才會極力的勸勉一切眾生,真的要去西方成佛比較快,有這麼殊勝的地方,所以十方諸佛都勸眾生要發願。有些眾生他就是不接受,那不接受佛也不勉強,恆順眾生,你喜歡在這裡慢慢修,那就跟他講一般的法門,讓他來修。這一段我們就學到此地,這是觀音菩薩說大悲咒有這麼殊勝的感應,有證果的,發菩提心。我們修淨宗如果真發菩提心,信願念佛,這一生必定往生西方淨土,一生成佛。

  好,我們接著看下面這段經文:

  【爾時。大梵天王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菩薩言。善哉大士。我從昔來。經無量佛會。聞種種法。種種陀羅尼。未曾聞說如此無礙大悲心大悲陀羅尼神妙章句。唯願大士為我說此陀羅尼形貌狀相。我等大眾願樂欲聞。】

  這個一大段經文,這是大梵天王他啟請觀音菩薩說法的。『爾時』,就是觀音菩薩說了大悲心陀羅尼咒之後,在會大眾很多人證果,發菩提心,在這個時候,『大梵天王從座而起』,「大梵天王」是色界天的天王,梵天的天王,這在三界裡面屬於色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地位很高。他聽完大悲咒之後也是非常歡喜,當然也有疑問。這個疑問有兩種,一種是利樂有情問,一種是自己真的有懷疑。利樂有情是自己是明白,但是別人有這疑問,他不知道怎麼問,他來代替大家問,這屬於利樂有情問。大梵天王他就從他的座位起來,整理整理衣服,這是禮節,『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菩薩言』,「合掌」表恭敬,這個下對上叫「白」,上對下叫告,這是尊稱,尊敬的,我們現在講報告,向觀音菩薩稟白。

  『善哉大士』,菩薩稱「大士」,「善哉」就是很好。『我從昔來,經無量佛會,聞種種法、種種陀羅尼』,他說「我從昔來」,就很久以來,學佛學了很久,經過無量諸佛的法會,也聽聞種種的佛法,也聽聞種種的「陀羅尼」,陀羅尼翻譯中文叫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在密教是屬於咒語,聽很多種咒語,聽很多種法門。『未曾聞說如此無礙大悲心大悲陀羅尼神妙章句』,他說還沒有聽過,第一次聽的,「未曾」就是以前沒聽過,沒有聽說聽聞,「無礙大悲心大悲陀羅尼神妙章句」,這個過去沒聽過。『唯願大士為我說此陀羅尼形貌狀相』,他的疑問在這裡,「陀羅尼」它的形貌、它的形狀,這個事相,到底是怎麼樣?『我等大眾願樂欲聞』,他說我們大眾,他就代表大眾來問這個問題,我們很想知道陀羅尼它的形貌狀相到底是怎麼樣。下面就是觀音菩薩給大梵天王說明這個大悲心陀羅尼的形貌狀相。

  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觀音菩薩告梵王言」,我們下次再來學習。因為明天要到日本去做法會,這次法會可能要到四月底才有圓滿,所以我們這個講座在四月底五月初,我們再請大家留意我們講座的時間,我們先暫停。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