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直講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18/5/13  日本千葉縣浦安市文化會館  WD20-033-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今天這堂課,由悟道來跟大家講講話。在跟大家講話之前,我們還是來讀一遍三個根當中的《太上感應篇》,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之後,大家再念。有課本的人,請翻開一百一十一頁,《太上感應篇》;沒有課本的同修,可以用聽的,跟著念就可以。在念《感應篇》之前,大家跟著我念三首偈頌,也是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之後,大家再念:《太上感應篇》。太上寶訓,感應之篇。日誦一遍,滅罪消愆。受持一月,福祿彌堅。行之一年,壽命綿延。信奉七年,七祖昇天。久行不倦,可成佛祖。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衒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訶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欲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應篇》。我們讀誦了一部《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是最近我們淨老和尚提倡三個根之一。《感應篇》講的是因果教育,在日本這個地區,很早以前《感應篇》就傳過來了。這個資料我在東京都,我自己住的一個精舍,我住的地方附近有個小寺院,叫藥師寺。我住了很多年,偶然看到電線杆上寫藥師寺,供藥師如來的藥師寺。到供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寺院,就看到我住的地方,走幾步路就到了。去年,我眼睛得眼疾,就想到後面有一間藥師寺,就去拜拜藥師佛,求藥師佛加持,看眼睛會不會快點好。我去上香,剛好寺院裡面掛著牌子寫九月份下雨(下毛毛雨)來求眼疾痊癒最有效。所以我去年去拜藥師如來,剛好是九月,去拜的那一天剛好有下雨。所以我去上香,拜一拜,果然眼睛就好了,得到藥師佛的加持。在這個寺院,它門口有個白鐵做的牌子,像我們公布信息的公布欄一樣,固定的一個牌子,裡面寫了一些字。我仔細一看,就是講三尸神,我們剛才念到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所以看到那片牌子,我就知道(根據這個資料)很早《太上感應篇》也傳到日本來,他們那個寺院現在還有這些資料。

  《感應篇》,我們剛才讀的,有一句也是跟我們祭祖有關係,「輕慢先靈」。對祖宗的祭祀,如果輕視、怠慢了,都有罪。何況都忘記了,都不知道去拜祖先,當然這個罪過就更重。因此,我們對先靈,祖先神靈,不可以輕忽怠慢,年年要祭祀;不祭祀,司過之神就會記過。這個過很多,這裡舉出來,也是我們在生活上普遍比較容易理解的。因此印光大師一生提倡,就是這個道理。

  佛經講得深,一般人他體會不到。像《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講地獄、餓鬼、畜生,一般人他不能理解,他不相信。講我們眼前這些報應,大家聽得到的,看得到的,體會得到的,接觸得到的,大家比較容易理解,比較容易從這個地方覺悟過來。《感應篇》可以跟《無量壽經》的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做個融會,對佛在《無量壽經》講的因果報應,我們會更具體的了解,等於是《無量壽經》三十三到三十七品一些補充說明。因為經講的有現前我們能體會的,有我們現前體會不到的,像《無量壽經》講的,佛講人死了以後有三惡道,有六道輪迴,「都不知信」,他說沒有那個事情,那是迷信。佛的時代,有很多人他都不相信。講他看不到的,他不信,佛就舉出現前我們看得到的,聽得到的,接觸得到的。「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年壽旋盡就是《感應篇》講的「算盡則死」,無可奈何。《無量壽經》也講,我們造了惡業,「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先生病,死也死不了,好也好不了,被病苦折磨;「或於壽終,入三惡道」,壽命到了,到三惡道去。佛經講的都有講三惡道,也有講現前我們生活上看得到的。講三惡道,一般人他不信;講現前看得到的,比較容易起信。所以世出世間聖賢,由淺而深,這是印祖提倡《感應篇》他的道理。所以印光祖師有一篇序文,對這個《直講》(《直講》就是直接講,簡單的講)他有寫個序,也是值得我們來學習的,我們也不可以疏忽了。

  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修懺悔法,實在講,我們現在做三時繫念,我們當前的功課還是在懺悔。懺悔偈我們念了很多遍,「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我們念了,但是我們是不是知道怎麼去懺悔?我們也想懺悔,但是不知道怎麼去懺悔,總是有這個心。為什麼不知道怎麼懺悔?懺悔就是改過,改過之前必須先知過,知道自己過在哪裡,什麼是過,要必須先知道。如果我們自己有過錯,自己不知道,那怎麼改,怎麼懺悔?所以知過,他才能改過,不知過,他不知道怎麼改。因此,我們必須先知過。知過,在佛經上講得很多,我們一般大家都知道十善業就是善,反過來就是十惡,惡就是過。我們讀了五戒十善,是不是做到了?還是沒有。因為五戒十善它十個條文,詳細的內容,我們不知道,佛在經上講得很多,散布在大小乘經典裡面,如果我們不是讀了很多經典,實在講也不能夠完全知道。這個是我們不知過的一個因素,我們經讀得太少。

  叫我們讀那麼多經,特別是現代人你沒時間,或者有時間也未必想去看這些經。因為現在很多資訊都在電腦上,往往電腦一打開,我們總是會受這些資訊影響。因此去讀經這個時間就愈來愈少,沒有讀那麼多經,我們只知道五戒十善這個條文,實在講,對內容不清楚,不清楚就不知道自己過在哪裡,不知道自己過在哪裡就沒辦法懺悔。懺悔偈念完了,也不是真懺悔,因為過還是沒改,沒有改就不是真正懺悔。把過改過來,才是真懺悔,真懺悔才能得到經典裡面講的功德利益。所以念誦、唱誦、讀誦,是為了要受持。讀誦為了受持,不是讀完就沒事了,讀誦是為了要受持。受持之前,也必須讀誦,讀誦受持都是必須要的。

  現在我們台北華藏,我就提倡我們職工、義工每天來上班,先讀一遍《太上感應篇》。現在做法會,如果有請我講經,我現在想想,我們懺悔偈念了那麼多年,也不知道怎麼懺,所以在做三時繫念,上午有講課的時間,大家先讀一遍。

  《感應篇》講,從「苟或非義而動」,一直到「無故殺龜打蛇」,這段列出來的一百七十項,都是罪過。這章文最長,叫「諸惡章」。諸惡就是很多惡,這個比較粗淺,我們比較容易體會,在生活當中你天天都會看到的。「諸惡章」就是講往昔所造諸惡業,我們先有個概念,什麼是諸惡?這個方便我們做三時繫念,念懺悔偈隨文入觀。《感應篇》讀熟了,我們念到「往昔所造諸惡業」,才知道我們自己是犯了哪些罪業,哪些我要改的?哪些我沒有,要保持的?這個就是提醒我們念懺悔偈隨文入觀的一個方便。所以有必要做這樣的補助。前幾天我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古城淨宗學會做三時繫念,上午安排我一個小時講課,我就帶大家讀《感應篇》,這樣對我們大家念懺悔偈起隨文入觀的作用,就有幫助了。

  印光大師《直講》的序,我跟大家念一念,「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這段就是人性本善,因為有執著,所以起了種種好惡、情見,埋沒我們本性的善心,比比皆是,到處都是。「由是古之聖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複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這一段就是古代我們世間的聖賢,各垂言教,儒道。希望人能夠依這個來修行,恢復人之初,性本善。講的語言很多,歸納起來,總不外乎是格物致知,明明德,止於至善而已。「所言格物者,格、如格鬥,如一人與萬人敵;物、即煩惱妄想,亦即俗所謂人欲也。與煩惱妄想之人欲戰,必具一番剛決不怯之志,方有實效。否則心隨物轉,何能格物?」這個格物就是格鬥,對治我們的人欲煩惱,佛法講貪瞋痴。沒有一番剛決不怯之志,的確都被人欲打敗了,沒有辦法戰勝物欲的煩惱,還是心隨物轉,這是格的意思。格鬥,跟自己的煩惱物欲格鬥,打仗。打贏了,我們就恢復本性的光明;打敗了,還是煩惱重重。這是講格。

  「致者,推極而擴充之謂;知,即吾人本具愛親、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學而始有也」。這個是講知,就是本具的愛親、敬兄之良知,這個不是教了、學了才有,本來就是這樣,就有的。「然常人於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檢點,從茲隨物所轉,或致並此愛親、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極此良知,以遍應萬事,涵養自心乎!」一般人在平常日用之中,沒有加以省察檢點,心就隨物轉,導致愛親、敬兄的良知也失去了。愛父母雙親、敬兄長,這個本有的良知都喪失掉了。這樣還能指望他推極此良知,以遍應萬事嗎?這個就辦不到。

  「是以聖人欲人明明德,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從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說工夫,妙無以加。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須有成範,方能得益。五經、四書,皆成範也」。聖人教人要明明德,止於至善,最初下手,就是從格物致知開始。這個功夫,實在是妙無以加。但是一般常人要依這個來修持,必須有個成範,有個現成的規範,才能得到實益。五經、四書,都是成範。「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見各書,不以類聚,頗難取法;而未多讀書者,更無因奉為典型也」。這個跟我們剛才講的,跟佛經一樣,散在很多經典,儒書也是一樣,五經四書十三經,散布在各經,分量很多、很大,它沒有蒐集在一起,頗難取法,很難取法。沒有多讀書的人,讀書很多的人都很難取法,沒有讀什麼書的人就更無因奉為典型,那就更難了。這是講儒書,包括我們佛經也是一樣的,你沒有看很多經、看很多書,你不知道。但是有幾個人能看那麼多?看那麼多書的人,未必他都能夠明瞭,何況沒有讀書的人,他怎麼去取法?他怎麼修?

  祖師再給我們講,「《太上感應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禍淫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善報?為惡者得何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且愚人之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蓋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為失大利益,得大禍殃,敢不勉為良善,以期禍滅福集乎?由是言之,此書之益人也深矣!」這段祖師給我們講,推薦《太上感應篇》的一個理由。《感應篇》撮取精華,惠吉逆凶、福善禍淫的至理,發起掀天動地、觸目驚心的議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為善你得什麼善報?作惡你會得什麼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讀熟了,你就明白,好像你看火一樣那麼清楚。且愚人不肯為善,就是愚痴的人他不肯作善,而為什麼要作惡?都是因為自私自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為自私自利自己得大利益,沒有自私自利就吃虧了。如果讀了《感應篇》,知道你自私自利去造惡業,不但你得不到利益,反而失大利益,得大禍殃。知道了,誰肯幹?當然不會了。會幹,造惡業,因為是他不知道,不知道這個因果報應。要得利益,反而得到大災禍,怎麼會有人去幹這種傻事?會幹這個傻事就是不知道。知道之後,為了要得大利益,你就要開始勉強修善,調整自己,以期災禍滅除,福報雲集。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講,祖師給我們講,給我們開示,這個書利益人也很深。

  「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潛修焉。清,長洲、彭凝祉,少奉此書,以迄榮膺殿撰,位登尚書後,尚日讀此書,兼寫以送人,題名為元宰必讀書;又釋之曰:非謂讀此書,即可作狀元宰相,而狀元宰相,決不可不讀此書」。古來讀書人讀這個書的很多,舉出過去做狀元宰相清朝彭凝祉,他做到尚書,還每天讀這個書。並不是說讀了《感應篇》就會做狀元宰相,但是狀元宰相絕對不可以不讀這個書,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其發揮可謂透澈之極,然見仁見智,各隨其人之性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況區區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印祖給我們開示,見仁見智,隨各人的性質,各人的願望。這本書講到終極目標是成仙,成仙還在六道裡面,但是比人道好。求長生不老,健康長壽,這部書是道家修長生的;如果我們學佛的人,以大菩提心來修,就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圓成佛道。就不只區區成神仙得人天小果而已,看你用什麼心去修,以大菩提心修,這部書幫助我們成佛。這是印祖給我們的開示。

  「此書註解甚多,惟清,元和、惠棟之箋註,最為精深宏暢,惜非博學之士不能閱」。以上介紹三種註解,這個書註解很多,這三種箋註精深宏暢,但是我們不是博學多聞之士,沒辦法讀。「次則《彙編》」,就是《感應篇彙編》,我們外面結緣架有結緣。「實為雅俗同觀之最上善本,而不甚通文之婦孺,猶難領會」。這個對一般沒有讀什麼書的婦孺,就是婦人小孩,讀了也很難領會。「惟《直講》一書為能普益,然文雖淺顯,詞甚優美,淺而不俗,最易感人」。《直講》就很簡單、很白話,大家一看就懂,這是一般雅俗都可以來讀誦的,是推薦這本《直講》。「香濤居士,出資千圓,排印廣布;亦有同志各相輔助,願令此書周遍寰宇。庶幾人修十善,家敦孝弟;知禍福之惟人自召,善惡之各有報應,則誰肯為惡而召禍乎?此風一行,善以善報,則禮讓興行,干戈永息,人民安樂,天下太平矣!願有財力智力者,或廣印以流布,或說法以講演。俾未失本性者,愈加純真;已失本性者,速復厥初。其為功德,何能名焉!一九二八年歲次戊辰」

  以上是印祖一篇對《直講》的序文。所以這個《直講》,我現在請大陸東北的同修正體字註簡體字,還有拼音,做小冊子,口袋型的。我們依照印祖這個開示,把印祖的序文,李炳南老居士的序文,唐湘清居士的序文,都列進去,希望每個人都一本,小本的一本。所以現在我請他們在排版,希望廣泛來流通。大家如果有這個書,你們要流通也可以,所謂輾轉流通,功德無量。

  好,我們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就跟大家講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