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二三年中元法會志工培訓—常禮舉要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3/7/18  國際會議中心201廳  檔名:WD21-144-0001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是我們華藏例行性的志工培訓的時間,過去我們在國際會議中心辦活動,在活動前都有安排一個時間,跟各位志工來一起交流學習。過去先師淨老和尚在香港的時候,香港那邊同修也曾經請蔡禮旭老師特別講課,因為我們人生從生到死,就是不斷的學習。學習就是在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先從做人開始。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是佛在《無量壽經》講的「無義無禮,不可諫曉」,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無義無禮的時代。這個義就是道義,所謂道德仁義禮,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沒有道義,也不懂得禮節了,這個《無量壽經》我們淨宗同修大家都念過,有的人也念得非常的熟悉了。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大家相處基本上從家庭開始,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現在有幾個家庭是幸福的?現前的社會,離婚率非常高。離婚就是夫妻兩個人起衝突,不能夠相容,不能相處,也會影響到孩子,這個也是必然的。這是什麼道理?因為從小也沒有這些家庭教育,在學校老師也沒教,社會也沒有,國家也沒有定這個教育,全世界都沒有這門功課,從幼稚園到研究所沒有。所以現在的人讀到博士、教授,他也不懂得做人,不懂得孝親尊師,他不懂。那這個也不能怪他們,也不能怪大家,只是怪沒有人教。教學教學,教當然也要有人學,這是雙方面的。如果說老師願意教,學生不願意學,那也沒有用。所謂「教學相長」,互相會增長。所以佛法講,叫「師資道合」,老師願意教,學生也願意學,那就相應了。這個是我們當前社會的一個情況。

  我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常禮舉要》,是過去台中雪廬老人他編的,他到台灣來,也是看到這種情況。因為先師淨老和尚過去在講席當中也講過,在中國歷朝歷代,再短的朝代,十幾年的朝代,他一得到國家政權,第一個必定先制禮作樂。禮,就是我們國民從上到下,各階層的一個生活規範,一個標準。樂,國家制定正規的音樂,婚喪喜慶都有國家制定的樂,要奏什麼樂。喜慶你總不能奏哀樂,喪事總不能奏歡喜的音樂,這個不合乎人情。這個禮就是講人情世故,講人情。在中國講情理法,外國只有講法理、法治,中國是講禮治。禮就是把人當人看,尊重人格。這個禮的精神,就是自卑而尊人。那法治就不一樣,法治就對人都要懷疑,懷疑你是不是壞人?要給你調查調查,這個沒有人權。現在西方講的人權,實際上是最不尊重人權的。所以禮才是真正尊重人權。先師在世也講過,中華民國建國以來就沒有制禮作樂,我們中國歷朝歷代每個朝代都有,只有中華民國建國沒有制禮作樂,所以我們老和尚講,將來中華民國是亂世,是空白的,沒有禮樂的制度。

  因此現在我們看到婚喪喜慶,你國家沒有制定一個準則讓國民來遵守,大家要採用哪一個也都對,也都可以,甚至有的很離譜的也是對的,那就很亂了。像喪禮,還有根據傳統披麻帶孝,披麻帶孝是清朝的禮。傳統的禮它還比較正規,雖然不是中華民國制定的,是清朝的,但是民間現在還有人用傳統的。傳統的禮就是倫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很清楚,一個人你戴什麼麻,有粗的、有細的,遠親還是近親,是長還是幼,這一套看戴上哪個,就知道你跟往生者是什麼關係,那就很清楚,現在沒有了。現在我們淨宗還有,大家統統穿海青,那個亡者家屬統統穿海青,同修來參加也統統穿海青,到底大家跟這個往生者是什麼關係都分不清楚,這個叫亂了。現在我們給這些葬儀社溝通,不然你就穿黑的或穿海青,別一個粗麻、細麻來辨識,你是喪家還是來參加的來賓、親友,以這樣來做一個識別。所以過去這個古禮有人情味,像我父親過世的時候還有左鄰右舍都來幫忙,主動來幫忙的,讓這個家人心裡感到相當的安慰。現在左鄰右舍看到這一家人有人死了,嚇得要死,看都不敢看了,這個人情之薄,那你從這個地方看出來。這個人情看出什麼?你家有事,我們去幫忙;他家有事,我們去幫忙;我家有事,你們也來幫忙,這個就是不用講團結,自然就是一個團結。像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個就沒有了,你家遭小偷,管你的,跟我家沒關係,反正我家沒有被偷就好了,那是你家的事情,大家不會互相幫助,遇到什麼災難,也不會互相幫助。現在只有一些社會慈善團體,或者有一些善心人士他會發心,他願意發心,跟過去時代就不一樣。

  今天跟大家來學習《常禮舉要》,我們辦活動也是有相關的,我們找出相關的。上一次跟大家分享的「會客」,我看了這一部分,跟我們這個活動是比較相關。請大家看《常禮舉要》,「會客」,第一條:

  【一、見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請姓字住址。】

  『見先致敬』,不管客是生客、還是熟客,反正到家裡來就是客人,我們就要打招呼。『熟客道寒暄』,我們常常見面的,這個是很熟悉的,就道一些家常,寒暄一番。『生客』,請問你尊姓大名,家住哪裡、從哪裡來。「生客」就是第一次見面,陌生的,這個是叫生客。這個生跟熟也是有當中的,比如說見過第二次面,還不是很熟,但是已經見過了,請問有時候也需要。第一次請問如果說沒有隔多久,還記得;如果時間比較長,可能也記不得。像我現在也很怕這樣的,跟他見過一次面,他跟我講姓什麼、叫什麼,但是過了一年,第二次見面,我忘記了,這個時候要不要再問?我不是跟你講過了嗎?怎麼把我給忘了?這個就很不好意思。這個當中很多變化的,講出來是一個固定的,但是我們生活當中會有不同的。所以生客,要生到怎麼生?這裡講的就是請問姓名、住址,這是第一次見面。如果你見第二次、第三次,也還不是很熟悉。如果見面過十次以上,那就比較熟悉,熟客。所以這個生客也有分第一次的生客、第二次的生客,這個生熟當中,我們根據這個要去拿捏,自己去斟酌。

  所以學了這個東西,要懂得靈活去運用。這是一個原則,在這個原則當中,我們怎麼去斟酌,靈活運用。所以學東西不能學死的,有固定的、有不固定的,在固定當中有不固定,不固定當中有固定的。這個李老師也說有說明,說我們是主人,主人對人家得有禮貌,這是應該的。我們上他那裡去,他沒有禮貌,是他沒有受過教育。無論什麼事情,先責備自己,先別挑別人的毛病。家裡來了客人,我們先行禮。這一條也很重要,先不要去看別人他有沒有禮貌,首先我們自己要先行禮,我們要先有禮貌。不然看人家都沒禮貌,看不到自己沒有禮貌,怪別人沒有禮貌,所以自己先做。

  所以熟客,見面就不必行禮了。譬如說天天見面,還行禮脫帽,這個就不必。所以這個有通權達變的辦法,可以見面不必行禮。在街上看到熟客,那就說「早!」或者「你吃飯了沒有?」我都習慣問人家吃飯了沒有。但是問吃飯,這個是比較要有準備,一般問人家有沒有吃?還沒吃,那我們真的還有準備請你來用。所以這個問吃飯,有這方面的預備。這個「道寒暄」就是古時候打招呼,寒是冷,暄是熱,見了面說「今天好吧!」雖然行禮,見面可不要呆板板的,要自然。這些禮都要日久天長的練習,就是這個禮貌要自然,不然會很不自在的。所以有時候我被人家拜,拜得渾身不對勁,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特別到大陸去,你不給他拜也不行,但是拜了,拜個沒完沒了,我就在那邊罰站。所以這個禮要自然。

  【二、及門先趨,為客啟闔。】

  『及門』,就是快到門的時候,我們去給客人開個門。就是快走到門前,也要帶路,到門前先給客人開門。

  【三、每門必讓客先行。】

  每經過個門,我們主人讓客人先走,除非他不知道路。但是進門,到了門口,就讓客人先進去。如果你要帶他進去自己家裡面,或者是一些寺院道場,到客廳還有很遠的路,客人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那就要在前面帶路,不要給客人說「請,請!你先走,你先走!」我也常常碰到這樣。在大陸,大家都很客氣,都很懂禮貌,叫我先走,不曉得走到哪裡?結果我走錯了。唉呀!師父,不是那邊。所以這些,『讓客先行』,看到這一句,你也要懂得活用,這個禮貌,要什麼情況,你要怎麼做。

  【四、入門必為客安座。】

  『安座』就是說找位子。這個「安座」也是大學問。安座,說請坐請坐,那當然是好像不難。特別你有很多客人來的時候,那你座位怎麼安排?這個座位有分上座,有分下座,要根據他的社會上的身分、地位來排。特別我們吃飯的時候,有時候排得我們也很傷腦筋。排得不對,人家心裡就不舒服。所以這些我們要多請教一些比較常在這種場合的人,他們比較知道,要請問他們。所以有一些官員來,我都請問劉議員,他們在官場打混的,他們比較知道。我說請來哪一個比較大,你要安排,不然我不懂。還有他們官階,有分層級的、也有相同的,相同的你要怎麼排,這個也都是要學習,我們多向人家請問。所以排座位,主次要分清楚。下面:

  【五、室內有他客,應與介紹,先介幼於長,介卑於尊,介近於遠,同倫則介前於後。】

  『室內有他客』,就是你客廳裡面有其他客人,其他客人都是客人,有先來的,有後到的。室內有他客,要介紹客人,主人要介紹。『先介幼於長』,先介紹小的給這個年長的人認識。『介卑於尊』,卑跟尊就是他的身分地位,尊卑就不分年紀。比如說像我七十歲的老人,有個市長來,他地位比較高,他才三十歲,要介卑於尊,你這個時候就不能介幼於長。就像我們《常禮》,你當總統的,你當總統是公家的時候,你在家裡你是晚輩,你還排在晚輩,不能說你當總統你就排在長輩前面。所以這個祭有公祭、有家祭,公祭、家祭有不同,家祭按長幼來,公祭就按尊卑。在公家公共場合,就是要以尊,哪一個是比較尊,以他為上。你不能說那個市長是我兒子,他怎麼可以站在我前面?你在公家的場合你就不能這樣了。那是你回家,回家,你兒子就是兒子。所以這個禮它有分公、分私。

  『介近於遠』,就是住得比較近的,比如說我們住在台北市的,像陳永信菩薩他是宜蘭的,我們住在三重的要先介紹給他,再介紹他給這個比較遠的,「介近於遠」。『同倫則介前於後』,「同倫」就是說大家都一樣,平輩,前面先來的先介紹給後面進來的,這是「介前於後」。這個是介紹,我們在辦八月份三天的會議當中,大家接待也都會有碰到,客廳人家來了,人家來的時候介紹,這個都要練習。這個不是這樣講一講,大家就知道了,這個要實際臨場去練習。我們現在是可以說我們先來安排一下,這個是我們安排好的,但是客人來,不是照我們安排,有時候我們請的,有時候他突然來的,那你怎麼辦?所以這個練習是練習,就好像我們演習一樣,演習就我們安排,跟實際上的不一樣,但是演習是需要的。實際上,在運用的時候你要懂得靈活應變,怎麼運用,這個很重要,要應變。

  【六、敬茶果先長後幼,先生後熟。】

  『敬茶果』,敬茶、敬果,果是水果,請用水果,加一個「敬」,就是有一個恭敬心;請喝茶,這個也是一個禮貌。『先長後幼』,就是長輩先,年輕的比較後面。但是現在是顛倒過來,是小孩子先,他爺爺排在後面。現在你仔細去看是這樣的,孫子優先。因為不懂禮,沒有人教他,他不懂錯了,你也沒辦法去怪他。所以現在很多人不懂得這個《常禮》,所以李老師才編這個。

  『先生後熟』,比如說我們敬茶,比較生疏的客人要先敬他,不能你先去敬我們熟悉的客人,把比較生疏的客人冷落在一邊,對人家就失禮了,因為這個叫人情,禮就是講人情世故。你可以反過來想,大陸叫換位思考,台灣叫換個立場想,如果我們是比較生疏的客人,我們去人家家裡,那個主人就一直招呼那個熟悉的客人,都把我們擺在一邊,你感覺怎麼樣?你感受怎麼樣?這個就當然可以理解了。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為什麼?那換我們,你就可以感受出來為什麼要這樣做?它的道理就在這裡。熟悉的客人,為什麼後面沒關係?因為我們很熟悉了。所以好像我們遇到有時候有些客人來,我們家裡的人,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他會讓位,讓給那個比較不熟的客人;不能熟悉的坐在一起,客人在旁邊站著吧?對人家就失禮了。所以熟的客人,我們在後面再來招呼,因為很熟悉了;生的客人,我們要先招呼,怕對人家有失禮了。

  這個在佛門也很重要,因為佛門我們道場接待也非常重要。有時候我們看不起眼的人,恐怕他是大護法,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他的身分,有時候來,我們如果不注重這些禮節,無形當中也得罪人。我們實行這個禮,不是要去巴結,要去拉信徒,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就是說對人家要有恭敬心,無論尊卑長幼,就是一個恭敬。但是恭敬心,沒有禮,你沒有辦法處理,你怎麼處理?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禮敬諸佛」,我們做三時繫念都常常在念。為什麼不講恭敬諸佛?恭敬心是平等的,禮是不平等的,禮有分尊卑長幼、親疏遠近、男女有別,怎麼平等?所以現在講性平,要怎麼平?你怎麼講也不平,你怎麼可能平?亂講。平等,我們女的生小孩,你男的怎麼不生?讓我們這麼辛苦。平等,能平等嗎?那是胡鬧!那不叫胡鬧嗎?禮不平等,恭敬心是平等的,所以叫禮敬諸佛,不叫恭敬諸佛。恭敬心是對一切平等,你不講禮,那就真不平等了。你不講禮,就是沒有把你當人看,那真的就是不平等。所以平等當中有不平等,不平等當中有平等。我們的自性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佛性,但是相不平等;性平等的,相不平等。性相,不平等當中是平等的,平等當中是不平等的。所以《金剛經》講不一不異,一就是一樣、平等,自性是一,都有自性;異就是不一樣,性是一,相不一,相千差萬別、無量無邊,不一樣。所以這個要懂《金剛經》,你就沒有矛盾了,相不平等,性平等。

  六祖在《壇經》裡面講,他是獦獠,那個時候廣東還沒有開化,在唐朝時代沒有開化,獦獠,我們現在的話講叫土著,那個沒有文化的。他去見五祖,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他說我來作佛。你這個獦獠也來作佛?這個也是禪機,一般人聽起來,好像是有歧視的味道,其實也是禪機。獦獠也來作佛,也就是說你這個沒有文化的也要來作佛,我們一般人聽起來好像有歧視的味道,但是他們的對話是禪機,別人聽不懂。六祖回答,人有南北,佛性沒有南北。你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不一樣,北方人跟南方人族群不一樣,我們現在講族群,族群很多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什麼?相不一樣,南方人有南方人的樣子,北方人有北方人的樣子,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樣子,外國人有外國人的樣子,那個相不一樣,但是佛性是一樣,性沒有南北。性是一,相不一,相是從性出來的,所以是一不是二。這個講到佛法了,有時候講到這些,沒有佛法還真不能解釋。所以我們對人恭敬,禮敬諸佛。

  【七、主人必下坐,舉杯讓茶。】

  譬如說我是主人,頭一杯我敬大家,主人如果站起來,我們是客人,我們也要站起來。主人站起來,我們不站起來,好像覺得我們很怠慢,所以要站起來。所以有往有來,禮尚往來;有來不往,有往不來,非禮。禮尚往來就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方方面面,這是舉出一個例子,我們要以此類推,舉一反三,凡事要禮尚往來。

  頭一杯要敬大家,讓茶也是一樣。頭一次,如果不站起來,那就雙手舉個杯,「大家喝,大家喝茶!」坐著這樣,大家回敬主人。第二杯酒,主人說「第二杯酒了,大家請坐,別再勞動了」。再一杯,主人如果站起來,我們就可以請他坐下。因為你要站起來,我們大家還要跟著你站起來。所以李老師講,如果每一次都要站起來,他說這種酒宴我受不了。我看不只李老師受不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受不了,給你敬一杯酒就要站一次,那誰受得了?這個當然受不了。所以這裡也講到「佛家規矩」,要頂禮三拜,見了法師不得不頂禮,那法師說一禮,就一禮好了,你就不用給他二禮、三禮。但是現在這一條還要多練習,因為在中國古禮講「無三不成禮」,就是三才是盡到這個禮。這是一句話,「無三不成禮」,應該三才盡到這個禮。還有一句話叫「恭敬不如從命」,法師說一禮,那就一禮,那就恭敬不如從命。所以「依禮上說」,你依教奉行就好了。所以「恭而無禮則勞」,恭敬沒有禮來節制,你就很疲勞。「慎而無禮則葸」,你太謹慎了,到時候這也不敢動、那也不敢動,不曉得該怎麼辦?所以這個都要禮,依禮來行事。「無論什麼事,中國學問講究適中」,中道,這個跟佛法都相應。

  【八、客去必送致敬,遠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這個禮節,像現在就是遠方客送到路口,以前都是坐車,現在甚至有送到機場的,遠方、海外來的。這些禮節,我們根據這一條的精神,自己斟酌,生客還是熟客?根據這個精神,我們在生活當中如果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大家可以提出來研究,也可以互相幫助來解決問題。遇到這樣的情況,該送、不該送?要送到哪裡?依照《弟子規》講,送上車,然後要「過猶待,百步餘」。這一條也不容易,你不要看這一條好像很簡單,我都實驗過。我自己實驗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一點不耐煩,怎麼不趕快走?會這樣!讓我等很久。前面剛好紅綠燈,我們在信義路那邊,正好紅綠燈,紅綠燈又加上塞車,所以我就要求自己就站著看,練習耐心。開到我們那邊轉角,紅綠燈,然後拐彎,這樣就做到這一條了。這一條你要做到到位。

  其實日本人,真的,這個他們做得很到位。他是從中國學過去的,但是他真的就是做得很到位。三一一我到福島去做法會,我們日本的皈依弟子請我去做法會。那個飯店的老闆(經理),下雪,我們要走,都在雪上送,真的是「過猶待,百步餘」。送了,我們再看看,我們車還沒有轉彎,他還站在那裡。所以這個標準的「過猶待,百步餘」,你不要以為這一條很好做,你試看看!我們找個時間,我們來練習一下,我走了,看你能看我看多久?師父還沒有走,師父走快一點,不耐煩了,會不會這樣?會!所以到了那個我們做法會的寺院,日蓮宗的那個阿部的住持,他的太太跟女兒,他的女兒,日本的比丘尼,我還第一次見過,穿得很整齊,也站在雪中送。我趕快下車給他回禮,這叫禮尚往來。所以我們送客人也是看情況,有時候你遇到其他的情況,你要調整,不是那麼死的。我現在講的,都是你要去做到適中的。

  【九、遠方客專來,須備飲食寢室,導廁所、導沐浴。】

  這個是以前,『遠方客』,到遠方去探親友,住在他家,那你要給他引導,沐浴的地方,廁所在哪裡。現在,一般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地方,像我們這個辦活動,遠方客來,我們接待的,我們要給他租賓館;如果他們自己組團來的,他們請旅行社租,他們會處理,那這一方面就不必我們去做了。我們這邊接待的如果有一些比較不熟悉的或者同修,我們志工也要導廁所。像我剛才一進來,第一個就先找廁所。就是給他指一下廁所在哪邊,這個雖然不是住,但是他進來參加活動,也可以引導一下,有需要的。

  【十、遠方客去,必送至驛站,望車開遠始返。】

  這個就剛才講過了,送到車站、送到機場,或者送到高鐵站,看這個車開遠,再回來。『望車開遠』,一般都坐汽車,上公車、上汽車;像他坐高鐵,我們就不能看到高鐵走了我們才回來,那個就不用了。

  好,今天就簡單跟大家介紹「會客」這一部分。這一部分我們學以致用,我們可以依照平常的,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隨時可以提出來,我們來討論,根據《常禮》這一條怎麼做?這樣我們就能活用,活學活用。學問要學活的,學死的就變書呆子了。我們老和尚以前常常罵我們,學佛學成佛呆子。以前讀書人讀成書呆子,學佛學成佛呆子,都學錯了。

  所以像我們這個座位,我坐在第一個。這個座位也是看什麼性質、怎麼排,如果上課就不一定排在最前面,應該排在最後面。因為上課,大家參加過佛七嗎?主七和尚不是坐在第一排第一個,坐在最後面。為什麼坐在最後面?他坐在第一個,你想他怎麼主七?後面全部在睡覺,他也不知道,他也沒看到。主七要幹什麼的?要觀察全場,坐在第一個就只能看前面,後面怎麼樣他統統不知道,他主什麼七?所以等一下我坐在最後一個,因為我常常會上廁所,如果我坐在這裡,十五分鐘上一次廁所,會不會影響你們?肯定會,師父要去哪裡?你就沒有心在聽課了,對不對?如果其他的人又還好,其他的人,可能義工:師父要回去了嗎?有事嗎?能如如不動的,舉手!肯定會影響大家,大家就分心了,所以我不能坐在那裡。坐在最後面,你們看不到,我什麼時候走,你也不知道。這個我也是跟我們老和尚學的。有一次我們在做法會,弄得熱熱鬧鬧的,我們奇怪,做完了,師父什麼時候走的?我們不知道。就我們很專心做,如果師父當中他離開了,我們看到了,肯定你心裡會受影響。這個也要學,我也學到這一招。所以等一下坐最後面,我什麼時候走的,你們都不知道,都不影響你們上課的心情。這樣了解嗎?好,我們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