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對盤錦儒釋道文化教育促進會研習營學員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8/6/24  中國遼寧省盤錦市  WD32-015-0002

  大家請坐,我們今天聽《群書治要》的光盤,我們就到這裡圓滿了,這個是屬於現在我們淨老和尚大力提倡的道德講堂。道德講堂主要就是聽光盤,過去謝總那邊,他那個道德講堂時間都是一個星期,每天排不同的課程,一天好像有好幾種,這個接引初機也是有需要的,就是有不同的老師在講。我們這兩天,我們是專聽蔡老師講《群書治要》,因為時間很短,《群書治要》就有一百多集,我們兩天只能聽六集。四月底,上上個月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吳董請我去給他們員工講開示,我也是帶大家聽了三天的《群書治要》,一天聽三集,三天聽了九集。我們這次來這裡是兩天,所以聽六集,一天聽三集。聽完,大家有個開始,後續還是要不斷長時間來薰習、來聽講,常常提醒我們自己,因為沒有常常提醒,很容易也就忘記了。忘記,我們在生活上又提不起觀照的功夫,在待人處世上也就很容易隨順我們原來的煩惱習氣在做事。所以不斷提醒,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佛門為什麼要做早晚課?早課是提醒,晚課是反省,一天不提醒,也都很容易忘記了,所以天天要提醒。

  現在有網路、有電腦,那就更方便,現在連手機也都可以聽講了。在台灣,有時候我到外面去,在車上,如果我的平板電腦可以收聽,有時候也放在車上聽課。或者現在有播經機,像這個不知道有沒有做《播經機》,如果沒有,我們華藏也可以來做一些播經機。播經機就更方便,比光碟方便,你要聽聲音的,就做聲音的,就像念佛機一樣;現在整部經,甚至一台播經機就可以放好幾套的經。我們做播經機,可以把傳統文化這塊做一個,或者是做一個專題的也可以,像這個一百多集,分量就很多,也可以做一個。我們在其他地方、在做事的時候,或者是在家裡,也可以一面做事一面聽,播放出來一面聽也可以的。這套《群書治要》也是現前我們每個人非常重要的功課,也是我們淨老和尚現在在國際上大力推廣的,現在就是把老師講的翻成白話,白話再翻成英文。

  實在講,我們中國人還是得天獨厚,我們獨厚在哪裡?獨厚在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發明的文字學。我們中華傳統文化跟西方文化不一樣。我們傳統文化都是講怎麼做人。我們人長得是什麼樣子?我們人長得樣子跟一般動物不一樣。你看動物,大部分都是橫的,我們俗話講橫行霸道,橫著走的。因此我們老祖宗的文字,它是豎的。我們上香插香是豎的,那是表法。表什麼法?頂天立地。我們人長得什麼樣子?人是站著,直立的,頭頂著天,腳立在地上,叫頂天立地。所以那天我到遼源凌雲寺去做三時繫念,在課堂休息時間,我看那個櫃子擺得很整齊,有很多經典,我去翻出來看,有《妙法蓮華經》,有《楞嚴經》,有很多經典,還有註解的,但是那個經文都是橫的,又是簡體字的。我從小就是學豎版的正體字,我看是看不習慣。在大陸的同修是看我們老祖宗的看不習慣,現在看豎的你們看不習慣,看橫的才習慣,橫的是外國人的寫法才用橫的。所以我們現在用兩種方式,一個就是我們自己要讀的,自己看的,看豎的;如果要翻成外文,有中文要翻成英文,就用橫的來翻,用兩種方式。那天我很想跟住持建議,但是沒時間,因為又沒有看到住持,信眾又多,做法會大家都要來照相。實在講,我跑都來不及,沒時間跟他建議。所以我們供養經典,建議大家供豎版的。

  我講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那時候齊素萍給我一個書房,我台灣很多祖師的註解、經典都請到那邊放。後來百七圓滿,我再回去那邊看看,房門一打開,那個磁場正能量不一樣,氣氛不一樣。後來我聽到我們老和尚講,他說以前到香港書局去看,那個書局一進去,有個書香味,有那個書香的氣氛,那個磁場。他說現在進去,感覺都很不好,因為現在的書都亂七八糟的,殺盜淫妄的一大堆,都不是聖賢的典籍,所以磁場不一樣。所以你供養一個書房,供養老祖宗豎版的,這個功德很大。所以大家記住,人是頂天立地,我們人長得樣子就是這樣!要頂天立地,你不照人這樣來做,你去學畜生橫行霸道,洋人就是學橫行霸道,他們思想就是這樣的,跟畜生道相應。如果來生我們還想作人,那就回歸老祖宗;如果不想作人,要到三惡道去,那就跟外國人學,很快就下去了。所以這一點,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大家也要認識。所以我們要學豎的,看習慣了,你才會慢慢去感受到它的磁場。

  文字,我們也要恭敬老祖宗的文字,這個文字由文昌帝君在管的,所以文字學也非常重要。文字學不提倡,你看現在用簡化字,寫是比較快,但是人容易學懶惰,人要學懶惰比較快,要學勤奮比較難。所以我在山東,看簡體字比較快,我寫字也就用簡體字,後來我想想不行,我還是要求自己,我還是照原來這樣寫,不能學懶惰。因為我知道,人學懶惰就比較快,學勤奮就比較難。由勤奮到懶惰比較容易,由懶惰到勤奮很難。所以現在叫大家學正體字,大家很困難,對不對?難!是不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但是從小養成習慣,習慣就成自然,就不難了。所以我們老和尚現在在英國辦文字學,今年九月,第一屆漢學院的碩士班畢業了。所以請我安排他們在倫敦報告心得,我想在八月法會請畢業生來報告,看看他們學得怎麼樣?然後也給我們大家護持漢學院的護法一個匯報。學文字文言,這個非常重要,這個大家要發心,發心來學習。因為大家總是要有個使命感,這個責任也不要推給別人,就是我們有緣遇到了,我們都要承當起來,大家都有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大家都有責任。特別是民族文化的復興,大家都有一分責任在,這個也不能推給別人。

  我們聽了《群書治要》這三集,可以說非常重要,我現在也是建議大家,就是一個承傳、一個師承的來學習。蔡老師講的,因為我跟老和尚跟了五十年,所以對他老人家講的東西,講的心法有點了解。我自己是修得不好,但是聽哪個老師講的跟老和尚比較相應,這個我比較熟悉,因為我聽老和尚的經聽久了就比較熟悉。因為這是一個師承,蔡老師他也是承傳老和尚教學的,所以我們學習還是先聽一家之言。這家你學會了,你學通了,再去參考其他老師講的,這樣你才不亂。所以我辦道德講堂,跟謝總不一樣,我是一門深入,一家之言,有師承。我在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我也是建議他們這樣做。但是他們有沒有這樣做,我不知道,我是建議他們這樣做。因為他講的這個心法,如果你沒有掌握住綱領,沒有掌握到主要的,你學了就會偏掉。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學傳統文化學偏的很多。為什麼會學偏?他沒有掌握到綱領。綱領是什麼?就是主敬存誠,就是你的心態。

  我們大家都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大家讀過嗎?有讀過的舉手。《無量壽經》讀得比較多,《了凡四訓》還比較少。《無量壽經》有句經文叫,「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有沒有?什麼叫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剛才蔡老師講的主敬存誠,誠敬之心。在《觀經》講,什麼叫菩提心?至誠心。善導大師註解《觀經》講,「至者真,誠者實」。至誠就是什麼?真實,誠心,真實。我們修學儒釋道三教,其實都是在那個心法,你要掌握住那個心法,學了就不會偏差。如果掌握不到,很容易學偏掉,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偏掉?因為他基本上那個心態是有錯誤的、有偏差的,所以愈學就愈偏了。為什麼偏?就是沒有主敬存誠,這個非常重要。

  所以學儒家的也是一樣,學儒家的,主敬存誠他沒有真正學到,他也會學偏了。像印光大師講,宋朝的程子、朱子,學儒家都學錯了。程朱是大儒,是宋朝的大儒,明清的時候考試都要依程朱的註解做標準。如果不依這個註解做標準,你寫得再好,都不能中舉。這個李炳南老居士在《論語講記》也講,古時候考試考上叫中式,考中的方式。李炳南老居士講的《論語講記》,程朱把《論語》註解都註錯了。你說這個大儒都註錯了,我們現代的人註,那不曉得離譜到什麼地方了。所以我們沒有去看李炳南老居士的《論語講記》,我們也不知道,不得而知,我們也沒有那個眼光能夠看得出來。所以《論語講記》也是要學習的,李炳南老居士講的。因為我們這是一系列的師承,我們跟上淨下空老和尚學習經教、學習傳統文化,他的經教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的,佛法跟章嘉大師學的,哲學跟方東美教授學的。李老居士的淨土跟印光大師學的,我們老和尚跟李老師學的淨土,也是承傳印祖這個法脈沿襲下來的。所以學要有個師承,才不會偏差。師承就是以心傳心,像五祖傳給六祖衣缽,那是以心傳心的。現在我聽到這麼多老師,我自己是不入等的,我這個算不上的,我們老和尚認定的很多老師,我去聽,還是蔡老師他講的跟老和尚比較相應。

  至誠恭敬,大家記住這一句。印光大師講,這句大家都會講,舉世皆知,但是舉世都全昧,昧就是不懂,大家都會講,但是大家都不懂,不懂它什麼意思?根器比較利的,他一聽,他可以領悟;比較差的,你要從生活上一些行為、一些方面,來讓大家體會,什麼叫誠敬。你沒有從這個地方下手,講了,大家還是不懂。從這個地方,我們雖然不懂,但是你在做事做人方面的這些行為,你就照這樣做,你做一段時間,慢慢你就會懂了。像我們中午跟大家講,這很簡單的禮儀,這是一個儀式,我們也不懂,反正就照做,做久了,慢慢你也會體會了。因為我們也不懂什麼叫禮,有個規矩,我們就照規矩來。「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就照規矩這樣做,不懂也照這樣做,做久了,慢慢也就會懂了。所以根器比較差的,要從這個地方慢慢去提升。

  所以主敬存誠,至誠心,發菩提心,這些我們聽很久,但是實在講也不懂。要真懂,就是把《群書治要》搞懂了,發菩提心你就懂了。我們現在大家讀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現在是用什麼心來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什麼心來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現在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心,有沒有發菩提心?李炳南老居士在《修學法要》裡面講,「念佛不改心,猶如說空話」。念佛,你嘴巴念佛,但是你心行沒改變,那我們念佛的功德都被這些煩惱業障障礙住了。所以現在念經也好,念佛也好,念咒也好,關鍵在發菩提心。特別是密宗,特別注重菩提心。你要搞懂什麼叫菩提心。

  我這樣講,可能大家還不太清楚,對不對?這個我也可以理解。我舉出一個例子,以前我們老和尚講,讀三千遍《無量壽經》就開悟了。這句話大家聽過沒有?都聽過。大家應該都讀過,很多人讀了三千遍,甚至四千遍、五千遍、六千遍、一萬遍,一萬多遍大有人在。開悟了沒有?也有開悟的,也不能說沒有,劉素雲開悟了,不能說一個都沒有,但是大多數沒開悟。早年,在二十幾年前,在台灣,遇到很多,老和尚講三千遍,他們就念三千遍,一遍也沒少。有一個女眾念了三千遍來跟我講:悟道法師,老和尚說念三千遍開悟,我念三千遍沒開悟,不念了。我說,妳沒開悟還要繼續念,念到開悟。後來常常很多同修念了都超過三千遍沒開悟,就去向他老人家請教。他老人家就統一回答,在講經的時候講,什麼叫開悟?讀這個經對照自己的煩惱習氣,發現自己的毛病叫開悟,把自己毛病改過來叫修行。這個才是真正的發菩提心。

  所以過去有些人在比賽讀經,你讀三千遍,我讀四千,我比你厲害;你四千算什麼,我五千;還有一個更厲害的,我六千。那好像要比賽得獎狀的。那是發什麼心一向專念《無量壽經》大家知道嗎?大家知道這樣的心態是什麼心?攀比,叫做好勝好鬥的心,好勝好鬥的心是阿修羅的心。這個就是發什麼心?發阿修羅心。發阿修羅心,一向專念《無量壽經》。你說將來他會去哪裡?去阿修羅道。他念了也有福報,將來他也有福報,他會做國王,因為他念經有福報,但是沒有功德,有福報。他當國王、當皇帝,脾氣一來,那要造多少業!所以福報享盡,惡業造多了,又墮三惡道去了,墮到地獄去了,佛法叫「三世怨」。

  還有發貪心的,以前我們台北龍山寺有個老菩薩,九十幾歲,他念佛念得可勤了。人家問他,老菩薩,你念佛念那麼認真,做什麼用?他說你不知道?這個死了以後到陰間可以換錢,念佛念得愈多,錢就換得愈多,不然以後去做鬼,就沒錢花。他是發什麼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做鬼的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將來他會去鬼道,去鬼道他會比一般的鬼好,他不會去做餓鬼,因為他有念佛,所以會做什麼鬼?做有財鬼,真的是有錢,會比較好。所以你發貪欲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瞋恚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愚痴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愚痴心是什麼?是非善惡顛倒,搞不清楚,沒有學傳統文化,他不懂。剛才蔡老師講,是非善惡搞不清楚,愚痴心。在台灣有個居士,好像去年,還是前年,問我一個問題。他的奶奶九十幾歲,吃素五十年,九十幾歲之後得老人痴呆症,問我為什麼?他說我奶奶吃素五十年,又念阿彌陀佛,念佛念了五十年,吃素吃了五十年,怎麼九十幾歲變老人痴呆症?因為他也聽老和尚的經,再怎麼念也不會這樣!他這麼一問,我就想到《十善業道經》,我就說我們用《十善業道經》一條一條來對照。我說你奶奶吃素,吃素不殺生,第一條不殺生,有。第一條不殺生的果報就是長壽,她不會短命。但是第十條,貪瞋痴,第十條的痴就是邪見,她有那一條,她有愚痴,有那個業。但是她有一條善業,不殺生;口當中念佛,口善。身不殺生有一條善,口念佛也有一條善,但是貪瞋痴意業,特別痴這個業障最重,所以有老人痴呆症的果報,老人痴呆症是個花報。所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你要對照十善。《地藏菩薩本願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十輪經》,都是講十善十惡的。這些我們都要明白,我們學習才會學到一個正確的。大家發心不容易,如果學偏差、錯誤了,那就很可惜,也很冤枉,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正確的。

  我是把我個人的一個經驗談提供給大家參考,因為蔡老師講的,我們也不敢說很圓滿,基本上他最少也有八九成跟老和尚完全是相應的。主要關鍵就是那個心法他有掌握住,所以我也很佩服他這一點。我覺得他這麼年輕,我的歲數做他爸爸都可以,他這麼年輕可以理解到心法,我也非常佩服他。現在年輕人你要像他這樣,這麼深入傳統文化的心法,也非常稀有,所以我建議可以先聽他的。

  這三集的一個重點就是主敬存誠,我們老和尚為什麼在這裡提出來?以前他教我們講經也都是強調這一點,因為他自己去學習,也就是這個心態他才學成就的。所以他也是不斷的勸我們,一定要有至誠恭敬心,這個非常重要。但是這個至誠恭敬心,不是我們一聽就懂了,我們不是那種上根利智的,我們還是要從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自己不斷的去體會、去歷練。特別我們大家在一起學習,在我們現前還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在古代唐朝時代,「百丈立清規,馬祖建叢林」,就是提倡共修。因為那個時代的人,根器已經不如佛那個時代,自己一個人修很難成就,必須依眾靠眾。唐朝距離我們現在一千多年,我們現在的人比唐朝的人怎麼樣?差太遠了,所以現在依眾靠眾更需要了。如果我們沒有依眾靠眾,我們個人可能很容易懈怠、很容易退轉,很容易遇到其他的因緣,我們也就隨那個緣被牽著跑了。現在,我們就是要依靠善緣,依靠學習傳統文化的善緣,大家有志一同在一起來學習。大家依眾靠眾,互相勉勵,互相提醒。

  要跟大家講的,也就是這樣。剛才王會長跟我講,希望晚上到養正學堂跟大家勉勵、勉勵,勉勵也是講這些話;傳統文化,我們還是聽蔡老師講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個他是專攻的,我們來向他學習。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幫助我們學佛,學佛又幫助我們深入中國傳統文化,兩方面是相得益彰。好,今天就跟大家講到此地,我們明天還是八點開始。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