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二三年澳洲淨宗學院護國息災三時繫念法會開示—清暢哀亮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3/9/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32-153-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澳洲淨宗學院例行性的繫念法會到此圓滿。悟道這次來,本來是要來休息的,因為在台灣法會做太多了,台灣、香港。要來之前,上個禮拜到台中慈光圖書館,星期四他們做地藏菩薩聖誕,那一天,想禮拜天大概可以休息了,但是不行,中壢輪胎公司請我去做。所以禮拜天做完三時繫念,禮拜一就飛到這裡,原本想可以休息一下。我們師兄弟,悟謙法師還在微信上給我發公告,邀請要做法會,大家盛情難卻。

  現在我們老和尚已經往生西方,所以我們大家在這裡共修,他老人家在西方極樂世界看得非常清楚,也一定隨時會回來教化我們。大家參加共修,我們這個學院也是我們老和尚一手創辦的,我們幾位悟字輩的法師,在這裡來擔任領眾,護持道場,這個工作也非常辛苦。也非常感恩我們在這裡諸位居士大德,有的從其他城市搬到這邊來護持學院,讓學院能夠持續的來做一些自行化他、弘法的事業,這個也感恩大家的發心。我們老和尚往生了,我們大家更要一心,大家要更發心來護持、來弘法,弘護是一體,這個非常重要。

  我們學院跟學會的性質有一些不同,學會比較是在共修,學院主要在學習。這是淨老和尚生前他老人家講的,學院是學習的一個場所。在政府那邊登記也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就像學校一樣。我們這個學習的內容,當然經典是我們主要學習的教科書,世間這些學科也是要學習。特別我們漢學院同學,學了國學,這些現代的科學、科技知識也是要學習,要知道。因為我們學了這些,主要是要利益社會大眾,利益眾生。要度眾生,要幫助眾生,我們不能跟現實的社會脫節,我們也要了解現實社會的環境,種種方便,以佛法、以儒道的經典來幫助這個世界的眾生。因此年輕的同學要多學習一點,多學習一些。年紀大的,就是念佛求往生列為優先。在《禮記》講,我們人生從生下來一直到老,七十就叫老了,老要傳。六十是指使,六十歲以後可以指揮別人來做,自己去照顧。七十就要傳,事業、道業、家業都是要傳給下一代,這個是世間儒家的教學。我們每一個年齡層,我們人生的規劃,幾歲到幾歲我們要做些什麼事情。悟道七十三了,實在講,是要念佛求往生,不能想太多了,人命無常。你看悟通法師,他比我年輕,都往生了;比我年輕的,往生的也好幾個了,所以人命無常。因此我們年紀大的同修,我們念佛求往生是列為第一優先。年輕人多學習,這個可以擺在前面。但是我們年紀大了,也不是說都不要學了,看個人,個人的身體、個人的環境、個人的興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實在講,我們看在《論語》講,孔子有一天經過墳墓,指著墳墓對學生講說,我們人到那邊就不用學了,沒有進去之前還要學。我們學佛,過去俗家家母她常講,她說什麼都要學,死不要學。後來她學了佛,她說這個死才要學,要怎麼死,生死事大。以前在家沒有學佛,不知道,她說什麼都要學,但是死不用學。學了佛才知道,這個死才是最重要的,要怎麼死,死了要去哪裡。所以佛門講「生死事大」,我們這一生要解決這個生死的問題。

  淨土,是我們末法時期唯一可以得到解脫六道生死輪迴的一個法門。淨土比其他的法門要容易,但是也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要信願行。你看《中峰三時繫念》他的開示,信願行。這些我們常常聽經,也聽得很熟悉,但是我們一定要深入去體會它的內容。信願行,願,要有出離心。菩提心,大菩提心,要建立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出離心,放不下這個世界,這個我們老和尚生前講了又講,我們都聽得耳熟了,「看破放下」,這個我們也會勸人。我們如果回頭想一想自己,我們勸別人放下,恐怕我們自己都沒放下。所以要勸別人放下,首先勸自己放下,自己真放下,再勸別人。這個是我個人最近的體會。

  對這個世間有留戀,這個願就生不起來,願生不起來,跟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就不相應。這個念佛,念佛如果沒有信願,吃素、念佛、放生,行策大師講,這個只是世間善人,往生之後,「報生善處」,往生到人天善道去享福。享福之後,人就迷惑顛倒,就造惡業。惡業造多了,福報享盡了,第三世就墮三惡道,就差五逆十惡的一步而已。所以佛在《華嚴經》講,不發菩提心修諸善業,「是名魔業」。那什麼叫菩提心?我們現在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菩提心是建立在出離心這個基礎上。出離心雖然是小乘第一步的,但是如果沒有出離心,蕅益祖師開示,如果沒有了生死的心,了生死的心不切,沒有出離心,沒有出離六道,這一生沒有想解決生死問題這個念頭、這個意願,說發菩提心,蕅益祖師說,他不相信。他在《寒笳集》開示,說沒有出離心,沒有了生死的心,說他發大菩提心,他要度眾生,他要到地獄去度眾生,蕅益祖師說,我更不相信。過去也有法師跟我們老和尚講,說他發願要到地獄去度眾生,他說看到我們師父說要去極樂世界,他說他要到地獄去度眾生,要學習地藏菩薩。這個就是不知道要發出離心,你發大菩提心沒錯,但是你自己要先解決問題,才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你自己在苦海當中,你怎麼去幫助苦海的人脫離苦海?這個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逃避,是為了要度眾生。不然我們在這裡發的願都是空願,願是很好,做不到。這個我們在講課的時候我們再分享。

  我們學院主要就是學習的地方,學習經教、學習辦事、學習法器、打佛七,這個都要學的。我們學院要名符其實是一個學院,也不要辜負我們老和尚一番的苦心,他老人家總是很慈悲,給我們開示了很多,但是我們要會聽話,要會聽。會說不如會聽,要會聽話,要聽得懂他老人家的意思。因此我們學習唱念,也是要學習。學習,我們也是要不斷的改進,才會進步。

  所以這次莊師請我講經,我在台灣卜個卦,好不好?卜了第一卦,上上卦,升進卦,升是提升,進是進步。是不是卜了那個卦就提升、就進步了?不是這樣的。菩薩示現這個卦,你要提升、要進步,要怎麼樣才能進步、才能提升?要改進、改過你才能進步。你不改,你怎麼會進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唱念我也是接受我們師父上人他的指導,從什麼都不會就叫我上去做主法,疏文不會念,用讀的。還有韓館長的培養。我們師父他是專門做講經的,但是他也希望我們講經、唱念都要學習。

  做法會、唱念,我們也是修行,實際上也是修行的一個方式。因此我們做法會,這個法器就很重要。法器、唱念,我們唱得合乎標準,法器合乎規矩,我們就得到法的利益。法器,我們要得到法的利益,大家發心來學院,也不容易,非常難得,大家都很用心在練習法器。法器的原則,也就是幫我們修戒定慧的。因為如果說做法會結結緣,那是一個方面,也就不用太講求了;如果要修行,幫助修行功夫得力,那這個法器、唱念不得不講求,你敲得好、唱得好,幫助我們攝心。像打佛七,地鐘敲得好,幫助我們得一心不亂,有這個功德。所以唱念,我們原則就是根據《淨語》,還有《無量壽經》講的,「清暢哀亮」。

  一九九O年,我們老和尚叫我拿《華嚴念佛三昧論》講稿到北京給黃念老校對,那是韓館長招待我一個人去參加旅遊團,十八天的,第一次去大陸。到北京,我們老和尚想,就把那個交給我,我旅遊完了,晚上我拿這個稿子到北京的胡同,他家裡,給他。我就跟他請教一些問題,我們也講到敲木魚的。敲木魚,黃念老講,他說夏老師在的時候,解放之前,打一個佛七,夏老師領眾,那個佛七打下來,拜墊統統是舍利。他說解放以後就沒有那樣的佛七了,非常殊勝。講到打佛七,他說木魚最重要,因為我是請教他《寶王念佛三昧懺》要怎麼拜、怎麼唱?統統沒有板眼。他說你們那個一年才拜一次,不重要,平常念佛比較重要。所以就講到敲木魚,木魚叫定心魚,你敲了,讓人家心定下來。快慢大小,這個我們要知道。祖師大德講,我們誦經念佛,太快太慢都是比較不標準。「過緩過急」,在《淨語》講,都是病。你太慢了,拖板;太快叫搶板,太快太慢都不行。像《西方確指》,《彌陀經》敲下來,要綿綿密密的。

  我們現在練木魚,我們要有個標準才會提升,我們就往這個目標去練。木魚的高手,他開始是很慢,但是一部《彌陀經》十五分鐘敲下來,他慢、中快、快到讓你沒有感覺的快,念到往生咒就已經很快了,這個過程你沒有感覺他敲快,但是他已經把你耳根攝入這個木魚,慢慢你已經都攝六根,耳根攝住,其他五根就攝,你就跟著他念了。所以為什麼地鐘、木魚敲得好?你念佛念到妄想沒有空隙進來,一下子就入三昧了。一般我們入短暫的三昧,這個有,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你能念到大家已經都攝六根,念到了進入三昧的情況。有時候止靜一煞板,有的人就入三昧,入定了,就是妄想暫停。等一下又會起來,但是有短暫的妄想暫停,那就是跟彌陀相應,跟彌陀的法身相應。

  我是講一個標準,當然我不能要求大家一定要,這個大家自己去揣摩、去練,希望我們不斷能夠提升。唱念,還有這些方面,如果大家覺得有需要,我們再來交流。如果覺得沒有需要,我們也就這樣,這樣就好了,反正有聲音就好。好像今天第一時、第二時,嚴師說,這個音響不行,我說有聲音就好了!那個音響也是很關鍵的。你看我們在香港,今年一萬五千多人去做法會,如果那個音響搞不定,我看就沒戲唱了。所以實際上,悟道來這裡參加法會,有沒有來參加也不是很重要,因為平常我們這邊就有法師在做,那都是一樣的。如果大家有需要交流,在學院來講是比較需要。如果說參加法會,我們沒有學習的交流,我也會講幾句應酬話,大家功德無量,你們太難得了,你們太發心了,一定得到佛菩薩的保佑,這個大家功德無量。講一講,大家都歡喜,我們就大家皆大歡喜。如果要講到這個,就會傷感情,對不對?所以晚上不要講太多,言多必失,講多了會說錯話。就是提供大家參考,大家覺得有道理,可以採納;如果這個沒有道理,當做沒聽到,這樣就好。

  好,時間不早了,大家早點休息,祝大家夜夢吉祥。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