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澳洲普至念佛堂講話—普利群生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3/10/7  澳洲普至念佛堂  檔名:WD32-154-0001

  我們到普至念佛堂,來這裡參學也有很多次。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停了四年半沒有到澳洲來。這次我們陳居士、錢居士的邀請,邀請悟道到這裡來跟大家一起念佛一支香,跟我們淨老和尚念佛的念佛機,跟著念一個小時,這個也是紀念我們淨老和尚。我們老和尚往生也有一年多了,時間過得很快。剛才看到我們老和尚到普至念佛堂,來這邊講開示,還有清公律師也來這裡開示,這個很珍貴的歷史紀錄非常難得。

  這次的疫情我們還能夠見面,這彷彿好像過了一世,我感覺好像隔了一世了。因為這個疫情足足三年,實際上前後是四年多,現在是比較緩和了。在這個三、四年當中,整個世界人事物變化就相當大。在我們淨宗,當然最大的一個事情,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去年往生。也有很多高僧大德、知名的人士,也在這三、四年都往生了。我們也看到老一代的這些法師大德,一個一個都走了。我們老和尚在二O一九年六月臨時找悟道去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時也是好像在交代後事,就是說他弘法這些事業,好像接力賽跑,現在他老人家已經跑到一個階段,這個棒子要交給我們要繼續往下跑,像接力賽跑一樣,一棒接一棒。所以我聽到他老人家講這些話,也知道說可能我們師父上人已經住世不久,不會太久。因此我們老和尚往生,特別我們淨宗同修,大家要繼續的承接我們淨老和尚生前這些弘法的事業,這些佛教的教學,還有講經說法,培養人才,還有弘揚傳統文化,這個也就是我們要把它承接下來,這個工作也就落在我們的身上。這個也是我們四眾同修大家要共同發心,來延續淨老和尚生前這些自行化他弘法的事業。

  弘法總有它一個核心的內容,核心的內容就是我們修學是淨土法門,淨宗。我們是佛教,佛教跟儒、釋、道三教,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各有偏重不同。佛教一般偏重在出世法,就是要解決生死問題,要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所以佛教一般叫出世法,就出離世間的理論方法。儒家它是偏重在辦政治,所以孔子他的教學偏重在辦政治。也有講出世法,但是很少講,因為學生不懂,所以就沒講,講得很少。學生當中有一、二個明白,像顏回他明白,子貢明白一半,其他的同學就不懂,也就不講。所以專講這個世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道理。所以儒家主要是辦政治,政治辦好了,大家得到公安,目標是大同世界。道家求長生,求無為、求長生,就是長生不老,這是道家偏重的。所以三教各有偏重的不同。佛法講出世法,出離世間的理論方法,就是要了生死、出三界,生死怎麼來的,怎麼解決生死問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佛經講的主要都是講這方面。當然也有附帶講修人天善法的,修人天福報的,主要是講出世法,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的理論方法。佛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出世法,大乘、小乘都是出世法,都是要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的。

  我們淨宗當然也不例外,就是為了了生死,我們求往生極樂世界為了什麼?為了了生死、成佛道,成佛道是為了度眾生。因此我們淨老和尚一生弘法,這是他的核心內容,就是修學淨宗,為了了生死、成佛道、度眾生,這是核心的。晚年也提倡修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個是普世教育,這是人天善法。人天善法對我們修出世法也很重要,也是我們修出世法的一個基礎,只是我們修這些善法,我們不求人天福報,求往生極樂,迴向發願往生極樂,這個世間的善法就變出世間的無漏法,變成功德。所以我們老和尚他弘揚這個核心,就在修淨土,求往生西方淨土。這麼多年來,成立淨宗學會,《無量壽經》多次宣講,晚年也講黃念老他註解的《大經科註》,也是完整的講了四遍。

  所以最近我們錢孝先居士、陳寶英居士也到悟道住的地方,拿了一本書,過去編的一本書,這個書的名稱是《放下是功夫》,這也是我們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這本書都是從《大經科註》,我們老和尚平常講經開示節錄出來的,這個非常好。這個就是把講看破放下這部分的開示,就把它節錄出來。節錄是一本書,也滿厚的。聽說還有第二次,第二次要做節錄。因為講了四次,還有包括其他的經典如果要節錄的,那就更多了。光是《大經科註》、《大經解》,這個一套下來,節錄這個部分我看這個內容相當可觀,就是專門指看破放下這方面就相當多。

  我看了非常歡喜,發心之後印這個書,方便我們淨宗同修。流通的對象主要還是在淨宗,如果沒有學佛的人、不修淨宗的,他也不想什麼了生死、出三界,他是想修人天福報,恐怕給他看,他就比較不會有興趣。但是也是可以提供,讓他也有概念,這個也是有需要。這個書我也建議孝先居士、寶英居士做會集,把老和尚講的,凡是這方面,有重複的就不要編進去,沒有重複的把它彙整起來,就編個目錄,列上一個小標題,目錄這樣大家好查。

  這個小標題也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針對性的,同樣是講看破放下,我們生活當中,我們執著的方面那是非常多,每一個人他偏重的不一樣。比如說財色名食睡,這個是五大類,財、色、名、食、睡,這個很多方面,也都有可以再細分的,每個人他的執著點也不同,老和尚有講到這些比較具體的、針對性的,那個標題列出來。大家去翻那個目錄,一看,我的問題是哪一個,比如說我們貪吃那一部分,你就查那個目錄,找這個。就是說針對各人他最放不下的那一樁事情,看老和尚怎麼給我們開示,這個對我們看破放下是有幫助的。我們老和尚講看破放下,他整個講了很多,他也方方面面的講。除了說講這個一般比較通常講的就是引用《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說我們這個人生如夢,好像作夢一樣,一切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認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些開示也是看破放下的,幫助我們看破放下。

  我們一般聽到這個,如果沒有很作意的去修這個觀,我們還是放不下。像《金剛經》,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講,這個修觀剛開始要很作意,作意就很專心,要很專心去觀,我們才會有感覺。江老居士他在《金剛經講義》裡面,他到最後一段經文就是這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等於是說這首偈是《金剛經》的壓軸,因為前面的講了那麼多如果你還不行,這個最後就這個,也就是說這個也可以了。前面講了很多都是看破放下,比如說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你說心在哪裡?這個都不可得。《般若經》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什麼都得不到,都好像作夢一樣。江老居士他在後面註解這個,他有講出他自己修學《金剛經》這首偈的一個過程、一個經驗。他說修了二十年的觀,觀這首偈沒感覺,觀了沒感覺,就是觀這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觀了二十年沒有感覺。後來有一天他忽然覺悟到,他說我觀這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在打坐當中坐著這樣觀,沒感覺。後來他有一天悟了,他覺悟到說我應該在生活當中人事上去觀。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在生活當中,順境、逆境,大的順境、大的逆境,小的順境、小的逆境,很小的事情,這些境界他都提起這首偈,這是作夢,不要認真。要生氣了,這是夢境;要起貪心,這是夢,不要貪。他說這樣觀就有感覺,因為前面畢竟他有修了二十年的一個底子,但是還不得力,後來他才覺悟到說應該在生活當中,我們眼前這一切,用這首偈去印,就是去觀:就現在你就是在作夢,你不要認真。所以他這個時候心就不動,他說從做這樣的觀照之後,他說從那個時候開始,看經眼睛也比較亮,念佛心也比較踏實。不然以前念的都浮浮的,就不踏實,經有很多地方也是看不是很明白。這個也是可以提供我們大家參考及修行,因為每個人根器不一樣。

  那麼他觀這個,我們老和尚也講得就更細微、更具體。比如說我們老和尚常講,錢放在口袋才是自己的,放在銀行就不是自己的。那我們要一直常常這樣觀,那就不是我的,名字是我的,那跟我沒關係的,只是一個名字。這個房子今天我住在這裡是我的,我離開這個房子,那就不是我的;這個衣服穿在我身上是我的,脫下來就不是我的。這個也滿具體的,那像這個也是可以列一個小標題,看用什麼樣的名稱,就是說我們去觀這個,你放下什麼。不然你放下這個講了也很籠統,這個不曉得從哪裡放下、放下什麼,我覺得這個也是滿實際的,也滿具體的。

  那你常常這樣作如是觀,這個也符合觀《金剛經》這個四句偈的原理原則,如夢幻泡影,符合這一個。我是舉出一個例子,我們老和尚在這個當中開示的也很多。還有說被人家騙,真的很不甘心。我也是聽到我們師父這些開示,那我也被人家騙了很多,我也就比較坦然。我們師父說你自己用、別人用,不是一樣嗎?有人用就好了。那就比較坦然了。我們有個悟字輩的出家眾,以前在美國出家的,我不要講誰,給我借錢寫了一張大字條(借據),我放在抽屜裡面,他也沒還。他都發了很大的願,他賺了大錢,他要蓋大佛像,發的願可大,講到最後就向我借錢,那就給他了。我們師父也常常開示,你借錢給人家就當作布施,你不要指望,他會還也好,不還也好,只有這樣自己才不會有煩惱。如果你要衡量自己的情況,如果你幫助他,對你的生活上沒影響可以,有影響你就不要勉強。你借給他,你就當作布施,這樣你就不會有債要不回來,那他會很生氣。像這些都是屬於看破、放下,這個也滿實際的,都會發生在我們生活當中。

  像我弟弟,以前他正賺錢的時候,常常有人跟他借錢,還有一些他太太那邊的親戚,他的舅子跟他借錢,我都跟我弟弟講,你借給他,不要去要債,要債如果他還不起就反而變仇人。這個也是放下。這樣會比較具體一點。所以我們放下是功夫,就要在我們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這樣去體會,這樣慢慢我們就可以做到放下。我們做不到頓捨,但是也要修漸捨,漸漸的捨。

  那我們人生就是沒有不散的宴席。昨天晚上我接到美國淨宗學會楊一華楊會長打個電話給我,他說:道師。我說:好久不見!他說要跟我報告,他說我們這個學會,他現在他也老了,也七老八十了,那些老同修都是七老八十了。他們美國淨宗學會就依照老和尚講的原則,就是專修淨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們就沒有辦其他的。不像洛杉磯淨宗學會比較多元化,他們跟佛光山都有互動,洛杉磯那邊它的型態不一樣。他這邊就是念佛求往生,沒有年輕人來。所以他跟我講,他們現在做電視弘法,做一些印經、法寶,這些他們都會繼續做。但是那個道場,就是學會那個道場明年六月他就要關掉,就不再對外開放來共修。因為也都老了,大家都老了。我說是,我說我也老了,所以你講這個話我有同感。老了就來日不多,念佛求往生要緊。所以這個也就是告訴我們,緣聚緣散。所以我們去觀緣聚緣散,也是幫助我們放下的一個方式。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緣聚緣散。那我們人生不就這樣嗎?從早到晚,都是在緣聚緣散。

  所以我們看緣生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就是佛前面跟我們講的,從內心觀自己這個如如不動的自性,這個難度比較高。所以就用個方便法,教我們觀外面的緣生法。緣生是緣生緣滅,我們的自性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要觀我們自心這個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這個難度比較高,觀外面的緣生法,那我們都看得到的,這個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觀這個就比較容易。這個放下了,你就見到你自性的如如不動,你就見性了,它是用這個。所以這一首偈也非常重要,凡是看破放下,總是離不開這首偈的一個原則,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念佛功夫淺深並不是往生的關鍵,關鍵是信願,真正相信不懷疑,有西方淨土、有阿彌陀佛,接引十方念佛眾生往生,相信自己遇到就有分。信了要發願,願就是厭離娑婆,願生極樂。願就是要有出離心,我們要出離娑婆世界的心。這個出離心,這個厭不是說討厭的厭,是不留戀,不執著、不留戀,對這個世間就觀如夢幻泡影,就不會留戀這個世間。我們在這個世間住多久,就不去計較,就是我們隨緣而住,這樣就好。

  這些我們也要了解,就是沒有出離心,我們這個願生不起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大乘、小乘,第一個就是建立在出離心,我們剛才講出世法。你沒有出離心,你修的都是世間法,不是出世法。所以你誦經、念佛、打佛七、做善事、吃素、放生,行策大師他的警語開示裡面也講,那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往生之後生到人天善道,不能脫離六道,不能往生極樂,因為沒有願。沒有信願,不能往生,這個是我們也要知道。所以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要出離心,出離心就是對這個世間真放下,不貪戀。

  所以這本書的確有幫助我們淨宗看破放下的一個很大的幫助,所以這本書非常好。這我們孝先居士、寶英居士發心來做這個工作,功德無量。希望這做出來能提供我們淨宗同修大家一起來學習,那也把我們老和尚對於看破放下這方面的這些重點開示,也方便大家。不然現在有時候你沒有那麼多時間聽一整套的《大經解》,我看現代也要看人,什麼事情都沒有,都沒有什麼干擾然後去聽,這樣現在也很難。所以節錄這個,的確現代做這個是很有需要的,重點式的,大家也沒時間,事情很多,用這個方式來幫助大家,這個是非常適合這個時代。像我們老和尚節錄《淨土集》這些,早年在美國,他也是看到美國那個環境,大家有一個三天的假期就很難。所以你的規畫、你的講座,大概最長只能三天,你再長,人家沒時間來,大家要上班、要工作。所以這些方面,要因應我們現前這個時代人的生活方式、現代人的時間,這個方式是很有需要。那甚至我們以後做出來,這個書可以在細的部分再分得更細,那這個又更理想。這段裡面還可以分小段,或者是一、二句,這個我們現代人是最歡迎的,不耽誤他的時間,你看個一分鐘、兩分鐘,不影響你的事情。但是我們重要的老和尚的開示,他也就吸收到了,這個對他都有很實質的幫助。我們也期待這本書可以問世。那這個慢功出細活,這個也不能急,急不得。但是可以慢慢跟大家分享,這些都可以。這些做出來的確就可以我們大量的去流通。

  另外看破放下這個方面,現在再補充一點,也就是我們畢竟是凡夫,因此我們對於現實生活上的種種,也不可能都不顧慮。特別現在天災人禍很多,因此這個《了凡四訓》,這些因果教育的書,實際上了解這些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也是有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因為你這些知道怎麼處理,處理好了,你心就安了,就能放下,這個也是有需要。不然說放下,那明天生活怎麼辦,他第一個就放不下了。如果明白因果,他像袁了凡他就放下,因為他命被算定,你該有多少就有多少,時間到就來了。包括你活到哪一年,哪一天死在哪裡、怎麼死的都把他算準了,他就沒想頭了。那這個他是比較消極的放下,但是這個消極的放下對我們淨宗來講,對我們來講是很積極的幫助往生極樂。袁了凡他畢竟不是修淨土的,他只是要求改造命運。這個也是可以列為另外一個部分,屬於因果教育這一部分。反正談到因果這部分,這個系列性的有很多。但是「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就是這個書是流通千年萬世,所以當然也是需要時間,也急不得。做這些總是會有佛力加持,加持大家身心健康,也延年益壽,發心做這些弘法的事情,都會得到佛力加持。

  好,那今天跟大家聊聊天,講話講到這裡。我們很高興看到這個書,希望這個書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問世,來普利群生。好,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