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道德講堂光碟教學課程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20/2/20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32-054-0006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一天三節課的《群書治要》道德講堂,我們就上到這裡。學習還是要長時薰修,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長時間的薰習是非常需要。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就像吃飯一樣,我們天天要吃飯,才能維持身體的體力,學習傳統文化才能維持我們精神上的養分,所以我們身體、精神都要能夠兼顧。大家有緣在一起,能夠一起來學習我們祖宗的傳統文化,這個因緣非常難得,也希望我們大家珍惜這樣的一個因緣。

  我們現代人對於人生的價值觀,跟我們古聖先賢、老祖宗不同,我們現代人主要價值觀在功利,我們現在一般講功利主義,注重賺錢、拼經濟。在現前,中國、外國都是一樣的,似乎沒有一個國家是例外的。拼經濟就是賺錢,賺了錢,在物質生活上就能提高享受。提高物質的享受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們學習了《群書治要》,聽蔡老師的講課,我們應該多少有一個概念,雖然還談不上深入,但是基本上一個概念應該大家都有。我們人如果只有追求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些世間的利養,為名為利的物質享受,為了這樣來生活,為了追求這個目標來拼命,是不是我們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目標?我們可以看到現前整個世界的人類,不管哪個行業,總是每一天都是為了拼這個經濟。在新聞報導,我們看到的也都是強調經濟,再來就是互相競爭、鬥爭政治權力。人生的意義跟價值就是這個嗎?所以在《群書治要》也舉出孔子給我們做一個榜樣,他也沒有富貴,但是得到全世界人的共同景仰、推崇,到現在連外國人都知道東方有一個聖哲孔子。當皇帝的,有幾個人能記得?記得,對他的評價又是如何?總不如至聖先師他被人推崇的地位那麼崇高。這個也是告訴我們,真正人生的意義跟價值在哪裡?就是修養自己,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大事。但是現代人都是把追求物質享受做為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把提升我們道德學問、提升靈性的修學反而都疏忽掉了,甚至一個概念也都沒有,這就顛倒了。

  人沒有道德學問,沒有德行,賺到了錢,得到了權力、地位,我們可以想一想,是福還是禍?現在世界的確就如同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常講的,現在這個世界,災難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這個大家都看到了。今年大家看得最明顯,新冠肺炎的傳染現在正在邁向高峰期,什麼時候能夠控制下來,大家都不敢確定。希望四、五月能夠控制下來,但是也不敢確定,當然大家希望早一天能控制下來是最好。

  學習了《群書治要》,我們今天這三堂課,聽蔡老師精闢的一個講解,我們能夠聽懂一、二句,從我們的心理觀念做個轉變,可以說終身受用不盡。這個比給你多少錢,那個功德利益不能相提並論的,因為我們心理上的一個轉變,我們的德行就向上提升了,這個金錢也買不到的。反過來講,得到很多錢財,得到權力、地位,道德淪喪,人性墮落。金錢、地位是福報,但是這個福報當中去造罪業,這個福報就變成災禍了,就將來受果報,墮三惡道。我們想一想,這樣的福報是福還是禍,我們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無量壽經》佛跟我們講,「禍福相承」。《無量壽經》我們讀了,但是沒有用心去深入、去理解、去體會;讀了很多,但是不入心,沒有入我們的心,無法理解經義。我們心念不能轉變,只有口在讀誦,心沒有思惟,沒有改變我們的心理,這樣我們就得不到經典裡面講的功德利益。所以過去雪廬老人也在佛七開示常講,「念佛不改心,猶如說空話」。打佛七、念佛,但是自己這個心沒有改過來,貪瞋痴慢疑、邪見,這些煩惱沒有降溫,有時候反而增長,我們念佛的功德都被這些煩惱業障障礙住了。所以這個非常重要,改變心理。所以我們淨老和尚為什麼這些年提倡這些傳統文化?就我們大家學佛,學了大乘佛法,學了幾十年,沒看到有成就。深入觀察,發現沒有人天善法這些基礎,所以提出三個根補習教育。最近比較迫切推廣的就是《群書治要》,最近這十來年。這個我們大家要好好來學習,對我們學佛,或者經營企業、家庭幸福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在這個課程裡面,很多都是我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提示,提醒我們,特別是老祖宗。我們也不能因為老了就不認真來學習,人老了,體力衰了,但是這個志向還是不能減,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活到死學到死」,人生下來到老死,總是不斷在學習。學習的根本,孔老夫子教學的宗旨就是「志於道」,我們志向是在道,從人天道提升到佛道;「據於德」,德行,就是我們聽蔡老師講這些課都是屬於德行教育。德行從孝親做起,孝親是根本,一切德行從孝親所發展出來,所以百善孝為先。「依於仁」,仁是仁愛、愛心,佛法講慈悲心。所以在《論語》,孔子講到仁的地方也非常多,一般學習都是先從仁入手,最後才「游於藝」,游就是游泳那個游,三點水那個游。有了道德仁這個根本,這是德行根本的教育,有了這個根本,再學習各行各業,包括現代的科學技術、藝術,技藝(技術、藝術),各行各業都包括在這個藝裡面。藝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一些技能、科技,各方面的,包括謀生的這些技能,全部都包括在藝裡面。現在的學校教育就是沒有道德仁這樣的根本教育,沒有,都重視在藝這方面。所以古人講缺德,人家說我們缺德,那很慚愧了,自己要反省哪個地方做得不對;現代人講缺德,聽了他也沒感覺,因為什麼是德,他沒有概念。現在這個時代,跟人家講道德,都聽不進去的。但是這個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沒有這個根本的德行教育,那些藝你就得不到正面的受用;正面的受用得不到,負作用太大了,負作用就是造罪業。比如我們賺了錢,賺了錢幹什麼?怎麼用這個錢?過去早年,我們淨老和尚常常給我們開示,說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你會不會用?怎麼用?懂得用錢、會用錢的人,他就增長他的福報、增長他的智慧、增長他的德行,不會用錢的人那就反過來,就是負作用,就造罪業,錢愈多、地位愈高,造的罪業就愈重。為什麼會這樣?就是沒有學習經典,佛菩薩、聖賢的教育他不懂。

  所以賺錢、拼經濟,現代全球人類一天到晚忙什麼?都忙這個。競爭,打貿易戰,不都為了錢嗎?現在新冠肺炎的傳染病,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今天聽了這個課,要懂得舉一反三。蔡老師舉出一個例子,舉這個不好的例子,醫生說你得了癌症,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看到兒女不孝,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個好壞都在我們一念之間,都在我們一念的心理,就是《無量壽經》講的那句話,「禍福相承」。還有一句話我們也常聽到的,危機就是轉機,關鍵要怎麼轉?懂不懂得轉?所以壞事不代表它就不好,有災禍也不代表它就不好,福報來了也不代表它就一定是好。所以《無量壽經》講「禍福相承」,禍當中也有福,福當中也有禍。災禍來了,我們人懂得反省、懂得懺悔、懂得改過,那禍不就變成福了嗎?福報來了,我們不懂得善用福報繼續做好事,把這個錢財拿來造惡業、拿來消福報,你說這個是福還是禍?

  現在大陸上報導,這次的傳染病是吃因為野味。在武漢那個華南海鮮市場,海鮮市場應該都賣海鮮的,結果這個海鮮市場裡面也有野生動物的交易,而且什麼野生動物都有,真的是比動物園的動物還多。還可以用宅急便去送的,你在網路上訂,都可以現宰現殺,把這個野生動物的肉快速寄到你家裡。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現在大陸有錢了,大家都知道這些年大陸經濟好。我記得一九九O年我第一次到大陸,韓館長就招待我去大陸旅遊,叫我一個人去參加一般的旅行團,去了十八天。那個時候大陸經濟還很落後,真的大家都很窮,現在比我們台灣富有。但是我回想到一九九O年那一年,我覺得還很懷念那個窮的時候,為什麼?窮,少造業。吃飯都沒得吃,哪有錢去買野生動物?大概那些野生動物只是獵人抓了自己吃而已。現在有錢了,很多人要吃,就拼命去抓,那不是造業就重了嗎?那個時候我到西安去,有個導遊,我們在餐廳吃飯,我們台灣那個時候去,吃飯算是非常豐盛了,有些剩飯剩菜他就打包拿一些,經過他家他說停一下,拿一些吃的東西給他家人,那個時候是這樣,我們看了也很感動,為他家人。現在我們去大陸看,那一大桌雞鴨魚肉吃得沒多少,整個就倒掉了,飯菜都倒掉了,真的是暴殄天物。從佛法這種因果觀點來看,你說現在經濟好,是福還是禍?現在年輕人他體會不到過去那種艱苦的日子,一生下來就是享福,不懂得修福,不懂得惜福,不懂得造福,父母賺了錢,就是給小孩從小就享福。這一生他的福報是他過去生修的,這一生生下來就開始享福,將來長大了也不會為社會造福,也不懂得修福、不懂得惜福,那他福報很快就用光了,憂患就現前了。《太上感應篇》講,「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也就是很多災禍、災殃都來了,沒福報了,惡報不斷的出現。

  所以當出現這些災禍,人如果懂得反省、懺悔,禍就變為福。所以這次的傳染病,包括現在印度那邊有蝗蟲過境,那也是很嚴重的,幾十億隻的蝗蟲,農作物都被吃光了,人就缺乏糧食。你看一個災禍還沒有停,一個災禍又來了,接二連三的災禍。這個我們看了當然不是好事,但是懂得聖賢教育的人,他知道這是自己造的罪業,要反省、要懺悔、要改過,那個災禍就沒有了。災禍來了,我們懂得是在提醒我們自己,我們造了很多罪業,在提醒我們,要趕快懺悔改過,那這個災禍,壞事不都變成好事了嗎?所以禍福實在講,在我們一念心。蕅益祖師講,「境緣無好醜」,境界、緣沒有好壞;「好醜起於心」,好不好都是關鍵在我們的心。至人除心不除境,至人就是明理的人,明瞭佛菩薩、聖賢經典的人。至人知道境界都是我們心變現的,我們的心不好,造作罪業,現不好的境界;我們心好,造作善業,變現好的境界。至人,明白人、明理的人,他不去逃避那個境界,是改變自己的心理,改變自己的念頭;心裡改了,境隨心轉。我們今天上的這個《群書治要》的課,講的原理就是境隨心轉,我們這個心轉過來,境界就跟著我們轉。「愚人除境不除心」,愚人只知道逃避,那個不好的境界要逃避,不改心。這個心不改,你逃到哪裡,因為這個是心自己感應來的,你逃到哪裡也沒有用。所以《太上感應篇》第一句就很清楚告訴我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自己這個心沒有改變過來,你逃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好像我們人身體在陽光下的影子,你走到哪裡那個影子就到哪裡,怎麼逃也逃不掉。所以改變我們內心,那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我們學習這三堂課,我自己有一點很淺的體會,提出來跟大家交流。希望大家,我們在一起,要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這才是我們人生真正的意義跟價值。不是在追求名利,哪個公司一個月薪水多少、福利多少,在計較那些,那些我們都帶不走的。古大德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的善惡業帶得走的,我們念佛淨業可以帶走的,這個重要。身外之物,我們修福修好了,自然就轉變了,我們也不用擔心。多讀《了凡四訓》,我們也就能心安理得了,關鍵自己要修好。你有福報,不管你在哪裡都能得到福報;如果沒有福報,你跑到哪裡還是沒有福報。所以在我們這個道場,大家能在一起生活、工作,最可貴的就是我們能夠接受淨老和尚的指導來學習,這個是我們人生最殊勝的一樁大事。你到其他公司,行業做得怎麼樣,不過追求名利而已,不能提升你的靈性,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不能提升,只有往下墮落,錢賺到了,惡業也造得重了,就等著墮落,那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所以我們首先必須把人生的價值觀,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價值認識清楚,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了。

  好,時間到了,我們就跟大家交流到這個地方。下個月我們預定三月十九號,因為三月二十號要去台東,再請世凱跟大家研究一下,如果沒有問題,我們下個月就是三月十九,如果有事就延後到三月二十六,我們下次的道德講堂。我們在華藏,中午的時間,我們吃飯也可以播一集,大家可以隨喜看,聽個一句、兩句,有入心,對我們生活、工作,提升道德都有很大的幫助。好,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