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由佛誕節說佛陀教育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一八集)  2020/4/30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118

  諸位同修,大家佛誕節吉祥,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誕日,在我們平常一般寺院道場都有浴佛的活動,我們淨宗學會這幾年在佛誕節也舉行一個小型的浴佛法會。今年因為新冠狀病毒疫情的關係,所以很多寺院這個活動也都取消了,我們華藏也取消這個活動。昨天我看到有同修發一個佛光山,他們在網路上的浴佛,就點那個網路,大家都上網去浴佛,這也是因應這個疫情,也是一項新的活動。

  浴佛節、佛誕日,就是慶祝本師釋迦牟尼佛誕生。釋迦牟尼佛的俗名叫悉達多,他做太子叫悉達多,後來出家修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成佛了,佛號叫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我們一定要知道,他對我們什麼啟示。我們在佛誕節辦這個慶祝活動,一定要知道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給我們什麼啟示,佛教我們什麼,這必定要明瞭。不然我們只是參加一個活動,對佛出現在世間的意義,對我們有什麼啟示都完全不知道,這樣也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佛出現在世間,他為什麼出家修行?做王子是我們人間最高的榮華富貴,大家都要去爭。他是現成的,將來還可以繼承王位,為什麼他不要,要捨棄人間的榮華富貴,出家去修行,而且修苦行?就是他年輕的時候,有一天遊歷四個城門,看到人有生老病死,非常痛苦。問旁邊的人,他做國王,是不是也要死,也要生病?旁邊的人告訴他,國王是一樣的。他聽到這樣,這樣人生有什麼意義?不管貧富貴賤,都免不了生老病死、生離死別這個基本的痛苦。這些生死怎麼來的?為什麼有生死?要怎麼樣解脫生死?回到皇宮,一直思考這個問題,想不出來。後來他在十九歲那一年,向他父王淨飯王請假,告假,要去出家修行,尋找解決生死問題這個理論方法,當然他的父親不同意。他請了三次,後來他父親跟他講,我這個王位只有你一個接班人,你走了,我這個王位交給誰?你要修行,起碼也要給我留個後代。他聽到這樣,就指著他的夫人耶輸陀羅的肚子,說她有身孕了,我可以走了。但是他的父親還是不肯,孩子還沒生下來,還沒有長大,還是不肯。後來有一天晚上他就偷偷的跑掉了,他的父親知道這個消息,知道也沒有辦法挽回來,還是天下父母心,派了平常他五個侍者去照顧他,這五個侍者就是後來跟他出家的五比丘。所以去參訪印度所有的宗教,學了十二年,連苦行,日食一麻一麥,一般苦行人修三年,他修六年,沒有結果。後來到菩提樹下去打坐,放下萬緣,在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成佛了。講經說法,弘法四十九年,說法三百餘會。

  佛出現在世間,主要就是修行、成道,然後弘法,講經說法。因此我們淨老和尚就是把佛出現在世間主要的目的不斷來提醒大家: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教的本質是教育,不是宗教,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佛出現在世間,他教學四十九年,分為剛開始成道,在定中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只有法身大士可以參與,其他二乘、凡夫得不到利益,也不知道佛在哪裡,只看到他在打坐,不知道他在講《華嚴經》。後來佛看到這個也不是一般凡夫能夠理解、能夠接受的,所以《華嚴》二七日(有的地方講三七日)講完了,講圓滿了,他就出定,出定之後講什麼?講阿含,阿含就是人天小乘,講了十二年。後來進入方等,預備進入大乘,方等經典,這八年。後面二十二年講般若,現在《大藏經》裡面《大般若經》六百卷,幾乎佔佛陀一生弘法一半的時間。後面八年就是講《法華經》、《涅槃經》。後面八年,《法華》、《涅槃》,一般這樣講,其實還有一部是佛要滅度、要般涅槃前三個月講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要涅槃,三個月前,上升到忉利天為母說法,這是佛門的孝經。實在講,《法華》、《涅槃》這是一前一後,後面其實還有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佛門的孝經。

  佛教是教育,所以我們淨老和尚,我出家那一年(我是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剃度的,我是第一個在那邊剃度的),當時就在教育部申請「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就是要提倡佛教就是佛陀教育。教,我們就是從教人天善法開始,這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很清楚的,它有層次的。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福,人天乘佛法。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從三皈依開始,這是第二福。第一句,受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這個皈戒就是二乘福,聲聞、緣覺,這是出世間法,出世間二乘人修的福。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菩薩福,菩薩入世、救世要修的。所以三福,我們看這個層次,就是五乘佛法,第一福人天乘,第二福聲聞、緣覺乘,第三福菩薩乘,五乘佛法的修學很清楚。第一福是基礎,人天是基礎,所以學佛還是要從學做人開始。人乘則佛乘,如果人都做不好,怎麼可能成佛?由人提升天,提升到二乘,提升到菩薩,就好像我們念書,念小學、念中學、念大學,大乘就是大學;但你沒有小學、中學的基礎,你一下就念大學,怎麼念也念不畢業,因為沒有基礎。所以第一福是基礎,小乘佛法建立在人天乘的基礎上,大乘也建立在人天乘、二乘的基礎上;好像蓋樓房,三層樓,先蓋第一層,才有第二層,才有第三層。這是佛一生教學的一個課程,先從教做人開始。

  教做人,這些年我們淨老和尚講這個大乘經論,可以說,說了二三十年、三四十年,看到大家都沒有成就,後來發現因為沒有人天乘的基礎。所以一下子學大乘佛法,實在很難成就,沒有基礎;好像蓋房子,沒有先打地基,怎麼蓋也蓋不起來。因此這些年提倡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提倡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最近在聯合國又推《群書治要360》。昨天我也跟我們同學一起來學習蔡老師的《群書治要》,我沒有德行,所以我向蔡老師學習,我也帶大家跟他學習,聽他講課。的確不容易,這麼年輕,他有這個修養、有這個認知,真的是菩薩再來,所以我們要好好向他學習,跟蔡老師學《群書治要》。不是說我們聽一遍就懂了,你要真做到才能算懂;還做不到,會講不算,你要真正做到,那才是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所以蔡老師在講《群書治要》,那時候講女德,講了很多,有女老師提出問題:「老師,你怎麼都說女德,不說男德?」其實整部《群書治要》,男德、女德都有了。在《太上感應篇》就有兩句話,「男不忠良,女不柔順」。男德是什麼?忠良;忠良是男德,柔順是女德。講那麼多,這個兩句,八個字,它是核心。如果男不忠良,你說他德行多好,那也不是真的;你說女德,她做得多好,她不柔順,那也不是真的。所以它是核心,這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群書治要》也是佛法,跟佛講的《十善業道經》、《無量壽經》、《地藏經》裡面講的完全相應,我們必定要知道這個道理。《占察善惡業報經》佛給我們講,凡是善的,都歸在十善;凡是惡的,都歸在十惡。那像《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包括現在我們學習的《群書治要》,中國傳統文化這些經典,《論語》、四書五經這些,都是善法,都跟十善是相應的,佛都承認。依義不依語,意思一樣,我們就可以依循,做為我們修行的一個標準。

  所以今天浴佛節,佛誕日,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認識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不是迷信,這是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最好的一個方式,最好的供養。如果把佛看做宗教,當做學術,真的辜負本師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示現成佛的一番苦心。我們從這裡去認識、去體會。

  明天五一勞動節,又是連續三天的假期,這個三天,我們大家還是不要到太熱鬧的地方。這個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大家還是要多注意。好,今天佛誕日,我們中午還有一個午供,等一下我還要去錄《地藏菩薩本願經》,所以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再一次祝大家佛誕節快樂,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