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18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八集)  2014/3/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二頁,我們從第六行當中看起,「第十八願」,這接著前面的集解:

  「第十八願曰: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前面第十九願著重在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第十八願著重在聞我名號,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十念必生,這是第十八願的宗趣。我們一願一願的來講,古大德,四十八願哪一願是第一?幾乎大家都公認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裡頭的第一願,最重要的一願,告訴我們十念必生。但是我們也不能夠疏忽了第十九願,為什麼?十九願是發菩提心。「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裡面是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是古來許多祖師大德都認為這八個字是本經的宗要,最重要的指導原則。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了四個字,把八個字變成四個字,大道至要至簡,一點都不複雜,簡單明瞭,大師說「信願持名」,真信切願就是大菩提心,持名,執持名號,就是一向專念。《要解》裡頭這四個字讓印光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說得太好了,這麼簡單,每個人都能懂,都聽得懂,每個人都做得到。你不肯做就沒法子了,你要肯做,沒有一個人做不到。我們要細心觀察前人,《淨土聖賢錄》裡頭所列的,過去念佛往生的這些大德,《往生傳》上所列的,現前我們親耳聽到的、親眼看見的,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不能相信的人還是很多,大有人在,為什麼?煩惱習氣障礙我們的智慧,障礙我們的信心,縱然親眼看見,看到人家有成就,對自己還是沒有信心,甚至於對自己沒有產生真正的警覺。為什麼?日常生活當中依舊我行我素,毛病習氣沒有能改過來。這樣的人有多少?太多了。

  早年我在台中求學,跟李老師,老師創辦台中佛教蓮社。我跟他學教那一年,第一次到台中去,是台中蓮社成立十週年紀念,那個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登記在名冊上的有二十萬人,在台灣是相當有規模的佛教社團,有這麼多人。老師常常以這個為例子告訴我們,蓮友,就是台中蓮社的蓮友,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三、五個往生,不是萬修萬人去。蓮友們都聽經、都念佛,為什麼一萬個人中只有三個、五個?經聽懂了沒有?似懂非懂。佛念了沒有?也是似念非念。每天念幾聲佛,甚至於念幾百聲、念幾千聲、念一萬聲,沒有想往生極樂世界。縱然看到念佛往生的瑞相了,台中市的蓮友往生,在蓮社做告別式,大家親眼看到瑞相,也讚歎,可是自己依然是我行我素,沒有警覺,沒有發願真幹,這些事情都是我們親眼看到的。

  回想起來當時,我所說的這個狀況包括我自己,對淨土生不起信心,很尊敬,也很看重它,並不敢輕視,但是自己的心就是發不出來。這就我常常用的比喻,我們對淨宗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信,還有十分懷疑,甚至於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還有一分疑惑,這一分疑惑足以障礙往生。這什麼原因?我自己的原因。因為自己是個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毛病就是要追根究柢,徹底搞清楚、搞明白才會相信,沒有搞得透徹,疑問是不能避免。老師,古來的祖師大德註解裡頭,把這個問題有沒有講清楚、有沒有講明白?有。那我們為什麼還沒搞清楚?說老實話,老師講經我們沒聽懂,祖師大德留下來這些註疏沒看懂。為什麼看不懂、聽不懂,事情就在面前?讀了《印光大師文鈔》,這才把我們的毛病找出來了,什麼原因?誠敬不夠。不是沒有誠敬,有。有,聽不懂。真有,要不真有,能天天去聽嗎?一堂課都捨不得放棄,有誠敬心。誠敬心不夠,沒有達到標準,印祖說,一分誠敬你只得一分利益。

  我們把誠敬分作一百分,大概我有百分之三十的誠敬心,一般同學的誠敬心,我的估計,百分之十的誠敬心,我比他們多。多怎麼樣?也沒聽懂,也沒有把疑惑真斷掉。那要多少分的誠敬?用古人的標準,總七、八十分,有力量了,產生力量,能夠到九十分那決定得生淨土。達到這個標準的人找不到,要靠在這一生當中培養,給諸位說要長壽,如果沒有這麼長的壽命,誠敬心沒有提到一定的標準,我們說一定的標準算六、七十分,沒有到這個標準,往生就不可靠,三、四十分更沒有把握。我得佛菩薩的加持,壽命延長了,能夠鍥而不捨,遵守老師的教誨,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用了整整六十年工夫,大概把信心提升到六、七十分了。這六十年一甲子,不算短的時間,如果不是每天認真學習,鍥而不捨,達不到這個標準。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沒把握,不是不認真。

  認真學習這一生還是不能往生,到哪裡去了?畢竟在這一生當中善多惡少,有把握生天,欲界天,這個有把握。得人身當然是更有把握,但是人間太苦了,來生不想到人間。當然不會墮三惡道。貪瞋痴有沒有?有習氣。財色名利、五欲六塵真正放下了,確實不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這就是六道天道以下的那個業因我們少了。天道不能說上,上我們還做不到,色界天要修禪定,無色界天也要修禪定,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欲界天憑著上品十善業道,上品十善業道我們可以做到了。學習經教、念佛,這個功德迴向,欲界天我們想當中這幾層,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大概都可以爭取到。兜率的內院難,我們去不了,兜率天可以去。

  自己常常想想自己這一生所造的業因,然後就可以看到來生的果報。有這樣的業因,用它來專修淨土,一心念佛,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有把握。蕅益大師說得非常好,他老人家給我們表法,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很滿意了,這句話說得好。他是不是下下品往生?對於極樂世界的品位也不爭了,真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極樂世界的品位都不爭了,還會跟這個世間人爭名利嗎?決定不可能。只一味老老實實,往生到極樂世界,四十八願是保證。讀了四十八願就知道果報無比的殊勝,太殊勝了,殊勝到我們不敢相信。但是我們要知道,釋迦、彌陀決定沒有一句妄語,全是實實在在,我們能信得過,這就是有福報。

  所以這十八願裡頭我們要真正落實,至心信樂,樂是喜歡,真正相信、真正喜歡極樂世界,真正喜歡阿彌陀佛。我們將自己所做的種種善根,所有的善根,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痴,世間法的三善根,出世間法菩薩善根是精進。六度裡頭後後包括前前,前前不包括後後,譬如說布施波羅蜜,它不包括後面五種;持戒波羅蜜一定包括布施,包括前面,它不包括後面,後面忍辱精進,它不包括。如果是六度裡頭全修,特別著重在般若波羅蜜,知道六度是一體,前面五度都是教我們放下,最後般若是看破。看破什麼?全是假的。《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放下就是真的,真實智慧,沒有真實智慧你不會放下。為什麼放下這麼難?就是沒有智慧,智慧變成了煩惱,智慧變成了習氣。

  對於世間一切法,甚至於包括佛法,經上說法尚應捨,所以我們在法裡頭只取一法。海賢老和尚只取一句名號,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乘是圓融的,妙不可言。這一法成就了,一切法全得到了,學一,一門,得到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全得到了。怎麼得到的?見性得到的。怎麼見性的?得定。你得清淨心、得平等心,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是定,清淨是小乘定,平等是大乘定,用這一句名號就可以得到,真正不可思議。十八願,至心信樂,這一句非常重要,至心,它沒有說誠心,沒有說真心,真誠到極處叫至心;換句話說,不但分別執著沒有了,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連起心動念也沒有了。分別執著沒有了,清淨心現前;起心動念沒有了,平等心現前。至心,真誠到極處,這什麼境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經題後頭這個字,「覺」。他用念佛法門成就清淨平等覺,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覺,覺就是菩提。

  覺從哪裡來的?覺從清淨平等來的,從定來的。平等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見性時候所說的五句話,那是他的心得報告,是他的博士論文,就那麼簡單。他口裡說出來,五祖一聽,真的明心見性了,歡歡喜喜衣缽就交給他,立他為第六代祖。他第四句話是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平等,動搖就不平等。他的功夫,那個定不是盤腿面壁,定在哪裡?在生活當中行住坐臥統統是定。行住坐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自性本定,所以他能隨緣。釋迦牟尼佛自性本定示現在八相成道,那不就是生活嗎?示現在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全在定中,沒有一分一秒離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自性本定,他表演這個給我們看。我們沒看懂,要真看懂了,像能大師一樣,什麼叫世法佛法,還有這個分別就不平等。原來世法就是佛法,原來佛法就是世法,這就是清淨平等覺,你怎麼還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錯了,那是阿賴耶邊事,不是自性這邊。

  十八願真不簡單,十八願我們真正親眼看到。我們在美國,一九八0年代,我們看到周廣大往生。這是個華僑,在那邊經營一個麵包店,得了癌症,到癌症的末期,醫院放棄治療,通知他家人帶他回家,告訴他,他的存活期間可能不到一個月,很嚴重。全家人沒有宗教信仰,這個時候著急了,醫院不收留了,所以到處求神拜佛,看看有沒有奇蹟發現。那個時候我們華府佛教會成立大概一年,華府佛教會一九八三年成立的,我們遇到這樁事情。他來問我們,我們派了四個蓮友去看他,蓮友打電話給我,他病確實很重,恐怕沒有辦法再活下去。我就告訴大家,你們試試看,勸他念佛求往生他願不願意。沒有想到他有善根,簡簡單單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講給他聽,真正相信,真正發願,臨命終時,十聲佛號、一聲佛號都能往生,他聽到了非常歡喜,告訴他的家人,別找醫生了,不要去求藥了,你們大家統統來念佛幫助我,他跟著大家一起念。這個心一發,他的病就好像減輕了,那個癌症很痛的,念佛就不痛了,所以他很喜歡。日夜不停,三天三夜,他往生了,你看一生臨終之前三日三夜。六、七個人給他助念,我們派四個人輪流,他們家裡有二、三個。這等於是我們親眼看見的,這一願兌現了。

  末後兩句,唯除五逆,毀謗正法的,這樣的人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兩句,我們等到第六品四十八願時再跟諸位做詳細報告。這一句古人也有不同的講法,有人主張的,他造五逆罪,他毀謗正法,他決定不相信,他不能接受,當然他不能往生,這是一種解釋。另外一種解釋,造作五逆十惡,臨終真正懺悔,後不再造,這樣念佛能往生。以前毀謗,現在不毀謗,現在有真信、有真願,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人就怕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改過,中國古人說得好,真正肯改過的人他就是好人,改過自新,善莫大焉。周廣大居士示現給我們看,臨終一說他就接受,他就能相信,真正發願求生,這就是懺悔,一生所造的罪業,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罪業,全部停止了,止住了,不起作用。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往生的條件就在一念真信、一念真願,以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念這一句佛號,他就能得生淨土。往生之後火化還有舍利,告訴我們這個事情不是假的。

  第十九願裡頭,發菩提心,有「一心念我,晝夜不斷」,有這兩句經文。念佛著重在一心,這一心就是真誠心,這一心就是清淨心,這一心就是恭敬心,具足真誠恭敬,印光大師講的誠敬。晝夜不斷,這相續心。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祕訣,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心就是不懷疑、不夾雜,晝夜不斷是相續不斷,念佛的條件統統具足。「臨壽終時,我」,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阿彌陀佛與諸菩薩眾,現前來迎接。極樂世界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所以「經須臾間,即生我剎」,太快了。阿彌陀佛來接你一定是佛光先照你,蒙佛光注照,自己修學的功夫就提升一倍。所以《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真正梵文原本沒有這一句,而是一心繫念,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鳩摩羅什大師他用的,他把原來的意思改了,有沒有改錯?沒改錯。什麼原因?一心繫念你得到了,蒙佛光一照它就提升了,提升到一心不亂。我們平常講功夫成片,是最淺的一心不亂,有這個條件就決定得生。我們自己修到這個功夫,臨終佛光一照,就把它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升等了。周廣大的時間雖然短,只有三天三夜,他功夫到哪裡?肯定是成片,佛光一照他就提升。所以羅什大師沒有翻錯,羅什法師翻得很有技巧,讓我們對淨宗真信,對極樂世界真的嚮往,這個人得三寶加持,可以做到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要分上中下三品,下品功夫成片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事一心不亂難,為什麼?要斷見思煩惱,事一心不亂等於阿羅漢。理一心不亂等於法身菩薩,太高了。這經上有,十九願最後,「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是理一心不亂。換句話說,我們念佛人是功夫成片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事一心不亂,在那邊聽經修行,很快就證得理一心不亂,速度太快了,一生決定證得究竟圓滿。我們千萬不要疏忽,千萬不要把這次機會錯過。前面我們學過《金剛經》上的精華,「無住生心」,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誰說淨宗不是般若?淨宗把禪教、顯密全融攝在其中,就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是禪、是密、是般若、是方等、是法相、是三聚淨戒,樣樣都不缺,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句名號統統念到。

  我們看下面的文,「可見第十九願重在發菩提心,一心念我。第十八願重在至心信樂,一向專念」。於是我們就明白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四十八願的中心點,「全部大經之宗要」,修行最重要的指導綱領。「往生必備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往生必備的正因是從我們身上講的,我們求生極樂世界;方便度生是菩薩教化眾生的慈航,菩薩用這個法門能普度一切眾生,我們學這個法門決定得生淨土。「本經所崇」,崇是崇尚,「全在於此,修行要徑,唯斯捷要」,修行重要的一條近路,快速通道,這個是捷要,快捷,重要的法門,重要的成佛渠道,「故為本經之宗」。這是第二段,下面還有第三段。

  「發心有二義,先須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在日常生活當中,與菩提心相違背的我們要避免。哪三種?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曇鸞大師《往生論註》曰」,《論註》,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是天親菩薩的。如果說三轉法輪,《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彌陀三經,三經是示轉、是勸轉;《往生論》天親菩薩為我們作證,作證轉,他往生了,他看到極樂世界,給我們做報告,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信願持名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就用這個方法往生成佛了。這個成佛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天台大師講六即佛,阿惟越致是分證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稱他為法身菩薩,因為他的無始無明習氣還沒斷乾淨,他住在實報土。跟十方剎土一切諸佛如來的十法界,特別是六道輪迴的眾生,為什麼?太苦,阿惟越致菩薩有能力隨類化身,幫助這些人成佛,修因證果。阿惟越致菩薩的智慧、神通、道力,可以說跟如來究竟果地沒有差別,只是無始無明習氣障礙他契入常寂光,除了這樁事情之外,他沒有任何障礙。在極樂世界他能夠分無量無邊身,分身去做什麼?去供佛,供佛是修福,要修圓滿的福報,去教化眾生,上供諸佛,下化眾生,沒障礙。

  功德圓滿了,什麼叫圓滿?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就叫圓滿,圓滿的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土現前了,他回歸常寂光了。回歸常寂光,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如來,真正是無上菩提,上面再沒有了,他登峰造極了。這個時候跟諸佛如來法身融成一體,這一體就是光明,光明裡頭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起心動念沒有了,也沒有自然現象,這個境界叫大般涅槃。《金剛經》上說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是這個境界。在一真法界裡頭沒有生滅,有隱現,無明習氣沒有斷盡,現,現相;無明習氣斷盡,相就不現了,就隱了,就是一片寂光。寂光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眾生有感,寂光就有應。寂光裡面,經上稱作如來的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遍一切處。法身如來的名號叫毘盧遮那,梵語,毘盧遮那意思什麼?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切時,十方法界是一切處。它是光,遍照虛空法界,什麼地方眾生有感它就現相。現相沒有來去,沒有先後,所以稱這種現相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有緣就現了,沒有緣就隱了,有隱現,沒有生滅。

  我們看曇鸞法師《往生論註》,「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中」,三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雖行有優劣」,三輩是大分,三輩裡頭又有三輩,就變成九輩,九輩裡頭每一輩裡頭又有三輩,一直分下去,重重無盡,這就講修行有優劣。但是「莫不皆發無上菩提之心」,這是相同的,發心是相同,修行功德不相同。「此無上菩提心」,無上菩提心是什麼心?「即是願作佛心」,這就是無上菩提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朝著這個目標、這個方向勇猛精進,所以在極樂世界修行,這樁事情很快就成就。阿彌陀佛以究竟圓滿的智慧福報加持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讓這些人在極樂世界所表現的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相等。阿彌陀佛太偉大了,十方諸佛對他的讚歎,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不是假的,這不是一般的讚歎。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將來成佛成什麼樣的佛?學生成就肯定是依老師,我們成佛就是成跟阿彌陀佛一樣的佛。

  我們居的教化眾生的處所,也就是極樂世界,我們是個獨立的極樂世界,還是一個共同的極樂世界?這個問題實際上在極樂世界的人不存在。為什麼?他們沒有起心動念,怎麼還有一、多?這些問題是我們現前眾生的妄想。妄想也得有答案,沒有答案我們不服,答案要跟事實有相應。大乘教裡頭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是假的,心想也不是真的,所以自性裡頭沒有心想。在十法界的人有這些妄念,在諸佛實報土裡頭沒有,報土裡頭人沒有起心動念,他怎麼會有這個問題?所以他沒有問題,他起心動念全是智慧。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眾生感,他有應,應並沒有起心動念。像我們敲鐘,我們敲一下它就響,敲得重,聲音大,時間長;敲得輕,它聲音小,時間短,它沒有起心動念。法身如來亦如是,光普照一切眾生,沒有一個眾生不在他光中,我們不知道,他全知道。我們認為起一個微細的念頭,甚至於自己都不知道,佛與法身菩薩全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知道之後你就會想到,一切時、一切處,不要說言語造作,起心動念佛全知道,極樂世界的菩薩是阿惟越致菩薩,全知道,沒有一個不知道,我們能瞞得了誰?瞞自己,瞞不過別人。

  不但佛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全知道。為什麼?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的現象從哪來的?從五蘊來的。五蘊是什麼?創造整個宇宙的原點。這個原點就是佛經上說的極微色,極微色就是五蘊,它有五種性質。第一個是色,物質現象。第二個是受,它有感受,像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水有感受。從水實驗裡面,把色受想行識全部掌握住了。構成全宇宙最小的,現在講粒子,基本粒子,最小的基本粒子,科學家叫它做微中子。一個微中子就是一個色受想行識,就是五蘊。統統是五蘊組合的,《金剛經》上說一合相,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現象都是這個基本的五蘊組成的。所以每一個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像江本博士的水實驗一樣,統統能感受,能聽、能看,還能記憶,它有反應。我們寫文字給它看,它反應;我們演奏音樂給它聽,它有反應。我們心裡起心動念對著它,我喜歡你,它知道;我討厭你,我恨你,它也知道。都會把它的反應顯現出來,讓我們看到。最小的物質,小到不能再小了,再分它就沒有了,那麼小的物質具足色受想行識;換句話說,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用現在的話說有機體,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美國的修.藍博士,前年到我們這個攝影棚來,告訴我們,我們在此地一舉一動、一言一笑,包括你起心動念,他說桌子知道,椅子知道,牆壁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也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你能瞞得了誰?

  諸佛菩薩對於這些事相完全通達明瞭,所以他的心清淨,他的心平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大公無私,對待遍法界虛空界,平等的對待,一片真誠慈悲,用這一片真誠慈悲來幫助遍法界虛空界苦難眾生。我們怎麼樣學法?抓住《金剛經》的綱領,「無住生心」。生什麼心?生念阿彌陀佛的心。不生別的心,只生信願持名,就生這個心。心裡除了這個念頭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就叫「應無所住」,就叫無住。我們的目的就是到極樂世界,就是親近阿彌陀佛,妙極了這個法門。所以一定要發無上菩提心,無上菩提心就是真信真願。

  你們在這一生當中有家親眷屬,喜愛的人,希望永遠在一起,有一個好辦法,同生極樂國就永遠在一起。不生到極樂世界去,一個輪迴就拆散了,再一次遇到了也不認識。只有到極樂世界,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得的是法性身,確實是無量壽。十法界裡面的壽命都是無常的,壽命有長短,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長它有盡,它不是永恆的。忉利天是我們最熟悉的,忉利天主,中國人叫玉皇大帝,那個地方跟我們有時差,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他的壽命是一千歲,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千歲,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壽命很長。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在忉利天五十天,不到兩個月,五千年文明古國,在忉利天五十天,一天一百年。他的壽命一千歲,真是長命,真叫無量壽。但是他有到的時候。愈往上面去壽命愈長。真正長壽,真正無量壽,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真無量壽;二十八層天是有量的無量壽,我們看到他壽命很長,總有到頭的一天。

  「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聽說極樂世界太好了,我也想去,也念佛求生,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沒有菩提心,這個菩提心重要。曇鸞法師裡面說得好,什麼是菩提心?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就是願度眾生心,願度眾生那就是攝取眾生生有佛的國土。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這就是說明,發心成佛為什麼?為普度眾生,阿彌陀佛發的這個願。阿彌陀佛沒有說發願,我這是養老院,接你們來養老的,接你們來享福的,不是的。所以要懷這個養老的心,這地方太好了,我可以到這地方來住了,把這個地方當作我的家了,這去不了,跟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

  因此,《安樂集》,依天親菩薩的《往生論》,裡面就說了,「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這個會,是我們的心要與無上菩提相應,宗門常說「會麼」。這裡兩個意思,「先須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然後「須知三種順菩提門法」,這個說得很好。前面第一個,「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註解裡頭說「何等為三」,哪三種?第一種,「依智慧門,不求自樂」,極樂世界很誘惑人,要想去享受,這個心不相應,去不了,所以一定要「遠離我心貪著自身」,要把這個放下。我要學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發的大心是要普度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一切如來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這個心量多大,不是度一個地球,不是度一個太陽系,也不是度一個銀河系。銀河系在大乘佛教裡面才只是一個單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好像有個同學給了我一個資料,是不是十億?十億。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十億個銀河系,不是算很大的。我們在《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經上告訴我們,每一尊佛因地發願不一樣,所以成佛之後他的教區大小不相同,至少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兩個三千大千世界,有四、五個大千世界的,不相同。釋迦牟尼佛這個娑婆世界是個標準的三千大千世界。阿彌陀佛發的願太大了,無量無邊際,一切諸佛剎土諸佛無量,世界無量,他統統都要度,一個都不放棄。我們沒有這麼大的心量,跟阿彌陀佛不相應,所以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的人那麼少,心量太小了,斤斤計較,一絲毫都不肯放下,這樣的心念佛怎麼能往生?

  所以曇鸞法師《往生論註》上,這一句話很要緊,「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這個把我們的疑問解除了,為什麼蓮社同修那麼多,真正往生,這李老師說的,一萬個人有三、五個,這是六十年前。六十年後的今天,你要問我,我會告訴你,一萬人當中大概只有一、二個,六十年前有三、五個,現在只有一、二個。為什麼不能往生?看曇鸞法師這段開示就明白了,沒發菩提心。十八願固然重要,十九願不能少,十九願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講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信願就是菩提心,決定你能不能往生,你跟阿彌陀佛心是不是相同的、願是不是相同。跟他的心不同,跟他的願也不同,天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結個緣。什麼時候能往生?心同佛心,願同佛願,就能往生。願是四十八願,心是普度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要看作自己的親人。

  現在講親人都沒用了,為什麼?現在人沒有親人。人與人之間現在變的只有利害,對我有利的就是親人,對我沒有利的,父母都不是親人。父母小時候把他培養大,到他自己能獨立了,父母對他沒用了,就丟掉了。這是西方價值觀,我在美國多年,美國的社會就是這樣的。十六歲就算成年,十六歲離家出走,你要去報警察,警察不管。為什麼?他可以獨立了,你還找他幹什麼。所以父母這種親情沒有了,兄弟沒有了,夫妻靠不住,有早晨結婚,下午就離婚了。這個世界上,哪一個都市沒有離婚的?離婚率太高了,年年在上升。這就是什麼?親情情沒有了。所以現在人在這個社會上孤獨,多可憐、可悲,利益沒有了就是陌生人。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中國人被它的科技、機器迷住了,把傳統文化疏忽了,我們今天要遭這個難。

  維繫幾千年傳統是什麼?諸位要知道,中國在全世界獨一無二,就是文字,文言文,這個東西丟掉了,現在跟著外國人走。如果不能把傳統的文字文言文再恢復,傳統文化是決定不能產生效果,為什麼?祖宗丟掉了。像棵樹一樣根沒有了,早晚要枯死。幾個人覺悟醒過來?這是我很早就有這個意識,一生沒有緣,孤掌難鳴。學佛之後,這麼多年來有一些影響,影響還是很薄弱,障礙太多。擺在面前就是現實狀況,幾個人不求自樂,幾個人能夠放下貪著。真正能放下貪著的,就是真正修淨土、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的人,他能放下。為什麼?他知道不放下貪瞋痴去不了極樂世界。第一個要放下這個。

  第二,「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註解跟這個意思完全相同,全節錄了。我們有沒有慈悲心?有沒有拔一切眾生苦的心?沒有這個心。我們看不慣的人,總得想辦法離開他,而沒有發心去感化他、去度化他。二00六年,英國劍橋大學的漢學家麥大維教授到香港來看我,邀請我到英國去辦學,那是一番好意,他設想得很好,在倫敦辦一個大乘書院,屬於劍橋大學。英國的學校書院制,像牛津、劍橋,差不多都有五十多個書院,組成一個大學。我告訴他我不能去。他在這住兩天,每天三個小時,我們談六個小時。我曾經告訴他,把中國古老的教學的理念方法來討論,這現在西方沒有的。他是個漢學家,《論語》、《孟子》他都能背。我們談到教學,他問我怎麼教法?我說我沒方法,我們老祖宗有方法。他很驚訝,他說老祖宗的方法他沒聽說過,是什麼?我說那《三字經》有沒有念過?他《三字經》會背。我就告訴他,《三字經》前面八句話是我們老祖宗教學的理念,辦教育這個八句話要不懂,那就不是中國傳統教育。

  你看《三字經》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學生性本善。換句話說,學生都具有聖賢的基礎根基,就看你怎麼教法。你用聖賢的方法教他,他成聖賢;你用君子的方法教他,他就成君子。如果說學生沒問題,問題在老師,這個學生不能接受,不聽話,把他開除掉了,這是失敗的。中國古人常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怪我自己不會教,不能怪他不會學,這個概念一定要有,學生開除掉是你教育失敗。如何能把學生,把他,教學是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個教育成功了。要承認,你看佛家的教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你要教,他不肯學,不好好學,犯了錯誤,把他開除掉,這就等於否認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首先我們從觀念上做。成佛是什麼方法?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成佛了。佛的心是什麼?本善是什麼?清淨平等覺是本善,每個人心都是清淨平等覺,每個人都是佛心。我們自己受了染污變質了,也幫助別人變質、幫助別人犯,那就把本來是佛變成六道眾生了,教錯了。我們談得很歡喜。

  最後我告訴他我很感激,我不能到倫敦去,那個地方,歐洲,我不習慣,這是真的。將來有機會在亞洲這邊,能有機會這最好,現在我們亞洲馬來西亞想做,印度尼西亞也想做,印度尼西亞是回教大學,這個非常難得,他們要開漢學院,他們要建四庫圖書館。我們希望他們能做成,有一個地方有這個成就,慢慢大家就會想,就會模仿。漢學要能夠興,這個世界有希望,衝突可以化解,世界可以恢復安定和諧。真的要依慈悲。依智慧、依慈悲、依方便,修身能成功,教學能成功,事業能成功,沒有一樣不能成功。首先培養我們的智慧、慈悲、方便,才能自度度他。智慧是第一,智慧就是放下,不能放下的人沒有智慧,他有煩惱,沒有智慧,放下煩惱,智慧就現前。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