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50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集)  2014/5/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九頁倒數第四行:

  「《華嚴玄談》謂諸法何故事事無礙?」這是一個問題,是個很大的問題。諸法是一切法,為什麼一切法會事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出現在實報莊嚴土,在一真法界。我們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給諸位說,有,我們這個世界跟一真法界、跟實報土無二無別。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實際上就在面前,就在當下。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又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說明佛法是平等法。佛果地上所具足的智慧、神通、相好,這把一切法全包括在其中,佛有,我們人人都有,所以佛才說眾生本來是佛。那為什麼佛那麼大的智慧、神通、道力,我們都沒有了?佛告訴我們,不是沒有了,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它永遠不會失掉。為什麼不能現前?是有障礙,把它障礙住了,不是沒有。譬如這一盞燈,燈很亮,你把它用紙去包,包一百張、包一千張,一絲毫光明都透不出來。不是它沒有光,光在裡頭,障礙去掉了光明就現前,就能照見萬法。

  這障礙是什麼?佛說有三大類,障礙太多了,無量無邊,總歸納成三大類。第一大類叫無明煩惱,總名稱就是煩惱。無明,無明就是你不放光了,你照的作用失掉了。放光的時候,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不知,無所不了,全都通達明瞭。就是無始無明這個東西讓我們的光明不現了,不是滅掉,不現了,它障礙了。第二大類的障礙是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這個煩惱是什麼?分別。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首先是迷,無明是迷,迷了之後就起念頭,這個念頭是分別。第三種是嚴重的,最嚴重的,執著。所以佛在《華嚴》上告訴我們,無明、塵沙、執著這三大類的煩惱,你要把它統統放下了。

  自性裡頭沒有煩惱,煩惱是妄心裡面生出來的,妄心就是無明。無明怎麼來的?大乘教上佛常說,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我們很難體會。學佛,甚至於學了很多年,對這樁事情只有個很模糊的概念,所以它不起作用,不能幫我們破迷開悟。一念,什麼叫一念?釋迦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我們凡夫,六道裡眾生起個念頭,這叫心有所念。佛問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換句話說,單獨一個念頭你沒有概念,多少個念頭聚集在一起、糾纏在一起,你心裡頭有個概念,這叫一念。佛後面還有,幾念?這一樁事情;幾相?第二樁事情;幾識?它的原文是「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一句話問了三樁事情,第一個問多少念頭,第二個問的是幾相,相是物質現象,後面又問幾識,識是什麼?識是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與這個念頭有關係。問這麼一個問題。

  彌勒菩薩回答釋迦牟尼佛,其實佛菩薩問答都是教我們的,我們問不出來。這個問題佛問出來,彌勒菩薩來解答。彌勒菩薩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三十二億,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微細的念頭糾纏在一起,讓我們有一個一念,有個念頭的感覺。其實這個感覺還不明顯,它太細了。現代的科學用秒做單位,時間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大概可以彈到五次,四次、五次,有人告訴過我,彈到七次,我相信。年輕體力強,彈得快,一秒鐘彈七次。那三百二十兆乘七,二千一百兆,換句話,這一念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裡面有二千一百兆次的念頭生滅,前念滅、後念生,就在面前,我們怎麼知道?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這是宇宙的真相。

  這個裡頭,你看,他首先說的念頭,然後講的相,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念頭來的。念頭從哪裡來?從一念不覺,就是那一念來的。一念沒有原因,突然發生的,發生之後它就不會停止,前念滅後念生,念念相續,相續就是佛教講的行。心理現象有受,受是感受,苦樂憂喜的感受;有想,想是你能想過去、能想未來;行就是前念滅後念生,它不停。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個念頭,所以它不是相續相。相續,前念跟後念完全相同;前念跟後念不同,就是它不是相續。我們在近處看好像是相續,如果從大面積上看,就知道前念跟後念不一樣。不要說太大,我們就整個地球這個現象來,你就曉得,即使是在這樣高的頻率,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前念跟後念不一樣。所以大乘經上佛說,叫相似相續相,絕對不是完全相同。

  這個問題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量子力學家非常感慨的說,科學在地球上被發現四百多年了,一代一代繼續不斷接著去研究,一直到最近二十年才發現了物質是什麼,搞清楚了。宇宙的奧祕,物質到底是什麼?物質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物質?沒有想到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已經把這個現象講清楚了、講明白了,跟他發現的完全相同。我看到的報告是德國的量子力學家普朗克的報告,他一生專門研究物質,是被他發現的。

  八十年前科學家發現原子,認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單位。在這八十年當中,科學技術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尤其是觀察的儀器愈來愈精密。用這些最新儀器把原子打破,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質單位,打破之後發現它是由原子核、中子、電子組成的,它不是最小的。現在科學有能力把原子核打破、把電子打破、把中子打破,它們都不是最小的物質,發現有粒子,叫基本粒子,幾十種之多。這些東西還有能力把它打破,發現了更小的東西夸克,夸克組成了這些基本粒子。夸克也有七、八十種之多,很複雜,再把它們各別打破,發現更小的物質現象,叫微中子。微中子再打破,物質沒有了。這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佛經上講物質最小的現象叫極微色,就是科學家發現的微中子。佛叫它做極微色,也叫它做極微之微,這個東西不能分,再分就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他們把微中子打破,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於是物質真相大白,他們宣布結論,結論是什麼?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物質是從念頭生的。佛經上說「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色跟相都是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物質從念頭生的。這個問題解決了。

  那念頭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念頭?現在科學家只觀測到念頭生滅,它太快了,我們剛才講的,這個頻率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現在科學的儀器大概可以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佛那個時代沒有這些科學工具,他怎麼知道的?今天科學對於精神這個部分,就是念頭,還不清楚,只知道它生滅頻率非常高,佛經上講的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為什麼會有念頭產生?這個還不知道。佛都有說明,佛說,念頭是從業相生的,這是佛家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一念不覺產生無明,無明就叫做業相,業是個波動的現象,整個宇宙都是在波動現象當中發生的。波動現象產生了念頭,念頭產生了物質,物質產生了宇宙之間一切法。一切法歸納不外乎這三個,佛家的術語叫阿賴耶的相分、見分、自證分。它還有個名詞,自證分叫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轉相是念頭,這阿賴耶的三細相。

  大乘經上佛說得很清楚,用第六意識,就是思想,我們的想像,這個第六意識的能量非常大,對外能夠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可以能夠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科學家用的是第六意識,阿賴耶的三細相,境界相被他搞清楚、搞明白了。現在是第二步,就是念頭,我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他們會把念頭的現象搞清楚。然後,念頭從哪來的?這就是宇宙之間的能量。能量是佛經上講的自性的性德,自性本來具有的德行,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第六意識能緣,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向內,緣不到自性,佛法裡面講明心見性,它不可能做到。但是明心見性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得到受用。科學發現這些東西,也能得一些受用,這個受用不是圓滿的,是有缺陷的,這些作用有侷限性的,它不是無礙的。你看,《華嚴經》講事事無礙,科學還是遇到障礙,不究竟,不圓滿。真正究竟圓滿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現前。

  佛家的教育我們叫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的目的最後是教你成佛,成佛才是畢業了,拿到最高的學位。所以,佛法裡面的佛陀、菩薩、羅漢,這是什麼?是佛陀教育裡面三個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叫佛陀,第二個學位叫菩薩,第三個學位叫阿羅漢,好像現在的大學,學士、碩士、博士,所以它不是宗教。宗教裡頭承認有一個創造宇宙的神,人不能跟神平等。佛法不是的,佛陀這個學位每個人都可以拿到,只要你把障礙自性的這個東西放下,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你自性上的障礙沒有了,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恢復,你本來就是。跟世間教育不一樣。

  回歸自性,恢復性德,性德有無量智慧、德能,於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於讀過書不讀書也沒關係,它叫你放下。書念得多,字認得多,也是一種障礙,這個障礙不是煩惱,叫所知障。你要執著你這些知識,也成了障礙,不能見性。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我們看他的傳記,他十九歲出家。他是王子,捨棄王位的繼承權,捨棄宮廷裡面富貴榮華的生活,他去當一名苦行僧。知識分子喜歡學習,這個放下就是放下煩惱障,真的去學習,學了十二年。印度在當時是全世界宗教之國,宗教、學術都是世界第一流,他統統學過,學了十二年。知道所學的這些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把它放下,這叫放下所知障。去幹什麼?菩提樹下去入定去了,統統放下。這一入定,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流露出來。出定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了一輩子,每天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休息,講了四十九年。他是七十九歲過世的,我們中國算虛歲八十歲。

  他所講的這一切經,誰教他的?沒有人。印度那個時候沒有佛教,宗教很多,最著名的婆羅門教。但是當時的印度人,無論是宗教或者是哲學都喜歡修定,他們有相當深的定功,當然釋迦牟尼佛也學會了婆羅門的四禪八定。在禪定當中能夠見到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沒有障礙,定中,現在所說的空間維次全都沒有了。空間維次從哪來的?分別、執著來的,定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這些障礙突破了。各種不同空間維次他全見到,這就是婆羅門教所說的二十八層天,下面還有餓鬼道,還有羅剎、修羅,還有地獄,全都看到了。這現象從哪裡來的?都是人自己變現的,實際上完全沒有,自性是一片空寂,美妙極了。這種現象都是人造業,業力變現出來的,造的善業就三善道,造的惡業就變三惡道。這才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我們可以在這個境緣當中隨緣自在,不受外面環境干擾。

  佛陀教了四十九年,學生裡頭程度不齊,最優秀的達到跟佛陀差不多的境界;中等的,那就是證得阿羅漢果,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算不錯了;還有一部分對於六道有留戀,捨不得放下,那就依舊在六道裡面輪迴,輪迴他有善根、他有善行,只在善道不墮惡道。釋迦牟尼佛的教學對於一切眾生統統有利益,你喜歡什麼他就能幫助你,滿你的願,有這個能力。確確實實像《華嚴經》上講到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唯心所現。物質是心現的。大乘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有十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諸天、修羅、人、餓鬼、地獄、畜生,有十法界,十法界從哪來的?唯識所變。唯心所現是第一次,變現的是一真法界;唯識所變,變十法界、變六道,識就是分別執著。換句話說,我們對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了,就超越六道,就超越十法界。所以佛教的教學最重要的是教我們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然後假的放下,真的掌握住;假的放下,真的就現前,真相大白了。

  所以我們學佛之後,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了,佛教講的什麼。我們可以把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分五大類,第一個是倫理,第二個是因果,第三個是道德,這是釋迦牟尼佛普世教育,就是教化世人的,讓世間人都能得到幸福美滿的一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他教學的目的。更高的,就是現在所說的哲學、科學。我學佛從哲學入門。因為年輕受學校教育影響,認為宗教是迷信,所以沒有接觸過宗教,不相信宗教。早年在台灣,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當代一位哲學家,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五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非常驚訝,我向老師請教,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尤其是佛教。佛教是多神教、是泛神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沒有那麼複雜,多神教、泛神教叫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懂。他說「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們從來沒聽說過,「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跟著他這個入了佛門。

  老師告訴我,二百年前,中國的寺院庵堂那些出家人都是專家學者,都有很高的道德涵養,真正的有智慧。他說現在沒有了,現在要學佛經哲學,到哪裡學?經典裡面學,這他指給我的路子。你到寺廟裡面去,他們不學了,不研究經教。所以教給我,要從經典,大小乘、宗門教下,從這裡下手。要找適合自己程度的,適合自己興趣的,那就很容易入門。因為佛教是個大學,科系太多,什麼都有,內容太豐富了,絕對不是一個人一生能夠學得完的。他推薦給我的,法相唯識。佛教在中國,古時候有十個宗派,現在小乘兩個宗派沒有了,大乘也是有名無實,沒有人認真去研究了。研究,在研究的理念跟方法都有問題。

  這是我們遇到這個時代,承傳如何延續下去,這是當前最大的問題、最嚴肅的問題,這個道怎麼傳下去。它跟中國傳統文化有密切的關係,佛教到中國來,把中國傳統文化大幅度向上提升。佛教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他們的修學以什麼為目的?以開悟。能夠開悟的學生當然是少數,所以老師,從前是私塾老師,私塾老師教學是個別教學。一個老師教的學生,大概一般不超過三十人,超過三十人應付不了,精神不夠用。三十個學生能夠培養十個,慢慢再淘汰,當中能有一個開悟就不得了。開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大徹大悟的少,小悟、大悟不少。

  悟怎麼開法?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來的,自性裡頭本有智慧德相,哪用到外面?外面沒有,外面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從內裡頭往外開的,是自性的寶藏,真正了不起,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要從戒,持戒得定就開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那個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講給你聽的,不是別人教你,不是的,自己悟出來的,求這個。自己悟出來之後,再去讀書,再去看別人的註解,聽別人的講演。為什麼?你一聽就明白,他哪裡講錯了、哪裡講對了,他的程度悟入在哪一個階層,你都清清楚楚。

  所以龍樹菩薩,這印度人,釋迦牟尼佛走了以後七百年出生在南印度,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再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他只用三個月全學完了,這一部《大藏經》。我們能相信嗎?能。憑什麼?中國也有。唐朝時候中國禪宗惠能大師,那也是個開悟的。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所以他不需要看釋迦牟尼佛這些經典,但是這些經典裡面意思他全知道。你要不相信,你拿一部經念給他聽,你念完了,他講給你聽。

  所以叫悟後起修,沒有開悟之前是求開悟。這個理念、方法儒、道學去了,把它繼承過來了。儒家四書五經也是教你一門,私塾老先生教書是教你一門。但是童蒙的時代他可能教你學很多門,但是一定是一門一門的學。童蒙教你背書,不講解,背了管什麼用?會開悟。背書的目的不是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孔子都不贊成。一定要有悟處,悟處是什麼?活的,活的才管用。孔老夫子開悟了,他講的東西跟佛沒有兩樣。你看,孔子的學生問孝,什麼叫孝?什麼叫仁?這都孔子常常講的,孔子答覆學生,每個學生答覆的不一樣。這是什麼?活的,它不是死的。現在學校考卷都一樣的,標準都一樣的,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沒掉。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淺的人答得淺,所以夫子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的根性,你是什麼根性給你怎麼講法。學了之後,活學活用,他就落實在生活上、就落實在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他全用上了。

  近代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去年才往生的,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人說,我知道,我看碟片我看出來了。他不認識字,一生的工作是種田,是農民。沒有做過經懺佛事,沒有做過法會,小廟每天早晚就是拜佛,燒香、拜佛、念佛,沒有其他的任何活動。天亮,早飯吃完之後,田裡面工作,那工作是什麼?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賢十願,別人看不出來。這個碟片我看了三十多遍,這本《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全做到了。所以我告訴大家,那個碟片是我們《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它當作一部經來看。我勸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每天念一萬聲佛號,一萬聲佛號大概要兩個小時。每天看三遍,你看上一年,你的心就定了,定生慧。所以,不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東西心是雜的、心是亂的,生什麼?生煩惱。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生智慧。所以中國從前教學生背書是修定,這個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背書你就不會胡思亂想了,不背書你會胡思亂想,教你背書。那個背熟了,背得很熟那是附帶的,那是附作用,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雜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種方法。

  如果真的能夠定上十年,海賢就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認識字,沒有聽過經,也沒有讀過經,他什麼都知道。師父教導他,不許說,他也很老實很聽話,他就不說。偶爾露一點,一般人看不出來,極高明而道中庸。在這個時代,學佛要想成就,用他的方法比什麼都好,所以那是修學淨宗最好的榜樣,真正的模範。住在鄉村一個小廟,破舊的房屋,小廟只有四、五個人,都是以務農,務農那個也是修戒定慧,修六和、修六度。他種植的面積,開荒種了一百多畝地,寺廟需要的很有限,拿這個生產所得到的糧食、水果、蔬菜供養鄉下的窮人,接受他供養維持生活的成千上萬人。教人,就是教人念阿彌陀佛,什麼都放下,講得很清楚,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一句佛號念到底,決定臨命終時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

  他念佛九十二年,有人問他,你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你說什麼?他怎麼說的?我很多次要求阿彌陀佛帶我到極樂世界,老佛爺不帶我去,說我修得好,要我表法。這話聽懂了沒有?好多次,那就是他老人家見阿彌陀佛不是一次。九十二年,我們想想,當年慧遠大師,我們淨土宗初祖,一生見阿彌陀佛四次。你要問我,海賢老和尚見佛多少次,我會告訴你十次以上,不會少過十次。他真有信心,他有耐心,表法真的做出最好的榜樣。最後的表法是教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要和睦相處,就是家和萬事興。在家庭要和,在團體要和,在社會要和,工作裡頭要和。中國人對個和字非常重視,佛亦如是,佛家講六和敬,要求每個人都能做到。

  沒有怨恨心,要知道現在人做錯事情,作奸犯科,不能責怪他,為什麼?沒人教他。《無量壽經》佛說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就是勸我們,看到別人做錯了,要原諒他,他的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也不知道。大概到高祖父母知道一點,做不到,你怎麼能怪他?生在這個動亂的時代,活得多麼辛苦,所以要原諒。有機會學習傳統教育、學習佛法,佛法是活的,要活學活用,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為什麼?它是智慧。中國傳統教育是智慧,佛的教育也是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智慧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要依照傳統老方法來學才管用,新的方法只能得到知識。去年我參加斯里蘭卡在巴黎教科文組織舉辦的衛塞節,完了之後我們去訪問法蘭西的漢學研究所。才知道歐洲的漢學,第一個漢學院是法國的,英國比他們要晚三、四十年,他們是最早的。院長、教授還有幾個學生跟我們做了三個半小時時間的交流,我們告訴他,我們在馬來西亞也創辦一個漢學院。他問我們怎麼教法,我說我們的教學方法,用中國傳統的理念、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方法管用。他們非常驚訝。結果才知道,他們把中國漢學拿去當作古代的文化來研究,與現在不發生關係,是研究二千五百年前中國人這些文化。聽到我們學了管用,他非常驚訝,現在還管用?我說不管用我學它幹什麼?你說這古人東西,現在不管用,我們不想學它,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沒有那麼多的精神。管用,學了馬上就管用。這些都是受科學的影響,不但外國人他不知道,中國很多學者專家也不知道。

  我們在十幾年前,提倡《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就有一些知名的教授來問我,問我提倡這幹什麼?為什麼不去學四書五經、十三經?我舉了一個比喻跟他說,我說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於《四庫全書》,咱們放在天平上,放在這一邊,這一邊我們就放《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小小三本,我說它是平等的。他感到很驚訝,這怎麼能平等?我說夫子教我們,學習要遵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我說那在這一頭,後頭篤行在這一頭。如果那些東西統統學了,你都用不上,跟你生活沒有關係、跟你工作沒有關係,還不如這個能用得上,這馬上管用。這他才明白了。智慧的教學它不是知識,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上。方東美先生講得很好,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學這個東西我沒有得到最高享受,那不叫白學了?這不能不知道,學了馬上就管用。

  所以,我告訴法蘭西漢學研究所的這位老教授,我告訴他,現在要救急,我們要幫助這個地球化解災難,幫助它化解衝突,帶領它走向安定和諧。這個他願意聽。那怎麼辦?漢學裡頭有一部書,《群書治要》,我們把全部的精神,我給他講十年,我們漢學第一個十年落實在這部書上。把這部書學透,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統統能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在家,在自己身,身心修養,健康長壽,家庭和睦,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興旺,天下太平,我們幹這個事。大乘佛法能幹得到,中國傳統的東西能幹到。救急,唐太宗做的這樁好事情,他選的這個東西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精華,六十六部典籍是經典的精華,從這個精華裡頭再提煉出來,我們現前所需要的提煉出來,精華之精華。

  我說這話不是我說的,我們人微言輕你不相信,湯恩比說的,在訪問日本時候說的。我看到這個報告我非常喜歡,他的確不愧為一個歷史哲學家,對東方、對佛法、對中國傳統東西他有深刻的認識。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就是現代社會,「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說得非常有道理,讓我們對傳統文化生起堅定的信心。我在倫敦訪問,給三個學校學生、教授在一起分享的時候,我問他們,他們不敢表態。我說湯恩比,你們英國人,他有沒有說錯?有沒有說對?都不敢表態。最後我說話了,我說我了解你們的心情,為什麼不敢表態?湯恩比的名氣太大了,不敢提反對意見。為什麼不能承認?對這個有懷疑,既然中國東西這麼好,為什麼中國人不要?我說,不是沒有理由,中國人不要了,有它的歷史因素。最近二百年,二百年前中國人要,沒有人不讀古籍,這二百年,西方文化傳到中國,年輕人看到西方的科學技術、機械看迷了,把老祖宗的東西疏忽了,這個原因要知道。

  你要一深入,愈深入覺得它愈可愛,愈深入愈歡喜。然後第一個救自己。沒有學,生活在煩惱、苦惱的世間,學了之後自己會生活在很快樂,每天法喜充滿,他就不一樣了。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用在你公司行號,你那個公司行號興旺起來。北京胡小林做到了,蘇州吳念博做到了,都把它落實到公司裡頭去。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教導所有員工,大家都要奉行,自動自發。公司欣欣向榮,每個人都把公司當做自己家庭,公司老闆把所有員工看做自己兄弟姐妹,關係不一樣了。用在社會、用在國家、用在全世界,什麼災難都化解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提早一點下課。我還要準備行李,明天訪問印尼。三十一號回來,這個月底三十一號回來。謝謝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