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63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三集)  2014/6/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6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七十六頁倒數第六行,科題,「丙二、別釋眾成就」。丙一(前面第一大段)是說六種成就裡頭的前面五種,最後一種眾成就裡面比較複雜一點,單獨列一科。第一個「聲聞眾」,這裡頭分三段,第一段聲聞眾。聲聞眾裡頭又分為兩段,第一個小段,「標類辨數」。請看經文:

  【與大比丘眾。】

  這是標類,聲聞眾。下面是辨數。

  【萬二千人俱。】

  參加這一次法會,來聽佛講《無量壽經》的人有一萬二千人。這個會非常殊勝,由這個地方就能夠體會到這個法會的重要性。這都是莊嚴道場,不是普通的比丘,大比丘。什麼叫大比丘?下面有解釋,我們先看黃念老的註解。『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本品獨標比丘眾及菩薩眾,第二品末廣標餘三眾」,其餘的三眾弟子,「及諸天眾」。這個經文在此地節錄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這就是在家居士,男居士有七千人,「清信女」,女居士有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來的天上的有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天他不來,所以無色界天裡面沒有佛菩薩在那邊教化眾生,他們是自以為證得大般涅槃,所以一切放下了,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也放下。所以來參加的,應該來參加的全都到了。各種不同的品類都有代表來參加,說這個法門無比殊勝。凡是與會的,將來全都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一個會漏掉的。

  經的末後,本經末後,「則云: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有說的,釋迦牟尼佛說法;有聽法的,這麼多人聽;有念佛的,念無量壽佛,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梵語阿彌陀,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壽。所以有念佛的,就是有修行的人,有往生的,就是有證果的人,換句話說,淨土法門沒有末法。淨土宗之外其他的七個宗派,這是講中國,有正法、像法、末法,唯獨淨土宗沒有。淨土宗是純正正法,為什麼?有說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念佛就是修行的人,有往生的人,往生是證果。大乘經上,佛說正法的標準,這四個,四個都具足,正法。少一個叫像法,少一個什麼?沒有證果的,有修行,沒證果的,這就像法。如果修行的人都沒有了,有說經的,有聽經的,沒有修行的,那叫末法。如果說經、聽經的都沒有了,叫滅法,法滅了。大乘教上跟我們講佛的法運,具足哪些條件,那我們就知道,淨土宗自始至終都是正法。

  到佛法滅的時候,最後,《無量壽經》最後滅。還有人講《無量壽經》,聽《無量壽經》,還有念佛求往生的,所以它是正法。那法滅了,經教沒有了,還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在世間,又住一百年。這一百年沒人講經,沒人聽經,但是有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會接引他到極樂世界。你看,有修有證。到那個時候講經,就勸人念阿彌陀佛,人聽了之後生歡喜,你看說法就說一句阿彌陀佛。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那是什麼時候的榜樣?法滅盡了,就像老和尚這樣的法師出來,勸人念佛,人聽了真歡喜,真肯念佛,求願往生,個個能往生。法滅之後,淨宗正法還要住一百年,這個法門太殊勝了。

  所以我們看到道場這麼莊嚴,道場真正莊嚴是聽眾,聽眾裡面有真修行的人,有乘願再來的人,這是真正莊嚴,實質的莊嚴,不是表面的莊嚴。而且人數這麼多,比丘、比丘尼,居士:清信士、清信女,我們能看見的把人數告訴你。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我們肉眼看不見,來到的人多少?肯定比我們看得見的人要多,你就曉得這個道場的莊嚴了。

  「可見說經時,會中有諸大菩薩,聲聞」,阿羅漢,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直至諸天梵眾、天龍八部,咸來聽法」,全都到齊了。這是六種成就裡面的眾成就,聽眾。這六種缺一都不可,缺一就不能成就。你看前頭五種,第一個信成就,信心比什麼都重要,沒有信心一切都不能成就,把信心擺在第一。真誠的信心、清淨的信心、恭敬的信心,就能感動,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就能感動。如果沒有信心,不能感動佛菩薩,誰來應?妖魔鬼怪。有,有這些東西來應,因為他看到你心裡頭有欲望、有瞋恨、有懷疑。你有貪瞋痴,貪瞋痴感應的是妖魔鬼怪,他來幫助你,他也來成就你,成就什麼?成就你的惡業。惡業將來感得的果報是三惡道,他來成就你,幫助你墮三惡道,你還非常歡喜,你還把他當好人,這個問題嚴重。

  所以正信,正知正見,是入道必須具備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你遇不到,遇到你不能辨別,把邪惡的當作正法,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那如何辨別邪正?經典就是標準,與經典上所講的相應,百分之百的相應,正法,不相應就是邪法。多少邪法?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說的跟佛講的差不多,但是只有一分跟佛講的不一樣,你立刻就要警覺到那是邪法,那就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為什麼能夠欺騙正法的人?正法的人迷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真的,那一分沒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那一分就把你帶到無間地獄去了。這就是古德所說的,醍醐裡頭不能加毒藥,人家供養你一杯醍醐,這一大杯裡頭滴一滴毒藥,你要把它喝掉都送命了。一滴不能摻,純正之法。

  講經的人就要注意了,講經的人是佛弟子,還是魔弟子?魔弟子也來講佛經,裡頭有毒藥。佛弟子講經,譬如說遇到困難,這一句經文意思我不懂,我怎麼想也想不通,找參考資料也看不懂,這怎麼辦?念下去就好。沒錯,我念下去沒錯,我講會把它講錯,我念下去就不錯。你就老老實實念下去,這一句不講。這一段的意思不清楚,這一段不講,我這一段念下去,這是對的,決定不能用自己的意思。

  用自己的意思去解經,古人有個例子,所謂錯下一個字的轉語,講錯一個字,感的果報是墮五百世野狐身,墮畜生道去了。愚痴,愚痴感畜生,貪婪感餓鬼,瞋恚是地獄,所以他到畜生道去了。畜生道多少世?時間長,五百世。他還算不錯,善根還相當深厚。墮野狐身的時候,狐狸修行,牠修五百年修成人身,示現是個老人,頭髮、鬍鬚都白了。遇到佛法,百丈大師。百丈大師有修行,看到這個老人不是人,是狐狸,一般人不認識。常常來聽經。有一天請教,向百丈大師請教,也是過去他是法師,有人向他請教,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說不落,墮五百世野狐身。他想脫離畜生道,向百丈大師請教。百丈大師說,明天我升座講經的時候,你把以前人家問你那個,你提出來問題。到第二天,第二天他來了,當著大眾就問這一句話,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當時回答是不落。百丈法師回答他,不昧,就一個字,不昧。不昧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一個字。所以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說法要負責任。

  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的,安世高大師在中國來弘法,還兩次命債,這兩次都是過去生中誤殺了的人,這一世也兩次被人誤殺。不昧因果,很清楚,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菩薩示現,也示現因果報應,絕對不能說惡因沒有惡報,善因沒有善報,沒這個道理的。善因得惡果,惡因得善報,根本沒這回事情,各有因果,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哪裡錯得了?明瞭這樁事情,就是因果的道理與事實真相,你自自然然會小心謹慎,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造惡業。

  惡業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這個十條,十條展開無量無邊,歸納起來就這十條。我們看佛像,畫的佛像,都會把佛像頭部畫一個圓光,塑的佛像沒有辦法做,畫的都有個圓光。圓光上面都有三個字,多半是梵文寫的,也有藏文寫的,也有中文寫的,我都看過,發音是一樣的,「唵阿吽」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是梵音,梵語的發音,意思是什麼?就是十善業道,意思是說成佛了,十善業道圓滿了。唵是身業,不殺、不盜、不淫;阿是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吽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在大乘,十善業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在小乘展開是三千威儀。十善是性德,圓滿的性德。如果要問整個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法,什麼最重要?我們就曉得十善最重要。

  十善展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以十善為基礎,像蓋房子一樣,那是地基,無論蓋多高,無論蓋什麼莊嚴,地基是相同的,這個東西沒有,那怎麼會成就。現在佛法為什麼衰了?這沒有了,這個地基不容易建造。這個地基,古代中國人建得最堅固。所以佛教,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四面八方承傳,時間都不久,有的二、三百年消失了,有的六、七百年消失了,有的一千多年消失了,唯獨在中國,兩千年了還存在。什麼原因?中國人這個十善根深蒂固。因為中國人在十善前面有因果教育、有倫理教育,特別是倫理教育,那是根之根。根之根是什麼?孝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根,大根大本。所以淨業三福第一條就說明這根,頭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第三句「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換句話說,十善業的根就是前面三句,前面三句紮下去,這個根牢靠。

  我們知道,佛教承傳在四面八方,沒有儒的根,沒有道的根。慈心不殺是道的,道家,道教的根,孝親尊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這個十善業才堅牢,所以大小乘教法不衰。但是現在衰了,現在衰了怎麼辦?我們必須要學《弟子規》。《弟子規》是什麼?孝親尊師。我們一定要學《感應篇》,《感應篇》是什麼?因果教育。真正明白因果教育,你不會傷害別人,你會愛護一切眾生。傷害眾生這個念頭不會生起來了,佛法這個大樓才有根基,才有地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這個大會裡頭有菩薩、有聲聞,阿羅漢、辟支佛都包括在聲聞裡頭,這是聖眾,佛的大弟子,有成就的弟子。另外諸天,色界、欲界天。天上,佛菩薩常常在裡邊講經教學,現在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地面上跟這些人眾講這部大經,當生成就的佛法,超越世尊法運的正法。世尊法運有正法、像法、末法,淨宗超越了,淨宗純正,無論在哪個時期它都是代表正法。為什麼?它四項具足,四個條件,說法、聽法、修行、證果,它具足,具足這四個條件,這就是正法。所以其他的法門宗派有正法、像法、末法,淨宗沒有,淨宗完全是正法,只要你真修。你不真修,有末法,你不能往生。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為什麼?對這個世間放不下,那是你個人的事情,不是釋迦牟尼佛的。釋迦牟尼佛法裡頭沒有末法,你自己身上有,你自己得要小心,要清楚。你在淨宗,你是淨宗的正法、像法還是末法?這要搞清楚。

  「與此界」,此界這是人道,「四眾弟子二萬人同聞」,來聽世尊講這部經,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非是阿難獨聞。是可證信」,這可以證明,我們能信得過,有這麼多人參與這個法會,聽釋迦牟尼佛介紹西方極樂世界。

  下面,「與大比丘。與者,共同之義」,這麼多人天大眾。「表佛與大眾共在會中」,在這一次大會當中,佛也在場。下面給我們介紹比丘,「比丘是梵語」,這個名詞裡含了三個意思,所以不好翻。在中國找不到同樣的詞跟字,所以就用音譯了,音譯再加以解釋。這三個意思,第一個「乞士」。士是我們中國古代,這個社會上分為四等,現在講四種不同的行業,這個士用現在的話就是文化界的人,農是農民,商是商人,工是工人,所以士農工商,古時候把它分成這四大類。士是從事於文化工作者,讀書,教化眾生。所以中國的社會幾千年來,社會能夠祥和,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過盛世的出現,他們治國達到登峰造極,人民安樂,社會安定和諧。為什麼士,讀書人,地位在社會上這麼高,受人尊敬,是什麼?他的貢獻最大。他什麼貢獻?沒有考取功名,一生潦倒,那就是個窮秀才。每個朝代朝廷待遇不相同,太平盛世,國家很富裕,這個時候秀才待遇不錯,溫飽沒有問題。你看《了凡四訓》,袁了凡中了秀才,那國家就養他,他一年有九十多石米,國家給他的,吃不完,賣了錢可以做別的用途,盛世。如果亂世的話,讀書人很可憐,但是社會地位永遠是崇高的,大家尊重讀書人。讀書人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他不是言教,他是身教,一般人眼睛都看他,你看讀書人像什麼樣,要向他學習,他能淨化社會,讓社會減少許許多多的問題。

  今天社會這種複雜問題,古時候不存在的,為什麼不存在?秀才多,表法的人多。出家人也受尊重,為什麼?出家人也屬於士這一類,他不是商人,他不是工人。雖然他有的時候種田,是他的副業,不是他的正業。今天變質了,今天文化人也變成生意人了,學校也變成商業了,這學店,一切都向錢看,生意買賣。所以社會亂了,人民苦了,沒有好的榜樣,榜樣都是壞榜樣,這社會出問題,災難頻繁這麼來的。

  所以士雖然是讀書人,但是這個讀書人是乞丐,他沒有受到國家的俸祿,他是到一般人家去乞討,維持他的生活,所以他「乞食」。雖然是個乞丐,他是有學問、有道德、有修行的人,不是普通人。那佛為什麼要隨弟子去乞食?乞丐在人類當中地位是最低的,貧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這是社會上眾生最低的一層,為什麼要做這個?讓你把傲慢嫉妒這些煩惱習氣斷乾淨,這個用意好!人哪個沒有傲慢?世間乞丐都有傲慢,出家人沒有傲慢。一定要表演出來,表演在生活當中,貪瞋痴慢疑都不存在。不是說,表法,表法比說法影響更深刻,更容易被人接受。

  出家人多,社會風氣怎麼可能不好?肯定好。出家人做出來的是犧牲奉獻,只有施出,不接受報酬。接受報酬就四樁事情,飲食,每天討飯;生病的時候醫藥,接受醫藥的布施;再就衣服、臥具,非常簡單。他是最受人尊敬的,地位在讀書人之上。讀書人文化人,他也是文化人,但是讀書人沒有放下,沒有把自己一些欲望放下。出家人欲望放下了,七情五欲統統放下了,這在社會上受人尊敬,佛弟子、如來弟子。

  第二,「乞法」。乞法是什麼?向佛陀,他們吃完飯之後沒事情,聽佛講經教學。佛沒有一天不講經,沒有一天不教學,所以佛是什麼身分?要用現在人的說法,佛是名符其實的偉大的社會教育家。佛不是天神,天神都來聽他說法,都來跟他學習。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方老師也告訴過我,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無神論,佛教是共產,他們沒有黨派,沒有組織,但是他們實行共產,而且做得非常徹底,名符其實的共產,我們要把它的面目認清。所以它在所有宗教裡頭,它有能量團結一切宗教。因為一切宗教都比,我的神比你的神大,你的神不如我的,佛教裡頭沒有神,沒有神怎麼?沒有跟你比的,所以大家服了。

  我早年在澳洲,十年前,澳洲有很多宗教領袖,遇到我就談這個事情,佛教沒有神,那麼將來這些犯罪的人誰審判?來問我。我說佛不審判。誰審判?我說你們的神審判。他們聽了很高興,我們的神審判善惡。他說那佛幹什麼?我說佛搞教育。你們的神好像是國家領導人,佛是什麼?佛是教育部長,搞教育,他不管審判的。所以我們對神很尊重,我們到教堂見到他們的神,我也拜,他們看到很歡喜,信徒看到都歡喜。我們對他尊敬,讓他了解人都有本性,本性本善,這是我們要肯定的。信仰不同,有很多人的信仰是祖傳的,世世代代的,特別是伊斯蘭。現在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族群,在一個都市裡頭共同生活的愈來愈多了,所以他就有可能接觸到許多宗教。這個在過去很少,過去這一個村、一個地區就是一個宗教,所以他只有一種信仰,對別的宗教什麼他不知道。現在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許多宗教,都能認識許多宗教,這個有好處。

  所以宗教,宗教都是最好的教育,它有倫理教育、有道德教育、有聖賢教育。神聖的教育都是教人做好事,沒有教人作惡的。基本的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佛家講四根本戒,每一個宗教都守。宗教共同的一個目標,一個價值觀,就是仁慈博愛。沒有一個宗教經典沒有講到愛的,愛是大家統統都肯定,都講,都應該要學習。所以宗教可以團結,為什麼?它有共同的價值觀,有共同的一個理念,就是愛人,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愛世人是共同的理念,在這個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戒律,這個根本戒都是共同的,所以它可以團結,它可以互相學習,可以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因為都是愛世人,愛世人就是要為世人服務。我們不分任何一個教派,合作起來,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為我們當前社會化解問題,化解衝突,把社會帶向永續的安定和諧,這是神的意思。每一個宗教神都是這個意思,不希望社會動亂,不願意看到老百姓遭難,特別是戰爭。

  我們做了十幾年,這十幾年當中我們有團結宗教的經驗,做起來很順利,沒有遇到障礙。只是在經驗當中,在新加坡的時候,真正融入我們這個概念,基督教比較最難,三年融入了。三年當中,我們每一個活動他也來參加,貌合神離,那種真正團結的很難。三年之後真的進來了,我們真歡喜。從行動當中看來,伊斯蘭教遇到困難,他們能捐錢出來幫助,我聽說好像是捐了十萬新幣,這不在少數,在一般做不到的。從此之後,基督教跟我們真誠的合作,我們在一起非常愉快。人只要用真誠心待人接物,時間長了,沒有不受感動的。

  我們提倡宗教是一家,我們學習他們的經典,我們不是迷信,我信你,我對你了解,你們的神所教導的跟佛菩薩教導的非常接近,是一不是二。我們的看法,把你們的神都看作是諸佛菩薩,你們把釋迦牟尼佛,把文殊、普賢看作你們宗教裡面的神,天使,這問題就和平解決了。《華嚴經》上講的主伴圓融,在基督教裡面基督耶穌是主,他坐在主人的位子上,主席,其他宗教這些神是他的客人,都在兩邊;那到伊斯蘭,他們的穆罕默德是主,別人也坐在兩邊;到佛教,釋迦牟尼佛是主。所以主,任何一個人都是主,任何一個人也是客人,賓,也是伴,在佛家講伴。所以主伴不是獨一的主,獨一的,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主,每一個人都也可以做伴,看在什麼場合你扮什麼角色,主伴圓融,這叫真平等,這叫真正的合作。

  所以乞法,我們在每個宗教聽他們講經教學,學習他們的經教,絕不能批評,我比你高,你不如我,這個觀念是絕對錯誤。為什麼錯誤?法沒有高下,高下是你的程度。你的程度高,看的法就高,你程度低,看的法就低,是你自己程度,不是法。法是平等的,這佛講得最清楚,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他們看了、聽到歡喜,佛教有這種說法。我們自己智慧、德行有高下,所以看起來好像有高下,實際上沒有高下。乞法。

  下面接著說,「乞食謂,既出家已,乞求自活,不事經營,無所貯積。萬緣俱放,一意清修,故曰,乞食養身」。這是釋迦牟尼佛採取古印度一些宗教用乞食,這釋迦牟尼佛看到,好!這種方式好,讓出家人心可以定下來,專心辦道。佛家講共產,這一招裡頭清清楚楚。每個人出去托缽,乞的這個食物不一樣,有的人這個食物很好吃,有些人很難吃,還有的人今天出去了沒有人布施,空缽回來了,這怎麼辦?不是說你乞到的就是你自己吃掉的,不可以。要托回來,回來把所有的飯菜統統放在一起,調和在一起,吃多少你自己拿多少,這是共產。所以佛家常講,一缽千家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學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天出去托缽,回來的時候都集合在一起,真的你在缽裡頭拿出來是千家飯。這個吃的是平等,這是共產主義,人人都歡喜。沒有托到的,空缽的時候,回來還是吃飽。多餘的,不能留到明天,多餘的布施給小動物,布施供養鬼神,一點都不糟蹋。讓真正修行人能夠真正做到不事經營,沒有儲蓄,萬緣放下,一意清修。你的心都在道上,所以他有成就。這是乞食養身。

  下面,「乞法者,參師訪道,露宿風餐,詢求妙法,期成聖果,故曰,乞法養心」。修行修什麼?修心,不是修別的。老師非常重要,什麼人是老師?在古時候住山的是老師,閉關的是老師。老師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正見性,這就是畢業了,佛家裡頭叫無學。阿羅漢就是無學,意思是無學,他所學的東西圓滿了。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但是要謙虛,又不能說我不錯了,你可以來跟我學了。所以佛法裡頭沒有招生的,招生顯得自己太狂妄。所以佛法尊師重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你仰慕這個老師,你來求他,向他求教。

  老師是要教人,又不能去做廣告,怎麼召集學生?召集學生是學生的事情,學生在外面教學,做出榜樣給人看,你學得不錯,你跟哪個學的?把老師的名字傳出去,讓外面的人來參學,所以學生替老師介紹學生。替老師介紹學生,也不必用語言,用身行,你有這麼多德行,有這麼多好的修養,從哪來的?誰教你的?這個老師慢慢出名了,學生愈來愈多了。

  老師一生謙卑,社會齊整莊嚴,沒有副作用。一有了名聞利養,就有嫉妒障礙,莊嚴道場就受了損害。所以佛做得很乾淨,養身乞食,養心乞法,都是用最謙虛的心,最真誠、最謙虛、最恭敬。我們在這裡提到,學東西三心最重要,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你有這三樣東西,遇到善知識才真正得受用;沒有這個心態,佛菩薩來教你都是枉然,你得不到。參師訪道是很辛苦的一樁事情,在中國趙州八十猶行腳,行腳就是參師訪道,為什麼?沒開悟。開悟了就不必了,為什麼?悟入的境界是相同的,各人教化一方,互相讚歎,沒有毀謗的。

  還有遇到學人,這個在典籍裡面,《高僧傳》裡頭,這些大的寺院山誌裡頭,就是它們的歷史裡面都有記載。有學生來參學,跟老和尚親近幾天之後,老和尚告訴他,你的緣不在我這裡,你的緣在某某人那裡,你到那裡去,你一定會得真正的利益。他去了,果然沒錯,在那個老師會下證果了。那為什麼在這個老師下不行?老師教學一定會問學生,你對現在這些有名的高僧大德,你有沒有親近過他們,你最尊敬的是什麼人?他要說我最尊敬的是某人,老師就說,你的緣在他那裡。能不能學到東西,是你的誠敬心足不足,你對那個大德尊敬的心態在對我之上,我一定是把你推薦到那邊去。你在我這邊學東西有障礙,成就很難,到那邊去就很容易。並不是老師方法、智慧不一樣,不是的,學生那個誠敬心。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那老師再高明你到他那裡去沒用處。為什麼?對他沒信心,那怎麼可能成就?這不是神通,這是常識。所以我們幫助他的時候,他最尊敬的人,我們幫助他把那個誠敬心提升,把他那個誠敬心增長,對他的利益就大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這是第一個意思,乞士。

  比丘第二個意思「破惡」。「正慧觀察,破煩惱惡,見思惑盡,超出三界」,這就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就是小乘畢業了。小乘畢業的標準是什麼?就是見思煩惱斷了,這是學佛第一個成就,小學畢業,見思煩惱盡。這個三界是六道輪迴,六道裡面的欲界、色界、無色界叫三界。這三界怎麼來的?就是見思惑,有見思惑就有三界六道,見思惑斷掉了,輪迴不見了。怎麼?輪迴是一場惡夢。這個夢從哪裡來的?就是兩種迷惑。

  見是我們的見解錯了,錯誤的見解太多了,說不盡,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這教學上方便說話。第一大類,身見。我們的身體,每個人都把身體當作我,錯了,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六道輪迴,你這個見解不放下,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身不是我,你一定要記住。佛家教學的目的,終極的目標就是把我找回來,有我。我不生不滅,身體有生有滅,身體不是我,那身體是什麼?身體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這大家知道。衣服髒了,換一件,身體跟衣服一樣,它是生滅法,它死了,就是壞了,再換一個身體。換身體,怎麼換你都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在這個裡頭捨身受身,就把身當作我,六道統統是這樣的。無論在哪一道,覺悟了,身不是我,好辦了,你修行功夫才得力。要認清楚,真的不是我。

  那什麼是我?一般說靈魂是我,為什麼?靈魂不消失,身體有生滅,靈魂不生滅,靈魂又去找個地方去投胎去了,它又換個身。那靈魂是不是我?不能說是我,也不能說不是我。為什麼?靈魂永恆存在是我,但是它迷惑顛倒,它沒覺悟。所以魂不靈,我們說靈魂說錯了。應該像孔子所說的,孔子講得有道理,孔子說「遊魂為變」,在《易經》上講的,「精氣為物」。這兩句話說得好,這兩句話是明心見性菩薩的境界,他怎麼能說出來?所以魂覺悟了,不再迷惑了,不叫它做靈魂,叫靈性。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性,本性本善,這中國老祖宗說的。老祖宗了不起,境界不在佛菩薩之下。這個東西不生不滅,這是真我。

  真我在哪裡?整個法界就是一個真我。所以佛法把靈性比喻作大海,整個大海是我,整個宇宙是我。佛經上講的,比宇宙的範圍還大,叫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我,除一個我之外什麼都沒有。我沒有物質的身體,沒有起心動念的現象,就是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整個宇宙確確實實是我現的。惠能大師最後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自性,自性就是萬法。

  佛愛人,神愛人,什麼原因?他們把我找回來了。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自性變現出來,跟我什麼關係?一體。一體哪能不愛護?哪有這個道理?比一家人還要親,一家人不是一體。成佛之後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叫成佛,這叫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大慈悲心自然生出來了。大慈悲心自性裡面第一德,大慈悲心,無緣,無條件的愛護眾生;同體大悲,看到眾生受苦,知道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要如何幫助他離苦,如何幫助他得樂。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叫大慈悲心,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真心,這才是禪宗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就是自性。在淨土宗裡頭講常寂光,淨土最高的境界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常是不生不滅,這叫常,有生有滅叫無常,這是真的;寂是清淨,不但不染,而且如如不動。在哪裡?光,光明遍照,用光來形容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的常寂光在,所以佛看到我們,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跟佛的光融在一起,像我們這個房間裡頭十幾盞燈光都開了,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開你的光、我的光,只好說一個光。這一個光就是本體,哲學裡頭所說的本體,遍法界虛空界都在這個光裡頭出生,都在這個光裡頭顯現。雖然光裡面顯現,一定要知道它不可得,這叫妙相。

  這個現象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三千年前說的,近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他所發現跟佛經上講的一模一樣,佛經講得比他清楚,比他講得透徹,他跟佛經報告一比還差一截。換句話說,佛經,方東美先生當年介紹給我是哲學,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但是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它不僅是哲學,它是科學,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學。於是乎我們對佛教本質有了個概念,佛教是什麼?是教育。教的是什麼?我們也隨順古老的說法,佛教有出世的教育,有世間教育。世間的教育就是小乘,《阿含經》十二年所說的世間法,倫理、道德、因果,這是佛世間教育,入世的。出世間的教育就是哲學、科學,完全超越世間。今天科學家跟哲學家,對於科學、哲學知道一些常識,為什麼?他不能出世,就是說他有這種知識,他沒有依教奉行,他沒有行,他沒有證。佛的教學裡頭有行有證,你能夠契入,他跟你是一體,你也會變成一道光,光光融入,這是佛能做得到,科學、哲學做不到。但是科學、哲學達到這個境界之後,很容易他發心來學佛。方東美先生晚年,也就是他往生好像前半年,他真正皈依了,皈依廣欽老和尚。那一年他七十九歲,皈依之後大概半年,他就過世了。如果是皈依得早,真正早點修行,我相信他取西方極樂世界不成問題。

  極樂世界是最難相信的法門,不是一般人講的。諸佛如來都稱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但是它很容易修,最難信,最容易修,最容易成就。遇到的人真正是大善根、大福德,就看他能不能相信。他能相信,恭喜他,一生成就;他不能相信,慢慢來。於是我們知道,真正能相信的,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這一生一接觸,他就相信了;過去生中沒有深厚的善根,遇到了他懷疑。那懷疑,如果說是讀誦經教,可以幫助他斷疑生信,經教產生很大的力量。

  經教要怎麼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真正有這個善根,把這部《無量壽經》念上一千遍,《無量壽經》不長,一千遍不難念,他就相信了。一千遍還不能相信,兩千遍、三千遍。一般說念到三千遍,信心生起來,智慧也現前,肯定煩惱輕,智慧長。有信有願,下面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去作佛去了,所以這個法門當生成就的佛法,是如來永恆的正法,它沒有像法、末法,四個條件具足,我們應該珍惜。

  現在還有懷疑,經教上下功夫。經教不要搞別的,別的太多了,太雜、太亂,你會愈搞愈糊塗,愈搞疑心愈重。應該怎麼樣?一部《無量壽經》,一部黃念祖居士的註解,就在這一上下功夫。經念三千遍,註解從頭到尾先看三十遍,這是我的標準,看三十遍。三十遍還不開悟,看一百遍,為什麼?心定下來了。心只要定下來,就有開悟的可能,你會相信。念東西遍數多,遍數多的好處是什麼?是清淨心、平等心現前。換句話說,這是知識分子修禪定的方法,讀書遍數多不是別的,是修定。你能好好的念下去,沒有念錯字,沒有念漏掉,每一念都是恭敬心、真誠心,這是修定。

  修定的方法太多,沒有邊際,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每一個法門都是修定。知識分子用讀誦的方法修定最好,因為他有讀書的習慣。那讀誦的目的在哪裡?在開智慧,就是開悟。一定要讀到開悟,不開悟千萬不要放下,因為你已經達到成熟的那個階段,放下太可惜了。你的功夫再加上去,就會大徹大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所以讀誦會愈讀愈有味道。為什麼?天天有小悟,就有收穫。我今天對經典的體會契入比昨天高、比前天好,就產生法喜,法喜充滿。

  修行人有一類善根深厚者,那就是老實、聽話、真幹。真正老實、聽話的人,真肯幹的人,這個人決定一生成就,遇到這樣的人千萬不要放棄,一定要幫助他。為什麼?幫助他在這一生作佛,這個功德大了,決定不能輕慢。你看諦閑老和尚幫助鍋漏匠,鍋漏匠有什麼本事?老實、聽話、真幹。他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他念了三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他往生是站著往生,當時交通非常不方便,完全靠走路,他在小廟裡往生了。鄉下的同修知道了,到觀宗寺去送信,一個往返三天,諦閑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他在那裡站了三天。人死了站在那裡,還站三天,稀有。站著往生的我聽得很多,往生站三天的只有他一個,沒聽說第二個。

  所以有這樣條件的人,那是善根最深厚的人。如果他再有真誠、恭敬這種心態、這種態度,勸他一門深入經典,他將來會在經典上開悟,做為講經說法的大師,看人從這些地方看。我們有沒有成就無所謂,他的成就就是我們的成就,沒有嫉妒障礙,只有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全他,這就對了。我們要為整個佛法想,要為佛法有人承傳,發揚光大,世世代代弘揚不絕,我們跟諸佛的願就同一個願,跟所有宗教眾神的願也是同一個願,自自然然得到加持。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活生生的好榜樣,他沒有念過書,沒有讀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次經,但是他全做到了,經上所講的理、所講的事、所講的方法,他全在生活當中落實了。為什麼?他什麼都知道,他不是不知道,他什麼都能講,他不是不能講。他是用另外一種方法來教化眾生,我們講用身教,用行動來教,用我日常生活來教,讓我每天勞作工作來教,收的效果一樣。而且讓看到的人、聽到的人更深刻、更佩服、更敬仰。

  我們往後使命很重,大乘佛法能不能傳下去,就在這一代。中國傳統文化這麼好,能不能再興旺起來?也在這一代。這一代人所負的使命太大了,要有使命感,要發大心,把這一樁大事業扛起來,放在肩膀上。不能希望別人,希望別人你會失望,一定要自己幹。自己幹會有響應的。像老和尚一樣,聲名一出去,多少人感動,多少人起來效法,向他學習,這就普度眾生。如果我們有個小僧團,不用多大,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在鹿野苑的僧團五個人,連他自己六個人,就把佛教興起來了。這六個人都是以身作則,釋迦牟尼佛教的大家都做到。人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和睦可親,無論什麼人接觸你都尊重你,都喜歡你,這教就能發揚光大。

  每個人都有,如大乘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中國老祖宗說本性本善,還把它寫在《三字經》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初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根本初,那是什麼?那你本來是佛;一個是現前的初,你剛初生下來。我常說「人生百日」,他出生下來一百天,「體露真常」,那就是本善。為什麼?他還不會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嬰兒一百天。一百天之後就不行了,他被染污了,他知道誰是他爸爸,誰是他媽媽,一叫爸爸媽媽被染污了。他不知道哪個爸爸媽媽,你看無論什麼人,他對你都是那種真誠的愛心,他對你笑,你抱他,他都接納你。可是他一認生了,就是被染污,他有分別,他有執著,他用妄心,他不用真心了。這是我們要用心觀察,跟佛講的相應。有沒有看到本性?看到了。只是以後愈迷愈深,本性全完了,全沒有了,統統是習性,那麻煩大了。習性造業,造輪迴業;本性不造業,本性與性德完全相應,就在人初生的時候看到。如果我們能保持,永遠保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就是成佛了嗎?就是如如佛。

  人既然得人身,到人間來了,第一樁大事是什麼?回歸自性,圓滿成佛。佛經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就要去作佛去,這就完全對了,沒有辜負得人身。我們今天成佛道就是淨宗法門,為什麼這個法門我們有把握成就,其他的任何一門我們沒有把握,為什麼?要斷煩惱。斷煩惱可是一樁大難事,真不容易。無量劫養成的煩惱習氣,這一生斷不了,要來生,生生世世,我們沒有這個德行,來生到哪裡去自己不知道。所以不能等,不能指望來生,完全把希望都落在這一生當中,我決定要成就。附帶做的事情完全看緣,有緣,利益眾生的事要做,妨礙眾生的事決定不做,有緣也不幹。

  人生在世,緣分最深的、最重要的無過於文化,高等的文化,對這個世間一切眾生都有無比殊勝的利益。這中華文化,祖宗積德,得三寶加持,把中國文化大幅度向上提升,提升到佛菩薩的境界。如何能幫助現代人,能理解、能接受,佛法就興旺起來了,中國傳統文化變成全世界人類的文化。湯恩比的希望,是希望將來地球上要有一個統合,把地球上變成一個國家,變成一個民族,為什麼?所有一切的矛盾糾紛全部化解了。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相親相愛,互助合作,這個地球上出現太平盛世。他說得好,誰有能力、有智慧來做這一樁大事情?他的看法只有中國人。他是從歷史觀點上來看,中國人有這種智慧,有這個理念、有方法。過去曾經做出成績出來。從秦中國統一了,一直到現在都統一,雖然有改朝換代,那是短暫的,整體上來說,幾千年維繫著大一統。回過頭來看歐洲,羅馬帝國統治一千年,亡國之後歐洲再不能統一,這比不上中國。他說得很中肯,在文明這方面、智慧這方面,古希臘人比不上中國。

  中國文化確確實實是優秀的文化,人類優秀的文化,真實的智慧,只要中國人回頭,中國人肯定,把老祖宗搬出來,不但中國有救,全世界人都有救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