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0集) 2014/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頁,倒數第二行:
「六波羅蜜,即六度,是證涅槃之正因」。六波羅蜜完全是放下。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學佛從哪裡下手?中國佛法是大乘教,他老人家告訴我的,從看破放下下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六度前五度是放下,最後般若度是看破。先看破還是先放下?各人根性不相同,因緣不相同,沒有一定。應該是大多數的人們先從放下下手,所以六波羅蜜的排列,前五度擺在前面,放下,五度都是放下。布施,這底下有,放下慳貪,持戒放下破戒,忍辱放下瞋恚,精進是放下懈怠,禪定是放下散亂,最後般若是智慧,放下愚痴這是看破。念老這個地方,這個提示得很好。菩薩修學的六門功課,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學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所以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這六門功課是證涅槃的正因。
修學大乘,無論是哪個宗派,無論是哪個法門,這是佛陀教菩薩修學的六門功課,大小乘經典都說。大乘,幾乎沒有一部經上不講六波羅蜜的。布施對治慳貪,這六門課修到什麼時候圓滿?慳是吝嗇,貪是貪求,什麼時候我們沒有吝嗇的概念,沒有貪求的欲望,布施波羅蜜就圓滿。六度所對治的,這六種全都是染污,染污我們自己的真心,在本經上就是清淨平等,有慳貪就不清淨,心是浮動的就不平等。佛法的修學,求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希望得到的是什麼,這個自己一定要非常清楚。總的來說,用佛經的術語,佛法修學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什麼意思?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究竟的相好,這是大乘菩薩修學終極的目標。用什麼方法?大乘經上說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無量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六大類,這六大類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就是六種,這六大類。所以每一條裡面所含的境界是沒有邊際的,無量無邊。
眾生對於一切法都貪戀、都希求,分別執著,這就把本來是佛變成六道眾生,在佛的眼目當中可憐憫者。每一個眾生原本跟一切諸佛一樣,跟阿彌陀佛沒有差別,為什麼今天變成這個樣子?首先就是迷了,迷是愚痴,自性本有的無量智慧,這一迷之後,智慧變成煩惱,變成無量煩惱。佛現在教給我們,要把這個東西放下,首先把你的欲望,對物質上享受的欲望、精神上享受的欲望統統放下。有人說這是人生的享受,放下了,做人還有什麼意思?凡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凡夫他所認識的快樂,我們用一般名詞來解釋,都是一些刺激,真正的樂他沒有享受到。好像現在這個世間年輕人,很多,吸毒,你問他為什麼吸毒?快樂。麻醉,打嗎啡,是這種樂。這個樂,付出的代價是生命,是極其痛苦,哪裡是樂?
佛法裡面有沒有樂?有。連世間法,凡是隨順性德的有樂。《論語》頭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就是喜悅,就是快樂。這樂從哪裡來的?學,學了之後把它落實,習就是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快樂!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不亦悅乎。悅是喜悅,這種快樂不是外面的刺激,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我們從海賢老和尚的身上完全看到,老法師歡喜布施,他完全用自己的勞力耕種,喜歡勞作,從早到晚,沒有疲倦,沒有厭倦,做得很快樂,愈做愈快樂。他耕種的土地面積很可觀,一個人幹,一生開闢的荒山有十四處,總面積有一百多畝。古時候一個小家庭,五畝之地就能養活一家。老和尚這個小廟,也是一個小家庭,全靠他老人家耕種。那個鄉下沒有香火,沒有供養,靠什麼生活?靠海賢老和尚農耕。他開荒山,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還種樹木,成績非常可觀。收穫,除了自己需要用的之外,多餘的很多。老人家生活非常節儉,一粒米都不會糟蹋。他多餘的糧食、蔬菜、水果,沒有拿到市場去賣,那要賣是很可觀的價錢,沒有,他拿去救濟,周圍,周邊幾個縣市,有遇到災難的,有遇到缺乏的,他布施,他去做救濟工作。一生,我們知道他二十歲出家,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九十二年樂此不疲。地方上的居民都稱他為大善人,喜歡布施,喜歡與大家共享,不是獨享,共享,能夠捨己為人,這屬於財布施。
還有法布施。老和尚一生,他沒讀過書,不認識字,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也沒有聽人講過一部經。出家之後,師父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實、聽話、真幹,這一句佛號他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念佛的功夫到什麼程度?自然是究竟圓滿。這個究竟圓滿不容易,究竟圓滿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真得到了。我們從光碟上看,現在我們做了一片有聲書,一共九個小時,諸位要是有時間應當多看,把它當作《無量壽經》來讀。每一個章節都感動人,都是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教訓,念久了,對於淨土自然就明白了。明白之後疑惑就斷除,斷疑生信,你對淨宗有堅定的信心、有堅固的願力,你決定得生淨土。
老和尚是親受阿彌陀佛的囑咐,阿彌陀佛派他在這個世間表法。他修得好,修得非常如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他雖然沒有千遍,沒有讀書,他念這句佛號,一天要念幾萬遍,九十二年沒休息。心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只有佛號,所以他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最高的是理一心,跟禪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同一個境界,老和尚證得了,真正不可思議;換句話,用禪宗的話來說,他開悟了,大徹大悟。所以自性的般若智慧現前,他沒有一樣不知道,偶爾也跟人漏了一、二句,他說我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說。所以佛讚歎他修得好,可以做學佛同學的榜樣,當然更是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最好的模範。我們在這個時代,向他老人家學習決定不會錯誤,決定會跟他有同樣的成就。
如果信心不足,這個碟片多看,精簡的片子大概是一個小時,一天可以看三次;如果像我們現在所編的這個有聲書,大概是九個小時,一天看一遍,這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天一遍九個小時,一年就是三百多遍,每天念佛一萬聲,專修淨土,你一年根紮下去,不定什麼時候就其義自見,自見就開悟。開悟之後,你跟老法師一樣,什麼都知道。這個就是法布施、無畏布施。你在那裡修,別人不知道,你是個開悟的人,是佛門大善知識,你所在之處,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個地區少災少難。中國諺語所謂:一人有福,連帶這一個地區,這地區不遭難。現在居住地區,行善的人少,作惡的人多,行善的人有限,作惡的人無限,真修行人還管用嗎?管用,他縱然不能消除大眾的業障,他肯定能減輕大眾所受的災難,肯定可以做到。他的言行舉止都是在教化,這裡頭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布施,圓滿的布施,凡夫不知道。對於佛法,特別是大乘法,稍稍有一點涉入,自然就能看到,一時看不到,如果你用心去看,遍數看多就看出來了。看出來你就能學會,你就學到了,利益無量無邊,慢慢吝嗇的心沒有了,貪愛的心淡薄了,智慧就開了。清淨心生智慧,染污的心生煩惱,智慧是這麼來的,不能不知道。智慧能解決問題,煩惱是製造問題。
第二個,持戒。海賢老和尚沒學過戒律,大概只是在受戒的時候,出家,出家人都要受戒,那個時候的戒壇有老師講解戒律。三皈五戒、沙彌十戒,比丘、比丘尼戒,出家戒,再往上有梵網菩薩戒、瑜伽菩薩戒、瓔珞菩薩戒,這在中國都很流行的,這些戒本他一定學過。雖然不認識字,他聽明白了,根本的戒律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把一切戒律全都包括在其中,老和尚做到了。不殺生、不淫欲、不偷盜、不兩舌、不妄語,老和尚一生沒打過妄語,這是持戒清淨。持戒得清淨心,布施、持戒得清淨心。
忍辱,老和尚忍辱的功夫令人佩服、令人尊敬,一生沒有發過脾氣,這樣的人到哪裡去找?佛門裡頭也不多。一生沒有毀謗過任何人,沒有批評過任何人,從這個地方你就曉得他忍辱的功夫;沒有瞋恨的念頭,忍辱波羅蜜圓滿。一天到晚,你看到他都是歡歡喜喜,滿面笑容,像彌勒菩薩一樣。無論是僧家、是俗家,男女老少對他都尊敬,都喜歡親近他,為什麼?他的磁場好!真正有修行的人,磁場不一樣。我初學佛的時候,感受到磁場,是章嘉大師的小道場,磁場非常好。到那邊一句話不說,那是一種享受,讓你的心在他居住範圍的地方能定下來,能夠不起妄想、不起雜念。這個要修,特別是對毀謗你的人、對侮辱你的人、對陷害你的人沒有怨恨心,你見到他們呢?見到他們還尊敬他,決定沒有報復,修忍辱波羅蜜,我們要認真學。學佛的同學大概都讀過《金剛經》,《金剛經》裡面有一條公案,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在《大涅槃經》裡面詳細介紹,《金剛經》文字不長,只是略略的提了一下。忍辱仙人受歌利王割截身體,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凌遲處死,是用刀把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是這樣讓他死,不是砍頭,不是一刀斃命,這個真叫奇恥大辱。忍辱仙人能忍受,最後死的時候告訴歌利王,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前世,修菩薩道的時候,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遭遇到這個事情。世尊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說話算話,沒有妄語。沒有怨恨,沒有報復,反而感謝,感謝什麼?感謝你替我消業障。這個念頭是正念,不但不怪罪這些陷害我的人,我還要感恩他。我們在六道,無量劫到今天,不知道造多少罪業,業障怎麼消得掉?忍辱是消怨害的業障,能忍就消了,只有菩薩才能做得到,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不服,要報復,這個報復的念頭生起來可怕,為什麼?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結果非常可怕,造極重的罪業,最後墮到地獄去了,害人自害。對於害我們自己的人,都不可以怨恨,有怨恨,以後就造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非常可憐,非常悽慘。所以真正覺悟,受了就算了,這個帳就了了,以後不再繼續發生這個事情,這是有智慧、有德行的人,能忍,什麼都能忍。
「精進治懈怠」,精是一門,不雜。我們學佛的同學大家都希望精進,真精進的人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學法門,一個法門還嫌少,要多學幾個,殊不知多學就雜了,縱然有進步,不叫精進,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勇猛精進,海賢做給我們看了,顯示在哪裡?顯示在這一句佛號不離口。他老人家金剛持,你看他沒事情,他站在那裡、坐在那裡,口在動,沒有聲音。你問他,老和尚,老和尚我看到你口一直在動。他說我在念佛。口不動,不出聲音,心裡還在念佛,他念佛不中斷。實在念累了,他就休息一下,很自在;休息好了,佛號馬上就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叫真精進,對治懈怠。凡夫確實懈怠的時間多,精進的時間少,所以道業不容易成就。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禪定是什麼?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這禪定。禪定後面那個覺,覺就是開悟,就是般若波羅蜜。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那個覺。覺就成佛,得禪定是菩薩;能忍辱、精進,這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布施、持戒,這是入門。這一部經講什麼,經題上全顯了,修因是「清淨平等覺」,得的果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無量壽是福德,圓滿的福德無量。福德裡面第一重要的就是壽,長壽,長壽是福報,你再有智慧德能,如果沒有壽命就完了,一定要有壽命。菩薩修六波羅蜜,得究竟圓滿的福報,無量壽在其中。莊嚴就是美好,我們世間人講稱心如意,你沒有一樣不滿足,這是富貴到極處。在我們這個經題上顯示了,這是諸佛如來的智慧、德能、福報。顯示在什麼地方?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能修清淨平等覺,你就能證大乘無量壽莊嚴,你能證得。所以智慧是對治愚痴的。智慧不開就是因為愚痴,愚痴從哪來?從懷疑來的。所以我們要找,這裡頭最嚴重的是貪瞋痴。貪從哪裡來的?從欲望裡頭來的。欲望裡頭最嚴重的是情執,很難斷。瞋恚從哪裡來的?瞋恚從傲慢來的,從嫉妒、傲慢。愚痴從哪裡來的?從懷疑來的。這個要知道,貪瞋痴是根本煩惱,六波羅蜜可以斷除。
「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海賢老法師九十二年給我們做出好榜樣,他是真正在修煩惱無邊誓願斷,真正在修眾生無邊誓願度。老和尚的心量大,一切人不管認不認識的,只要遇到了,那個人有苦難,他一定幫助他,沒有任何條件。甚至於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一些禽獸,你看到老人家放生,平常看到小貓、小狗,他都餵牠,蚊蟲、螞蟻小動物,決定沒有傷害的。看老人家的慈悲,對於一切眾生都這麼愛護,何況對人!所以老和尚確實「自覺覺他,以己之覺,普覺眾生;以己之行,導引眾生;以己之德,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老和尚天天幹,字字句句都做到了。他不念經,他也不講經,可是他完全在生活當中做出來,做出榜樣給你看。「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這是老和尚的悲心,老和尚的願望。還沒有得度的一切有情眾生,幫助他得度;已經得度的,就是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幫助他成佛,「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此之四句」,實實在在「攝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在沒有成佛的時候,他時時刻刻、念念之中落實四弘誓願,所以他菩薩道修圓滿成佛了,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細心去讀這本書《大乘無量壽經》,你就知道、就明白了。徹底搞明白,你的信心就生起來,你發願求生,一生圓滿成就。
我們再看下面第五段,「堅求正覺」。這一句我們要記取,我們也要堅決求正覺,正覺就是成佛。不要到來生後世,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求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經文只有兩句: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註解裡頭說得好,『假令供養恆沙聖』,這是修福,這就是假使讓我們有這個緣分、有這個能力,供養恆河沙數的聖人(阿羅漢以上的就是聖人,修福,修大福報),怎麼樣?比不上有堅定的願心,勇猛精進求往生成佛,比不上。下面為我們解釋,「恆沙者,指印度恆河之沙。因恆河沙多」,而且沙很細。在我們國內這些地區、其他地區都見不到,為什麼?它的沙特別細,像麵粉一樣,數量多,數不盡,用這個來比喻數目。所以,佛講經在恆河流域時間很長,講到數字之多,佛就用恆河沙來做比喻。這個文的意思是「假令供養如恆河沙數無量諸佛,不如求正覺,堅勇而不怯」。這上面是五種原譯本《漢譯》本的原文。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把它牢牢記住,意思就是不要求人天福報,要求往生極樂世界作佛去,這就對了。人天福報很短暫,世間人能活上一百歲的人不多,你看到有幾個一百歲的人?縱然活上一百歲,在自己的感覺也不過是一彈指、一剎那而已,時間過得快,愈是接近晚年,會感到時間愈來愈快。小孩無知,過年好玩,好不容易盼望過一個年,好像時間很長很長。這都是我們自己經歷過的。十歲以前感覺時間好長,一年好長的時間;過了六十歲之後,感到時間好短,怎麼好像沒有幾天就又過年了。這個事實真相要認清楚,世間縱然活個二百歲、三百歲,也是一彈指,所以決定不貪圖人天福報。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榜樣,他出生在貴族家庭,他是王子,他如果不出家,繼承王位。可是他十九歲就覺悟了,想到人生無法避免的生老病死,這一樁事沒有人能解決,所以他十九歲出家,出去遊學,參學。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都接觸過、都去學過,怎麼樣?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有不少宗教可以幫助你生到天道,天道只是壽命長一點,不能沒生死。所以他學了十二年,對於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得不到答案,放棄了。三十歲這一年,放棄參學,到菩提樹下入定。他在參學過程當中,學過四禪八定,最深的禪定是四空定,他在這個基礎上再深入,突破它。深入再深入,把起心動念,也就是無始無明破了,這一下明心見性,豁然大悟,也就是自性裡面的德能透出來了,本能。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把六道輪迴的問題解決了,把十法界的問題也解決了,乃至於把一真法界的問題都解決了,這叫成佛。這個比供養恆河沙數無量諸佛當然要高明,為什麼?供佛只修福報,智慧不容易,智慧要放下,難!所以佛勸修行人,要把人天福報放下,把四聖法界的三明六通也放下,你才能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全是自性變現的。能大師末後這一句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說明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能生能現,無量無邊佛剎的莊嚴是所生所現。這個搞清楚叫看破,什麼都不留戀,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叫放下,放下就成佛。所以看破幫助你徹底放下,徹底放下幫助你徹底看破,這都得到圓滿。
下面說,「今此經文,正與《華嚴普賢行願品》一味。《行願品》曰: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供養是修福,所有一切供養當中,修法供養福報最大,為什麼?它裡頭帶有智慧。法供養為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個不得了,菩薩修的,什麼樣的菩薩?普賢菩薩,《華嚴經》上菩薩眾裡面上首,也就是他率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四十一位是四十一個階級,就是全體菩薩,人數沒有法子算,太多了。這四十一個位次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四十,再加上等覺,普賢菩薩帶著大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參訪阿彌陀佛,接受阿彌陀佛的開示,向阿彌陀佛學習。《華嚴》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頭第一經,到末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從這個地方明白了,淨土的殊勝無與倫比。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甚至於造作五逆十惡罪,臨命終時你一口氣還沒斷,只要你能信,發願求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以給我們做證明,決定不是假的。
經文裡面所說這幾種供養,我們略略的說說。第一個,「如說修行供養」,佛在經上怎麼說,我們聽明白、聽懂了,就要像佛所說的修行,這就是對釋迦佛的供養,對一切諸佛如來的供養,對阿彌陀佛的供養。佛教我們怎麼做?佛教導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有沒有如說修行?我們這個地方不是道場,只是十幾個念佛的同學看到這個地區在開發,在建房屋,我們看到這個小山是一個讀書、念佛理想的地方,每個人買一棟,這裡有十幾棟,我們彼此互相照顧。每一棟房子都有主,所以它不是道場。我們在這裡學習《無量壽經》,依教奉行。早年香港同學,這是回歸之後,我到香港來,碰到這班同學,他們組織一個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找我來講經。在那個時候我們是租借場所,每個月來講五天,好像繼續講了幾年。以後同修們成立這個協會,買了個道場,在尖沙咀,那個地方實在是鬧區,講經可以,不適合修行。所以有部分同學發現大埔這個地方,山頂花園,剛開發,價錢不高,市區的房子賣掉,到這邊可以買二、三棟。所以我們住在一起互相照顧,不同於一般道場,它有寺院,它有講堂,我們這裡沒有,只有一個攝影棚,我們講經用網路傳播出去,沒有像一般道場的組織。今年冬至,這昨天才過去,佛陀教育協會跟這邊同學們聯起來辦了一個大活動,租借的場地,辦一次祭祖法會,冬至祭祖法會,提倡孝道。昨天圓滿了,一共四天,做得很成功。按照古禮,雖然人數有五、六千人,道場莊嚴肅穆,連個人咳嗽的聲音都沒有,所以許多參與的同修們都很受感動。
為什麼不建道場?我們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大凡建道場的人要有大福報,我沒有福報,沒有福報建道場會累死。而且我發願,當初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道場。佛在世,確實有國王大臣禮請佛陀去講經說法,佛也隨緣,像竹林精舍、祇樹給孤獨園,都是皇家的財產。佛在那裡講經有那麼一段時間,講完之後離開了,這地方還給主人,這個方法好,永遠不操心。有道場就會操心,你得管人、管事,還要管錢。佛不要道場,就是不管人、不管事,也不管錢。世尊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自動自發,佛沒有招生,自己來的,對於佛陀仰慕、佩服、恭敬,願意跟他學習。佛晚上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大家都效法,這樣變成僧團。僧團沒有固定的地址,它是游牧方式,很少在一個地方住上幾天,很少。因為佛教人樹下一宿,這個地方只能住一晚上,明天到別的地方去。為什麼?讓你對於這個地方不產生留戀,幫助你放下。你要喜歡這個地方就麻煩了,喜歡這個地方,死了以後不能離開,還在這裡投生。投生到哪一道?畜生道最多。佛清楚,佛明白,希望這些跟隨他的學生都能夠證果,都能夠脫離六道輪迴。
千經萬論末後都指歸淨土,這個用意非常之深,佛一生講了不少經,最後沒有不說淨土的。你看《華嚴》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楞嚴會上二十五圓通,最後觀音、勢至,也是勸大家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最明顯的例子。那就是這個法門,真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縱然造作五逆十惡,臨終懺悔,發願求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人人有分。可是十方諸佛,都說這個法門容易修,沒錯,但是很難讓人相信,這是難信易修之法。我們要想成就,只要我們對它沒有絲毫懷疑,完全接受,佛所說的字字句句我都相信,佛不騙人,佛的話一定兌現。那些不能兌現的,大概都是有懷疑,想來嘗試嘗試,看看佛的話靈不靈。存這種心,心地不真誠,往往就不靈。如果真心相信,靈。從海賢老和尚,十八歲的時候腿上長的癰瘡,那段故事證明了,靈得很!老和尚這一生的表法,為我們解釋了許許多多疑難的問題,你細心去看就明白了。多麼省事,只要這四個字,如說修行,就靈了,問題就解決了。怎樣供養佛?如說修行,真供養。佛什麼都不要,就是希望你成佛,他怎麼樣教我們,我們怎麼修。海賢老和尚就憑四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這四句,他一生成就了。我們讀書千遍,他不讀書,他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不離口,把心裡面的妄想、雜念統統念掉,他成就了。
下面一句,「利益眾生供養」,起心動念不要利益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是利益眾生,這就是供養佛。那我們怎樣利益眾生?海賢老和尚做了榜樣,一生念念不忘,做一個好樣子給眾生看,讓眾生生起信心、生起願心,像他一樣求生極樂世界。他一生言行舉止都是勸人念佛修淨土,這是對世尊、對諸佛、對彌陀真實供養。我們學講經,一生就講一部經行不行?行。祖師有榜樣,一生講《阿彌陀經》講了幾百遍,自己成就了,也幫助別人成就了,好!一生就講一部經,講幾百遍,你想想他有沒有開悟?肯定開悟了。他得三昧,得念佛三昧,決定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理一心不亂他一生可以證得。一生就講這部經,為什麼?這部經對西方極樂世界講得太清楚了,講得明白,講得透徹,講得讓你不能不相信,講得讓你不能不想求往生。這個講經的利益大,講經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議。
「攝受眾生供養」,要怎麼做?要真正做出好樣子來,讓眾生看到了受感動,樂意跟你學。你自己能說到就要做到,就能攝受眾生;你說到沒有做到,眾生對你懷疑,那只種一點善根,這一生不能往生。必須你自己做到了,你看臨走的時候,還做出榜樣給人看。我們細心觀察,人在世間,生老病死誰能夠免除?念佛的人能免除,得讓他看見。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老了,老了怎麼樣?沒苦。眾生老了有苦,需要人照顧,他不需要,還天天勞作,不疲不厭,頭腦清楚,跟年輕人一樣,沒老苦。沒有病苦,身體健康,不生病,沒病苦,老而不衰。走的時候說走就走了,沒有死苦。他萬緣放下,沒有求不得苦。他對人一團和氣,你打他、罵他、欺負他、毀謗他、侮辱他,他都不放在心上,沒有一點怨恨心,他沒有怨憎會苦。老和尚一家,他兄弟姐妹五個,壽命沒他那麼長,統統走了,他媽媽八十六歲走的,所以他在晚年沒有親情的干擾。母親在晚年,因為兄弟姐妹都不在了,沒人照顧,他把媽媽接到道場,在寺廟裡頭住了二十七年,孝養父母他做到了。母親走的時候也是沒有病苦,沒有生病,你們看這個碟片在,她走的時候很瀟灑,親自下廚房包餃子。這一天家裡人齊了,她一個女兒,還有個姪女,都叫回來。吃完飯之後,跟大家說我走了,就真走了,沒有病苦。所以八苦交煎,那是佛常說人間事,誰都不能避免的,海賢老和尚跟他的媽媽八種苦都沒有,離苦得樂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來世,現在就得到,何況到極樂世界!
真有把握,我常說他老人家跟阿彌陀佛見面,在一生當中決定不會少過十次;換句話說,他跟阿彌陀佛常見面,證得理一心不亂,想見佛,佛就現身。為什麼?阿彌陀佛在哪裡?阿彌陀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念到理一心的時候想見就見到了,你見到極樂世界,你見到阿彌陀佛,你跟阿彌陀佛可以對話。賢公老和尚說過,自己說過,他好幾次,那就不是一次,好幾次要求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他說阿彌陀佛不帶他去,告訴他,你修得很好,修得不錯,希望你在世間多住幾年,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這就叫他表法。所以他活這麼長的壽命,我們覺得那是阿彌陀佛給他的,他自己的壽命也不過是七老八十,不可能超過一百歲,那是什麼?為了表法。最後我們總算搞明白了,表什麼?最後一個表法就是表這個《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就是表這個法。他拿到這本書之後,無比的歡喜,他歡喜什麼事情?阿彌陀佛來接他往生了。應該是阿彌陀佛給他說明了,你要遇到這部書,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所以他高興,非常非常高興,拿到這部書,主動要求人給他照相,照片就掛在那邊,就那張照片。照這張相,三天之後他就走了,走得瀟灑自在,這大家都看到的。這本書裡頭說什麼?宏琳法師編的,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說明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的不是假的,應當要相信;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正知正見,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這些年依照這個會集本、依照念老的註解來修行,這是正確的,沒有錯誤。《僧讚僧》這本書給我們做這個證明,還有人懷疑,不敢相信,老和尚一做證明,大家心地踏實了,不再懷疑。阿彌陀佛知道,讓他來做表法、做證明,這是攝受眾生。
「代眾生苦」,海賢老和尚一生修苦行,吃飯,一粒米都愛惜,一個飯粒掉到地下,撿起來就吃掉。每天早晨洗臉是一瓢水,不是洗臉盆,有洗臉盆,洗臉盆裡頭一瓢水,不敢浪費。衣服破了,補了再補。不是沒有能力,他種的那些糧食拿去賣的話能賣很多錢。他不幹這個事情,糧食要救濟窮苦的人,自己願意過苦日子。十方供養他都拿去印經、放生,沒有拿它來把自己生活改善一點,沒有。這些種種示現,都是教我們怎麼修福、怎樣積德,不可以有絲毫浪費,這都是代眾生苦。
「勤修善根供養」,什麼是善根?佛在經上講,不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這是世間法。反面,貪瞋痴是三毒;不貪、不瞋、不痴,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從這根生的,好好去養這個根。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我們的根是什麼?孝、敬。我常講孝是傳統文化的根,敬是傳統文化的本,像一棵樹,這麼一棵樹,樹下面是根,這個叫做本,本才有枝、才有條,這是本。孝以父母做代表,敬是以老師為代表,中國幾千年來孝親尊師,這個民族了不起,這個民族太偉大了,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我們做中國人不容易,投胎到中國做中國人,那是多大的善根福德,你才有這個緣分。可是我們最近,特別是最近的一百年,把中國傳統文化丟掉了,去學習西方的,嚴重的丟失。為什麼?我們聽聽一般人(中國人)談話,跟他講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陌生,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你要講孝親,為什麼要孝親?什麼叫孝?完全不能理解。外國人多麼自由,講求人權,小孩也有人權,不能對他不好,不可以打罵。中國華僑在外國,要是教訓兒女,要是打罵,隔壁鄰居看到就打電話給警察局,警察來,你怎麼欺負小孩?你不配做父母,麻煩就來了。這是文化不相同。自古以來,只有中國這個文化是隨順性德,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好東西!外國東西是從阿賴耶流出來的,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中國這些典籍,古聖先賢真心裡頭流出來的,寶!外國是妄心流出來的,流出來的是科學技術,這個東西有利也有弊。中國文化有利沒有弊。現在有人說文化會有衝突,外國文化有衝突,中國文化裡頭找不到衝突,這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所以湯恩比、羅素,都是英國大哲學家,他們對於中國文化非常讚歎,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救全世界。外國人說的,不是中國人說的。中國人說不出來,中國人把自己東西全忘掉了,這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勤修善根供養。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不捨菩薩業供養」,我們下一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