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經上品上生章 (第二集) 1992/9 美國聖荷西 檔名:03-003-0002
各位同修:上一次講到「至誠心」裡面的第八個小段,這是身業介紹過了。我們今天從第九小段看起:
『又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善導大師將「身、語、意」三業的起行,每一種都說了兩條。這兩條都是一個是善、一個是惡,可以說他講得非常的精簡,也說得很圓滿。
「意業」,思想、見解都是屬於意業。三業當中意是主宰,意清淨,身口一定清淨;意要是真實,身語決定不會有虛妄的。所以三業當中是以意業為主。這個地方大師教給我們,念佛的人,他的思想想阿彌陀佛,意念念阿彌陀佛,觀察觀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佛究竟在那裡?這一本《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就是阿彌陀佛三業行為具體的記錄。我們只要仔細的去研究,仔細的去思惟觀察,念佛人就是要學阿彌陀佛。在密宗裡面,稱為「本尊」。實際上,這個本尊要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我們的典型,我們的榜樣。我們時時刻刻要向他學習,就是這個意思。這是我們唯一的依據,修學的依據。
不但我們要常常思念阿彌陀佛,從發心開始,人家學佛發的是什麼心?我們發的是什麼心?可以比較比較。他比我們殊勝,我們應當好好的學習他。他怎麼修行?他怎樣成就?如何幫助別人?這就講的是「自行化他」了。他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他修行的成就,這個成就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十方世界的眾生一個殊勝圓滿的修學環境,這是他對於一切眾生的貢獻,對於一切眾生的恩惠。經上講布施,他是大施主!我們常常想這些事情,常常嚮往這些事情。如果我們自己有一天智慧德能也像阿彌陀佛,那麼我們對於法界眾生也要有阿彌陀佛同樣的貢獻,這是念佛人心裡面時時憶念嚮往的,「如現目前」。
底下一句,『又真實心中意業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娑婆世界,這是一個很苦的環境,這個地方修學困難很多。內有煩惱,外有惡緣,善知識很難遇到,邪知見的人充斥在我們的四周。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個地方修學決定不是一個好環境。十方世界,有一些諸佛世界環境比我們好,但是它不是十全十美,總還有一些欠缺;甚至於還有諸佛世界比我們現在的環境還糟。
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要找到修學究竟圓滿的好環境,實實在在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因為十方法界是三種力量集合變現出來的。第一個是佛的願力;第二個是眾生的善力,就是善業;第三個是眾生的惡業。所以是願力、善業、惡業混合起來的,因此它這個環境當然不能十全十美。
西方極樂世界則不然,它是阿彌陀佛願力變現的,它是個新的世界。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才十劫,所以它是個新的世界、是個新的環境。因此凡是到他那裡去的,要用現在的話說,十方世界移民過去的。它不是本土生長的,都是十方世界移民去的。阿彌陀佛對於移民的條件,限制的很嚴格,「心淨則土淨」,必須心地清淨才能到那裡去,因此他這個世界就變成最殊勝、最圓滿了。道理在此地!這是跟十方一切世界不相同的地方,我們一定要了解,要認識清楚。
好像我們這個地球上,美國是新大陸,如果移民條件他也限制的很嚴,像阿彌陀佛一樣,那美國就是地球上的淨土!這個情形特殊,所以這個環境在修學上來講是非常非常的理想,沒有任何一個修學環境能夠跟西方世界相比,所以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第一」。這個「阿彌陀第一」是講他提供的修學環境,不是福報。如果單單講福報,福報的莊嚴、福報之大,有不少諸佛的淨土超過西方世界太多太多了,阿彌陀佛也不能跟他相比。那麼為什麼諸佛讚歎阿彌陀第一?從他提供修學環境這一點來說,那是一切諸佛世界沒有辦法跟他相比的,是這麼一樁事情。
因此,不但對於娑婆世界,我們今天所居住的環境也不能夠留戀,不能夠貪著。諸位要曉得,貪著、留戀這是枷鎖!這是繫縳!我們活動的空間就小了。我們本來活動的空間是非常廣大,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活動空間。你說這個多自在!你對於某一個環境,一貪戀,一執著,那好了,你就限於這個環境,你就不能夠超越了。這是迷!這是執著!
大師在此地教給我們,我們應該要捨離,把這個世間看作旅社,我們只在此地休息幾天,那個就得自在了。不要把這裡看成老家,那就麻煩大了,要把它看成旅社。對這個世間我們要有使用權,我們有權使用它。我們不要所有權,有所有權,那這就很麻煩了。所以有使用,不要所有,這樣才能夠得大自在!
真正的故鄉,應當是極樂世界。為什麼?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短促,一切諸佛剎土要講壽命,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你要問為什麼?這是阿彌陀佛本願所成的,而且是最殊勝的修學環境。所以在這個世間,對這個身體不貪戀,對我們居住的環境也不貪戀,活動的空間也不貪戀。
這個不貪戀不是說不要了,你也不應該任意去糟蹋,那也錯了,那就不對了。剛才說了,我們要使用它,要利用它。古德常講:「藉假修真」。這個身也是假的,世界也是假的,環境也是假的,要藉這個假環境修真實。真實是什麼?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真實的!如果沒有這個假身,假環境,你這個真的也得不到了。所以這個假的還是滿有用的,不可以糟蹋,也要珍惜它,但是不可以貪戀它,這個就對了。
『不善三業,必須真實心中捨。』這是翻過來。身、語、意凡是不善的,決定不造作,這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又若起善三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斷惡要用真心去斷,修善要用真心去修。總而言之,善惡都不能離開真實心,這就是至誠心的起作用。
『不簡內外明闇,皆須真實。』我們學佛要記住這句話,對人對事對物,無論是善人或者是惡人,好事或者是壞事,統統用真實心,決定不虛偽!這個世界,大家都曉得是個虛假的世界,實在說,是個騙人的世界。我們處處用真心誠意對人對事,那不就是處處都要吃虧要上當嗎?沒錯!是會吃虧。上當?不見得!吃虧是真的。你想想,我們能吃幾年虧?這幾年過了之後,我們決定不吃虧,佔大便宜了!現在小小的虧不肯吃,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就沒分了,來生還要搞六道輪迴,這個不值得!所以眼前這點虧是應該要吃的。別人虛情假意,我們處處真實。為什麼?真實心與佛菩薩相應,虛妄心與佛菩薩決定不相應,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要認真的去做。這叫「至誠心」。
下面第二段介紹「深心」。「至誠心」是真心之本體,所以處處都說「真實心中作」。「深心」是真心的起用(作用),偏重在自受用。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是事實,不能不信的。可是世間有一些人他不知道這是事實。有一些人知道這個事實,他要把它抹煞,死也不承認!當然他別有用心,這個我們不必去談它了。
我們學佛的人要認真去思惟,去省察。我們想想,今天一天從早晨起來到現在,這幾個小時當中,我們起心動念,想的是什麼?幾樁是善念?幾個惡念?然後才想到大師在此地說「罪惡生死凡夫」,我們就會承認。我們在這一年,我們在這一生,實實在在講,惡念多善念少!什麼是惡念?凡是自私自利都是惡念,凡是能利益公眾這是善念,這個是善惡最淺顯的標準。
為什麼佛家要建立這一個標準?佛在經論裡面常常告訴我們,所告訴我們的都是事實真相。凡夫為什麼會輪轉六道?為什麼不能超越?就是因為有「我執」。佛法講到最高的原則是兩種執著不能成佛,一個是「我執」,一個是「法執」。念念都想到自己,我執就增長了。天天在培養我執,那六道輪迴就沒辦法脫離了。我執破了,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法執破了,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可見得這兩樣是大障礙!大障礙就是大惡,所以起心動念一切為自己,這是惡念。世間人不知道,甚至於世間人還常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還說出這種荒誕之言!這是很大很大的錯誤,真正是迷惑顛倒,可憐憫者!
佛是覺悟的人,菩薩是覺悟的人,阿羅漢是覺悟的人。一個覺悟的人,起心動念都是為一切眾生。阿彌陀佛徹底覺悟了,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給一切眾生共享。不是他一個人獨享,給一切眾生共享!這是我們要能體會的,要認真去學習的。首先知道自己想法錯了,看法錯了,作法也錯了。這就是「罪惡生死」了,自己現在確確實實是這麼一個狀況。
「曠劫以來」,指無量劫來。「常沒」的「沒」是墮三惡道,六道裡頭佛常說「頭出頭沒」。我們到人、天道來受生,好像是頭朝上,在水面上吸一口新鮮空氣,這個時間很短,一轉眼,一個跟斗又栽到水底下去了,這是「頭出頭沒」。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常沒常流轉」,「流轉」就是輪迴,六道輪迴。「無有出離之緣」,這個「緣」,用現在話講,就是機會,沒有遇到機會能夠超越三界。
「機緣」不簡單!《阿彌陀經》上講的非常好,那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三個條件要圓滿具足。你雖然有,少了不行!要圓滿具足。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都知道那個善根福德是無量劫所修積的,是非常深厚的善根,這才能得生,少了是絕對不行的。即使能夠遇到大小乘佛法,歡喜信受,依教修行,能夠證得小果,像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小果也是有相當的善根福德因緣。可見得這個事實是真實的,這種緣很難具足。如果這三個條件不具足,縱然遇到佛法,他也不能接受;換句話說,這個機會是當面錯過。才知道出離之緣,不容易!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前面這一條,如果我們能深信了,你就會學佛。你能深信了,你就會斷惡修善。換句話說,在世間不失為賢人君子,來生決定不會墮三惡道。這個第二條如果決定深信,那就恭喜你了,你不但這一生有機會超越六道輪迴,而且這一生當中圓滿菩提,成無上道。這是太難太難得的事情,一定要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就是幫助的意思,他以四十八願來幫助眾生,來接引眾生往生佛國。我們對於這樁事情決定不懷疑,相信佛的能力,相信自己三業能與佛的教訓相應。
佛在《無量壽經》上教給我們的,我們都能夠做到。本經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九品因果,我們日夜依教奉行,不必憂慮自己罪障深重,不能往生。你要憂慮這些,也錯了!為什麼?凡夫在迷,尤其是沒有遇到正法,我們內有煩惱,外有惡緣,哪有不做錯事情的道理?不做錯事情,那是佛菩薩乘願再來了,那不是凡夫了。凡夫決定造作罪業。造作罪業不怕,即使造作極重的罪業,要能真正能夠懺悔。
真正能懺悔是什麼?就是真正能夠念佛,念佛就是懺悔。這一點諸位要搞清楚。懺悔不是要你常常想著,我過去做了什麼罪業。這些罪業,你每想一次,又造一次,還怕造得不夠多嗎?這是大錯特錯。從前一切罪惡的事情,都不要去想它;專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這叫真懺悔!
「無疑無慮」。臨命終時,這是大經上《無量壽經》上講的:「十念一念亦能往生。」佛在經典上說這些話,等於是給我們提出保證,決定得生淨土。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懷疑,不憂慮。
「乘彼願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是時時刻刻在加持自己。只要你的「心,願、解、行」與他相應,時時刻刻加持,臨終一定來接引,這是「定得往生」。這個事實,我們決定要深信不疑,這是在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
第三節『又決定深信釋迦佛說此觀經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證讚彼佛依正二報,使人欣慕。』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就是最初的一個老師,我們稱他作根本的老師。佛出生在王宮,以世間人來說,他是繼承王位的太子。我們世間人都求富貴,富貴他都得到了。我們中國人常說:「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世間人所求的他統統不缺乏,而且都圓滿了。他覺悟了,他不迷,知道這個世間功名富貴都是虛幻不實,真的是曇花一現!看破了,看清楚事實真相,統統捨掉了,出家修行。
他對我們有什麼需求?佛當年在世,所過的生活,要用現代話來講,他所過的生活是最低水準的生活,「三衣一缽」是最低水準的生活,表示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真正完全做到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真做到了。他今天教導我們,對我們無所求,我們不必害怕!無所求,他就決定不會欺騙我們。凡是會騙人的人,一定是有所求!有所求,他才用欺騙的方法來騙人。佛對我們一無所求,換句話說,他對我們決定沒有欺騙,他句句話都是真實,我們就可以相信他,我們就可以不懷疑他。信心從這個地方建立的。
佛給我們說這個《觀經》,我們今天講的這個是《觀無量壽經》裡面的一段,這一部經裡面講的「三福九品,定散二善。」三福九品叫散善,定善是什麼?定善是就是念佛。在這部經裡面,修定善的方法,也就是修念佛三昧。《阿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定善是修一心不亂的方法,修念佛三昧的方法。經上講了三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講了三種。我們今天所採取的是「持名念佛」。為什麼採取這種?佛在小本《阿彌陀經》裡面特別提倡,又在大本《無量壽經》也是極力提倡。由此可知,種種念佛法門當中,「持名念佛」決定殊勝,所以諸經都提倡這個法門。
我們採取這個法門,一心念佛,「淨念相繼」叫定善,在「正助雙修」這叫「正修」。散善是屬於「助修」,這是三福;三福九品都是屬於助修。這兩句就把這一部《觀無量壽經》的大義都說出來了。《觀經》說的什麼?這兩句就答覆,很圓滿了!「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觀經》的內容就都答覆出來了。
「證」是佛給我們作證明,「讚」是佛給我們演說,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極力的讚歎。「彼佛」是阿彌陀佛,依報正報種種莊嚴。我們讀了之後,確確實實生起羨慕之心。實在說,無論是什麼人,真正讀到了,都會生起羨慕之心。羨慕之心是生起來了,願不願意往生?還不一定!我們在大經裡面看到,阿闍王子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他生起羨慕之心,但是他還沒有發願往生。可見得佛所講的句句是真實,決定不是空想,不是假設,是事實的真相,我們要相信;聽到之後,對西方世界自然就會生羨慕嚮往之心。
『又決定深信彌陀經中十方恆沙諸佛證勸一切凡夫決定往生。』實在說,諸佛如來同心同願,願十方無量剎土,一切苦難眾生都能夠及時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是諸佛菩薩心願。今天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實現了一切諸佛的心願。一切諸佛有這個心願,實在講,還沒想出方法。這個方法被阿彌陀佛想出來了。阿彌陀佛想出來了,行了!大家都成就阿彌陀佛就可以了,所以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沒有不讚歎的。對一切眾生,唯恐給你講一尊佛二尊佛,你還懷疑,還不肯相信,所以一切諸佛異口同音都來勸你。你修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十方一切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讚歎,沒有一尊佛不勸勉的。這個要再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了。
所以《阿彌陀經》中,「十方佛讚」!我們現在讀的經本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翻的比較簡略,把十方略為六方,四維他省掉了,意思是包含在裡面,文字是省掉了。我們看玄奘大師的譯本,裡面是「十方佛讚」。玄奘大師的翻譯,保存梵文原本的面目。《無量壽經》上也是十方佛讚。這一些經文,目的都是為釋迦牟尼佛作證,證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淨土完全真實,沒有一個字虛假,共同勸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決定得生」,這一句話等於說一切諸佛給我們授記了。這個「授記」,用現代話來講,就是提出保證,你決定得生!
『又深信者,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這個話是善導大師說的。在中國佛教史裡面,有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中國人在全世界來說,是最有福報的人,最幸運的人,諸佛菩薩在中國應化的事蹟非常之多,很可惜我們這一代的子孫不爭氣!我們曉得彌陀化身的有善導、有永明延壽、有豐干和尚,國清寺的豐干是阿彌陀佛。這是在歷史上有記載的,還有身分沒有暴露、沒有記載的,相信一定還很多。所以諸佛菩薩常常示現在人間,可惜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
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的話。這個話說的很重,「仰願一切行者」,行者就是念佛人。「願一切念佛人」,這已經很難得了。用「仰願」,這個語氣尊敬到了極處,與《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完全相應。所以眾生不敬佛,佛敬眾生。「禮敬諸佛」,佛禮敬眾生,眾生不禮敬佛。「仰願」這兩個字,我們要看重它,這是極尊敬的口氣。「一心唯信佛語」,不信佛,那就大錯特錯了!教給我們要一心信佛。淨土三經或者淨土五經都是佛說的,決定要信仰。
『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下定決心,我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教訓去做。
『佛遣捨者即捨』,佛教我們捨、教我們放下的,我們就放下,要聽話。
『佛遣行者即行』,佛教給我們做的,哪些事情應當做,我們就做,沒有顧忌,沒有憂慮,照作,決定有好處,決定有利益,聽話就是。
『佛遣去處即去』,這一句話是佛教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就聽話,就去,沒錯!
『是名隨順佛教』,這個「教」是教導,這是真正隨順佛陀的教導。
『隨順佛意』,佛的意思是教我們破迷開悟,教我們離苦得樂,教我們快快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最快最速成佛的一條道路。什麼叫「成佛」?成佛就是成就自己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不是別的!我們對於宇宙人生,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那就叫成佛。這個我們能做到嗎?能!依照佛的教誨去做,你決定能得到!這是佛的意思。
『是名隨順佛願』,這也是佛對於一切眾生唯一的願望。
『是名真佛弟子』,這是真正佛的學生。我們今天皈依三寶了,做了佛的學生。我們希望成為佛的學生,佛承認不承認我們是他的學生?這個我們要好好想想,佛承認不承認我是他的學生?佛如果承認我是他的學生,這個形式上的皈依、不皈依,不重要!一定要把這一段做到,隨順佛的教導,隨順佛意,隨順佛願,這是真正皈依了。完全依靠佛的教誨,這個才是真實的學生。
『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經深信行者,必不誤眾生也。』這個我們要明瞭,要認真去體會,建立自己真實的信心。前面一再提示,要從真實心中作。「一切行者」,這一句話裡面包括九界眾生。上面包括了等覺菩薩,像華嚴會上文殊普賢,這是圓教的等覺菩薩;下至惡道眾生,地獄裡面五逆十惡眾生都包括在其中。所以這個法門圓滿,這個法門究竟。
「但能依此經」,此經是淨土五經裡面任何一種都可以,只要是說往生極樂世界不退成佛的經典,這就行了。五經裡依一種就行了。要「深信行者」,對於這個經典要深信,決定不懷疑。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修行,「必不誤眾生」,這個語氣非常肯定,必定不會誤你的。不會耽誤你,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有成就。
下面是『何以故?佛是滿足大悲人故。』下面是說明我們為什麼對於佛這麼相信?這個相信,不是感情的,是理性的,決定有理論的依據,有事實的證明。佛是滿足、是圓滿的大慈悲人,他是圓滿的大慈大悲,他怎麼會誤我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實語故』,《金剛經》上,佛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虛語者」,佛的話最真實。
『除佛已還,智行未滿,在其學地,由有正習二障未除,果願未圓。此等凡聖,縱使測量諸佛教意,未能決了。』這是說明佛以下,那就是等覺菩薩,等覺以下像十地菩薩、三賢菩薩、阿羅漢、辟支佛,他們智慧沒有圓滿,他們修行也沒有圓滿,還在修學之中,所以他在「學地」。像在學校念書,他在求學,他沒有畢業。
這些人還有「正習二障未除」,這個二障就是煩惱障跟所知障。「正」是指這兩種障礙,「習」是講習氣。正是講現行,比如講貪瞋痴,貪瞋痴起作用的時候是正;不起作用,他還有習氣,這個很麻煩。雖然到等覺菩薩了,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換句話說,他有沒有正習二障?他有!但是他那個正習二障很微薄了。雖然微薄,它畢竟還是障礙,為什麼?他沒有能夠圓滿成佛,就是這一點障礙起了作用。他要把這一品障礙斷掉了,那他就圓滿菩提了。可見得縱然很細薄,還是起作用。佛在此地以這個來勸勉我們要信佛,菩薩的話都靠不住,何況一般人?我們這個信心從這個地方建立,那就決定不錯了,你這一生就安安穩穩的往生了。「二障沒除,果願未圓」,他沒有能夠成佛。
「此等凡聖」,像這些人,五十一位菩薩,包括聲聞、緣覺。「縱使測量諸佛教義,未能決了」,他們是佛弟子,他們長時期接受佛法的薰陶,但是對佛法是不是究竟圓滿的了解?沒有!還有所不知。
『雖有平章』,「平」是平等,他的見解跟佛平等;「章」是明顯、顯露出來,他的思想、見解、行持跟佛是一樣的。「平章」是這個意思,跟佛是一樣的。
『要須請佛證為定也』,他還要請佛證明。菩薩講經要得佛點頭同意,那就等於是佛說的,佛讚歎。如果他講錯了,佛就搖頭不同意,那他這個經典就不能夠流傳。要得佛的證明。
『若稱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這是佛同意他,你所講的、你所教的沒有錯,佛同意。
『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說,是義不如是。』菩薩也有錯誤的地方,這是說明菩薩說經總不如佛,比佛真的要差一等。
我們學佛的人要依靠佛。淨土三經是佛說的,特別是這個三經,《華嚴》跟《楞嚴》都不算。為什麼?因為這個三經不但是佛親口跟我們說,是十方一切諸佛證明的,你要體會這個意思,所以它比起《華嚴》、《楞嚴》還可信。《華嚴》、《楞嚴》是佛說的,沒有得十方一切諸佛證明。這個三經,在所有一切佛經裡面,是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證明,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換句話說,是所有一切經裡面最特殊的,沒有任何經典能跟它相比的,道理在此地。善導大師特別強調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對於淨土三經要有堅定的信仰,一點都不能懷疑。什麼人對三經的批評,你都不要去理會他。等覺菩薩要批評經,還要得佛的同意、不同意。所以我們對於淨土三經死心塌地的信仰,那你就有福了。
『不印者』,如果佛不同意。『即同無記無利無益之語』。這個「無記」,就是無所謂善惡,不能說他善,也不能說他惡,無記行。「無利」,沒有好處,對自己、對眾生,沒有好處,沒有益處,沒有利益。這是佛不給他印證。
『佛印可者,即隨順佛之正教。』佛如果同意給他印可,說他如是如是,那就等於佛說的沒有兩樣,可以流通於後世。
『若佛所有言說,即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正業正智。』佛如是,佛跟菩薩印證的亦如是。只要佛同意了,他所有的言說就是正教。「教」是教學、教誨,決定正確,沒有錯誤。「正義」,「義」是義理,他所依據的理論、所說的道理,沒錯,沒有偏差。「正行」,「行」是行持。「正解」,解是理解,你的思想見解。「正業」,業是行業。「正智」,說明這不是邪知邪見,佛自己說的。我們可以用這五句,包括「正教」是六句,作為正法的標準。佛經,除佛之外,還有四種人說,所以佛家的經論實在講它是開放的,不是佛專制獨有的,「佛所說的都稱經,別人所說的都不能稱經」,佛法不如是,不是這樣說法的。你所說的宗旨、義趣跟我相同,佛承認,那也是經。所以佛法實在講是非常開明。
因此佛法裡面有「三法印」,有「一法印」,這就是標準,是佛法的標準。小乘佛法以三法印為標準,三法印是無常、無我、涅槃。佛的弟子,或者天人仙人,他們所說的與這三個意思能夠相應,不違背,佛都同意,跟佛說的沒有兩樣。大乘的標準就是實相,只有一個標準。實相是什麼?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事實真相,實相就是事實的真相。佛在大乘經論裡面所講的統統是事實真相。無論什麼人說,如果說的是事實真相,跟佛說的沒有兩樣,佛都承認這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
『若多若少,眾不問菩薩人天等,定其是非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大眾,不須要問菩薩來定其是非」。這到底「是」,還是「不是」?是「好」,還是「不好」?咱們問佛,不要問菩薩;菩薩都不問了,菩薩以下當然更不必去問了。諸位想想,這是什麼意思?堅定我們的信心,使我們的信心在修學過程當中,決定不動搖,決定不受外緣的妨害,主要的用意在此地。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這個地方信心堅定,必得往生!凡是念佛不能往生的,都是信心不堅定,都出在這個地方。所以「深心」裡面,特別強調信心要堅定,要深信不疑!念佛求生淨土這一樁事情,連菩薩都不要去問他。
『若佛所說,即是了教。』「了」是了義。
『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也,應知。』這是說明為什麼不叫你去問菩薩?菩薩還有無明沒破,還有正習二障沒斷,所以他們所講的是不了教,一定要相信佛。佛今天雖然不在世,佛的經典流傳在世間,我們讀到佛的經典,等於見佛,聽佛說法,無二無別。應當生起決定的信心,不要再懷疑了。其他的事情問問菩薩、羅漢還可以,這一樁事情不要去問他。為什麼?念佛往生是諸佛如來的境界,不是菩薩的境界,所以這個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菩薩們雖然知道,並不是很徹底、很圓滿的了解它。
『是故今時仰勸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這句話說得非常懇切,非常的堅定。我們在這一段文字裡面,看到第二次的「仰勸」,語氣用得非常的尊重,恭敬到了極處,勸勉「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哪些是有緣往生的?對於這個經典法門能信、能願、能行的人。也就是常說的「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種人,就是有緣往生之人。大師在此地助我們一臂之力,教給我們「深信佛語」。「唯可」,唯獨、唯一可以相信佛所說的。「專注奉行」,也就是三經裡面所講的。
『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這個地方要注意,菩薩所講與三經相應的,我們可以相信,可以接受。菩薩所講與三經不相應的,我們就不必接受,不要受他的影響。
『以為疑礙』,不要被菩薩不相應的言語,產生了疑惑,發生障礙,你退失了信心,你捨棄了這個法門。
『抱惑自迷』,這就是迷惑顛倒。
『廢失往生之大益也』,把這一生往生淨土決定成佛,這樣殊勝的利益錯過了。
說實在話,不往生西方淨土,決定輪迴!這是事實。為什麼決定輪迴?你的見思煩惱不能斷。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阿羅漢斷了見思煩惱,超越輪迴了。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必須要斷見思煩惱,你才能夠超越。唯獨這一門,仰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不須要斷煩惱,叫「帶業往生」,只有這一門!
我們看看禪宗,禪宗到臨終的時候,念佛求生淨土,你看看百丈大師《清規禪門日誦》,你就知道了。學密的到最後的時候,他也念阿彌陀佛。教下的更不用說了。為什麼臨終統統念佛求生淨土?知道那些路都走不通,這才回來。這些人在《無量壽經》上有,《無量壽經》上「三輩往生」最後一段就是說這些人。不是專修淨土的,他能不能往生?能!品位的高下,也看他修行功夫的淺深。慈舟大師判作「一心三輩」是指這些人,不是專修的。專修跟修學大乘求往生者,你要問:哪一種可靠?如果有真實功夫,都可靠!如果沒有真實功夫,那是專修的比較可靠,這也是事實。所以我們要了解,不要被別人影響。專修,像我們這個業障深重的凡夫,專修還是比較靠得住,不要去雜修。
『又深心深信者,決定建立自心。』「自心」就是自信心,自己對於自己要完全相信,你才不會受別人影響。蕅益大師說,信願行裡面的「信」,第一個決定要相信自己是未成之佛,阿彌陀佛是已成之佛,這個信心很重要!我今天要藉重阿彌陀佛的幫助,使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他老人家講的六種信,這是最重要的一條,也就是此地善導大師講的「決定建立自心。」
『順教修行』,順從佛在經典上的教導,認真去修學。
『永除疑錯』,懷疑、錯誤一定要永除。除掉之後,不能讓它再生起來,這叫「永除」。
哪些是「疑錯」?下面給我們舉出來了,『不為一切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之所退失傾動也』,這是疑錯裡面略舉幾段,要特別謹慎,要特別小心,決定不能犯這個錯誤。
「別解」,同樣是學佛,依據不同的經典、不同的法門,所以見解不一樣。禪、教、密、淨見解都不相同。
「別行」,修行的方法不一樣。即使我們念佛是取「持名念佛」的方法,那個人是依照《觀無量壽經》修觀想的方法,我們這個行不相同。行不相同就會產生懷疑,會產生妨礙。所以依哪一部經,就是依這一部經為主修,你就不會妨礙了。我們依《無量壽經》為主,《觀無量壽經》可以參考,我可以了解那個經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因果,可是我自己修行還是專持名號,絕對不受影響,這就對了。這樣就沒錯了。
「異學」,學的不相同。
「異見」,見解不相同。
「異執」,執著不相同。我們這個經裡面教給我們「執持名號」,教我們對於世間所有一切統統放下,專門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不為外面一切境緣所動搖,退失了自己本來的行願,那這個過失就大了。像前面所講「廢失往生之大益」,那這就太可惜了,這一生也就空過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