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四二集)  1992/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42

  請掀開經本,第三百八十一頁,前一次介紹到善財童子,在經裡面所說的這一些境界,都是屬於表法的意思。我們看到經文裡面所說,他在出生的時候,他的房子裡面,樓閣之中,都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寶藏。這表示我們每一個人,這個宅內,就是我們自身,身就是宅,所以叫樓閣,這個身體都是用的住宅來代表的。自性裡面雖然含藏著無盡的智慧德能,但是要沒有這個身體就表現不出來。這智慧德能才藝顯示出來,的確要靠這個身體,他用這個來表示這個意思。我們明白這個意思,才知道這個佛真實對我們說了些什麼?我們明白了些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的名號叫善財,實際上善是表善根,這個善根裡面當然智慧是第一,是最重要的。像我們通常講的,五根五力,五根是信淨念定慧,慧非常重要。財,說的是才藝,說的是福德。世間人所求不外乎財富與聰明智慧,這是大家所求的。大乘佛法,就是給我們圓滿自在的財富與聰明智慧,大乘修學的人就叫做善財。所以善財不是一個人,所有一切修學大乘的人都叫做善財,表這個意思。這向下經文,在三百八十一面倒數第二行,我們從第二句看起,就是善財這個名字怎麼來的?他表些什麼意思?我們搞清楚了。

  【領五百童子。於福城東。古佛廟前。參禮文殊。】

  這『五百童子』是屬於同學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這麼許多人。大家有志發心求真實的智慧,所以他們到『福城』。這福城在哪裡?《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在南方。為什麼稱之為福城?這裡面有真正的善知識,就是這個地方有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可以向他去請教。這個善知識都住在南方,那我們講北方就沒有了,東方,西方也沒有了?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南方不是方向。你要把它當作方向來看,那就又錯了。在五行裡面講,南是屬於火,南方屬火,火表光明。因此南方是什麼意思?是光明之方。這個善知識住在北方,那北方是光明之方,也叫南方,不叫北方。他住在東方,我們也叫它作南方。凡是真正善知識居住的地方,都叫它作南方。所以這個南不是屬於方向,是代表光明智慧的方向。這有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就是有福,所以他住的這個地方,這個都市,就叫福城,這福城就太多了,這是真正善知識居住的地方。我們在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都有指示他,到南方哪個地方去尋求,統統指南方,所以你一定要清楚,這不是方向,這是指智慧之方,是這個意思。

  『古佛廟前』,這是表善知識一定是有師承的,不是無師自通的。是從自古以來代代相傳,他有師承的,取這個意思。『參禮文殊』,這是善財童子這一幫人想求學,第一個去拜訪請教的這個善友,就是我們今天人講的老師,尋師訪道,第一個老師就是文殊菩薩。我們到外面去參學,真的第一個老師,那個老師就叫做文殊菩薩。所以你不要以為善財很幸運,他遇到文殊菩薩,我們連個阿羅漢都遇不到,那你就錯了。文殊菩薩代表是什麼?代表啟蒙的老師。在這個老師的會下成就根本智。我們從前在世間法裡面讀書,一個小朋友七歲上學,古時候叫小學,這個小學多半都是私塾,跟一個老師。接受這個老師的教導,大概從七歲到十二歲。老師教他什麼?教他生活教育,就是這個宅內樓閣裡面生無盡寶藏的意思。生活教育,所以老師他的舉止言行要做學生的榜樣,要做學生的模範,跟學生生活在一起。所以從前教小學的老師,教啟蒙的老師,就像現在的保姆一樣,糾正他錯誤的行為,糾正他錯誤的言語,教這些,是教你怎麼做人,怎麼樣待人接物,如何奉事父母,如何對待兄長,如何對待你的弟妹,教你這些,所以教育是教你做人。

  除此之外,就是教你讀書。讀書在古時候由老師選定經典,大概從南宋以後,朱熹編了一套四書,這現在大家同學都很熟悉的。從四書編輯出版之後,大概一般啟蒙都是用這個教科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書是教你讀,老師教句讀。從前的書沒有標點符號,沒有標點,老師教的時候把句子圈出來,叫你讀,叫你背,不講解的。天分好的人,老師就多教幾行經文;天分差一點的,就少念幾行。但是他的標準一定是念十遍就能夠背誦,這是標準。十遍不能背誦,那就是老師教的課分量太多了,要減少。所以從前念的時候要念行數,天分差的念個三行,三行念十遍,差不多會背了!天分好的人念十行,或者十二行,多的時候念到二十行,那就是一面,那個十遍就能夠背誦的話,確實記憶力很強,天分很高。所以看到學生不同的程度,雖然課本是一樣,進度不一樣,進度每個人都不一樣。能背之後,就是念遍數。通常從前的老師,大概在你念五遍就能背的,你要念一百遍。如果念十遍才能念背,表示你的根性鈍一點。換句話說,你用的功夫要比別人多,老師規定你要念二百遍。這念下去之後,到一生都不會忘記。

  所以我們從前跟李老師在一起,李老師八十多歲人了,跟我們講古文,引經據典,隨口就流露出來。他為什麼記的這麼熟?小時候背過,現代教育不懂這個方法,小時候背誦的。每一天背,老師不講解的,這是訓練什麼?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根本智,訓練根本智。這個小朋友也一樣,不約束他,他也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增長煩惱,煩惱障、所知障天天增加。老師天天叫他念書,書什麼意思也不知道,儘管念就是,儘管背就是了,從六歲背到十二歲,天分好的,大概五經、十三經,天分差的五經都背熟了,天分好的,十三經讀完成了。再由老師因學生的才智選擇諸子百家,我們現在四庫裡面的子書,集書。集是文集,這古時候教學是以經史為最重要的,經史是主修課,子書跟這集是選修的。那是你自己在主修的課程完成之後,還有能力再選課,選這個統統是背誦,沒有講解的,背誦。換句話說,從小就不許你胡思亂想。用什麼方法來制止你胡思亂想?教你背聖賢人的書,這方法妙絕了。這是小學,這個老師叫啟蒙的老師,這個老師叫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教你什麼?就教你這個。文殊菩薩好當,天天看著你念書,一遍,兩遍,計遍數,不准胡思亂想,所以這個老師好當。只要句讀沒有念錯,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錯就行了。所以這一本書重複幾百遍,念書。這第一個階段,他見文殊菩薩,這是第一個階段。

  離開文殊菩薩這出去參學,從德雲比丘,我們這個本子叫吉祥雲比丘,這就是《四十華嚴》的本子叫吉祥雲,《八十華嚴》的本子叫德雲,意思都是一樣的,德就是吉祥的意思,這是翻譯的人翻譯的不同。從這個就好像入了太學,古時候沒有中學,只有小學跟太學。入太學裡面,那就是聽講解,研究討論。這在佛法裡面講,後得智。前面是根本智,根本智是清淨心,以清淨心,以真誠心,以恭敬心,將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教訓,我們記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教學的第一個階段。第二階段,這就是聽講解。所以這個讀跟講分成兩個階段。因為小朋友年齡小,十二歲之前,他智慧還不開,你跟他講解沒有用處,不需要講解,只叫他修清淨心,修成正心誠意。正心誠意是從小培養的,大了就不行,大了就滑頭,他心裡就做怪,那沒有法子。所以一定是從小養成的,養成正心誠意。到太學,這就是聽老師講解,講解可以研究討論,智慧增長。這個智慧叫後得智。這種智慧一定可以應用在生活上。你有智慧,你有能力,你有才藝,必然改進你的生活品質,這不就有福了嗎?這個參學到了普賢菩薩,這後得智差不多圓滿,根本智、後得智二智圓滿。到文殊這是圓滿了,圓滿那一個德用,經上這種比喻,實實在在跟實際的狀況天壤之別,怎麼比也比不上。那一種德用,就在本經後面,十大願王裡面,給諸位透露一點消息,真實的德用。

  【最後參見普賢。即菩提場如來會中為說顯因廣大相也。】

  所以普賢菩薩行願這一章,就是最後這一卷經,確確實實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你如果真的明白、真的清楚,你才知道成佛的好處,這個人不能不成佛。為什麼?真實的享受,確實至高無上的享受。這是我們把大意說出來。再看下面。

  【又以大聖知此童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善根。信緣廣大。常樂親近諸善知識。身語意業皆無過失。勇猛精進淨菩薩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淨。猶如虛空。以是當機。誠宜授法。故遍告也。】

  這段文相當重要。這段文給我們說明,成佛所具備的條件,你要不具備這個條件,你這一生就成就不了。具備了這個條件,普賢菩薩一定把成佛的法門傳授給你。那我們想一想,我們跟這個條件比差的太遠了。這是你自己粗心大意,如果你冷靜仔細再想一想,差的不太遠,只要再加一把勁,他就是這個條件,我們講又有這個資格了。怎麼曉得?你看看,一開端他就講,這個人,這個童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善根』,普賢菩薩所說的,跟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完全一樣。如果不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深種善根,你對於這個經典是聽不進去的。你今天聽到這個經典,還能生歡喜心,還能生羨慕之心,還動個念頭,我這一生想成就。換句話說,這個條件你具足了。普賢菩薩教我們的法門,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所以魏源居士將這一卷經附在淨土三經的後面,稱為淨土四經,就是這個道理。他不是別的方法,教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在這一生能不能成就?實在講,就是底下這些條件我們有沒有?前面第一個條件那當然不是一生一世能修的成功的,這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今天統統具足,這不是假的。

  下面這是講,『信緣廣大』,有深廣的信心。『常樂親近諸善知識』,這一個條件我們要考慮,這就講到前面那個信緣。信有了,緣?緣很難遇到,真的是可遇不可求。世出世間大小事情,要想做得圓滿成就,都在這個緣字上。最近這幾年,我們本省的同胞,海外也有不少僑胞,看中了大陸的市場,紛紛到大陸投資。有些同修是信佛的,遇到我,跟我講大陸上投資的情形,我就教給他,發財之道,這佛法裡什麼都講的。怎樣才能發財?有緣,你跟大陸這一塊土地有緣,你跟大陸那些居民有緣,你在那裡做什麼生意都會發財。如果你跟那個地方沒有緣,你在那裡發財就很困難。這個學佛的同修聽我這個話,能聽的進去,聽的覺得是很有道理,那就來問我:法師,你看看我跟大陸有沒有緣?那我又不是算命看相的。算命看相的,說老實話,也不過是騙騙你而已,誰給你說真話?緣是要靠自己去結,你不跟他結緣,這緣從哪裡來!

  緣要怎麼建法?譬如大陸許多地區很落後,我們幫助它建設,佛教給我們布施。你們只曉得布施到寺廟,沒有想到布施到地方。你跟這個寺廟結緣,老百姓沒有緣,你就發不了財。頂多你到寺廟裡面去,寺廟裡面法師對你招待很熱烈,為什麼?你是財神爺,施主!怎麼敢得罪?好好招待你。你跟平常一般老百姓接觸,人家就冷眼看你,理也不理會你,沒有緣。應當要知道,幫助地方的建設。我們在所賺的利潤裡面拿出一些回饋給地方。幫助這個地方貧困的人,給這些人結緣。像我這一次到大陸,我們對於大陸各個省分裡面,我們是選擇一個大學,因為我們沒有多的力量!力量太有限,太薄弱了。送它一套《四庫薈要》,這是跟地方有緣。另外,我們選擇一些好的學校,我們送它獎學金。一般大學,我們送十個名額,贈送十個名額;中學,我們贈送二十個名額。中學生的獎學金是每一年頒發一次,一名一百塊美金;大學是一名兩百塊美金,等於說是每個學校,一年是美金兩千元,這是與那個地方的人有緣。

  我鼓勵我們的商人到大陸上投資,對於地方建設,學校獎學金,多多設立。實在講,縱然他們最好的大學,經費還是不足。我這次到北京,送北大的獎學金。他們的校長,這個學校的領導接見我們,談到學校經費依然不足,非常希望我們幫助他們在圖書設備上的添增。所以圖書館的韓館長知道這個情形之後,當時她就送了五千塊美金,給圖書館添增圖書設備。這是國家最好的一個學校,每一年購買新書的經費還這樣的困難,其他學校可想而知。中國大陸在今天,說實在話最重要的是教育,是農業,現在大陸政府也注意到,這就結緣了。大家對於這塊土地有緣,跟這些人有緣,你的生意就好做。你的產品一推出來,人人喜歡,為什麼?跟你有緣。縱然我們產品還差一點,不如別人,但是銷路會非常好,人家喜歡買你的,跟你有緣,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緣很重要。像這個學佛,你要跟道場有緣,跟這個法師有緣,跟同修大眾有緣,這才能成就道業。我們有沒有結緣?

  像我們初學進入一個道場,怎麼會結緣法?實在講,現在大家都富裕了。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很可憐,我在慈光圖書館,慈光圖書館的性質跟我們基金會的性質差不多,我是裡面的雇員,供給我吃住,一個月零用錢五十塊錢。我們跟大家怎麼結緣?每一天把環境整理的乾乾淨淨,讓每一個同修到這裡來聽經,到這裡來看書,覺得很舒適,這就是我跟他結緣;對待每個同學笑臉相迎,親切服務,這就是結緣。所以結緣,沒有錢也可以結緣。不一定說一定要有錢才可以結緣,沒錢一樣的結緣。與這個道場大眾有緣,我們才能在這裡長住,才能在這個地方成就道業,愛護這個道場,幫助這個道場,這是非常重要,親近善知識。

  『身語意業,皆無過失』。這個功過的標準是戒律,戒律只講原則,不能講瑣碎的條文。為什麼?古今生活環境不相同,意識形態不相同,風俗習慣不相同,所以就是法律的條文,每隔二、三十年有個大幅度的修訂。在從前法律差不多二、三十年要重新修訂一次。現在不行了,現在這個社會進步的太快,每隔二、三年就要修訂一次。你看立法院不是常常修訂條文嗎?為什麼要修訂?三年前適用,三年後就不適用了,所以要常常修訂。條文雖然常常修訂,那一個法理精神永遠是不變的。就是佛法戒律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決定不變的,依據善惡的標準來修訂條文。所以佛在這個戒律條文裡面,僅指示我們,超越時空,永遠不變的幾個原則。像不殺生,這個殺生,古人說不好,現在人也說不好;中國人說不好,外國人也說不好,可見得它是超越古今中外,所以這個永遠不變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幾乎全世界的人都承認這不是好事情,一定要禁止。所以佛家叫根本大戒,四條。其他的條文,都可以因時因地去修訂的,這我們要知道。

  我也常在講堂向諸位同修報告,戒律包括現在的法律,法令規章,都在這個戒律範圍之內,乃至於風俗習慣,道德觀念都融合在這個裡面。所以持戒這兩個字,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守法。前面跟諸位說過,這啟蒙的老師,他這個恩德最大,就是從小給我們建樹一個典型的模範,這個恩德太大了,習慣成自然。他雖然沒有給我們講經說法,但是他的一舉一動都符合規矩。也就是說,他守法,坐有坐的相,站有站的相,叫學生學他。學生不像的話,他就要喝斥。他自己是一個典型,自己是個模範。自己如果很隨便,怎麼能教學生?所以老師這個恩德跟父母沒有兩樣,就在此地。他給我們做榜樣,做一個守法的榜樣。

  佛弟子,大、小乘經上常常讚歎,人天師表。換句話說,我們在社會,是這個社會各階層的榜樣,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要沒有做到,那說老實話,你破戒了。你在馬路上走路,你不守法,馬路隨便穿過去,你破戒了,你知不知道?站不像個站相,坐不像個坐相,都破了戒。今天佛教在這個社會為什麼叫人輕視?為什麼叫人瞧不起?為什麼人家說我們迷信?這不能怪人,人家沒錯,錯在自己,我們沒做到。打的是我學佛的招牌,我是受了三皈,受了菩薩戒,其實言行比個普通的人都不如,你怎麼能叫人瞧得起?是的,中國人都不守法,怎麼曉得?我們台灣到外國都守法。我在美國看到很多台灣人,排隊,一個個規規矩矩的,他都不敢亂來的。走路一定要斑馬線,紅綠燈,他不敢隨便走的。他為什麼會守法?為什麼在自己國家不守法?人家是法治的國家,管制得很嚴格,你犯法,警察馬上就給他抓去,不敢犯法,要守法。回到自己國家,大家不守法,正因為大家不守法,我們佛教徒要守法。做移風易俗,潛移默化的工作,這才是佛弟子,這才值得社會大眾的尊敬。

  所以經典是教科書,學了之後要會用。我們身體一舉一動沒有過失,符合現代禮節規矩。我們的言語沒有過失,言語真誠,言語簡練,這都說話要學,心地清淨,這意業,心地清淨慈悲。念念之中,想到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世界安定和平的責任,對歷史的責任,這樣才對得起佛菩薩的教誨。你沒有這個意念,那你就不叫學佛。所以今天說實在話,眼前我們最重要的要做的,就是要守法。

  『勇猛精進』,這是講求新求進步,而絕對不是墨守成規,那就錯了。時代不斷在進步,尤其今天的科技,日新月異,我們自己在智慧,在德行,在能力,要跟不上這個時代,必定被時代所淘汰掉。佛弟子實在說,他的使命是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領導這個時代向前進,這是真正的佛弟子。菩薩六波羅蜜裡面,精進波羅蜜,勇猛精進,精益求精,要有這個精神,有這個毅力,不疲不厭,你在這裡面才真正得到法喜充滿,真正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這一生就沒有空過。

  『淨菩薩道』,這個菩薩道就是覺悟的心,覺而不迷。淨覺這個心地就往上又提升了一層。不但覺,清淨。實在講就是三皈裡面所說的,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淨菩薩道,這三句統統圓滿,統統具足了。『求一切智』,這個地方的一切智,是講的後得智。那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成佛法器』。佛是圓滿的大覺,到普賢菩薩的,這真的成功了。

  『其心清淨,猶如虛空』。這一句話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裡頭有一物,就不是純淨,就不是真的清淨,他還有一物。猶如虛空,就是一物都不染,取這個意思,這是比喻清淨。這裡面所說的幾句,這是大菩薩的境界。我們雖然沒有證得菩薩的果位,應當學的,要當仁不讓,要認真努力修學。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見到阿彌陀佛,這個境界就完全兌現。所以此地他雖然講的,這個地方裡面所說的,都是十地等覺菩薩他們具備的條件。我們今天實在講,我們的善根福德確實是具足,重要的就是因緣。因緣我們是不是具足?因緣是接觸到、遇到。遇到之後,問題就是我們信不信?我們願不願?如果遇到這個因緣,能信能願能行,好!那你這個緣具足了。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就要成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圓成佛道。

  『以是當機,誠宜授法』。這信願行三個條件都具足的人,應該把成佛的法門告訴他,這個成佛的法門就是本經所講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緣熟的人。所以諸位要曉得,古來的我們不說,我們講最近的。我聽倓虛老法師講得最多,我也能記得清楚。倓虛老法師一生所親眼見到往生的那些人,臨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來去自在,他老人家一生當中見到二十多個。我們在台灣,大概民國五十一,二年的時候,龍江街蓮友念佛團的創辦人,李濟華老居士的往生,多自在!跟大家講經說法,音聲洪亮的,講了一個半鐘點,告訴大家,我要回家去了。下了講台,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你看多自在。實際上,李濟華老居士往生,兩個月以前,他就知道,就曉得哪一天走,這在我們台北市出現的。那一天徐醒民居士在場,徐居士現在在台中,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的信徒,基督教浸信會的信徒。我跟他是好朋友,我當初學佛,他跟我講,你少在我面前講佛教,我們信心堅定,決不動搖的,他決不動搖的。他那一天就遇到這樁事情,第二天寫個限時信給我說,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親眼看到的。

  民國六十七年,台南將軍鄉,有個老太太往生,站著走的,也是預知時至,不生病,站著走的。我好像是去年,是前年,在高雄講經,提到這個事情,當時有好幾位同學告訴我,他們都知道這個事情,記憶猶新。這些人,我們今天念這一段,他統統具足,真的心地清淨,勇猛精進。他們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他也是凡夫,這自己真的要提高警覺。他能做得到,就是他真的能放下,心真清淨,真慈悲,真的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別的訣竅。要用經典的話來講,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人家做到了。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想。一面是想持戒,持戒清淨,一面貪瞋痴慢樣樣都幹,這怎麼行?我們錯在這個地方,敗在這個地方。假如我們把這些缺點找出來了,明白了,我們從這個地方改正過來,他有成就,我跟他一樣有成就,這要知道。

  所以這是講的,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往生?能不能見佛?是說這一個當機。我們無量劫來善根福德因緣今天成熟,如果不把這個習氣毛病,認真把它改掉,這一生就又當面錯過,你說這多可惜,太可惜了。下一次再遇到這個因緣很難很難,這一點都不假。這是《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是真的。古人所謂的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不能錯過,一心一意老實念佛。以我們的根性,我們現前這個生活環境,唯有這個法門,在很短的時間當中,決定能成就,穩穩當當的成就。普賢菩薩『遍告』,就是這些大眾機緣成熟了。善根、福德、因緣三個都具足,所以應當把這個立刻成佛的法門教給他們,傳授給他們。底下這一段是解釋經中所說:

  【不可說不可說者。】

  這個『不可說不可說』,是個數字的名稱。下面這一大段的經文解釋,我不必講了。接著解釋劫,在三百八十三面的第三行,最後一句,最後三個字。

  【所言劫者。梵云劫波。此云分別時分。】

  這個『劫』是時間的單位,也有很多種的說法。我們講,一增一減叫一劫,這宗密大師在這裡解釋也是用一增一減。這一增一減,也是佛說的。佛給我們說,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壽命最長的時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平均年齡,平均年齡,壽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這最長的時候,這就不能再往上去了。從八萬四千歲,每過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十歲是人壽命,就是平均壽命最短的時候,沒有比這個更短的,減到十歲。從十歲每隔一百年又加一歲,又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個大劫,這上面都有,這都不必說了,這是講時間單位。

  通常要依一般的法門來修行,凡夫修成佛要多長的時間?佛給我們講要三個阿僧祇劫,這個劫都是大劫。阿僧祇,數字太大了,還要三個阿僧祇。可見得這個時間真是天文數字,太長太長了。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是個特別法門,當生成就的法門,如果不是大善根、大福德,他怎麼會遇得到?遇到了,他也不相信,他也搖頭不相信。所以今天這個淨土法門,有很多人聽到,乃至於出家法師聽到,都搖頭不相信。我們要明瞭,他不相信是正常的,是應當的,那佛在大小乘經上都是這麼講的,他要相信,那就很奇怪,那不平常。《無量壽經》上說的,相信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行,不是凡夫,那不是平凡的人。所以這我們要曉得,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沒有成熟,他不會接受的,因此我們也不要勉強勸人。勉強勸人就錯了,實在講應當要勸自己,這才是正話。要勸自己,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要決定成就。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今天我們把前面這一段說完,意思把它說完。三百八十四面,看第二行。第二行第五個字看起。

  【疏指前廣偈者。】

  前面有這麼一句話。這前面『廣偈』,偈是偈頌,偈頌很長,稱它做廣偈。末後這就是:

  【第三十九品半卷經。】

  這『三十九品』,實在講是三十九卷。這個品字是個字,古人既然錯了,我們也不能改他的,知道這就是這一品經總共有四十卷,這是第三十九卷後半部,就這後半卷。

  【廣以偈讚佛德。】

  這是普賢菩薩讚歎佛的智慧德能,這個偈子很長。末後有這麼幾句話說。

  【剎塵心念可數知。】

  『塵』是微塵,『剎』是佛剎,就是經上常說,佛剎微塵數,那個數字就太大,沒有法子計算的。這眾生起心動念,不是一個眾生,是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起心動念。這是比喻說我都可以把它說清楚,這是比喻。

  【大海中水可飲盡。】

  當然這也是比喻。海不要說別的,光是我們地球上海洋,這是在我們心目當中是非常非常廣大。這個大海的水可以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

  虛空太大了,用個什麼東西去量它?這比喻說,也可以量。風也能夠把它繫住,這就是說,不可能的都變成輕而易舉,很可能,比喻這個。

  【無能盡說佛功德。】

  如來智慧功德稱說不盡。此地要知道,如來是指誰?是指我們每個人的性德。換句話說,我們自性功德說之不盡。這實在講是稱揚佛功德,稱揚自性功德,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若有聞斯功德海。】

  性德稱說不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他的智慧德能,方便為我們介紹、為我們說明,就是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略說。不可說當中,為我們說出了少分。就像普賢菩薩在前面講,這文上沒有,這一部《華嚴經》就是大海之一滴,是這個意思,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海一滴之相。我們看到這部經,聽說這一部經。

  【能生歡喜信解者。】

  聽了之後能生歡喜心,法喜充滿,能信,能體會到一點意思,這個解就是你體會到。

  【如所稱揚悉當獲。】

  世尊在華嚴會上『所稱揚』,毘盧遮那佛的萬德萬能,無量功德,你也應當獲得。這個話說到過不過分?那就要問你自己。你自己真的接受普賢菩薩的勸告,念佛求生淨土,那就是真的,你真的有獲得。你對普賢菩薩的勸告,要還不在意的話,或者還修其他法門,你這一生就未必能成就。這是真的,其他法門也能成就,成就的難。這個法門成就,成就的容易。從哪裡看?看這些往生的人,從這個法門修行,臨終不生病,清清楚楚,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這麼多!出現在我們台灣,在大陸,在香港,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甚至於在美國,我都見到。那要不相信,那就沒有法子了。這一些往生,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往生的,可以說,他們現身說法給我們做了證明,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其他法門修學,這種瑞相,我們看得很少,聽得很少。所以在各種比例當中,這個數量是最多,我們自己根性又不是上根利智,為什麼不學這個法門?為什麼不採取這個方法?

  【慎勿於此懷疑念。】

  普賢菩薩真是苦口婆心再次的勸告我們要慎重,就是要珍重你自己,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容易同時現前。現在居然現前,你應當特別珍重,千萬不要懷疑,要認真的記取,努力的修學,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我們在此地看到普賢菩薩,對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關懷,對我們諄諄囑咐,我們又怎麼能夠辜負普賢菩薩的好意?諸位必須要知道,怕的是什麼?大家會懷疑,也許淨土法門之外,還有更好的法門。你動了這個疑念,今天這個機會你就錯過了。普賢菩薩在這個地方所說的話,善財童子已經參訪到第五十三位,最後一位善知識。換句話說,佛門裡面無量的宗派法門,他已經都參學過了。這個地方所提示的,一切法門裡頭無比殊勝的法門,有這個意思在。這一個法門超過一切法門,所以十方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讚歎。

  淨土三經我們很清楚,釋迦牟尼佛最早講《無量壽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其次講《觀無量壽經》,補充《無量壽經》之不足,那是補充教材。最後講《阿彌陀經》,勸我們修這個法門。《阿彌陀經》是勸修,不但釋迦牟尼佛勸,六方一切諸佛都勸。這是羅什大師翻譯的六方,你看看玄奘大師翻譯的十方,十方佛都讚歎,都勸我們修行,就跟普賢菩薩一樣,勸什麼人?勸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勸勉過去所修各宗各派、各種不同法門的人,今天遇到這個法門,應當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是這樣勸勉我們的,這跟普通勸學不一樣。我們在《彌陀經》看到,十方諸佛異口同音,讚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說這個經典是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真的是讚歎到了極處,讚歎到了頂點。我們要明瞭,要能細心去體會,發願受持。

  好,這一段這個小序講完了,下面我們就可以入正宗分了。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