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圓覺經—清淨心就是佛法  (第六集)  1981  檔名:09-009-0006

  (請從09-009-0006a音檔開始)

  第二頁第三行:

  【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一段是文殊菩薩請法的言詞。在前面我們讀過第一段,他問的是「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我們曾經討論過了。今天這是第二個問題,所以這個文字一開端『及說』,這是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對於我們修學的人來講非常重要,第一問著重在發心,在大乘佛法裡面因地心與果地覺一定要相應。俗話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要想收穫什麼,這個種子決定不能錯,我要想得瓜那就種瓜的種子,如果要得到豆那就種豆的種子。你要成佛得有成佛的種子,這個就是講的因地心,因地心是說的菩提心。菩薩在修學過程當中,發了菩提心之後,並不是一下就能成佛,這個當中所謂是修菩提道。而在修菩提道這個過程裡面,有許許多多的障難,怎麼樣能夠避免,這是每一個修行人都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這一問就是問如何避免障難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明瞭什麼叫做大乘法,一般講大乘是揀別小乘而說的。在此地這個『大乘』,是說大乘裡面的「大乘」,平常我們所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也是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講的上上乘,上上乘就是本經所說的圓覺一心。大家要注意「圓」、「一」,圓覺一心。在圓覺一心就具足體相用三大之義,這在講經題的時候已經給諸位介紹了。我們要想入三大必須要修一心,換句話說,也就是說唯有一心才能夠證得圓覺。『發清淨心』上一次跟諸位提到過,「清淨心」就是《起信論》裡面所講的菩提心。《起信論》上說菩提心,所謂的是三心,這是從三方面來說,實際上是一心。第一講的是「直心」,佛在經論裡面常講「直心是道場」,楞嚴會上佛教給阿難尊者,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要用直心,這個當中不許可有委曲之相,這才能成就,可見得直心就是佛心。

  也許諸位會問,究竟怎麼樣才叫直?這是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所用的這個心算不算是直心?如果你要會用直心了,那你就是菩薩。直的定義,《起信論》裡面說「正念真如故」,言語很簡單,境界說得很清楚。諸位要想想,什麼是真如?大家學過《百法》,《百法》前面九十四法是有為法,不是真如;後面六種無為法,只有最後一個是真如無為。我們這個心到底是住在哪裡?念就是住的意思,念就是現前的心,我們現前的心是不是住在真如上?如果住在真如,與真如相應,這才叫做直心。假如我們這個心與五欲六塵,與世出世間法相應,這就不叫直心了,為什麼?不是住在真如上,可見得這個事情不容易。

  要是從《十六觀經》裡面來講「三心圓發」,第一個是至誠心,至誠心就是《起信論》講的直心。誠,誠到了極處,叫做至誠。究竟怎樣才叫做誠?曾國藩在他《求闕齋筆記》裡面解釋這個誠字,他解釋得很好,心裡面一念不生的時候,這個時候叫誠,一念不生。這是以世間見解來解釋。我們《觀經》裡面講的這個誠,是不是說的一念不生?如果果然一念不生,在佛法裡面講的是無想定,不算是誠。世間可以說誠,行!世間見解到這個境界,那可以說得上這個字的意思。可見得佛法的意思比世間法要深,要照佛法的意思來解釋,心裡面沒有妄念就叫做誠,而不是沒有正念。正念、妄念都沒有了,這是無想定,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那變成外道了。是說沒有妄念,而有正念。說到正念,又說到《起信論》的意思了,「正念真如」。究竟這個正念是什麼?禪家常常說「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幾個人能會?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面教給我們「捨識用根」,教我們用六根的根性,那就叫正念真如,就是直心,也就是至誠心。這是真正想上求佛道,想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成佛作祖,那就必須要曉得,要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否則的話,娑婆世界不容易離開,出不了娑婆世界那就三途有分,這都是老實話。

  我們過去的這些祖師大德們,從《楞嚴》、《法華》裡面開悟的,不曉得有多少人。《楞嚴經》教給我們用見性見色,用聞性聞聲,這就是正念真如。《楞嚴經》裡面所講的「清淨本然」,本經所說的「本來成佛」,就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如果我們還是用五俱意識來見色、來聞聲,那我們就是不會用真心了,還是用的妄心,妄心不是成佛的因地心。佛在《楞嚴經》裡面說得很清楚,用意識心來修行,修得最好的只能成一個阿羅漢、辟支佛,只能到這個境界,算是你這個修行沒有走錯路,理論、方向都非常的正確。可是諸位要記住,修到阿羅漢,絕不是一生能辦得到的。這個諸位可以查查一切經論,你證得了須陀洹果之後,還要天上人間七番生死,才能證得個阿羅漢果。有佛出世的時候證阿羅漢,無佛出世的時候證辟支佛果。可見得當生成就的佛法,小乘裡面沒有。大乘佛法裡面有,所謂是上根利智。在我們中國過去歷代這些修學人當中,我們看到一生成就的人也不少,這些人都是善於用心,就是他們會用直心。直心是理體,我們現在所講的本體。

  第二叫「深心」,深心《起信論》與《十六觀經》所講是相同的,都是講的「深心」。深心,實在上說,就是好善好德之心。好善好德,在《起信論》裡面講的意思,他是喜歡集諸善法。諸位要曉得,善法可以對治一切不善法,一個人喜歡善了,凡是不善的事情當然就遠離了,這個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能夠證得身心清淨,這個可以說是自受用身心。第三是講的「大悲心」,大悲心就是慈悲心。慈悲稱之為大,就是從直心裡面生的;如果不是從直心裡面生的,這個悲心不能叫大。為什麼?真心理體是廣大無邊,這是說普度一切眾生之心,度眾生的心與理體相應,就是與直心相應。

  直心,諸位想想看,裡面是一念不生,一個妄念都沒有,深心要與直心相應,大悲心也要與直心相應。從這個意思上來看,我們曉得直心是本體,深心是自受用,有體有用,而大悲心則是他受用。自受用與他受用都清淨,所以這個清淨心是直貫直心、深心、大悲心,合起來講就是一個清淨心。我們平常講的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話,要照一般來翻應該翻作覺心,也可以翻作圓覺心,圓滿的覺悟。覺心才清淨,相才清淨,換句話說,清淨心必定是圓覺心。不覺就是染污,心就不清淨。這個「清淨心」可見得就是《起信論》跟大乘經典裡面所講的菩提心,也就是《華嚴》裡面所講的一真法界,《法華》所講的本源真心,我們要依此為修行的因地心,那就必定能證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說的發心。

  心發了,要緊的,就是要『遠離諸病』。講到「諸病」,諸位要曉得,一切眾生有身、心兩種病,這兩種裡面最重要的是心病。心病是什麼?一個是不覺,就是無明。《起信論》裡面所說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個就是邪見,邪見是從不覺裡面生出來的。邪見裡面,根本的邪見有兩種,一個是我執,一個是法執。有了這兩種執著,於是乎才有生死輪迴的苦報。我們不曉得四大身相、六塵緣影的心相是虛妄而不實在的,不知道這個真相,不曉得外面六塵境界是依它起性,當體即空。因為不曉得這個實際的事實真相,把外面這個一切萬法執著為我所有,經裡面常講的我與我所,我是人我執,我所是法我執。

  所以我是普遍的勸告修行人,特別是出家的修行人,我說起來有很多人不願意聽,不高興聽,但是我還是要說。在家學佛,不一定發心這一生要成就。出家學佛了,你不是發心這一生要成就嗎?最低限度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諸位想想,你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裡的一切都得放下。總不能說,在此地得的些黃金、美鈔、珠寶要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沒有這個道理,你帶不去的。大家讀《華嚴經》十大願王,你們才曉得臨命終時什麼都帶不去,唯有願王在前面領導你往生極樂世界。而世間人迷惑顛倒,同樣的一樣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善業你來生到三善道去投胎,惡業到三惡道去受苦,沒有一樣能帶得去的。那個不學佛的人迷惑顛倒,情有可原,沒有遇到佛法,沒有善根、福德、因緣。諸位既然有善根、福德、因緣,聞到大乘佛法,奈何不信!

  我說大家不信,你們不要不高興,你們如果要信了,信了就放下。你還是放不下,換句話說,你就是不信。你要是信了,你的心就清淨了,就是菩提心。你這個菩提心發不起來,就是因為你不信,不相信佛菩薩教誨,不相信佛菩薩神通感應。一個修道的人,怕自己餓著了、凍著了,將來沒有人照顧,你一天到晚擔這個心,擔這個心就是不信。佛在經裡面跟我們說,佛的白毫光中,留一分功德給後世修道人,就是供養後世修道的人,無論你是在家出家,你是真正修行人,佛這個白毫光中一分供養,生生世世都受用不盡。我們哪個人相信?不相信,這才生妄想心到處去攀緣,結果吃虧的是自己。不相信護法鬼神來擁護你,這都不相信。如果你要是真正相信了,我一心得道,諸佛菩薩護法龍天都要護持我,我這個衣食決定不缺。你要有這個信心,什麼都放下,心就清淨了。

  所以說學佛的人多,信佛的人少。我講是真正相信,信佛的人太少太少了。信佛的人一定能成佛,不能成佛的人,都是不信佛。諸位曉得這個道理,大毛病就在此地,什麼時候能夠把這個大毛病,這是根本的毛病,把它捨離了,離開了,我們才真正有救了。要遠離這個毛病,諸位要記住,你有什麼方法把這個六塵緣影的妄心捨離了,這是根本的根本。這妄心,無量無邊的煩惱,都是這個妄心生的,你有什麼善巧方便?佛祖在經論註疏裡面常常教誡我們,把心量拓開。這是方便法,比那個小乘法的用功高明太多了。把一切我所有的,放下,捨棄掉。諸位要曉得,你要果然捨棄掉了,你所得到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所得到的。你要不肯捨棄掉,就是你現前那麼一點點,可憐!就是億萬財產,你也就是億萬,可憐!就那麼一點點。你要捨棄掉之後,盡虛空遍法界,你就能夠感受得到,全自己所有之物。

  為什麼不肯捨?不能捨,那個心永遠就是那麼一點點大,妄心。捨了之後,心與法界就相應,完全合而為一,法界是一心,一心就是法界。所以這個大乘離病的方法與小乘確實不一樣,小乘人是斤斤在戒律上著眼,沒有辦法斷盡的,大乘人用的這個方法徹底、究竟。平常起心動念沒有念頭則已,一起心動念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而不是利益自己。如果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著想,為我們一個小團體來著想,跟諸位說,這是妄念。為一切眾生著想,為天下人著想,這是慈悲心,是大悲心。所以諸位要想真正「遠離諸病」就從這個地方下手,常常在境界裡面鍛鍊,有個三、五年就有效果了,這個人就不一樣了,變樣子了。

  下面這是第三個問題,『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這一問與我們的關係太密切了,為什麼?我們正是末法時期的眾生。由此能看得出文殊菩薩之大悲心。你看看文殊菩薩所問的,沒有自利的話,全是問的利益眾生,怎麼樣發心,怎麼樣遠離諸病,又如何能叫末法時期的眾生修學大乘,不會走錯路,不會墮在邪見,真正是慈悲至極。我們要學佛就要學文殊菩薩這個心量,要早早的覺悟,不能再迷惑了。

  末法時期,這也不必多加以解釋。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共是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現在一些外國人的計算法,佛滅度到現在是二千五百多年,這個是外國人的說法。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不是這個年代。虛雲老和尚他還是遵從我們中國傳統的說法,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年,還是用這個算法,入滅在周穆王,如果用中國這個算法,現在大概是三千零九年。就照我們中國傳統的算法,正法、像法都過去了,末法一萬年已經過去一千年,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所以佛法的法運還有九千年,佛法決定不會滅亡的。這一點諸位要發心,後面還有九千年,不會滅亡的。

  (09-009-0006b音檔從這開始)末法,特別是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真正是古德所講的法弱魔強,眾生的障深業重。現前我們時代確實是如此,有許許多多好心修行的人,結果怎麼樣?都走錯了路,實在是太可惜。我們來問問,為什麼現在這個修行人這樣容易墮落?諸位要曉得,這個與整個時代背景有密切關係。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思想開放的時代。這個思想一開放,諸位要曉得,也有好處,也有不好處。好處什麼?思想言論自由,沒有限制。不好處什麼?邪知邪見隨著大眾傳播工具普遍的伸展開了,你所接觸到的不曉得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哪個是正法,哪個是邪法。換句話說,沒有標準了,這個事情可麻煩了。換句話說,這個思想一混亂,天下必定大亂,人心無所歸依。這個造成世界大亂的趨勢。

  我們中國,我們不談現階段,現階段已經是亂了。民國以前,諸位要曉得,我們幾千年的思想都有一個範圍,都有一個原則,就是儒家的思想。從漢朝建國尊孔一直到滿清,所有的讀書人、做官人、一般的老百姓,他們的思想總不出孔孟的範圍,因此在思想、言行都有一個標準可言。縱然有邪思出入都不太大,他有這個標準線在此地,有稍稍過一點,有稍稍不及一點,大概都是能夠維持這個水準,達到這個標準線,所以國家長治久安。我們看看西方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他自古以來沒有這個標準,所以他思想很雜、很亂,起伏很大,這是諸位讀歷史應當要明瞭的。我們中國文化就是這樣成功的。開放有什麼好處?實實在在講,開放的思想毛病多、好處少。實際上儒家的思想也是相當開放的,它也並不是約束人,但是它有一個標準,它有一個範圍。你看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他就有個標準,「思無邪」,他以這為標準。換句話說,他是要維繫一個道德的標準,要處處顧慮到安和利樂的社會,不能破壞大家的幸福,這是我們中國的道統。

  佛法的標準更高了,更精,更純。我們曉得了這個因素,在今天這個社會裡面,這個邪思是沒有辦法禁止的,沒有辦法防止,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提倡正教。正法能夠普遍了,這個邪法大家自然就不信了,就不聽了。所以我們想禁止邪教邪思,這是徒勞而無功的,你愈禁止它,它傳播的力量愈大,愈廣泛。所以我們對於邪知邪見,根本就不必理會它,不理它,傳播正法。那傳播正法的責任,將來就是你們年輕同學們這一代,無論是以在家的身分或出家的身分,必須要把佛法發揚光大。發揚光大的方式很多,講經是其中之一。在過去弘法利生是以講堂與著書為主,講堂是利益當時這些大眾,著書是利益以後的大眾,是採取這兩種方式。現在隨著科學的發達,我要提醒諸位同修,不但是這個講堂,講堂現在收的效果不大,你就是講得再好,聽講經的、到講堂聽經的有幾個?你寫成書本,有幾個人看書、看佛書?這個效果都不大,今天最大的效果無過於電視廣播劇。所以你們學文學的同學,好好的研究佛教的義理,如果把佛法通達了,將佛經裡面這些道理都編成廣播劇、連續劇,送到每一個人家庭裡面去,你就是佛菩薩出世了。

  《圓覺經》十二個菩薩,十二會,如果編成連續劇的話,一會連續演三天,不太難!三天一個單元,十二個單元就一部《圓覺經》,就送到每一個人家庭去了,比在講堂上講得脣焦舌敝也沒有人聽,這個效果差別很大。這種工作古人也有做的,我們圖書館還收藏有一部《歸元鏡》,《歸元鏡》是清朝一位法師寫的,但是那是平劇的劇本,裡面寫的三段故事,他是以三個人為中心,第一個就是東晉的時候慧遠大師,與陶淵明、謝靈運他們一起的,第二位是永明延壽大師,第三位是蓮池大師。經本裡面,你們大家看過《華嚴經》,這《華嚴經》五十三參,那就是五十三個故事。佛經裡面這些故事,可以說是太多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去邁進,用這種方法來弘法利生,這樣才能夠普遍的教化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對於佛法有正確的了解,「不墮邪見」。

  我們把話再說回來,現前發心學佛的人不少,但是對於什麼叫做佛法,知道的人並不多。在大乘法當中,應當如何發心,如何修行,知道這個就更少更少了。不知道麻煩就大了,為什麼?難免盲修瞎練,墮落在邪見裡面。佛在《楞嚴經》裡面告訴我們,說「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大乘最高的果位,我們平常講成佛。佛,成不了!那些幸運的他們成了聲聞、緣覺,或者生到天上,這都還算是幸運的,生了天了。那個不幸的就變成魔王,或者是魔子、魔孫,變成魔界上的,這不幸的。這兩種,這有幸、有不幸。再跟諸位說,幸運的少,不幸的要佔大多數,都變成了魔子、魔孫。要追究其根本的原因,佛給我們講「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哪兩種根本?一個是真本,一個是妄本。這兩種根本都要曉得,真本就是常住真心,先前跟諸位提到的六根的根性,這個真修行人,他二六時中六根根性用事,而不是六識用事,他知道真本。跟諸位說,如果你是六根根性用事,你的心地無比的清涼、自在,這種享受、這種樂趣,不入這個境界的人,你怎麼跟他講他也想像不到,真正是方先生所謂「人生最高的享受」。

  妄本為什麼要曉得?行大慈悲,教化眾生得要用妄,從真起妄,教化眾生。自受用是真本,教化眾生才用妄本。譬如說,自受用決定沒有分別,受用不受用?受用。別人要問你,這什麼?這毛巾。這個毛巾,這就是妄,妄本裡面講,對人說的。有分別、有執著,對別人,隨著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著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呢?不分別亦不執著。所以對自己用真,對別人用妄。這樣一說,這菩薩心不公平,對自己用真心,對別人用妄心。諸位要曉得,菩薩用的那個妄心,是真心裡面的妄心。所以那個妄心還是真心,跟我們不一樣。所以要認真的說起來,菩薩的心是真妄不二之心,是用的這個心。所以這是兩種根本都要曉得,要會用,這個才有功德。

  假如我們不曉得,還是用的妄心,用的生滅心做為我們修行的依據,你們諸位想想看,用生滅的因,後來的果報,當然也是生滅的。而如來無上菩提是不生不滅的,所以用生滅心想證不生滅果不相應,這個是辦不到的。用生滅的心,想修到不生不滅,這也做不到的。這個外教裡面常常講永生,你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他這個話是有名無實。永生就是不生不滅,他用什麼心修的?用生滅心修的,那怎麼會證得不生不滅永生之果?理上講不通,沒有這個道理。假如基督教他們說,他修行他用的是不生不滅的因地心,要想修證那個天堂上不生不滅的永生,我也會相信,為什麼?因果相應。他們現在講的那個因果不相應。佛法就是給我們分析這個道理,我們用生滅心最高的只能修到阿羅漢,而不能成佛。為什麼?阿羅漢還住在生滅的境界,所謂是「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他在這個境界裡。

  這個地方教給我們修行,像《楞嚴》裡面所講的,就是教我們捨識用根。因為根性是不生滅,楞嚴會上十番顯見,說明見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是常住真心。一根如是,其餘的五根根性也是這個樣子,所以就不必要再說了。讀《楞嚴》會用這個功夫,那是真正楞嚴會上的佛菩薩。讀了不會用,還是生死凡夫。所以我們如果說是因地心真實,又曉得遠離兩種身心之病,自然就不墮邪見。現在墮邪見的人,實在是不曉得這個道理。還有一種是不好的一個心理,投機取巧,最容易上當。這些魔王他就會利用人的心理,曉得你會投機取巧,你又怕苦、又怕難,告訴你我這裡有個法門,叫你這一生就可以成佛,又不要吃苦,又不要守戒律,又不難,好,你就跟他去了。哪裡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欺騙你的!這是對於佛法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才會上人家的當。你要對於佛法這些道理都通達了,你才曉得佛門裡頭沒有僥倖,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的清淨心。諸位能夠把握著這個原則,確實不容易墮邪見。為什麼?什麼方法都是教我們得清淨心,什麼方法都是教我們得一心不亂。換句話說,如果不是教我們得清淨心,修清淨心的,這都不是佛法。所以佛法裡面講戒律,戒律是手段,目的是什麼?目的就是定,定就是一心,證得一心之後智慧才能現前,開智慧了。開智慧是我們的目的,唯有智慧能破無明,能斷煩惱,所以定是方便,戒是方便之方便。前面也跟諸位說過,佛法不同於宗教。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請說的言詞說三遍,三遍是表鄭重,表請法恭敬之至。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一段是佛讚歎文殊菩薩,並且答應給他解釋這三個問題。這個問前面也跟諸位說過了,這叫利樂有情問,不是為自己,純粹為了利益眾生來發問,所以世尊對他特別加以讚歎,『善哉,善哉』,問得好極了、好極了,問得太好了。因為這一問,不知道有多少眾生得了無量無邊的利益,所以請法是大功德。

  我們在世間要想做好事,諸位要記住,最好的好事,就是請說法。說法,必須要啟請,這是尊師重道。沒有尊師重道的心,諸佛菩薩雖然說法,聽的人不生尊重,得不到什麼利益。這也就是我說將來佛法在我們中國復興,不在外國的道理。因為外國人,諸位曉得,不孝順父母,怎麼會尊師重道?所以這個東西傳到外國,外國人無法接受。佛法到外國去了,外國人好奇,好奇心重,他要來學;學上三個月了,看看這裡頭沒有什麼好奇的,他就走了。所以佛法在外國不能生根,而在我們中國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根深蒂固。所以現在有大陸上傳來的消息,大陸上人那麼苦,那麼樣的貧窮,他們還願意蓋廟,聽說蓋廟了,大家都願意出錢出力。在從前是不准拜佛,進了佛殿裡頭決定不准拜佛的,現在稍稍開放了准許拜佛,所以現在寺廟裡頭有拜佛的,有看到拜佛的。所以我想將來佛法的復興必定是在中國,不會在外國。中國佛法復興了之後,慢慢從中國再傳播到外國去。

  底下這是讚歎的話。為什麼佛這樣讚歎?這是稱文殊『善男子』,諸位要注重這個「善」字,這個「善」字很不容易,不是隨隨便便稱的,在這個經裡面能稱得上善男子的,是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才能稱善男子。所以這個「善」我們不能把它看作善惡之善,善惡之善是世間法,這個是善惡二邊都離開了,正是止於至善,這樣的人才能夠稱之為「善男子」,止於至善之人。『汝等』,佛說話意思就很長了,文殊菩薩一個人問,「汝等」,等什麼?後面還有十一位菩薩接著要問的,雖然那些人現在還沒有起來問話,佛眼睛裡面看到早就曉得了,哪些哪些人要提出問題,早就知道了,說個「汝等」,那個味道多長。『乃能為諸菩薩』,這個「諸菩薩」是指十方三世一切修學大乘的菩薩,來問於『如來因地法行』,這是第一樁事情。『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這是第三樁事情,這個當中也就包括在裡面了,省略了,就是菩薩修行的時候,如何來離這一切過失。

  『汝今諦聽』,這句是佛在一切經裡面凡是有開示,一定叫大家要諦聽。我們得想想什麼叫諦聽?我們現在這個聽法算不算諦聽?如果我們現在這個算諦聽的話,你們讀《楞嚴經》,阿難尊者一天到晚在釋迦牟尼佛跟前聽佛講經,而且是博學多聞,阿難尊者有沒有做到諦聽?沒有做到!所以佛責備他,你聽法還是用耳識來聽,你所聽的是法塵,不是法性。什麼叫「諦聽」?聞性聞聲性,聲是法,六塵是法,這叫諦聽。我們用耳識,用五俱意識,這叫什麼諦聽?所以那個諦聽之人是一聞千悟,像禪宗裡面所說的「言下大悟」。我們看了也不要羨慕,也不要以為希奇,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我們肯用聞性來聞法,你就言下大悟了。人人都有聞性,那你要不肯用,有什麼辦法?你要會用,你見色也開悟,聞聲也開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一天到晚都在開悟,你怎麼不成佛?你要不會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天到晚迷惑顛倒,增長無明,增長邪見。「諦聽」這個「諦」字重要。『當為汝說』,這個「說」才有價值,才有效果,為什麼?你們會聽,一聽就開悟。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個『默然』就是諦聽,「默然」是心裡面不起妄念,要這個聽法才行。本經的序分到這個地方講完了,這是把前面正信序、這個地方發起序統統講完了。下面經文,這就是入正宗分了。好,今天就講到此地。(09-009-0006b音檔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