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  (第二集)  2001/5/21  香港九龍  檔名:12-040-0002

  諸位同修,大家好!請掀開講義,「稱讚授法」第三段最後的兩句:

  【欣求修習至究竟。】

  其實這一句還是接著前面一句來的,才是完整的一句。學習一定要發心達到究竟圓滿,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真實的期望。就像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希望他完成圓滿的教育,決不是說小學畢業就可以了,中學畢業就可以了,這個不圓滿、不究竟,總希望能夠念完大學、念完研究所,拿到最高的博士學位。佛法是教育,這是我們學佛的同修必須要認知的。現在人把它稱作宗教,意思偏差了。在我的心目當中,不但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我看世間所有的宗教,皆是神聖對人們的教育,現在澳洲人所說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們可以說宗教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樣來詮釋就不會把宗教扭曲了,宗教確確實實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什麼叫多元文化?它不分國家,也不分族類,也不分宗教,真誠平等的教導。古代中國的孔老夫子有所謂「有教無類」,釋迦牟尼佛的教化,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一百七十多個不同的族群,來自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都能夠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學。為什麼?因為這是大公無私、真誠的教誨。教學的目的非常鮮明,教導我們離苦得樂。樂有究竟樂,這個要懂得,苦要斷得乾乾淨淨,才能得究竟樂。苦跟樂,我們世間人很難辨別,於是許許多多人以苦為樂。譬如現在人們很喜歡運動,運動裡面有很多比賽、競賽,這是大家在一塊,歡歡喜喜的在一起,快快樂樂的在活動。可是偏偏有個人是贏,這個人贏了,別人都輸了,贏的人很高興,輸的人則很沮喪,哪來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什麼?大家共同在一起玩,沒有輸、沒有贏,這是真正快樂!搞個輸贏就把人心情搞壞了,輸的人憤憤不平,三四天情緒都穩定不下來,何必叫這些人受這麼多罪?這有什麼快樂?人與人之間,每天要同樂,同樂才是真正快樂,有等級就錯誤了。為什麼?不平等,不平等就不清淨,不清淨就不真誠,真誠心就沒有了。

  佛跟我們說得好,佛把凡夫煩惱習氣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見思煩惱,見是見解,思是思想;換句話說,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真相,你看錯了、你想錯了,錯了就生煩惱,這一類的煩惱就叫做見思煩惱,這是很粗顯的。第二類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就是說你的煩惱就像塵沙那麼多,無窮無盡。這些煩惱從哪裡來的?從分別來的,你起心動念只要有分別,你就生煩惱。第三類煩惱就更微細了,叫無明煩惱,對於事實真相確實不明瞭,迷而不覺,這就叫無明。因為迷惑所以你才會想錯、才會看錯,才會有分別。這是佛經把所有一切眾生煩惱分成這三大類。《華嚴經》上還有一個說法,叫妄想分別執著,見思煩惱就是執著,說得有道理。我們一般中國人講成見,成見就是執著,「我以為要這樣」,「我認為要這樣」,成見;成見深,不接受別人意見。諸佛菩薩沒有成見,所以他能跟一切人和睦相處,他沒有成見,他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管別人說什麼,好,說對了好,說不對也好,他可以跟人一起相處。自己成見很深的人,跟別人就格格不入,很難相處,這其中的道理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學佛,說通俗一點就是學做人,學做好人,學做善人,學做沒有絲毫缺陷的人。有許多人把「學佛」這個名詞也搞錯、搞亂了。經典上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放下執著,也就是斷見思煩惱,你就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從執著來的,執著裡頭,根本的執著就是「我見」。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見思煩惱的根本,因為執著這個身是我,起心動念都會想這個身體,為什麼?為它的利益著想。諸佛菩薩跟我們的想法不一樣,諸佛菩薩是為靈性著想,不為身體著想。釋迦牟尼佛如果為身體著想,他就不可能出家,不可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可能三衣一缽,過那麼樣清苦、那麼樣簡單的生活,我們曉得他不是為身著想。他為什麼?他為靈性著想,靈性是真我。

  這個意思諸位一下體會不過來,我再說個比喻:我們把身比喻作衣服,只有很愚痴的人,他把自己忘掉了,他愛惜他的衣服,以衣服為重,身體為輕。穿上一件好衣服,到外面請他坐下,不敢坐,「這太髒了」,怕衣服弄髒,到底是人穿衣服還是衣服穿人?他沒有搞清楚,處處生愛惜。佛知道眾生的習氣,所以佛家古時候做一件新衣服,你看我們這個衣服,這個地方有一塊,它的顏色相同、不明顯,這一塊扎的針扎得特別多;現在只有形式,內容沒有了;從前這一塊是從舊衣服、破衣服上剪一塊布貼在這個地方,把它扎緊貼著,意思叫你當舊衣服穿。舊衣服你不愛惜了,什麼骯髒地方都無所謂,這叫「貼新」;新衣服做好了,舊破衣服拿一塊補在這裡,看到當舊衣服穿,很有意思的。處處教你、提醒你要覺悟,要破執著,對衣服不可以貪愛,然後進一步對身體不要貪愛。愛什麼?靈性,這個重要。

  靈性的表現就是定慧,定慧是靈性,靈性藉這個身體表現出來的,那就是戒律。戒律用今天的話來說,懂得律己;再說得通俗一點,他知道怎樣規規矩矩做人,那是定慧的落實,規規矩矩做人。我們現在提倡的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就是定慧的落實。他必須要依附一個身體,就好像我們人必須要穿上衣服、禮服,這便於行禮,就這麼個道理。一切法都不執著,不但世間法不執著,佛法也不執著。為什麼?佛法也是緣生之法,因緣所生法,它也不是真的。什麼是真的?定慧是真的,它只是定慧一種方便解說而已,你可不能把它當真!你當真那也錯誤了。所以《金剛經》上才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捨就是不要執著。釋迦牟尼佛對我們講,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不要執著,何況世間法?徹底放下。你只要把執著放下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假的不是真的,從哪裡來的?從執著來的,你有執著的念頭就有六道輪迴的假相,你就墮在這假相裡面出不來。你把執著斷掉了,放下了,這個假相就沒有了;沒有假相,這個境界是如來境界。真的跟假的分不開,雖然分不開,真的不是假的,假的不是真的;就如同這兩支燈光照在這個房間裡面,燈光分不開,但確確實實這個燈光不是那個燈光,那個燈光不是這個燈光。為什麼?你熄掉一個就清楚了,我熄掉這一盞燈,這個燈光沒有了,另個燈光存在;同時在照,決定分不開,但各是各的。

  我說這個話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能體會,佛菩薩跟我們凡夫在一起,就像兩盞燈一樣,同時存在一起,各人境界不一樣。我們凡夫境界是六道輪迴的境界,佛菩薩是一真法界的境界,雖然在一塊,各住各的境界,絕對不相同,就像兩支燈光一樣。現在我們教室,幾百個同修坐在一起,諸位有沒有體會到?各人是各人境界,決定不可能兩個人境界相同,不可能!就是對同一樁事情,兩個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體會。中秋的月亮很好,有人看到歡喜,有人看到在嘆息,心情不一樣,境界就不相同。到底什麼時候境界相同?覺悟了,逐漸逐漸拉近了,到如來果地完全相同。

  菩薩跟佛很接近,還不是佛境界;羅漢比我們境界高,還不是菩薩境界;逐漸向上提升,升到頂點完全相同。就好像水,佛在經裡頭常常把水比我們的心,這個很有道理,告訴我們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用水比真心,妄心比波浪,水跟波確實是一不是二。妄心是大風大浪,阿羅漢的心是小風小浪,菩薩的心是微風微浪,佛的心無風無浪,完全平靜,就這麼個意思。見思煩惱是大風大浪,塵沙煩惱是小風小浪,無明煩惱是微風微浪,如來果地上是無風無浪。諸位從這裡體會。所以,定慧是佛家修行的樞紐,我們怎樣把這個心定下來?頭一個要把執著放下,執著是大風大浪,要放下這個。

  世出世間法都不能執著。千萬不要誤會,世間法我放下,佛法執著了,不行!那你只是換對象而已,你並沒有放下。世法裡面惡我放下了,決定不作惡了。善也要放下,善放下是不是不作善了?不是的,惡是決定不能做,善一定要做。做得怎麼樣?作而無作,做了不要執著。我今天想要做多少善事、做多少好事,那就不行,你還是凡夫,所以佛法教我們「三輪體空」。譬如布施,我們遇到貧窮人,幫助他,布施完了就完了,不要放在心上,把能布施的我忘掉,把布施的那個對象也忘掉,當中「我布施他什麼」也忘掉,天天真幹,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叫做放下。善惡兩邊都放下了,這個話要聽得懂!「願解如來真實義」,不要錯會了意思。錯會了什麼?「好,惡我不做了,善也不做了」,統統放下了?其實你還沒有放下,什麼地方沒有放下?「放下」沒有放下,你還執著「我放下了」,還有個「放下」沒有放下。由此可知,不容易!真正放下的人痕跡都沒有,你還留個痕跡,那怎麼行?

  再往上提升,執著沒有了,放下了。分別,分別也不能有,分別是塵沙煩惱。你放下了執著,你還有分別,六道沒有了,還有四聖法界,還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有這四法界。這四法界從哪裡來?分別來的。必須再努力,分別也沒有了,對於世間法沒有分別,對於出世間法也沒有分別,你才能脫離十法界;換句話說,聲聞、緣覺、菩薩、佛從哪裡來的?從分別來的。這個話也要善於體會,你要錯解意思,麻煩就大了。人要一切都不分別,不就變成白痴了嗎?學佛學到最後變成白痴,誰願意學佛?黑白不分別了,善惡不分別了,男女不分別了,成什麼世界?到底怎樣才叫不分別?經教裡頭說得好,祖師大德給我們做榜樣:「分別亦非意」,這是真正懂得佛教導不分別的意思,他真懂得。這個話是《壇經》裡頭六祖跟永嘉兩個人講的,永嘉是真的入如來境界了,六祖就問:「你還有分別嗎?」他回答:「分別亦非意。」六祖點頭,「不錯,你如是,我亦如是。」有沒有分別?事上有分別,理上沒有分別;身有分別,眼耳鼻舌身有分別,心沒有分別。換句話說,外表有分別,裡面沒有分別,這就對了。

  「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我們要真正懂得這個意思。外表分別,恆順眾生,不是佛菩薩有分別,是因為眾生有分別,佛菩薩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他自己確實沒有分別,這叫「分別亦非意」。這就是佛能夠現身、能夠說法、能夠幫助一切眾生;如果連事相上都不分別了,佛怎麼可能到世間來現身?怎麼可能來說法?我們上了講台,叫大家看講義,第幾頁、第幾行,哪一句開始,這不就在分別嗎?這不分別能行嗎?但是這是形式上決定有的,內心裡頭可不能有。凡夫是外面分別,裡頭也分別,這個麻煩就大了。如何能夠說外面分別,裡面不分別。執著也是一樣,外面有執著,裡頭沒有執著,要懂這個道理。

  外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功德是不分別、不執著的;有分別執著,功德就沒有了,福德有,有福德沒有功德。如果外面雖有分別執著,裡面沒有分別執著,福德就變成功德,功德是你有定有慧。最重要的是慧,慧能解決問題。慧,有權有實。「實」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權智有,權智是隨順眾生就有;不隨順眾生就沒有。由此可知,真實智慧隨順眾生起作用,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那像唱戲、表演;內裡頭決定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決定沒有;外面示現的就有。我們要深深明瞭這個道理,然後才能把自己的境界修學到究竟,修學到圓滿。

  話講是很容易,有許多同修來跟我講,做真不容易。我同意,為什麼我會同意?我是過來人,我也是從極度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修起的,學了五十年,現在等於說才摸到邊,當然不容易。有很多人修了一輩子,邊都沒摸到。什麼原因?沒有認真努力、繼續不斷的去幹。修行跟做學問,古人有個比喻,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個話說得好,說得不錯,「不進則退」,所以天天要精進。

  我這一生精進得力的方法,就是在講台上講經,天天不中斷,四十二年才摸到這個邊際。如果不是這麼長的時間鍥而不捨,那不曉得退到哪裡去了。名聞利養、權勢地位,有幾個人能放下的?有幾個人能看破的?所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也要做。最初要極力的忍耐,古聖先賢所謂「克己」功夫,克服自己的妄想,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在菩提道上就像長江大河,我們划一條小船,這才能穩住不退,拼命向前進步;最初就像大風大浪裡頭行船,寸步難行,可是往後去,灘頭過了之後,風平浪靜,進步就快了。愈往後進步就愈快,就像我前面講的比喻,見思煩惱大風大浪斷掉了,塵沙煩惱小風小浪,進步當然就快了;塵沙煩惱再斷了,微風微浪,進步不就更快了嗎?起頭難,最難的是起頭的十年、二十年,這個十年、二十年是大風大浪。而且起步最難的,我常常勉勵同學,自私自利這個最難,這頭一關,這一關不能突破,那你根本是無步可進,你的前途決定是往下墮落,決定是往後退的,不可能進步,你一步都沒有辦法前進。

  佛法裡面講破身見,這些名詞都不好懂,我換一個說法,斷自私自利,這大家好懂。就是我們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的利益,不要想自己什麼好處,這對自己傷害太大太大了。我們把念頭轉過來,這就是大乘比小乘方便,大乘的方法很巧妙,念頭斷掉不容易,所以大乘不斷念頭,把念頭轉過來,專想別人,不想自己。念念想怎樣利益別人,不要想利益自己,養成這個習慣;念頭轉了,那我們的行為就改變了,不會有自私自利的行為,我們一定會做一個很熱心幫助別人的行為。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場所,看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人家說話,我們很主動、自自然然去幫助人。雖然全心全力幫助人,絕不居功,做了之後若無其事,不會把它放在心上;如果沒有人提起,大概就忘得一乾二淨,你說這個多快樂!這就是古德所講的回歸自然,返璞歸真。

  為什麼常常想別人的好處?為什麼常常幫助別人?這是理所當然,換句話說,應該就是這麼做;諸佛菩薩這個作法,宗教裡頭神聖、神明也是這個作法;不是這樣作法,錯了。由此可知,這種作法是性德的流露,真心本性就是這個作法。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決定沒有差等,愛心沒有差等。看一隻小螞蟻,就跟看自己沒有兩樣,就跟看諸佛沒有兩樣,怎麼可能去害牠?哪有這種道理?螞蟻到我家裡來了,來作客,我應該歡迎牠,我應該招待牠,牠到家裡來到處跑跑,好奇,想到處看看。你想想,我們要到一個百貨公司到處去看看,那人家把我們殺掉,是什麼味道?我們也好奇,到處去看看,螞蟻何嘗不如此?我們一想到這個就很快樂了,幫助牠,不但不會害牠,把牠趕走都是錯誤。我們逛一個大百貨公司,人家把我們趕走,我們是什麼滋味?

  所以我們跟小動物要能溝通,真的能嗎?告訴諸位真能,古德所說的話沒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金石是礦物,都能受感動,何況是動物,哪有不受感動的道理?感動不了是你虛情假意,你沒有用真心。為什麼?真心是相同的,妄心是不同的,所以妄心跟妄心沒有辦法感應,真心跟妄心有感應,他妄裡帶真。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沒有別的,他用純真之心,一絲毫虛妄都不夾雜,所以他能跟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能跟一切神聖感應道交,能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這個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不可思議。佛菩薩能做得到,我們能不能做到?肯定能做到。為什麼做不到?妄心不肯放下,你的虛偽不肯放下,你的染污不肯放下,你的貢高我慢不肯放下。

  總而言之,從總的方面來說,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不肯放下,所以才產生障礙。如果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是非人我放下了,貪瞋痴慢放下了,五欲六塵放下了,世出世間法一切都放下了,哪有不通的道理?心通了,頭一個現象,你這個身,全身血氣通了,沒障礙。血氣暢通,這個人身體健康;身體有病,血氣不通才會生病。血氣暢通,精神飽滿,你怎麼會生病?到這個時候自然是健康長壽,就像澳洲這些土著一樣,愈老愈有精神,愈老愈有體力,愈老愈有智慧,經驗愈豐富,他是族群裡頭的主幹。他不是年輕人做主幹,老人是主幹。這個道理在中國,東方人懂得,西方人不懂。

  中國古代,什麼時候退休?「七十而致仕」,「致仕」就是退休,中國人從前退休的年齡是七十歲。現在外國,外國退休的年齡五十歲、五十五歲,正是他在社會服務最好的時候,退下來了,換一批新的沒有經驗,各方面的智慧能力都還不足,社會怎麼能進步?而中國七十歲退下來之後,不是完全不做事了,退下之後當顧問、當老師教學,退下幹這個。退下來的時候,全心全力輔導、培養底下一代;他職務上是退下來了,他的工作沒有退,回過頭來教學;我長於哪一個項目,我就專門傳授這個技能,教導底下一代,永遠沒有休息,所以他才能夠達到究竟圓滿。我們讀了這個經文,一定要知道,要立志、要發心,不斷求進步,一直到圓成佛道。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