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善惡的標準  (第四集)  1979/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5-007-0004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諧偶者。云何不等同耶。願天中天。普為說之。佛告阿難。有人奉佛。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鮮明。朝暮禮拜。恭敬燃燈。淨施所安。不違道禁。齋戒不厭。心中欣欣。】

  上一次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到這個地方,可以說世尊將學佛得到富貴以及事事如意的修因說出來。下面還有兩小段,經文不長,可以說是屬於阿難所問的富貴諧偶之報。

  【常為諸天善神擁護。所向諧偶。百事增倍。為天龍鬼神眾人所敬。後必得道。】

  這是一小段,在這一小段裡面說明了兩重的果報,一重是現世的果報,一重是後世的果報。『常為諸天,善神擁護』,這是指現前的。「天」在佛法裡面,統指二十八層天,所謂像是諸天的天神。為什麼諸天天神來擁護你?「擁」是推崇的意思,「護」是保護。如果說是要受到諸天的推崇跟保護,諸位一定要曉得,並不是說我們學佛了,我們皈依三寶了,天神就推崇我們、尊敬我們。天神比我們人聰明得多,我們學了佛世間上人對我們推不推崇?對我們保不保護?如果世間人對我們都不推崇、不保護,你要想得到諸天天神擁護,靠不住。這個道理我們必須要明瞭,擁護一定有擁護的因素,必須像上面兩段所講的,就是「從明師受戒」,到「齋戒不厭」。「心中欣欣」,那是法喜充滿。就是我跟大家提的,《論語》裡頭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心中欣欣是不亦悅乎。這種歡喜從哪裡來的?天天在學,天天在練習。習就是實習,實地上去修學,不是在書本上,而是在生活當中去修學。學是課堂作業,習是日常生活,這個樣子才能夠得到法喜,所以人天都尊敬你。要不是這樣學佛,下面一段就講出來了,不是那麼回事情。所以我們在人間得不到大眾的尊敬,說是天神來保佑你,這個話要說得好聽一點,就是自我陶醉。我們憑什麼感?要修四禪八定,那才能夠跟諸天等齊,程度上相當,就是學問道德相當。沒有這樣的學問道德,我們跟諸天差上很大很大的一段差距,我們連諸天的邊都沾不上,他怎麼會推崇你,會保佑你?前面兩段,文雖然不長,我們已經說得很詳細,希望同修們要好好的記住,這是得第一種的果報,諸天善神的擁護。這就是善心、善行,與一切眾善感應道交,才有這種的現象。

  『所向諧偶,百事增倍』,「百事」就是指事事物物。這兩句話要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事事如意,所向皆吉,都是吉祥。這個話在此地說的,用意很深,到後面諸位就看到了。『為天龍、鬼神、眾人所敬』,這個「天龍、鬼神」是指的護法神。前面「諸天善神」是指一般的天神,並不是護法的。諸天善神為什麼要擁護?因為你是善人,你存善心、行善事,他們是敬重善人、敬重善事所以擁護。天龍、鬼神,這護法神,當然更要保護,為什麼?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佛在戒經裡面講,真正的佛弟子(皈依佛的),有三十六位護法神。那就是此地的天龍、鬼神,日夜保護你。受五戒的,受持每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日夜保護。這都是佛門裡面的護法神。護法神,誰派他來保護的?給諸位說,沒有人派他,沒有人差遣他的。他為什麼來?他也是尊敬,護法神他自己發的願,有人真正學佛戒律清淨,他來保護,他是自己發的願。「眾人所敬」,這個眾人是指大眾。到這個地方都是講現在的利益。

  『後必得道』,這一句是指以後。「得道」,這個地方的道就是指的佛果。在大乘裡面成佛作祖,小乘裡面證阿羅漢、證辟支佛,這個叫得道。所以在這一段裡頭,是有兩重果報的。

  後面這一句,是這一段的總結:

  【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也。】

  你看看這個地方男子、女人上面加個「善」,因善果報也善,這才能稱得上『善男子、善女人』,這是真正的佛弟子。

  我們把前面的話總結一句來說,簡單的講就是依教奉行、孝親尊師、敬順三寶,這個是真正的佛弟子。

  下面一段,這是答凶相的,也就是學佛錯誤的,這一段尤其值得我們注意。

  【有人事佛。不值善師。不見經教。受戒而已。】

  這一句包括出家在家的四眾弟子在內。『有人』,這個語氣是或者有的意思,跟前面那個有人是一樣的,並不是確指。如果是這樣的話,後面就像佛所講的果報。『事佛』,就是學佛了。有的人學佛,沒有遇到明師。前面講「從明師受戒」,這裡『善師』就是明師。明是通達事理,明辨邪正,明因識果之人,這是我們的師範。他沒有能遇得到,可見得要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佛法裡也常講,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夠遇得到。

  好的老師沒有遇到,又『不見經教』。「不見」就是沒有看到佛經,也沒有聽過人說法,這叫不見經教。諸位也許要問了,現在在台灣,我們生活水準一天一天都提高了,收入增長、科技發達,佛經到處都是,我們都看到了,怎麼能說不見經教?經書雖然多,你要是看不懂,還是不見,不容易。看到是真正的佛經,要曉得現在假佛經不少,可能比真的佛經還要多,所以首先我們要辨別那個經的真假,到底是真的佛經還是假的佛經?遇到真正的佛經要是看不懂等於沒有遇到。看懂了,信不信?如果要不信,那還是沒用處。信了以後,能不能依照佛經裡面所講的辦法去做?如果不能去做,遇到還是等於沒有遇到。去做了,去做能不能一直保持下去而不退心?諸位曉得,這一層一層的淘汰,到最後學佛的人沒有幾個。

  真正學佛的人沒有幾個,假學佛的、掛名學佛的一大堆人,所以這裡說『受戒而已』。這個地方的「戒」,包括了三皈,三皈也是戒,通常叫皈依戒。我們受持三皈、受持五戒、受持菩薩戒乃至於受持出家戒,對於經、對於教、對於戒律都不懂,那就是受戒而已。這一段是說一個學佛的人,道德、學術都沒有,遇明師、見經教是學問,受戒是德行,「而已」就是沒有。佛法要想叫人尊敬、叫諸天擁護,那就是頂天立地,第一等的學問,第一等的德行,才能感動諸天。沒有學問,不修道德,只是求個三皈受戒而已,那就行了嗎?大錯特錯了。我們看底下所說的:

  【示有戒名。憒塞不信。違犯戒律。乍信乍不信。】

  這幾句這是講在學的。『示有戒名』,「示」是示現,現在顯露在外表一個樣子,我是一個佛教徒,我是佛弟子,或者我是出家人,我是個法師,有名無實。『憒塞不信』,「憒」這一個字是自己糊塗,昏憒。「塞」是別人(真正有明白人)來勸勉你不聽而把耳朵塞著,人家講好話不聽,不入耳,聽不進去。自己又糊塗,別人勸告你又不聽,這有什麼辦法?「不信」,就是不信佛的教訓。『違犯戒律』,舉心動念、一切的造作都不如法,這就叫違犯了戒律。

  諸位要讀到這個地方,這個經給諸位說是小乘經,這部經不是大乘經。大家都是發菩提心學大乘佛法的,這個戒律我們是不是要斤斤去計較?在講大經的時候給諸位說過,大乘佛法著重在根本上的修持。根本修持簡單容易,但是要真正的發心,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檢點、事事檢點才不違背禁戒。戒律有兩門,一門叫止持,就是禁止的;一門叫作持,叫你去做的。止持對什麼?對惡事。什麼叫善,什麼叫惡,大乘經論裡頭有極其簡單明瞭的區分,凡是自利而不利人的統統叫惡,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這是善惡簡單的標準。所以我們要想戒律清淨,不違犯戒律,在根本上的修持,就是對於一切眾生不可以存一念損害之心,這個禁戒就圓滿。心裡面絕對沒有惱害人的心,不但沒有害人的念頭,連叫眾生生煩惱的念頭都沒有,心地真正是一片慈悲,清淨光明,這就是不違道禁。在作持上修一切善,凡是一切有利益於眾生的事情,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如果要做不到,就是你在五戒十善裡面一條一條照那麼去做,給諸位說,你還是違犯戒律。所以小乘的修法看起來是很瑣碎,沒有大乘來得徹底究竟。大乘在心地上修,在事相上運用,有事有理,有心有境。我們如果要不犯戒律,印祖教給我們念《感應篇》,照《感應篇》去做就好。所以《感應篇》是德行的基礎。不能照這個做,『乍信乍不信』:

  【心意猶豫。】

  就是對於佛所講的道理,佛所講的行法,半信半疑。這兩句話就是半信半疑的意思,有的時候相信,有的時候又打問號,又懷疑了。這是行沒有,沒有修行。

  【亦無經像恭恪之心。】

  這一句是學問也廢棄了。『經』是經典,『像』是佛菩薩的形像,都是啟發我們智慧的,不敬。『恭』是指的恭敬;『恪』是指謹慎。對於學業、道業沒有恭敬心,不能夠謹慎的去修學,這樣子縱然有好老師,我們還是不得其門而入。世出世間的學問,都要從恭敬當中才能入得進去。

  【既不燒香然燈禮拜。恆懷狐疑。瞋恚罵詈。惡口嫉賢。】

  到這裡是一小段。『燒香、然燈、禮拜』,這是表三樁事情。「燒香」是表信,所以香叫信香。「燈」表智慧,表光明。「禮拜」是表敬事、敬業。所以這是我們學佛的人每一天要做的功課,這是以物來表法。這個道理明白了,才曉得我們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燃燈。在這個地方,我要把這個意思告訴諸位,香與燈不一定是佛案前面的。也許你說,我是初學佛,我家裡沒有佛堂,沒有供佛像,我要不要燃燈,要不要燒香?試問問,你家裡點不點燈?我家裡點燈。點燈,不就是燃燈嗎?你要呆呆板板想著佛案前面那個燈才算是燈,我們這燈都不是燈嗎?那個馬路上的路燈不是燈嗎?人家那個招牌廣告不是燈嗎?都是燈。這個意思就是看到了這發光的燈,就要想到我的心要像燈一樣的放光,代表這個意思。「香」是表戒定,戒定真香,一聞到香就要想到我們要修戒、要修定。戒定是什麼?戒是德行,戒定是屬於德行,光明是屬於智慧。所以說哪一個人家裡頭沒有香與燈?家家都有,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不要看得很窄小,只是佛案前面的,這個才代表戒定慧,不曉得那個馬路上路燈它也是代表戒定慧的。你要是這個樣子學法的時候,好,你在佛堂裡面曉得有戒定慧,出了佛堂之外就不曉得,佛堂外頭那個路燈都不算燈嗎?要懂這個道理。然後才知道我們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是六塵說法,我們整個身心浸在佛法之中。所謂是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這是他不但不曉得這種表法的意思,連佛前面的香燈,他也不知道是什麼一回事情。

  『恆懷狐疑』,「恆」是恆長,跟前面的「乍信乍不信」相照應。『瞋恚罵詈』,「瞋」形之於色,「恚」存之於心,「罵」是當面叫罵,背後叫「詈」。這個都是煩惱起現行,他不是天天生活在戒定之中,他是生活在煩惱的裡面。學佛的人就是菩提長、煩惱輕,這個是好現象。煩惱天天增長,菩提沒有了,這個就是背道而馳。如果再加上下面一句,那造的罪業就更深,『惡口嫉賢』。「賢」是指什麼?指那個真佛弟子、依教奉行的人。他對於那個真佛弟子、依教奉行之人,不但是不讚歎他,還要毀謗他、嫉妒他,這個造的罪業就更深了。

  這是第一個小段,所說的不如法之事。合上面講,這是第二個小段,第一個小段到「受戒而已」,這是第二個小段。下面是第三個小段。

  【又不六齋。】

  這是佛給在家同學們定的,不能夠每天受持齋戒,一個月有六天,這個六天我們要受齋法。這個『齋』的意思是指的身心清淨,叫做「齋」。古時候印度有,我們中國也非常的重視。你看在古時候朝廷或者是一個家族,當祭祀鬼神的時候(我們中國書裡面講的鬼神都是指的祖先,祭鬼神就是祭祖先),主祭的人要齋戒三天。這個三天,我們世人稱之為齋公,他要去做三天齋公。這三天他做什麼?給諸位說,就像我們佛門閉關一樣。你們祭祀在祠堂裡面祭祀,祠堂裡單單有個小院子,有兩、三間房子。主祭的人在祭祀的前三天,他一個人住在裡面,不准任何人進去。吃飯的時候,到時候有人給他送茶、送飯去。他也不會叫人,這個三天他把什麼都放下,一心一意去想那個被祭祀的鬼神或者咱們的祖先,想他在世的時候音容舉動,就跟我們佛家講的修觀想一樣,修三天三夜的觀想,才能跟那個鬼神感應道交。硬是把他想來,祭祀的時候才有感應。「祭如在」,祭這個鬼神,就像活人還在一樣。沒有三天齋戒的功夫,哪裡會有感應?所以這個齋戒是身心清淨,專一的觀想。

  佛教我們在一個月當中要修六天的齋戒。怎麼修法?有一部小經《八關齋法》,照那個方法去修。八關齋戒必須要講解,要不講解,你照那個樣子去做還是做不像的。所以意思一定要懂,才曉得怎樣修才是如法;意思不懂,照那個樣子去做也不盡如法。但是有一個大原則要記住,那些方法都是幫助我們清淨心的,如果修那些方法對於清淨心沒有幫助,那就錯了。

  【殺生趣手。】

  『趣手』是親自動手殺生,叫別人殺生罪過都無量,何況自己親自去動手?有傷慈悲心。這個在我們通常講五戒裡面舉一條,並不是其他的沒有講大概沒有關係,不是的,省略了,五戒十善裡頭舉一條,其他的省掉。

  【不敬佛經。】

  對於佛的經典不敬重。怎麼樣不敬重?這些都是說的事相上。

  【持著弊篋衣服不淨之中。】

  這是講不敬之相。把這些佛經,佛經所謂是人天眼目,一切書籍裡面最善的書,對我們自己身心最有利益的書,不去讀誦受持,把它放起來。放在什麼地方?放在『弊篋』。「篋」是裝衣服的箱子,竹子編的。「弊篋」就是破竹簍子裡頭,竹箱子裡頭。換句話說,家裡好的櫉、好的櫃、好的箱子,要放衣服;破破爛爛的,不要的箱子、櫃子,那個放佛書。那個佛書沒有你的衣服珍貴,這是對於佛經不敬。『衣服不淨之中』,就是不乾淨的衣服,破舊的衣服或者是穿了沒有洗的衣服,把這個佛經跟這個衣服放在一起。

  【或著妻子床上不淨之處。或持掛壁。】

  床舖是睡眠的。也把佛書穿個線的時候,掛在牆壁上。所以這是佛經他們沒有讀過,他不曉得這造罪業。這是舉幾種對於經書不敬的相。

  【無有座席恭敬之心。與世間凡書無異。】

  我們要敬一個人,這個客人我們對他,尊敬他,他到我們這來了,我們一定要給他一個好的座位,請上座。在古時候重席,這是禮敬。我們要尊敬這個經書,也要給它有『座席』。是不是也給它設個座位?你要這麼看就看呆了,這個「座席」是什麼?書本的座席就是書櫥、書櫃、書架,這是指的這個。書多了,一定要做書櫥;少,也要做書架,給它排列得整整齊齊的,這是對經書的恭敬。所以這個地方講的「座席」,就是書架、書櫥、書桌一類的,專門放書的所在。不能把佛書看作世間書一樣,世間書隨便放已經就不敬,何況於佛書?所以對於佛書一定要恭敬。

  對於書本本身的恭敬就是要保持整齊、清潔,不可以將書本染污了。念書,書本念久了,不能把那個邊角都捲起來了,那都是很不恭敬。不能夠念到哪個地方了,怕下次再看找不到把它疊一下,這個不可以,這都是不恭敬。實在不得已的時候,用一張書籤。所以處處要想到,把這一本書要保護它,不要損壞了它,這是對於書本的恭敬。現在說實在話,印刷術太方便,所以對這個書本的愛惜,馬虎得太多了。古人對這個書本之愛惜,那真是寶貴得不得了,為什麼?得到一本書實在不容易。所以書本絕不是自己念了就完了,自己讀了還要留給別人念,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上一次給諸位看的《百法明門》、《八識規矩》那一本書,現在拿到印刷廠去印去了,那個書五百年了,是明朝嘉慶年間的。你看還保持得那麼好,那要不愛惜早就糟蹋掉了。我們交到印刷廠裡,叫他小心謹慎的給我們照相做版,不要把原書損壞。要是古人不這樣珍重愛惜,我們今天怎麼能看得到?我們也必須像古人一樣的愛惜,盡一切可能把它流傳下去,這是對於經典的一點恭敬之心。

  這是第三段,第三段裡面講兩樁事情,不能齋戒,而且殺生,這是一樁;不敬經典,這是第二樁,說這麼兩樁事情。底下還有一小段,是講的邪行,完全違背了佛法這些行為。

  【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便呼巫師。卜問解奏。祠祀邪神。天神離遠。不得善護。妖魅日進。惡鬼屯門。令之衰耗。所向不諧。】

  這是學佛之人,這樣的情形,可以說我們到處都能看得到。害病,人免不了。這個病的來源有三類,第一類是生理的病,生理的病來源多半是飲食不留意,俗話常說「病從口入」,吃東西不小心,或者是吃東西不乾淨帶來的病菌,這是受病的原因。第二種是寒暑不留意,或者凍著了,或者中暑了,這是屬於生理的。這樣的病得要請教醫生,以藥物上來治療,是可以醫治得好的病。第二一類的病,是醫藥沒有效的,是什麼病?冤鬼的病,過去世那個冤家對頭找上門來了。你像那個《三昧水懺》裡面講的悟達國師,害了個人面瘡,他是皇帝的老師,什麼好的醫生都治不了他,那是冤家對頭找來的,是冤業。這樣的病有什麼辦法?可以求佛菩薩做調解人,他要接受調解了,他就去了,你病就好了;他要不接受,那還是麻煩。但是你至誠恭敬的去修學,能接受的多,不接受的太少了。所以這求佛菩薩很有效、很靈,那就是這個冤鬼他接受調解,他離開了。所以這一類的病,不是醫藥能夠治得好的。第三類的病是最麻煩的,宿業,過去世造的罪業太重了,得來的果報。既不是生理上傷風感冒,也不是冤家對頭,是自己罪行所感,這個病佛菩薩來了都沒救,這個叫罪報。佛跟我們講了一個方法,唯有至心懺悔,業障懺除了,病就能好。這個道理我們相不相信?如果說『狐疑不信』,那就沒有辦法,那自己就到處亂診了。

  下面舉幾個例子,『巫師,卜問解奏』。「巫師」,這是指外道的,與鬼神有往來的,我們稱作巫師。這都不是正法,都是屬於邪門,找他們來占卜、來問卦一類的。「解奏」是對鬼神的,就是世間,我們現在民間,我們常常看到什麼做法會、消災、拜祭鬼神做的那些書,那就是寫解奏,民間的風俗還有相當的勢力在。『祠祀邪神』,「祠祀」的意思,是還願的意思。從前在鬼神那裡許了願,現在去還願,去祭祀他去。什麼叫「邪神」?不應當祭祀的你去祭祀他,這個就是邪神。城隍、土地,那還叫正神,福德正神,保護這個地方。邪鬼、邪神太多太多了,這個都是不應該祭祀的。這是舉出一樁事情,你是有了難處了,有了一個疾病,你就這樣求鬼、求神,不能夠依佛法去修學。『天神離遠』,天神就不來保護你了,離開你了。天神一離開你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妖魔鬼怪。

  『妖魅日進』。什麼叫做「妖」?《左傳》裡面有說,「人棄常則妖興」。一個人要放棄了常道,那就是妖。常是什麼?五常:仁、義、禮、智、信。如果一個人不仁、不義、沒有智慧、不講信用,那就是妖怪。在佛法裡面講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慈,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節,不飲酒是智慧,不妄語是守信。所以五戒跟五常的意思是一樣,這是做人的標準的道德。我們通常講人格,做人的資格。做人的資格失掉了,人就跟禽獸沒有什麼兩樣,那就不叫做人,叫什麼?叫妖。古人《左傳》上給這個妖的解釋,就是這麼個解釋法。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人,就是妖怪。「魅」,就是山精水怪一類的。「妖魅日進」,一天一天靠近你了。諸天善神遠離了,這些妖魔鬼怪來了。我們佛門也是如此,這是諸位要特別警惕的。

  佛教的寺廟,如果像這一段裡面所講的,沒有佛法了,那你這個廟裡的大殿上塑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像,實際上並不是釋迦牟尼佛。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看看廟裡頭的人,對於佛法僧都不尊敬,早就走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在那邊冒充佛菩薩,在那裡享受,享受大家的供養,鼓動大家在那裡鬥爭、嫉妒,妖魔鬼怪幹的事情。佛菩薩要在這個道場裡頭,決定不會有這些事情。所以千萬不要看到,那是個廟的樣子,掛的什麼寺,當中也塑的釋迦牟尼佛像,阿彌陀佛像,也有觀音、勢至,樣子是像,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真的佛教,還是冒充的佛教?我們要辨別清楚。今日之下真的佛教不多,冒充的太多了。我們要沒有能力去辨別,一定受人家的欺騙。你到那裡面去恭敬供養,結果你並不是供養的三寶,供養了妖魔鬼怪,把妖魔鬼怪的力量一天一天壯大,回過頭來消滅佛法,你幹的是這個事情。本來是好心去護法的,結果所幹的是滅佛法的事情,罪過是無量無邊。所以佛門裡面種福,還得要有智慧、有福報。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想到佛門裡來種福,把那個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薩的當作真佛。這個就是沒智慧,不能辨別。這一點諸位好好的細細去想去,不必細細的說了,說了就得要傷害人。希望大家自己去想,自己去觀照,哪是佛?哪是魔?我們要能辨別。

  『惡鬼屯門』,「惡鬼」是專門找麻煩的,專門給人帶來災禍的這一些鬼神。「屯」是屯積,屯積在你家門口,這個麻煩大了。為什麼會招來妖魅惡鬼?給諸位說,心裡面邪曲與這一類感應道交。妖魔鬼怪這些惡鬼心都是彎彎曲曲的,都不是正大光明的。你心地正大光明,這些妖怪、惡鬼不敢接近你,怕你。所以心裡面常有殺盜淫妄、瞋恨嫉妒,這就是招來妖魔鬼怪、惡鬼的原因。如果我們自己很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敬重三寶,慈心待人,惡鬼連邊他也不敢沾,他不敢碰你。正與正法感應道交,邪與邪門感應道交,這些都是不正的鬼神。可見得我們心裡一念善就與諸天善神相應,一念惡就與妖魅惡鬼起感應,這是我們應當要相信的。

  『令之衰耗,所向不諧。』「令之衰耗」說實在是這些妖魅惡鬼促成你衰敗,促成你敗亡。再給諸位說,佛菩薩,我們在大經裡面,尤其在《華嚴.迴向品》裡面諸位讀過,諸佛菩薩的大願,願一切眾生人人都富足,都得到安樂,菩薩的願。這些妖魅惡鬼的願,願意你們各各都貧窮,你們把財富統統供養我,我就保佑你。供養他,他享受了,你該遭什麼難與他不相干,這是惡鬼。我話只說到此地,諸位細細去想去。真正是佛門的善知識,對於在家二眾的財施,很重視,不輕易。你布施的時候先要了解你家裡情況,你有沒有能力?超過能力,退回去,不接受的。你有沒有功德?有功德,有這個心就好。絕對不會你不施你就有災難,沒有辦法,你賣房子、賣地、借高利貸,你要來布施,你才能消災。那是鬼話,那是欺騙人的,那就是妖魅惡鬼。佛菩薩絕對不是這個樣子,你要想修功德最低限度,你一家溫飽沒有問題。我常在道場跟諸位說,借錢負債來修功德,不許可,絕對不可以。沒有力量,我有布施的心就行了。我沒有財布施,我有力量布施也可以,力上的布施,我抽一點時間到寺廟裡面來,幫助他們打掃打掃,這也是布施。人家有錢,出錢;我沒有錢,可以出力。弘法利生的道場,再沒有錢的話我可以宣傳,我可以告訴人某個地方講經,你們有時間到那去聽,這也是布施。有錢的人在報紙上登廣告,沒有錢我口頭上宣傳,一樣的功德。不顧人死活叫人來供養、施捨的,這是妖魅惡鬼幹的事情,絕不是佛菩薩、善知識幹的事情。所以只有妖魔鬼怪、這些惡鬼,「令人衰耗,所向不諧」,這統統都是不如法。

  【或從宿行惡道中來。現世罪人也。非佛弟子。】

  這一句是總結,『非佛弟子』,總結上面所講的。從「不值善師,不見經教,受戒而已」,一直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做一個總結。這不是佛弟子,有名無實,你受了三皈、受了五戒,佛菩薩不承認。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誤會,我們受了三皈,我們受了五戒,甚至於我們也出家了,出家是不是佛子?不一定。依教奉行者,真的,那是佛承認的。不依教奉行者,是冒名的。冒名,給諸位說,就有罪。所以千萬不要說,我沒有做什麼壞事,冒名就是罪。你不是佛弟子,你冒充佛弟子,這就是罪。像學校裡也是,你不是台灣大學的學生,你造一個假的學生證,冒充我是台灣大學的學生,你就有罪。你說我一點壞事都沒有做,你就這冒充的,刑警隊就得抓你去,你冒充的。換句話說,我們皈依、受戒、出家就要真幹,不真幹,不要說我沒有害人,我也沒有做什麼壞事,你就有罪,為什麼?你冒充佛弟子。世間人的冒充都犯法,何況於在聖教裡頭冒充,這還得了嗎?這個罪更重。

  為什麼要造這些罪業?這裡頭有一句我們要曉得,就是說『或從宿行惡道中來』,過去世在惡道,由惡道轉來帶著有惡道裡頭種種不好習氣,遇到緣它就起現行。俗話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一看到人家造罪業他的心就動,這就是過去世有惡業的習氣太重了。看到別人做善事心裡就歡喜,那你自己也應該曉得,你的阿賴耶識裡頭善根習氣的種子很厚。那個惡業習氣重的人,看到別人有好的事情嫉妒,心裡不歡喜,看到別人做壞事他就歡喜,這就是罪業的習氣重。這一句《楞嚴經》裡面說得很詳細,《楞嚴經》裡講「造十習因受六交報」,有一段很長的經文,說明我們一切眾生前一世從哪一道來的,帶什麼樣習氣;那一道來的,帶什麼樣習氣,很有味道,那段經文。那段經文諸位要能讀熟了,能夠曉得自己前生的情形。為什麼?自己想想我有哪些毛病,有哪些嗜好,有哪些習氣,在經裡頭對照對照,我前生可能是那一道來的,大概八九不離十,也能夠觀察一切眾生。這都是學問,要再加上相當的定力,那觀機就很有把握,能夠看得出一個人過去、現在、未來。所以,它有理論的依據,不是隨便說的。

  這一段是把那個非佛弟子所造的種種不好的業因,為什麼不是真正佛子?為什麼佛菩薩不承認他?說出來了。後面一段是果報。

  今天時間到了,底下這一段的果報,我們留到下次再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