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年早餐開示—無條件修布施 (共一集) 1999/4/3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4-0084
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凡夫沒有明心見性,自性裡面無盡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的時候,一定要靠修德。如果不知道修行,生活就會過得很苦。因果定律裡面告訴我們,善因善果,惡因則有惡報,這是六道三途的原理。世間人與佛菩薩最大的差別,就是覺迷、智愚;佛菩薩覺,佛菩薩有智慧;凡夫迷惑,凡夫愚痴,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他的思想見解都脫離不了感情,感情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那個果差別就太大太大,絕對不是我們一般凡夫所能夠想到的、所能見到的。世間人重視財、重視利,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經濟掛帥的潮流,哪一個人不在那裡拼命爭取財富?殊不知財富是能夠爭得到的嗎?如果你命裡面沒有財富,你真的爭到財富了,諸佛菩薩都要來拜你做老師。為什麼?諸佛菩薩做不到,你能做到,那還得了!你能夠爭到的,還是你命裡有的,正是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沒有的,怎麼爭都爭不到。這個道理,《了凡四訓》裡頭就講得很清楚,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一飲一啄都是命中注定的。
命從哪裡來的?誰注定的?是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財富從什麼地方來的?財富是從財布施來的,布施是種因。佛雖然講得很多很多,世尊在一生當中,不只講一萬句,諸位去看看這些經典,可是世間人沒有聽懂,沒有聽進去。世間人所希求的三種殊勝果報:財富、聰明、健康長壽,不論你是學佛、還是不學佛,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你是今人、還是古人,可以說只要是人,甚至於說只要是動物,哪個不求這三樣東西?佛家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真的一點沒錯,求什麼得什麼,這是佛法。佛家為什麼求什麼得什麼?他懂得求的理論,懂得求的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哪有得不到的!
所以要知道,財是財布施的果報。你這一生擁有巨大的財富,是你過去生中修的大布施、大財施,你這一生得這麼大的果報。你修法布施,你得聰明智慧;你修無畏布施,你得健康長壽。所以希求的這三種東西是屬於果報,果必有因;不肯修因,哪來的果報?強取豪奪,損人利己,造罪業,那不是得福,是得禍害。縱然你奪到了、取得了,依舊是你命中所有的,但是你的手段、你的起心動念不善,你造的是惡業,這一生你的福享盡之後,三惡道去了。墮落到三惡道,那個時間就長了,三惡道進去容易,出來不容易。誰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諸佛菩薩。你不肯修學,那又有什麼法子!
我自己二十六歲接觸佛法,聽方東美先生講解佛經哲學,接受朱鏡宙老居士的教誨,他送給我《了凡四訓》,跟我講過許許多多因緣果報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他一生遭遇的。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他老人家七十歲了,我跟著他懂得許許多多的道理。讀了《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年輕時候那個個性,造作一些惡業,幾乎我全都犯了;他的過失我都有,他的好處我沒有。明瞭之後,認真努力改過修學,所以在這一生當中,晚年好像還有一點福報,有一點智慧,壽命也延長了。我不是明心見性,我是懂得修三種布施,用真誠心去布施。現在這個世間人心不正常,我們用真誠心對待他,他還會懷疑,他認為這個世間沒有好人,你用這個心對待他,「可能是裝的、是假的,不是真的」,疑慮重重。我們曉得,那是他的事情,那不是我的事情,世尊在《楞嚴經》上有很明徹的教誨。我學佛法,《楞嚴》是我主攻的一門功課,過去我講過很多遍。李老師教我「信佛」,這兩個字非常不容易,幾個人肯真信?人都相信自己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不相信佛,佛所講的是耳邊風。聽了之後點頭,轉過頭就忘掉了,還是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依舊造一切罪業。
所以財富,有財富是你的福報,但是究竟是福是禍很難說。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我們的老祖宗,造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號,教我們讀、教我們看要覺悟,啟發智慧的符號。「禍」跟「福」,這兩個字的形狀非常相同,這個意思就講「是禍、是福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覺,禍變成福;一念迷,福變成禍。譬如說你擁有財富,你不知道做好事,你緊守著你的財富,你說這是福、這是禍?這是禍害。這個財富可以利益多少眾生,救活多少眾生的生命,你把它守住不拿去救人,讓那些人死於災難、死於飢餓,你造了大罪業。你說「我沒有害人」,但是你把財富守在這個地方,就這一點你就墮阿鼻地獄了。所以財自古以來叫什麼?叫通貨。什麼叫通貨?通要流通,不能止在這個地方。止在你面前就是罪,你能夠流通出去就是福,禍福在一念之間。
今天這個世界受苦受難的人有多少?往往有財富的人,我這個錢我願意布施,但是布施未必能落到災民手上;這就是隨順他自己的分別執著,隨順他自己的妄想,修福的機會錯過了。有智慧的人,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知道該做的他去做,不該做的就不做。你說該做的,有一些貪官污吏,苛扣這些賑災的,這個事情自古以來都有,中國、外國都有,這不能避免的。不能因為這種事情,這少數人,我們救濟賑災這個工作就不做了,那是我們的過失。要真誠心去做,問題是你有沒有誠意?真誠心能感動人。自己做得不好,自己真誠不夠,把這些責任都推怪在別人身上,這是沒有智慧的人做的。在這個地方諸位能看到,個人,李木源居士跟我是個例子,一生無私的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布施我們都很認真努力在做,無有條件的在做,無有分別執著在做。果報你們都看到了,物質生活上所用的不缺乏,聰明智慧年年增長,健康長壽你們也都看到了,這不是性德,是修德,修來的。團體,你看淨宗學會、你看居士林,團體在這個地方修三種布施,團體得三種果報。這就證實佛在經上所說的正確,完全相應。
過去我的老師苦口婆心叮嚀我、囑咐我要「信佛」,這個意思很深。「信佛」,就是不要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定要信佛。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才可以相信自己。為什麼?自己的思想見解正確了,阿羅漢叫正覺。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你的想法看法都靠不住,幾個人懂得?幾個人把佛的話,認真的去思惟,深入的去理解,而後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這個人真正有福了。大乘經上常說,人必須自度而後才能度他,佛講的話句句都有很深的意思,可是有些人斷章取義,把佛的話誤會了,於是急著先自度,然後再度他。把自度、度他分成兩樁事情,錯了,佛講的是一樁事情。一樁事情,在沒有覺悟之前,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度他是自度,在度他裡面去學習。我教導同學們,我們在沒有自度之前,我們每天講經說法,看下面的聽眾怎麼看法?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善知識,都是我的監學。我在講台上把我學習的東西向他們報告,他們是我的家長,是我的老師,我對他有個交代,請他批評指教,是這樣的心態,這就是自度。到自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看到底下那是學生,那就度他了。度他跟自度是一個講堂、一樁事情,離開講堂、離開群眾,去求自度,沒有這個道理。
所以佛菩薩講經說法是度他。再告訴諸位,十地菩薩、等覺菩薩,講經說法都是自度。你不能度他,就決定度不了自己,自他不二。所以在講台上,你就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禮敬諸佛」,哪些是諸佛?坐在下面聽眾是諸佛。「稱讚如來」,講解世尊的經論,就是稱讚與會大眾的性德,這叫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認真努力做準備,把這一堂經教講好,是對於一切與會大眾的法供養。「懺除業障」,大眾提出的指正,我們認真努力的改進,就是懺除業障。十大願王在哪裡修?坐在講台上修。離開講台到哪裡去修?那是不是空話?「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請別人難,人家不答應,你怎麼辦?請自己。請自己上台轉法輪,請自己住世,一切要依靠別人,佛法會滅了。自己覺悟,自己要把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個擔子擔起來,要認真努力把它做好。所以自度就是化他,化他就在自度之中,自度跟度他是一樁事情,決定不是兩樁事情。台上如是,台下亦如是;這就講到處事待人接物,無一不如是。這些在沒覺悟之前,都是屬於修德,福慧雙修,定慧等學。
希望我們同學明瞭這個意思,認真努力,我們三種福報都能得到,不必去用心機,自自然然成就。一切求自己不要求別人,你的心正、行正,你做善事,即使你需要錢財,也有佛菩薩來供應你。李木源常講,我們做這些事業需要不少的財力,財力從哪裡來?完全靠阿彌陀佛,仰仗阿彌陀佛;不向人化緣,不向人開口。眾生沒有福,就沒有錢來;眾生真有福報,佛菩薩會差遣人送錢來。所以哪裡要開口向人求?沒有這個道理。向人求,你就落在意識裡面,你就生煩惱,唐朝龐居士教導我們,「好事不如無事」。我們今天看到面前這麼多苦難的眾生,這是發慈悲心幫助他們。佛菩薩也是救苦救難,只要你肯發心,做佛菩薩的代理人,佛菩薩是後台老闆,源源不斷的支持你。你的心不善、行不善,是個假代理人,沒有佛菩薩支持你,但是也有妖魔鬼怪支持你,你也會得很大的財力,造極大的罪業,將來墮最苦的地獄,妖魔鬼怪也很會捉弄人,不能不知道。尤其在末法時期,《楞嚴經》上講,「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正要能辨別,要真正懂得修福。修福你才能夠享福,你才能夠得福,不修福天天打妄想,真正福報你是決定得不到。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