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利他 (共一集) 1998/2 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21-051-0001
感謝台南淨宗學會的會長,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
我沒有想到今天晚上這一會有如此的殊勝,使我們在新年的年初,這樣歡樂聚會在一堂,也是希有的因緣。剛才司儀所講的話,有些地方是過分,我也是個凡夫,修證都談不上,不要說證,修都談不上。不過在這三十多年當中,自己修學有一點點心得,可以提出來供給諸位同修做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的指教。
佛法確確實實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這話是民國初年(民國十二年),歐陽竟無居士首先提出來。在那個時代,他在第四中山大學做了一個講演,題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第四中山大學就是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我曾經去訪問過。這一次的講演,確實震撼了當時的佛教界。歐陽居士分析得非常好,由他的學生將講演筆記彙成一個小冊子,這個小冊子流通也很廣。我是在二十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看到這個小冊子,讀了之後,我對他的觀點很佩服,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我自己學佛是從哲學裡面入門,歐陽先生講佛法非宗教、非哲學,我是把佛法當作哲學,這樣入門的。
他說:「佛法是今時所必需」,這個見解很獨到。沒有想到半個世紀之後,居然有人繼起提倡他這個觀點。這繼起之人,也就是在七十年代,大概是一九七0年,英國的湯恩比教授,這是英國當代的歷史哲學家,一個世界學術權威的人物。他在歐洲一次國際會議裡面提出來,他說如果真正能夠幫助二十一世紀,走向世界的安定、和平、繁榮、興旺,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是跟歐陽竟無先生講「而為今時所必需」一個意思。沒想到半個世紀之後,會被英國人提出來。所以現在在全世界,把佛經納入學校正式的課程,作為學校教科書,小學、中學、大學學校裡面作為教科書的,現在全世界只有英國。這是我們想不到的。基督教的國家,學校教科書採用佛經,這很不可思議。所以我都想今年要找個時間到英國去,看看他們國家教學在推動佛法。我們中國號稱大乘佛法第二祖國,我們都沒有做到,現在被英國人領先,這值得我們警惕,也值得我們注意。
佛法究竟教給我們什麼?這我們必須要曉得。世尊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說的是什麼?我們用一句話把它說出來,這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這四個字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剛才說過,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自己。由此可知,佛教育跟我們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世間任何教育都沒有佛法教育這麼親切,字字句句都說到我們心坎上,讓我們徹底明瞭,清晰的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這樣就不至於迷失。所以佛家教學宗旨,古人常講:「破迷開悟」,也指這個意思。破迷開悟之後的效果,就是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講的,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講的。一切眾生苦難多多,特別是現代的社會。苦難從哪裡來?從迷失自己來的,不了解自己生活環境而來的。如果都明白、都清楚、都覺悟了,苦就沒有了,所呈現出來的是自在、是安樂。這是說明佛陀教育的功能,是可以幫助我們離苦得樂。
苦、樂標準很多,佛也說得很清楚、很詳細。大家知道有五乘佛法,五乘佛法有五種不同的標準,不同的迷悟標準,不同的苦樂標準。如果講到六道跟十法界,那就有十種不同的標準;如果說到大乘佛法菩薩的階級,五十一個階級有五十一種不同的標準,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標準雖然很多,差別很大,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的,目標是一致的。苦樂這個標準究竟怎麼定法?就是與事實真相相應的,這就是悟,這就是樂;與事實真相相違背的,那就是迷,那就是苦。由此可知,將事實真相說明白是何等的重要!
我們學佛學些什麼?就是學這些東西,也就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的環境,這裡面理論很深。愈是高水平,就愈深、愈廣,深廣無際。如同佛在大乘經上講的,虛空法界無量無邊,那是講到高層次。高層次跟低層次,在我們修學過程當中,是不是需要按部就班的來?按部就班是一種方法,不按部就班也是一種方法。方法太多了,所謂「方便有多門」。諸位同修都知道,佛法裡面講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也就是說,我們修行用功的門徑非常非常多。
四弘誓願裡面告訴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個無量就不只八萬四千。八萬四千是有量,無量是真話,不是假的。所以法門確確實實是無量,任何一個法門都能成功,也就是說都能夠達到究竟圓滿;這也是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以我們學佛,無論自己修學哪一個法門,對於其他人修學不同的法門,我們要讚歎,決定不能毀謗,決定不能說我的法門好,你那個法門不好,我這個高,你那個低。如果有這樣的分別、執著,你就錯了。法門是平等的。
至於選擇不同,這要因個人的根性。在一切法門裡面,我們自己想想,自己的程度、自己的生活環境、自己的興趣,哪一種法門學起來比較合適,功效就非常顯著。如果修學的法門,跟我們自己的根性程度、工作環境都有障礙,我們修學就會感到困難,就不容易成就。所以法門很多,任憑選擇,佛並沒有限定哪一個人選哪個法門,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但是現在世尊留下來的經論方法,確實是很多。我們中文的《大藏經》,這麼多的典籍,決定不是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樣樣都能夠學得成的。在這麼多經典、這麼多法門當中,我們應當如何選擇,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也是個關鍵的問題。我們這一生修學能不能成就,決定在選擇法門。法門選擇要是跟自己的根性不相應,我們這一生就空過,不能成就。如果選擇法門對了我們的根性,那真是像中第一特獎一樣,你這一生就成佛了,這個道理要知道。所以,這一生成佛,人人都有份。
唐朝善導大師講的話,非常有道理。他講一個人的成就(這一生修學的成就),都在遇緣不同。你遇的緣殊勝,你就很容易成就;你遇的緣不勝,那就很可惜。所以遇緣殊勝,緣正好對自己的根機,這就是最殊勝。這一樁事情,實在說相當困難,我們怎麼曉得,哪一個緣對我的機,哪一部經論、哪一個法門對我的機,難!真的不容易。一部經一部經去試驗,恐怕試驗一百年,未必能夠試驗得出來。
佛陀在世的時候好辦,釋迦牟尼佛是個圓滿智慧的人,你要是跟他接觸,他看看你,不單看你這一生,你過去生,生生世世、無量劫前幹的什麼,佛都曉得、都清楚。所以他說法就非常契機,給你說幾句話,你就開悟、就證果,這是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為什麼會有這樣殊勝的效果?就像大夫給病人診斷一樣,你的病怎麼得來的,什麼原因得來的,幾時得的,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藥下的就正確,藥到病除。
現在佛陀不在世,留下來的這些經典,都是當年釋迦牟尼佛給一切大眾治病的處方。我們現在得到一大堆的處方,要知道這些處方都不是為我做的;我們要是用別人的處方來治自己的病,你就想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今天我生病了,我看到很多醫生開的藥方,我敢隨便吃嗎?這是常識,大家也不敢吃。釋迦牟尼佛留了一大堆的處方,你就隨便敢用嗎?大夫治病,那個藥方吃錯了,不但病不好,怕吃死了,命就沒有了。同樣一個道理,釋迦牟尼佛這些經論方法,我們如果選擇錯了,就把我們的法身慧命斷掉,這個問題跟斷生命同樣的嚴重。所以古德就教給我們,「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兩句話是佛講的。《華嚴經》上又說,《大智度論》上也有說。什麼人說?有修、有證的人。
中國人確確實實在全世界,福德、因緣無比的殊勝。佛教傳到中國來將近兩千年,歷史上正式記載,公元六十七年傳入中國。正式傳來的是漢明帝派使節到印度,去迎請摩騰、竺法蘭到中國。在這以前,由民間傳到中國來的,那時間還早,大概在戰國時代(戰國晚期),佛法已經就流傳到中國來了,兩千多年的歷史。
諸佛菩薩應化在中國有很多很多。像最近的,我們大家曉得,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在歷史上人所周知的,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永明延壽也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豐干和尚亦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阿彌陀佛常常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化身來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在唐朝時候,還有一位在家居士傅大士,也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所以諸佛菩薩在我們中國示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很多很多,這是中國人的福報。
而歷代每一個宗派裡面,這些祖師大德縱然不是佛菩薩再來的,也是真正有修有證,不是普通人物。這些人示現在社會上給我們作擇法眼,這個意思就是幫助我們選擇法門。我們遇到這樣真正的善知識,就很幸運了,能夠在短時間有成就,不至於走冤枉路。遇不到真善知識,自己縱然很用功、很精進、很努力的修行,叫雜修、亂修,修了幾十年一無所成,光陰、精力都空過了,這是非常非常的可惜。可是這些善知識,諺語裡頭說得好:「可遇不可求」,到哪兒去找?有緣分遇到了,用現在一般人講,你很幸運,你遇到了,你運氣真好。其實都有因緣,沒有過去生中的因緣,哪有那麼好的運氣給你碰上。親近善知識是我們修學成敗的關鍵,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剛才說到,善知識難遇,我們求善知識難,善知識找一個學生比我們找老師還要難,他到哪裡去找一個人可以傳他的法?在過去禪宗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等到一個慧可,你才曉得一個好老師想傳法,找一個學生不容易!佛法承傳是大因緣、是大事業。我們如果真正發心修學,自然能感動佛菩薩示現。也許你遇到佛菩薩,你也不認識他,他也不會告訴你,他是佛菩薩再來的。如果他告訴你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給諸位說,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不會說,假的說的就太多了。現在在中國、在外國,我們常常聽說,哪個人是觀音菩薩再來的,哪個人是什麼佛再來的,多的是,到處都是。
這樁事情,世尊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他老人家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不是真正的佛菩薩。真正佛菩薩到這個世間,如果他的身分暴露了,馬上就走,這是真的;說了不走,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像布袋和尚,五代後梁時代的人。我們現在塑的彌勒菩薩像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跟大家說,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了,一坐就往生了、就走了,那是真的,說了就走。不會說了還等幾天,那是假的,那是騙人的。說了就要走!現在我們看了很多,說了他不走。
我們誠心誠意想學佛,我們想親近善知識,怎麼辦?從前李炳老教我一個方法,我也可以傳授給大家,眼前找不到善知識,我們就找古人。李老師教我去找印光大師,真善知識。印光大師已經往生了,我們到哪裡去找他?印光大師的《文鈔》在,印光大師的《全集》在,我們以他作老師,讀他老人家的書,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誨,依教奉行就成功了。
可是這話又得說回來,為什麼說一個老師要找一個學生比學生找老師還要困難?學生不聽話,就沒用處。老師傳法要傳給什麼學生?百分之百的服從,尊師重道,老師才能把法傳給他,沒有這個條件就不行。我們現在找印光大師作老師,印光大師不能反對,我們是找定了。但我們是不是印光大師真正的學生?那得要問自己了,你是不是百分之百的依從。這個意思就是說,五年,至少是五年,當然是十年最好。也就是十年當中,我只看印光大師的《文鈔》,除印光大師之外的一切,我統統都不看,統統都不聽。十年跟一個人學,這才叫學生。如果你親近印光大師看《文鈔》,又看別的經論,又看雜誌,又看其他出家、在家這些大德的著書,你就一事無成。為什麼?你的頭腦是亂的,你的思想是複雜的,這個不能稱為法子,不是傳法的人。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台灣有很多佛學院過去找過我,但我不教佛學院。為什麼我不教佛學院?我覺得佛學院的學生很可憐,這一個鐘點上這個法師課,下個鐘點又換了一個法師,又換了一門課。四年學二、三十樣東西,學得滿腦袋一塌糊塗,什麼都不是。我不忍心再讓他加一個污染。所以這樣學東西是學不出來的。我沒有念過佛學院,但佛學院的情形我了解。
我學佛就是大家講的運氣不錯,我頭一個老師是章嘉大師,我跟他一個人學,他教我三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我的佛學基礎是從那個地方奠定的,一個老師教的。章嘉大師圓寂之後,過了一年,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那個時候沒有出家,在家。跟李老師十年,也是一個人教,學一家之言。不能學兩個人,學兩個人是兩條路,走不通;學三個人是三叉路口,學四個人是十字街頭。念佛學院七、八個老師,那麻煩可大了。你到底走哪一條路?無路可走,難在這個地方。我是過來人,我清楚!
我跟你們說老實話,我不贊成佛學院,我知道佛學院學不到東西。我親近李老師,在親近李老師之前,只親近過章嘉大師一個人三年。而李老師還告訴我,那三年所學的他不承認,統統作廢,跟他從頭學起。你們進佛學院,佛學院老師對你有沒有這個要求?你所學的統統不承認,一律作廢。所以,古時候儒家、佛家講師承,師承是跟一個人學,老師對你決定要負責任,要把你帶出來。從生死輪迴裡頭帶出來,從煩惱裡面帶出來,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帶出來,談何容易!如果你對老師沒有信心,沒有百分之百的服從,老師怎麼教?沒法子教,不是他不慈悲。所以作學生有作學生的條件,我們自己不具備作學生的條件,遇到好老師也是枉然,人家也沒法子教你。
最近三年,我在新加坡教學。新加坡淨宗學會李木源會長辦了一個「弘法人才培訓班」,請我去教。培訓班老師只有我一個人,沒有第二個,我也不會請第二個。每天我給學生上七個小時課,我們一屆是三個月。去年是第三屆,時間延長一個月,四個月。學生學的還有一點成就,什麼原因?一個人教!兩個人教麻煩就來了,三個人教就決定沒有成就,道理就在此地。這個諸位細細去揣摩,細細去品嚐。
我們自己必須先要具備作學生的條件,然後在祖師大德裡找一個人作老師,你就決定有成就。你要是專學印光法師,五年到十年專讀印光法師的書,你就學得很像。十年之後,再廣學多聞,成就你圓滿的智慧。你要是沒有十年的基礎,這十年基礎是十年的定力,慧是從定中生的。叫你五年、十年守住一家,決定不看第二個人的東西,這是修禪定。你真能定得住,然後定就能生慧。所以,再涉獵各家的東西,廣學多聞,不但你能夠正確的理解,而且速度非常快。智慧要是現前,煩惱輕,智慧長。即使叫你講經說法,你從來沒有讀過的經典,讓你在台上講,你們想想需不需要準備?如果說我要準備準備,那你的煩惱沒斷,你的智慧沒開;不需要準備的。
你們讀《六祖壇經》,有很多人拿到經典,到六祖大師那裡請教。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人家拿經典去向他請教,他有沒有還要跟人說,我準備準備再跟你講?沒有!隨問隨答。法達禪師學《法華經》,學了十年都沒開悟,而到能大師那裡請教。
惠能大師說:「《法華經》我沒聽過(他不說他沒有看過,他不認識字,當然沒看過),你念給我聽。」
能大師就叫法達念給他聽。《法華經》大家很熟,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
六祖說:「行了,不要再念了。」
這個經他完全懂得了。他給法達禪師一番開示,法達就開悟了。需要準備嗎?不需要!為什麼不需要?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自性般若變現出來的,哪裡需要準備?
由此可知,一門深入的重要。一門深入,你能得定,你能開慧;你涉獵的法門太多,你所學的是佛教常識而已。我們一般講佛學,不是佛法,佛法跟佛學不一樣。你把佛法當作世間一門學問去研究,你所了解的是皮毛、是表層,一分都沒入進去。所以在這個世間,可以混幾個佛學博士,混幾個頭銜。從前李炳老常講:「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這樣學佛就錯了,路子就走錯了,那我們的選擇的確就難了。
世尊在三千年前,對我們現前社會環境很清楚,他那個天眼就像《無量壽經》講的「天眼洞視」,盡虛空、遍法界,過去、未來,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我們遭遇到困難,所以他老人家替我們選擇;這種選擇是對大多數的眾生,我們是大多數眾生之一。佛在《大集經》裡面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你要是生在正法時代,你依照戒律修學就能夠證果,就能夠超越六道。「像法時期,禪定成就」。佛滅度第二個一千年是像法時期,修禪定可以得定、可以開悟,可以了生死、出三界。「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末法時期是釋迦牟尼佛滅度兩千年以後。無論是中國的講法,或者外國的講法,統統都是兩千年之後。我們生在末法,那麼要聽佛的話,佛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不會選擇法門,聽佛的話,佛這樣指導我們,我們選擇淨土法門應該不會錯。可見得佛慈悲到了極處,不是不關心末法時代的眾生,而是非常關心。
淨宗的修學,確確實實在這個時代,乃至於底下一個世紀,我們從客觀上來觀察,的確是積極的。因為現在時代跟從前不一樣,從前是農業社會,現在進入到工商高科技的社會。每個人生活緊張,工作忙碌,沒有多餘的時間,所以依據的經論分量愈少愈好。分量少,而且義理還得要圓滿;分量少了,義趣不圓,那也是很遺憾的事情。又要很圓滿,又要分量少容易攝受,在所有宗派裡面,無過於淨土宗。
淨土宗的經典,現代只有《五經一論》,《五經一論》印成一冊也只有薄薄的一小本。你說這個多方便,比起任何宗派的經典少之又少,非常適合於現代人。如果你工作再繁忙,這一本都沒有辦法受持,都沒有法子學習,行!這五種東西裡面,任何一種都可以。最少的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二百四十四個字,總沒有問題了吧!你就依照這二百四十四個字去修行,你這一生決定成佛,不會落在人後面。
如果你有多餘的時間受持《無量壽經》,那是最圓滿的。《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概論,將西方極樂世界做了一個圓滿的介紹,性相、理事、因果面面都說到。《觀無量壽佛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你學習也很好,不學習也沒關係。《阿彌陀經》是勸你念佛,勸你修學這個法門。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裡面,四次的勸導我們,真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次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這是淨宗根本的依據。
後面兩種都是祖師大德附加上去的,而且這個時間都不長。《普賢菩薩行願品》是清朝末年咸豐年間,魏源居士附加上去的,稱為「淨土四經」。咸豐距離我們很近,諸位曉得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就是咸豐的妃子。而《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是印光大師附加上去的,民國初年就更近了。這是「淨土五經」的來源,我們要清楚、要明瞭。這五樣東西可以說專屬淨土,依任何一部都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我們要明瞭,無論依哪一部都好。
夏蓮居老居士將《無量壽經》的原譯本會集成一個本子,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個本子會集得好,受到當時一些大德的讚歎,真正是諸佛護念,不可以忽視。說到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在我們這個時代提出異議的人很多,也就是不贊成這個本子,懷疑這個本子,反對這個本子,人數很多。原因是什麼?夏蓮居是在家居士,出家人不服氣,還是分別、執著。說個不客氣的話,多多少少還有一點嫉妒心,不能夠擺平,所以才有這種現象。因此他的本子會集出來之後,沒有多久夏老就往生了。那個時候在中國,這個本子流通,我的猜想是不超過三千本。中國大陸這麼大,人口這麼多,這個本子大概只印了三千本,數量很少!
夏老的傳法學生是黃念祖,黃念祖老居士跟李炳南老居士算是同學,同一個老師學道。黃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跟他舅父學佛;梅光羲老居士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他們是同一個老師學道。後來梅老就介紹黃念祖親近夏老,所以他是夏老的傳人。李炳老沒有親近過夏老。夏老往生的時候,告訴他們這些學生,他的會集本將來會從外國傳到中國,將來這個本子會傳遍全世界。他那些學生聽了都覺得莫名其妙,本子怎麼可能從外國傳到中國來,這本子還沒出國,數量那麼少,怎麼可能從外國傳來。黃老居士前幾年在世的時候才證明,真的是從台灣再傳到中國大陸,真的傳到了全世界。
夏老不是簡單人物,我們對他有疑惑,對他不服,那就錯了,完全錯了。我有一年在美國邁阿密,在佛羅里達州。那個時候曾憲煒居士請我去弘法(曾居士以後出家了,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家),他在那裡成立了一個「學佛會」,請我去弘法。我在沒去之前,我們把這些經書寄過去,這裡面就有黃念祖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這個本子是我們在台灣印的,第一次印的本子,前面有夏蓮居老居士的一張照片。
曾居士這個人喜歡感應、喜歡神通,他學得很雜,學禪、學密,跟一些密宗的上師往來非常密切。美國也有一些真的有神通的人,我們講有天眼、有他心通的這些人。他就把夏老的照片給這些美國人看;美國人對這個人真的是一無所知,從來沒有介紹過。
他就問美國人:「這個人怎麼樣?你看看!」那個美國人看到這個照片(夏老的照片)。
他說:「這個人身體是透明的。」
他聽不懂,他以後把這個話告訴我,身體怎麼是透明的?心裡頭沒有污染就是透明的。我們一個人,人家一看,裡頭亂七八糟,漆黑一通。他沒有見到人,看到照片,就知道這個人的身體像水晶一樣完全透明,沒有貪瞋痴,沒有污染,這不是普通人。而且他跟曾居士講,他說這個人現在不在世,都給他說對了。他在世的時候,名氣並不很大,肯定他是一個再來人,不是一個普通人。這是曾憲煒居士告訴我的。
會集經本不容易!第一位會集的是王龍舒居士,那也不是個普通人。王龍舒在宋朝是國學進士,這是他的學歷,一生學佛那麼好,會集的本子還有瑕疵。咸豐年間魏默深也是廣學多聞,儒佛的根基都很好,會集出來的本子還是有毛病;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都指出來。所以真正要會集這個經,不是再來人做不出來。夏老的身分沒暴露,不是阿彌陀佛再來,大概也是觀音、勢至之流,絕對不是普通人物,普通人決定做不出來。你看他會集這個本子多好,讓人家一接觸就生歡喜心,比原譯本超勝太多。
這個本子是律航法師(也許諸位知道這個老法師,廣化、廣元這些法師都是律老的徒弟)從中國大陸把這個經本帶到台灣來。他帶來的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出家,他是個軍官,中將的身分。他在大陸上親近夏老,是夏老的學生。他把這個本子帶到台灣來是民國三十八年。第二年認識台中李炳老,就把這個本子送給李老師。李老師一看這個本子,前面是他老師梅光羲的序文,很長的一篇序文,介紹這個本子。所以李老師一看是他老師寫的這篇序文,這樣的讚歎就非常歡喜。三十九年在台中法華寺第一次講演,把這部經全經講了一遍,大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聽眾只有三十幾個人,這是在台灣第一次講。我們印出來的眉註是那個時候寫的,那個時候李老師才六十多歲,不到七十歲。
這個本子,以後李老師給我了。給我的時候,我一看非常歡喜,如獲至寶,我也想在台北開講,我把這個經本印了兩千本。那個時候我認識韓館長,韓館長五十歲,我說我講這個經給妳祝壽很好,她發心印兩千本。我到台中把這個事情向老師報告。
老師說:「不行!決定不能講。」
我說:「什麼原因?」
老師說:「有很大的障礙,有很多人不贊成這個本子;這些人如果來批評障礙,你太年輕,你的資歷還不夠,你招架不住!」
所以就把這個經放下,經本就到處結緣送掉,不能講就改講《楞嚴經》,在台北市講《楞嚴經》。
一直到十二年前,李老師往生了,我整理舊書又看到這個本子。這一想老師這個本子交給我,我也保存這麼多年,現在老師往生了。他這個註解註的雖然很簡單,註得好,沒有人看到過。我就把它印出來跟大家結緣,紀念李老師。很多人看到這個本子生歡喜心,要我講這部經。「好吧!我就開講!」所以這個經從我開講到現在十二年,十二年當中我講了十遍,普遍受到海內外大眾的歡迎。今天這個經本弘揚到全世界,什麼原因?很多人來向我祝福,「法師,你弘法功德很大。」錯了,哪裡是我的功德?我有什麼能力?我們不可以邀功。什麼原因?這個時代,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諸佛如來的護念,這是真正的原因。《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親因緣;得到諸佛如來明顯加持,這是增上緣。
我們不過是適逢其會,很幸運遇到這個機緣,湊巧出了這麼一點小力量,我們哪裡曉得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決定不是我們自己的能力,這是說實在話,這也是提醒我們,在末法時期選擇這個法門是正確的。無量法門裡面,選擇這個法門、選擇《無量壽經》、選擇夏老這個會集本、依這部經典修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定有成就。決定不能搞雜,不能搞亂。
如果有人說這本東西恐怕不容易成功,要多加幾部經,多加幾部論,那讓他去搞,我們決定不幹。有個三年、五年,就非常明顯的比出來,一門深入,效果顯著。實在說,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一門深入的人,心是定的,我相信這個大家都會承認;學得很多、很雜,他的心是亂的,心是浮躁的,這個差別就很大。心定就容易開悟,心亂就沒法子開悟,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所以我們提出八個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要在一生當中,真正了生死、脫輪迴,往生不退成佛,抓緊這八個字就決定能夠成就。
佛教給我們捨,世間法要捨,佛法也要捨。淨宗過去有許多的祖師,如蓮池大師說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你們有本事你們去學,我沒有本事,我沒有能力,我就一部《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祖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印光大師晚年亦復如是,我們到蘇州靈巖山寺去看,他老人家閉關的關房,一個小小的佛案,供養一尊阿彌陀佛,後面寫了一個大字「死」字。一尊阿彌陀佛,一部《阿彌陀經》,什麼都沒有,找不到第二本書。一卷《彌陀經》,一句佛號,人家成就了,哪裡要多?
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念佛人最怕的是懷疑、夾雜、間斷。如果真正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就。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他這三句話與大勢至菩薩的教誨完全相應。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是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方法。效果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是不需要藉任何幫助,任何經論、任何法門都不必要;自得心開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用一句佛號,有這麼大的功效。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兩樣,但是比禪宗容易多了。禪宗不好修,念佛好修,難易差別懸殊太大,所以這叫易行道。
你選擇這個法門是無量的智慧,你有無上的智慧才會選擇這個法門。在大乘法裡面,代表智慧的,諸位曉得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表智慧。文殊菩薩所代表的是通家,廣學多聞,代表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是很少人知道大勢至菩薩也是代表智慧,大勢至菩薩的智慧絕不在文殊之下,但是他們兩個人在形象上完全不同;文殊代表廣學多聞,大勢至菩薩一門深入,不一樣。大勢至菩薩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大勢至圓通章》一開端就說:「我與五十二同倫」,這一句話意思很深。「五十二」是說什麼?菩薩的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位次;等覺、妙覺,五十二個位次。換句話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修的是什麼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改變。這是大勢至菩薩表現的高度智慧,一門深入。
我們要問,這兩個菩薩的智慧到底哪個大?我跟諸位同修說,一般大,沒有高下。怎麼說一般大?因為自得心開就一般大,明心見性了,開悟了!沒有開悟的時候,一門深入比不上廣學多聞,開悟之後就一樣了,沒有兩樣。所以一門深入,功夫也是三層,跟宗門的階段沒有兩樣。宗門的修學,觀照是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照住,第三個階段是照見。你們念《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那是最高段的,照見。我們淨土宗沒有講觀照、照住、照見,沒有說這個名詞,我們是換一個名詞說,我們說「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功夫成片跟禪宗裡面的觀照一樣,事一心不亂跟禪宗的照住一樣,理一心不亂跟禪宗的照見一樣,名詞不相同,境界完全平等。等到你得理一心不亂就完全平等,這是我們對大勢至菩薩必須要認識清楚的。
我們自己這樣修學,一門深入,長劫薰修,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怎麼度起?我自己做出樣子給人看,叫人看到之後相信,生起羨慕之心、嚮往之心,跟你學習,你不就度了他了。天天說沒用處,說了人家看看又不像,他的信心怎麼能生得起來?不必說,做出來給人看,讓人家生起信心,這叫大慈大悲度眾生。所以我們自己要是做不到,怎麼說,說實在話,不但度不了眾生,也度不了自己,自他都不能得度。如果要自度度他,一定要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這才是真正的自度度他。
希望我們同修深深體會到這個意思,我們在無量法門裡面,選擇淨宗法門,決定沒有錯。這一個法門,不但是釋迦牟尼佛指導我們的,實實在在講,是一切諸佛如來教導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是諸佛的一個代表人。我們選擇這個法門正確,只要遵守一門深入,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決定成就。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歡歡喜喜的在這兒聚會,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的大道場當中,我們又聚會在一起,那是多麼的歡喜。今天時間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