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真實慧  (第二集)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17-1992集)  檔名:29-139-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八段「西北方真實慧菩薩」,偈頌第一首看起。

  【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所以於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

  清涼大師在《疏》裡面,先介紹「真實慧菩薩」,什麼叫真實慧?他老人家說了八個字,「心不顛倒是真實慧」,你看說得這麼簡單、這麼清楚、這麼明白,很難得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彌陀經》上也給我們說了八個字,「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定、是念佛三昧,心不顛倒是真實慧,所以就感得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是我們學淨土的同學不能不知道。一心不亂不容易,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是更不容易,但是我們能不能修到這個目標?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真的是不難。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甚至於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周邊的一些同學他們念佛往生的,做出了榜樣來給我們看。那麼要問,要念多久才能有這個功夫?這個話的答案不在別人,在自己,你自己要真幹那就很快。《彌陀經》裡面跟我們說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你看多容易。

  有沒有這個例子?有,宋朝時候瑩珂法師就是最好的一個例證,這在《高僧傳》裡面有記載,《淨土聖賢錄》裡面也有他。從記載裡面我們知道,瑩珂法師並不是值得大家敬仰的法師,為什麼?他破戒、他不守清規,但是他有個好處,他相信因果。自己習氣很重,造作許多的不善業,他向同學請教,像我這種行持,出家了,佛教導我們的沒做到,從因果上講決定墮阿鼻地獄,這個他很害怕。他向同學們請教,經上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教我不墮阿鼻地獄?同學就給他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知道只有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才能夠不墮地獄。於是就下定決心,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寮房裡面,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也不睡覺,真心念,居然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是感應,感應道交。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十年好好的修,等到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個等於說,你看把這個事實都告訴他,十年之後佛來接引,等於說是授記。可是他自己想想,他說「佛,我的業障習氣太重,我禁不起誘惑,這個十年當中外頭一誘惑,我肯定又去做壞事,我自己把握不住自己,可能十年之後希望都沒有。我十年陽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行不行?」阿彌陀佛聽了之後就答應他,他說: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為什麼阿彌陀佛不當時就把他帶走,要三天之後?給大家做念佛的見證。彌陀跟他這麼一約定,他可高興了,把房門打開歡歡喜喜告訴大家,「三天之後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他說的話非常懇切,不像騙人樣子,可是寺廟裡沒有一個人相信,像你這種人關起門起來,關了三天不知道你在那裡幹啥,三天阿彌陀佛來接引,好在三天不長,我們大家等著看,看是真的、是假的。到了第三天,他要求大眾,他說「今天佛接引我往生,希望大眾今天幫助我,念佛送我一程。」大家當然很歡喜,大家給他念佛,給他助念,念了一刻鐘。中國古時候的一刻大概是現在半個小時的樣子,他就告訴大眾,「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去了,謝謝大家,我去了。」真的就走了,這一點不是假的,他說阿彌陀佛來了,別人看不見,但是他真的往生了。你看沒有生病,沒有痛苦,真的是預知時至,三天前他就知道,《往生傳》裡記這個例子。

  這是幾天?三天,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到若七日」,這不是假的。這個法門,問題就是你是真的幹還是假的幹?現在哪個念佛堂掛個招牌「到我這個念佛堂來七天保證往生」,在我想這個念佛堂一個人都不去,沒有一個人敢去,為什麼?去送死的。這說明是假的,不是真的。瑩珂法師是真幹,為什麼真幹?知道地獄苦,知道自己做了好多惡業,肯定要墮地獄。他並沒有到一心不亂,他真的到了心不顛倒。他三天念佛那當然也是功夫,那麼至誠懇切的念,雖不是一心不亂,在我們心裡想應當他得到功夫成片,就像《地藏經》上講的光目女。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婆羅門女是得一心不亂,她真得到了,至少是事一心,為什麼?她參觀地獄,地獄裡面無毒鬼王來接待她,稱她菩薩,不是到一心不亂沒有能力參觀地獄。因為地獄只有兩種人能去,一個是造作罪的人,一個是菩薩,普通人是見不到的。她是定中境界,光目女的功夫比她差一等,應該是功夫成片,她是在夢中得到的訊息,她不是定中。所以我們讀經的時候細細觀察,你就曉得他應當是什麼樣的境界。

  念佛人一生所求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求什麼?真的,真正功夫就是求個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什麼叫一心不亂?最淺的功夫,我們常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剛剛達到一心不亂,功夫不深,但是決定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這個境界古大德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必須要念到什麼?念到你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你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功夫成片。什麼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見思煩惱斷了,才叫一心不亂。我們見思煩惱沒斷,但是這句佛號起了作用,把我們的煩惱伏住。煩惱是什麼?自私自利、七情五欲,佛經上講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些東西雖沒斷,伏住,它不起作用,也是相當了不起的功夫。換句話說,就像念佛堂的堂主他老人家那句口頭禪,「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彌陀佛。你一天到晚沒有其他的妄念,你工作不妨礙,工作如果是勞力的,不是勞心的,你的佛號還是可以不間斷,你心裡默默去念,你做你的工作。如果是要用思考的,你必須把念佛暫時放下,要養成習慣,暫時可以放下,你去思惟你的工作,工作完了之後阿彌陀佛立刻就提起來,這也是功夫成片。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你心裡面不起貪瞋痴,只起阿彌陀佛,其他的妄念統統沒有,念頭起來都是阿彌陀佛,這叫功夫成片。臨終的時候呢?臨終的時候一定要有真實慧,就是心不顛倒,這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臨終的時候起了妄念,妄念是什麼?貪瞋痴慢,這個念頭一起來就不能往生,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就失掉。所以人在臨終的時候,關鍵的時候,關係他未來!

  所以佛門祖師大德給我們制定的這些規條,我們要遵守,決定不能夠哭,為什麼?你一哭把他的感情勾起來,他就又想起親情就壞了,那就顛倒了。所以在臨終送亡人的時候心地要清淨,要誠誠懇懇用一句佛號送他,幫助他提起正念,這就對了。那個感情,什麼時候去哭他?等他往生走了之後,你再哭不遲。往生人斷氣之後八個小時、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最好,十四個小時之內不能有傷感的念頭,你要很理智。所以一般家親眷屬沒有法子,控制不住,最好把家親眷屬隔離,讓這些同參道友來幫助他。等十四個小時之後讓他家親眷屬再進來,這是對的、是正確的,幫助他往生,幫助他到好地方去。不學佛的人、不知道有極樂世界的人,臨命終時如果也能做到心不顛倒,這個人決定生天,為什麼?他有定有慧,有定慧肯定有善行、有善德,這種善行善德他肯定生天。所以我們要記住,心不能顛倒,顛倒就是起心動念、就是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的心就顛倒。心不顛倒就是心裡一個妄念都沒有,只有阿彌陀佛,這是淨宗無比殊勝之處。心裡一個妄念沒有是真正不容易,那是到了禪定相當的定功才能做到。凡夫很難,凡夫我們念佛人說,用阿彌陀佛代替一切妄念。你心不是起念頭嗎?起念頭阿彌陀佛不要緊,不起別的念頭,善念阿彌陀佛,惡念也阿彌陀佛。只要念頭一起,第一個念頭不怕,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淨土的覺就是佛號提起來。頭一個念頭不管是什麼念頭,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彌陀取而代之。然後念念彌陀這個念頭相續,沒有其他的,這就是真實慧!

  這到了第八住,八住叫童真住。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佛門裡面佛菩薩的變相圖,佛菩薩都畫成童子,天真無邪!八住菩薩。我們前面講佛的十身,「十身靈相一時具足」。你細細的觀察,十身我們前面剛剛學過。菩提身,菩提身是什麼?我們現在講這個孩子聰明,悟性很高,一看一聽他就明白了,這菩提身,靈性。願身,他有善願,他念念會想到眾生苦,念念想到怎麼幫助眾生,願身。化身、力持身、相好莊嚴身、威勢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這是佛的十種身。你細心去觀察,在他統統都顯示出來,這叫童真。這個地方是十住菩薩,這到第八,就稱之為童真住。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下面是講這十首偈的大意,「頌意」,這十首偈就他報告的大意,「為顯欲令增進,於一切法,皆得善巧,文言於法不顛倒,如實覺了,是善巧義」。這是總說真實慧菩薩報告的內容,為我們顯示從前面第七是不退住,不退住再升一級就到童真住。童真住再往上升就是法王子,九住是法王子,十住是灌頂,入灌頂位,灌頂成佛了,十住也成佛。法王子是什麼?法王子是法師位,反正第九都是法師。十信裡面第九信是法師,十住第九住也是法師,後面十行、十住、十迴向、十地,凡是第九位都是法師位。法師是什麼?以弘法利生為主,前面的修行是自己為主,成就自己,自己的德行、學問、能力都成就,你就得教化眾生。

  世尊在《觀經》裡面教導我們「淨業三福」,這是我們淨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要記住。從哪裡修?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是基礎,四句,從這裡修。這是世間法,不是佛法。所以佛法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沒有世間法就沒有佛法。前面兩句就是《弟子規》,孝親尊師;第三句「慈心不殺」這是講因果,道家的《感應篇》;第四句「修十善業」是佛教的。我們今天提倡儒釋道三個根,你說有沒有根據?淨業三福頭一條就是儒釋道三個根,沒有這三個根你就不能成就。不但在佛法裡頭不能成就,世間法裡頭也不能成就,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有了這個根這才能入佛門,你看第二條講「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沒有前面的基礎你不能受戒、不能皈依。那不能皈依,皈依的人太多了。這種皈依叫做什麼?佛門叫做結緣皈依,不是真的,是假的,是跟你結個緣。就像密宗裡面摩頂一樣,摩頂給你傳授皈依,傳授一個咒語,都是結緣的,你有沒有得到?沒得到,你沒有這個基礎,你怎麼能得到?所以那是結緣皈依,千萬別當真,「我真的是三寶弟子」,那就錯了!可以說是我嚮往三寶,我尊敬三寶,三寶弟子我還不夠資格。

  三皈不容易。你看看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三皈,你就知道,那是唐朝時候。六祖惠能大師距離我們現在大概一千四百年,一千四百年是大唐的時代,武則天做皇帝。他那個時候傳授皈依,他不是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的,他說的什麼?說三皈的詞,「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這麼說法。我們讀《壇經》看到這段經文,你就應當要想到六祖為人說皈依,為什麼不說佛法僧,要說覺正淨,為什麼?佛經裡面告訴我們,都是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為什麼他不這麼說?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可能在那個時候,佛法傳到中國來差不多七百年,從漢明帝到六祖那個時候,七百多年,七百多年三皈的傳授裡面就會產生變化。所以法傳的時間愈久愈訛,就有偏差,不是純正的,讓人產生誤會。皈依佛,想到什麼?想到釋迦牟尼佛,想到佛像,那就錯了;皈依法,聽說法就想到經典;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這就錯了,這可不是佛的意思,佛不是這樣傳授的。

  佛法僧是自性的代表,佛代表什麼?自性覺,法代表自性正,僧代表自性清淨,是教你皈依自性三寶,這個管用!永遠教你順著性,你可不能違背性,我們前面這一章裡頭講過。順性,你得利益,你的靈性不斷往上升;不順性,那你就墮落,你就搞錯了。你看利用三皈,是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你一生都要遵守,要隨順你的自性。自性是覺悟的,自性覺就是佛性,佛是覺的意思,你皈依佛是什麼?是皈依你自己的佛性,覺而不迷。時時刻刻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會被外面境界迷惑,這叫皈依。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不會被迷?看到這個東西心裡歡喜,起了貪心,迷了;看到這個東西不高興,心裡起憎恨、起厭惡,迷了。換句話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迷了。大乘經教裡面說得好,你要能學會用心如鏡。用心是什麼?我的心像鏡子一樣,面對的時候照得清清楚楚,染不染污?一塵不染,不但走的時候不染,正在照的時候也不染。這叫覺、這叫淨、這叫正,那你就真的皈依佛,皈依三寶。法,法就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見,沒有錯誤的邪知邪見,沒有,正知正見。僧代表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

  所以皈依三寶,三寶合起來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教你皈依這個。所以六祖在那個時代,他這樣提出來,我們就知道,當時肯定有不少的人念三皈依就迷了,說皈依佛,就被佛迷了,說皈依法,就被經迷了,說皈依僧,就被出家人迷了。所以他老人家不用佛法僧,用覺正淨,很有道理,這點我們要清楚、要明瞭。這是我們學佛,你看不管是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無量法門,這是總綱領、總原則,就是我們總的目標、總的方向,不能錯,這個錯了叫大錯了。現在幾個人能搞清楚?幾個人能夠依教奉行?所以學佛長年積行,累積的修行沒有成就,什麼原因?方向、目標全錯了。不能怪佛,佛講得很清楚。祖師慈悲,能說出覺正淨,時時刻刻提醒我,那是我們自己不善用心,搞錯了,這是沒有智慧,沒有如理如法的去學習。

  「文言於法不顛倒」是下面一首偈,是第三首偈裡的,「如實覺了,是善巧義」。於法,法是萬法,怎麼不顛倒?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叫如實覺了,你真的明白。《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樣的詞句在《般若經》裡面處處都能看到。《般若心經》大家念得很熟,「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他教導我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就離苦得樂。你以為這一切法是真有,錯了,完全錯了;你知道一切法的真相,你心就清淨,一個念頭都不起。我們今天也算是很有福分,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的發生是由於我們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就是大乘教裡頭佛常常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這個意思,一念不覺。不覺怎麼?不覺就動,覺是不動,覺心不動,這一動就是不覺。起心動念是非常微細!起心能生萬法,六祖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怎麼生的?動念,起心動念就生了。雖生,是假的,可不是真的,現象是有,精神現象、物質現象,有,它的時間太短了。

  彌勒菩薩說,「舉手彈指之頃」,彈指之間,這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這一彈指多少念?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彈四次,那再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念念成形」,形是物質現象,就是萬法,「形皆有識」,識是精神現象,就是見聞覺知,同時發生的。真難得彌勒菩薩把這個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給我們說出來,是這麼一回事情。念念不相到,前念不是後念,後念不是前念。我們從這個話,你就能想現在這個世界擺在我們面前是怎麼回事情,是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在這裡面要起個念頭,我控制它,起個念頭佔有它,在這裡面分別是非、善惡、長短,那不叫冤枉!它一場空,何必起這些念頭,你起這些念頭叫什麼?叫造業。不但起惡念造業,起善念還是造業。應該怎麼樣?應該像佛菩薩一樣,根本就不起心不動念,用心如鏡,照得清清楚楚如如不動,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什麼?叫佛知佛見,你就成佛了。起心動念尚且沒有,怎麼可以再起分別執著?大錯大錯!

  這樁事情,佛四十九年教學當中,說的次數是不計其數,為什麼?現在我們曉得,眾生的煩惱習氣太深、太重,一次他能回頭嗎?講清楚、講明白了,轉眼之間他還是分別執著。怎麼辦?講第二遍,講第三遍,講一千遍,講一萬遍,講十萬遍,講一百萬遍,你常常教他這樣,常常聽,慢慢他真的覺悟了,他真的回頭。這叫什麼?長時薰修,沒有這麼長的時間薰修不行。這個東西長時薰修,像一棵木頭擺在水裡,在水裡面泡多久?泡了幾百年,溼透了。現在把它撈出來擺在你面前,你拿一支火柴你去把它點燃,能不能點燃?一支點不燃,再劃一支,給你劃一萬支,十萬支,百萬支,可點著了。沒有這麼長的效果它就點不燃,因為它溼透了,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佛慈悲,千言萬語、千經萬論,不厭其煩的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幫你回頭。他知道不可能是說個十遍,二十遍,一百遍,一千遍,你就回頭,哪有那麼容易!這樁事情,這是我親身的體驗,我就是那根在水裡面泡了幾百年的一塊木頭,什麼時候才燃得有點煙?還沒點著,但是現在冒煙了,五十七年!我跟你講現在我是在冒煙,有希望了。要是點燃著了,點燃著了就是初住菩薩,無明破了你就成佛了。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什麼?點著了。所以我希望老天爺再能給我幾年,我再努力幾年,也許就點著了。現在是到快要點著的邊緣。告訴諸位,還沒有點著,只看到冒煙。

  由此可知,壽命短就不行,學佛總不能生下來就學,不可能的事情。至少也得十幾二十歲,經過五、六十年的薰習,換句話說,也得要七、八十歲才行。天天幹,一天都不能放鬆,你才會有成就。中國古人講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決定不能成就,一天都不能間斷。這個緣難得,非常不容易,要想快速,快速怎麼樣?得天天講經,講給別人聽。講給別人聽就是勸自己,你要懂這個道理。我不是個法師,哪有資格講給別人聽?每天講的什麼?自己學習的報告,我今天讀經的悟處,我今天修學的心得,我天天跟大家講,大家是什麼?大家是我的老師,大家是我的監學。我怎麼成就?如果沒有你們大家來督促,逼著我天天要做報告,我天天要用功,天天要薰習,才會有成就。要偷懶,不做報告,不去學習,立刻就墮落,馬上就原形畢露,就又回去了。所以成就不是靠別人,誰都沒有辦法幫助你成就,老師只是帶你入門。所以修行在個人,你自己有沒有成就完全是自己負責,這個道理要懂。再好的老師,幫不上忙,必須要自己真正覺悟,發憤努力。

  最重要的就是佛法講精進,此地講「欲令增進」,你要求進步,天天有進步,不進則退。每天有進步,他才有法喜充滿,他快樂;如果沒有進步,他就愁眉苦臉,為什麼?歡喜心生不出來,這個世法、佛法都相同。你看孔子,孔子實在講他正式教學五年,實際上他不止,你想他周遊列國十四年,在出去周遊之前,他自己講,他十五歲有志於學,三十而立,三十歲他學的就成就,在我想他三十歲之後他就開始教學。釋迦牟尼佛也是三十歲開始教學,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走的,孔子是七十三歲。一個人也教、兩個人也教、三個人也教,孔子是這樣的人。所以孔夫子教學不止五年,五年是周遊列國沒人用他,回到家鄉這才真正全心全力教學,傳道!釋迦牟尼佛比孔子做得純,為什麼?根本不想做官,他自己是王子,他不想幹,他就一心一意教學,我們現在講辦班教學,釋迦牟尼佛是辦班教學,教了四十九年,所以有很輝煌的成就。經典就是當時他所教的內容,後來學生記錄下來流傳到現在。

  「於法不顛倒」,這就是覺悟,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後面清涼大師說「是善巧義」,這句話不好懂,細細去想,這兩個字的味道其味無窮,著重在巧字,巧妙!巧妙在哪裡?第一個是幫助自己提升,我們常講提升自己的靈性,他做得太巧了。第二個是幫助一切眾生,就是教學,菩薩從初發心就是自行化他,自行就是教化眾生,教化眾生就是自行,就是自己提升。這兩樁事情是一樁事,不是兩樁事,你把它分成兩樁事情,善巧兩個字就沒有了,這是一樁事情,這善巧。善是什麼?好極了,巧妙極了,不迷了,不迷他就不邪、他就不染,肯定的,覺正淨三個字一個得到了三個都得到。所以這三個都是入佛之門、成佛之門,你只要走一個,我們淨土宗是修淨,從淨門入。到最後成佛三個:覺門、正門、淨門。覺門難,為什麼?那個根性要大利,不是上上根人這個覺門你走不進去。這是我過去三個老師,我三個老師沒有見過面,他們三個人都知道,但是沒在一起待過,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跟李老居士。但是三個人都用同一句話教給我,我的警覺心就提高了,都教我不可以走惠能大師的路。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對《壇經》還挺有興趣,他說不可以,不能走惠能的路,為什麼?決定走不通。李老師跟方先生幾乎是同樣的話告訴我,中國在惠能以前沒有出現一個惠能,惠能之後到今天也沒有再出現一個惠能,那是上上根人。好像上高樓一樣,他們有這個本事,像武功,他一跳就上去,沒有這功夫的人你去學他,你跳不上去,跌下來就摔死了,這學不得。教我走哪個路?教我爬樓梯上去,爬樓梯是教,走正門,正而不邪,這從教下。所以覺是禪宗,是性宗、是禪宗,那是天才,不是普通人;教下你從經典裡面學,慢慢、慢慢提升。我現在告訴諸位的是,我們今天到這個地步是走了五十七年,一年一年的提升,這是真的。諸位同學常年聽我經的人能體會到,很明顯的體會到我年年境界不一樣。

  第三個門就是淨門,淨門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什麼根性的人都可以,修什麼?修清淨心。所以說覺門快,正門時間要長,淨門那就不一定,它是個特別法門。尤其是彌陀淨土,真的是無比殊勝,連《華嚴》、《法華》都指歸彌陀淨土。那就是什麼?我們這一生當中煩惱斷不掉,沒關係,帶業往生。這個帶業一定要搞清楚,帶舊業不帶新業,舊業是什麼?你過去所造的;新業是什麼?現在所造的。你現在天天還在造作,你不能往生!過去所造的,過去什麼時候?昨天所造的都行,今天不能造,你才回頭。所以佛在經上講「臨命終時」,一生沒聽過佛法,臨命終時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有人勸導他念佛求生淨土,都能往生,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說的。真有,我在美國馬利蘭州有個周廣大先生,以前我說過好多遍。他開麵包店,中國人,人很忠厚,得了癌症,醫院放棄治療,他找到我們的學會,那個時候還不叫淨宗學會,叫佛教會,「華府佛教會」。找到一個同學,我們同學聽到這個事情就去幫他助念,勸他,跟他講佛法,他就接受了,很歡喜,告訴他的家人,「幫助我念佛,我念佛,疼痛就減輕了,不要再找醫生,你們就幫助我念佛求生淨土。」三天之後往生,瑞相好,火化的時候有舍利。三天,真的回頭了,真信、真願,三天念了沒有間斷,我們有五、六個同修幫助他,送他往生。證明《彌陀經》上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裡頭有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大家聽了這個,千萬不要以為臨命終時來得及,現在多造一點業沒關係,到臨命終時我能夠有一個星期時間足夠了。理上講講得通,在事上講靠不住,你臨命終時你能夠保持你頭腦清楚嗎?你看看多少臨命終的人,病重的時候不省人事,家親眷屬來了不認識,那就完了,那什麼忙都幫不上。那個時候念佛幫助他,只能減少他的痛苦,沒有辦法幫助他往生,往生要他自己神智清楚。所以神智清楚走的,大福報!中國人講五福,五福最後就是好死,走得好,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絕不墮惡道。哪有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會去做畜生、會去做餓鬼?不可能的,他選擇的一定是人天。臨命終時一下糊塗了,他就會墮三惡道。所以往生的時候最重要的條件是臨命終時清清楚楚,佛在經上講「心不顛倒」,這才決定能往生,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往生。我們能不能保證自己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個太難了。所以平常念佛是什麼?練兵,臨終往生是打仗,就是準備最後那一著。平常已經養成習慣,這個習慣有沒有把握,不要去問別人,問自己。也就是一切時、一切處,萬一我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是什麼?阿彌陀佛出來了,你就有把握。如果說還有貪瞋痴慢就完了,你要曉得貪是餓鬼、瞋恨是地獄、愚痴是畜生,搞這個就錯了。

  所以自己有沒有把握,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平常日常生活當中,你想的是什麼?你念的是什麼?想的是名聞利養,念的是五欲六塵,西方這條路你這一生就沒有分,雖然接觸到,也學了,不管用。如果一切時、一切處,你所想的是阿彌陀佛,你所念的是阿彌陀佛。如果你還有餘力的話,你會幫助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如果說算了,我別人不度,我把房門關起來度自己一個,那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去不了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沒有緣可以,沒有緣你自己關門念佛求生可以,沒有幫助眾生的緣。有緣就不行,有緣你要是捨棄一切眾生,你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就跟大乘不相應,大乘有慈悲心,這要知道。所以實際上四十八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兩個條件,一個是一心不亂,另外一個是發菩提心。你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我們現在為了大家容易理解起見,經上說了三個,我說了五個: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你得有這個心才行,你與大乘才相應,沒有這個心就不相應。有這個心念佛是肯定往生,你有把握;沒有這種心,到臨命終時候這個心也會現前,像周廣大居士他臨終的時候他能現前,別人一講他心就發,所以這個心願不發是不行的。

  《彌陀經》上講的三個基本條件,信、願、行,總要把它記清楚、搞明白,,總要把它記清楚、搞明白。你要真信,要真正發願,行是真幹。自己念佛做出好榜樣給別人看,沒有往生之前就能做出很好的樣子,為什麼?真正念佛人心地清淨,他沒有妄想,也就是他沒有欲望,他沒有煩惱,他沒有傲慢、沒有嫉妒,表現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在工作,表現在待人接物。我們過去曾經在舊金山附近一個小鎮庫柏提諾,這個小鎮很有名,我們中國人叫它矽谷,是美國的科技中心。我們就住在那個地方,韓館長買了房子,我也買了個小房子,我住在她對面。隔壁是美國人,有一天他來找我們,我們也很歡喜接待他,他說:你們是幹哪個行業的?為什麼你們都是歡歡喜喜的?這就是感動他們了。「從來沒有看到你們面孔上好像沒有笑容,你們為什麼這麼歡喜,你們搞哪個行業?」我們告訴他:我們是學佛教的。他也懂得佛教,他說:學佛這麼歡喜?我說:是!學佛就是學歡喜。極樂世界,極樂不就歡喜嗎?快樂。他說:這個好!我說「我們學淨土,心地清淨」,清淨很好,「又快樂、又清淨,還無量壽,壽命很長」。這三個我們都要!他是基督徒,我說:好,我們這裡也有個小道場,星期六你來參加我們,到這個地方來求快樂、長壽、清淨,星期天你們上教堂,沒有衝突。以後真的來,愈來愈多。所以歡喜就度了很多人。

  這些年來我參加很多國際和平會議,說實在講我們也沒有談佛法,沒有談什麼,就是參加會議的時候,這些與會的同仁看到我這個樣子,以後聽說我年齡很大,各個都願意跟我談幾句話。談什麼?問我是怎麼保養的?很現實!他們都想年輕,都想不老。所以我就教他念佛、修淨土的好處,好處是什麼?不容易衰老,為什麼不容易衰老?心地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恐怖。他們聽到很羨慕。還有告訴他長素。我素食到今年吃了五十七年,身體去檢查,什麼毛病都沒有,一切都正常,體力沒有衰退。所以你得拿出成績給人看,不必言說,他會來找你。所以把學佛的好處介紹給大家,看到眼前,這是眼前的好處,後來的好處那可大了,那是他無法想像的。能夠接引他到佛堂裡面來聽經,在美國我們的活動一個星期只有一次,只有一天。在香港、在國內我們在寺院庵堂的活動可以每天講經,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這種修學的環境在外國是找不到。

  下面清涼大師說,「前二明依實立名,名能益物」,前二就是第一首跟第二首,我們念的八句經文。依真實立名的,名雖然是假名,能夠利益眾生,物就是眾生,益是利益。為什麼他不說人說物?如果說人,在十法界裡只是人道,不能包括其他的;用物,十法界全包括了,從佛、菩薩、聲聞、緣覺一直到六道,這一個物就全包括了,十法界的眾生都得利益。「後八」就是第三首到第十首,「顯名下之實,辨益所由」,這再給我們解釋名,名下頭有實,說明為什麼會得利益。下面說「今初」,初是第一首,「前頌明損益,受苦聞名,速解脫故,受樂不聞,反沉淪故」,這是第一首。明依實立名,這名是什麼?在這個地方講名就是佛,佛的名字。『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你說聞佛名多不容易,地獄雖然很苦,如果說聞佛名了,他就有機會永脫輪迴,這個利益多大!反過來說『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無量樂在哪裡?無想天,這個裡面,佛不到那裡去,為什麼不到那裡去?因為他們享樂享慣了,那個地方很樂,不願意聽佛說法,那就是聞不到佛名。

  清涼大師給我們的解釋,「受苦聞名,速解脫故」,道理在此地,地獄道只要聞佛名,他就解脫,他就離開地獄。離開地獄是好事情,他能超升到哪裡?不一定,要看這個眾生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有地獄裡面聞佛名就往生極樂世界的,那是什麼人?過去生中曾經修淨土墮到地獄去,在地獄裡面受罪。受罪要知道不是壞事情,是好事情,他不受罪他的業消不了,所以受罪是消他的業障。就跟我們世間人犯罪一樣,法官給你判刑坐監獄,判你多少年,到時候刑期滿了你就出獄。地獄也是這樣的,如果在地獄裡面受到教化,現在我們的海口監獄,這就是菩薩在裡面教化。教化怎麼?很多刑期滿了他不願意出來,為什麼?他說那個地方能夠學到我們在社會上、在學校裡學不到的倫理道德,他願意在那裡面多學一點。諸佛菩薩在地獄裡教化眾生就像這樣的情形,有能夠接受的,多半過去生中學過佛,有善根福德。所以地獄眾生能不能生淨土?能,不是不能,不是假的是真的。如果沒有學過佛的,他跟佛就沒有緣,但是他過去生中也曾經做過好事,也有一點善根,隨著善根他就到人天來受生,善根少一點的到人道,善根大的就到天道,真有這個事情。

  總而言之,在人間決定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那就是不能殺害眾生,為什麼?殺害眾生太多的時候,你麻煩,佛幫不上忙,為什麼?你要還債。你那些冤親債主找著你,不放你,佛想接你去,他拉著你,這你沒辦法,冤親債主。所以你要怎樣把冤親債主這個事情把它化解掉,這很重要。所以聞到佛法之後,了解事實真相,還可不可以跟眾生結怨?不可以,決定不能殺害眾生。過去不知道,殺了很多眾生、吃了很多眾生,怎麼辦?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天天給他迴向,天天幫助他。過去我無知,不曉得,現在我明白了,真的是要把冤家變成親家,把敵對變成良友。這個事情要靠自己,自己要有真心去做,不是不能化解,你可以跟他講清楚,我們怨結不化解,冤冤相報,雙方都痛苦,不是一方痛苦,雙方都痛苦,那又何必?過去已經過去,不要再去想,從今之後我們大家一起學佛,將來同生極樂國。絕大多數都能接受,所以不是不能化解,能化解!不再吃眾生肉,不但不殺害眾生,最好是能像佛教誡菩薩那樣的標準,佛怎麼教?佛教菩薩對一切眾生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這樣對待眾生就好了。眾生看到我就討厭,怎麼辦?避開他,你看到他來,走到另外一邊去,他心就平了。總而言之,令眾生生歡喜心,我歡喜,他也歡喜,我覺悟,他也要覺悟,這就對了。

  所以要記住,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不能認真學佛?還是經上講的三重障。你看三障、二障講得很多,三重障太重要。你具足這三重障,不但修行有障礙,你就是學教、聞法都有障礙;不但聞法有障礙,你信心有障礙。你信不信佛?不信,為什麼不信?你傲慢、你有嫉妒、有貪欲,你不信!你那個信是假的,口頭上的,你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跟佛的教誨完全相違背,你哪裡相信?所以細心想一想,我有沒有真信?信這一個字,李老師教我,印象就太深刻,是在我受戒之後到台中去拜老師,這佛門的規矩,受戒完之後第一個要去感謝老師。我從台北到台中,在慈光圖書館,老師在那裡等我,約好了,我還沒進門,在門外,他在裡面看到我,他就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態度很嚴肅,聲音很大,叫了好多聲,你要信佛。我都迷惑了,我學佛七年出家,出家又兩年去受戒,我一出家就開始講經,講了兩年經,教佛學院,受了戒,我還能不信佛嗎?老師怎麼說這種話?指著我「你要信佛」。我進去了,進去了真是迷惑,不知道老師是什麼意思。進去之後老師說你坐,我就坐在旁邊,他就告訴我:你要曉得,有多少老和尚到死都不信佛。愈說我就愈不懂,老和尚到臨死他還不信佛,那怎麼樣才叫信佛?我沒說,他就跟我講:「信佛是依教奉行,佛所教的,你做到沒有?」我這一下就明白了,他一點我就清楚了。

  真的,講三皈,三皈做到沒有?覺而不迷,我現在還是迷而不覺;正而不邪,我現在還是邪而不正;淨而不染,我現在還是染而不淨。換句話說,三皈依沒做到,就這個標準,不管在家、出家。所以真的,有些老和尚到臨死他還是迷邪染,他不是覺正淨,這個我就明白了。所以這個標準我才曉得。以後我才真正明白了,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講到六個信,我們淨土宗講信願行,往生極樂世界三個條件,他講信講六個。六個,第一個信自己,信自己的覺正淨,第二個才是信他,信他是什麼?他是阿彌陀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把信他擺在第二,把信自己擺在第一。所以說,信佛你就能成佛。信自己是佛,你才能成佛;不相信自己是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所以佛在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要相信自己有佛性。怎麼成佛?佛給我們講,《華嚴》講得很清楚,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成佛了。如果我不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還是不信,那是什麼?不信他。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都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不肯放下是不信他佛。這講得多清楚!後面再教我們信理、信事、信因、信果,講六個,自、他、理、事、因、果。理事是講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理、極樂世界的事,同時又講到娑婆世界的理、娑婆世界的事,你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惑,然後你才相信因果,修什麼樣的因,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

  你要是修極樂世界,你要從「淨業三福」修起,這是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教給韋提希夫人的。韋提希夫人遭家庭的政變,兒子聽提婆達多的話,把他父親害了,他做皇帝,把他的母親幽禁。母親痛苦,求佛。他們夫妻兩個都是佛的弟子,皈依釋迦牟尼佛,求佛幫助,佛就來了,佛從空中下來給她說法。她就想:這個世界太惡濁,五濁惡世。她說:有沒有清淨的世界、好的世界,我想往生。佛就給她展現,用佛的威神把諸佛世界讓她統統能看見。她看了之後向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好,我選中這個地方,請你教給我往生的方法。所以釋迦牟尼佛不是主動介紹,是把十方佛國土展現給她看,讓她自己去選擇。她選得不錯,正是合佛的意思。怎麼去往生?佛教她先修淨業三福做底子,基礎,跟她講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要想修行成佛,都要依這個原理、原則去修。你說這三條多重要!這個教誨是真實教誨。頭一條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儒釋道三個根,你不從這裡修,你行嗎?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弟子規》,「慈心不殺」是《感應篇》,後頭「修十善業」是《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是根,這三個是基礎。這三個修成之後你是什麼身分?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學佛。第二條才三皈,「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才能夠受三皈,才能夠學戒律。所以十善業道不是戒律,它是戒律的根,沒有十善業道,戒律就不能學,你沒基礎。你有了三皈、有了戒律,成就之後,最後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這都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智慧、大慈大悲、大願大智,成就自己這個。末後一句「勸進行者」就是教化眾生,你自己成就就幫助別人。以這個基礎之後,再學淨宗的經教,你就決定往生!這個淨業三福所說的內容,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都要學,你不從這上修學你沒有根基,你修哪個法門都修不成,這個不能不知道。

  我們也看到,有很多老太婆沒有文化,沒念過書,怎麼有個人教她念阿彌陀佛,她就真往生!她沒有學過前面的淨業三福,可是你仔細去觀察她,她雖然沒有學過,她孝不孝順父母?她尊不尊重師長?她真做到;她有沒有慈悲心?有;你說十善業,她真有,她沒有學過,她做到了。這是你細心觀察你會看到,真正往生的人都是很善良的人。同時我們學佛之後又明瞭,過去生中她修積的善根福德,所以她有大成就;過去生中沒有修過的,不可能。你把這些理事、因果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懷疑了。我們這一生要去,我們確實有善根,沒有善根這一生聞不到佛法,你也遇不到淨土。遇到淨土,讀到這些經典,能解、能信,這個善根就很大。所以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什麼?福德是真幹,真幹的人有福,你不幹,哪來的福?持戒的人有福,念佛的人有福,這不能不知道。

  底下一首『所以於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這說誰?說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在過去,「往昔」是過去生,過去生多久?無量劫我們搞生死輪迴、搞六道!為什麼?「不聞佛名故」,如果是早聞,不就早就了脫生死!這裡頭或者是像我們這些人,為什麼這一生當中還在這裡?過去世生中確實是聞了,聞了沒有修,沒有認真幹。曾經聽過佛名,也曾經聽過講經,或者學習過經教,不肯真修!還是放不下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不下,那就被這個東西累贅了,你沒有成就。還不錯,這一生當中又遇到,又遇到,這就機會又來了,遇到這種機會比得人身的機會難,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聞佛法是確實可以能夠解脫,聞佛法跟得人身兩個比較,得人身容易,聞佛法太難了。你得到人身,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上人口差不多將近七十億,七十億人當中有幾個人聞佛法?聞佛法的人有幾個人真正讀到佛經?讀到佛經的人有幾個人讀到真正的佛經?這裡頭還有好多迷信、假的。讀了之後能不能理解,又淘汰了一層,理解之後肯不肯依教奉行?一層一層的淘汰,淘汰到最後,沒幾個人。重重淘汰當中,我們很幸運,都沒有被淘汰掉,這是太難得的事情。

  最後一關你能不能成就?關鍵就是你能不能放下。現在我們完全明白,你為什麼不能成就?你放不下,放下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看你放多少,你真正能夠把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事放下,心裡還有,可以帶業往生。只要你這句佛號能控制住,讓你貪瞋痴慢不起作用,你能控制得住,佛號起了作用,這叫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真的對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放下了,不再執著了,那恭喜你,你是決定往生,沒話說的,因為什麼?你生方便有餘土,你不是在凡聖同居土,你就提高了。如果你更高一層,連分別都沒有,真的做到用心如鏡,像佛菩薩遊戲人間,心裡頭不著相,也就是說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他真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像鏡子一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個念頭,恭喜你,你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經上講的,到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你就成佛了,一到那邊就成佛了。這些事情,在我們這一生都做得到的,每個人都做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你對這個世間還有沒有留戀、還會不會動心?

  真正提升到不起心、不動念,一切怎麼樣?隨緣,好!《妄盡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隨緣妙用」,這是菩薩。妙用是什麼?妙用就是沒有分別執著,隨緣裡頭沒有分別執著,什麼都好。像現在許多人問我,我們過去在中國湯池做了廬江文化中心,有人問我,(我們算是境外人士,在國外住的時間多,不可以做這種事情),政府要我們撤銷,要我們關閉好不好?好!我們佛弟子遵守佛陀的教誡,不犯國制,我們絕對不違犯國家的法律,我們要守法。他叫我們撤銷我們就撤銷,叫我們繼續辦我們就繼續辦,樣樣都好,不要執著、不要分別,這心多清淨、多自在!佛教我們這麼做。為什麼?我們沒有利害在裡頭,這個事情做好了,社會的利益、眾生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我們自己受點辛苦應該的,隨緣!如果自己有名聞利養在裡面,那就不一樣,那就不是妙用,那就世俗化了。所以我們無論怎麼樣發展,心地都坦然,都歡喜,沒有一點憂悲苦惱,沒有!何況日常生活當中的小事,沒有一樣不快樂,沒有一樣不歡喜,沒有一樣去計較,這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