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發大誓願第六  (第五十九集)  2011/1/24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251集)  檔名:29-204-005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零五面,倒數第三行,看「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這一願裡面所講的清淨、歡喜、得平等住。

  「清淨者,無染無著之本然」,這一句著重在本然。我們自己的自性、真心,它本來是清淨的,就像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本自就是此地講的本然。沒有見性的時候不知道,我們迷失自性了,以為我們的心被外面境界染污,其實不然,真心從來沒有被染污。被染污的是什麼?是妄心,不是真心,與真心不相干,這個不能不知道。妄心是什麼?大乘教裡面所說的阿賴耶是妄心,從阿賴耶衍生出來的八識五十一心所全是妄心,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妄心是個生滅心,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念頭,念頭有生有滅,念頭有染有淨。這個淨不是此地講的清淨,此地講的清淨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一般我們講淨,淨的對面是染,染淨那是生滅心,善惡是生滅心,有無是生滅心。可見得,凡是相對的都是生滅心,都不清淨,只有真心是清淨的,不生不滅,永遠不會被染污。真心這是寶!妄心本來沒有,只要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妄心放下了,真心就做主,真心做主就是法身菩薩,天台大師稱之為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這個標準就是,用真心的就是真佛,用妄心的就是眾生,佛跟眾生的差別在此地。十法界裡面的眾生全都是用妄心,一旦用真心,他就超越十法界,用真心的人不住十法界,十法界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古大德說,十法界就像作夢一樣,夢裡頭有,醒了之後就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了。用真心的人他醒過來了,他的十法界不見了。醒過來所看到的境界就是實報土,他所見到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實報土修行。西方極樂世界所說的是清淨國土,無量的莊嚴,那就是給我們介紹實報土,用真心現出來的,真心能生能現。相對的是十法界,十法界是識變的,唯識所變;實報土裡頭沒有唯識,沒有識,只有心沒有識。這無染無著。

  「歡喜者,適悅在心,寂滅為樂也。」這個歡喜是個形容詞,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當中的歡喜,這種歡喜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是真心裡面的,本來具有的大德,歡喜,十法界的眾生沒有,大乘教裡面常講「常生歡喜心」是指這個,絕對不是我們凡夫所說的喜怒哀樂愛惡欲,那個喜是歡喜,那叫七情,七情五欲是煩惱,不是智慧,人家這個歡喜是智慧。世間聖人也能嘗到局部,少分,像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上面有「子曰」,孔子說的,是不是真的是孔子自己說的?給諸位講,很難說。因為夫子跟我們講過,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他沒有創作、沒有發明,這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能是古人講的,他老人家把它寫成文字留下來了,這個非常非常有可能。夫子「信而好古」,真難得!在佛法裡、在傳統教育裡頭,這樣心態的人是最好的學生,因為他能夠接受老師的教誨,他能夠篤行,他能夠承傳,他能夠把古聖先賢所教的發揚光大,就在這一句「信而好古」,深信不疑,愛好古聖先賢的教誨。這不就是說嗎?十分誠敬他得十分利益,我們只有一、二分的誠敬,得的利益也只有一、二分。那個沒有誠敬的人,天天讀、天天學,他什麼都沒得到,他所得到的只是皮毛的常識,聖賢人所修學的精髓他沒得到。我們想學聖賢,想成佛、想成菩薩,要知道這是第一必須具備的條件,不誠、不敬,那你就錯了,你什麼都得不到。所以,孔子這種修學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信而好古這是最重要的,述而不作,這是他的修養、是他的德行,決定沒有絲毫傲慢,沒有絲毫名利心,老老實實,完全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認真努力依教奉行,決定沒有說我要超過他。超過他,那是古大德老師對學生勉勵的話,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希望後代一代比一代超越,勉勵的話,你真能超越嗎?在中國,古聖先賢的標準,聖是到了極處,沒有法子再超越;大乘教裡面,佛到了極處、極限,圓滿了,你能夠跟他達到一樣的圓滿,你沒有辦法超越,他就像一個球一樣,一個圓的面積,圓無法超越,達到跟他一樣的圓滿。怎麼能達到?實在說,佛講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就是圓滿了嗎?大家都一樣,不是他一個人本來圓滿,人人都本來圓滿;不但人人本來圓滿,十法界依正莊嚴本來就是圓滿。超越是妄想,超越是煩惱,超越只能往下墮落,不能接近圓滿,這是不能不懂的。

  我們細心觀察古聖先賢留下來這些典籍,你會看到,像古人所說的「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有學問、愈是有修養,這種人愈謙虛,你向他請教,他說我什麼都不會,這真的不是假的。距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大德,印光大師,佛門弟子不論是學哪一宗哪一派,提起印光大師沒有不尊敬的。你向他請教佛法,他告訴你,我什麼都不會,只會念阿彌陀佛。你有什麼功德?我只會吃飯,我什麼都不會。這是他老人家常常應對別人,來跟他請教的。他說的話很簡單,裡頭學問可大了。他說他只會吃飯,換句話說,我們不會吃飯;他只會念佛,我們不會念佛。我們怎麼不會吃飯?我們還挑種種口味,這就不會吃飯,吃飯生煩惱、生貪瞋痴,人家吃飯不生貪瞋痴。也就是說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那叫真的會吃,我們吃飯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這是不會。他吃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們吃飯決定離不開六道輪迴。不一樣!所以那個話聽起來簡單,話裡頭有話。

  所以這個地方的歡喜,適悅在心,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為什麼?底下一句說,寂滅為樂。妄心裡頭沒有寂滅,妄心是動的,真心是靜的。靜裡面有什麼樂?有無量智慧,有無量的德相,他怎麼會不樂?妄心裡面它是動的,它裡面以什麼為樂?七情裡面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裡面有喜有樂,是七情裡面的喜樂,這個喜樂它是煩惱,它不是真的樂。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樂極生悲」,真心裡面的樂它不生悲,七情裡面的喜樂它生悲,所以它不是真樂。真樂只有聖人才有,凡夫沒有,凡夫所受的都是苦,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講八苦交煎,這是欲界。色界好一點,色界有樂,七情裡面的喜樂,可是到臨命終時他有壞苦,那就是樂極生悲,這個樂到圓滿的時候苦就來了。還是無色界高明,苦樂二邊都捨了,但是他還是不自在,為什麼不自在?沒有明心見性。他生活在無明之中,這貪瞋痴,貪瞋雖然不起,痴很嚴重,痴是無明,他什麼都不知道。雖然心地很清淨,他不放光,跟用真心的菩薩不一樣。用真心的菩薩也是苦樂二邊都捨掉,心地清淨,他放光,遍照法界,那怎麼會一樣?寂滅的樂是真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你說他多快樂!

  「平等者,淺言之,則為離諸高下、深淺、大小、親疏、智愚、迷悟種種差別,曰平等」,換句話說,我們念這麼多全是相對的。這是舉幾個例子,只要我們心裡有對立這個念頭就不平等,見惑裡叫邊見,二邊,有我就有人,就對立。有邊見的人永遠不平等,有我見的人永遠不清淨;或者我們用覺正淨來說,有我見的人永遠迷惑、不覺悟,有邊見的人永遠不平等,有成見的人永遠有煩惱。這是佛門入道最基本的條件,怎麼樣破我執,不再執著身是我;破邊見,不再與一切人事物對立,我不跟人家對立,別人跟我對立沒關係,我不跟他對立。一般人不肯做,那我不就吃虧了,不是到處都吃虧上當?沒錯,吃虧是福,你要不願意吃虧上當,你跟別人對立,就免不了要結冤仇,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搞冤冤相報,太苦了,這太可憐了,何必!所以,對立這個錯誤的念頭,惹來的禍患無窮無盡。對立升級就是矛盾,矛盾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這還得了嗎?化解衝突、化解戰爭,從哪裡開始?化解對立,從這裡下手可以做得到,不從這裡下手做不到。所以,清淨平等能救世界,清淨,放下自私自利,平等,放下對立衝突,這世界就有救了。

  下面說「進言之」,再進一步,「則真如周遍,萬法一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大乘的平等,超越世間太多太多了!這真的,絕對不是假的,諸法實相。真如是自性,也就是淨土宗裡面講的常寂光,周遍法界,一切萬法之本體就是真如。古人有個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每個器皿它的本質就是黃金,為什麼?統統是黃金做的,金器。早年我在加拿大、在美國,有一位修淨土的居士,年齡比我小,陳大川居士。這一家人也是現在人的榜樣,兄弟和睦,《弟子規》說「兄弟睦,孝在中」。他們家裡經營珠寶,它不是真的,是假的,就是首飾,珠寶首飾,不是真的。做得非常好,它是鍍金的,不是純金,是鍍金的,做得非常之美好,你簡直看不出來。價錢便宜,首飾,耳環、手鐲,美金只要幾塊錢、十幾塊錢,丟掉不心痛,戴起來比真的還漂亮。所以生意非常好,行銷全世界。工廠在台灣,現在設在大陸,大陸我還沒去參觀過,在台灣我去參觀他的工廠,展覽室,展覽大廳大概有我們攝影棚兩個大。

  到那邊參觀,大概有兩萬多種樣子,沒有相同的,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我一進到那裡面,我就跟大家說,經上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們現在看到了。兩萬多個品種不一樣,可是都是金,都是黃金做的,它是鍍金的,全是鍍金做的。所以金是器的本質,金是一樣的,沒有改變,平等,相不平等,性平等,事不平等,理平等,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所以說「真如周遍,萬法一如」,萬法不平等,真如平等,真如是萬法的理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心是能現能變的真心,佛是心所現的,眾生也是心所現的,佛跟眾生是屬於萬法,心是能現的真如,這才講真如周遍。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平等的。

  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就知道心能變萬法,能改變萬法。因為一切法,我們講三種現象,把一切法全部都包括了,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三種現象把所有一切法全包括了。這三種現象都是心現、心生的,是識所變的,識是什麼?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所變現出來的,在佛法裡面常說,十法界依正莊嚴,識變的。心現而沒有識變,那叫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只有心現,沒有識變。通常我們講淨土、穢土,這是講到絕對的,實報莊嚴土是淨土,十法界是穢土,決定說。今天我們居住的地球,每個人都知道,有非常嚴重的染污。現在人都知道,我們精神有嚴重染污,我們的生理,身體生理有嚴重染污,我們居住的地球有環境染污,環境的範圍包括非常大,陸地、海洋,還有虛空。這些染污從哪來的?人為造成的,換句話說,科學技術造成的。

  科學技術不錯,是帶給我們一些便利,生活上的便利,可是你要細心想想,我們付出多大代價,值不值得?太不值得了。我們仔細去思惟、觀察,到底是古時候人聰明還是現在人聰明?科學技術這些東西古人知不知道?佛菩薩知不知道?古時候這些大聖大賢他們知不知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不知道。為什麼不發展?他們知道這個利弊,清楚,這個東西如果是無止境的發展下去,最後的結果是地球毀滅,所以不向這個方向發展。向哪個方向發展?向仁義道德去發展,精神生活上發展,不從物質上。精神生活發展沒有弊病,你看精神發展能夠把你提升到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那是精神發展。得不得受用?比現在科學技術帶來的這些受用大多了,而且沒有弊病。科學帶來的是嚴重的染污,後遺症非常麻煩,帶給人是無盡的煩惱,貪瞋痴慢,這個方向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

  我們再看下面,「《往生論註》曰:平等是諸法體相。又曰: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底下一段我們不看也知道了,一定是平等意業。平等,我們中國人叫和平。怎樣才能和?和是果,平等是因。所以日本人,他雖然是傳中國傳統文化,他也有一點改變,我們中國人叫和平,他講平和。你去看日本人,他說平和,因為平是因,和是果,他是從因說到果;中國人比他又有道理,中國人先講果,後講因,和平。我們希望大家和睦相處,那一定就要學平等對待,我們能用平等心對待人,和睦相處就出現了。待人不平等,想學和睦相處是絕對不可能的。在中國、在印度,講到因果,一定先說果後說因,為什麼?果報能夠警惕人。你想得到善果你得修善因,你想不受惡報你要把惡因除掉。

  平等就太重要了,我們為什麼平等心不能現前?因為平等的前面是清淨,我們的心不清淨怎麼會平等?不可能平等;換句話說,平等的基礎是清淨。在佛法裡面,成就清淨心的是阿羅漢,得到平等心的是菩薩,他有次第的,後面那個覺則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成佛。所以,清淨是善,平等是定,覺是開智慧了。我們今天修行要以什麼為目標?要以清淨心為目標。我們要想得清淨心,你不能不放下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的人心不清淨,有名聞利養的心,他不會清淨,有貪圖五欲六塵的心不會清淨,有貪瞋痴慢疑,心不清淨。那我們就知道,阿羅漢的清淨心是怎麼得來的,清淨心是多麼可貴,清淨心生喜悅,那個歡喜是從清淨心生出來的。所以菩薩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哪來的?清淨心來的。現在世間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他沒發現,這種歡喜、快樂、自在,六道輪迴裡頭找不到。古人說一句話說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人貪圖世間的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他以為得到這個東西是快樂。這在佛法叫世味,就是世間的滋味,如果跟法味相比這差太遠了。法味是什麼?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所生的喜悅,那是法味。

  不但世間五欲六塵那是染污,嚴重的染污,那是煩惱。從五欲六塵得到的快樂,我們在佛法常常把它比喻什麼?比喻服毒,打嗎啡,那是刺激,哪裡是快樂?它不斷的在提升你的欲望,欲望沒有止境,你痛苦沒止境。你今天擁有億萬財產,你快不快樂?不快樂。為什麼?嫌少。好,那再給你十億、百億、千億,還是嫌少,給你萬億還不夠,沒有填滿的時候,那你就苦到底了。諺語說得好,「知足常樂」、「回頭是岸」,只要回頭你就樂了,你要不回頭你永遠苦下去。可是真有人回不了頭,回不了頭的人苦一輩子,雖然有那麼多,他從來沒享受過,他沒有快樂過,只有麻醉,一次一次的麻醉,到最後變成麻木不仁。死後哪裡去?阿鼻地獄去了,是這麼個果報,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為我們所示現的,無一不是過著清貧的生活,這個裡頭有樂趣。清淨、清高,他享受的是無為之樂,用我們現代話來說,他享受的是大自然之樂。每天生智慧,不生煩惱,每天做的功夫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靈性。將來到哪裡去,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也知道十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法味濃於世味,嘗到法味的人再不會去嘗世味,他把世間那種五欲六塵之樂拋棄得遠遠的,不再去沾染。生活在世間,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清淨不染,你說多自在、多快樂!和光同塵顯示出生佛不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這裡頭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質直柔和、代眾生苦,這種生活多有意義,多麼的美滿!

  「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這是什麼?你見佛身,佛身為我們示現的是什麼?是自在。「如上種種身業繫縛」,身的煩惱,屬於身體方面的煩惱他統統解脫了。他怎麼解脫的?他看破了,他放下了。看破什麼?他明白了,身是怎麼回事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唯有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他放下了,他放下什麼?不再執著身是我,問題就解決了。我們今天學佛的同學都知道,說到身,那是業障。最近這些年來,在中國、外國我們常常發現,現在是司空見慣,太平常了,附體,你能說他是假的嗎?你要是真的看到附體的人你就相信,那不是裝出來的,這真的,不是假的。附在這個人身上,這個人跟他有緣,沒有緣他不能隨便附到哪個人身上,他要附在他有緣的人。這個有緣是什麼?就是他們有共同的業,業緣,附在他身上,說出前生後世業因果報。

  我這次離開香港之前大概不到一個星期,有同修送一個光碟給我看,最近附體的,附體的人曾經做過皇帝,還是個好皇帝。附在人身上苦不堪言,表現的非常痛苦,在地下打滾。問他,你在哪裡?他在地獄。問他,你以前幹些什麼事情?做皇帝。做皇帝是好皇帝,為什麼會墮地獄?他說造了地獄罪,做皇帝也不行,還是要到地獄去受刑罰。你犯什麼罪?殺人,殺太多人,在地上大叫,「我為什麼要殺那麼多人?為什麼要殺那麼多人?」透了兩句話,「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多可憐!這是裝出來的嗎?決定不是裝出來的。世間人遇到這些事情很難解釋,在佛法裡就非常清楚。這些業因果報擺在面前,在人間做種種示現,可以說這是諸佛如來慈悲到極處。你想想看,地獄眾生能輕易跑到人間來附身嗎?他能到人間來附身、來透這信息,告訴人這個果報之淒慘、之苦,還不是佛力加持他的,不是佛力加持他出不來。他要是正常離開的,那他的罪業已經消盡,他出來是正常的人。所以這都是三寶威神加持,讓他出來給大眾表表法,透一點信息,消他的業障。大家看到相信了,真的回頭,不敢再作惡,他的業障就消掉一些。

  我們清楚、我們明白,我們看到了生大恐怖心,還敢作惡嗎?我們遇到別人以惡言惡行對我,我起怨恨心,起心動念我想報復他,看到這個地獄現象的時候,不敢生起這個念頭了。為什麼?我要生報復的念頭,生怨恨的念頭,他墮地獄,我也墮地獄,我們都要受這個苦。今天他這樣對我,我受了不白之冤,這不白之冤我能受,我的業障就消了,我的靈性就向上提升。這麼一想,不但怨恨心沒有了,不報復,還感謝他,他替我消業障。任何一個眾生,無量劫來你能說不造眾業嗎?這一生沒有,前世有,前一生沒有,再前世有,生生世世造作一些善、不善業。今天怎麼?算總帳!所以一定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就壞了,肯定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害人就是害自己,我能把一切這些怨恨、罪孽統統放下,一心只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業債統統可以消除。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智慧、道力、神通、能力跟阿彌陀佛沒兩樣,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回到娑婆世界,再幫助這些眾生破迷開悟,幫助這些眾生提升靈性,往生淨土,同成佛道,這個多麼美滿!所以一定要學蓮池大師的《七筆勾》,所有這些情執、這些怨恨一筆勾銷,自己立刻就回到清淨心,你說誰得利益?自己得真實利益。你真搞明白、搞清楚了,你不能不回頭,不敢不回頭。所以如來身給我們身做榜樣,我們明白了,我們今天要用我們的身給一切眾生做好榜樣。身心健康,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是一切眾生所希求而求不到的,我們得到了。我們怎麼得到的?老師教導我們放下,我們真放下,放下就得到了,就這麼回事情,你不能不放下。

  「入如來家」,怎麼入如來家?往生淨土就入如來家。我們現在還沒有入如來家,我們是近如來家,遠近的近,我們現在離如來的家很近了。怎麼說很近?我們真的依教奉行,真的希望這一生當中就能夠往生淨土,而且自己有信心、有把握,這叫近如來家。往生那天就是入如來家,入如來家,你所得的就是「畢竟平等身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如來的身完全一樣,紫磨真金色身。這經上是恆順我們娑婆眾生說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其實你到極樂世界去之後,出乎你意料之外,你所得的身相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身同佛身。三業都要相同,那這個四十八願,願願我們都能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之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我們的三業完全都跟阿彌陀佛一樣。修淨土要這樣修法才行,這一願是教給我們修行的。

  「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繫縛皆得解脫」,我們怎樣學阿彌陀佛的口業?佛在本經告訴我們,在第八品裡,教給我們善護三業。一般經典裡面講到三業都是身口意,順序是這麼來的,《無量壽經》上不是的,《無量壽經》第一個是口業,第二是身業,第三是意業。你想想,佛為什麼這樣說法,用意何在?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是現在,最容易犯的口業,口造什麼業?喜歡批評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業。口業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批評人有的時候這四種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善護三業,頭一個是口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別人小小的過失就惡意的批判,太過分了;沒有過失則胡造謠言,那罪就更重。有過失批判得恰如其分已經有過失,為什麼?你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過失不說。規過勸善這是有禮節的,你看到這個人勸導他,他能改過、能回頭,你就勸他。什麼時候勸他?沒有第三者在面前,這個時候勸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難為情。我們自己要守住隱惡揚善,別人有好的我們可以讚歎,別人有過失不說。勸他要背著人,不能當著大眾面,他會感恩,感謝你,你給他留面子。而且規過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勸不聽,以後就永遠不要說了。再說怎麼?再說就變成仇人,他對你起怨恨,那你何必?

  古人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這一生當中不跟人結怨,無論他犯什麼過失這都很正常的事情。譬如我在講經教學的時候,有的時候聽到有很多同學,有見過面,也有沒見面的,聽到他一些善行,我讚歎。我這一讚歎,聽眾都聽到了,都知道了,以後發現這個人有過失,不像我所讚歎的,你們想想,我是讚歎錯了嗎?我讚歎是他那一樁善事。人有善有惡,我們讚歎他的善,不提他的惡,要懂這個道理。甚至於有,是真有,我也曉得,藉著我讚歎他這些好處他到處宣揚,再去欺騙別的眾生。有很多人告訴我,連國內官方都告訴我,但是官方的態度很嚴謹、很有智慧,他說:法師,這些事情你不知道,我們來處理。這就是用我的名義,幹什麼?沒有別的,多半都是去斂財,都是說在國內建道場,要準備迎接我回去,要替我建什麼精舍、寮房,讓大家捐錢。這些話,我在講經教學時候也提過,曾經勸導過大家。我會不會回國?不會,我不會回去。為什麼不會回去?我回去那只有去養老,不再講經教學了我可以回去,回去長住沒有問題。但是我活在這個世間,活一天就是講一天經,哪一天我不講經了,那一天我就走了。

  我學佛初發心的時候就是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我想得很多、想得很久,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建道場?建道場要操心,建道場後遺症很大,建道場要大福德之人。佛教傳到中國,所有各地道場幾乎都是國家建的,你們看看這些大的寺廟,敕建,那就是皇上下命令,讓地方官員來執行,國家建的道場。到後來,也有這些大臣、長者、居士他們把自己的家,自己過世之後,將他的家產奉獻出來做道場,也是十方道場。這是真的。李老師我親近他十年,經教我是跟他學的,他老人家常常提醒我們,「只怕沒道,不怕沒廟」,老師用這個話勉勵我們,道重要,廟不重要;而且常說,「有廟無道,不能興教」,講得這麼清楚。什麼東西重要?道重要,廟不重要。

  我好像是在一九八四年前後,記不清楚了,我第一次回國,在北京遇到趙樸老。我們跟樸老是同鄉,所以相見,雖然第一次見面,非常投緣,第一次見面我們聊天就聊了四個半小時。我在香港講經,香港同修陪我一道去,二十多個人,老居士接待我們吃晚飯,開了三桌。我就向老居士報告,老師教導我們學釋迦牟尼佛,道場,一個是修行用的,行門,一個是研究經教的解門。我向樸老建議,中國佛教這些古道場,如果有能力,統統把它復興起來,做為什麼?做為紀念,做觀光旅遊的道場,這是我提出來的。為什麼?它已經有千百年的歷史,旅遊的遊客從早到晚絡繹不絕,熱鬧道場,這個地方不能修行。所以它是歷史的文物,是古蹟,要用這個眼光去看待它,做觀光旅遊,做為佛教對外宣傳的一個點,對觀光客介紹佛教文物,介紹佛教的文化,好事情!真正修行、學習的道場重建,建什麼樣方式?建國外大學城的方式。我在美國住了很久,美國一個大學就是一個城市,用那種方式。不必建多,中國佛教總共十個宗派,應當把它恢復起來,就建十個道場,國家建。不需要建宮殿式的這種建築,現代化的學校,把佛法回歸到教育,它對社會才起貢獻、才有作用。

  古代佛教是皇上管的,佛陀是教育,皇上管,傳統儒家教育宰相管。所以現在宗教應該是國家來管,國家建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分兩部分,就是解行兩門,修行的都稱為學會,像我們淨宗,淨土宗,淨宗學會那是修行道場;淨宗學院是學術道場,這個地方是教育,是淨土宗經典的教學,天天上課,研究討論,落實是學會的事情。這淨土宗,淨宗學院、淨宗學會;天台宗,天台學院、天台學會;華嚴宗,華嚴學院、華嚴學會;法相宗有法相學院、法相學會,這樣做。不再用寺院庵堂這些名稱,不用古的,這個好!樸老聽到我這些話非常高興,可惜我們見面的時候他年歲已經大了,跟我見面他已經八十多歲。這個老人過去了,佛門一個大德茗山老和尚過去了,我在國內就沒有了解我的人了。這兩位長老他了解我,我也尊敬他,我到國內,這兩個人是我的護法,護法走了,現在沒人護法,我不會再回去了。而且我自己也老了,八十歲之後隨時都可以往生,所以對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留戀。活一天幫助大家一天,我幫助的方法就是講經教學,希望把我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講經教學上。這次我離開香港,訪問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再回到澳洲。三個多星期確實是有一點疲勞,精神、體力還能過得去,可是醫生給我檢查是疲勞過度,需要休息,他要幫我調整。跟我約定,從今天下午起,我每天講經,上午講經兩小時,下午的時候他給我調節身體,時間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之後我再恢復每天四小時講經。

  所以我們要學如來的身口意業,這很重要。記住,「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決定學著不批評人,不能以嚴厲的態度、語氣待人,要學柔和質直。真誠心,我們的言語、態度要柔和、要謙虛、要恭敬,對一切人事物你這樣去學你就對了,你真的學到了。普賢菩薩要求的就更高,淨宗學人都是修普賢行的,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向上提升,你怎麼會成就?你看世尊,身業的煩惱繫縛解脫了,口業的煩惱繫縛也解脫了。別人對我批評我完全接受,我恭恭敬敬的聽,不用辯駁。說對了感謝他,我改過,說不對不回話,默認了就沒事,你要回話就起爭論。一直聽,我相信講兩個鐘點他就沒有力氣,他就不講了。這樣好,讓他講,我們在那裡安安靜靜,心裡念阿彌陀佛,恭恭敬敬對待他,等到他發足了、他發完了,不就沒事了嗎?何必要爭論?「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沒有爭論的必要。這樣一次一次把自己境界就提升,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了。總要學謙虛,總要學厚道。「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我們今天是近如來家,非常接近,往生那就是入如來家。

  「若遇阿彌陀如來光照,若聞阿彌陀平等意業,是等眾生種種意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意業是念頭,最深最大是起心動念。不但六道凡夫起心動念,連十法界都不能避免。十法界到了菩薩法界、佛法界,這最高的兩個階層,可以說身、口都沒有問題,他們已經把分別執著以及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放下了。菩薩還有分別的習氣,分別沒有了,分別習氣放下,菩薩就成佛。佛最後把起心動念放下,就是意業,菩薩還有意業,佛把意業放下了,這一放下之後他就超越十法界,入如來實報莊嚴土,就是此地講「入如來家」,他得平等意業。這是法身菩薩,《華嚴經》裡面圓教初住以上,這四十一個等級統統是,「畢竟得平等意業」。

  意業是起心動念,我們現在沒辦法放下,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就跟世尊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面開悟了,放下就開悟。平等意業就是起心動念,太難太難了!放不下的時候怎麼辦?放不下,果然你覺悟了,你能夠將你的起心動念完全歸到阿彌陀佛,那就了不起。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你發願求生淨土,可以說你隨時都能往生,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為什麼?念念都不離阿彌陀佛。這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世間聖人念念想著眾生苦,念念想著如何幫助眾生解除困苦,這是世間聖人,這是大德。誰能修?人人都能修。我有這個想法,我做不到?做不到沒關係,你有這個念頭,你有這個心,這心太可貴了。再加上你有能力,那還得了嗎?那你的福報是圓滿的。你有心,沒有這個能力,你有這麼大的福報,福報還欠一點;換句話說,你生到天上你做天王還差一等,你做天王的大臣。如果又有這個心,又有這個智慧,又有這個福報,那你生到天上是天王,忉利天主、夜摩天主、兜率天主,去做天王去了。

  人不能沒有善念,善念決定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為自己是自私自利,你把福報享盡了,你就亡國。你看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末後皇帝,他起心動念不是想人民,他想自己。夏桀、殷紂,諸位細心去觀察,每個末代皇帝都是無止境的貪圖享受世間財色名食睡的樂,他享受這個,不顧人民的死活。所以人民起義造反,他的國就亡了,家破人亡。只要這個君王還能想到老百姓的辛苦,他就不會亡國,人民不會造反。為什麼?人民都守本分,人民都被古聖先王教好了,我們能不感激嗎?中國古代,政府正式設立官員來推動教育,這個歷史很早。我們在《尚書》裡看到,堯王第一個設立這個官員,堯以後,你看舜、禹,一直到滿清,國家都有專門的一個官員、這個職位來管教育。堯那個時候命契,這個人的名字叫契,為司徒,司徒就是管教育,差不多有四千五百年的歷史,那麼早的時候中國就重視教育,契為司徒。教什麼?教倫理,教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一直到滿清,世世代代,縱然沒有那麼多學校,很多人不識字,但是他都懂得倫常、都懂得八德,都能把這些東西落實在生活上。所以家庭興旺、社會安定,國家長治久安,世界和諧,他真做到了,全靠教育!

  佛教是教育,我們必須要肯定。它是宗教,但不是現在一般人心目當中的宗教,它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宗教。中國古人說的宗是什麼意思?宗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合起來,是一切眾生最主要的教育、最重要的教學、最尊崇的教化。它能叫天下國泰民安,它能叫每個家庭幸福圓滿,能叫一切眾生個個都能夠忠孝仁愛,都能做到聖人君子,這是主要的教育。佛陀的教育,終極的目標是讓一切眾生成菩薩、成佛,就是中國人講成聖成賢,一個意思,你說這個教育多重要!這個教育要是沒有,問題出來了,那就是家不像家、國不像國,這就是今天社會的亂象。今天社會亂象,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把教育喪失掉,今天不是疏忽,今天是喪失了。我們要救自己,要救自己的家,要救國,要救民族,要救這個世界,沒有別的,就是把聖賢傳統教育找回來。

  這個月的月初,我在馬來西亞,也是講四十八願,遇到陳大惠先生,他也在馬來西亞。應當地同修的邀請,我們做了一個訪問,「和諧拯救危機」第三集。我們邀了馬哈迪長老,他剛從國外回來,也是身體很疲勞,年歲也大了,我們不忍心邀請他出來,他說以後有機會,他也想一起談談這些問題。他把我們這個名詞改了兩個字,我們本來是「和諧拯救危機」,他說用「教育拯救危機」比「和諧」要好,這是他建議的。用教育,我就想教育唯恐混淆,現在教育很發達,到處學校林立,不都是教育嗎?所以想教育上還要加兩個字,「聖賢教育」。聖賢這兩個字好,通一切傳統教育,也通一切宗教教育。所以我們這一集將來正式要流通的話,就用「聖賢教育拯救危機」,這馬哈迪長老建議的。平等的身語意三業,我們今天就介紹到此地,剛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