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六 (第二集) 2010/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194集) 檔名:29-204-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二十九面,第三行: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老居士的註解,「聽者,耳聞也。察者,心中審思也」,這都好懂。「《會疏》曰:如來聽其說明,照察丹誠,故云聽察。故經義為:法藏菩薩請求世尊,垂慈於我,聽我所說,鑒我誠心。以下法藏陳說所發大願」。這三句是世間自在王佛要求法藏將他所建成的極樂世界,向大家做詳細的報告。這三句是陳說請聽,恭恭敬敬的請佛與大眾聽他的報告。我們看下面經文: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一段是總說,也就是他的報告總綱領。下面,這是細說,具足哪些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所以底下一共二十四章,四十八願。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這是講三惡道,他的世界沒有,雖然有六道,但是這三道沒有。
【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這一段是第二願「不墮惡趣」。第一是「國無惡道」,第二願是「不墮惡趣」,哪個地方來往生的人不墮?餓鬼、地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再不會墮三惡道。我們看到經文,這兩願擺在最前面,我們就能夠想像得到,他在五劫參觀考察修學之中,遍歷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一定看到有很多的世界,諸佛剎土統統都有六道輪迴、都有三惡道。六道輪迴這個事情可不是假的,如果是假的,法藏所發的弘願決定就沒有這個願在裡頭,而且是把這個願放在最前面,給我們高度的警覺。我相信稍微聰明一點的人,有一點善根的人,一讀這個願文,立刻就能夠知道,西方世界無比殊勝,殊勝在哪裡?就是殊勝在這個地方。惡道是怎麼來的?大乘教裡面佛說得很多,我們也讀了很多,現在我們先看黃念老的註解。
「首四句」,這講的是總綱,剛才我們念的,「總括全部大願」。「願我成佛時,所居之佛剎,具足無量(無法以數量表示)勝妙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這是總說。現在他的願滿了,完全實現了,不是說說就算的,他已經全部都做到了,統統做到,把極樂世界造成了再報告。過去我常說,這是聖人,這個不是凡夫,做到之後再說,人家不能不相信;說到決定可以做到,那是賢人;說到做不到,那是騙人。法藏比丘做到了,花了多少時間?前面報告裡頭我們知道,五劫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佛的壽命長無量壽,我們看五劫很長很長,在他們看起來五劫不算太長,像我們這個人間花了五年的時間建成。建成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具足無量勝妙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美好到極處,這樣一個修學環境出現了。我們在前面學習的時候提到過,這個道場的成就,是十方諸佛如來所有一切剎土美善的集大成都在這裡。你在這個地方所看到的,就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最美好的勝妙功德清淨莊嚴,現在統統集中在這一個地區,那就超勝一切諸佛剎土了。這個世界是這麼建成的。
下面為我們解釋,「具足」是什麼意思?「圓滿」的意思,「周遍含攝,無欠無餘,故云具足」,也就是我們講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阿彌陀佛在那裡建成功了。「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沒有辦法用心思去想,你想不到的,也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議論,叫不可思、不可議。「超情離見」,這個情在大乘佛法裡面講就是第六識、第七識,見是講前五識。六道凡夫的眾生,所用的心在佛法裡叫八識,眼耳鼻舌身這叫前五識,它有覺有知;除這個之外,裡面有第六意識,思惟的,我們一般講分別;第七識末那,這更深一層,情執,執著這身是我,執著貪瞋痴慢;更深的是阿賴耶識,好像是一個資料庫一樣,無始劫以來,你生生世世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統統都有完整的資料檔案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是個資料庫,統統都可以調出來看,沒有法子賴的,賴不掉,完整的資料保存在那裡。誰保存?你自己保存的。什麼人能夠看得到?你看看前面講神通的時候,他心通、宿命通的人就能看到,你的資料庫裡頭有些什麼東西。定功淺的人看到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深藏在底層的,他見不到;定功深的人,明心見性的菩薩,幾乎全部可以看到,這不是假的。如果你能夠相信,你能夠肯定,你就會跟諸佛菩薩一樣,不但不能做害眾生的事,一個不善的念頭都不敢起。為什麼?有記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都知道,你說你能瞞誰?只有瞞自己,叫自欺欺人,幹這種事情。你哪一天覺悟過來,你自己完全明白了。
所以明瞭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在現前處世待人的心態,自然就會改變,第一個,決定不能有惡念、不能有不善的行為;第二個,可以原諒一切造作罪業的眾生。為什麼會原諒?他造的這個,我跟他也沒有兩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是現在他還在迷,我已經開始覺悟了,所以感到很幸運。再錯的惡事,不可以去責備他,原因什麼?各人因果各人承當。這個下面講惡道,講三惡道,講不墮惡道這兩願,就說得很清楚。所以想想造作罪業的人,他的本性也是本善,他本來也是佛菩薩,像《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淪落到三途受這種苦報,我們所生的是憐憫心,不是責備心,同情心。能幫得上忙嗎?幫不上忙,為什麼?各人因果各人承當,沒有法子代替。
我們造作這些重業,還有沒有救?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回頭就有救,回頭是岸。入佛門第一樁事情就是接受三皈依,三皈依是什麼意思?三皈依是回頭,真的覺悟了。「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我從前迷惑顛倒,現在我要從迷惑顛倒回頭,這叫皈,回來了;依是依靠,依靠自性覺,就是依靠佛菩薩。佛菩薩是自性覺,他們是已經覺悟的人,我現在想覺還沒有真正覺悟,希望他來教導我,是這個意思。佛菩薩用什麼教我們?首先用經典,你從經典入門。經典這個根紮下去之後,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是自性覺,那你的功夫得力了,就是你把經典所講的這些理論,這些道理、智慧、方法全都用上了,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你不覺悟,你就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不再迷惑了,不再顛倒了,不再有惡念,不再有不善的行為,你就真覺悟了。這三皈依的頭一條。
第二條「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我們現前,我們看東西看錯了,我們考慮問題想錯了,現在從這些地方回頭,從錯誤的看法、想法回頭,依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就是經典,所以經典稱為法寶,我們要對它尊重,要向它敬禮,不能夠輕慢。為什麼?這是自己自性所流露出來的真實智慧,你要是輕慢經典就是輕慢性德,道理在這裡。所以祖師大德們才提倡、才教導我們,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你得十分利益。無論是自己讀誦,或者是聽講,你能得多少利益,與經本不相干,與講解的人也不相干,與你自己的真誠心有關係,你有幾分真誠你就得幾分利益,與這個有關係。由此可知,我們學佛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達到什麼樣的層次,與別人全沒有關係,與佛菩薩都沒有關係,都在自己那個真誠,你有幾分真誠?也不在時間長短,這個人學了三、五十年,我這才學幾天,這個沒有關係,可能有人幾天就超過人家三、五十年。三、五十年不真誠!你這個四、五天真誠心,所以這個都無所謂,關鍵在真誠,關鍵是不是你真的肯回頭,真的願意回頭,那佛一講,你真就回頭了,關鍵在此地。這叫皈依法,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
第三個叫「皈依僧」。僧是傳法的人,我們得到法看不懂,要請這些修行的人講給我們聽,為我們啟蒙。他們是有修學的經驗,把他的經驗提出來跟我們分享,讓我們從這裡面獲得啟示,所以這叫僧寶。我們也真的回頭了,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才能受益。古來祖師大德有個比喻,把佛法比喻作醍醐,醍醐是古印度最好的飲料,醍醐。我們想問人家要一杯醍醐,我們拿了個茶碗,這個茶碗裡頭有毒藥,醍醐灌進去之後也變成毒藥了,是我們心骯髒!怎樣才能接受?把這個茶杯洗得乾乾淨淨,你再去要,人家給你,你真得受用了。這個例子很有意思,也很好懂。我們的毒藥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叫五毒!你裡頭有這些東西,佛菩薩將無上菩提送給你,那個醍醐裡頭有一滴毒藥,就全都變成毒藥,一絲毫的毒素都不可以摻進去,這才能真正得到無上妙法,開經偈一開頭就講,「無上甚深微妙法」。所以學習基本的態度是清淨心,我們心不清淨,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把不清淨的心放下,用清淨心來聽,雖然時間很短,我這個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清淨心,你就能得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利益。心不清淨的時候是決定得不到利益,那講不是白講了嗎?沒白講。這怎麼說?不管怎麼樣,他阿賴耶識裡頭落下的種子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他現在不能理解,他不懂,所以現前他不得受用。什麼時候得受用?什麼時候恢復清淨心,什麼時候就得受用。這叫真正的三皈依,所以三皈依不容易!
我們現在初學佛受三皈依,給諸位說,那叫名字皈依,有名無實,有那個形式,沒有實質。同時我們受三皈依的時候,傳授三皈的老師也沒有講清楚,這都是真的。皈依了,到底皈依什麼?不知道,我皈依三寶了。什麼叫三寶?佛法僧。什麼叫佛法僧?不知道。經上講,真正接受三皈,你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不會遇到災難,護法神保佑你。可是那不是真的皈依,護法神不會來的;真的皈依才有,真的持戒才有護戒神。不是說受了戒就有戒神,受了三皈就有護法神,沒這個道理。這些都是要搞清楚、搞明白,它是事實,它決定不是迷信。所以是「不可思議,超情離見」。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思是第七識,分別是第六識,就是絕對不是第六識、第七識所能緣得到的。「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文字是語言的符號,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我們去聽講,第一個不執著言說相,那我們就知道,我們看經本的時候,不要執著文字相,為什麼?言語跟文字是個工具,能不能把真相說出來?給諸位說,說不出來,這是真的,叫不可思議。但是離開語言文字,那你就沒有辦法,你決定找不到,所以用語言文字做一個方便,來引導你。好比走路,你不認識路,沿路給你放一個指路牌,告訴你這個方向從哪裡去,走哪一條路。你可不能執著,看到這個指路牌,這是往北京去的,一看,北京就在此地,就以為到了,那你就錯了,大錯特錯。語文、文字就像指路牌一樣,你循著這個走,你要把它捨掉,你可不能執著它。照著它所指的方向你去邁進,你一定會到目的地,那個目的地就是明心見性,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解釋「不可思議」這句話的意思。
下面,「《華嚴經》獨明事事無礙之不可思議境界」。《華嚴》是大乘佛教裡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我們這一代人,很可憐、很苦!生活在這個動亂的時代,在全世界歷史裡面所沒有過的,這樣的混亂。眾生沒有福報,我也沒有福報,幾十年來總想有一個地方能夠定下來,把這些大乘經典跟有緣的同學們在一起學習,好好的講一遍。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天講經,我所能體會到的,不止八小時,世尊當年在世,每天講經不止八小時。在唐朝清涼國師,他老人家住五台山,每天講《華嚴經》,我估計他至少是八小時。他老人家講了五十年,講了五十遍,多少人開悟了。我們今天沒這個福報,處處都有障緣。我個人算很幸運,它沒妨礙到我,我每天讀經不間斷,沒有機會跟大家分享,它障礙我這一點。這是障礙一些有緣眾生聞法的機緣,它障礙這個。沒障礙我,我沒有墮落,我沒有走上邪道。由此可知,一個真正發心精進不懈的人,有沒有人能障礙到他?沒有,不可能。能障礙什麼?如果你有名聞利養,它會障礙你,障礙你名聞利養。這些東西修行人都不要它,要這個幹什麼?所以就沒法子障礙你。破壞你,障礙你,讓人家對你信心動搖了,不願意跟你學了,這個與我有沒有相干?不相干,這沒有障礙我。這是障礙那些眾生,把他們聽經聞法的緣給斷掉,將來戒律上結罪,是跟他結罪,跟我不結罪,我跟你沒有關係。你要把事實真相統統搞清楚之後,你就恍然大悟,你就明白了,你那個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你造作的是什麼?你將來承受什麼樣的果報?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華嚴經》我在這一生是講了兩次,都沒講完。第一次是在三十多年前斷斷續續講的,因為常常在國際上旅行,一年講個三、四個月,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每年可講三、四個月,講了十幾年,講了一半。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這些科技的設備,講經連個錄音都沒有。後面這一次,是一九九九年,還是一九九八年?我們一九九九年好像,移民到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再請講這部大經,也一直講到現在。講了四千多個小時,不到五千個小時,講到「十住品」,全經五分之一,四千個小時。如果全經講完,就算四千個小時,還得要四四,一萬六千小時,我估計的是兩萬個小時,把這個經講圓滿。所以沒有環境不行,要有環境住在這個地方,哪裡都不去了,我現在的精神體力,一天講四個小時沒有問題,不會感覺到累。諸位想想,一天四個小時,十天四十,一百天四百,一年算三百六十天,我相信差不多十年,這部《華嚴經》可以講圓滿。我講得很細,跟講這部經一樣。如果真有這麼一個緣分,住在這個地方二十年、三十年不要動,就成功了,就圓滿了。所以這要看我們有沒有福報?沒有福報,那就沒法子了。這是很大很大的福報,這不是小福報,可以說古今以來稀有的福報。《華嚴經》獨明,只有《華嚴經》裡頭講,其他經典佛沒有說過,事事無礙,不可思議的境界。
「詳之則為十玄妙門。前於判教一節中曾淺述之」。這一段我們在前面概要裡面,把「十玄門」也詳細的做了報告,前面講過。「今經」,現在看我們這部經。「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阿彌陀佛是報身佛,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法身是體,報身是相,應化身是作用,《華嚴經》上講體相用,用大方廣三個字來表示。大是法身,方是報身,廣是應化身,廣是作用,作用廣大。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三身佛是誰?給諸位說,是自己自性裡面的三身佛。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的報身,毘盧遮那是自己的法身,所有一切諸佛菩薩都是自己的應化身,自他是一不是二,這叫事事無礙。學佛講證果,證什麼?終極的目標是證得三身就是自己的一身,這叫證得。法身毘盧遮那,這個名號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遍一切處,換句話說,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沒有形相。用現代的話來說,法身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是物質精神的本體,哲學的名詞叫本體。物質從哪裡來的?精神從哪裡來的?是從它那裡變現出來的,但是它本身,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在佛法它有很多名稱,佛經裡頭至少有五十種以上的名稱,說這樁事情。佛為什麼用這麼多名稱來說一樁事情?叫你們對名相不要執著,名相是假的,你曉得它的意思就行了,一執著就錯了,你就著了相。這是佛菩薩教學的善巧,教我們不執著名相,要懂得實質,你真正才能夠悟入。
阿彌陀佛,那就是有相了,真的有身體,像我們現在一樣,這個身體從哪裡來的?從法身來的。我們這個身體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也是從法身來的。那我們這個相跟阿彌陀佛的身相為什麼不一樣?阿彌陀佛心清淨,我們的心染污。阿彌陀佛的心裡,不但沒有貪瞋痴慢疑,分別執著都沒有,不但分別執著都沒有,六根在六塵境界他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這就叫報身。如果起心動念,那就不叫報身,叫應化身。我們的身是應化身,我們這是什麼應化身?是善惡業報應化身,這就非常低級。簡單的說,我們的身是善惡業報身,過去生中造的善業,現在在人間享福,有福報。過去生中造很多不善業,那你現在在人間受苦,受苦受難這是業報,都有因的。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沒到」。這時辰是什麼?你現在在享福,是你過去生中的善報、善業,等你善業的報報盡,這叫時候到了。善業報盡,報盡以後怎麼樣?你阿賴耶識裡還有惡業,惡業就現前,現前你就受惡報。惡報受完,你又會到人間來,所以人間好像是一個交換的中心點,你會到這裡來,到人間來投胎。由此可知,我們就曉得,三善道是消你善業的,叫消業!三惡道是消惡業的地方,統統消完了,再到人間來修行。到人間來你又造業,如果再造惡的業,那你再到三惡道去;你造善業,你就到人天兩道去享福去。
所以最難得的,你看這個世界上的人有多少?幾分之幾的人遇到佛法?聞到佛法?我們依照世界上這些宗教家們的說法,大概十分之一,不是一半,十分之一。我們現在概略的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數,是以基督教跟天主教最多,這兩個教合起來,大概超過二十億人,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其次就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伊斯蘭教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的教友大概在全世界有十五億,有這麼多。佛教徒在全世界大概有七個億的樣子,全世界,所以應該是世界人口十分之一,十個人才有一個佛教徒。這是世界上宗教人口最多的三個宗教。我們再問一問,信仰佛教的人,就算七億人,有幾分之幾遇到真的正法?我們也用十分之一,真的,可能只有十分之一,恐怕還不到,遇不到正法。遇到正法,是不是真的相信?真相信的人,是不是真的理解?理解是不是真的修行?這一層一層淘汰,淘汰到最後,真的,可能一萬個人都找不到,愈來愈少。找到淨土宗,真正念佛往生的,能不能有一萬人?我想這個有可能,淨宗同修真正往生的,我相信有這麼多人。這就很了不起,那這一部《無量壽經》對我們的幫助就太大了。
現在世界上學佛的人,真正學佛,淨土宗還是佔多數。淨土宗最重要的要斷疑生信,用什麼方法斷疑?經典,經典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迷惑,信心才能夠建立。我們這一生的方向目標確定了,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決定不變!其他幹的一切事業是副業,可以做,可以不做。副業不能妨礙我們的正業,正業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不能妨礙。這一生能生極樂世界,我們的大功告成了。阿彌陀佛很辛苦,我們很感謝他,五劫的時間造成極樂世界。我們呢?我們只要真正用一點功,三年到五年我們就成就了,我們到極樂世界跟他就平等了。換句話說,他用五劫,我們用五年,咱們就平等了,一點不假。真想去,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必須要知道,把這個世界要捨得乾乾淨淨,不能有絲毫留戀,你才能去得了。沒有絲毫留戀,這個經你才能看得懂、才能聽得懂。為什麼聽不懂?因為你有障礙,你對這個世間有牽掛,你沒有放下,所以你聽不懂。你放得愈多,你懂的部分就愈多;全放下,你全懂了,不講你也懂了,這是真的。統統沒有放下,阿彌陀佛來給你講,你也聽不懂。這些道理我們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底下一句話,「極樂淨土何異華藏世界」,這一樣的,極樂世界是法性土,華藏世界也是法性土。我們這一次《華嚴經》是在新加坡開講的,離開新加坡,我們講經沒中斷。我在新加坡我就做了一個比喻,因為華藏跟極樂很多人搞不清楚,我用新加坡做比喻,我說華藏世界好比新加坡這個城市,它是城市國家;極樂世界是烏節路,新加坡最繁華的一條街道。我說烏節路就是極樂世界,新加坡就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最精華的那一條道路,這大家就曉得了,它是一不是二。生華藏沒有不到極樂世界的,生極樂世界就已經到華藏了。那你要想一想,你不修淨土法門,你要想到華藏世界去,多難!層層關卡。頭一個關卡是六道輪迴,你要能超越,超越之後四聖法界,這四道關卡,聲聞、緣覺、菩薩、佛,你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容易!在我們這個世界你修行,你修到初禪、二禪都相當不容易,何況修到四空天,還沒有出六道輪迴。遇到這個法門,「執持名號,橫出三界」,那叫不費吹灰之力,你就超越十法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種真實利益到哪裡去找?在一切經典裡面,除了《無量壽經》,你找不到。你找到《華嚴》,《華嚴》最後還是把《無量壽經》帶上,沒有《無量壽經》它不能圓滿。所以我們才曉得,一切經歸《華嚴》,《華嚴》最後歸《無量壽》。《無量壽經》一生人人成就,叫萬修萬人去。你去不了,是你修行的不如法,你修得不如理、不如法,所以你沒去成;你要是如理如法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個地方引用《華嚴經》,最重要的就是事事無礙這個境界。
「極樂依正」,依報跟正報,依報是居住的環境,正報就是住在極樂世界這些人,佛菩薩,「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一一圓具無盡玄門」,這個無盡玄門就是前面我們所學習的十玄門,無盡玄門歸納為十類叫十玄門,事事無礙玄門,十玄門其中的一門,「故曰: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說不盡,無法想像,佛菩薩祖師最後一句話說,唯證方知。怎麼證?你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就是證,你就知道了。到極樂世界你才真知道,這個經書裡頭,我們在分享裡面,那實在講,跟極樂世界實際上的這些功德莊嚴,我們體會到的是萬分之一都不到,這給大家講真話。你到極樂世界,你才見到大圓滿,為什麼不去?
由於功德莊嚴真正不可思議,「故能令眾生,聞名得福,聞名發心,十念必生,逕登不退」。你看這多容易!聞名得福,聞名發心,都是真的。可是實際上我們今天聞名沒得福,我們聞名,心發不出來,那這個聞字裡就有講究了,這個聞不是普通的聞,菩薩的聞慧。初學佛的人,入門從哪裡?從戒定慧三學入門。到菩薩這個階段,人家修行不叫三學,叫三慧。三慧是什麼?聞思修,提升了,聞思修一般人很難懂。我在早年,應該是在四十多年前,大概四、五十年前,我講經五十二年了,大概在前十年的時候,四十多年前。那個時候台灣道安老法師,主持中國佛教會一個大專佛學講座,每一個星期天上課一次,就是利用學生的假期,同學們對佛法有興趣的話,都來上課。我記得很殊勝,那個時候報名的學生有八百多人,台灣北部地區,十幾個學校。有一天有一位同學,女同學來告訴我,她說:法師,我今天聽這一堂課,下一次我就不來了。我說:為什麼?她說「我現在懂得聞思修的道理,我聽經已經聽了兩年多,這聞。」我就明白了,我說:那你不來,回家去思,是不是?她說:對。我說:思個二、三年,妳再去修,對不對?「是的。」好,那妳今天這堂課聽了再說吧。我就特別把聞思修給大家解釋一下,聞思修要是這樣理解的話,完全錯誤了。你這聽的兩年,聽的是什麼?道聽塗說,這不是聞;思是什麼?胡思亂想;修是什麼?盲修瞎練。你搞這個不就完了嗎?我說你們現在初學的人是修戒定慧三學,三學戒定慧那個慧得到了,才叫三慧。三慧什麼?聞慧、思慧、修慧,而聞思修是一次完成,不是分做三個。聞是什麼?接觸,或者是聽到,或者是看到。一聽,這個接觸叫聞慧;一接觸就明瞭,明瞭叫思慧;這一明瞭的時候就破迷、就開悟了,那叫修慧,所以它是一次完成的,它不是分三個段落的。戒定慧真的是分三個段落,先持戒再得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它是有階層的。聞思修沒有,是一念之間完成的。我那堂課說完之後,下課我問她:妳明天來不來?她說:還來。我說:妳還有救。這個可不能錯會。由此可知,菩薩修行比我們的確是高明太多了,我們哪有那種智慧!所以思是明瞭,修是改正錯誤,我們一般講破迷開悟,迷沒有了,一明瞭之後,迷就沒有了。從斷迷這個叫修,從覺悟這叫思慧,所以接觸叫做聞慧,用這個字做代表,智慧現前。所以用菩薩三慧,那真的聞名得福,為什麼?他一聞阿彌陀佛的名號,他就明白了,他就把過去不管修的什麼法門,他都放棄了,他專心念佛,他不就得福了嗎?以前修那些法門,一定要斷煩惱,煩惱不斷,境界不能提升。現在知道這個法門,念阿彌陀佛,第一福報,第一智慧,無量功德莊嚴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這怎麼不是福報?大福報!他明白了。所以這個聞是三慧。
下面,「聞名發心」,智慧現前,哪有不發心的?發什麼心?發心去親近阿彌陀佛。給諸位說,發心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你想想菩提心是什麼意思?還不是成佛道度眾生嗎?不就這個意思嗎?到了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成佛道度眾生全得到了。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說的,發願往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因為我們有很多人懷疑,有很多鄉下老阿公、老阿婆念佛往生,人家字也不認識,沒念過書,也就知道念這句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往生有那麼好的瑞相?不生病,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這經上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沒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蕅益大師這句話把我們點破了,他一心求淨土,一生一心見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他發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你要問他有沒有發菩提心?他說我不知道、我不曉得。什麼叫菩提心,他不懂。其實他真發了,他不是假的。所以那些人到極樂世界才叫唯證方知,到那個地方他就開悟了,就不迷惑了。
「十念必生」,十念必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核心。這就是給我們說明,你真正想到極樂世界去,一點都不難,你看看十念都能去。這十念什麼時候?臨命終時,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他就往生。所以十念一念必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這什麼人?圓滿證得三種不退轉。阿羅漢,這三種不退他只有一個,位不退。阿羅漢是小乘人,小乘決定不會退轉做六道凡夫。六道裡面,上面包括二十八層天,下面一直到阿鼻地獄,都稱為凡夫,阿羅漢決定不會再退墮這個地步,這叫頭一個證得,位不退,地位不退。第二個,菩薩證得行不退,換句話說,阿羅漢、辟支佛在行還會退轉。行是什麼?度化眾生。眾生難度!算了,別度他了,退心了,阿羅漢、辟支佛有,到他有困難的時候,他退心了;菩薩不退心,菩薩再難度,他還是要幫助他。所以菩薩有行不退,這菩薩行不退,但是念還退,還不穩定。明心見性的法身菩薩,那成佛了,他證得念不退。念念趣向無上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他在這一條路上直接要證得究竟佛果,精進不退。這第三種不退。
現在彌陀本願裡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三種不退你都證得。換句話說,我們現在地位是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在這個世間我們連個小小的須陀洹都比不上。須陀洹是小乘初果,阿羅漢是四果,四果四向。我們就好像學校念書一樣,四果四向是八個年級,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八年級,八年級才是阿羅漢。須陀洹是幾年級?二年級,我們比不上他。甚至於我們一年級都比不上,一年級人什麼?真幹,他才會升二年級。我們現在在一年級,不真幹,年年留級,升不上去,我們幹這個的。升不上去,年年留級!就在這樣狀況之下遇到淨土法門,真叫平步登天,一下就圓證三不退,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什麼人難信?菩薩不相信,菩薩說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你太便宜,人家修行多辛苦,修無量劫才修到那個地位。就修阿羅漢也不簡單!你看看到二年級算證初果了,從初果到阿羅漢,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不長,天上壽命長,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從阿羅漢再經歷菩薩到成佛,時間太長太長了,這個淨宗哪有十念一念就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地位超過他們,超過他太多了,你說他能相信嗎?這話怎麼解釋?只可以說他們沒福報,他們沒有善根。沒有福報是沒遇到,沒有善根遇到他不相信,他懷疑,機會錯過了。我們這些人有福報,糊塗人有糊塗福,不就這個意思嗎?我們相信,我們不懷疑,中國人講傻人有傻福,他就真的上去了,真的超越阿羅漢、超越菩薩了。
「復以具足無量不可思議莊嚴,故萬物嚴淨,窮微極妙;光瑩如鏡,徹照十方;觸光安樂,垢滅善生」,這是說它世界的美好。美好從哪裡來的?美好是無量不可思議的莊嚴。這些莊嚴在極樂世界全是表法、全是教學,不是只是好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能幫助我們斷煩惱開智慧,表法!我們這個世間,你要是明白了,這個世間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統統都是表法。我們實在講是迷得太深,習氣太重,看不出來,接觸到的,它生煩惱,它不生智慧。到極樂世界,你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在極樂世界六根所看到的外面境界,不生煩惱只生智慧,這還得了嗎?所以你的心在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你的心就清淨,那個地方是淨土,心不清淨不能住那個地方,跟那個地方不相應。我們沒去之前心不清淨,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那個心是清淨的,心裡是阿彌陀佛,沒其他的雜念,一念清淨心就感應到淨土。到那個地方之後,你那個清淨心永遠保持不會失掉。這個能保持,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是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無與倫比的恩德。
我們在這個地方,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加持我們?這個地方他加持不上,什麼原因?這環境不好,他加持你,你一接觸外面環境,貪瞋痴慢又起來了。極樂世界他加持你,你在極樂世界絕對不會生起貪瞋痴慢的念頭,這環境好。所以極樂世界,我常常跟人說,是諸佛如來在十方世界建立度化眾生的道場,那是一個實驗點,最完善的一個實驗點。因此,一切諸佛如來把最不好度的眾生,都介紹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真正慈悲到極處。沒有一尊佛不是阿彌陀佛的贊助人,給他介紹弟子,給他招生,保送他到極樂世界,這是十方諸佛幹的事情。諸佛如來尊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像商湯七十里,那個小實驗點做得很好,天下幾百個諸侯國,尊他為天子。周文王以一百里一個小地方,做實驗點,做好了,八百諸侯,尊他為天子。所以阿彌陀佛也建立一個實驗點,極樂世界,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尊他為「佛中之王」,這給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在新加坡曾經多次講經都提到,新加坡是個小國,城市國家,它的一國就是一個城市。別看它小,如果真正學阿彌陀佛,把這個小城市建立為全世界第一個示範城市,那他就是地球上的阿彌陀佛。在這個小地區落實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它就會變成世界第一。這個小國家的人民和諧、安定、繁榮、興旺、幸福、美滿,世界第一。我在那裡住了三年半,福報不夠,我離開了。三年半在那邊做的事情,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成一家人,像兄弟姊妹一樣,當時的總統是王鼎昌,非常歡喜。王總統夫婦兩個都是好人,兩個人都過世了。
我們真學佛就要把這個教訓常常放在心上,要做第一,個人要做到人類當中的第一個人,第一好人。第一好人是什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就念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你就是這個世間第一好人,天地鬼神尊敬你。你能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你是一切人的一個好榜樣,然後影響你一個家庭,你這個家庭是全世界第一家庭。這是阿彌陀佛告訴我們的,你要會看,這叫弘法利生,這叫正法久住。正法久住靠誰?靠我,靠我家。我這一家是佛化家庭,人人都能夠依照佛經典的教訓去落實,依照經典裡面所說的原理原則,一家人大大小小、男女老少共同遵守,和睦親愛,做出家的好榜樣。你會影響你的親戚朋友鄰居,然後擴大的時候,把你的事業做成同行裡面的第一,你把佛經上這些落實,落實在你公司行號裡頭,落實在所有員工上。你的這個事業是三寶的事業,你的這個事業裡就具足無量不可思議莊嚴,個人如是、家庭如是、事業如是,十年、二十年你會影響這一個地區、影響這一個城市,到那個時候我相信經上所講的這些統統出現,那什麼?萬物嚴淨,莊嚴、清淨。
我是二000年從新加坡移民到澳大利亞,明年是我們學院正式成立十週年,我們會做一個活動,確實我們是向著這個目標去前進。十年當中,我們跟這個小城的居民融成一片,像兄弟姊妹一樣。我們的做法也都是隨緣,一絲毫勉強都沒有。十年前學院成立的那一天,我們開了一個晚會,招待距離我們周邊的三條街,就是周邊三條街的居民,我們發請帖邀請他,我們是鄰居,新來的鄰居,請他們吃晚飯,向他們報告,我們到這邊來居住。我們是一個佛教的團體,他們那裡挺新鮮,因為從來沒有佛教,這個小城只有基督教,沒佛教,我們到這邊來跟大家做鄰居,為他們做個說明會,大家吃飯吃得很歡喜。會後就有很多人來給我講,他說,法師,你們這樣的活動能不能多辦幾次?他很歡喜,多辦幾次。我說那好,那天當時我們就決定,每個星期六,我們叫它做溫馨晚宴,免費招待,圖文巴這個小城任何人都可以到這邊來吃飯。這個晚會做了十年,每個星期六晚上,做了十年,現在連這個小城裡面不同宗教都來參加,而且還來表演。這個是萬物嚴淨莊嚴。
我們的鄰居非常愛護我們,很多人想買他的房子,他不賣,他說這鄰居太好,我喜歡這個地方,捨不得離開。我們那邊種菜,我們現在也十年了,到那邊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學習種菜。十年,我們的菜園愈來愈大,現在我們種的蔬菜幾十種,平常我們學院吃飯大概有六、七十人,辦活動的時候,有的時候到一千人,我們的菜園每天可以供給一千人吃飯。這個菜園沒有農藥、沒有化肥,莊嚴清淨。我們對這些小蟲,我們跟小蟲溝通,我們對牠們禮敬,稱牠們為菩薩,跟牠們往來,我們都是合掌恭敬,稱小蟲菩薩、小鳥菩薩、螞蟻菩薩。我們的菜園裡面專門有一塊,我們也是天天用心來種植,專門供給這些小蟲的,你們要來吃的時候,我們供養你,你們有個區域,專到那裡去。小鳥也是如此,小鳥吃水果,我們水果樹很多,也大概有二、三十種不同的品種,指定幾棵樹供養小鳥,不是指定的牠們決定不會侵犯。十年,不是短時間,非常殊勝。我們跟小動物的相處比人好處,牠們聽話,講信用,牠們守誠信。人不好處,這些小鳥、小蟲非常好處。從今年開始,我們想大規模的種稻米、種小麥,種主食。因為常常聽科學家報告,將來會有糧食危機,農業很多地方因為氣候變化欠收,所以我們天天把修學的功德迴向給十方,祈求這個地區風調雨順,這個區域少災少難。我們自己種糧食。所以現在土壤問題嚴重,化肥、農藥把土地毒害了,所以土地生長的東西都是帶著病菌,不健康的,這都是人類自作自受。我們學佛的人,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恭敬、誠信,對人、對事、對物。
「故萬物嚴淨,窮微極妙;光瑩如鏡,徹照十方;觸光安樂,垢滅善生」。這個垢就是不善的,不善的念頭都滅了,不善的行為當然沒有,你所生起的都是善念,善心、善念、善言、善行,從我們這個小點做起,漸漸擴大影響。我們的目標,因為這個十年的基礎奠定下來了,明年的活動,我們這個小城裡面所有的宗教都會來參加,我們的市長支持我們的理念,總理鼓勵我們努力去做,把這個小城市,這個小城市居民只有十萬人,希望做到世界的模範城市。小城市的居民都是一家人,相親相愛,互相照顧,互相關懷,互助合作,你到這個小城,小城會很親切,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這個目標,我們希望三年到五年把它完成,在現前這個基礎上,我們已經有了信心。三年、五年它就會變成全世界第一個和諧、幸福、美滿的示範城市。今年年初,我回去看看,市長換了,換了一個新市長,他就有意思想把小城做成一個模範城市,我們一談就志同道合。我說你這個理想可以實現,我們全心全力配合你,這年輕人很有作為。
下面這就擴大了,都是讓我們來學習做示範點的。「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這是講極樂世界,它影響到十方世界了,這一個點。我們在這個小城裡頭,我們有個學院,這個小點,影響到這個城市。這個城市做成功了,是一個落實倫理的城市,落實道德的城市,落實因果、宗教教育的城市,慢慢影響這個地區昆士蘭州,再擴大就影響整個國家澳大利亞。我們大家努力不懈,好好去做。到影響到一個城市,實際上就會影響到全世界。我們會把這個城市,每一天人民生活點點滴滴,用衛星電視向全世界播放。諸位曉得用意是什麼?你們知道嗎?招商!全世界的人都會到這裡來參觀,都到這裡來考察,這個小城不要幹別的行業,只幹觀光旅遊的事業就行了,多搞小的旅館,多搞這些飲食,全是有機的飲食,我們專門做服務業,其他都不做了。客人絡繹不絕,到這個地方來,看了之後,回去一定會自動宣傳,世界上有這麼好的地方。所以很快,因為現在媒體太發達了、太方便了,很短的時間全世界人都知道,都會到這個小點來考察觀光旅遊,來學習,這個城市就出名了。第一個高興的是市長,他的政績成功,將來如果競選總統,肯定要投他的票,他一當總統,那不就把全國都帶起來了嗎?那就影響到全世界了。所以世界真正安定和平,化解所有衝突矛盾,就從這裡做起。《無量壽經》給我們的貢獻,《無量壽經》教我們的,我學了要真幹。做這麼多好事,這是真實功德,以這個功德迴向念佛求生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鼓掌歡迎你去,你的確是現在人所說的活學活用,真的利益了眾生,真的把佛法從這個地區發揚光大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只能夠講到此地,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