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感通 (共一集) 2012/6/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379集) 檔名:29-298-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三十二頁第一行,從末後這一句看起:
「《觀經》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為大勢至」。我們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經論上說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義及緣起。「《悲華經》曰:由汝願取大千世界故,今字汝大勢至。又《思益經》曰:我」,這是大勢至菩薩自稱,「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觀經》」,《觀無量壽佛經》裡面也有,「又云:此菩薩行時」,這菩薩就是大勢至菩薩,「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這是《觀經》上有這麼一段文。故《大日經疏》第五曰:「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大勢。言此聖者」,大勢至菩薩,「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又《觀經》謂大士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餘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念老舉這些經,裡面有關大勢至菩薩名號,會集在一起,讓我們合起來看,菩薩勢力全是智慧。
《觀經》前面這一段,菩薩以智慧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幫助有緣眾生。有緣眾生能接受、能生歡喜心、能依教奉行,菩薩對他的加持就發生力量;如果是不在意,沒有恭敬心,沒有真誠心,遇到跟沒有遇到沒有兩樣。實際上佛光普照,只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善根福德因緣。我們現在,最近這將近二十年,我們用網絡、用衛星,也是普遍全球,還是度有緣人。有緣人他收看,沒有緣的人他不收,也有一些人想看,不知道這個信息,這是緣不足,有善根福德,沒有因緣。佛光普照,就像我們現在的衛星、網路一樣,但是佛的智慧光明不需要儀器來接收。什麼東西接收?真誠、恭敬、祈求,一般宗教裡面講禱告,真誠恭敬的禱告,他就有感應。為什麼?因為我們知道佛光遍照法界,障礙是在我們自己。為什麼?菩薩沒有障礙,小菩薩都沒有障礙,小菩薩是說的十信位的菩薩。那我們知道了,最低限度他五種見惑斷了。
初信位的菩薩,小乘初果,小乘沒有法子,小乘就是障礙,心量小,沒有大心。你看,初果斷見惑,初信位的菩薩也是斷見惑,但是初信位是大乘,他就能夠收到一切諸佛如來的信息。煩惱習氣斷得愈多,他收到的信息就愈豐富,一定可以幫助自己提升境界,也能夠幫助自己弘法利生,福慧雙修。現在經裡頭講這些道理,我們逐漸都能夠接受,能夠理解。對我們來說,斷煩惱、消業障是必要的,不能不認真去做。遇到淨宗法門的人,這個的確是有大善根福德因緣。為什麼?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不同於大乘,不同於小乘。小乘能證初果、二果不錯了,大乘能夠證得十信位的菩薩也算不錯了,一生成佛不容易,他還有長劫修行,不能跟這個法門比。所以這個法門,有真誠恭敬心,決定得佛菩薩加持,尤其是觀音、勢至。
《思益經》裡頭這段話,說大勢至菩薩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像我們現在發生地震?不是的。這個震動不是山搖地動,不是的,人心震動,講人心興奮,受感動,是這個意思,這《思益經》裡頭所說的。《觀經》所說的,這是地動,佛經上講的六種震動,這是瑞相。這個地方瑞相還有祥瑞,有寶花出現,五百億寶花。這個數量很大,不是五朵、五十朵,五百億寶花。「一一寶花,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這個瑞相我們看不到,我們有障礙。什麼人能看到?明心見性,他一定能看到。在《華嚴經》上講,初住以上,決定能看到這個現象,不會是假的。《大日經疏》這是密宗的,用世間國王大臣這些尊貴之人,他們的威勢自在來比喻菩薩,菩薩也有這種威勢自在。世間國王大臣是先世修積的福德所得到的,菩薩是以智慧慈悲獲得威勢。
末後《觀經》告訴我們,大勢至菩薩跟觀世音菩薩相貌完全相同。只是大勢至菩薩寶冠當中有一個寶瓶,觀世音菩薩寶冠當中有一尊佛像,立佛,站著的佛像。我們看到現在有很多造佛像的,觀音菩薩寶冠當中有一尊佛是坐著的像,不是坐著的,站著的,《觀經》講立佛。看到寶瓶,這是大勢至菩薩;看到立佛,那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手上常常拿的是楊枝淨水,手上拿的這個,容易看見;而大勢至菩薩手上通常拿的是一朵蓮花,所以再從手上拿的東西不一樣。這是介紹這兩位菩薩。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
這兩位菩薩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都是在娑婆世界修行證果的,他們現在往生在極樂世界。「為十方人民示此典範。普願眾生,求生淨土」,給我們大家做榜樣。兩位都是等覺菩薩,實際上兩位也是久遠劫都已經成佛了,他們的示現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在極樂世界,當然所現的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是彌陀的本願。在實報土現的是報身,在同居土、方便土現的是應身,應身跟報身不一樣,可是在極樂世界是一樣的。極樂世界每一個往生去的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身相跟佛完全相同,這個經論上講得很清楚。佛為什麼要發這種願?因為看十方世界,相好不同引起煩惱。相好的人生驕慢的心,貢高我慢,相好差的人生自卑感,會引起這樣的煩惱。彌陀慈悲,希望他將來這個道場不會有這種情形,沒有讓人生煩惱的這個緣,現在講條件。所以他發願,生到極樂世界相貌完全相同。所以這個世界是平等的世界。
縱然煩惱習氣是帶到極樂世界去的,阿賴耶識裡頭有,但是它沒有緣,沒有緣,這個煩惱不會起現行。煩惱不起現行,在極樂世界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不但煩惱斷了,連煩惱習氣也沒有了,這是彌陀無比慈悲之處。在西方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為一切往生的人做最好的榜樣,這就是菩薩。普願眾生,求生淨土,這兩句是菩薩對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特別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苦!我們看下一段經文:
【欲至十方無量佛所。隨心則到。現居此界。作大利樂。】
他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想到十方無量佛所,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怎麼會想到的?要真的有『欲至』,觀音勢至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我們知道是凡夫,不是菩薩。沒有起心動念,而是十方世界有感,菩薩有應。在西方世界,不但是實報莊嚴土,他起的作用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眾生有感必定有應。我們讀過賢首國師,就是前面講的法藏,華嚴宗第三代的祖師,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這個裡頭講得清楚。宇宙源起,萬物源起,生命的源起,跟我們自己的源起,從哪裡來的?《還源觀》上講得清楚。開頭第一段給我們講的,法性,「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東西有,有,但是我們見不到。為什麼有?因為一切萬法從它而來,就像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華嚴》上的源起,他就用一句話說清楚了,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因為它沒有現象,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我們的本體,它是真正的我。
這一句名字說得好,把它的德相都形容出來。你看「自性清淨」,「圓」是圓滿,一樣都不缺,你想到的東西都有,你想不到的東西也都有。實在講,你想到的很少,你想不到的很多,全有。「明」就是智慧,那個圓就是德相,就是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它就在那一句,「自性清淨圓明體」裡頭,這顯一體。誰知道這個體存在?大乘教裡常說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見到,就證得了;七地以前知道,還沒有證得。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些人都證得了,所以他知道。起二用,這個起二用就是宇宙萬物出現了。怎麼出現的?一念不覺,就出現了。一念沒有原因,一念沒有先後,因為在這個境界裡頭,既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空間、時間都不存在,所以只是一心、一念。這一心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
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那裡頭的一念,這一念迷,宇宙出現了。好像什麼?作夢了,夢境出現了,十法界依正莊嚴真的是個夢。但是迷得很深,夢中裡頭又作夢,會有好幾重的夢,我們自己不知道。誰知道?覺悟的人知道,八地以上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起二用,第一個,依報出現,宇宙出現,時間、空間出現了,萬物出現了。第二個,我出現了,我是正報。我跟宇宙同時出現的,都在這一念當中成就的,這個時間非常之短,所以佛法裡面講不生不滅。實際上是有生滅,有生滅為什麼說不生滅?生滅等於不生滅,因為它太短了,你還沒有起心動念它已經消失,第二個念頭又起來了。第二個念頭不是第一個念頭,每個念頭都不一樣,沒有相同的兩個念頭。這些事情都被現代科學家證明了。佛在三千年前,根本就沒有科學儀器,他怎麼知道?怎麼會知道那麼清楚?他定中看見的。定中,時空沒有了,定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所以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統統看得清楚。
這個現象出來之後,接著賢首大師給我們講,它有三種周遍,有這個現象。第一個是周遍法界,環境的現象周遍法界,環境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也周遍法界,我們念頭才動,遍法界虛空界都知道了。那物質現象?物質,知道。為什麼?物質現象也是波動形成。所以物質現象諸佛菩薩都知道,因為它波動。我們身體好像是個發射台,我們這個波發出去,念頭是波動現象,物質也是波動現象,於是我們起心動念、我們身體狀況,佛菩薩統統知道。這是第一個周遍的。
第二個周遍是出生無盡,念頭動了,所有境界跟著你的念頭在變,在產生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找不到兩個相同的樣子,就是變化太大了,它跟著你念頭變。什麼時候相同?念頭沒有了就相同。好像水一樣,這個水沒有風的時候,所謂風平浪靜,沒有波浪,這是一樣的,你看那水平的;微風一吹起了波浪,就不一樣,你不可能找到兩個波浪是一樣的,找不到,就是這麼個道理。只要動念頭,那以後就不會再有兩個一樣的相出來,就出生無盡。所以,我們的念頭要管住,念頭不能不清淨,念頭不能不善。不清淨就染污,不善的話就是惡道,就現這種境界。念頭清淨,什麼是清淨?沒有執著就清淨,沒有執著是清淨的。執著裡面分善惡,有人執著善,有人執著惡,執著是六道輪迴;分別是四聖法界,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那是從分別來的,他有分別。這就形成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出生無盡裡頭變現出來的。
第三個周遍是心量,含容空有,就是大乘經裡頭常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什麼?我們本來的心量,這個一定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心量都是跟虛空法界一樣大。量大福大,誰的福最大?佛最大,佛是佛證得究竟圓滿。究竟圓滿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不是外頭來的。無量智慧、無量福德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佛法稱為內學,不向外攀緣的,一切都在自性,一切都在內。內學好了,自然顯現在外面,顯現在外面就像極樂世界一樣。你看極樂世界的依報、極樂世界的正報,自然顯示的,不是有意的,不是哪一個修的,不是的,純粹是自然的。決定沒有人去設計,沒有人策劃,也沒有人去製造,這才叫真自在。
這三種周遍我們要記牢,記住對我們有大利益,能夠約束我們起心動念,不敢有惡念,不敢有邪念。為什麼?所有的諸佛菩薩全知道,沒法子瞞人,都知道!中國古人所謂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這是比喻,十個眼睛看著你,十個手指著你,你還敢做壞事嗎?古人這句話是形容詞,但是佛給我們講的這三種周遍,這不是形容詞,這是事實真相。整個宇宙就好像一個電網一樣,任何一個地方一點有動靜他全知道,沒有不知道的。我們跟宇宙、跟諸佛菩薩、跟天地萬物是一體,都在這個圓球網上,我們是網上的一點,我們能發射,我們也能夠接收。十方一切眾生發射的,現在我們為什麼不能接收?實際上,我們統統都收到了,只是我們現在的這個機器有故障,雖然接收到了,接收到了不知道,自己感受不到。這是因為自己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些障礙,所以外面的信息收不到。心清淨了,就能收到一部分;心要是平等了,就收到大部分;心要是覺悟了,完全收到了。可是我們發出去的,一切諸佛菩薩絲毫障礙都沒有,全都收到,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曉得,這《華嚴經》上說的。賢首國師這篇論文就像博士論文一樣,文字不很長,《華嚴》裡頭最重要的東西全都講到了。實際上,《還源觀》就是一部《華嚴經》,把宇宙人生真相說出來了。
第四段是教我們怎樣做人,菩薩行、菩薩道。那是什麼?跟我們講四德。這個四德是根本的四德,一切德行的基礎都離不開這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要學諸佛菩薩,隨緣,恆順眾生;妙用,隨喜功德。我們眾生的用不妙,為什麼?他有果報,這就不妙了。你幹善事、好事,三善道,幹壞事,三惡道,這就不妙了。他妙在什麼地方?他妙在隨緣,也行善,也作惡,但是行善沒有行善的念頭,作惡沒有行惡的念頭,這就妙!他那個隨順不造業,為什麼?六根隨順,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太妙了,這是凡夫做不到的。他為什麼能做到?他了解事實真相,知道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換句話說,他在恆順的時候絕對沒有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是什麼?我、你、他,這邪知邪見,他沒有這個概念。對於一切境界裡,他沒有佔有、沒有控制,甚至於是沒有起心動念。像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一樣,我們有心對它,它無心的反應。它那個反應,很美的圖案,或者很醜陋的圖案,它是從自性自然反應出來,它沒有起心動念。這種造作就叫淨業,這個很難!真正的《金剛經》上所說的四見、四相破了,才有這個境界出現。四相、四見沒破,肯定造業,為什麼?你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凡夫,這十法界裡頭的眾生,這是病態,這是染污。
我們今天要學的,確確實實我們是感恩阿彌陀佛,淨土宗的方法不是修空觀,教我們念佛。我們心裡頭只有這一尊阿彌陀佛,抓著緊緊的,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吃飯阿彌陀佛,穿衣阿彌陀佛,工作阿彌陀佛,待人接物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妙極了,這個方法太好了。這個方法人人都可以學,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心裡頭所有的雜念、妄念,全部把它打掉,以一念代替一切念頭。這個方法能往生,往生就等於成無上道,這是淨宗殊勝之處,這是淨宗微妙之處。觀音、大勢至菩薩表演給我們看,在十方世界接引有緣眾生。佛經上常用的名詞叫攝受,就是接引,講攝受很多人聽不懂,講接引,接引眾生。
你看這邊,這註解裡頭,『欲至十方無量佛所』,註解裡頭講的「攝取不捨」,這就是接引,攝取就是接引。只要你跟淨宗有緣,菩薩不會把你捨棄掉。有時候你退轉了,你的信心降溫,不想再繼續學習,菩薩會照顧你,菩薩會把你拉回來,這就是慈悲,這就是智慧。「令離三途」,頭一個不讓你墮三惡道。不讓你墮三惡道,換句話說,就是幫助你放下貪瞋痴。幫助你放下貪瞋痴的方法很多,最普通的方法,也相當有效果,就是教學。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幫助我們,講經說法做榜樣給我們看,他真放下了,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全放下了。如果他沒有放下,我們不相信,他統統放下,我們就相信了。
「得無上力,同生極樂。」無上力頭一個是信心,一心信樂,那就是無上力。一點懷疑都沒有,仰慕阿彌陀佛,希求往生淨土,聲聲佛號相續不斷,這人決定得生。你修學過程當中,心要堅定,無論什麼樣的境緣都不放在心上,這兩位菩薩常常照顧。前面我們說到,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拜到五台山。這個念頭一發,文殊菩薩就知道了,文殊菩薩就在你身邊照顧你,你看不到他,他看到你。你有極度困難的時候,他就現身,就出現了,就來幫助你解決問題。我們今天不是朝五台山,我們是朝極樂世界,一心嚮往極樂世界,一心求生極樂世界,觀音、勢至就像文殊、普賢一樣,就在你周邊照顧你。遇到什麼樣的魔障,或者說是病苦,病苦也是魔障,病是魔,菩薩決定照顧,攝取不捨。我們自己要信得過,一句佛號要念到底,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絕不退轉,絕不改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就能感動佛菩薩。
下面這一段「別明觀音救苦」。這是現前我們迫切需要知道的。
【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在一切菩薩當中,觀世音菩薩代表自性的大慈大悲。自性的大慈大悲,叫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同體大悲,遍法界虛空界,上面是諸佛如來,下面是地獄眾生,這裡頭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確確實實是一體。佛經上有兩句話說,「心外無法」,一切法是從心變現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識,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外找不到法,法外面哪有心?心在哪裡?法就是心,心就是法。這個我們知道了,彌勒菩薩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聽懂了。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形相,「形皆有識」,識就是念頭。被今天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是念頭的波動現象產生物質。物質不是真的,是假的,念頭產生的幻相。
科學家稱微中子,佛經上講極微色,他們的名詞叫微中子。微中子就是大乘經上講的極微色,是物質最小的單位,這個東西。所有現象都是它組合的,叫一合相,《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這《金剛經》上的話,這話說得非常有意思,這才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了解之後,你對於感應這個事情不懷疑了,對於感應這個事情,完全相信、完全接受。我們真幹,佛菩薩保佑;我們幹假的,有妖魔鬼怪在旁邊竊笑。我們是讓妖魔鬼怪看笑話,還是讓佛菩薩來真幫助我們?都在自己的一念。自己一念真、一念純,佛菩薩照顧,妖魔鬼怪看到也尊重,只要你幹真的。幹假的,他們瞧不起你,笑話你。
現在講到觀音菩薩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世稱」,世間人稱他為「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法華經.普門品》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就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是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都可以,「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事情很多。真的,什麼個道理,一心專念,問題真能解決?這就是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的,念力能量之大不可思議。念力是自己的,還有一個願力,願力是觀音菩薩的。觀音菩薩發這個大願要救苦救難,我們念他,這兩種力量結合,產生不思議的能量。這個能量,大火不能燒,大水不能溺,大災難當中你不會有傷害,這是自己的念力跟菩薩的願力相結合。我們沒有願力,這個念力要真、要純,不能有雜念在裡頭,觀音菩薩的願力才加持得上。如果我們求觀世音菩薩這個心不誠、不恭敬,很隨便,沒有什麼誠意,這個不起感應道交作用,起感應道交作用全在真誠。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得一分菩薩加持,十分誠敬得佛菩薩十分慈悲加持,不一樣!
「又曰: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我們有畏懼、有恐怖、有害怕的時候,菩薩來安慰你,菩薩來幫助你。真的,這種感應事情自古以來記載非常多,《觀世音菩薩靈感錄》裡頭。菩薩來現身,不一定現的什麼樣子。虛雲老和尚朝山生病,文殊菩薩現乞丐身,來幫助他解決困難,照顧他十多天,體力完全恢復了,他才離開,這化身。如果我們在急難當中,觀世音菩薩會化身,大勢至菩薩也會化身,與我們有緣的。所以,念觀音菩薩,把這個緣分特別向上提升,觀音菩薩就現身了。「是故若有急難恐怖」,底下講,「但以至誠歸向大士」,歸是回歸,依是依靠,在急難的時候只有依靠觀世音菩薩就沒事。「虔持名號」,真誠恭敬念菩薩的名號,「悉得解脫」。下面將名號寫出來,「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大士神光」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一段末後叫我們皈依觀世音菩薩,應該記住。現在地球上災難太多,天災人禍遇到了,你一心歸命專念觀音菩薩,什麼都不要想,問題自然解決。
下面,第二十九品「願力宏深」。念老有個簡單的題解,「本品顯彼土所有菩薩均願力宏深,決定一生補佛」。在這一品要介紹的,是極樂世界所有的菩薩,人人都是願力宏深,像觀音、勢至一樣。觀音、勢至在極樂世界給這些菩薩們做榜樣,他們有這種能力,因為他早就成佛了。他成佛的地方不在此地,他特別到極樂世界來幫助阿彌陀佛,示現菩薩身分。前面有介紹,這兩位菩薩曾經在娑婆世界修行,等於說娑婆世界是他的故鄉。他對於娑婆世界有很深厚的感情,這就是講緣分,感情變成了緣分,能夠做示範、做榜樣。
「若有本願為眾生故,雖生極樂國土,不捨惡世有情」,我們相信這種人很多。我們也有這個願,這個願好像是自然發出來的。這個地方我曾經在這裡住過,就是有緣分,提到了就特別親切。我們這個地球上,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不少。從東晉遠公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往生,以後世世代代依照淨土三經一論,現在是五經一論,修行往生的人不計其數。這些人對這個地球怎麼能不關心?這不可能。地球上今天出了這些事情,佛菩薩來到世間來救苦救難,佛菩薩從哪裡來的?從極樂世界來的。哪些菩薩?是地球上以前念佛往生的這些人來,肯定是他們。你看,雖生極樂世界,不捨惡世有情,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惡世。
「故入生死,救度群生」。他來示現,示現有生死,不怕生死,來救度大眾。「欲令十方一切眾生,皆得往生」,他來勸我們念佛,勸我們往生,往生到淨土,「皆當作佛」。作佛之後,「輾轉救度,無有窮盡」,這成佛之後。在極樂世界還沒有成佛,也有阿彌陀佛這種能力,就是輾轉救度,無有窮盡。「品末復讚無量壽佛恩德無極」,這句話真的,一點都不假,佛菩薩的大恩大德不可思議。請看經文,這第一段。
【復次阿難。彼佛剎中。所有現在。未來。一切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
這個科題「生皆作佛」,只要你往生。所以這是一生圓滿成佛的法門,在一切經裡頭找不到第二種,確確實實是釋迦如來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頭的第一經,直接幫助我們成佛的。請看註解,「本品正彌陀第卅五一生補處願,及卅六教化隨意願」,這兩願的成就,這品經就是介紹這兩願的成就。「第卅五願曰: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究竟圓滿,必定成佛。「除其本願為眾生故」,或者他慈悲心重,沒成佛就想度眾生,「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這個弘誓鎧就是淨宗法門,就是念佛法門。這個法門得一切諸佛的加持,為什麼?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念佛人的不可思議處。我們一般就是世間人情來說,阿彌陀佛的學生,這能不照顧嗎?看到佛的面子得一定特別照顧你,你不是普通人,阿彌陀佛的學生。真正做阿彌陀佛的學生才行,諸佛護念,龍天鬼神擁護,這真的是阿彌陀佛的學生。
阿彌陀佛的學生,真學生,標準是什麼?標準就是我們淨宗行門的五個科目。你把這五個科目老老實實做到了,你是標準的彌陀弟子。第一個「淨業三福」,第二個「六和敬」,第三個「戒定慧三學」,第四個「菩薩六波羅蜜」,第五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就這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是我們的行門,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這五條。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阿彌陀佛保佑你,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保佑你。只要把這個做好,真信、真願就是發菩提心,接著一向專念。這個就是弘誓鎧,就能夠教化一切有情,幫助一切有情眾生,「皆發信心」,真信真願,「修菩提行,行普賢道」。我們淨宗行門的五個科目,就是菩提行,就是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你到他方世界去示現,示現是應化身,這個應化身永遠不會墮三惡道。
「凡生極樂者,不離安養,必至一生補處。」凡是生到極樂世界,不離安養,安養就是極樂世界,不離開極樂世界,你一生決定成佛。這句話很重要。所以,到極樂世界去,一定要效法極樂世界那些菩薩。可不可以回到這個地球上來幫助大家苦難?行。真身還是在阿彌陀佛講堂如如不動,到這個地球上救度眾生,化身過來,有本事化身,就是應化身過來,就行了。到極樂世界之後才曉得,我們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是從地球上去的,過去生中,也許我們不在這個地球上,在別的星球上,到極樂世界全都知道了,生生世世。這個宇宙當中哪些地方跟我們有緣,你都會平等看待。所以有緣眾生,今天有苦有難,決定去幫助他,決定去勸導他信願持名,同生極樂。不但救他現前離苦,幫助他永遠得樂。
我們看下面這段經文,這段文長一點,「主伴宏願」,「稱願度生」。
【唯除大願。入生死界。為度群生。作師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莊嚴。雖生五濁惡世。】
這像我們現在這個世間。
【示現同彼。】
他到這個世間來,示現的也跟這個世間人一樣。就像文殊菩薩救度虛雲老和尚,示現的乞丐身這個身分。
【直至成佛。不受惡趣。】
他們生生世世不會墮惡道。而且:
【生生之處。常識宿命。】
六通具足。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但有菩薩,發殊勝大願。願入生死界,教化有情。彼土菩薩親聞彌陀說法,即以所聞,轉教眾生。故所說法,親承如來,故亦如獅子之吼也」。這是解前面的四句。與菩薩有緣的這些眾生,現在在六道輪迴,遇到了災難,菩薩為了要度他們,獅子吼是講經教學,肯定是用應化身來。應身,像釋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在世間住世八十年。八十年統統都在示現,都是在教化眾生,說法,言教,不說法,身教,他做給你看,你看到要覺悟。我們得會看才行,才能看到門道。他們所教的就是阿彌陀佛所教的,在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說法,見阿彌陀佛示現,全學會了。所以,到這個世間來,也很像阿彌陀佛,來教化眾生。
底下這一句是比喻,『甲胄』,古時候士兵披掛鎧甲,防止刀劍,這上戰場。菩薩到我們這個五濁惡世來,也就好像來打仗一樣的,那他們的鎧甲是什麼?這個註解裡頭說,「以喻大心行人,為敵生死,以誓願為鎧甲,護衛本身慧命」,用這個做比喻。誓願,每個人學佛的時候都發了這個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共同的願,四弘誓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不超過這四願,這四願是總的,個人發的是別願。這個願就是鎧甲,有度眾生的大願,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這個事情一定要做。
斷惡修善,這是持戒。能持戒才不會被外頭境界所轉,不會退心,不會轉變,你能夠守得住。勤修法門,這是自己為眾生做個好榜樣。學佛要怎麼個學法?一定要懂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就是三學,知道三學怎麼個修法。戒就是規矩,遵守老師的教誡。老師要認真選擇,選擇的標準是講求師承,這個老師他跟什麼人學的。真正有德行、有修持、有學問不會錯,中國古人常說「名師出高徒」,跟誰學的。在這一生當中沒有好的老師,現在好老師找不到了,怎麼辦?古人給我們做了個榜樣,私淑弟子。在中國,第一個是孟子,孟子真正發心求學,想學孔子,做孔子的學生。孔子已經過世,但是孔子還有著作在,著作不多。他能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專學孔子,有不能明瞭的地方,找孔子的學生向他們請教。他學成功了,成功的祕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成功的效果不可思議,超過孔子在世的時候所有的學生。你看,後人尊稱孔子為至聖,尊稱孟子為亞聖,說孔孟,他不說別的,都承認孟子是孔子的傳人。老師不在世了。
這給我們開了一條路子,我們今天要真學,沒有好老師,學古人。我跟李老師的時候,李老師很謙虛,告訴我,我只能教你五年。那五年之後?他說我給你介紹一個老師。誰?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世了。印光大師的《文鈔》在。那個時候沒有全書,一般流通的只有《印光大師文鈔》正續兩編,一共四冊。老師隔了幾天就把《印光大師文鈔》這四冊書送給我了,告訴我,你跟他學絕對不會有過失,學古人。學《華嚴》,我們跟清涼大師學,認真的學《疏鈔》;學《無量壽經》,我們今天認真的學習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也就是他老人家給我們蒐集的這些資料,決定沒有過失。
這是在今天的環境之下,好老師真找不到了。真有好老師,他不教你,為什麼?心浮氣躁,沒有誠敬。聖學,只有真誠恭敬才能得到利益,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有幾分誠敬心你得幾分,沒有誠敬心,佛菩薩來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同樣一個老師,教很多學生,有有成就的,有沒有成就的。你細心去觀察,有成就的有誠敬心,他有多大的誠敬心,他就有多大成就;他沒有誠敬心,他就不會有成就。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不是老師不教,不是老師不慈悲,老師哪有不教人的?做老師的人一生,唯一的一個希望就希望有傳人,讓他一生所修、所學不至於中斷掉,沒有傳人就斷了。所以,中國古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如果沒有傳人,對老師對不起,不孝,老師傳到我就斷絕了,後頭就沒有了,總要有傳人。可是這個傳人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偶爾遇到了,遇到這個人什麼?這個人有真誠心,真想學,那就應當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讓這個法脈永遠傳下去,不至於中斷。沒有傳人,那沒有辦法,怎麼辦?古人說寫書。我眼前沒有傳人,希望將來後世有人看到我的書的,他就像孟子一樣,他能夠相信、能夠認真學習,他能成就。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留下來這些經典,也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今天找不到老師,但是佛的經典在世間,依照經典來學習就可以。所以我們受持《無量壽經》,以什麼人為老師?以阿彌陀佛為老師,祖師大德為助教。對老師恭敬,對助教跟老師同樣的恭敬,只有在恭敬當中才能學到真東西。真東西是什麼?性德。佛法稱性的,唯有明心見性,這是老師對學生唯一的期望。為什麼?見性,他就畢業了,他就圓滿了,無師智、自然智統統現前,他全通了,這真正是畢業了。沒有到這個境界,學了幾年沒畢業。畢業的少,沒有畢業的大多數。沒有畢業的要有成就,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自己要精進不懈,能不受外面環境影響,能堅持到底,也可能有成就。真正有成就的,還是在淨宗法門。淨宗法門是以往生為成就,圓滿成就。真正在臨命終時念佛往生淨土,圓滿成就,這是大成就。如果不能往生,沒有成就。為什麼?又搞六道,又搞輪迴。輪迴完全是業力,業力牽著你走,善業牽引你到三善道,惡業牽引你到三惡道,這一世大好機緣可惜了。所以一定要有成就,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祖宗,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老師。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