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八相表法的啓示  (第十二集)  2012/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093集)  檔名:29-337-00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二十六頁,從第一行看起: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

  這兩句說得很輕鬆,做起來很難。『魔見』,這對面是佛見,佛知佛見的反面是「魔見」。『裂』是破,也就是放下的意思。「魔者,《智度論》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這個壞是連貫下去的,它壞道法、它壞功德、它壞善本,這都叫魔。魔者折磨,讓我們對於功德、善本不能成就,道法當然更不能成就,它來障礙。魔在哪裡?魔不在外面,魔在內。內沒有魔,外面敵人對你無可奈何,必須裡頭要有魔。大小乘教,佛給我們講四種魔。第一個是五陰魔,是我們的身心,色是指色身,受想行識是指我們的心,這是魔。身要得物質享受,心要得精神享受,貪圖這些,對於道業、功德、善法成了嚴重障礙,所以它是魔。第二種,煩惱是魔。根本的煩惱,身見這五種見惑,貪瞋痴慢疑,這五種思惑,這個東西不斷。五見惑就是末那識的我見。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頭一個是我見,我見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統統在身業裡頭,就是我見裡頭。另外的,我愛是貪,我慢是瞋恚,我痴是愚痴,你看貪瞋痴。跟著我見、我執同時發生的,換句話說,只要有我,你就沒有辦法離開這些煩惱。這些煩惱習氣非常深重,無始劫來我們就迷在裡頭,生生世世迷而不覺,養成習慣了。現在想求佛道,佛道跟這個恰恰相反,我們如何能把這樁事情扭轉過來,這是大學問,這真功夫。

  人往往貪圖眼前的小利,所以一生沒成就。這樁事,古今中外你細心去觀察,觀察那些失敗的人,什麼原因失敗的?就是太小了,小名小利抓得很緊,他怎麼能成大事?古人說,利益自己的、利益你一家的、利益你一個小團體的,這都是迷,決定不能做大事。為什麼?心量太小。中國諺語有所謂量大福大,他沒那麼大的福,所以大的功德、大的事業他沒分。所謂是小家子氣,就是指的這一類。量大的人起心動念為天下,超越國家,至少要想到這整個地球,為全人類締造幸福,這個事情值得做。在大乘佛法裡頭還不行,為什麼?太小了,地球太小了。大乘佛法的心,要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苦難眾生謀幸福。這個量多大!這個人一定成佛,這個人的心量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有這麼大的心量,那些小名小利他看見了,沒看在眼裡,他怎麼會受它影響?小名小利都受影響,成就不大,是凡人、是個普通人,決定不是人中豪傑,不是的。我們再看起心動念、言行舉止,就把他看透了!

  有真才、有實德,緣不成熟,都是深藏不露。你看他是個普通人,你不認識他,真正有眼光的人看得出來,他是高人,凡人看不出來。我們舉個佛門例子,鍋漏匠。活在世間的時候,誰看得起他?誰會尊重他?那個人才真正叫深藏不露。到他往生的時候露出來給你看,你感到非常驚訝。這種人是古人所謂,愚,愚不可及,你比不上他,他的長處你學不到,他長處很簡單,老實、聽話、真幹。你跟他一比,你不老實、你不聽話、你不肯真幹,所以你決定比不上他。

  魔很不容易認識,不是青面獠牙,青面獠牙的時候你早就離開他了。你接觸到你覺得他很可愛,最後你上當,一生的前途都毀掉了,我們親眼看到的。年輕的法師,很有前途,也去講經教學。女孩子皈依,拜他做師父,最後他徒弟把他度了,他還俗了結婚了,他徒弟把他度了,真可惜!這個徒弟膽子也很大,不怕造地獄罪業。明眼人看在旁邊,勸他,不聽、不能接受。你看魔的力量多大!當然最大的還是自己,自己迷了,醒不過來。

  下面說「見」,見是什麼意思?「思慮、推求、決定等,包括正邪」。這個見,有正見、有邪見。「裂魔見網」,魔見就是邪見,不是佛知佛見。「《止觀》五曰」,第五卷裡說,「一切凡夫,未階聖道,介爾起計,悉皆是見」。這句話講得好!首先要認定我是凡夫,我不是聖人,聖人起心動念正知正見。什麼樣是聖人?放下的是聖人。小聖,小小聖,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菩薩,它的標準,他們已經放下五種見惑。這五種見惑都是魔見,就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在這裡都叫魔見。為什麼?你有這五種見,你不能入門,入道法之門,你不能入門。完全隨自己的分別妄想,不尊重佛陀教誨,那父母師長就更不必說了,他不聽。

  介爾起計,介爾,參考資料裡頭有,在第十一面,頭一條。介爾什麼意思?「形容極微弱之心」,就是很細的念頭,這個念頭的起滅自己不知道,太微細了。《止觀》五卷有這麼一段說,「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輔行》五卷裡面說,「介爾者,謂剎那心,無間相續」,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它不斷的,無間相續,「未曾斷絕。纔一剎那,三千具足。又介爾者,介者弱也,謂細念也」。這個介爾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介爾。這一念具足三千,這是天台家的話,三千的內容是什麼?是整個宇宙,用佛法的術語來說,法界虛空界。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裡面,前面的三段,從一體起二用,接著給我們說這兩種作用都有三種周遍,依報的作用、正報的作用統統具足三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就是變化無窮,第三個含容空有。無論是依報還是正報,沒有例外的。這是什麼?這是性德的妙用,這講自性,這是哲學的最高峰,在一念之間出現的,佛經上常說的介爾一念。介爾起計,起就是起心動念,計是什麼?是分別執著,愈來愈嚴重。悉皆是見,統統用這個見來代表。

  又《大乘義章》第五說:「推求說之為見」,推是推想,來研究,想求得。這個都是佛法見的意思。「此上是廣義」,這個說法,「凡有思慮、計較、分別、推求等等,悉名為見」,這個說法是廣義的。《止觀》第十曰:「作決定解」,這個見作決定,決定也叫見,這個意思比較窄小,「唯指具決定性之知解」。「見有邪正」,經教裡頭「有無、斷常等見」,統統是邪見。有,認為一切法是有;無,以為一切法都無;斷,是一切法滅之後永遠滅了;常,是一切法不滅。譬如人,人死了,有人說人死如燈滅,沒有來世,沒有前生,沒後世,這叫斷見;有人認為人身雖然死了,靈魂不死,又去投胎去了,這叫常見。這些統統是邪見,為什麼?全看錯了,叫邪見。沒有真正了解諸法實相,不知道這現象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這現象?這都是個迷惑,宇宙之間的迷惑。一般人稱它為神奇莫測,大多數人都不問它,糊裡糊塗過日子,過一天算一天,叫醉生夢死。聰明的人,他研究到底怎麼回事情?在研究當中產生許許多多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見解。有沒有搞清楚?真有搞清楚的,搞清楚的人我們稱他作聖賢、稱他作佛菩薩。他們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稱他們的知見為正知正見。所以見就有正邪了。

  「魔見網者,邪見參差交絡」,邪見像個網一樣,這魔見網,「令人難於脫離,譬如羅網,故云邪見網」。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好,你在網裡頭,你逃不出來。逃不出魔見網,魔見網成就的就是六道輪迴,魔見是因,六道輪迴是果。難,太難了,這樁事情。「《華嚴經》曰:我慢溉灌,見網增長」,這個話說得好。說明這網從哪兒來的?這網從貪瞋痴來的。如果就網來講,特別是傲慢,傲慢在灌溉,讓魔見網增長,愈來愈大、愈來愈堅固。

  我們在講席裡頭分享,常常提醒同學,貪瞋痴有中心點,有它的核心,不可以不知道。要裂魔見網,要從這個核心上下手。貪的核心是情執,我們今天講感情。如果我們說,感情不是好東西,要放下。人家說你這個人不是人,你是人連感情都沒有。很容易產生誤會。情好不好?大家都認為好,可是它不能讓你離開六道輪迴。從這裡來看,這麻煩可真大了。佛教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佛教把感情變成智慧。為什麼?因為情跟智是同體,是一體的兩面,正確的感情就是智慧,迷惑的智慧叫感情。一迷、一悟,悟了,煩惱就變成菩提;迷了,菩提就變成煩惱,它是一體的兩面。一個是佛道、一個是魔道,佛道跟魔道是一體,不能不知道。所以你說慢,這是佛法上說的,《華嚴經》上說的。孔子在《論語》上說的,假設有個人,他的才華「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驕就是傲慢、就是我慢,他有我慢、他還有吝嗇,夫子說假的,「其餘則不足觀矣」,其他的不必再問了,全是假的。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我愛、我慢、我痴,我痴是懷疑,這些是最嚴重的煩惱,它們編織起來像個網一樣。我慢溉灌,見網增長。

  《智度論》第十一卷也說,「是人邪見網,煩惱破正智」。對於佛所說的不相信,對於聖賢所說的懷疑,學聖賢之道,也能講得天花亂墜,但是自己的行為跟聖賢之道相反,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不足觀也。「魔見網,即邪見網」。《智度論》第八說:「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怎麼出?修定,持戒、修定,把所有的念頭統統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從念頭生的,念頭放下了,一切現相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叫淨念、叫正受。「可見起心動念皆墮魔網,惟有淨念相繼,無念而念,方得出離」。我們今天怎麼做法?此地教給我們的方法好極了、妙極了!問題我們聽不聽話?能不能老實、真幹?這是我們成功失敗關鍵的所在。淨念相繼,這個淨念就是念阿彌陀佛,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能不能做到?真能做到,極樂世界你有分;你做不到,極樂世界沒你的分。無念而念,方得出離,如果真到無念而念,你已經出十法界了,不只六道,連十法界也超越了,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無念非常不容易做到,我們往生是有念,有阿彌陀佛這一念,這叫帶業往生,生同居土、方便土。

  我們要記住蕅益大師一句話,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心滿意足。這是有人向蕅益大師請教,你念佛往生,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了?蕅益大師告訴人,我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是不是真話?是真話。為什麼?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薩,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所以我們要有平等心,跟它相應,我們的心不平等,有高下、有傲慢,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不相應念佛不能往生。記住淨宗有句話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的念跟佛不相應,這個去不了。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此地,這不能不知道的。

  底下一段,『解諸纏縛』。纏是纏繞,像繩子把你捆綁起來,這纏繞。縛就是捆,繫也。什麼東西把你捆綁起來?煩惱。「依憬興師意,纏縛者即八纏三縛。餘諸家多謂十纏四縛,今取憬興說」。憬興法師所說的,八種纏、三種縛。參考資料裡頭有十纏四縛,都可以做為我們參考。我們把念老註解裡頭文念一遍。「八纏者:一無慚。二無愧。三嫉。四慳。五惡作。六睡眠。七掉舉。八惛沉。三縛者,貪瞋痴也」。十纏多了瞋忿、覆,就是第九、第十。四縛裡面,就是貪、瞋、痴,它說的是欲愛、瞋恚、戒盜、我見,說這個四種。

  我們先看十纏,前面八個跟集註裡頭完全相同。前面有個引子,「謂一切眾生,被此十法纏縛,不能出離生死之苦,證得涅槃之樂也」。你有這十樣東西,你就沒辦法脫離六道生死,你沒有辦法像阿羅漢證得涅槃之樂。這些東西我們得想想我們有沒有?有,趕快放下。為什麼?它能障礙我們往生,對求往生的人來說,這個事情至關重大。第一個「無慚」,這裡解釋,「慚即慚天」。這個地方的天,天理良心,就這個意思。慚是什麼?對不起天理良心,這個人有良心。無慚,良心沒有了,他什麼壞事都敢幹。有慚愧心的人不敢做壞事,做壞事對不起良心、對不起天理,他心裡還有這個觀念;無慚,這個念頭沒有了。所以無慚,「謂人於屏處作諸過惡」,過是過失;惡是惡事、惡行;屏處是沒有人見到的地方,幹這些壞事。「不自慚恥」,沒有羞恥的心。我們一般說喪失了天良、喪失了良心,這叫無慚。現在這個社會上人多了。

  早年,李老師給我們上古文,裡面有一篇王守仁的文章,就是王陽明的,給我們講了個小故事。陽明先生有一天跟著一隊人出門,路上遇到土匪,土匪搶劫,把這些人財物統統都搶去了。還好,還沒殺人,也搶劫了王陽明。可是裡面同伴當中有很多人知道是陽明先生,大家很感嘆。土匪一聽說王陽明,這很有名氣的人,誰是?結果他就承認了,我就是。他說聽說你講「致良知」,說人都有良心,我們幹土匪這一行的人沒良心,你能夠證明我有良心,我就放你們走。王陽明先生說,行,你聽我的話,我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行,我們聽你的。陽明先生說,外衣脫掉。脫掉了。內衣,一件一件脫掉,脫光了。褲子脫掉,裡面還有穿的。到最後裡頭,也要脫掉。這怎麼行?這不行。王陽明說,這就叫良知。現在這個社會不行了,你叫他脫,不但是男的,女的你叫她脫,她都脫光。所以,王陽明到今天這個社會不管用了。所以強盜土匪他還是有一點良心、還有一點羞恥。從這個地方能夠體會到,現在社會弊病嚴重。王陽明在那個時候能救人,講致良知能救人,在今天這個社會不行,人家會不理他。人到無慚無愧就沒法子,沒救了。還有慚愧,你看土匪都有救,王陽明勸勸他,他們以後就不幹了,洗手不幹了。這是自己良心發現,自己沒有良心,麻煩了。

  第二個「無愧」,愧是對人。就是什麼?別人責備他感到羞恥,也就是今天講的輿論責備。不敢做壞事情,做壞事情每個人都會批評他,每個人都要責備他、罵他。現在這條也不管用了,輿論把他的醜事,報紙上頭條新聞報導。他看了怎麼?你看看,今天登著我這麼大的消息。他還很得意、很高興,若無其事,好像是個出風頭的事情,你說有什麼法子!你就曉得今天社會難度,太難了!今天這個社會做好事,絕不能要求大眾,大眾不可能,只能夠要求大眾裡頭極少數的有善根的人,也就是還有慚愧心的人,找這個。這種人能夠幫助他、能夠成就他,增長他的善根。無愧,「謂於人所見處為諸過非,不知羞愧也」。這是別人見到的,他有慚愧他怕,在人面前不敢做壞事,背後敢做壞事。但是有慚的人,背後不敢做壞事,為什麼?對不起良心、對不起老天,他有這個觀念。

  第三個是「嫉」,就是嫉妒,「謂見他人榮富」,富是財富,榮也是在名利,高名厚利,「心生妒忌」。這都造作的不善業,這十個都是不善業,十種煩惱纏縛你。世間人富貴的人很多,你嫉妒你造罪業,嫉妒不能做官,做不了大官,嫉妒也發不了大財。所以,你的嫉妒是造作罪業,果報在三途,不值得。佛教人,教人隨喜,你看多好,看到別人有榮、有富,歡喜、讚歎。同樣是一樁事情,念頭一轉,能夠讚歎,沒有嫉妒,讚歎、隨喜,修的是功德。嫉妒造的是罪業,罪業的大小是看它有沒有影響,如果影響很多人,影響的時間很長,這個罪就很重;影響的人很少,時間很短,他這個罪就比較輕,從這裡結罪。

  第四個「慳」,「慳者,吝也。謂人於世間貲財及出世間法財,不肯惠施也」。就是小氣,吝嗇、小氣,自己有財不能捨,自己有法不肯傳給人,據為己有,叫吝財、吝法。吝財得貧窮的果報,吝法得愚痴的果報,你說,這何苦來?佛在經上,大小乘經都勸人,財施得財富,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種布施。這三種果報大家都想要,想求果報不肯修因,這果報從哪裡來?必須要知道,世間發大財的,過去生生世世歡喜財布施,得到崇高地位的,都是財、法兩種布施的因。只有法施沒有財施,有聰明智慧,可以做到很大的官,他有才,他沒有富,一生生活得國家一點俸祿來養活,不是很富裕。兩種布施都有、三種布施都有,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到一個人,乾隆皇帝。中國歷史上做皇帝,只有他一個真正是富貴雙全。你看做到皇帝,做了還太上皇,真的是富有四海,又長命,活到八十多歲。這是什麼?過去生中財、法、無畏三種布施的果報。歡喜布施,決定沒有吝嗇,自己有的可以全心布施。沒得吃的,我家裡糧食不多,你們需要全部給你。明天,明天再說吧,明天還沒到,著急幹什麼!有這樣的心量。想著別人,自己一定有福報,到明天別人有東西送給你吃,你不要操心。真得自在。

  「悔」,悔恨,「謂所作之過,蒂芥胸臆」,他怎麼?他心不安,「不能自安」。悔有善、有惡。一個冤家對頭,有機會去整他、去報復,但是沒有做,後悔,這個悔是不善的。有好事,遇到了,真正是修積功德,沒做,這個機會失掉了,這也有後悔。所以悔裡頭有善有惡。這個悔,此地講得好,不能自安,他心裡不安,常常想著這樁事情。常常想,意在造業,造業是身語意,意在造業。

  第六是「睡眠」,這個睡眠是睡眠太多了。佛陀在世,佛睡眠這也是給大家做榜樣的,中夜。古印度把一晝夜分為六個時辰,現在是二十四小時,所以叫小時,中國人稱小時,外國人沒有小時。中國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把它分為十二個時辰。現在用西方的,西方比我們又小,印度比我們大,印度的一時是現在的四個小時,中國一時是現在兩個小時,所以我們稱它小時。印度白天叫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初日就是六點到十點,十點到兩點是中日分,兩點到六點是後日分;晚上就是夜,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睡覺是一時,這一時就是四個小時,這是睡覺的時間,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世尊當年在一塊生活的時候,就是用這個時辰。十點鐘都打坐入定了,兩點鐘起來,這是正常的。

  現在人提倡休息八個小時,八個小時太多了。現在的人生活很不正常,晚上二、三點鐘還不睡覺,第二天早晨十一點、十二點才起床,完全顛倒了,那身體怎麼會好?中國古人講求的叫子午覺,這是最養人的。晚上是子,子時,子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你看你睡覺是十點到兩點,這最養人的。中午,年歲大的要休息,睡午覺,午覺是什麼時候?十一點到一點,這是午時。在從前社會裡大家很重視睡眠,睡眠是養生之道,很講究。家裡面房子很大,但是睡眠的地方很小,講求什麼?聚氣,房子小聚氣,房間太大散掉了,氣不能聚。它都有考究的,生活非常講究。皇上上朝三點鐘,你就曉得宮廷裡面的生活它很有規律。時間到了,太監去叫人、去敲門,趕快起來。那個時候頭腦清醒,不迷惑,所以早朝。睡眠不能太多,太多怎麼樣?太多就昏沉。常常喜歡睡眠,這人會迷惑,頭腦不清楚,有這些毛病。

  第七就是「掉舉」,掉舉是心不定,心定不下來,妄念太多、雜念太多。什麼時候容易發現?我們念佛的時候止靜,最容易發現。念佛、繞佛之後,累了,大家坐在蒲團上止靜的時候,心裡頭七上八下,心定不下來。「不能攝伏,於諸禪觀無由成就」,所以在這個狀況之下,這是沒有辦法修觀。坐禪,他無法觀想,他心定不下來。

  第八「昏沉」,「昏鈍沉墜也,謂神識昏鈍,懵然無知」。這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精神提不起來,禪堂裡頭一打坐就睡覺了。這是禪堂裡頭兩種病,甚至於睡著了打呼,你推他他都不知道,一個掉舉,一個昏沉。昏沉是定多慧少,產生這個現象;掉舉是定少慧多。所以,禪堂裡頭要求的定慧平等,這個很容易入定。念頭不能多,妄念要放下,禪堂的功夫才得力。在這種情形之下,昏沉的現象,堂主會叫你去拜佛,或者叫你去跑香,用這個方法來對治。如果是掉舉,身體不動,他就叫你去靜坐,叫你去觀想、參話頭,念佛堂裡面叫你攝心念佛,用這些方法來對治。

  第九「瞋忿」,瞋忿就是心裡頭有怨恨,「謂人於違情之境,不順己意,便發恚怒,而忘失正念」。有人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我看不慣,懷恨在心。這種怨恨障礙我修道,障礙修定、障礙觀想、障礙念佛,念佛堂障礙念佛。所以真正修行人,要保持心平氣和,不要把別人的過錯放在自己心上,我們自己吃的虧大了。決定不能冤冤相報,結怨成仇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佛教導我們決定要避免。吃虧了也不跟他結怨,上當了,受他的陷害、受他的羞辱,都沒有報復的念頭,成就你自己的德行,忍辱波羅蜜。你能忍就能修定,能修定就能開智慧。《金剛經》上講六度,最重要的兩門就是布施、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能夠積德,讓你所修的福不會失掉。不能忍,一面修一面就失掉了,有漏,又漏掉了,就是功德漏掉了,修一點福報而已。福報,來生在人天,不能往生,這個必定要知道。

  第十「覆」,覆是覆藏,自己有過失,不願意別人知道,要把它隱藏起來。這個過失就是不能懺悔,他不懂得懺悔,他的過失累積,愈累愈嚴重,小過失將來變成大過失。佛菩薩教我們積德、積善,他在這裡是積惡,他不是積善,他是累積罪業,到一定的時候,果報在三途去了。所以,善、功德要隱藏一點好,不必讓人知道。為什麼?讓人家知道讚歎,讚歎就是果報,讚歎的人太多,你的福就報掉了。所以好的東西掩藏幾分,是絕對正確的。不好的要把它暴露出來,讓人家批評、讓別人責備,這也是果報,就報掉了,不至於累到三途。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對別人,揚人之善,掩人之過;對自己要反過來,要揚自己的過失,自己的善要隱藏起來。我們在佛法上才能真正有成就。

  接下來,這是四縛。《三藏法數》,從《三藏法數》節錄下來的。「亦名四結,出《鞞婆沙論》。縛者,束縛也」,又有連續的意思,「謂眾生由欲愛等業束縛,流轉生死,連續不斷,故名四縛」。四是四種,這四種都是非常的麻煩事。為什麼會在六道輪迴出不去?你了解這些就知道原因了。第一個是「欲愛身縛:謂欲界眾生,於五欲順情等境」,五欲是財、色、名、食、睡;順情是喜歡,能順自己的心意,這些境界現前。這些境界,外面境界在誘惑,裡面貪瞋痴就增長,順情的起貪愛,不順心的起瞋恚,這都是麻煩。「心生貪愛」,順境,「起諸惑業」,起惑、造業,起惑是迷了,迷了的時候身口就造業了。造業是「束縛於身,不得解脫」,你離不開欲界,你不肯放下,這叫「欲愛身縛」。這個地方,五欲色、聲、香、味、觸,還有法,法是屬於意識所緣的。這五種是身所緣的,能緣是眼耳鼻舌身,所緣的是色聲香味觸。

  第二,「瞋恚身縛:謂欲界眾生,於五欲違情等境」,跟前面完全相反的,這個色聲香味觸你不喜歡、你討厭它,「心生瞋恚」,也造業,「起諸惑業,束縛於身,不得解脫」,這叫「瞋恚身縛」。換句話說,第一、第二都是身在境界裡面起惑造業。一個是順著自己喜歡的,一個是自己討厭、厭惡的,都在造業。為什麼?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能緣、所緣都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在境緣接觸的時候,要提得起觀照的功夫。

  《金剛經》在中國佛教裡頭,經典知名度它是排在第一。自古以來,讀書人沒有不讀《金剛經》的,學儒的人讀它,學道的人也讀它,必讀的一部書。這部書言簡意賅,便於觀照。境界一現前動了心,起了貪心、起了瞋恚心了,把《金剛經》的句子念上兩句,心就平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心就平了。這是一服良藥,對治貪、對治瞋,讓我們面對境界,貪瞋不起,那就是智慧。不能隨順境界,愈陷愈深,那業障就現前了、就成就了,這叫造業。對不起人的事情決定不能做,對不起社會、對不起大眾的事情就更不能做,那個做了是地獄罪。對不起人的事情做了,跟這個人結怨。如果他是佛弟子,真正修行人還無所謂,他不計較;如果他是個普通人,斤斤計較的人,他要報仇,他要報復你,會形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在歷史上看得很多,真有,不是假的。自己要想保平安,決定不跟人結冤仇。

  第三「戒盜身縛」,跟後面「我見身縛」,就是見取見、戒取見。這一條戒盜就是戒取,所以「亦名戒取」,非因計因,「本非是戒,強以為戒,名為戒盜」。本來這不是戒,不是佛說的,你把它當作是戒。怎麼回事?有修定的人,在定中看到牛死了生天,他誤會了。牛死你看能生天,人死了都墮到畜生道、墮餓鬼道,人不如畜生。他怎麼樣?他去學牛,學牛吃草、學牛幫人耕田,他去幹這個。以為我這樣做,我將來死了也能生天。這是個誤會。牛死生天,是這個牛在前世造了生天的福報,而是在臨命終時一時糊塗、一時迷惑,墮在畜生道去了;畜生道壽命終了的時候,牠阿賴耶識天道的業習種子起現行,是這個原因往生的。不是這一生當中吃草、耕田,不是這個,絕不能搞錯。所以印度有奇奇怪怪的戒,都是他在定中見到的。

  生天,欲界天上品十善,畜生也能修,畜生道死的生天的很多。還有畜生死了之後往生,那是牠阿賴耶識裡頭有阿彌陀佛的種子,命終的時候起現行。這也是遇到善友,幫助他,勸導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個時候他清醒過來,他真信、真願,十念必生。統統有前因,而不是你現前所看到的,這些我們都要搞清楚。我們自己不會學這些非因計因,這不是生天的因、不是往生的因。我們這一生唯一希求的,就是求生極樂世界。它不是往生的因。牛有往生的,你看樹神都有往生的,這是我們自己家裡事情。我們在圖文巴學院,停車場有一棵枇杷樹,枇杷樹快枯死了。有一天晚上,樹神託夢給我們家裡這些比丘尼,傳遞這個信息,他感恩。我們學院在這個地方十年,他聽了十年經,念了十年佛,現在阿彌陀佛來接他往生,他走了。我們知道這個消息,第二天在樹神這裡上供,誦經念佛給他迴向。這個樹神有善根,說明草木確實有靈。

  我們買了這棟房子,很舊了,破破爛爛買來的,房子不能用了,我們想把它拆了重建。但是重建,建築材料運過來,門口有四棵樹,車開不進來,至少要砍兩棵樹,讓車才能進來。我們是三天之前,按照戒律的規矩,給樹神誦經、給他說法,勸導他離開這個地方,三天之後,我們要砍樹,動工。砍樹這天晚上,樹神託夢,說他們很痛苦,什麼原因?他說我們通知他太遲了,他說最好七天之前通知。我們理解,澳洲人做事情都很緩慢,澳洲鬼神也一樣,我們這個地方三天就行了,他要七天。所以以後我們再碰到砍樹,七天之前給他祭祀、誦經,請他搬家。每個地方生活習慣、習氣不一樣,鬼神也不例外,我們在那裡有這麼多經驗。所以,每個地方風俗習慣我們要理解,以前不知道,以為佛法說是三天,咱們就三天,有些地方三天,鬼神還不願意。

  這底下說,「如外道諸戒是也」。這是在印度,印度宗教很多、很複雜,他們有很多持牛戒的、持雞戒的,奇奇怪怪的。「由此邪戒,增長惑業,束縛於身,不得解脫,故名戒盜身縛」。這屬於戒取見。

  末後,「我見身縛」,我見就是見取見,不是果報,以為是果,「謂於非涅槃法中,妄自分別,以為涅槃,生心取著」,這叫見取見。譬如四禪天不是究竟處,可是,確實有些人修定,把念頭放下了,《楞嚴經》上所說的修無想定,就是他什麼都不想了。修成了也相當了不起的功夫,他到哪?他到第四禪,第四禪的無想天。但是他把無想天當作涅槃,涅槃不生不滅。無想天的壽命很長,到壽命終的時候,他的苦就來了。他知道他要死,於是乎就謗佛、謗法、謗僧,說佛講的涅槃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證到涅槃了,現在定功失掉了還要墮落。怨天尤人,毀謗三寶,結果他墮到哪兒去?墮到無間地獄。這不是果,自己誤會了,以為是究竟的果。四空天亦如是,都把這個境界當作究竟涅槃,到最後壽命到了,疑惑心生起,造作的重業。

  這個錯誤是要怪自己,佛沒有說錯。佛法裡面講的定,不是無想定,它有覺、有觀,它怎麼會無想?定中有境界,所以禪悅為食,定中很快樂。入定的人,虛雲老和尚就表演很多,入定半個月、一個月,出定的時候,他的感覺是很短,幾分鐘、十幾分鐘,沒有感覺得是好多天了。精神飽滿,他也沒有飢餓、也沒有口渴,這是什麼?禪悅為食,這裡頭有樂趣。時間縮短了,空間沒有了,半個月、一個月在他的感覺不過是一刻鐘、幾分鐘而已。這些境界都不是究竟,究竟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這才管用。見思煩惱,十纏、八纏、三縛,或者是十纏、四縛,全是見思煩惱。這一樣一樣我們要認真去反省,有沒有?有,要斷;沒有,就證果了。心要正、法要正、行要正,稍稍偏離,就走上了魔道,那就錯了。這下面說,「由此我見,增長惑業,束縛於身,不得解脫」,所以叫「我見身縛」。見取見、戒取見,這把它們害處說出來了,它障礙我們定慧、障礙我們證果。

  我們再看下文,「《淨影疏》曰:亦可一切諸煩惱結,通名纏縛」。纏縛是煩惱的別名,所有一切煩惱全是纏縛。菩薩教人斷、教人離,要斷、要離開,這叫做解,「解諸纏縛」,把纏縛解開。章嘉大師教我們放下,放下也就是解開的意思,斷、離都是這個意思。上面這二句,「表會中諸菩薩以通諸法性,達眾生相,具根本智及差別智,故能為眾生破魔見網,令離邪業。能為有情解諸纏縛,令離煩惱」。換句話說,會中菩薩他們覺悟了,通諸法性,法性空寂,不生不滅。達眾生相,眾生相,依報、正報。全宇宙都是假相,全是生滅相,都屬於無常,我們可以受用不能佔有;可以受用是樂,有佔有的念頭就苦了。不能控制、不能支配,一切順其自然是最美好的。我們要想控制、要想改變它,這就是破壞自然的規律,不順自然,災難就現前。今天科學的技術把自然生態改變了,麻煩來了。不能改變!植物,你把它基因改變了,它會長得又大又好看,可是怎麼樣?養分沒有了,味道沒有了、營養沒有了。所以現在人吃東西,想盡方法去找有機的,什麼叫有機?沒有改變的,去找這個,這就說明,順自然的比違背自然的好。可是現在還有很多人沒覺悟,不回頭。現在科學技術對大自然的破壞很明顯了,我們已經受到了災難,可能是受得不夠,還要受更嚴重的災難,人才會回頭。

  所以,通諸法性,達眾生相,這兩句話,前頭一句看破了本體,後面一句看破了現相,體相都能夠看破,你才會真正放下。放不下,就是法性你沒通,現象你不明瞭。真正通達,你的思惟、言行一定跟佛菩薩一樣。你完全不了解,你的言行跟一般凡夫一樣,迷而不覺;真正通達明瞭,覺而不迷。這個經上所說的,我們都能深信、都不疑惑,能依教奉行,這就是真正佛弟子。佛弟子決定得生淨土、決定親近阿彌陀佛,這是淨宗的大圓滿。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你能往生,你就成為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的智慧、德能、相好皆不可思議,不是修來的,是阿彌陀佛給你的,便宜可佔大了!自己修,修無量劫都未必能修得成功。阿彌陀佛給你的,只要你肯接受,真管用。你喜歡旅遊、喜歡觀光,地球太小了,太空也不大,到極樂世界,旅遊觀光是遍法界虛空界哪裡都能去。去供佛、去聽法,福慧雙修。福慧圓滿,想想看,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的福慧是這麼修的,我們到極樂世界是跟阿彌陀佛因地完全相同,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