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八相表法的啓示  (第三集)  2012/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084集)  檔名:29-337-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零九頁,倒數第二行,八相成道第五,「降魔」: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經文只有兩句,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此二句亦自《唐譯》,是第五相」,八相裡頭第五相,「降魔」。出家之後,魔很多,魔是折磨、擾亂,要降伏不住,成道的希望就沒有了,降魔之後才能成道。所以,魔不是壞事,來考驗你的,讓你關關通過,你就成道了,但是很不容易。「魔者,梵語魔羅之略稱」,梵語稱魔羅,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省掉了,就用一個魔字。翻成中國的意思是障礙,「能為修道作障礙故」,他總是找麻煩,總是不讓你成就;換句話說,一切不讓你成就的人事物全是魔,魔的含義很廣。「又翻殺者」,為什麼?「害人善故」。「又常行放逸」,放逸就是很隨便,「斷慧命故」,他總是讓你生煩惱,不讓你生智慧。「又翻惡者」,他惡在哪裡?「多愛欲」。所以有這麼多意思,魔含多義。

  由此可知,魔的範圍非常之廣,有人、有事,也有環境,所謂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只要是障礙你修行、障礙你道業,統統屬於魔,這個必須時時刻刻要謹慎。有時候很小心、很謹慎,還是敵不過,為什麼?把魔當作好朋友,把魔當作知心的人,壞了。順境裡頭有,逆境也有,善緣也有,惡緣也有;換句話說,隨處都有,隨時都有。最重要的還是在自己,自己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要把持得穩,不受外面環境影響才能成就。

  經裡頭常講「魔類有四」,這大小乘經上都有,四種魔。「淨影曰」,這就是一般所講的,第一個是「煩惱魔」,就是貪瞋痴慢疑,「謂貪瞋等」,等下面的痴慢疑,這個很麻煩,「能害善法」。這五種煩惱重,善法很難存在,你要修善,積功累德,它全把你破壞了。第二「陰魔」,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你看,都是自己,是本身所具的。前面煩惱魔是心,不善的念頭,不善的心,五陰是本身身體,色受想行識。色是肉身、肉體,你愛它,你執著它,這個就是麻煩,處處你要隨順它,你要造許許多多的業。許多業都是為這個身造的,眼要看,耳要聽,去選擇喜歡看的、喜歡聽的;鼻要嗅,舌要嘗,這就是五味,要好吃的,好吃的是舌頭,要好香,這鼻的,多麻煩;身接觸。受想行識這個裡頭統統都能引起貪瞋痴慢,魔不在外頭,在裡面。「五陰身,共相摧滅」,五陰熾盛。

  「三者死魔,能壞命根」,修學沒有成功,壽命到了,你沒有辦法再修,繼續修。說到這個地方,壽命確實有一定,能不能延長?能。我年輕的時候讀《了凡四訓》,我沒有求長壽,但是讀了之後,真正知道命運真有,命是自己造的,引業與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生,這叫引業。滿業是你投生之後你那一世的享受,那是滿業,這裡頭有善有惡。譬如說殺生,這是墮地獄,在地獄裡面每個人受的苦不一樣,那個跟殺業,你起的念頭、你的用心有關係。如果你起的念頭極不善,用的手段非常殘酷、狠毒,你到地獄裡受的苦就比別人多。如果雖然殺了,還有一點憐憫心,或者有一點後悔心,用的不是很殘酷的手段,墮地獄受的罪比較輕,這是惡道。善道也一樣,你到人天得福報,有的人地位很高,擁有很多財富,這前世修的三種布施修得多。財布施修得多,他有財富,法布施多,無畏布施多,他有長壽,他有聰明,統統是修這個因的。如果修得少,這一生生活就很清苦。這是滿業不一樣,你都把它搞清楚就明白了。

  我們這一世命不好,前世怎麼樣?前世滿業修得不夠,不肯財布施,這一生貧窮,生活過得很清苦。能不能補?能。知道這個之後,所以章嘉大師教給我,我說我沒有錢布施,他問我,一毛有沒有?一塊有沒有?我說那可以。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常存布施的心,這一點很重要。我只有這麼大的力量,我只能施這麼多,那是圓滿的。大富人家,家財億萬,他布施個十萬、二十萬不算什麼;我們沒有錢的人,布施兩塊、三塊,這功德超過他,這按比例算的。所以不是貧窮的人不能修福,一樣修,而且修得還踏實,因為貧窮人真心修。富貴人有的時候,布施的時候還要圖名利的果報,為名而施,為利益而施,這個因不純,果報不大。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在這一生中,命中沒有的,補!我們沒有求壽命,壽命自然延長,為什麼?不為自己,為眾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一樁事情是為自己,全是為了利益眾生,壽命自然延長,為什麼?讓你為大眾服務。我為大眾服務就是一個項目,把佛經講清楚、講明白,讓大家知道這個不是迷信,這是好東西。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真的不是假的,如理如法的去求,沒有不感應的。決定不能有私心,不能有妄想,不能打著佛的名號求自己的名聞利養,那個你所求的適得其反。如果我用佛法當作幌子,來欺騙眾生,求取供養這些,我也發了財,我也有很可觀的財富了,那是什麼?命裡有的。但是命裡有的,因為你所作所為是非法的,打折扣了。你得了十個億,你命裡決定超過二十多個億,打對折了,自己還以為了不起。壽命,本來你長壽,壽命短了,叫折壽。本來有一百歲,現在折到八十歲,又折到六十歲,你壽命減少了。冥冥當中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能做壞事。決定不能用佛法來求自己名聞利養,就大錯特錯!你好好的學佛,自己什麼都不要,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實至名歸」,自然得到。這個得到是心安理得,我不是非法求的、不是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你享受得很舒服、舒暢。你沒有擔憂的地方,沒有恐怖的地方,這正確,這是真正的享受。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是遇到亂世,歷史上從來沒有這樣的時代,亂在哪裡?人喪失信心。對自己都沒有信心,對父母沒有信心,對祖宗沒有信心,對老師沒有信心,這怎麼辦?我們今天生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行善的人少,作惡的人多,做一樁好事,障礙的人多、嫉妒的人多、破壞的人多,讚歎你的人少,幫助你的人少,很難成就。在這個時代要有真實智慧,要從經驗裡面汲取教訓,一次上當,不要第二次再上當,我們才能夠繼續生活下去。道業的成長,通過磨鍊成長的速度很快,但是退步也很快,不進則退。這個社會,真正要是會修行,也是個好時代,為什麼?它對你的成長是大幅度的提升;不善的,它對你是大幅度的傷害,你會大幅度的墮落。所以,古人說的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外面社會沒有善惡,善惡完全在自己的心。你用心正,魔障都是善的,關關通過,你成佛了;如果你自己心行不善,把握不住,還有貪瞋痴慢疑,敵不住外面的誘惑,你墮落了,你墮落得也很快,墮落得也很慘。

  所以古人講,蕅益大師《靈峰宗論》裡說的,「境緣無好醜」,順境、逆境是一樣,緣是人事環境,好人、壞人也是一樣。我遇到了,完全看我是什麼樣的心態來接觸。善人對我很好,我感恩,決定不能有貪著,一有就壞了,為什麼?把你貪煩惱引起來了。逆緣、惡人,這冤親債主,找你麻煩的,也是好事情,你能忍辱,沒有怨恨心,你的那些怨恨、傲慢、嫉妒都從這個地方磨光、磨平了,好!你得大利益。你想做些好事,他障礙你,這個無所謂,這小事情,緣不成熟,不必放在心上,自己沒有怨恨。順境沒有貪戀,好人往來不生情執,惡人不生冤仇,這個好。所以對修行人都是幫忙,是幫助你、是傷害你不在外頭,在自己。自己一念正,得到的是幫助,正面的;自己一念錯誤,那就是負面。所以,責任要自己負責,不能怪境界,也不能怪別人,這就是「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你自己用什麼樣的心去對待。覺悟的心,全是好的;迷惑的心,那就是真的障礙來了。

  第四「天魔」,一般講魔統統講第四個。第四天魔是外面的,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這不是本身的。四種魔,三種是本身的,煩惱是本身的,貪瞋痴慢疑是我們自己不善的心,五陰是這個身,生死、壽命長短都是自己本身的。只有一個是外面的,外面叫天魔。這個就是什麼?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就是外面的誘惑。這個誘惑裡頭,有人的誘惑、有事的誘惑,有物的誘惑,也很多,你要能禁得起考驗,不受誘惑,你才能成功。內裡頭有魔,跟外頭境界一結合,麻煩可大了,這就把你的道業毀於一旦,真可惜!

  不讀書不行,讀書是什麼?吸取經驗,因果報應的經驗。你看歷史上,那些人成功的,什麼原因成功的?後來失敗,什麼原因失敗?細心去觀察,我們遇到這個事情,這些都可以做借鏡,做為我們自己應對的參考資料。無論世出世法,成功都是謹慎,恭敬、謹慎起家的;失敗,我們說得不好聽是得意忘形,麻煩就在後頭,那是什麼?許許多多英雄豪傑最後失敗的原因。地位得到了、利益得到了、財富得到了,免不了起傲慢,對人有喜怒,有意無意得罪人。自己有時候是無意的,不知道,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認為你挖苦他、你諷刺他,記恨在心,這就冤枉了。到機會成熟,他來報復你,有的時候報復手段非常殘酷,不知道這個怨怎麼結的。所以真正修行人,古時候讀書人,不但修行人,讀書人,言語、態度都非常謹慎、非常小心,決定不傷人。

  巧取豪奪,在歷史上都不會有好結果。巧妙方法把別人的好處據為己有,這個事很多,古時候常見,現在更常見。我曾見過的,寫一本書,把人家作者的名字改了,改自己名字,那是冒人之功。還有花錢,花錢那是買賣,都不應該。總而言之,用盡方法要把自己的社會地位提升,打自己的知名度,這個都是在佛法叫攀緣。凡是攀緣,後果都不好。中國古人所謂實至名歸,你老老實實做,真做出成績出來,名自然出去,不需要自己宣揚,無需要用任何手段。而且愈謙虛愈好,謙虛得的是真實福報,大福報。

  這都是人類根本的煩惱,好名,好名好利、好財好色,這是無始劫來與生俱來的煩惱,不是你這次學的。可是一遇到這些境緣,你就把持不住,它就發作,發作就是造業。造作一切不善的業,這個麻煩大了,果報現前後悔莫及。念佛這個法門是好,如果說以為這個法門好,臨終一口氣還在,我還能懺悔、還能往生,多幹一點壞事不要緊,存這種心理的話,不能往生。為什麼?你起心動念阿彌陀佛全知道,你是個投機取巧的分子,怎麼可以到極樂世界來?極樂世界歡迎的是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最受歡迎,我們統統要知道。

  天魔,外面境界,這是「好壞他善」,他指修行人。「今經所降伏者指天魔。如《婆沙論》云」,《大毘婆沙論》裡面講的,這個底下是論文,有三行,「菩薩昔居菩提樹下,初夜魔女來相媚亂」,好色的人敵不過誘惑,那就壞了,就成不了道了。「中夜魔軍總來逼惱」,這是用威武來嚇唬你,來逼迫你,「須臾覺察即入慈定,令魔兵眾摧敗墮落」。佛知道了,用什麼來應對?入定,大慈悲心,沒有抗拒,你殺隨你殺,你砍隨你砍,如如不動,絕不投降。魔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就退了。他嚇不倒你,他也佩服你,有些魔就自動成為護法。所謂是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無論是順境、逆境絕不受影響。

  「又《西域記》」,《西域記》是玄奘大師旅遊的遊記,這個裡頭有說這些事情,「集諸神眾,齊整魔軍,治兵振旅,將脇菩薩」。這是魔王集一些神眾,羅剎、修羅,這些都是惡神、凶神,來威脅、逼迫菩薩放棄修行,他們不喜歡看這個事情。「菩薩於是入大慈定」,大慈悲的能量出現了,今天講磁場,我們容易懂一點。這個磁場是愛的磁場,柔和的磁場,清淨的磁場,大慈悲的磁場,把這些魔全感動了。原來身上帶的都是武器,武器都變成蓮花,用蓮花來供佛,變成供具了。「魔軍怖駭」,魔軍這個時候恐怖,就退了,「奔馳退散」。「以上均表菩薩定力」,所以化解魔難要甚深的定力、要甚深的智慧,你就不受它干擾了。

  「又《智度論》云:菩薩智慧力故,大破魔軍。」所有一切誘惑都如如不動,你不動就沒事,你心裡稍稍動搖,你就敗了,魔就勝了。「則顯菩薩慧力」,前面是講的菩薩定力,《西域記》講菩薩定力,《智度論》講菩薩慧力。「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怨指怨家」。怨家的意思很廣,我們學佛,四周圍都是,有的是好意,有的是惡意,但是結果?結果都是魔。好意,來供養你、來照顧你,讓你生起情執,讓你生起貪愛,這是魔;惡意的時候是用這種手段來誘惑你,破壞你的修行,不讓你成就。你看,方法是一樣的,用心不一樣,這就是無論善緣惡緣、順境逆境,要有能力辨別。你清楚、不迷,接受它的磨鍊,好事情,成就自己道業;稍稍被境界動搖,你就敗了,那個前途是不堪設想。

  總而言之,欲多魔就多,你要是沒有欲望的話,什麼方法也不能動搖你。你貪財,用財來誘惑你;貪色,用色來誘惑你;你害怕,怕死,用威脅,用武力來威脅你。總是找你的把柄,你有把柄被他抓到,他就有手段來對付你。沒有把柄給人把住,我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什麼都不要,他對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根本還是個欲望,魔才得其便。人到什麼欲望都沒有了,魔看到也無可奈何,他就不會動手;你有欲望,他就對你動手。不為外境所動,這才能成道。

  下面第六,「成道」。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這兩句是第六相成道的意思。「微妙者,《維摩經》曰: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得微妙法』。「微妙法」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從哪裡生的?從清淨心生的,從平等心生的。佛陀當年在世教化眾生的,是以這個為目標,希望人人開啟自性本具的智慧。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不能用世間法來學佛,那佛法全變成世間法。世間法,不認識字不行,不讀書不行,佛法可以,不認識字、不讀書,能開發你自性般若智慧。這個東西一開發,世出世間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佛法稱為內學,它向內,不向外的,它從自性裡頭求,它不從外頭。為什麼?佛知道外頭沒有東西,所有一切的全是自性所生所現,心現識變。

  所以,佛法教學的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這是教學的手段。佛給我們定的規矩就必須要遵守,你要不遵守,門都入不進去,你還會有什麼成就?佛教給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現在人就怕,經很喜歡,聽說戒就害怕了。那你所學的是佛學常識,你讀的佛經全是世間法,你所懂得的東西是你自己的知見,不是佛知佛見。我常說,佛沒有知見,佛是純智慧。純智慧,這個經的講法就不是一個法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能順應一切眾生,他有無量種的講法。就是這麼一句、一字,這一篇或者這一部,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怎麼講它都通,它都圓融。所以,不許你自己有知見,自己有知見是你自己的知見,不是佛知見。

  那我自己到底怎麼修?就是修定,就是要放下。我跟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承蒙老人開導,教我看破、放下。這就是祕訣,除這個之外,沒有第二個祕訣。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絕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了。看破是什麼?看破,確實《般若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身心世界像夢一樣,它確實是個夢,一點都不假。你放下執著,你第一個夢醒了,六道沒有了,六道是一場夢,六道裡頭你所擁有的一切都不見了,像夢中醒過來。醒過來,這還是一場夢,那是什麼?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從哪來?無明來的,起心動念來的。不起心不動念了,這個夢又醒了,四聖法界不見了,痕跡都找不到。到哪裡去?實報莊嚴土現前,我們叫它做一真法界。它跟十法界有什麼不一樣?十法界是生滅法,所有一切法,六道跟十法界是生滅法,就是剎那生滅。

  今天科學家發現的,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從波動產生的現象,這個波動就是生滅法,起來是生,下去就滅,都從這裡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那一真法界?它不是生滅法,它沒有波動現象,它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什麼原因流出來的?是無始無明習氣流出來的;不是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流出來是四聖法界,是習氣。那個習氣要是斷乾淨了、沒有了,實報土也不見了。實報土有生有滅只有一次,當中沒有。我們這個世界是剎那生滅,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它不中斷,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一個接一個。而每一個念頭不一樣,這個一定要知道。每個念頭都一樣,那就不生不滅了,每一個念頭不一樣,這叫無常,麻煩就大了。譬如我們這個人相,每一個念頭,前一個念頭跟後一個念頭比,前個念頭年輕,後個念頭就老一點,一個念頭比一個念頭老,人就這麼老化的,要不然不是永遠年輕嗎?年輕時候不覺得,好像很年輕,其實一秒一秒就都老下去了。這是事實真相,這是生滅相,誰都攔不住。可是一真法界,它是因為從自性裡頭流的,它沒有通過阿賴耶;十法界,自性加上阿賴耶,所以它有生滅相。

  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只是心現心生,沒有識變,那個境界裡頭,完全是轉八識成四智了,轉掉了。四智其實就是自己本具般若智慧,自性裡面般若智慧是體,四智菩提是作用,體用是一不是二,轉識成智了。所以,一真法界裡頭壽命很長,沒有老、病、死,沒有。到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自然就回到常寂光,自自然然回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實報土就沒有了。所以,我們知道實報土有現有隱,我們叫隱現,意思好,有緣它現,沒有緣它隱了,它真的是不生不滅。現的時候不能說它生,隱的時候不能說它滅,它沒有生滅。這是微妙法,這『成最正覺』,「最正覺」可以說法身菩薩,也可以說妙覺如來。

  「菩提者,佛之知見,亦即實際理體,當人自性」。本經說三個真實,這是大乘經上也是不多的,三個真實統統有。體是真實之際,相是真實智慧,用是真實利益,本經的體相用,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學,我向大眾宣布,我完全依靠黃念老的集註,他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念老、蓮老會集得好,讓我們看了生無量的歡喜心。他把這個註解給我,給我是最初的本子,油印的,只印了幾十本。他大概是在油印裡頭挑選最好的,這個本子帶到美國,我們在美國碰到的時候他送給我的,只有這一套,給我了,我在台灣給它印了一萬本。難得!蒐集了一百九十三種資料,所以這個註是集註,你看,每一段引用的經論都寫出來,這是無量功德。有這個註解,這部經真正透徹了。我們學講經的時候,老一輩的這些大德們,都沒有把經講清楚、講明白,我們聽了都是半信半疑,不具足真正的信心。讀到他這個註解,再看到現在科學報告,完全明白了,我生起真正的信心。我能從這個經、註生起信心,我相信別人也能生起信心。我們有使命、有責任把這個經跟集註傳下去,流通十方,傳遍世尊末法九千年,我們幹這樁事情。

  我們以念老為老師,我不敢為人師。念老好,你看這段文,《維摩經》上說的,你看下一段文,《淨影疏》裡頭說的,《長阿含經》裡頭說的,不是他自己講的。這是集註,集佛的經論、集祖師大德的註疏,沒有人敢批評。要是說我說的,人家會問你,你算老幾?你怎麼懂得經的意思?人家也找麻煩。他這裡每一句,《婆沙論》、《大智度論》、《西域記》,他統統有根據。在這個時代裡頭,就是找麻煩的人太多,用這個方法最好,你找不到我的麻煩。這經上沒有一句話是我自己說的,都是一切經論、祖師大德說的,人看這種註解不能不服!所以我稱讚他,他真有智慧,為什麼?契機。讓現在多疑的眾生,嫉妒、障礙的眾生,拿到手上他也沒話說,不服,他也不會說話。他要用是他自己註的,這個麻煩可多了。把收的這些經論、祖師大德註疏都名字列在後面,是哪部經上出來的,哪個著作裡頭節錄來的,清清楚楚,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在今天,真實智慧,我們不能不佩服。

  在這個世間,很多人反對,很多人批評,我出來護持。我憑什麼?憑學佛六十年,講經教學這一過年五十五年,就憑這個。憑經驗,沒有智慧有經驗,總是看了一些佛經。在一切經典裡頭,一切法門,我選擇這部經典、選擇這個法門,專攻、專學、專修、專行,我就這一部經,其他的統統放下。這也是表法,希望大家相信。你真正相信了,我講的可以提供你做參考資料,你要依呢?要依黃念老的註解,集註,要依集註,我只是提供參考資料。年歲大了,年輕時候看的東西很多忘記了,所以我講的那些,引用的人名、地名、年代很多都錯誤的,那些不是很重要的。有同修找出錯誤的地方把它修正過來,很好,這是好事,我很喜歡,哪個地方說錯了,把它糾正過來。將來我們這裡本子有附冊,就是參考資料,這錯誤的地方在附冊裡頭都把它註出來,成為一個完美的本子。

  過去這些聖賢我們要讚歎,我們要以行動恭敬供養,依教修行。決定不能掩蓋,拿他的東西當作自己東西,自己超過他了。是真超過他,也要謙虛,為什麼?謙虛是自己的美德。如果常常誇耀我超過他了,是超過他,德行上欠缺一點,不夠謙虛。古人跟今人的心態真不一樣,古人對不如自己的也讚歎、也尊敬,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在大乘佛法裡頭,它平等法,真正見性之後,沒有一樣不平等。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是淨宗修學的宗旨,最重要的。你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我這一生不求別的,就求這個,這叫菩提道,這叫成佛之道。

  「經云: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故云微妙難知,與微妙是菩提也」,微妙就是菩提的意思,就是智慧的意思。「又《淨影疏》曰: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覺」。妙法是什麼?妙法是理,理就是自性。「理指實際理體,故亦同於上經」,這個上經是前面講的《維摩經》,微妙是菩提,理就是自性。得實際理體,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長阿含經》曰:如來大智,微妙獨尊。」「綜上而言」,上面這些經典所說的,「得微妙法者,即契世尊之佛智」,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入實相之妙理,證正真之菩提,故成正覺」。宗門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這個意思。

  「正覺者,如來之實智」,真實智慧,這個實智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面來的。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是世間人不相信,世間人講,這不可能的事情。還有一班人說,這只有神才行,人怎麼可以做到?所以《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你不是佛?你迷了,你迷了自性,自性並沒有失掉,只是迷了而已。你只要把迷放下,自性就現前,那就是佛。本來是佛,放下就是佛。怎麼迷的?就是起心動念。眼見色,起心動念;耳聽聲,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起心動念。這個好看、那個不好看,這個好聽,這個好吃,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凡夫,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為什麼?起心動念是你眼在看、耳在聽,你用的是六識;不起心、不動念,你是見性在見,聞性在聞,《楞嚴經》上所說的。你不是用六根的識,是用六根的自性,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修的。觀世音菩薩的修行,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用眼耳鼻舌六識,他不用這個,他用根性;眼用見性,耳用聞性,他用性,所以他成無上道。這是我們應該學的。

  怎樣才是用見性見、聞性聞?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不起心不是看不清楚,看得很清楚,起心看得清楚,不起心看得更清楚。因為你起心看是看表面,不起心看看透了,為什麼?在相上見性,他真見了。起心的時候你只看到表面,是看到什麼?看到了阿賴耶的相分,四分裡頭相分。要用見性見的時候,從阿賴耶裡看到它的自性,看到真性。佛在《楞嚴經》上教人「捨識用根」,這個方法高明,就是教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要用六識,要用六根的根性,那就跟觀音菩薩完全一樣。可是這個難,說得很容易,做起來很難。難在哪裡?我們用六識用慣了,無量劫來都用它,用成習慣,不知不覺自自然然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連著來的。見色聞聲是前五識,分別是第六識,執著是第七識,看完之後還要把它放在資料庫裡頭去保存,資料庫是第八識,阿賴耶的種子,業習種子。比電腦高明太多了,電腦要跟第八識比就差太遠太遠了。它能夠保存無始劫來的資料,一個都不會丟掉,你要哪個,馬上立刻就提出來,你心裡頭一想,它就出來了。我們現在用電腦在做比喻,大家容易懂,電腦還有個物質形相,阿賴耶沒有形相,真正不可思議。

  這是得微妙法,契世尊之佛智,入實相之妙理,證正真之菩提,故成正覺。這是說世尊怎麼成道的,我們明白,就不懷疑了。明白之後也就曉得,我自己為什麼沒有成道,原因搞清楚了。我們自己之所以不能成道,就是用心錯了,佛用真心,我們用妄心。妄心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六道凡夫用這個,十法界的四聖也用這個。所以,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稱他作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真佛、假佛的標準是用心,用真心的是真佛,用妄心的是相似即佛。他用得很像,也就是經教裡所說的他全做到了,很像佛。但是他是阿賴耶,他不是真心。把佛所講的全做到了,很像佛,你簡直沒辦法分出來。為什麼他叫相似即佛,不是真佛?他還是用阿賴耶,阿賴耶用得正,一絲毫邪惡都沒有。這也是前面我們學過的,四種成佛他是信滿成佛,十信,十法界裡佛就是十信菩薩。我們跟他跟小乘對比,七信位的菩薩等於小乘阿羅漢,跟他斷證的功夫相同,八信位的菩薩跟辟支佛相等,九信的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信的菩薩就是十法界的佛。這兩個一對比很清楚。所以,他還是用的八識。

  我們把八識用錯了,我們八識相對的心所全是煩惱,二十六個煩惱,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我們全用這個。六個根本煩惱就是見思煩惱,思惑五個,貪、瞋、痴、慢、疑,我們用的是這個心;還有一個惡見,惡見就是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所以根本煩惱,就是經教裡常講的十使,也叫見思煩惱。使是什麼?使是從前古時候專門抓犯罪的這種案件的差使,現在叫刑警隊,犯案的話他們負責去抓人。這十個,就十個刑警隊去抓人的,用這個來做比喻。這個十條你要做了,他就會把你抓去審問、判罪,把你送到三惡道去受刑,取這個意思,從比喻上取這個意思。你看,這十個使斷掉了,等於說你沒有犯過失,這些刑警隊不會找你,你就自在、就解脫了,脫離六道輪迴。那說得不好聽的話,這是古大德的比喻,你離不開這十樁事情,等於說你暗中就有十個刑警隊在跟著你,時時刻刻想把你抓走。

  這十個東西要斷掉,貪瞋痴慢疑錯了,自性裡頭沒有,阿賴耶裡頭的,妄心裡頭有,真心裡頭沒有。五種惡見更沒有,把身當作我,錯了。身不是我,誰是我?有,有真我,不是身。你一定要曉得,真我不生不滅,這個身有生有滅,所以它不是我。有人說靈魂是我,靈魂是我,說得不算錯,也不能全對。為什麼?靈魂真的不生不滅,但是它迷,迷而不覺,真正的我是覺而不迷。所以我們換個名詞,靈魂換成靈性就恰當了,靈性是我,靈魂不是我。靈魂迷,到處找地方投胎,它造業。靈性覺悟了,靈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真如,就是真實之際。這個東西要見到了,就成佛了,它就是佛,它就是真我,它能做得了主宰,它不生不滅。它具足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所生所現的。

  見性叫最正覺,所以成佛叫成正覺。「最正覺者,崇顯佛覺之無上圓滿究竟」,所以加一個最字,最正覺。這個最,就是大圓滿的意思,它沒有絲毫欠缺,這是學佛,佛教最高的目標。佛這個老師可愛可敬,我們不能忘恩,忘恩負義這就錯了。佛對我們的恩義是究竟的、是圓滿的,生生世世沒有離開我們,時時刻刻照顧我們。只是我們自己對不起他,我們自己沒有真正接受,沒有相信,沒有真正向他學習,搞成這個樣子,還自以為是,還瞧不起佛陀。

  「如《釋迦譜》曰: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所以這最正覺,《釋迦譜》裡頭有。「《會疏》曰:覺之中為最極,故云成最正覺。成最正覺即究竟成佛」。這個說明這不是實報土的佛,實報土叫分證即佛,從圓教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這是真佛,不是假佛。為什麼?他們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十法界裡佛用阿賴耶,不是用真心,所以叫相似。初住以上明心見性,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但是不圓滿。為什麼不圓滿?他帶著有無明習氣,無明斷了,習氣沒斷。帶的習氣有多少不一樣,帶得最多的是十住菩薩,帶得最少的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把最少的那一分斷掉了,他就成究竟佛果,他就是最正覺。最正覺不住實報土,住常寂光,他回歸到常寂光了。

  常寂光裡面的佛,與十法界、六道眾生感應道交,他也來現身,像釋迦牟尼佛就是的,他是常寂光的佛,到我們這個地方示現投胎,八相成道。我們要問,他起心動念沒有?給諸位說實話,他沒有。他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他怎麼來投胎的?眾生有感,自然而應的。像敲鐘一樣,你敲一下,鐘就響了,鐘沒有起心動念,鐘沒有分別執著。你敲得重它響的聲音大,敲得輕它響的聲音小,完全是自然的,叫法爾如是。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就在我們面前。所以佛講當下即是,根本沒有離開我們。我們的起心動念他怎麼會不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在哪裡?就在我周邊,一分一毫的距離都沒有,我們能騙誰?要了解事實真相,這叫看破,要真正放下。

  日常生活要跟佛一樣,怎麼叫學佛?生活當中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學佛,真修。吃飯,知不知道味道?不知道味道你是木頭人,你麻木不仁,你有病了;知道味道你是凡夫,為什麼?你分別執著,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好吃多吃一點,起貪心。佛菩薩知道,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功夫就在這裡。真修在哪裡?穿衣吃飯裡頭修,日常生活裡頭修,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我們心住阿彌陀佛。果然住到阿彌陀佛,你吃東西樣樣都是美味,為什麼?意念把外面境界轉了,就是境隨心轉。所有一切善、不善統統轉成菩提妙味,上妙的法味。一點都不假,就是我們不相信,這叫難信之法,真轉過來你就知道了。佛能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能轉,這都給我們做證明。我們可以轉,要真幹才行,不真幹就錯了。古人有所謂,真修行人在哪裡修?就在穿衣吃飯、待人接物。

  佛法是活的,活活潑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把十大願王多念幾遍,你就能體會到。怎麼樣對人?怎麼樣對待萬物?一句話,真誠心。佛常說的,一切法皆從真誠心中作,那就是佛,那就是法身大士。你真正超越三界了,在六道輪迴不受六道輪迴的干擾,為什麼?你看在眼裡、聽在耳裡,不起心不動念,決定不干擾。而且看到什麼?看到三惡道的眾生他們在消業障,消除他們的業障、罪業,罪業消完,他就出來了。看三善道的?他在消福報,他修的不少福,他在那裡享福,福報消了,他也恢復了。但是問題是他一面消,他一頭又造,所以他消不盡。惡業也是如此,他在受罪他還在造業,他心裡不平,還有怨恨。業消掉,到人間來,他又造惡業,他惡業的習氣沒斷,不平的念頭沒斷,死了之後還要去消業障。你就把這個環境統統看清楚、看明白了,才知道一切法統統是佛法,三善道是佛法,三惡道也是佛法。

  所以,佛教我們修淨業,善惡都不要,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這叫什麼?修淨業。淨業也是斷惡、也是修善,不著相。不著相就是你不在三善道,也不在三惡道,這個好,這個功夫全在放下。首先放下身見,頭一個條件,不要執著身是我,要把身看作是自己穿的衣服一樣。死亡不過衣服髒了,脫下來換一件,一絲毫痛苦都沒有,而且非常自在。往生極樂世界,這就脫一次,再就不要脫了,一次就了了。得幹這個,不能幹別的,幹別的錯了。成道,我們就學到此地。

  再看下面這段,文很長,第七「轉法輪」,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在八相成道裡頭,這是最重要的一段。成佛道為什麼?就為這個,成佛道才能講經教學,什麼都能講。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沒有老師,沒人教過他,誰教他《華嚴》?誰教他《法華》?誰教他《無量壽經》?沒有,大小乘經論沒人教他。那他經從哪裡來的?從得微妙法來的,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就是微妙法。微妙法從哪來?從修定、降魔。心隨著外頭境界轉就不妙了,就降不了魔,成不了道。必須要學著,這叫真功夫,現在人講硬功夫,決定不受外頭境界絲毫影響。

  特別是修行,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決定不傷害任何一個眾生。這是大慈大悲,以善巧方便,暗中還幫助他們。明的,明的他拒絕,他不接受,暗中還是幫助他們。我們怎麼幫助?每天將自己修學功德迴向給全世界一切眾生,這些人都在其中,希望諸佛菩薩加持,讓這個地球少災少難。我們一天的祈禱四次,早課、晚課,上午講經、下午講經,一天四次。我們不希望人知道,我們也不求任何利益,什麼都不要,這是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什麼本分?發過這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發過這個願我要兌現。這麼多年來鍥而不捨,現在漸漸入軌道了,法喜充滿,知道是一回什麼事情,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轉法輪這裡頭有總相、有別相,這兩大分。總相裡頭有兩個小科,第一個是「請法(能感)」。

  【天人歸仰。請轉法輪。】

  暨以下這些句子是第七相,八相成道第七相。「天人者,天道中人。歸者歸敬」,歸依、恭敬,「仰者欽仰」。我們凡夫不認識佛,天人知道。我們看底下的文,《智度論》裡頭說的,「今是釋迦文佛得道後,五十七日寂不說法」,沒有人請,「自言,我法甚深,難解難知,一切眾生縛著世法,無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樂」。佛成道,日子不少,五十七天,菩提樹下坐著入定,定中講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二七日,也有說三七日,那就算二十一天。經講完了,世間人沒有人來請法,沒有人來請法,佛就入般涅槃,就回到常寂光了。

  這個時候,「諸菩薩及釋提桓因、梵天王諸天,合掌敬禮,請佛為諸眾生初轉法輪。佛時默然受請」。這些菩薩就是淨居天人,他們住在第四禪五不還天裡面修行,三果聖人。根利的,就在這個地方直捷他就成阿羅漢了;根不利的,他還要通過四空天,往上提升。利根的一次就出去了,不要經過四空天,經過四空天,很長的時間,四空天壽命很長。這些人邀了釋提桓因,就是忉利天主,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他們看到了。梵天是色界天,還有些與佛有緣的這些天人,合掌敬禮,請佛為諸眾生初轉法輪,請佛說法。佛時默然受請,默然就是接受了,沒有拒絕,佛不要說話。如果不接受,就拒絕了,不說話就代表接受了,默然是接受。

  到波羅奈鹿野苑中,「轉法輪」就是教學。教學為什麼說轉法輪,底下有解釋。這就接受請,如果沒有請的,我們凡夫不認識,肉眼凡夫看到釋迦牟尼佛在畢缽羅樹下入定。只有天人他們看到了,趕快下來,變化成人身,代表我們人間來啟請佛講經教學。佛答應了,答應就出定,到鹿野苑。鹿野苑有五個人,這五個人是世尊離開家庭去修道去,到山中去修道去,他的父王就派了這五個人,五個人都是親屬,派這五個人來照顧他、跟隨他。這五個人緣特別深,所以一看,他們根機成熟了,到鹿野苑把他們找到,為他們說苦集滅道,講四諦法。憍陳如尊者聞法他就證阿羅漢果,第一個證阿羅漢果。這就是世尊正法住世的現象、形相。你看,有說法的人,佛說法;有聽法的人,五個人聽法,聽他講;有修行的人,聽懂了,境界轉了,見思煩惱放下,這修行;見思煩惱一放下,就成阿羅漢,就證果。所以,信解行證四個統統有,這叫正法,釋迦如來正法從這個時候在這個地球上安立了。到現在三千年,都講正法、像法、末法這三個時期。

  這個說法的真正的意思我們要懂,這四個字具足就是正法。有講經的,講經必定是證果的人,證果的人才能講經,經不會講錯。所以中國翻譯佛經,我早年學佛的懷疑,我跟李老師說,我們在《古文觀止》裡頭抽一篇古文,讓我們同學把它翻成白話文,十個人翻十個樣子,哪個準確?我說翻經應該也是這樣的,這怎麼能不懷疑?老師告訴我,不是你所想像的。早年翻經這些大德,無論是中國、是外國的,全都是證果的人,最低限度證三果,三果是阿那含;換句話說,見思煩惱快要斷盡了,四果是阿羅漢。主持譯場的,都是菩薩,不是凡夫。這是中國人有福,感應佛菩薩降生在中國,參與譯場,所以翻的經文意思沒有翻錯,這真正要相信。不相信,自作聰明,懷疑,那你是自己把這個緣斷掉了,你完全不懂得感應道交的這個道理與事實。古人有真誠心求法,所以他有感應,感應古佛與釋迦再來。智者大師,很多人知道,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我們今天拿著一般翻譯、眼前求學這種心態來看佛法,那就問題嚴重了。那是什麼?自己沒有福報,煩惱習氣太重。我們一定要相信。

  我這個也向方東美先生請教,方老師給我怎麼說?他倒不是佛的說法,他沒有說是佛菩薩再來感應的。他就說,中國人自豪,跟現在中國人不一樣,現在中國人沒有信心,喪失了信心。中國古人那個自信心最強,認為什麼?認為我們所翻譯的東西,意思決定沒有翻錯,而文字比梵文原文還要華美。我是問他一個問題,大量的梵文經典到中國來,現在為什麼都沒有了?為什麼沒有把它保存下來?我懷疑這個問題,我向老師請教。老師說這是中國人自豪,我們翻譯的超過原文,文字之華美超過梵文,意思完全正確。這個意思怎麼說?用中文就可以了,那個可以不必要了,哪像現在的中國人!說得也有道理。而李老師這說透了,參加翻譯的人裡面,很多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出來。

  我們看會集,會集也不是凡夫能做出來的。你看王龍舒居士,你說他會集有問題,是有一點問題,問題不是很大的問題,是怕一個不好的起頭誤了後人,在他自己本身沒有問題。他往生站著走的,這就是證明,他要真正是把經典翻錯的話,他怎麼能往生?怎麼能夠往生有那麼好的瑞相?我們對古人要有信心,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有絲毫懷疑,就是我們自己有業障,誤自己的事情。就像此地講的,一切眾生縛著世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