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印光大師傳心法要—覺迷在一念之間  (第一集)  2002/10/28  日本高野山  檔名:29-520-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時間過得很快,我們這一次的講經法會,就剩下現在這兩個小時、明天早晨兩個小時,這四個小時,我想跟諸位介紹印光大師傳心的法要。

  他老人家一生,自己修行、教化眾生只有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可以說是世尊末法九千年,眾生修行證果(證果就是往生)唯一的祕訣。大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是來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為我們指示出一條修行成功的大道,所以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如果違背這十六個字,肯定在世尊這一會上,包括末法九千年,你肯定還是繼續搞生死輪迴,這一點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所以他的這十六個字就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一定要重視它,要理解、要認真努力學習,希望在一生當中能有成就。他的四句話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但是我這個地方跟諸位介紹,後面兩句沒有遵照祖師的說法,這什麼緣故?祖師是說淨土宗的,專修淨業的,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整個佛教,是十大宗派(這是在中國,要是包括外國的,還不止),就是包括佛門所有宗派,所以我們用: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孝慈智願,無上菩提。】

  這個不但把佛法所有法門包括進去了,也可以說,把世間所有一切宗教也都包括在其中。這個道理要能夠明瞭、能夠相信、依教奉行,就是後面所說的「修大道,養大德,履大行,證大果」,佛祖自行化他之大事畢矣。

  『敦倫』,敦是什麼意思?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敦倫盡分」是大道?中國古德常講的道德仁義,儒家常說:道失而後有德;德失掉,而後有仁;仁失掉,而後有義;義失掉,而後有禮;禮要是失掉,天下就大亂,一切秩序都不正常,人民要受很大的苦難。所以道、德、仁、義、禮,「道」是最高的,它是什麼意思?「敦倫盡分」是儒家講的,「倫」是同類,我們常講「人倫」,就是現在一般人講的「人類」,我們這是一類,所以叫同倫;「敦」這個字就是誠誠懇懇、恭恭敬敬對待我的同類,諸位想一想這個意思,是不是跟佛法裡面講的「隨順性德」是一樁事情?所以「敦倫」確確實實是隨順性德,這是大道。在佛法裡面講的道,隨順自性這是道;違背自性,失掉了道,道沒有了。

  諸佛菩薩行「道」,這是最高層次的;十法界裡面權教菩薩,我們常講的聲聞、緣覺、菩薩跟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們是行「德」,比「道」次一等,換句話說,接近道,是相似的道,不是真實的道,這是四聖法界。天道裡面只有「仁」、只有「義」,仁義是天道;「禮」,禮是人道;禮沒有了之後,那就是三惡道,禮失掉之後,人心是什麼?貪瞋痴,無禮無義,貪瞋痴慢是畜生道、是餓鬼道、是地獄道。所以,你行的是哪一條道?這個「道」當作道路講,你走的是哪一條路?唯有佛菩薩行的是大道,這個大道是成佛之道,究竟圓滿的大道,要隨順性德,誠誠懇懇、恭恭敬敬的做人,對待一切人。

  現在我們同學們,我想很多人都聽《華嚴》,聽了《華嚴》,這個「倫」的意思就擴大了,不只人是我們的同類,除人之外,所有一切畜生、餓鬼、地獄,上面到諸佛菩薩,十法界有情眾生跟我們是同類,這個「倫」的範圍太大了;不但十法界有情眾生跟我們是同類,《華嚴經》上說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意思說明無情眾生跟我們也是同類,無情指的植物、礦物、山河大地、虛空法界,確確實實跟我們是同類,同在哪裡?同一個根生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眾生跟我們是同倫,我們的真誠恭敬也要遍虛空法界,這才是大乘教裡面「敦倫」的真實義。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華嚴》講得透徹。我們讀了《華嚴》之後,我說了兩句話,「虛空法界是我們自己的心相」,我們的真心,真心像什麼樣子?虛空法界是自己的真心;「剎土眾生是自己的法身,是自己的身相」。我們這個身體是小宇宙,小宇宙跟外面大宇宙是一不是二。小宇宙不小,大宇宙不大,在華嚴境界裡面沒有大小、沒有遠近、沒有長短,宇宙確確實實是一不是二。所以諸佛菩薩「心容虛空法界、身合剎土眾生」,合而為一,這是事實真相。

  這個理事,我們凡夫沒有辦法體會得到,原因在哪裡?凡夫的心量太小,小到什麼程度?小到自己不能容納自己,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自己不能容納自己,他還能包容別人嗎?這個現象是什麼?好比我們這個身體,我們身體是個大宇宙,我們今天這個身,是我們身體裡面的一個細胞,這個細胞出了毛病,生病、反常,我們自己不能包容自己,就是我們這個細胞反常了。反常,是不是能夠把它去掉?不可以,決定不能用外科手術把它割除,割不掉的,要怎麼樣?一定要幫助它恢復正常,這是健康的。所以在醫道裡頭,中醫跟西醫不一樣,西醫是切除不要它了;中醫不是的,中醫一定要讓它恢復正常。怎麼樣恢復正常?覺悟就正常了,事實真相了解就正常了。

  為什麼自己不能容納自己?自己不能像虛空法界一樣?迷失了自性。我們在經上,諸位也常常念到,「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你要是聰明,你要是會用,如果你遇到一個冤家對頭,這個人是張三,自性張三,這問題馬上解決了,怨懟立刻就消除了,親愛精誠馬上就生起來了。覺迷在一念之間,一念迷,要墮落無量劫,要受苦;一念覺,就是諸佛如來,就是法身大士,你的恩惠遍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覺迷雖在一念之間,苦樂懸殊,功過無法形容,我們走覺路還是走迷路?我們自己應當要認真去思量。

  所以大乘法裡頭的「敦倫」,是以真誠恭敬心,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生物和睦相處,知道虛空法界是自己,不是別人,一切諸佛如來是自性變現的,法身菩薩也是自性變現的,地獄餓鬼畜生還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世間無有一法可得,也沒有世間可得,這個道理《華嚴》裡頭講得透徹。所以人的一生遇到《華嚴》,那是稀有難逢,開經偈是武則天替《華嚴經》寫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千萬不要把意思解錯,解錯了,你就迷了。迷,你一定墮落,你這一墮落那要受億萬劫的苦難,你罪受滿之後,你才能回頭。億萬劫在我們說起來是很長的時間,在《華嚴經》裡面那是微不足道。所以,凡聖境界不一樣。

  『盡分』,是說盡自己的本分,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盡心盡力。為我們的同倫服務,服務項目很多,無量無邊,總而言之,就是布施供養,布施供養全部都包括了。布施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法供養,我們在《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看到,佛舉例子跟我們說明,以大千世界七寶供養,都比不上法供養,所以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最。為什麼?財供養是救人的身命,法供養是救人的慧命,身命是很短暫的,實在講,在整個佛法裡面來說,身命並不重要,慧命重要。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身命失掉了,在一般狀況之下,正常狀況之下,四十九天他又去找一個身,他又得一個身,所以身的得失是很平常,不希奇。法不容易遇到,真的叫「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法供養的福報,確確實實是沒有辦法形容,那個福報之大,諸佛菩薩都說不盡。

  我們相信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我們相信佛的話真實,絕不是欺騙我們,絕不是在這裡嚇唬我們,佛不會用這種手段,那種手段是人會用這手段,佛菩薩不會用這手段。我們如果發現佛菩薩有一次是用方法來誘騙我們,我們可以把全部佛法否定,為什麼?佛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這些事情在從前讀書人、世間的君子一生都不敢做,為什麼?有一次這個記錄,你的一世都沒有人相信你。現在因為九一一事件之後,這個世間恐怖分子到處鬧事,我們常常旅行,海關檢查比從前嚴格很多,澳洲的海關我們知道,如果你進去有一次帶違禁品(他們不許進入的)被查到,電腦上你就有記錄,以後你每一次進去,都要徹底檢查,全身都要檢查,麻煩大了,為什麼?你只要有一次記錄,沒有人再相信你,給自己帶來麻煩。世間人尚且如此,佛菩薩哪有那麼愚笨!不可能。佛菩薩句句話都是真實話。

  佛告訴我們布施供養的福報,你看佛在經上常講,迦葉尊者,無量劫前以一缽飯供養一尊辟支佛,就這一次,以一缽飯誠心誠意、恭恭敬敬的供養,他得的果報是九十一劫不受貧窮之報。佛並沒有說他得富貴,但是九十一劫他這個物質生活不會貧乏,他總是有,得這樣殊勝的果報。如果是法布施,他的果報就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稱說不盡,所以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佛陀在世的時候,佛門的規矩,出家人是出去托缽的,每天接受在家弟子的供養是一缽飯,這一缽飯不能白吃,沒有白吃的道理,在家同學對出家同學是財供養,出家同學對在家同學是法供養,要回饋。所以你接受這一缽飯之後,一定要給他說法,這是規矩,絕對沒有說是接受供養之後,不說法就走了。你們諸位在《楞嚴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接受供養之後,沒有說法就走了,匆匆忙忙走了,那些國王大臣跟在後面,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反常?釋迦牟尼佛是為了趕緊去救阿難尊者,然後就說這個《大佛頂首楞嚴經》。決定要說法的,要以法供養的。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

  反過來,你就曉得,法供養的功德這麼大,如果破壞佛法,破壞別人聽經聞法的因緣,那個果報恰恰相反,也不可思議,墮地獄,這是應當的。地獄出來之後,生生世世(那就不知道有多長的時間)得愚痴果報,變畜生,變什麼樣的畜生?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我們看到這些蜎飛蠕動,看到之後為什麼會生憐憫心?知道牠過去世造作惡業,牠今天受這個苦報,那牠也是菩薩,牠展示給我看的,讓我看了之後,提高警覺,我不敢做這個惡事,不敢起這個惡念,為什麼?我如果起這個惡念、做這個惡事,我將來跟牠一樣,牠在這個地方現身為我說法。這個就說明順逆境界、善惡之緣,都是佛菩薩,都是來教導我的,都是提醒我的。善人順境我們應當要學習,逆境惡緣我們要警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善知識,一切眾生對我都有恩德,他布施恩德給我,我知道我怎麼學習,我的路應該怎麼走法。沒有這些芸芸眾生現相給我看,我怎麼可能保持念念覺而不迷?不可能的事情。凡夫業障太重,轉念就迷惑,所以要許許多多一切境界來提醒,讀了《華嚴》才知道,情與無情永無間斷的在提醒自己、在警惕自己,使自己在菩提道上精進不退。所以這個因,就是我們盡心盡力、誠誠懇懇,對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布施供養,布施供養每個項目都要做,隨緣隨分要做。但是不要忘記,最重要的是法供養,我們自己不能說法,把佛法介紹給他,都是法供養,我現在送一本經書、送一片光碟,都是屬於法供養,功德都不可思議。

  『閑邪存誠』,「閑」是當作預防來講,意思是說,我們時時刻刻要防止邪知邪見,要防止惡的念頭、惡的造作,這是大德;這個「德」,跟我們現在講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大德,你得到的是最大的、最圓滿的,是什麼?性德,你得到了。所以你要懂得防止邪知、邪見、邪思惟。佛教我們修八正道,學習八正道就是「閑邪」。「存誠」,「存」是存心;這個「誠」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要常常存大菩提心,大菩提心是我們自己本有的真心,不是從外頭得來的。現在佛菩薩教我們「存誠」,是因為我們迷失真心太久了,無量劫來迷失了自己真心,不知道「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的真心,不知道;以為虛偽、染污、不平、愚痴、自私自利,以為這個是真心。

  所以現在有多少人,連許多學者,我們在一塊談起來,講到人性,他們異口同音都是說人性本來就是惡,這在觀念上就產生錯誤。但是這種錯誤決定不能怪他,所以我們跟他分析,人性有本性、有習性,本性是善良的,習性不善。但是迷失本性太久了,把習性當作本性的人,那是大有人在,而且非常普遍。在中國最著名的,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我們知道孟子、荀子賢人,不是聖人,賢人所說的都是習性,習性裡頭有善有惡;聖人不是這個說法,我們在《論語》裡面兩次讀到「性相近,習相遠」,聖人沒有說性善、沒有說性惡,只說性相近。相近是什麼?一切眾生的本性都是一樣的,沒有善惡,沒有善惡叫真善。所以《三字經》上頭一句話教人「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如果把它解釋為善惡的善,那你就解錯了,你不懂得聖教的意思,那個「善」是遠離善惡兩邊,是真善、純善。善惡的善是相對的,相對的已經不善,迷了才相對,覺了沒有相對。

  我們學佛,什麼時候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相對,相對的念頭斷掉了,你沒有證得真性、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你也差不多,非常貼近了。你還有對立,我跟人對立,只要你有對立的念頭,你想明心見性,難了,難在哪裡?你這個關口不能突破,這個對立就是把虛空法界變成了多維次的空間,現在科學家講多維次空間,佛法裡面講無量無邊的法界。說實在話,十法界不是真的,六道也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一法界,沒有對立,所以叫一真法界。我們什麼時候到一真法界?把所有一切對立都放下,我們就入一真法界,只要有一樁事情對立就不行,你就墮落在十法界裡頭,你就墮落在無量無邊法界裡頭。

  一法界裡頭,跟諸位說,沒有真妄、沒有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沒有十方、沒有三世,所以入這個法界,入進去之後,無量劫之前的事情你知道,無量劫之後的事情你也知道,我們現在講這個人神通廣大。佛給我們講這是本能,每個人都一樣,「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個德就是能力,德能相好,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完全相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錯就錯在這裡,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佛家講這個「十」不是數字,是代表無量無邊),你自己把自己的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法界,那有什麼法子!不是別人製作給你受的,你自己變現出來的,自己做的當然還要自己解除,所以佛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上忙。佛菩薩只能夠教導你,只能把事實真相告訴你。

  所以,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能夠做到的是「開示」,「悟入」是自己的事情。聽了佛的開示,自己要能夠悟、要能夠入。我們聽了開示,為什麼不悟?為什麼不入?那就是:一個是沒有真正聽懂,往往是把意思曲解,那造罪業了;另外一個是煩惱習氣太重,克服不了自己的煩惱習氣,起心動念還是妄想、分別、執著當家做主,這很可憐。用什麼方法來克服?方法有,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八個字好。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三字經》上教人「教之道,貴以專」,無論哪個法門,因為各人緣分不相同,只要把緣分抓住,我哪怕就學一門,我就學一部《阿彌陀經》,我這一生受持,心就定在這部經上,定在佛的名號上,往往根性利的三年五載,根性鈍的二十年、三十年,他會開悟,悟了之後,無論世出世間法,一接觸就通達,確確實實「教之道,貴以專」。

  現在很多同學不曉得,你們要廣學多聞,錯了。廣學多聞是什麼時候?是悟後起修,那什麼人呢?一真法界裡面的法身菩薩,那個時候廣學多聞,它有階段的,沒有開悟之前「一門深入」。現在難在哪裡?難在師道沒有了,教的人不會教,學的人不會學,於是乎都學雜、都學亂了。雜亂,你的意志不能集中、精神不能集中,所以你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學一生,學得很龐雜,雜亂無章,你怎麼會開悟?你怎麼會得利益?這個是今人不如古人,原因在此地。古人一門深入,他在這一門當中,他要不開悟、不見性,他絕對不會去學第二門,人家這點厲害,所以他們有成就。我們不懂這個道理,聽人家說這些話,在書籍上看到這些文字,我們不以為然,這就是邪知邪見。怎樣去防止邪知邪見?怎樣存心?與性德相應,這真正是大德,你所得到的是自性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德能跟相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福報,你的福報跟諸佛如來一樣大。你要不懂得「閑邪存誠」,那你就得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