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羅蜜 (第六集) 2006/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665集) 檔名:29-061-00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十地位行第三段,最後講到「十地十自在,修行諸度」。諸度,我們學習的是文殊菩薩十波羅蜜,前面九條我們學習過了,今天看最後一條,「智,權智,菩薩知一切法真實,真心應法,知一切如來力」。這條跟前面第七方便通常是合起來講的,這個名詞術語很多同學們都熟悉,善巧方便,我們聽得很熟。善巧就是此地講的智,沒有智就善巧沒有了,有方便沒有善巧;如果有智那就有善巧方便。
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個善字,也就是此地講的智,這個字非常重要。善裡面就沒有過失、沒有迷惑,巧是巧妙,在作用上來講,達到現在人講藝術,高度的藝術,高度的藝術在大乘教裡面所謂的大用無方,它沒有一定的形式。譬如《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有五十三位菩薩,也可以說是五十三位諸佛如來,為我們初學的人做個具體的示現,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裡面五十三參,我們常講,你仔細去觀察,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換句話說,菩薩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做到善巧方便。
有人問學佛的人可不可以開餐館?可不可以開海鮮館,天天殺生?《華嚴經》上有,甘露火王就是這種行業的,天天殺生的。這裡頭有善巧方便,他用這個方式來度眾生,這菩薩。過去生中造作的不善,今天投胎做畜生,過去吃眾生肉,現在要變眾生肉去還債,菩薩清楚,把你殺了幫助你還債。這樣是不是鼓勵人去開海鮮館?不是的,你要有這個能力才行,吃了牠、殺了牠,超度牠,牠不但不怨恨你,牠感激你。你看牠在畜生道,你把牠殺掉了,生天道,或者到人道來,最高的可以往生到淨土,你有沒有這個能力?菩薩殺牠、吃牠是不是貪吃?不是,決定沒有貪心。如果有貪心,菩薩就墮落到地獄,所以菩薩的心永遠是清淨平等覺。菩薩無論做哪個行業,什麼行業都能做,這就是善巧,才能普度眾生。你沒有善巧,你不能普度,你能度善人,不能度惡人;你能度好人,不能度壞人。你能幫助人、成就人,你不能成就畜生,不能成就餓鬼,不能幫助地獄,你就沒有善巧。
這是智波羅蜜,所以解釋裡面第一句話說,菩薩知一切法真實,這句話怎麼講?《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誰知道?菩薩知道。種智就是無上菩提,同是同等,圓是圓滿,這個地方講的一切眾生是指有情眾生。還有無情,經上說情與無情,無情就包括植物、礦物跟自然現象,沒有一樣不包在裡頭,確實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菩薩知道。無論在什麼時候,順境逆境,無論在什麼環境,善緣惡緣,他不迷惑顛倒,他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裡頭決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這是菩薩再來;還有執著,還有分別,還有妄想,你是六道凡夫,你不是菩薩再來。六道凡夫救不了六道凡夫,要菩薩才能救六道凡夫。我們講席當中常常提醒自己、警覺自己不能迷惑,這個話說得容易,不知道說多少遍,幾個人覺悟了?
我們現在學佛想契入佛境界,希望到什麼樣的程度?華嚴小學一年級。太高的望塵莫及,不敢想,只想華嚴小學一年級,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十信菩薩是小學,十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迴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等覺是博士班,我用這個說法你們就好懂。華嚴班小學一年級,要什麼樣的資格才能契入?我現在要求同學們,你們百分之百落實《弟子規》,落實《太上感應篇》,落實《十善業道經》,落實《沙彌律儀》。這四門功課百分之百的落實,有沒有資格上一年級?真的我得要問問大家,你們聽《華嚴》聽這麼久了,有沒有資格?真聽懂的人都知道沒資格。你要怎麼樣子的資格?這四門百分之百做到了,要把執著放下。如果這四門都有,都做得很不錯,百分之百落實,我相沒放下,我們常講自私自利沒有放下、分別沒有放下,不行,入不進去,這可不能不知道。那就是我們不斷都在這裡提示,因為這是入門要多講,希望多幾個人入門。
我常講,我們內心裡頭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這個要放下,為什麼?邊見,邊見要放下。身見要放下,身見就是自私自利,執著這個身是自己。見取見要放下,戒取見要放下,邪見要放下,這五種見沒有了,入門了。你要曉得五種見沒有了,你把《弟子規》、《十善業道》、《感應篇》、《沙彌律儀》統統做到,你就是一年級的學生。你要知道,雖是一年級剛剛入門,你已經是聖人,你不是凡人,小聖,小小聖。為什麼?三不退裡面你得到一個位不退,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你決定不墮三惡道,位不退。為什麼決定不墮三惡道?你絕對不會做三惡道的罪業,不墮三惡道。小乘是須陀洹果,大乘華嚴班小學一年級,他斷煩惱的功夫跟小乘的須陀洹相等。
你就曉得我們今天想辦班教學,想培訓幾個真正好的講經說法的法師,我們要求的就是決定要做到這四門功課。希望你在一年當中,不能超過兩年,一年當中要真正做到。做到之後,我會推薦你到湯池去教學,你是真正的好老師,你真做到了,你能感動人。為什麼釋迦、孔子他們教學有那樣殊勝的攝受力,我們一般老師沒有,原因是什麼?這個不能不知道,人家是真誠的愛心,不是假的,性德的流露,絕對不是裝模作樣來的,沒有一樣不真實。
真心應法,真心是什麼?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真心,所以能感人。上課的時候聽眾,你細心觀察,有不少人感動流眼淚。自己做最好的榜樣,世間人不孝,你做出孝子;世間人對人不知道尊重,你一切眾生都真誠的尊重。今天世間人貪婪,你沒有貪心;世間人樣樣都要執著,你樣樣都能放下,你做出個好樣子給人看,所以產生那麼大的攝受力。湯池教學不到一年,有這麼好的效果,原因在哪裡?我們那邊有三十位老師,每位老師都是以身作則。我所講的我都做到,我沒有做到的不敢講。所以這四門功課自己做到之後,你就有了基礎,有學教的條件,到湯池去教一年,你在那裡吸取經驗,然後再參加我們的小班一門深入。十年之後,你肯定是世界一流的大師級的善知識,這不是普通人,億萬人當中難得選一個。
有人問,法師,現在有沒有人報名?沒有,一個都沒有。你看這麼多年來,我們求個六和敬的道場,我學佛到今年五十五年,馬上過年就五十六年,念念求個六和敬的道場求不到,人與人相處不和。真正有個六和敬的道場出現,我們這個世界上災難就化解。一個道場出現,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個道場的人,他的功德,佛光遍照大地,人人都沾他的光。你看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學得很不錯,那個人不行,他是不是菩薩?他不是,凡夫。到什麼時候你看到那個人不行,造罪業,那是菩薩,才能到六和敬。心裡面還有分別、還有好惡,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這凡夫。菩薩平等心,他有好惡,平等在哪裡?人跟事當中還有好壞,智慧在哪裡?慈悲在哪裡?都沒有了,自己以為都很不錯,別人不行。
真正是菩薩,《六祖壇經》上講得好,人都會念,也都會講,做不到,「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有沒有過?沒有過,真的不是假的。你所看到世間的過失是什麼?是你自己有過失。你自己沒有過失,你怎麼會看到別人過失?在修行過程當中要學善財,所以《華嚴經》到最後把善財拿出來做為修行人的樣子。你看善財怎麼修的?五十三參裡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去看,有善有惡,甘露火王瞋恚,勝熱婆羅門愚痴,伐蘇蜜多女貪欲,貪瞋痴。善財童子去參訪,都是菩薩,沒有分別,別人看是無惡不作,他心目當中都是菩薩。你接觸他之後,你再想自己有沒有貪心?自己有沒有瞋恚?自己有沒有愚痴?
所以,儒家孔子《論語》裡面都講得很好,這是學習的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善人,他的樣子我要跟他學習;惡人提醒我,看看他那種惡行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惡人是我的老師,善人也是我的老師,平等看待,平等恭敬,平等供養,無一不歡喜。真正是個惡人,我也是這樣看待,時間久了,那個惡人受我的感化,自然變成善人。這個人惡人不行,趕快走,離開他,你一輩子永遠不能成就。善跟惡都像磨刀石一樣來磨你,像李炳老常常跟我們講,四方木頭的頭腦非常執著,分別執著要在這個地方磨,把它磨圓了,磨成透明的,成功。你禁不起磨鍊,讚歎幾句,歡喜了好幾天;無緣無故冤枉你、毀謗你,你要生好多天的氣,這是六道凡夫,標準的凡夫。你有什麼功夫?你學佛能有什麼成就?沒有按部就班的來學習。
我們就想到古時候,為什麼在家、出家都能夠修得那麼好,讓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出家人,在《居士傳》裡面看到在家人,沒有別的,基礎教育學得好。基礎教育就是《弟子規》,《弟子規》是儒家的教育,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感應篇》是道家的教育,因果道德教育,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有這兩種基礎,接觸佛法,佛法的基礎教育是十善業道。再加,就是這些倫理道德、因果、智慧教育,統統落實在沙彌律儀,像一張桌子四個腿。你在這上下真功夫,把你自己的煩惱習氣毛病全都磨掉,你才是個法器,法器你就能接受大法。譬如我有個杯子,杯子是法器,我有個杯子,我向你要點水,你才能給我。如果我向你要點水,我沒有東西那水怎麼拿?放在你手上都漏掉,你沒有法器,你不是法器。
這四門功課具足,這是法器,這是什麼?這是小法器,真正大法你沒有辦法接受。你能接受的是什麼?一般講五乘佛法,你能夠接受的是人天乘,現在一般很時髦的說法,人間佛法,你能接受。三乘佛法你就沒法子接受,為什麼?三乘是出世。出世,你還有執著,你還有分別,你還有妄想,沒用處。三乘佛法頭一個要破執著,執著破了你證阿羅漢果,須陀洹是第一個階段,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小乘這四個階段,一步一步往上提升,提升沒有別的,就是斷煩惱習氣。再往上去菩薩,菩薩要離分別,分別是塵沙惑,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連分別的習氣也斷了,這才能到第三個階段,真正的是佛法,佛門裡稱為一乘法。
《華嚴》是一乘,《法華》是一乘,《梵網》是一乘,這是古來大德們所判攝的。世尊一代時教,他老人家一生所講的,在一切經裡面,這三部經叫一乘法,一乘法就是成佛之道。我們現在不是也在這裡學習嗎?對,我們在這裡學習是人天法。同樣是這部《華嚴經》,這部《華嚴經》可以深講,可以淺講,我們這是淺講,人天法的學習。人天法跟二乘法、菩薩法沒有兩樣,一個講法,不同的在哪裡?不同就是你煩惱斷了。如果你今天在此地學習,你能把五種見惑斷掉,你確實是《華嚴經》初信位的菩薩;你能夠把思煩惱統統都斷掉,七信位的菩薩;再能把塵沙惑斷掉,那你是八、九、十信位的菩薩,八是下品,九是中品,十是上品。如果再能破一品無明,你就證一分法身,你就到初住菩薩,初住是真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性,所以你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是真佛,天台大師講的分證即佛,那不是假的,你真佛。
所以經教是一樣的,心不一樣。只要你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用的是妄心,這個妄心就是相宗上講的,你用的是阿賴耶識,妄心。如果這三大類煩惱都斷掉,你用的是真心,真心就是佛。真心,跟諸位說,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真心,大菩提心。這裡頭我們到下面會講到,下面講到十善,我們要好好的來研究一下什麼叫善、什麼叫不善。
你就看到天台大師講的,你現在發菩提心,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真的做到,可是你還執著就不善。一有執著,你是六道裡面的眾生,人天法,你連小乘都做不到。執著斷掉才是小乘,你還有分別,你不是真菩薩,分別斷掉了才是菩薩,妄想斷掉了就是佛,真功夫。你一天到晚還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妄想,你還會分別,還會執著,道地的六道凡夫,所以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生慚愧心。
弘一大師,這大家很尊重的,他到晚年,他自己起了個外號,叫二一老人。你看很多地方他給人寫字,送人文字底下署名都是二一老人。二一什麼意思?這他自己講的真話,一生「一事無成人漸老」,人到老了一事無成;另外一個,「一文不值何消說」,二一老人。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有什麼了不起?一文不值,一事無成。
什麼叫一事無成?出家了還有什麼事情?給諸位說,事就是斷煩惱的事,不是學經教。經教講得天花亂墜沒有用處,你出不了六道輪迴,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像我們剛才所說的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見煩惱這五樣東西有沒有斷掉?這五樣東西斷掉,你這一生來了,那弘一大師就要拜你,為什麼?他沒做到。你能做到,你這一生有成就,什麼成就?超凡入聖。你這一生就有價值、有意義,不是一文不值。這一生能夠達到須陀洹果,能夠達到《華嚴》小學一年級,叫初信位的菩薩。你能到這一階級,你沒有白來,你才叫這一生真正有成就,這是真的。除這個之外,什麼樣的成就都等於零,都不是真正的成就。
你這一生有再高的地位,做到帝王、做到總統,你有再多的財富,億萬財富,都等於零,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你這一生所得到的覺得是很不錯,死了以後沒有一樣能帶去,來生到哪裡去是個未知數。所以《般若經》上告訴我們真話,功名富貴,「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死了以後一樣都帶不走,所以要常常提起警覺,提高警覺。印光大師常常用個「死」提醒自己,你想到死,你能帶走什麼?
如果你真正證得須陀洹果位,《華嚴經》初信位的果位,恭喜你,你不死了。在六道裡面還有捨身受身,你自在了;換句話說,自己能做得了一點主。不是像凡夫,凡夫是隨業受報,這很痛苦。他不是隨業受報,他是什麼?雖然還要到六道裡面來,都可以說是乘願再來。他來是修行的,而且不斷的提升,在六道裡頭他來磨鍊的,會不會退轉?不會。為什麼不會?有很多大菩薩照顧他,他是很容易回頭,很容易受教。迷了有的時候也會幹壞事,迷失方向了,這個時候大菩薩看得很清楚,他是個小菩薩,他已經證得須陀洹果的。所以大菩薩遇到他,給他一開示、一講,馬上回頭,縱然迷失方向不會太久,一世比一世提升。佛經上常講,證得須陀洹果之後,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不要到八次,七次就出六道證阿羅漢果。這個七次往來就是次次都提升,都上升,那就不是一事無成,不是一文不值。
我們想想古人,弘一大師也是給我們做榜樣的,他說的這些話是警惕我們,他自己實際上的功夫,我們不知道,念佛往生淨土我們應當可以肯定。從什麼地方可以肯定?從他真正放得下,這點他是做出樣子給我們看。這個人是富家子弟,年輕的時候是花花公子,遇到佛法居然能徹底放下,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榮華富貴一下放下。弘一大師雖然他家裡不是王族,但是他是富貴家庭,非常富有,是過富貴人的生活,學佛之後他能夠修苦行。沒學佛之前,那種分別執著非常嚴重,沒有學佛之前在日本念書,跟同學約會,八點鐘在什麼地方見面,朋友遲到一分鐘,拒絕不見面。他遲到,把他罵一頓罵回去,這麼樣一個人。約了八點,早一分鐘他不會見你,遲一分鐘也不會見你,約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執著到這種程度。到以後學佛什麼都隨緣,什麼都好,絲毫不執著了,毛病真改了。你看那種習氣多重,這都是給我們現身說法,知道以前錯了,錯了就要把它改過來。
我們在新加坡住過幾年,他跟新加坡的緣也很深,到新加坡去,我們聽很多同修們說,老人還都能記得,吃東西很隨便。接待的人都怕他吃不好,沒有想到他那麼隨緣,東西硬沒有關係,牙齒還可以;東西鹹了,鹹有鹹的味道;太淡,淡有淡的味道,一絲毫執著都沒有,什麼也不講究了。他每天早晚課都是念「普賢行願品」,非常喜歡《華嚴》,普賢十大願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做到了。一點架子都沒有,從前年輕的毛病習氣全沒有了。我們從他這裡看出來改過自新,為我們現代人做出最好的榜樣。
真心應法,真心裡面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那就是真心。法是萬法,一切人事物,法裡頭分這三大類,人事物,面對一切人事物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這個樣子才真正是六和敬。六和敬不是要求別人的,是要求自己的,要求別人錯了,諸佛菩薩從來沒有要求過別人。你是為人父母,真正做父母的人,要不要求兒女?不要求,要求自己。兒女不好,不是他不好,我做得不好,我沒有做個好樣子給他看。
堯舜當年在世,人民犯罪,他看到犯法的人被人戴上刑具,要送到監牢裡面去關起來。路上被堯王看到,堯王問他,你犯什麼罪?他說天旱,很久沒有下雨,糧食沒有收成沒得吃,我去偷點糧食,偷別人的,犯罪了。堯王聽到之後就叫士兵把這個犯人放掉,把我綁起來,他沒有罪,我有罪。我做國君的沒有把人民照顧好,得罪上天,上天不下雨,我對不起人民,堯王說這個話之後沒多久就下雨。
所以中國聖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老師教學生,學生哪有過失?學生有過失,老師沒教好。一切都要從自己內心裡面去求,所以佛法叫內學,沒有叫你向外的。佛教化眾生不是教化別人的,他是完全回過頭來向著自己,我自己做得不好,怎麼能夠怪別人?別人的不好就是我的不好。你想想,聖人跟凡人差別就在此地。真心應法,我們是用妄心,哪有真心?只會批評別人,不知道反省自己。現在時間到了,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來看「真心應法」,這是善巧方便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沒有真心就沒有善,巧方便是可能,為什麼?妖魔鬼怪都有巧妙的方便,不善。善跟不善的標準,我們留在後面講,這個至少也要用兩個小時來說明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你看《了凡四訓》裡面,了凡先生把這個就講了八個,善有真善、有假善,有滿善、有半善,說了很多,你要有能力辨別。
我們有沒有真心?有真心的就是菩薩。你說你有沒有真心?那就問你還有沒有執著?有執著就沒有真心。你還有沒有分別?有分別不是真心。至少分別執著要斷乾淨,那個心是不是真心?還不是真心,但是非常接近,距離真心不遠,為什麼?你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了,真心現前,跟諸位說,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現前,現前之後,永遠不會失掉。我們偶爾也現一下,像閃電一樣,一下就沒有了。在聞佛法,讀經、誦經、聽經好像有了,下了課之後,境界一現前,沒有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偶爾現前,你就要覺悟你真有,不是沒有,只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你看佛說的這個話,你就能證明。妄想分別執著淡一分,就像閃電一樣,偶爾它會現一下;能夠淡個十分、二十分,現前的機會就很多。有這樣的功夫你再認真努力一下,按照佛陀教導的順序去做,為什麼?我們不是上上根人,這個自己要承認,中下根性。中下根性一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見思煩惱先破見惑,見惑裡面先破身見。
怎麼破身見?三十七道品裡頭的四念處就是破身見的方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四種都是觀,觀是慧。就是章嘉大師從前教我的看破,你要從這個地方開始看破,你要曉得身是累贅。連老子都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很大的憂患,什麼?有個身體。高!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不要身體?不要。什麼人?四空天人不要身體。你曉得四禪天還有身體,四空天不要身體,不要身體沒有累贅,也不需要房子住,什麼都不需要,得大自在。你有身體,你沒有欲;換句話說,像飲食起居,你可以不要,可以不吃飯,省很多事,可是你還要穿衣服。色界天人有衣服,你還要居住的房子,這還是累贅,還是麻煩。到沒有身,衣食都不需要,房子也不需要,你看多自在!那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靈界,可是他還是脫不了六道輪迴。什麼原因?他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
所以你千萬不要瞧不起須陀洹,《華嚴經》小學一年級,你可不能瞧不起他。剋實而論,他所得的境界比四禪天、四空天還要高,眼前的功夫比不上他們,可是他天上人間七次他就能超越。四空天、四禪天壽命到了墮下來,七十次也出不了,為什麼?他們還會墮三惡道,爬得高,摔得重。須陀洹跟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決定不墮三惡道,功夫只有往上提升不會退轉,位不退,所以他是聖人。四空天人、四禪天人還是凡夫,不是聖人。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後才曉得佛法可貴,你才真正肯把世法捨掉。你看這部經前面告訴我們「不求五欲及王位」,你真搞明白、搞清楚,大梵天王要讓位給我,我願不願意去?不能去,去就上當。
大梵天王比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高得多,玉皇大帝才是忉利天主。再上去還有更大的,娑婆世界的王,知道的人就不多,摩醯首羅天王,讓位給你,你歡不歡喜?這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王,不能幹,凡夫,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再說個老實話,摩醯首羅天王你當過沒有?大梵天王你當過沒有?肯定有。為什麼有?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六道裡頭什麼樣的身分都幹過,天王也幹過,鬼王也幹過,地獄也墮過,只是隔陰之迷,過去記不得,忘掉了。阿賴耶識裡面那些資料都完整,所以你哪天證得阿羅漢果,你就能看到你記憶裡面過去五百世;辟支佛的力量就更大,可以看到過去一千世;菩薩的力量就更大,可以能夠看到過去多少劫。到地上菩薩,你就看到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生生世世就像看電影一樣,全都看到了,有什麼意思?一場空。
所以佛教我們求真,什麼是真?只有法性是真的。佛菩薩的教誨沒有別的,無非是教我們回歸自性。世間種種善法,這講涉世,涉世要知道,要有相當的定力可以,沒有定力不行。為什麼?沒有定力,一涉世,人心就變了,你就造業,造業必定墮落。定力太重要了!涉世是要跟世間人和光同塵,你有善巧方便,你能夠幫助他們,你又不染污,這個最重要。有能力幫助他,如果會染污就壞了,馬上就墮落。看到財,財色名食睡,起了貪心;遇到逆境、惡緣就起了瞋恚,照樣墮落,那就是什麼?沒有力。沒有力,好心做了壞事,果報苦。我們現在講禁不起誘惑,這就是沒有力。有力的人禁得起誘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擺在面前不動心,真正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六祖大師講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可以幫助世間人。佛菩薩幫助世間人什麼?教化眾生,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不可以。
所以你要好好問問自己,我在那個境界裡能受得了嗎?順境、善緣能不動貪戀嗎?逆境、惡緣能不動瞋恚嗎?如期不然,那就得老老實實守住老師的教誨,跟定老師不能出門,這就講到師承;老師是真正過來人,不是普通老師。老師自己沒有這個力,那要用師承的方法,那是欺騙別人。老師自己真有這個力,這個我們要看到,所以你要觀察老師還有沒有貪瞋痴慢,他有貪瞋痴慢是凡夫。你要細心觀察,你粗心大意看,老師有貪瞋痴慢,你看他有罵人,有教訓人。發一頓脾氣之後,你去看他,他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要注意了。氣呼呼的,很久都不能平息,真的。罵一頓人之後,發好大的火,發完之後,跟另外一個人見面若無其事,歡歡喜喜,這有問題,表演的,那就是辦事的善巧方便。有些事情一罵就成功,就妥了,所以是辦事的方法,裡面有沒有瞋恚?沒有。就跟唱戲一樣,劇本寫上這個地方要發脾氣、要笑,那個地方要哭,到那裡你就要哭、就要笑,與自己內心毫不相關,這叫表演。所謂是善巧方便,那就是很會表演,心裡面確實清淨一塵不染,這是真善知識。
師承太難了,可遇不可求,你到哪裡找學生?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古大德有一生一個都遇不到,可遇不可求。遇到一個,那是寶,真正照顧到了,一面照顧是一面觀察,觀察他什麼?戒定慧,戒是守規矩,定就是能夠在境界裡面真能放得下,看他的定力,然後看他處事待人接物的智慧,看他的善巧方便,這人可不可以教?要怎麼樣教法?就明白了。不是對每個人!中國歷代,世出世間祖師的承傳,人數非常之少,哪裡說是有很多的,不可能的事情。在中國最出名的無過於六祖惠能大師,一生傳人有四十三個,惠能大師以前沒有,惠能大師以後也沒有。達摩祖師到中國來代代是單傳,就一個,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都一個,到六祖才傳了那麼多。這麼多學生以後,每個人所傳的很少,多的好像沒有超過五個的,少的一個,也有沒有了,斷掉,可遇不可求。
老師教學是希望各個都得利益。各個得利益,各個根性不相同,每個人所得到的不一樣。這就是像「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根性利的人他得的多,根性劣的人他得的少。同樣上一堂課,老師清楚,誰得多少他都知道,大根得大葉,小根得小葉,統統都教,一個課堂上課。
我跟李老師的時候,我們這個課堂裡面二十多個學生,人數不多,他是教講經,經學班。他開了十幾個班,可見得老人博學多才,我們諺語講多才多藝,你喜歡學哪一門的,他給你教哪一門。學經的這是一個班,學中國古文的是一個班,學詩詞的是一個班。學辦事的,就是我們一般講寺院裡面的行政人員,護持道場的又是一個班。我都記不清楚,有十幾個班。裡面有大概三分之一是他自己直接來教的,所以他也很忙。我們沒有參加那個班,我們就不去。我參加的是經學班,另外去旁聽的就是古文班,我們去旁聽,對於講經會有幫助。我只參加這兩個班,其他的班都沒有參加。沒有一樁事情是容易。
老師雖然在這麼個境界裡頭,不敢為人師,這是老人的謙德,都是教我們,非常謙虛。說他只能夠教我五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他給我介紹一位老師,是他的老師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文鈔》在,所以他送我一部《印光大師文鈔》。尤其是出家之後,你一定要向印光大師學習,你不會走錯路。正確,非常正確,你總得有個榜樣,有個典型,你才有依靠。印祖存的是什麼心?我讀了《文鈔》之後,我覺得印祖他老人家一生奉獻的,一生教人的不出十六個字,我說這十六個字是印光大師的傳法心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文鈔》裡頭說過好多次,這十六個字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寫照。
我學佛三十年提出二十個字,也是總結我這一生所修、所學、所教,「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你一生有方向、有目標,你才有成就;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你怎麼會成就?經教專攻一門。在老師的會中,在台中十年,離開老師之後,跟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繫,一直到他老人家往生。重要的事情我都向他老人家請教,自己有疑惑的事情一定去問他。我自己因為沒有道場,過的是遊方僧的生活,真的是過去人講雲遊四海,我是雲遊地球五大洲,沒有道場,沒有信徒,哪個地方請我講經,我就到哪裡去。講完之後就回來,回來是依靠韓館長,早年我們沒有圖書館,她供養我,我住她家裡。出去講經,遊了一周回來了,回來之後,她就會找地方給我講經,租地方、借地方。她去邀這些聽眾,人也不多,三、五十個人,我講經沒有中斷。除了讀經、研究經教、講經,我沒有別的事情,我也不願意應酬,喜歡清淨。
上個星期四我們這停了一次,有些同學問我到哪裡去?我去拜壽去了。本煥老法師今年一百歲,他做生日,給我一個請帖,我也送了一份禮,沒去,為什麼沒去?人太多。人太多,說話都說不上,去有什麼意思?所以他生日過過,人都散了,我到他那裡去。我連他也沒通知,我只打聽一下,請個居士給我打聽,星期四他在不在家,他告訴我在。什麼都不通知,找個車一直開到方丈門口停車,這一見面很驚訝。很好,那裡只有十來個人,我們可以聊天,談了半個多鐘點。我說我走了,他要留我吃飯,我說不行,還有約的客人在等我。為什麼不能吃飯?我在那邊吃頓飯,我就怕至少會有二、三百人,消息傳得很快。等他們知道我到山上去看老和尚了,我已經離開了。所以我在那邊半個小時,跟老和尚七年沒見面,沒想到身體好,他跟我握手很有力氣,說話聲音洪亮,我看他那個樣子至少還可以活十年,一點問題沒有。他告訴別人,一百二十歲走就可以了,我能信得過,真難得。
早年,他曾經邀請我兩次在廣州光孝寺講經,第一次去的時候很久了,三天,聽眾有七、八百人;第二次好像是第二年,又去了一次,聽眾有兩千多人,以後我們就再沒有接觸過。在弘法寺建成之後我去過一次,看他,那一次,所以我們沒有見面七年。到哪裡去沒有人知道,這樣好,很清淨,來去自由。與人交往一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我給老法師報告,近年做這樁好事,把宗教介紹給聯合國,他非常高興。
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一定要用教學的方法。而教學的人一定自己本身做到,本身不能夠百分之百的落實《弟子規》,你不能教人;凡人不是聖人。我們一般講世間聖人,世間的聖人、賢人、君子,他只做到《弟子規》、《感應篇》,甚至《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怎麼稱世間?因為他執著沒斷。佛家凡聖的標準是從斷煩惱說的,必須最低限度你能夠把執著裡頭的一分,這一分就是見惑,我們前面講的身見,邊見是什麼?我常常講的對立,對立就是邊見。我們心裡頭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物對立,對立是邊見,一定要破掉。對立是衝突的根源,我們講矛盾、懷疑、衝突,那個根就是對立,這個一定要斷。見取見跟戒取見都是我們一般講的成見,成見是屬於執著。成見太深,一定要怎樣怎樣做法,這個不行。沒有一定的,不要執著自己的意思,所以要把成見放棄。最後一條,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都要能夠把它放下,這才是佛門裡面講的小乘須陀洹,《華嚴經》初信位的菩薩。我們不要求別的,有這個條件就不得了!是佛門真正承認的聖人,超凡入聖。
所以你還有執著在的話,你要知道是凡夫,凡夫教人,頂多就是中國傳統所講的世間的聖賢君子,他煩惱習氣沒斷,這就是世法跟佛法差別就在此地。你要從斷惡修善,從形象上來講沒有差別,是一樣的,真正功夫上有差別。我們今天所求的,要求真正功夫上,找不到,到哪裡去找?我們只能求事相的;換句話說,世間聖賢,我們今天只能講這個,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五乘佛法裡頭的人天乘,這是過去太虛大師提倡的。人天上去才有聲聞、緣覺、菩薩,叫五乘。人天乘裡面的君子,就是你真正做到,百分之百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落實十善業,落實沙彌律儀,這真正做到了。像什麼樣的人?袁了凡先生,俞淨意先生,這類的人他們做到。我們今天所希望的是這麼個條件,想是想五十個人,不可能,哪有那麼多!
這真正是名符其實的賢人君子,沒有惡念,深明因果。習氣有沒有?習氣肯定還是有,煩惱沒斷。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雖沒斷,他有這種功夫,就是有儒釋道三家基礎的底子,他能控制,這就是合禮。禮是什麼?節度,不太過分。喜怒哀樂有,他能止得住,不會太過分,就很難得了。你要叫他沒有那真的聖人,是佛門裡面的聖人,佛門裡面的聖人比世間聖人是要高一等,高就高在此地,並不是自己誇張,他確實是如此。
佛法裡頭講真心,到阿羅漢,到權教菩薩,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就最清楚、最明瞭,從初信到十信還是用的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不過怎麼樣?用得很正,沒有偏、沒有邪。六道凡夫用偏,三惡道用邪了,沒有用正。佛門裡面的教誨,雖然你是凡夫,你還是用心意識,你跟著佛教的戒律、經論,常常修正你的偏差,讓你時時刻刻保持在菩提道上,這就正確。到了證得阿羅漢就有幾分把握可以認識路,自己能認識路。一定要到初住,這才入佛境界。我們現在講的這部經,是十信位的菩薩,十信位裡面第十信,也就是《華嚴》小學的畢業班。這個再上去就要進入初中,進入初中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應法。所以,賢首菩薩是相似的真心,不是純正的。
再上升一級就是初住,那是真心,那不是假心、不是妄心。你就曉得真心裡面見思沒有了,執著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妄想也沒有了。這個境界我們六道凡夫永遠搞不懂,所以佛說什麼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這句話好像挺含糊,不可思議,這句話是真話,是老實話,一語道破,就是說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真正的佛境界。佛境界裡面六根對外面的境界,決定沒有動念頭,思是動念頭,不能思,他沒有起心動念;議是言語、言說,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言語造作?那叫真心應法。他怎麼應法?不起心、不動念怎麼應法?十法界裡面的眾生起心動念,他這一起心動念,初住以上這些菩薩,這用真心的,他自然就有感應。所以十法界眾生起心動念是感,一真法界裡面的諸佛如來他應,也難懂。
幸虧,所以我常常提到日本,也是老朋友,江本勝,他做的水實驗,你從水實驗裡面就曉得感應。你們想想,水是礦物,它不是動物,它不是生物,你說花草,它還是有生命,是生物。水是礦物,絕對不是生物,它有感。我們用善心對它,我愛你、我喜歡你,那個水的結晶在顯微鏡之下觀察就非常美的圖案。你用惡的心態對它,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恨你,那個圖案就變得很醜陋。這些圖案照片我們都帶回來了,好像佈告欄都有貼,諸位都看到。從這個實驗當中,他做了十幾年,每年都做幾十萬次實驗,三個小實驗室。告訴我總的結論,愛跟感恩這個意念,水結晶是最美的,幾十萬次實驗一次不差,他說這是宇宙的核心。宇宙之間確實只有愛,佛法裡面講慈悲。
你看我們有心感,它無心應。真心就是無心,無是無念,真心離念沒有念頭,但是它有感應。所以大經佛告訴我們,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跟你說法也是自然的反應,決定沒有通過思惟。你問個問題,他要怎麼樣答覆你,沒有,就像水實驗一樣,證明了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我告訴江本博士說,佛經上講,所有一切萬事萬物,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所有一切現相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有見聞覺知,自性有色聲香味,你從這個實驗上證明,不但水有,石頭有,泥沙有,你慢慢再做實驗,統統都有。
法性在哪裡?相就是性,性就是相。黃金在哪裡?金器就是黃金,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器不二。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明白,所以真心真的應法。只要我們心善,這個宇宙沒有一樣不善,地球沒有一樣不善,真是風調雨順,什麼災難都沒有。我們心不善,它的反應就不善,就跟水結晶一個意思,不可以不懂。所以最重要的是回歸自性,反求諸己決定正確,你要是外面求,你全錯了,心外求法叫外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到此地,實際上這條意思無有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