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眾生 (第一集) 2004/7/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282集) 檔名:29-067-0001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第九段,光照十億界。
這一段也有十首偈,這十首偈是讚歎如來「大悲救生德」,大悲救生就是救度一切眾生。前面所說的多半是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後,就是要幫助還沒有成就的眾生。沒有成就的眾生無量無邊,不僅僅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大乘教裡面所說的範圍非常廣大,世界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世界裡面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純淨純善的世界,有,不是多數。像極樂世界純淨純善,它們雖然有四土,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但是都是清淨而沒有染污。
我們今天在經典裡面讀到的穢染世界(污穢、染污),我們的感觸很深,因為我們現前處在這個地球上,這個地球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從來沒有像現代這樣嚴重的染污。這些染污給地球上的生物,當然包括我們人類,帶來許許多多的災害,最明顯的,空氣的染污,生活環境的染污,瘟疫、疾病,無一不是染污。在過去這幾千年,有歷史記載的這些年代,雖有染污,不嚴重,我們現在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都講世界末日,末日是怎麼形成的?有許多科學家、預言家都認為染污應該是最嚴重的,所有的災難裡頭,甚至於比戰爭還要可怕。
現在化學的氣體在大氣層裡面,破壞了南極的臭氧層。過去我們在澳洲,進入澳洲,同修們就給我們提出警告,澳洲的紫外線比一般地區要強六倍,常常在陽光之下暴露,很容易得皮膚癌;臭氧層實在講是過濾太陽的紫外線,這種是人為造成的。好在這兩年,破壞臭氧層這個地區轉移到南美洲去了,它也常常在流動,轉移到南美洲去了。所以,澳洲這一年多來,關於這方面是要好多了。澳洲地大人少,國家也保護人民,所以依舊維持農牧的政策,不發展工商業,工商業的染污太嚴重了,快速、可怕。
我們看到這一段,諸佛菩薩自己修學成就之後,是以度眾生為事業,當然這也是把他的願望實現。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發的誓願,四弘誓願,凡是學佛的同修,無論你是初學還是老修,你每天都在發這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第一願就是度眾生。我們學佛為什麼?就為這樁事情。為了要(度就是幫助)幫助世間許許多多苦難眾生,我們發這個願。發這個願,我們現在有這個心,但是沒有能力,沒有智慧,沒有德能,度自己都度不了,怎麼能度別人?後三願,這成就自己了,成就自己真正的目的是第一願。所以,開頭從哪裡做起?從斷煩惱,斷煩惱是成就自己的道德,德行。孔子教學,四門功課也把這個放在第一,孔子教學第一個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德行擺在第一。儒跟佛,你看不謀而合。
中國、外國,自古至今,真正有德行的人,教化眾生都把道德放在第一,所以佛法也是這樣的。先教你發願,發願就是你有個正確的方向、目標,我為度眾生,為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而發心修行。修行從斷煩惱開始,煩惱無盡誓願斷,儒家德行是屬於這一科,言語也是屬於這個科目。儒家重視言語,佛家也重視,你看口業,特別明顯的在《無量壽經》上,世尊這樣教導我們。其他經論裡面,佛講修行的這三個綱領,都是從身、口、意,用這個形式來排列。但是《無量壽經》上,他沒有按照一般這個排列,他把口排在第一。第一句話就是「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第二才是「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是講到道德修養裡面三大綱領。
世尊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個綱領是常常提示,在一生教學當中,總說過千遍萬遍。為什麼要說這麼多遍?時時提醒你,你要落實,你要做到!當時這些弟子確實是很認真努力在落實、在做,做得不夠圓滿,不是佛菩薩理想那種水平,所以還是不斷的提醒。釋迦牟尼佛跟他當時的這些大弟子們,都給我們做出最好的示範。眾生迷惑顛倒,就像《地藏經》上所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起心動念已經是在造罪業了,言語行為善少惡多。
佛把一切不善歸納為十大類,十惡業。殺生,這個殺生意思很廣,有意無意傷害別人,都是屬於殺生這一條的。對人,特別對小動物,蚊蟲螞蟻,牠來騷擾你,確實有意無意當中常常就把牠殺死,那也是一條命!既然是有生命的,你要知道都是貪生怕死,你殺牠,牠不甘心,牠有怨恨在心。那個怨恨在心就變成什麼?就變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麻煩就大了,一世比一世殘酷,一世比一世嚴重。我們今天世界這種狀況,就是不善業的累積,累積到一定的時候會爆發嚴重的災難。這個災難包括天災人禍,要知道這是眾生共業累積所造成的,不是無緣無故的。佛菩薩大慈大悲,絕對沒有傷害人的念頭,上帝也是仁慈的,怎麼會懲罰人?人造這個難,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現在這個理論,我們通過日本東京江本勝博士做的水實驗,我們很清楚、很明白。
佛法裡頭所講的業感,我們善的念頭,這個念頭生起來,整個宇宙都起感應。水是礦物,你以善念對著水,你看它在通過顯微鏡觀察之下,結晶非常之美。以惡念對它,你對這杯水你說我討厭你,我恨你,我不喜歡你,在顯微鏡底下出現的結晶非常難看;你說我喜歡你,我愛你,我很感激你,那個結晶就非常之美。這個實驗的結果,就是講佛經裡頭所說的業感。我們今天用什麼樣的心對人、對事、對物?外面這些人事物是用什麼來回報我們,不就知道了!這業感。
華藏世界的眾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的業清淨善良,所以在環境裡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那麼樣的美好,都是那麼樣的善良,就這個道理。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誰造的?大家清淨心、慈悲心所感召的、感應的。為什麼我們今天的社會比不上過去,在這個地球上,這個事情很明顯。回想三十年之前,那個社會是什麼樣子?六十年之前,社會是什麼樣子?中國人講三十年是一世,三十年是一個變化,在過去,我們是聽老人說的,自己沒有經歷過,六十年之前我們經歷過,我們也很懂事了。那個時候社會人心善良、淳樸,人與人之間還知道彼此互相照顧,即使是陌生人,不認識的人,遇到他有困難的時候都會主動去幫助他,出錢出力去幫助他。現在沒有了,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再細心觀察,一年不如一年,特別最近這三十年,這三十年的變化非常之大,一年不如一年。人心變了,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整個地球環境變了,變得很可怕。
佛菩薩發願要來救我們,佛菩薩用什麼救?這個要知道,千萬不要迷信,佛菩薩救度我們就是教訓。上個月,釋迦牟尼佛的佛指舍利(指骨裡面的一節)在香港展覽,我也去瞻仰了。聽說在香港,有超過百萬人以上去瞻仰,這很難得。但是要曉得,這個舍利只是激起我們對佛法誠敬的心,當然這個也有利益、有好處,激發我們對三寶的尊敬,可是真實的利益是在經典。諸位要曉得,經典是如來法身舍利!我們學習經典才能真正得到實益,真實的利益。佛在經上常講,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真正的佛就在此地。佛滅度之後,經典就是我們的依靠,是我們的老師,依照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去學習,這是真正的佛弟子。我們接受佛陀教誨五十三年了,這半個世紀,對於佛陀教誨有很深刻的體會。我們怎樣報佛恩?這個東西都要看緣分,這幾年法緣很盛,我們為報佛恩,報佛恩唯一的方法就是大悲救生。
印光大師這是民國初年,距離我們現在還不到一個世紀。他老人家一生給我們做了榜樣、做了示範,流通法寶,印經布施,我們要深深體會他老人家的心意。所以,我這一生有能力,全心全力都是印經布施。過去,我們最大部頭的典籍是《大藏經》,我們對國內、對全世界總共送過一千七百多套。今年我們又印了一千套,九月就出版了,有許許多多同修響應,太難得了,出錢出力。這一千套還沒有出版,我們又向印刷的公司預定了三千套,明年九月出版。所以今年、明年,我們印送《大藏經》的數量是四千套,小的冊子不算。這是如來法身舍利,這個舍利年年在增長,就像科學家看到宇宙膨脹的現象,一個道理。前面跟諸位說過,看到膨脹的現象是相續相,真相呢?真相不生不滅,這個意思就深了。
我們只有這個樣子才能真正報佛恩,只有把佛法對一切眾生宣揚,勸導一切眾生回頭是岸。從迷回頭,覺悟了;從邪(邪思、邪見)回過頭來,你就正知正見;從染污回過頭來,你就得到身心清淨,這個要靠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從事於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工作,我們今天推動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報佛恩!用這個方法來救世間,幫助世間,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一點要知道,這就是佛菩薩保佑我們,我們要懂。印光大師慈悲到極處,在一百年前,就看到現代社會的災難,怎麼知道?一百年前,那是民國初年,滿清的末年,我們在弘化社看到老和尚印的書,看到他老人家在《文鈔》裡面寫的這些文字,極力的推廣、弘揚《了凡四訓》、《感應篇》、《陰騭文》,我看到很受感動。
清朝末年定海知縣,知縣就是縣長,知縣這個名詞是清朝時候用的,到了民國就不叫知縣,稱縣長。定海知縣(這是在清朝末年)禮請大師到那邊去弘法,那個時候印光大師住在普陀山,普陀山距離定海很近。他自己鄉音很重,他是陜西人,他講的話江浙人聽不懂,所以他沒有辦法用語言來弘法,他用文字。可是定海知縣禮請他,他答應了,他自己沒有辦法去,說話人聽不懂,他請了一個法師去,就是代表他去。去講什麼經?講《文昌帝君陰騭文》,我看到這一段的記載,我非常受感動。你看看,好不容易知縣請你到那裡去講經弘法,你不講佛經,去講道教的《陰騭文》。《安士全書》一共有四種,前面一種就是《陰騭文》,佔全書分量的二分之一。那裡面講的什麼?因果教育,這不是佛教的東西,他能提倡,一生提倡《感應篇》,提倡《了凡四訓》。
所以,我在早年,七0年代,我一九七七年到香港來講經,在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弘化社這些典籍,我對於印光大師有很深刻的認識,他提倡因果教育。為什麼大力提倡因果教育?這就是明顯告訴我們,儒好,佛也好,儒跟佛要長時期教化眾生,才能得利益。現在大家不相信儒,也不相信佛,儒、佛已經救不了眾生,真正能夠幫助眾生,現前就得利益的,因果。如果你能夠相信因果,懂得因果的道理,知道因果的事實,你起心動念、一切造作自然會收斂。為什麼?種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惡業是決定逃不了惡報,祖師用這個教育,一生非常強調。弘化社所出版的這三種書的數量,我從版權頁裡面去看,概略的統計一下,大概超過三百萬冊,我都呆了。佛書、善書他都流通,數量沒這麼多,一萬、兩萬冊不得了,這三樣東西超過三百萬冊,這還得了!所以知道祖師要救這個劫難,特別是現前,救現前劫難的苦心,真正是大慈大悲。
這三本書我早年都讀過,讀過很多遍,文言文寫的,是最淺顯的文言文。在那個時候沒有問題,實在講三十年前的人讀這個書沒有問題,今天讀這個書的人有問題,看不懂了。尤其在中國大陸,現在推行簡體字,這是繁體字,看不懂。使我們想到祖師悲心、悲願,應該怎樣把因果教育落實,我就想到我們現在的遠程教育,用網際網路、用電視。所以,我就很希望把他老人家講的這三樣東西,《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這三樣東西編成連續劇,用連續劇的方式達到因果教育的效果。
我在國內找到影劇界的藝人,我來跟他談這些事情,我說這不是娛樂,這是教育。我是想《了凡四訓》編二十集,《感應篇》編三十集,《安士全書》編三十集,總共八十集。我說我這八十集是因果教育的課本,不是娛樂,而是用娛樂的方式來教學。趕緊把這個教材搞出來,使印光大師的這個願望、這個悲心,真正能夠幫助全世界的眾生。這個劇本八十集的東西出來之後,我們用英文字幕、西班牙文的字幕、阿拉伯文的字幕配在畫面上,這個樣子全世界人都能接受。希望大家都能夠深深體會到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悲心,從這八十集裡頭,真正明瞭因果的道理與事實真相。回頭,回頭是岸,自求多福。只要我們統統都回頭,回惡向善,回迷向悟,我們自己就有救,自己有救,這世界也有救。回自私自利為利益一切眾生,利益社會。
今天我們讀這一段經文,這段經文就是世尊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顯示出菩薩成就之後,怎樣對一切眾生、一切的社會(這個一切我們常講九法界,但是在《華嚴》裡面,範圍比這個大得多,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做出偉大的貢獻。現在我們看經文:
【爾時光明過一億世界。】
這個『過』是超過,『一億世界』是前面第八段講的,前面是「光照一億世界」,現在擴大了,擴大是:
【遍照東方十億世界。】
擴大了十倍。所以,從這一品經裡面,我們從頭到這裡,一直看到這個地方,不斷在膨脹。從一個世界、十個世界、百個世界、千個世界、萬個世界,億個世界到十億世界。這很像現在科學家觀察宇宙,他說宇宙在膨脹,你看這個現象是不是膨脹現象?可是你要記住,這個現象是相續相,不是實相。真實相是剎那生滅,剎那生滅就是不生不滅,那才是事實真相,這是相續相。相續相裡面,我們看到一切眾生跟諸佛菩薩他們的活動,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遍照東方十億世界』,南方、西方、北方。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四維』是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十方。
【亦復如是。】
這是擴大到十億。
【彼一一世界中。】
每一個世界。
【皆有百億閻浮提。】
『閻浮提』是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星系,就像我們今天講的太陽系一樣。每個世界都是這樣的,都有這麼多閻浮提洲。
【乃至百億色究竟天。】
『色究竟天』是這個單位世界的天頂,講「閻浮提」、講「色究竟天」,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六道,今天所說的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多大?經上常講三千大千世界。黃念祖老居士他說,三千大千世界要用現在科學家的說法,是十億個銀河系。我們今天一個銀河系是一個閻浮提,一個單位世界,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世界。彼一一界,一個世界,一個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
【其中所有。悉皆明現。】
這不是一個世界,『一一世界』,就是光照十億世界。這個十億世界,此地講得很清楚,東方十億,南方十億,北方十億,十方,每一方這個光明都照到十億,你才曉得這個世界多大。這裡頭每一個世界,每一個世界我們要知道就是十億個銀河系,這算是一個世界,這裡面所有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現』。
【彼一一閻浮提中。】
這是每一個世界,每一個大千世界。
【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這誰能看得見?法身菩薩,《華嚴經》上所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只要我們真正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就見到,這個障礙就沒有了,我們本性本有的能力,智慧、能力統統現前。你能見,見是天眼,天眼、慧眼、法眼,還有佛眼,五眼圓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五眼都透出來了,障礙都沒有了,五眼圓明,因為明心見性就是成佛。在中國大乘教裡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很像佛還不算是真的。破一品無明真的,為什麼真的?五眼出來了。十法界裡面的佛沒有佛眼,有慧眼、有法眼,破一品無明才有佛眼,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五眼圓明,你能夠看得很清楚,看到『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你見到了。
【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
佛是老師,這一點諸位要曉得,菩薩是學生,這是有學位的學生。佛法我們常講它是教育,是多元文化的教育,佛陀、菩薩、羅漢,都是佛教育當中學位的名稱,這個諸位要知道,佛陀是最高的學位。所以,菩薩將來都會成佛,你拿到這個學位,這不是宗教。所以,佛不是神,神只有一個,上帝只有一個,不能人人都作上帝。佛這個名稱就像學位的博士學位,人人都可以拿博士學位,它是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次一級的是菩薩,菩薩就相當於碩士學位;羅漢是最低的學位,相當於學士學位,這算是有成就的。阿羅漢以前,這個修學都沒有學位,就像我們讀書,你念小學、念中學、念高中,沒有學位,大學畢業拿到學士學位,研究所畢業的時候,你才拿到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這是學位的名稱。
至於菩薩冠上名字,那個名字是通名,不是別名。我們人人都知道觀世音菩薩,「觀世音」是個科目的名稱。譬如我們學校裡面,你學哲學這個科目,大學畢業,你是哲學學士;研究所畢業,你是哲學碩士、哲學博士,不是人的名稱。那你曉得哲學博士有多少人?觀世音菩薩是個學科,這個學科的內容是什麼?慈悲。所以,觀世音菩薩太多了,觀世音菩薩裡面有阿羅漢、有菩薩、也有佛,觀世音佛。你看到《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說他是跟觀世音佛學的,所以觀世音是個科目的名稱。你拜觀世音菩薩,你是拜哪個觀世音菩薩,還是籠統我統統都拜。好比我們學校要請個老師,請個哲學博士,所有哲學博士我都請,我不是專請某一個人,這個道理你不能不懂,你要不懂的話,你就搞成迷信:觀音菩薩是一個人,地藏菩薩是一個人。錯了!觀音、地藏、文殊、普賢都是科目,都是學科,每個裡頭觀世音菩薩無量無邊,地藏菩薩也無量無邊,要搞清楚、搞明白。
我們學觀音法門,你現在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學生,我學這個科目的學生。有了成就,在這個地方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你就是觀世音菩薩。你把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你是觀世音佛,你這個學位就拿得圓滿,這不能不懂。所以有老師,老師是佛,老師在教學,菩薩是學生,這個地方的菩薩是講五十一個階級,從初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我們講五十一位菩薩。『所共圍繞』,十信位菩薩圍繞的是應化身佛,三賢菩薩圍繞的是報身佛,地上菩薩所圍繞的是法身佛,看你是什麼層次你見到哪個等級的佛。但是無論是法身、報身、應化身,大經上給我們講,一而三,三而一。他是隨順眾生程度,現種種不同的身分,這不同的身分都是佛身。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第九段,光照十億界,長行文:
【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
我們看這段文。佛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上課,這麼多的學生跟佛學習。這一句很重要,『悉以佛神力故』,這是佛的智慧、德能、威神的加持。『十方各有一大菩薩』,這個「大菩薩」是菩薩眾裡面的,像我們現在講班長,學生裡面的領導人。這個領導人絕對不是真正的菩薩,他是什麼?他是他方已經成佛的佛來,佛來參加這個法會,總不能以佛的身分,把自己的身分降一等,作菩薩。佛家常說,「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千不是數字,是形容多。這一尊佛示現在這個地區,眾生的機緣成熟了,在這個地方教化眾生,會有很多很多的佛,諸佛如來,到這裡來幫助他。幫助他不能用佛的身分,用菩薩的身分,這是大菩薩!像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文殊、普賢、彌勒都是古佛再來,早就成佛了,他們來幫助釋迦牟尼佛,示現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不但是菩薩眾裡面有很多古佛示現的,聲聞眾裡頭也不少。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舍利弗、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示現為聲聞眾。不僅如此,在家護法裡面有長者身分的,像維摩居士,古佛再來的,是釋迦牟尼佛的皈依弟子。當時護法裡面,國王大臣也有古佛化身示現的,來護法,做外護,這一台戲才唱得精彩。你要不是古佛再來,你在佛的面前提問題,問不出來。眾生有疑問問不出來,他們來代表,跟佛一問一答,使旁邊這些聽眾都覺悟了,都明白了;問要會問,不是內行人問不出來。就跟唱一台戲一樣,釋迦牟尼佛示現主角,其他諸佛如來是配角,十方世界諸佛度眾生都是這種方式。佛佛平等,但是在舞台上表演,那是不平等的,實際上?實際上是平等。我們凡夫不知道,大心凡夫深入經藏之後,看到佛在經上說出這樁事情,我們明白了。
佛到某個地方示現,不是自己安排的,不是自己想這個地方需要。不是的!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正是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來教化眾生;應以菩薩身得度者,他就現菩薩身來度眾生;應以聲聞身得度者,他就現聲聞身,《普門品》裡面講三十二應,甚至於,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家。經上講得明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法身,法身是我們的根本身,是我們的真身,是一體。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未來一定會成佛,成佛是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是大乘經上世尊常講的,所以整個宇宙是一體。知道是一體,所以慈悲心流露,慈悲心沒有條件;「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同體大悲」,共同一法身,這同體。「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一個法性,有情眾生是法性,無情眾生也是這個法性;一個法性,不是兩個法性,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
至於現什麼樣的身,是業感,我們常講感應,眾生有感,佛是自自然然應。一切諸佛來幫助佛做他的助手,或者是以菩薩身分,或者是以聲聞身分,或者是以國王大臣身分,或者長者居士身分,無一不是自然的,不需要安排。我們唱一台戲,還要先編劇本,還要怎麼樣安排演員。佛菩薩示現,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需要,自自然然,跟法性完全相應,跟眾生的業感完全相應。你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的心就定了,你不會起妄想、分別、執著,對於無上甚深的佛法,你很容易契入,你在這裡面修學,一絲毫不困難。今天我們學習這麼困難,難在什麼地方?我們的業障太重了。業障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從這個裡面變現出自私自利,變現出我執、法執,三障煩惱無比的嚴重,我們困惑在這裡頭。
佛的教誨是教我們消三障,迴向偈常念的,「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你念這個偈子,口念,有沒有這個心?口念,真有心,那你一定會好好的學,你修學一定會有成就,一定能夠滿願。怕的是什麼?有口無心;天天念經,天天迴向,有口無心,什麼利益都沒有得到。所得到的是什麼?跟佛結個緣而已,現前一點受用都得不到;你要得受用,真幹,心口一如,你就得利益了。這是講「以佛神力故」,這個法會這樣莊嚴,大菩薩來領導,每一個世界都是如此。『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這個「俱」是聚會、集會,統統都來了。
【來詣佛所。】
這四個字就是一段。大菩薩帶著許多小菩薩,大菩薩當然是等覺菩薩,率領底下五十個階級的菩薩,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法雲地的菩薩,全都到了。
【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
這就是我們中國佛教裡頭常常說的四大菩薩,這個『等』就是這個意思,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是大乘佛教的好像四根柱子一樣,大殿四根柱子,四個主要的科目,代表四個主要的科目。為什麼把文殊擺在第一?智慧第一,沒有智慧什麼都不能解決,文殊代表智慧。像現在學校裡面,學科裡頭的哲學,哲學是智慧。
真正智慧從哪裡落實?從地藏落實。地藏表什麼?孝親尊師。你看看「淨業三福」裡面所說的,這三條總共十一句,末後佛說了,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修行人你將來修成阿羅漢、修成菩薩、修成佛,都是從這三條十一句做起的,這是他的正因,是基礎。我們知道三世諸佛所修的法門決定不一樣,無量法門,無量法門從哪裡修起?從淨業三福修起,所以淨業三福是根本的根本。
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地藏法門;後面兩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觀音法門,大慈大悲,地藏這個科目提升就是慈悲。「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是觀音跟普賢。末後「發菩提心,讀誦大乘,深信因果」,自行化他,是文殊、是普賢,可以說四大菩薩統統合成一體,「勸進行者」,一即是四,四即是一。這個三條,前面這一條是根本,根本就是修地藏、修觀音,從第二條、第三條,四個菩薩法門一起去學,用地藏、觀音的基礎,擴大。普賢跟文殊來圓滿,在《華嚴經》末後,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是此地講的,『謂文殊師利等』,這是四個主要的科目,其他的菩薩、聲聞,那是輔助的科目;這是主修的,其他是選修的,是助修的。科目很多,八萬四千法門,你在這裡面可以選擇。
【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這個我們不必再多說了,前面都詳細的介紹過。我們再看下面的偈頌,前面這一行是說偈的儀式,我們要念一念: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這首說偈儀是每一段都有,文字幾乎都相同。在這個地方特別提醒諸位一點,那就是你要記住,此地『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所以「文殊師利」是科目的名稱,不是一個人。就好像,一切處什麼人來帶領?哲學博士、哲學教授,他就是這麼一個身分,他的學位,菩薩是學位,像博士、碩士,在此地是等覺菩薩,我們就稱他作博士。科目呢?文殊師利是科目,智慧,不是一個人。我們在前面看到,世界真的是無量無邊,沒法子計算,每一方都是十萬億,十方是百萬億,世界就更無邊了。無量無邊世界裡面,都有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這個佛前面說過,是「不動智如來」,不動智如來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這裡頭說明一個事實,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也許我們同學當中,有些老同修,參加過我們學院、學會裡面的三時繫念。你看《三時繫念》這個儀規,是元朝時候中峰禪師他編的,裡面有兩句話說得很清楚。我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此方即極樂,極樂即此方」,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我今天是眾生,他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我是一不是二。在此地用一個名字「不動智佛」,不動是自性本定,智是自性般若。自性本定、自性般若所現的,這個佛不是自性現的,是哪裡來的?佛是我們自性(本性)本定變現出來的,菩薩亦復如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是自性所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你要再把這個引申下來,你就明白,所有一切芸芸眾生是我自性眾生,自性之外沒有眾生,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對於一切眾生要不要照顧?所以,慈悲心生出來了。
你能夠認識、能夠明瞭、能夠清楚,是般若智慧現前,智慧就是你知道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依正莊嚴是自心變現的,心現識變,心識是自己,不是別人。所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自自然然出來了,性德,它起作用了。眾生迷,迷什麼?就是迷了自性。不知道整個宇宙是自己變現的,不知道一切眾生是心現識變的,在這裡分自己、分他,處處搞對立,處處搞矛盾,互相殘殺。就好像我們把整個宇宙比喻做我這個身體,身體裡面每個器官打架,身體裡頭每個細胞對立,這個人死路一條,你還能活得成嗎?
鬼神有沒有?現在科學家所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我們把生物改個字,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這樣講法更好懂。因為生物,你也許想到微生物、單細胞,你會想到這些,我跟你講眾生,你概念清楚了,一切人事物是眾生。不同維次空間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大的說,細說,法界無量無邊,這個科學家肯定。空間維次在理論上講沒有數量,無窮大。佛法裡面講的法界,界就是界限,就是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不同維次就是界限,這裡面都有眾生。在佛經裡面講,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無量無邊。這是一切處。
一切處當然也就有一切時,不同的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佛法裡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在這個地方學通了、明白了,到十方世界也通了,也明白了。為什麼?每一尊佛在各個地方教化眾生,科目大致上是相同,內容也不會例外。你在一個地方學成了,一切地方都成就,這一個地方圓滿了,一切地方都圓滿了,不可思議。下面有十首頌,這十首頌我們看第一首:
【廣大苦行皆修習。日夜精勤無厭怠。已度難度師子吼。普化眾生是其行。】
在第八段裡面講方便力,你有方便力你要落實。智慧開了,方便力是你的能力,你有能力教化眾生,你一定要落實。這時候,你過去發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不能說是空願,一定要做到。所以這十首偈,末後一句都是講行,你真的付諸於行動,真幹!有智慧、有能力,智、德、能力統統現前,這個事情要做。怎麼做法?這十首偈裡面給我們說了一個綱要,我們應當好好來學習。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疏》,「十偈多以第四句為結」,每四句是一首,每一首最後一句是總結。「於中分三」,這個中就是十首偈裡頭,十首偈可以分為三段落,「初偈」,第一首偈就是一段,「總標」,就是總的說,好像我們現在講的總論,或是序論,「行海已圓,而能普化」,這是總說,行是自己修行,海是比喻深廣無際。你現在已經圓滿,也就是說你已經畢業了,畢業之後你要為社會服務,這個服務就是而能普化,普化就是你服務。普這個字好,平等、清淨,永離分別;你有分別、有執著,你的教化就不能普遍。我喜歡這個,我討厭那個,你怎麼能普?佛法常講慈航普度,普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於一切眾生平等看待,這才叫做普。化是教化,他為什麼不用教,要用化?教是因,化是果,化是成績。你天天教,教了怎麼樣?沒有成績。怎麼說沒有成績?你學生沒有改變。所以,佛法不從因上說,從果上說。普遍的教導,接受教導的人都有變化。
變化有三等,學生有上中下三等根器。佛法裡頭常說,「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老師一個人在這裡教導,聽課的學生,根性利的他開悟,他明白了;根性次一等的,他也聽明白了,他沒有悟入;再次一等的,聽了還不悟。所以在成就上,上根的人所謂一聞千悟,轉凡成聖。聖有很多等級,阿羅漢是小聖,菩薩是中等聖,地上菩薩是大聖,那就看他悟入的層次,他所契入的境界,這都是上上根人。中根人不能轉凡成聖,能轉迷為悟,他真的覺悟,真的明白,沒有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中等人。下等根性的人也有收穫,轉惡為善,他道理聽明白了,惡的念頭不能起,惡的言行不可以有,能夠轉惡為善,三根普被。至於聽了完全不能了解,還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那是什麼?那是考試不及格的。考試及格,譬如我們六十分及格,六十分的人轉惡為善,七十、八十分的人轉迷為悟,一百分的人轉凡成聖。一個老師教,考試的時候學生成績不一樣,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以,佛說法慈悲到極處,那就是說他不斷在重複。
中國自古教學不願意重複,而且你要是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算了,你就不要來學。連孔老夫子都是如此,「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夫子不教你了,你太笨了。所以,夫子之德比不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再笨只要你肯跟他學,他都不捨棄你,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在佛弟子當中,有個周利槃陀伽,有名的愚笨、愚痴,一點記性都沒有。佛教他一首偈,念上一句,不知道下一句,念下一句,上面一句忘掉了。最後是實在不得已,教兩個字,他也很勤勞,每天早晨在院子裡面掃地,佛就教他「掃帚」,教他掃,帚忘掉了,教他帚,掃忘掉了。這樣教,教了幾十天,兩、三個月才把這兩個字連起來,掃帚。這樣笨的人怎麼能舉一反三?在中國沒有人肯教他,太笨了。遇到釋迦牟尼佛肯教他,慈悲到極處。而且在釋迦牟尼佛會下,以後他證得阿羅漢果,佛就教他念這兩個字,念了幾年之後,他掃地豁然大悟。
佛跟學生們說他的因緣,佛知道他過去世。他過去生中也是三藏法師,講經說法,為什麼這一生變得這麼笨?他吝法。教別人,自己總要留一手,怕別人將來超過他。佛在經上常講,吝法得愚痴報,吝財得貧窮報,這因果報應!過去生中吝法,教人只教一半,後面總是留一手,不肯全盤教給別人。布施也是如此,財布施心量不大,我有一萬塊錢,我來做好事,我拿五千就好了,另外五千不肯拿。甚至於,我有一萬,我拿一千,還有什麼?我拿一百。他有沒有得財富?得,得的很困難,很不容易,得的很少;如果是圓滿的布施,所得的功德是不可思議。我有一萬,看到人需要,我全布施掉了,可能過幾天,我會得到十萬,我會得到百萬。決不是為我要得到我才來布施,不是的。有得有施,你所得的跟你施的相應,施報相應,因為你有求,我布施多少,得來的會多一點,好像加利息一樣會加一些。
如果你布施一無所求,那個不得了,那個跟法性相應,跟法性相應你所得到的是不可思議的。誰能這樣做?法身菩薩,只有他明瞭、他通達、他懂得,他肯這樣做。所以,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統統稱性;稱性就是我有多少施多少,我一無所求,跟法性相應。他所得到的是稱心如意,也就是需要多少,多少就來了,不操一點心,與法性相應。什麼時候做到?見性就做到,見性是真的做到,沒有見性可以做到相似。像我們現在,雖然沒有見性,但是我們大乘經讀多了、讀熟了,這些義理、境界都是通達而沒有懷疑了。我們今天也修這三種布施,修布施的時候一無所求,得到相似的性德,相似的性德就是佛門裡面常說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求是什麼?求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度眾生需要。需要道場,道場現前了,這次書展需要結緣,很多法物結緣,這個念頭才起,十方的法寶統統來了。
我們需要道場,這個道場太小了,佛為什麼不送大一點道場給我們?佛所送的是恰到好處。為什麼?道場大小不是佛的事情,不是菩薩的事情,是眾生福德。這個地區眾生有多大的福報,不能超過,超過受不了;也不能不及,不及佛菩薩對不起眾生。如果他沒有這麼大的福報,這個福報來的時候,人會發狂,有害無利,所以佛菩薩幫助眾生是恰到好處。我們學習的人無論是講經,無論是聽經,心安理得,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世間法也是感應。在佛法講感應,在世間法講因果,因果就是感應,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
如果我們這個世間人,前兩個月我們把「雍正上諭」講了一遍,也都錄相了,八個小時。我講這篇東西我感觸很深,講共業。眾生心都善、行都善,心行都善,就出現一個好的領袖。我們常講,賢明的領袖他有福,我們都沾他的光了,其實是雙方的。我們要沒有福報,不能感應他來,我們有福報他感應來了,光明是互相的。這個地區眾生的善業加持他,他的智慧、光明加持眾生,這才是正理。如果眾生心行都不善,三惡道,餓鬼、地獄眾生,裡頭的人心都不善,感應出來的,他們的領導人是什麼?鬼王、羅剎、夜叉,你看「地獄變相圖」裡面,業感!完全是自己感應的。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處任何環境不怨天不尤人,好好修自己。修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學問,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但改造自己的命運,也改造社會的命運。
這是我們在「雍正上諭」裡面提到的宋文帝跟何尚之。何尚之說得好,一百家有一個善人,這是個比例,一百家裡頭有一個善人,一千家就有十個善人,一萬家就有一百個善人,十萬家就有一千個善人。如果我們香港,現在這邊大概有六百多萬人,六百多萬人裡頭,要有一萬個善人,要照他那個說法,大概是六十萬善人,香港怎麼會不好!善人能夠自自然然感化不善人,使這個地區的人統統都變成善了。這個地方人有福報,方方面面統統都是大福德人,到這個地方來示現,佛法裡面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所以我們求,佛法的求,有求必應,到哪裡去求?從自己心性當中求,不是從外面求,外面求不到,自己心。自己心是什麼?能感,外面就有應。所以,佛法叫內學,佛經叫內典,是從自己心性裡面求。我要善,我要好,我要清淨,修自己的清淨心,修自己的善心,成就自己的德行,你的家庭圓滿,你的事業圓滿,你居住的社會環境樣樣都圓滿,普化!
這些道理是真理,我們要細細思惟,要多去想想,想通了,我們佛法講你覺悟了,覺悟肯定回頭。從今而後,不但是惡的行為沒有,惡的念頭都沒有。一個人回頭,能夠帶動許許多多的人回頭,做個好樣子。我們今天在全世界,這個世界動亂不安,災難頻繁,所以我們今天勸什麼?勸宗教徒。因為你們都信神,神聖的教誨都是教導我們斷惡修善,都是教導我們仁慈博愛,都是教導我們捨己為人。我們真能夠依照神聖教誨去做,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慢慢影響到別人,擴大到社會,這個社會上災難可以化解,劫運可以推遲。都在我們自己誠心、真心去做,才能有效果。我們自己的靈性天天往上提升,智慧天天增長,煩惱習氣天天減少,這是化,變化,真的變化。所以用教化,不用教學,用普化,不用普教,意思在這個地方。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