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眾生 (第十集) 2004/7/29 香港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291集) 檔名:29-067-0010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第九段光照十億界,偈頌第六首看起:
【眾生迷惑失正道,常行邪徑入暗宅,為彼大然正法燈,永作照明是其行。】
這首偈前面我們說到『大然正法燈』。說到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的佛教祖師大德們為我們開了兩門,解門與行門。解門是講經,在十個宗派裡頭,偏重在解門有華嚴、天台、三論、法相;偏重在行門有禪宗、有淨土、有密宗、有律宗。大乘八個宗派分得很平均。但是,我們要知道解門裡頭有行門,不是說只解不行,行門裡面也有解門,不過就是它的偏重不一樣,要懂這個道理。
佛法的修學決定是解行相應,這才能成就。清涼判《華嚴》四分,信解行證。修行確實是要從解入門,信解然後才有行證,這是不變的道理。古人比喻得很好,解如目(眼睛),行如足。如果你眼睛瞎了,你不知道方向、不認識路,你走路就很危險;如果有眼睛看得清楚,沒有腳, 你永遠達不到。所以解跟行是相輔相成,決定不能離開。教下先解後行,宗門是先行後解,開悟之後再看經、再聽教,那真的叫一聞千悟,進度非常快。淨土宗雖然偏重在行門,並不忽略解門,看看淨土宗歷代這些祖師,我們就明白了。十三位祖師最後這一位是印光法師,都是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你看看他們給經做的這些註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你再看看祖師們留下來的這些文集,蓮池、蕅益的《全集》都非常可觀,他怎麼會忽略解門?
佛法到了現在真正是遇到困難,困難在哪裡?沒有人才。真正修學首先要能吃苦,其次要能持戒,正是世尊當年入滅之前給我們留下來最後的開示。弟子們向世尊請教,世尊在世我們以他老人家為老師,他入滅之後,我們以什麼人做老師?世尊教導後人「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把苦放在前面,為什麼?不能吃苦,你就不能持戒,要能持戒先要能吃苦,把以苦為師擺在第一。那我們今天願不願意吃苦,過最低水平的生活,我們願不願意幹?人人都不願意吃苦、都怕苦,道業哪能成就?沒有戒就沒有定,沒有定就沒有慧,戒定慧三學是世尊教化眾生的根本,佛法的內容不過如是。現代的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物質文明的提升,物質生活愈來愈富裕,誰都不願意吃苦,你說學教不容易!跟一個老師,老師也是可遇不可求,至少要十年,十年你能忍耐得下去嗎?
我們在澳洲建立一個淨宗學院,我們定的修學期限是九年。當時我還常常在疑惑九年是不是太長?現在人能不能受得了?三年前我訪問日本,去參觀比叡山。比叡山在日本佛教,大家稱為佛教的母親,為什麼這樣稱呼它?日本佛教宗派的創始人、領導人都是從這個山上修行出來的。我去參訪的時候向他們請教:過去這些修行人,在這個山上修行多長的時間?他們告訴我:最長的三、四十年不下山,最短的十六年不下山。我對於學院構想的九年,我這就定了,不再疑惑了。真的,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你的定力不能成就,一下山就會被世間五欲六塵染著。十六年以上的時間心定了,所以九年不多。沒有這麼長的時間,「為彼大然正法燈」,那個燈點不燃!這是在山上苦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求根本智,也就是完成戒定慧三學。智慧開了,這才出去參學,廣學多聞,法門無量誓願學,普度眾生。
這段經文前面給我們說的,普化眾生就是普度。《華嚴經》上行,世尊講《華嚴經》聽眾都是法身大士不是凡人,沒有問題。到我們現在,我們要怎麼辦?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迷惑到了極處,不但正道不認識,邪正你不認識,真假不認識,是非不認識,甚至於善惡都不認識,有意無意的造作惡業。惡業裡面最容易造的、最普遍的口業,疑惑、造謠、毀謗、誣陷太多太多了,這些果報墮在阿鼻地獄,他不相信。到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後悔莫及。我們看很多人在造,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有沒有在造?自己很難看到自己的過失,看別人容易。會學的人看到別人,那是一面鏡子,馬上回光返照看看自己。如果見到別人善,我們要歡喜讚歎,隨喜功德;如果看到別人作惡,我們立刻要深深的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不能讓自己墮落。
前面我們講正道、邪見,舉了現代一般社會一些例子,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佛門、看看自己,這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我們這一生沒有緣分,佛法總是講緣分,沒有緣分遇不到好老師,遇不到同參道友,遇不到一個好的修行道場。這怎麼辦?自己要振作起來,以古為師。古人裡面跟我們比較近的,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有不少大德,教下的諦閑老和尚,宗門的虛雲老和尚,淨土的印光老和尚,近代的大德。遠了,他們的著作也許我們看不懂,這些近的,距離我們很近的,雖然他們的著作也是用文言文寫的,他們知道我們現在人的根器,所以使用的文字是最淺顯的、很淺顯的文言文,我們可以跟他們學。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李老師就勸我做印光法師的弟子。印光法師早就圓寂了、不在了,他老人家的《文鈔》在。每天讀《文鈔》、看《文鈔》,就是聽印祖的教誨,把他老人家的教誨要記住,要落實在自己生活修學當中,這就真正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印祖的徒弟。而印祖當時教人,《文鈔》裡頭常講的,我們現在的根性,微細的戒律實在講是做不到,所以他叫我們持重戒,最重要的。最重要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重戒。能夠持五戒、十善,這是近代祖師對我們要求的。
蕅益大師三壇大戒受完之後,他老人家退戒,做不到,一生守著沙彌戒。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他做到了,所以他老人家很多著作裡頭上面是寫的菩薩戒沙彌,他不敢稱比丘。他是一個研究戒律的人,跟我們近代弘一大師一樣,在戒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他自己知道他達不到比丘的水平,不敢稱比丘,一生做沙彌。他的學生成時法師,對師父是了不起的功臣,蕅益大師往生之後,他的《全集》是成時法師把它整理、刻版流通的。而成時法師自己,師父是菩薩戒沙彌,他不敢稱沙彌,他稱什麼?菩薩戒出家優婆塞,加了個出家,菩薩戒出家優婆塞。到近代弘一大師也稱過,弘一大師也曾經自稱菩薩戒出家優婆塞,名實相副,一絲毫不誇張,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印祖這樣的提示我們,我們明白了,吃苦、持戒、念佛,一心念佛,持戒就是持五戒十善。三皈、五戒、十善能做到、能落實,不錯了,一心念佛兼修世善。世間有些好事情遇到了就做,遇不到不要求,永遠記住隨緣不攀緣。有緣應該要做,為什麼?你看佛普度眾生,菩薩救苦救難,那是我們的老師,老師這樣做,我們做學生的人也要隨分隨力去做。遇不到,不問,心總是定的;遇到了,見義勇為,決定沒有茍安偷懶,沒有這種心行。兼修世善,在念佛法門裡面叫助行;發菩提心,一向念佛,是正行。
在今天我介紹同學,我們一定要依《印光法師文鈔》,它能夠指引我們,依蕅益大師《要解》、蓮池大師《疏鈔》所講的理論方法來修學,或者是依《無量壽經》。這麼多年來我們採取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很難得他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給這個會集本做了一本註解。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把全經做了一個詳細的科判,這個科判印出來之後,我送了一本給趙樸老。趙樸老看到非常歡喜,他說這本經是完備了,有《科會》、有註解,有這麼好的本子,對於末法時期修淨宗大有幫助。
今天修行學教不要多,就這幾種本子夠了,一生受用不盡,無論在佛法、在世法,無往而不利!可是我們一定要下定決心,這一生一定要以往生見佛為目標,往生之後是以阿彌陀佛為老師,常常跟在彌陀的身邊,行行不離蓮池海會,蓮池海會裡面都是諸上善人。上善,上善是什麼人?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講的等覺菩薩,上善,沒有比他更善的,在法雲地之上。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上善的菩薩太多太多了,跟這些人切磋琢磨,阿彌陀佛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教導,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一生必定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是肯定的,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可是這裡頭修行證果有快、有慢,這是事實,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有人勇猛精進,有人進步比較緩慢,這在個人!如果你勇猛精進,你成就就快;你要是稍微懶散一點,西方世界決定不退轉,沒有退轉的,決定是前進。你要問為什麼?修學環境太好,老師太好,同學太好,跟這些人在一起怎麼可能退轉?所以只有進步有快慢不同。
我們應當曉得發憤努力,先成就自己再幫助別人,這是真理。縱然自己有大慈悲心,這確實是有,我就遇到不少,真的像地藏菩薩一樣捨己為人。我們要問他如不如法?不見得,何以故?如果自己未度而捨己為人,錯了。你幫助別人是好事,你自己沒有成就,還要繼續搞輪迴。搞輪迴你來生肯定不會墮三惡道,因為你做的善事太多了,來生一定到人天享福。這一享福難免不迷惑顛倒,又會迷惑失正道,又要去做三途惡業,這一墮落虧就吃大了。所以智者大師給我們做了榜樣、為我們做示範,先成就自己,成就品位不高沒有關係,我肯定能往生。有把握往生,行,這個時候你可以廣度眾生,用現在的話,可以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你自己往生的條件已經取得了。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也說得好,他的標準不高,只要我能夠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足了;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給我們做示範的,意思就是說一定要往生,品位高下沒關係,決定得生。這個時候可以做一些損己利人的事情,損己是什麼?傷害自己的品位。如果我不做這些幫助別人的事情(前面講兼修世善,世間好事我一樣都做了),自己品位可以提升、可以提高。做世間這些善事,決定對你自己用功有妨礙,這兩者不能兼顧。智者大師為我們示現就是因為領眾、教化眾生,這是善事,所以妨礙自己用功,臨終的時候他說但登五品,五品位往生的。
五品就是天台家講的隨喜、讀誦、演說(為人演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這五樁事。圓教五品位往生也很殊勝,圓悟藏性,藏是如來藏,性是真如法性,圓悟藏性就是實相妙理。在纏叫如來藏,在纏是什麼?你帶著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無明,分別是塵沙,執著是見思,你有這三重煩惱,這個時候真如本性就叫做如來藏,所以如來藏是帶著染污的真如本性,就這麼回事情。如果染污統統去掉,就叫做法身。所以大乘教裡面,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四十一品無明斷盡,法身圓滿顯露。
圓教五品位在解悟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明白、清楚了有能力伏煩惱,就是念佛人講的功夫成片,煩惱沒斷,雖沒有斷不起現行。貪瞋痴慢沒有斷,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決定不起貪瞋痴慢,那是什麼?你有定、你有慧,你有戒定慧把它伏住。伏得很自然,實在沒斷。如果要斷了的話,那他就是圓教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薩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凡聖同居土,在方便有餘土,升級了。所以圓五品的時候,真的,功夫上來講功夫成片,煩惱是真伏得住,確實不起現行。人家讚歎你,不會生歡喜心;人家毀謗你,決定不會生瞋恚心。在日常生活當中考驗,天天考、時時考、處處都在考,看你還動不動心,你還有沒有執著,你還有沒有分別。一般考試大概先小的,再慢慢加重,再加到最重,看看你受得了受不了,到統統若無其事,你要知道煩惱並沒有斷,只是伏住而已。伏住什麼位?五品位。用什麼伏?這就五品裡面講的隨喜,讀誦,沒有一天不讀經;講演,沒有一天不講。講有好處,講是自利利他,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自己圓伏自己的煩惱習氣。
我是親身經驗,我的煩惱習氣很重很重,怎麼把它伏住?在講台上講了四十六年。我跟同學們說了,我到什麼時候自己才發現煩惱習氣控制住?三十年。講經三十年,也就是韓館長往生(她護持我三十年),才自己覺得伏煩惱功夫得力了;要從學佛來說,差不多是四十年。我學佛到今年五十三年了,講經四十六年,不是容易事情。你要不是天天讀、天天講,你不要去作意,自自然然,真的是隨緣,我也沒有有意去伏煩惱、去做斷煩惱,沒有。我給同學們說,我從小好學,出家時候還是好學,到現在這個年齡還是好學,沒有一天不讀書。我的時間大部分都在讀書,愈是到晚年好像是愈勤快,為什麼?時間不多了,讀不完、讀不盡。我讀書讀得很細,很仔細、很認真,這是我伏煩惱的方法,我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很有效。心地,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年比一年慈悲,業障當然一年比一年少,煩惱輕智慧長。能不能把煩惱斷掉?我想想大概不行,這一生辦不到,所以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凡聖同居土。
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如果把見惑斷掉,這個地方講的邪見,邪見斷了,在大乘圓教證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薩,如果不修淨土,他還沒有出六道,但是決定不墮三途,天上人間;修到七信位,超越六道,七信位斷證的功夫跟阿羅漢一樣,思惑斷掉了。走這個路很遠、很難走,難行道。如果他要回過頭來念佛求生淨土,易行道,初信位就決定往生,比我們殊勝,我們生凡聖同居土,他生方便有餘土。如果十信修滿,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初住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不一樣,理事、因果統統要清楚。
印祖為我們開示,他老人家講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建道場,建道場是行門。我前面講過,正法燈是有兩種:一種是解門,解門我們也不要大道場,像我們這個小道場就足夠了。我們要用網際網路、要用衛星電視,這一個小攝影棚就行了,在這個地方跟全世界志同道合有緣的同學,天天在一起學教,解門。行門呢?建念佛堂,專一念佛,遵守印光大師的教誨。他老人家教我們的,念佛堂這個小道場不要太大,常住共修二十個人最好。為什麼?道場小、人眾少,有二、三位得力的護法,你的生活就能維持。
所以他講這個道場,不做法會,不做經懺佛事,不給人剃度也不傳戒,甚至於也不講經,不做任何應酬,專一念佛。每天的功課跟普通佛七一樣,決定沒有向外攀緣的,你心都是定的,所以有幾位護法就夠了。這些護法是在經濟上給你援助,你的生活費用他們承擔,不要向外攀緣,無需要去募化。道場簡簡單單,不要建築得富麗堂皇,為什麼?免得自己起貪心。總而言之,道場簡陋能夠遮蔽風雨,印祖講要建得堅固,他重視堅固,不重視富麗堂皇,使在這裡修行的人各個都有出離心,就是對這個道場沒有絲毫貪戀,你給他他都不要,正確!
所以,我將來如果有緣分,像趙樸老常講的落葉歸根,我如果能夠回到祖國,我一定提倡印祖法師這樣的修行道場。小道場不超過二十人,你在這個道場修,心安,修行人最重要的身心安穩,你才會有成就;身心不安,你怎麼會有成就?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那修行人多了?多了,各地方建道場,不必在一處。二十個人志同道合,六和敬可以做得到,道場裡頭不可以沒有六和敬,沒有六和敬,你就不是佛的道場。佛的道場最低限度四個人,四個人叫一眾,這四個人在一起決定修六和敬,見和同解。大家都沒有意見,就是見和同解;我有意見,他有意見,不和了。為什麼能夠沒有意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還有什麼意見?有意見是沒放下,你才有意見。
所以將來建立道場,規模最大也不過就像我們現在這個道場一樣,足夠了。這樣的一個道場是解行兩門具足,解門,我們有一個小攝影棚;行門,我們有一個念佛堂。還有一些房子,現在他們是做辦公室,這是學會。真正做修行道場,可以做宿舍、齋堂、廚房,夠用了。沒有客堂,不見客,見客是打岔,決定妨礙修行,沒有見客的,就像大家一起住茅蓬、一起閉關一樣,二十個人在一起共修。如果這個世間出現這樣的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在中國必定是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一個道場就能護國,這個道場就能護這個地區;只要自己認真修行,不要會客。共修利他就用這個攝影棚,每天我們二十個人,像我們現在這種進度,一天有四個小時解門、研教,能夠有十個小時念佛。一天有十四個小時天天不間斷,長年這樣下去,這個道場是世界上的模範道場、第一道場,那就是『永作照明是其行』。這個行念去聲,念ㄏㄥˋ當動詞用,不當名詞用。這是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的,我們要認真去體會、認真去奉行。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來學習第六首的然燈照明。
在現前的社會障緣很多,我想諸位同學都能夠深深體會到。所以怎樣能成就,是我們每位同修最關心的事情。印光大師告訴我們,這樁事情過去向他請教的人很多,修學成就有沒有祕訣?祖師說得好,佛法是至真至誠,正大光明,決定沒有祕密。如果是祕密傳授,印祖說那決定是邪教,只有邪教才鬼鬼祟祟祕密傳授,佛法裡沒有。即使是密宗,密是深密不是祕密,也是大公無私的來傳授,哪有祕密!最後問的人多了,他一想是有祕密,他說這個祕密,是他老人家自己說他自己修學的心得,告訴我們「誠敬」這兩個字,真誠恭敬。這兩個字真真實實是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極妙的祕訣。你要問他祕訣,他說出這兩個字,超凡入聖,了脫生死,一生成辦,極妙的祕訣。又囑咐我們,誠敬兩個字,非但是學佛穩當成功的祕訣,也是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你要想有成就,都要用這兩個字做根本,世出世法你只要抓住誠敬,無往不利。老人說得真好,《文鈔》裡頭說的遍數很多,給我們印象很深。
我們想想在今天「誠敬」兩個字不容易做到,在淨宗裡面講信願行,真信切願。修淨土的人很多,幾個人真信?幾個人有切願?真信切願要真誠,沒有誠敬,你就沒有真信切願,真信切願一定流露出誠敬。真誠恭敬,你心裡頭沒有一個妄念,你心裡面決定沒有一切夾雜。我們一般說你還有自私自利,你還有名聞利養,你還貪圖世間五欲六塵享受,你還有貪瞋痴慢,誠跟敬都沒有了;如果有真誠恭敬,這些東西一定都沒有。你就用這個標準去衡量,去檢點我自己有沒有誠敬。真正有誠敬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決定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謙卑尊重別人。有誠敬的人,決定愛護一切眾生,決定能為一切眾生捨己利他,絕對不會去做損人利己的事情,決定不可能,連這種意念都不會有,誠敬兩個字做到。
所以在今天這個世間,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同參道友是真不容易,印祖給我們講小道場二十個人,不得了,二十個人就是二十尊佛。現在在修,修因,將來果報往生二十尊佛,還得了!到哪裡去找?自古以來祖師大德一生當中,想遇到一個志同道合,真正有誠敬,具足戒定慧,具足信願行,叫可遇不可求,偶爾因緣聚會遇到了;遇不到,到哪裡去找?找不到。所以這二十個人就很困難。我們在經驗當中,幾十年的經驗,我們看到別人道場不和,沒有六和敬,我們自己道場也不和。我們小道場圖文巴淨宗學院,常住出家人不到二十人,大概只有十五個人,一個人一個心,一個人一種見解,一個人一種想法,十五個人就十五個心,十五種看法,十五種想法,怎麼能和得起來?見和同解沒有,見和同解是根本,是六和敬的根、六和敬的體;戒和同修勉強,表面上好像有,實際上沒有;只有身同住,口有諍,不是口無諍,意不同悅,利同均勉強做到了。是不是和合僧團?不是!
所以,前幾天從廣東中山來的戴居士,你們大家都看到,我細心觀察至少有四個以上的鬼神附他身上。他來看我,告訴我佛像沒那麼漂亮;看我們這邊的佛像,沒那麼漂亮,佛菩薩天天都在哭!我們聽了他的話,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這些出家人每天所作所為,諸佛菩薩看到痛心流淚,實話不是假話。他給我說的這番話,引起我很大的警覺,還能幹假的嗎?還能夠欺騙自己嗎?所以印祖講二十個人的小團體,極限,再多找不到了。實在講二十個人都不容易。使我們就想到覺明妙行菩薩《西方確指》那個小冊子裡面所說的,印光大師非常推崇。他們一個小道場十二個人真正做到六和敬,專修淨土,十二個人都成就,無比的殊勝,那也不容易。我這一生不求多,我只求五個人,真正有五個志同道合,我們在一起修六和敬,在一起如理如法的修行,我們這五個人將來統統往生,這也是無比的殊勝,都找不到。
這個念頭我也曾經跟諸位說過,早年我住在台灣的時候,香港同修們來找我,洗塵法師到台灣找過我兩次。我很讚歎,我說您老人家發心,我們找五個志同道合,我們學習世尊當年在世的生活方式。我們托缽,樹下一宿,現在可以用童子軍露營的帳篷,一個人一個小帳篷,我們遊化在人間,真的自由自在,一切放下。揹一個小包袱,兩套換洗衣服,一個小帳篷(帳篷很輕),走到哪個地方,找個樹底下,五個帳篷圍成一個圈,可以在一起共修,可以念佛,可以學習經論,也可以休息;一天吃一餐,外面去托缽。洗塵法師聽了也很歡喜,回到香港之後沒消息了。那個時候我講《金剛經》,參考江味農居士的《講義》,這是江味農居士在《講義》裡頭所說的,如果要佛法再興旺起來,一定要恢復托缽制度,所以我把這個意思跟洗塵法師商量。他在香港也很有聲望,許多人對他都很尊重,走得太早了。他走了之後,金山法師也走了。早年香港這些同參道友們,差不多一半都不在了,回想起來感慨萬千。真正要想成就,現在機緣實在說比從前殊勝。洗塵法師找我的時候,我還沒有道場,還沒有這樣的設備,那個時候我的生活過得很清苦。
現在社會變化跟從前不一樣了,變化之大、變化的快速沒有人能想像得到,在這個時候找一個同參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們修行自己一定要發憤,自己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實在找不到共修的,一個人修可以,不是不可以。現在我們用遠程教學的方式,聽經你沒有問題,你每天可以聽;念佛可以用念佛機,現在的念佛機太方便了,插上電源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跟著念佛機用什麼方法念?聽,那個效果非常大。可以跟著念,不跟著念專聽,把精神完全集中,集中就是修定、就是修一心不亂,效果非常殊勝。一個人是最好修的。如果你不需要工作,你的生活能維持不成問題,那你的福報就太大太大!這樣下定決心修行,我可以說保證你三年,一心不亂我不敢說,功夫成片一定得到。功夫成片是什麼果位?智者大師這個境界,你一定得到。你得到這個之後,我相信你不願意再住這個世界,縱有壽命不要了,早一點去。你有能力去,不像一般人想去,條件不具足去不了。這樣用功三年就成就了。你每天保持二小時到四小時聽經,做什麼?提醒你,其餘時間統統在念佛,一句佛號不要中斷。念經、念佛跟著念,行;不念,專注、專聽,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淨土宗五經一論,我會儘快把它做成有聲書,就是把經文完全用字幕在螢光幕上顯示出來。螢幕用藍底,字用白的,藍底白字看起來很醒目不傷眼睛。《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經》、《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往生論》,總共六種,淨土全套的,我們先把經文字幕做出來。我要找普通話說得很標準的給我們念,念的速度不太快、不太慢,很適中的,叫你跟著念也好,你專心聽也好,你的心很清淨,不起煩躁、不生疲厭。五經一論每天聽一遍行,或者專選當中一部也行。聽經就是聽佛菩薩教誨,天天親近佛菩薩,沒有離開佛菩薩,你怎麼會不成就?這是我在此地特別勸勉同修們,不一定要搞道場,不一定要參與別人道場,自己如果在家裡有一個小房子,沒有人來打攪你,那真叫世間第一道場。你有福,你要知道享,你要不會享,太可惜!如果年歲大了需要人照顧,那這是不得已,真的有志同道合同修真正發心修,也用這個辦法。
西澳柏斯這個地方有個小乘道場,我去參觀過,我很喜歡。住的有十幾個出家人,小乘的,等於說是每個人一個道場。他們有一個大殿,大殿是共修,有一個齋堂,吃飯的時候在一起,公共衛生設備;居住一個人一個小寮房,距離都相當遠,有這些小路連著。那個小寮房就是一個房間,沒有床鋪都是地板,有一點像日本的榻榻米一樣,它不是榻榻米它是地板。這個小房子外面有走廊,給他繞佛、經行的,各人修各人的,互相不妨礙。小房間裡面有小桌子,像日本的那個小桌子,榻榻米上用的,可以在房間裡拜佛,可以打坐,也可以睡覺,各個人都不干擾。這個小房間裡頭有自來水,便利你沖洗方便,沒有電燈,每個人晚上就一個小蠟燭,早睡早起,互相不妨礙。
那一個大的殿堂,在我想像當中可能是接待信徒的,那就有護法。護法信徒上山來的時候,一定是招待他們的,請一、二個法師去跟他們講開示,跟他們結結緣,這也是報恩;或者他們一個星期、二個星期到這邊來一次共修,領導他們共修,平常都是一個人一個小茅蓬。這種方式好,獨立跟團體兩種好處都得到了。而且生活保持著很原始,也是很清苦,每個人小茅蓬裡頭除了幾件換洗衣服,一無所有,經書也只有一、二本;他們有圖書室,你要看的時候就一、二本。互相不打攪,又彼此互相照應,如果生病需要別人幫忙,互相可以照應。
他們那裡實在很不容易,土地面積不小,有一百個ACRE,滿山都是樹,有野生動物,十幾個人住在那裡,我很欣賞。尤其難得的,他們的房子是自己建的,出家人很貧苦,化緣化不到。路自己開闢,修的水泥路那不能走車,人行道,很窄的人行道,大概只有二、三尺寬,也相當長。這個小的人行道自己修的,整整齊齊。一個小房子、一個小房子,我看了非常歡喜、非常羨慕,在那裡修行真正是有福,別的地方我沒有見到過。別的地方寮房一排一排的,不是一個、一個獨立的,一排一排就互相有干擾,他那個互相沒有干擾。多看多學習,很值得我們參考的。所以如果有緣分,有足夠這麼大的一塊土地,這種方式好,共住跟獨修兩種好處兼備,很值得提倡,也不違背印祖的教誨,這個團體不超過二十人。
今天講到這一段「然正法燈,永作照明」。我把我所見所聞心目當中,在這個時代怎樣能夠幫助我們、成就我們修行的一些方法,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提倡。佛家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人是無緣?不喜歡真正修行,那就沒有緣;不願意這一生決定往生,那就沒緣。沒有緣的原因是在哪裡?不知道世間苦。這個世間夠苦了,他在這個苦裡頭不知道是苦;極樂世界樂,經上講的,他也不懂得那個地方是真的樂還是假的樂。把極樂之樂總打成問號,猶豫不決;把眼前這個苦,他很留戀,苦中作樂,不肯放下。不但不肯放下,時時刻刻斤斤計較,就是我們常講的,他攀緣,他不懂得隨緣。
隨緣,沒有計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所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隨緣。恆順、隨喜就是功德。自己一定要執著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對自己的清淨心你想想看有沒有障礙?特別是我們這兩年,時時刻刻自己勉勵自己、也勉勵同學們,修行目標要定在「純淨純善」。難!要不真正放下,要不真正做到隨喜,你想達到這個目標就難。純淨純善,那真正是第一等大福報,為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預知時至,不需要人助念,不需要人幫助。功夫好的人,生死自在,凡聖同居土,想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能走得了。這個地方眾生還有緣,什麼叫緣?還有一些人聽你的,樂意接受你的教誨,你不能走,你要幫助他;幫助他起信,幫助他開解,幫助他放下,幫助他往生。他跟你有緣,你才對得起他,你才不辜負他。有緣,到極樂世界多帶一些去,你帶的人愈多愈好,將來你成佛的時候,你度化眾生緣就多了,法緣殊勝!所以不辭辛勞。
儒家講「安安而能遷」,就是你現前的生活,身安、心安,這多麼自在。如果有苦難眾生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你要能夠捨棄你身心安穩的生活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也許非常艱苦,要受很多苦難,沒有關係,這叫什麼?捨己為人。我能夠捨棄自己安穩的生活,去跟這些苦難眾生和光同塵,幫助他。幫助一切眾生是多方面的,我們能在哪一個方面去幫助,全心全力去做。有些人財力,有些人是物力,有些人他有權、他有勢力,用種種方便來護持,防範別人干涉、破壞,都是護法!像我們能夠幫助的,只有幫助他開解,增長他的信心、願心,我能做得到的;除這個之外,我做不到。能盡自己的心、盡自己的力,無一不是圓滿功德。
在當前還有一樁極重要的大事,那就是培養弘法人才。培養弘法人才是最艱難的事情,這個事情是續佛慧命,這是正法能不能在世間久住第一樁大事情。當然人數也不能多,三、五個人不少,一、二十人不多,我想印祖的話要遵守,不超過二十人。這麼一個小班要訓練多少時間?至少十年。有沒有這些人那靠緣分,這個事情可遇不可求。能有十幾、二十個人志同道合,天天在一起學習經教,因為這是續佛慧命的,這不是完全為成就自己的,這是續佛慧命,無論修學哪個宗派都歡迎。這個生活方式,採取柏斯小乘那個方法最適合。
各人研究各人的東西,研究之後,天天要講解。一個人講解,那我們大眾都是他的聽眾。他講《華嚴》每天一個小時,我們聽他的,第二個小時那個人講《法華》,我們就聽《法華》。各人有自己專攻的一部,同時又可以跟不同的法師在一起切磋琢磨,有好處!我們多聽,各種經都有人講,我們多聽,聽到把自己的心得會歸到自己主修、主講的這部經。這樣一來,這也是現在所說的多元文化,將來自己講經說法教化眾生,絕對不會跟其他宗派衝突,絕對不會任意批評其他宗派。就像《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每一位法師都是自己謙虛讚歎別人,真是應了古人所說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你看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所學的法門不一樣、所弘的法門不一樣,各個的心態都那麼樣的善良、那麼樣的誠懇,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這是我們應當學。為什麼?我們真正契入之後,明白了,門門第一沒有第二。佛氏門中八萬四千法門,佛在《金剛般若》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第一,沒有第二的。不但佛門裡面門門第一,再看看佛教以外的,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宗教,每一個宗教都第一,每一個宗教所依靠修學的經典也第一,絕對沒有第二。這是宇宙的和諧,這是宇宙的真相,真相是各個第一。
我們把宇宙比作我們的身體,我們把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派別,比作我們全身不同的器官,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細胞各個第一。所有細胞都第一,所有器官都第一,這個人健康長壽。如果一個人說,我眼睛第一,我耳朵第二,鼻子第三,生病了,你們想想對不對?你只有眼睛好,耳朵就差一點,鼻子更差,你生病了。門門第一是健康的,那是宇宙真相,諸法實相。第二、第三從哪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妄想分別執著是病根,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分別,病發作了。諸位細心想想是不是這樣?你要想通了,你就知道宇宙本來是和諧的,現在還是和諧的。地球是和諧的,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生物,現在科學家所說的生態平衡,哪個不是第一?一棵幾千年的大樹、神木第一,旁邊長的一根小草也第一,你什麼時候在諸法現象裡面能夠看出這個真相,然後你才會肯定本來和睦。
仁愛和平是道德,是自自然然的法則,不是人為的。今天麻煩出在人,人生病了,妄想分別執著,生病了,所有一切不善的造作讓這個地球也生病了,宇宙也受到傷害了。宇宙太大,這個傷害還沒有太大影響。地球在宇宙是局部,好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我的手上長了一個瘡,這個地方很嚴重,但是對全身來講,其他器官有影響不大,可是長瘡這個地方影響很大、很嚴重,就是這麼個道理。你要是真正參透了,我跟任何人和睦相處是天經地義,我不能跟人家和睦相處,我錯了。這個話,不參透的人你跟他講,他不承認、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真正參透的人,你跟他講他點頭,他想想有道理。從今之後我們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包容、沒有一樣不尊重,對人對事對物沒有一樣不平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道德。希望我們從今之後生活在道德裡面,工作在道德裡面,處事待人接物完全與道與德相應,這一生多幸福、多美滿。
道德,簡單的講,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與大自然的運行、運作、法則完全相應而沒有違背,這才真正是「大然正法燈」。由此可知,正法完全是在覺悟、徹底的覺悟,就是正法;學佛,學佛沒悟,學佛還在迷,佛法就不是正法。下面「永作」這兩個字好。不是徹底覺悟的人,哪裡能做到永作照明?徹底覺悟發的大願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那就是「永作照明」。沒有止境的,生生世世,哪個地方緣成熟就到哪裡去,全心全力,沒有自己,只有照顧別人、幫助別人開悟,不是別的。他開悟了,離苦得樂是他自己的事情,積功累德他自己會幹,用不著勸他,用不著提醒也用不著鼓勵,只要他覺悟。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沒有別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