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攝 四悉檀  (第十集)  2007/6/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738集)  檔名:29-076-00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四攝攝生三昧門」,偈頌第十五首看起,我們把經文念一段:

  【如來十力無所畏。及以十八不共法。所有無量諸功德。悉以示現度眾生。】

  這首偈,前面我們講過如來果地上的十力,還有菩薩因地上的十力,果上十力是成無上道才能現前。在《華嚴經》上我們知道,十信心滿,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菩薩因地上的十力對我們修學人來講非常重要,這是應當認真努力學習的。如果具足菩薩因地十力,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不僅是決定得生,我們相信必然是高等品位。至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四土裡面的哪一土,那要看我們放下多少。果然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就生實報莊嚴土;如果能夠把分別執著放下,生實報土與方便土;三種都沒有放下,也能夠學菩薩十力,我們能夠信得過凡聖同居土上輩往生。往上去的確是有困難,但是凡聖同居土這是淨宗無比殊勝的法門,一切諸佛沒有不讚歎的,我們應當在這一生當中努力爭取。

  菩薩十力,因地上的,我們可以學習。第一個是「發一切智心堅固力」,一切智是知法總相。一切法的總相是什麼?總相都是講性體。森羅萬象,從相上有無量的差別,從體上沒有差別,體是什麼?體是能現,相是所現。能現之體了不可得,所以佛法裡頭常說萬法皆空,這個「空」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諸位要曉得,這個說法完全說的是體,一切法的理體。我們對於這樁事情有堅定的信心,決定不動搖,知道諸佛如來所說的決定不是妄語,《金剛經》上說如來是五語者,真語、實語、如語、不異語、不誑語。雖然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對佛有信心,深信不疑,從這個地方奠立信心的基礎。

  《金剛經》上又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就是智慧,般若智慧。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真實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像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他所說的具足,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你本來具足的。本來具足現在不能現前,原因是你自性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把性德蓋住、障礙住,所以雖有,不能現前。不能現前等於沒有,但是你要知道,它並沒有失去,只是暫時不起作用而已。

  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曉得,用現代的話來說,那是一種錯誤抽象的意念,這個東西你要是不放下,它真起作用;你要是真的放下,它確實沒有。抽象概念,就是佛在經上講的不相應行法,它跟自性不相應,跟法相也不相應,真正是虛妄不實。像我們現在空中的一片烏雲,我們知道雲彩不是真的,可是這片烏雲它在的時候能把太陽遮住,我們看不到陽光。我們現在乘飛機飛到雲層上面,它也起作用,它遮住地面,我們在飛機上看不到地面。烏雲就好比是妄想分別執著,一陣風把它吹散,沒有了,你才曉得它確實沒有遮住太陽,也沒有遮住大地;就像妄想分別執著一樣,沒有障礙我們的心性,也沒有障礙萬法。這個理很深,事,現在的話講,很神祕,很不容易懂。

  菩薩貴在發心堅固!這個堅固的信心,當然第一個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其次的是對於諸佛菩薩有堅定的信心,絕不懷疑。所以我們一定要發,對於諸佛菩薩的聖教深信不疑。

  第二是「不捨眾生大慈力」。眾生,特別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這三種障礙具足,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將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完全障礙了,雖有,不得受用。諸佛菩薩很慈悲,慈就是幫助眾生得樂。這句裡頭最重要的是不捨,不捨棄。佛菩薩對眾生的恩德,超過父母不知道有多少倍,完全不能相比!這些眾生對佛菩薩會不會感恩?不會。為什麼不會?他不知道!佛力的加持,就是佛菩薩大慈力的加持、大悲力的加持,遍法界虛空界,從來沒有間斷過,真正是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

  一切眾生,不僅是有情眾生,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的是動物,植物、礦物也是眾生,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佛講眾生的本意。為什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我們以人來做比喻,人由色受想行識五蘊組成的,這就是眾緣和合。我們看植物、礦物,現在我們知道它們也有受想行識,沒有動物那麼明顯,真的是有。我們看不出來,往往就疏忽了,認為它們沒有受想行識,它們只有說物質。物質,佛跟我們講的有四緣,有親因緣、有所緣緣、有無間緣、有增上緣,緣就是許多條件,也是很多條件聚會而生起的現象,所以還是眾緣所生。乃至於礦物、山河大地、虛空法界,哪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凡是眾緣和合都叫做眾生。我們可以說眾生這個名相,包括了遍法界虛空界裡面所有一切的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東西能夠漏掉。

  佛對於遍法界虛空界那個慈悲,慈力、愛心,從自性裡頭自然流露。菩薩在因地裡面也學諸佛如來,學佛,也要把自性裡面的愛心發出來!怎麼能發得出來?你什麼時候知道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你就發出來了。發出來你就覺了,你就不是迷;迷,發不出來,覺悟就發出來。覺就是知道,知道萬物是所現,能現的是自性,就像六祖開悟的時候,末後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能生」好!能生就是能現,虛空法界萬事萬物唯心所現,所現的一真法界。

  如果有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起來,起來叫能變,這個東西能變,能變是什麼?把一真法界扭曲了。一真法界扭曲了,這是能變,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這是能變。所以能現能變,能現是真心,能變是妄心,不是真心。能現的,大乘教裡稱為心,能變的稱作識,阿賴耶識,這是相宗裡面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覺悟了,這一覺悟就是菩薩,菩薩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所以,從自性裡面流露出的愛心,是真誠的、是平等的、是清淨的、是理智的,它不是感情的,自自然然盡心盡力幫助眾生得樂。

  第三條,「具足大悲力」,具足大悲力是幫助眾生離苦。從離苦這方面來講,這是大悲;與樂,這叫大慈。上一次我在北京,有幾個同修我們在一起談話的時候,也談到怎樣幫助現前一些苦難眾生,這個眾生是誰?退休的老人。我們談到這個問題,與這個有關係,可以舉個例子跟諸位說說。

  中國人自古以來,傳統的教學是分三個階段,童年是奠定福慧的根基,要認真的學習。福慧的根基是什麼?也就是我們這些年常常講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儒釋道的三個根。所以童年沒有不認真學習,一生福慧的基礎。到少壯,二十歲到四十歲,為社會服務,那是什麼?修福。你從小到二十歲,這是讀書學習,學以致用;到你少壯的時候,這是二十到四十,你為社會服務,為眾生造福;晚年,六十以後退休了,晚年是享福。在從前真的是如此,退休之後享福。可是外國人的觀念不一樣,外國人他恰恰好跟中國人顛倒了。他是兒童享福,所以外國人講兒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中年的時候要去拼,你去競爭、鬥爭,要去拼;晚年退休下來,叫老人的墳墓,晚年沒有福。

  我們在美國,看到美國人的老人福利事業,老人公寓辦得不錯,社會對老人的福利的照顧也很周到,只限於物質生活,國家養老。國家養老,每個州待遇不一樣,就看這個州如果它經濟富裕,老人的福利金可以拿多一點。我在美國加州,加州的福利金可以拿到五百多塊,一個月;可是在德州,德州的經濟比加州差,所以德州的老人大概只能拿到三百五十塊。不過也差不多,因為德州的生活比加州便宜,加州生活高一點。所以是能夠拿到國家的養老福利金。可是精神生活沒有,如果老夫妻在,還有個老伴;如果走掉一個就非常可憐,沒人照顧。兒女不照顧父母,想到父母,一年給你寄一次卡片,賀卡,就歡喜得不得了,這孩子還想到我,還沒有把我忘記。見面,幾年見一次面,那都非常可貴,希有!所以外國人看到中國人,兒、孫、祖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日本人有、中國人有、韓國人有,美國人看到非常羨慕。

  我第一次到美國是一九八二年,在舊金山老人公寓裡面做了七天的講演。這老人公寓是猶太人辦的,有四百多個單位,它每個單位,不錯,就是一個小家庭、小公寓一樣,不大,大概合香港差不多是有六、七百呎。它有一個房間,有個廚房,有個小客廳,還有個小陽台。我們就在公寓裡面講經,公寓裡有一個大的大廳。我那個彌陀村就從那裡想出來的,我說這個太好,如果老人都退休了,你看天天聽經,有個念佛堂天天念佛,那多好。精神生活也有了,都是學佛的,互相照顧,這多麼難得。我是從這裡想出來的,看到那個地方,我說二十一世紀的道場應該是這樣的。平常這些寺廟,沒有人去學習,像這樣的場所,專門是退休的老人,應該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好事,這是使老人到晚年他有精神生活。

  不過這家公寓的主人還不錯,是猶太人,他辦了個幼兒所,就是老人公寓附設幼兒所。所以老人有時候他的孫子,兒子把小孩送到幼兒所念書,小孩下課的時候會找到他的公公、婆婆,敲他的門就玩個幾分鐘,上課他們就走了。早晨送來,晚上就接回去,想得挺周到的。讓我想起來,如果我們把老人公寓辦成為老人學校,這個多好!變成學校,裡面可以開很多課程,有很多老人是有才藝的,他可以讓外面年輕人來學習,傳授給他,不收學費的,老人帶著小孩玩,傳授給他。能把它辦成學校,使他精神有寄託,他生活情趣就有了,不至於每天坐吃等死,很可悲!

  如果沒有精神生活的,你看那麼多老人,四百多個老人住在一起,今天這個老人過世,抬走了,大家都看到,少一個。明天又走了,慢慢想總有哪一天輪到我,所以情緒都非常不好。每一天都有走的,也有新進來的。怎麼樣能幫助他離苦得樂,那就是學校式的,他真正能得到樂趣。譬如每天有講經、有講學,有文藝的表演,有許多的活動,讓外面年輕人都能夠來參加,永遠不離開年輕人,永遠跟年輕人打成一片,這個生活多麼快樂。我就想到彌陀村這個念頭,從一九八二年那時候我常常想,每到一個地方,我一定首先看當地老人福利事業,我對這個很關心。另外一樁事情我很關心的,是青少年犯罪,我對這個也很關心,這個不能夠疏忽,有關社會的安全。我總是注意這些事情,像家庭的離婚率,我都比較關心這些事情。所以每到一個地區,我都要參觀老人院,參觀這些孤兒院。

  可是彌陀村一直到現在都不能實現,在北京我們就談到,因為現在人口老化是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現在也有這個問題了。所以我就想,你們將來都會老,你老了之後你想想你的兒孫能養老嗎?能照顧你嗎?現在大陸上是一胎化,你想想你這一個兒子或者一個女兒,將來能不能養你?問題很大!這個問題現在中國沒有看到,轉眼就看到,但是外國人就看到很多,小孩不養老。我就想到,我們建道場不要建那些寺院庵堂,不要建那些,建什麼?就建老人公寓。也像外國一樣,老人公寓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可以賣的,或者是出租,都可以。老人公寓其實就是學校,裡面有講堂、有念佛堂,如果有多元文化的,各種宗教的教堂都有,平等待遇。吃飯有大餐廳,採取自助餐的方式,喜歡吃什麼自己挑,這樣很乾淨,也不浪費。採取旅館的管理,這就方便,每天有人給你打掃房間,給你清洗被單、洗衣服,統統都有,都跟旅館服務是一樣的,五星級的旅館服務。這裡面有各種活動,他生活就有情趣,他就生活得很快樂。

  國外的中國人,中國人懂得積蓄,所以都有一點積蓄。譬如這一個旅館能夠有五百個房間,你看一個房間分配大概多少錢,可以買一個房間,也可以買兩個房間。為什麼買兩個房間?一個房間自己住,那一個房間可以讓旅館出租,租金可以養活自己,不必要存錢。你有力量,買三個、買四個都很好,拿這個來做為自己終生養老的,非常好的事情。這個也不要叫旅館,也不要叫老人公寓,希望大家不要聽到「老」字。他們就講到雲南,講到雞足山,我說你們到那邊去建這種老人公寓,我給它起個名字叫別墅。譬如雞足山,雞足山別墅,大理那邊蒼山,蒼山別墅。如果人很多的話,別墅可以編號,第一別墅、第二別墅、第三別墅,讓大家,特別是國外的華僑,落葉歸根。這樣真正幫助他離苦得樂,幫助他離苦是大悲力,幫助他得樂是大慈力。我鼓勵他們從這個方向,他們聽了也很有興趣。為什麼?你自己會老,你老了怎麼辦?一定要把它辦成一個非常活潑的學校,你生活在這裡面真的是無憂無慮,真正晚年是享福。

  我們同修裡面有經營連鎖旅館的,國際連鎖,他們都有經驗,聽了之後很歡喜,這個真的可以做得到。只要有很好的規劃,公布出去之後,籌募基金是很容易的事情,集大眾資金來做。將來裡面一半可以居住,一半可以做旅館的房間。這些旅館,到旅館來住的人一定都是我們的同參道友,他們到這邊來進修。這邊每天講經教學,他到這邊來進修,住個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的,不是長期的,川流不息。我說這是在這個時代用這種方式來養老,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真正幫助人離苦得樂。

  另外的,窮人有窮人的苦,富貴人有富貴人的苦處,這都要幫助他。窮苦人的苦處是物資缺乏,物質生活的不足,富貴人的苦處是精神生活的不足。現在講到扶貧,扶貧是兩方面的,一個是物質方面的扶貧,另外一個是精神方面的扶貧,精神方面的扶貧比物質還要重要!為什麼?真有精神生活,物質上缺乏一點,他不覺得苦。中國古人讀書非常嚮往孔顏之樂,孔是孔子,顏是顏回。這就說明孔夫子物質生活不富裕,再跟諸位說,連小康之家都達不到,夫子是清貧。顏回在夫子學生當中,三千弟子他是最貧窮的一個人,簞食瓢飲,你就想到他的生活狀況多麼的清苦。可是他精神生活豐富,沒有一天不快樂,沒有絲毫對生活痛苦這種表情,沒有。無論在什麼地方,你看到他都是歡樂,孔顏之樂。他的樂從哪裡來?《論語》第一句就說出來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們是學習聖賢之道,快樂無比,就是精神生活超越物質生活。

  所以今天真正講到扶貧,那就要提倡精神生活,提升心靈的修養,這才能叫人得到真正的快樂。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大慈大悲,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用真誠心、用清淨心、用平等心,還得要用高度的智慧。如果沒有智慧,那就是古人講的,「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句話是要記住的。在精神扶貧裡面,像這一年多我們在湯池推行《弟子規》的教學,這個教學是對全面的,這個小鎮居民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一起學,產生很好的效果,把小鎮的居民良心喚醒了!本來是迷失了,現在把良心喚醒,把良心找回來,精神生活大幅度的提升,對於物質生活不再重視。明明年輕人到外面去打工,一個月聽說可以能賺兩千塊錢,回到家鄉去工作,一個月只能賺五百塊錢,他寧願回家鄉。為什麼?家鄉快樂,家鄉有親情,這是外面找不到的。家鄉生活程度比外面要低很多,所以五百塊錢也不算少,他夠用,他就知足了,這個難得。所以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就是大慈大悲的具體落實,真正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第四條是「信一切佛法精進力」。這裡面最重要的就講一個「信」字。什麼叫佛法?法就是一切法,佛是覺的意思,對於一切法通達明瞭,覺而不迷,那就叫一切佛法。佛法沒有迷信,迷而不覺就叫世間法,覺而不迷就叫佛法。所以法沒有世間、出世間,也沒有覺迷,覺迷在人。我覺悟了,一切法都是佛法,我要是迷惑、不覺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迷了什麼都不是,覺了什麼都是!這個不能不知道。

  可是覺了之後,你怎樣把它落實?也就是說,你把你學到的、你覺悟的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工作,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譬如你覺悟到人一定要拓開心量,人一定要能夠包容一切,為什麼?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的心量怎麼樣?佛的心量經上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還不能包容別人,這就是世間法,就不是佛法;我懂得應當要包容,我真正學習包容,這就是佛法。在家庭裡面,這一家每個成員我都能包容,我都能用真誠、清淨、平等心愛護他們,我懂得要尊重他們,要關懷他們,要照顧他們,要幫助他們,我真正能夠落實,叫做到。

  不但要做到,還要精進,精進是什麼?要進步!我今天勉強尊重他,過一段時期,從勉強到真的尊重他;再過若干時期,這個尊重就變成自然而然的;然後這種尊重就能夠慢慢的影響到我能夠對一切人都尊重。不但對家人能包容,我去工作,在我的工作單位裡面,所有的人我也能包容;在我地區居住的,我們講的同鄉,統統能包容。你能包容社會,能包容國家,能包容世界,這是什麼?這叫精進!要學著謙虛,釋迦牟尼佛謙虛,這不能不知道!耶穌謙虛,孔夫子謙虛,聖賢人沒有一個不是謙虛的,所謂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謙虛卑下,尊重別人。

  人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人人都能夠這樣做法,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和諧?社會怎麼會有衝突?不可能的事情!這個不能不知道。一定要以佛為標準,佛能夠把他所覺悟的,應用、擴充到法界虛空界,點點滴滴都能到一切眾生,那叫真精進。進是我們今天講的進步,精是純而不雜,一味精進,菩薩學的。我們要在這裡建立信心,要效法、要學習,你果然學習到,利益無邊,為什麼?法喜充滿。

  下面第五是「思行禪定力」。用「思行」這兩個字好,思是思想,行是行為。我們想想現代社會,我們所看到的幾乎是多數人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就是思行不定,他的思想、行為很亂、很雜,我們常講胡思亂想,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真正要想成就,尤其是學習,在什麼樣狀態之下能學到東西?心定下來。譬如我們講的學習經教,接受老師的教誨,心不定,老師講得再好,沒聽進去;聽進去,所謂是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了,心不在焉。現在年輕人我們接觸得很多,學校上課,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鐘,十分鐘以後心不在焉,他怎麼能學到東西!所以同一個班級,真正學到東西的人很少,一、二個就了不起了;絕大多數縱然混個文憑,沒有實學。

  所以我看到這一句,就想到從前章嘉大師他老人家的教學,很明顯的顯示出這個方法。老人言語很少,舉止端莊穩重,這四個字形容他舉止是非常恰當。他無論做什麼都慢,動作都很慢,我們現在講超慢,不是一般的慢,很慢。說話也很慢,我們年輕,速度都很快,提出問題向他老人家請教,他不是立刻就回答你。他一定是在那裡等,等到你把心定下來他才跟你講,你心不定下來他不說話。我第一次跟他見面,就接受他這種教誨,以後想到,愈想愈有道理。

  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我總算是認識佛法了,但是怎麼學不知道。第一天見章嘉大師,我就提出來,現在我知道佛法好,殊勝,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就契入?我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他老人家看著我,看了半個小時,我也很注意,我也看他。眼睛對眼睛看半個鐘點,真的心定下來,他才說話,你心沒有定下來不給你說。這是我們遇到這樣一個老師。半個小時說了一個字「有」,我們耳朵都豎起來了,有;再等他說,這一個字說出來又沒有了,大概是我們很興奮,心又動了。這時候這一次的時間短一點,大概五分鐘,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這六個字我們聽起來好像是能夠理解,能夠懂得,看得破,放得下。我們接著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這樣又停了幾分鐘才告訴我,「布施」,講兩個字。

  你看看五十六年前,我第一次跟他見面,那個印象就像在眼前一樣,這種教學的方法真的是有力量。不像其他老師滔滔不絕給你講上很長的時間,你走了之後一句也沒記得;他給我講的幾句話,一生都不會忘記。為什麼?你情緒整個穩定下來。不過這種教學,你要看學生有沒有耐心,能不能沉得住氣。要不然碰到像心浮氣躁的,算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掉頭就走了,那你什麼都學不到。所以教學,觀機很重要,這個學生應當用什麼方法教就用什麼方法教,這叫不失人,真正能觀機。

  那時候我跟大師三年,每個星期兩個小時,說的話都很簡單。以後他把布施,就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告訴我,布施是因。有因必有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是世間人真的沒有一個不希求的,但是他不懂方法。「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也是他老人家教給我的,求不應的時候,為什麼會求不應?你有業障。你把業障消除,你所求的就有感應。業障要怎麼消?懺悔。怎麼懺悔法?後不再造。講完,真簡單!這就是儒家所講的不貳過,顏回做到了,孔夫子常常讚歎顏回,「回也,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不會有重複再犯過,這真是聖人。我們一般人犯的過失會常常犯,老是犯,這就是不知道改過。雖然知道要改過,他改不了,他改不過來;不像顏回,顏回是真的改過。

  所以我們現在對定力要重視,沒有定,什麼都不能成就。佛法的修學,諸位要記住,禪定是樞紐。有人問我,禪定怎麼修法?諸位都知道,中國佛教有十個宗,常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的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修什麼?統統修禪定,這個諸位要知道;如果不是修禪定,它就不是佛法。所以修禪定用什麼方法?修禪定的方法太多,說不盡!淨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禪定。你要曉得,你念佛的目的在哪裡?《彌陀經》上講得很好,「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念佛的目的在此地。一心不亂是禪定,心不顛倒是智慧,你看看,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定慧等學。

  所以現在念佛的人他不會念,不會念就變成跟阿彌陀佛結緣,修一點福報,沒有在定慧上下功夫。要知道,禪定的對面就是妄念,你就想想我們妄念有多少,前念滅了,後念就生,連晚上睡覺都不停,你晚上睡覺會作夢,夢是妄念。淨宗的方法,它的方法殊勝,它的方法好,不拘形式,行住坐臥都可以修,站著可以修,坐著可以修,走路也可以修,睡覺也可以修,用一句佛號把你妄念打掉,取而代之。真正念佛人,不一定規定自己一天念多少聲,不是的,真正功夫在什麼?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就把念頭壓下去了。這個念頭不管它是善念、是惡念,都要把它壓住。為什麼?善念是三善道,惡念是三惡道,你總出不了六道輪迴。你要想出六道輪迴,善惡念頭全打掉。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在六道,三善道沒有阿彌陀佛,三惡道也沒有阿彌陀佛,念念跟阿彌陀佛相應,這是禪定!

  你看看,比宗門裡頭盤腿面壁是不是要方便?盤腿面壁縱然是入了定的境界,腿子一放下來,定就沒有了。可是念佛人是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他都能夠把妄念控制住,就用一句佛號取而代之,這個人叫真念佛。你看這句佛號跟阿彌陀佛相應,能把妄念伏住是與自性相應,他才得力。佛號要控制不了妄念就沒有效果,雖念,沒有效果,那就是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說明功夫不得力。你要想功夫得力,思想、行為裡頭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禪定力。

  思是對念頭講的,行是對言語、身體、動作來講的,你如何能把身語意都顯示在定中。我這一生看到一個人,就是章嘉大師,確實身語意都在定中。所以我一看到這一句,就會想到他老人家,我們學了五十六年還沒學到,不容易!這樁事情李老師也跟我講過幾次,也非常感嘆,學古人不容易,真想學,學不到。學不到就是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真的要像章嘉大師講的要消業障,消業障的功夫真的是心地功夫,從自己內心深處去做。我常常講,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這是起步,這一條做不到,那就所有一切功夫都不得力。他跟我對立可以,我不跟他對立,這個很重要。我要跟他對立就錯了,為什麼?他迷,我覺悟了,我如果還跟他對立,我也迷了,兩個都迷了,迷了才發生衝突。誰吃虧?自己吃虧,他不吃虧;他也迷了,他自己吃虧,總要懂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確實是很深,要很細心去體會。

  下面第六,「除二邊智慧力」,二邊就是剛才講的對立。有我、有人,這對立了,有善、有惡,對立了,有真、有假,真假對立,大小對立,長短對立,陰陽對立,你想想看,哪一個人不是生活在對立的世界?這就是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在佛法講是二邊,見惑裡面第二條邊見,這是二邊,這就是對立,你要把它除掉。這個除掉之後,佛菩薩那個門就打開了,這一共是五道門,這是第二道門。

  頭一道門是什麼?頭一道門叫身見,這你要曉得。身見是執著身是我,《金剛經》上說「無我相」,就是破我執,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什麼是我?大乘教說得好,整個宇宙是我。這個不好懂,我們可以做個比喻,從比喻當中你細心去體會。我們把整個宇宙比作我們這個身,把我們這個身比作是一個細胞,你堅固執著這個細胞是我,其他的都不是我,這錯了。所以你要想想六祖那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真我,能生萬法,萬法就是我;不能在萬法裡執著一法認為是我,其他都不是我,這錯了。佛教我們要破我見,道理就在此地。知道整個宇宙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這個身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我是什麼?整個宇宙都是我,這個身也是我,那就沒錯了。

  整個宇宙都是我,一切眾生都是我,愛我,一切都要愛,你不能夠偏愛,你要遍愛才對,要平等、要清淨,沒有染污。染污是什麼?私心是染污,這個都是不能夠有的。為什麼說不能有?有這個東西障道,障什麼?障你見道,不是證道,見都見不到,你還證什麼?你當然不能夠證道。你要證道,首先你要見道,你才能修道,然後才能證道。道你都沒有見到,你修什麼?道是什麼?道是自性,所以明心見性,那叫證道。

  一定要肯定心性是自己,一般世間人把身體當作自己,這是最大的錯誤。稍微聰明一點的人,他知道身不是自己,什麼是自己?靈魂是自己。這個高一層,高得很多了,可以說是天人的境界。他知道身有生滅,靈魂不滅,這種認知是很難得,難能可貴,但是他出不了六道,依然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為什麼?靈魂也不是自己,不可以執著。什麼東西是自己?靈性是自己,靈魂是迷,靈性是覺。魂,迷魂,孔夫子在《易經》裡面稱它作「遊魂」,也有道理,為什麼?他速度很大,超過光的速度,超過電磁波的速度,所以叫遊魂。但是他有範圍,出不了六道,六道的範圍多大?六道的範圍是三千大千世界,範圍夠大了。三千大千世界這個範圍要用黃念祖老居士的話來說,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三千大千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靈魂在這範圍裡一個念頭他就到了,所以光不能比。稱他作遊魂非常有道理,他迷而不覺,他要是覺,覺了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這個我們要懂得。

  「我」不能執著。我們從哪裡做起?從自私自利下手,因為這個「我」它最明顯的、最堅固的一個作用就是自私自利。能把自私自利捨棄掉,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好,起心動念想別人,不要想自己。把想自己這個念頭放下,放下得愈多愈好,能徹底放下,就入佛門了,這第一道門打開了。第二道門,除二邊。不再跟任何人對立、任何事對立、任何物對立,都沒有了,沒有對立的念頭。對立沒有了,懷疑就沒有了,衝突就沒有了,懷疑、衝突都是從對立裡頭產生的,這就是二邊。你就入到第二道門。

  下面有戒取見、見取見、邪見,戒取跟見取合起來我們中國人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堅固的執著。戒取見是在因上的,因上的成見,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不要有成見,人沒有成見就能隨緣;有成見不肯隨緣,我有我的看法,我有我的見解,我認為我這個是對的,你是錯的。其實沒有對錯,往往對錯都是看表面,都是看現前,往遠處一看,沒有了。成見去了之後,人就很隨和,就真正可以做到隨緣而不攀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真的是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縱然受冤枉了,也會笑笑,為什麼?消業障,怎麼不是好事情!吃虧了、上當了,沒這回事情。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哪有吃虧上當的!

  所以美國魏斯醫生的四書我們讀了之後,連他這麼多年來研究,都肯定人有輪迴,人有報應;也就是說,欠債的要還錢,殺生的要償命。生生世世,你只要沒有超越輪迴,遇到的時候你就要償債,有命債、有錢債,還有一個感情的債,可麻煩了!這些東西不放下,你就永遠脫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你要修禪定力,你能把這些東西統統都看破,統統都放下。這樣一來,人好像不是變成絕情無義了嗎?不是的,真的有情有義。那個情義不是在情愛上,是什麼?是高度智慧。知道什麼?知道你跟我是一體,就好像我們兩個手是一體,這個手癢的時候,他會給他搔搔癢,他要不要給他感激?不需要,為什麼?一體!他會很照顧他,他也很照顧他,他是一體。

  這裡頭沒有任何條件,叫無緣,無條件的。世間人他的情愛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的;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的慈悲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都是屬於愛,沒有條件的,自自然然的,確實它跟真誠相應、清淨相應、平等相應、智慧相應。這樣你才能看到,佛菩薩才有真情真意,有情有義,真的!世間人有沒有?世間人是假的,說穿了,告訴你,虛情假意,為什麼?他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一個不定的。今天很好,你看男女很好,結婚了,過幾天離婚,不是虛情假意嗎?不像佛菩薩,佛菩薩對於人的愛是永恆的,你到地獄,他也照顧你,你變畜生,他也不捨棄,他給你現同類身來照顧你。

  在地獄受罪的時候,為什麼看你受罪?消業障。你造的業障你不消除怎麼辦,你一定要消業障。業障消除了,他幫助你開悟;業障沒有消除,給你講你也不聽,你也不能接受。怎麼不慈悲?怎麼不照顧你?這才是真正大乘教裡頭所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縱然墮到蚊蟲螞蟻身的時候,佛菩薩也不捨棄,也在那裡等著。你在那裡受果報,果報受完之後,就是業障消除了,佛菩薩來幫助你。可是消除之後還有餘業、餘障,都要慢慢來,不是短時間,所以造業容易,消業不容易。人不能不知道懺悔,人不能不知道感恩,諸佛菩薩對我們都有恩,大恩大德!

  哪些是諸佛菩薩?給你說實話,除了自己之外,統統是佛菩薩。善緣惡緣、逆境順境,無非諸佛菩薩示現,這個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統統在做示現,在教我們,給我們啟示,提升我們的境界。所以你自己要善於觀察,要善於學習,你要會學!真正會學就像善財童子一樣,一生成就,修行證果、轉凡成聖,一生可以辦到。那我們差一點,如果能夠老實念佛,真的抓住這個法門,這也要靠智慧,這個智慧是什麼智慧?真的跟無上菩提沒有什麼兩樣,知道六道苦,知道世間苦,我這一生決定求生極樂世界。心裡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跟什麼都能隨緣,什麼都好,就是那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你們想想看,在香港同修大家都知道的,倓虛老法師常常講的,他的一個同參,也是諦閑老和尚的徒弟,倓老是諦閑老和尚的學生,他們是師兄弟,鍋漏匠,念佛三年站著往生。他憑什麼?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從小做苦工,一生坎坷,真正嘗到人生的苦滋味。跟著諦閑法師出家,諦閑法師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跟他講以後準定有好處,他老實,他也不問什麼好處,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了三年就成功。站著走的,走了還站三天,老和尚給他辦後事。

  倓虛法師告訴我們,哈爾濱的極樂寺,剛剛建好的時候傳一壇戒,有個修無法師,也是不認識字,沒出家之前做泥水匠,工人出身。出家之後,在寺院裡面專門做別人不願意幹的活,像洗廁所、掏糞,挑糞種菜,人家不幹的事情他幹。與什麼人都沒有計較,都隨和,一句佛號不間斷,你看往生的時候多自在、多瀟灑。傳戒期間當中,他去做義工,沒做幾天他往生了,預知時至。這些人給我們做榜樣的,我們如果在這個道場,分配給我的工作全心全力幹,幹得非常好,心裡一點執著都沒有,就一句佛號,你會跟他們一樣,你真成功了。這是真修行!

  倓老對他們非常讚歎,認為在這個時代裡,叢林寺院的方丈住持比不上,弘宗演教的這些法師大德也比不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到底用多少時間?我們看看都是三年,鍋漏匠是三年,修無法師我們不知道他是幾年,不曉得,我們相信也不會太長,也不過就三、五年。真的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他什麼都不想了。你看看,身見他不想了,邊見也不想,什麼見取見、戒取見、成見也不想了。活一天為大眾幹一天,歡歡喜喜的幹一天,照顧大眾,時間到了,歡歡喜喜走了。

  我們現在知道這個世間災難很多,今天有同修告訴我,說巴里島,就是我們上次去開會的地方,巴里島現在水漲起來了,不是潮水,漲了它不退,愈漲愈高。這是什麼?南北極的冰融化,太平洋地區低窪的島已經看到了,還有些小島已經不見了。巴里島是個旅遊觀光地區,現在已經看到水不斷在上漲,原先以為是潮水,漲潮時候上來了,結果落潮的時候,它是落一點,不像從前落得很低,現在已經看出來了。但是我們想,三、五年、十年之內,大概沒有什麼大問題,要真學鍋漏匠,學修無師,時間足夠!不能再幹傻事了,再幹傻事那你就後悔莫及。不管什麼事情,《華嚴經》講得完講不完無所謂,有一天講一天,心在哪裡?心在極樂世界,念在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所以,這五個關口總要能通過才好,真正通過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凡聖同居土,在哪裡?在方便有餘土。為什麼?這五個門通過之後,在《華嚴經》上你是初信位的菩薩,不是凡夫,聖人了。你要有我,還把身看作是我,堅固執著;心裡還有對立,跟這個對立,跟那個對立;還有很深的成見,一定要怎樣怎樣,這樣你念佛往生是凡聖同居土。如果這五個破掉了,我不再執著,我放下就從這開始,從這開始我把它放下,我不再執著,你就是初信位菩薩,往生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不一樣!

  到西方極樂世界,提升自己的品位時間長,在這個地方提升自己的品位時間短。所以佛在經上曾經說過,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西方世界修行一百年。就是那個地方進步慢,他沒有退,他只有進,但是進步很慢;這個地方是大起大落,進也快,退也快,但是進的人少,退的人多。所以我們想,看修無師、看鍋漏匠,他們很可能往生都不是在凡聖同居土,非常可能他們在方便有餘土。為什麼?他真放下。我們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放不下!道理在此地。

  放不下這些世緣,對佛法是嚴重障礙!你要曉得,這個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可以不知道。為什麼你放不下?把這世間當作真的。連現在的科學家都給我們說明,這個世間不是真的。所以要記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說明不是真的;「如露亦如電」是說它存在,一切法存在的時間就像閃電一樣,時間很短。這個我們能體會,人生百年一剎那,不要以為很長。我八十歲了,想想從前做兒童的時候,就像在昨天一樣;五十六年前聞到佛法,想想也就跟昨天一樣。三個老師都不在了。這是告訴我們人生苦短,不要再執著,應該要放下了,多做好事,多做真正利益眾生的事情。

  我們想想在當前,我們想的兩樁事情,一個是培養繼起的人才。只要有修學的環境,有真正發心修學的人肯定會成就。成就怎麼樣?思行禪定力,沒有這個不能成功,就是他心是定的。閉關!閉多長?十年,我們中國古人講,十載寒窗,一舉成名。你看從前這些大學問家,不都是自己學成的嗎?所以只要有個環境,不受外面干擾,他能夠好好去念書,念十年書。基礎的這些道德是從小養成的,在從前一般人都有,父母教的,大人教的,統統有這個基礎,不困難。然後十年時間用在一門功課上,哪有不成功的!用在一門,他心是定的,定生慧,他開悟!就這麼個道理。你學很多東西,都是學的常識,不開悟;學一樣東西會開悟,道理在此地。

  所以這是一樁好事情,我們有這個能力應該盡量幫助別人,自己要準備早一點往生。真正時節因緣到了,多住幾年不礙事,隨時可以走,這才叫得大自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