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認識《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5/2/27  台灣高雄六和淨宗學會  檔名:52-117-0002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看到這麼多人來聽課,確實非常歡喜。孔老夫子告訴我們,求學問有三個法寶:第一個「好學近乎知」,第二個「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所以,我們能夠好學來學習,離智慧就愈來愈近。人生只要有智慧,你就可以處理非常多的事情,讓它往圓滿的方向去走。「力行近乎仁」,學問你一定要拿來,比方說夫子教我們「凡是人,皆須愛」,而當你真正去關懷別人的時候,你才會了解到他有哪一些需要,你在做的當中,你的那種慈悲、仁慈的心就慢慢擴展開來。所以學問要去力行的時候,你才能夠提升你的心境,擴大你的心量。

  因為我在大陸講學的時候,剛好有一次在杭州講學,剛好第三天講完,中午吃完飯,我就剛好從餐廳走出來,有一位長者八十歲,他剛好是在他修學的地方聽經,不是在我們上課的現場,而是透過轉播看到。他看了、聽了以後,他覺得這些課程對現在的人很重要。所以他就從他在修學的地方走到我們上課的地點,剛好看我走出來,突然長者雙膝就跪下去了。我在那個當下反應也很快,因為我在大學的時候是打羽球校隊,羽毛球那個球速很快,我們馬上要撲過去怎麼樣?救球,所以當下那個反射動作就出來,所以我雙腳這麼一滑,剛好把他扶住。

  我說:「老人家我們站起來講,不要這樣子」。結果老人家就說:「你要答應我兩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你一定要到我的故鄉,新疆烏魯木齊講課」。一位長者八十歲了,他的孩子在大學裡面任教。諸位朋友,他為什麼要請我們這些老師去講課?他的人生還缺什麼?有沒有?有沒有缺?沒有缺。我們去新疆講課講給誰聽?講給當地的人聽。所以他那個祈求為誰?為大眾。他說新疆絕對聽不到這些聖哲人的教誨,所以邀請我們一定要去講。所以其實這位長者的這樣的行為已經深深的教育了我們這些老師,更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因為長者閱歷這麼多,他一定了解到,假如這些做人的道理沒有真正讓下一代來學習,那下一代的社會將是怎麼樣?很難去想像。所以這長者確實他的心非常的仁慈。第二個條件,他說:「你講課的帶子一定要送給我一套」。所以我就跟我們這些老師講,我說當你看到長者這麼恭敬的啟請你來講學,相信你的仁慈之心會愈擴愈大,愈擴愈大。所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所以,諸位朋友,可能在聽課當中,突然會覺得說:我做錯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求學問過程,這知恥的態度也相當重要。所以孔夫子這三個法寶,我們時時要放在心上。常常提醒自己好學,常常提醒自己要有仁德之心,常提醒自己要知過必改,相信一定能做到「德日進,過日少」。

  諸位朋友,末後這一天,大家一定要把《弟子規》讀熟一點。因為我們常常告訴學生,求學問一定要先預習,回去還要複習,我們有做到?所以當你有預習,你上起課來會很清晰、很親切,吸收的狀況也會不相同。

  諸位朋友,你有家規?你們家有家規的舉手?好,諸位朋友都有中國人的特質,叫做謙卑。我知道你們都有做,只是不好意思舉手。當我們沒有家規的時候,請問我們每天在給孩子種什麼種子?你孩子都十幾歲了(十多歲了),請問這十多年來,我們下的是什麼種子?假如我們都沒有去想到說到底要給孩子什麼樣的家規,我們心裡都沒有數,請問孩子一天一天在學什麼?孩子有可能說今天沒進步,今天也沒退步?天下有沒有這檔子事?沒有,「學如逆水行舟」,不是進就是退。

  我們為人長者,教育的敏感度要高。所以今天不教他對的,他一定學什麼?錯的。我們今天又不是把他的眼睛摀住,又沒有把他的耳朵塞住,所以他每天在學,學對、學錯,差之毫釐,失之就千里。所以我們要真真正正謹慎來思考,我們應該有一本家規,能從自己開始做起,進而傳給孩子,讓他了解做人處事的綱領,做人處事的原則。這樣我們當父母才把孩子一生的根基扎好了。

  諸位家長,不要很沈重,因為這樣一說下去,這麼多都要學,快要昏倒了。不要害怕,俗話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諸位朋友,你站上去了沒有?那你的孩子站上去了沒有?你站不好會掉下來。誰是巨人?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智慧是巨人。只要我們有虛心的態度,很快就能把這幾千年的精髓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也落實在你孩子的心目當中。所以其實一個人只要你很謙虛、很好學,你的人生可以省掉很多的彎路、冤枉路。

  所以最好的家規是哪一本?《弟子規》,你們不用找了,我們已經找好了,這個也不是我講的,這《三字經》講的,「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現代版的《小學》就是清朝李毓秀夫子編出來的這一本《弟子規》。所以這個次第你只要學對了,孩子整個德行很快就會發展起來。好,學習還要重視方法,必須遵守「一門深入」,這是學習的方法,長時薰習,長時薰修。

  「一門」,哪一門?《弟子規》,默契這麼好。一門是能夠掌握幾千年來聖賢教誨的綱領所在,要抓這一門。俗語說:綱舉目才會張。你不要今天回去很激動,把你書櫃裡面所有的中國文化經典都搬下來,保證你一個禮拜以後暈頭轉向。這一天翻這本,那天翻這本,都亂了;要找一本,它可以掌握聖賢綱領的經典來讀、來學習,先扎這個根。那我們來思考一下,其實在經典當中都已經把修學的方法告訴我們,但是因為我們現在人很少讀經典,所以不知道。所以《中庸》裡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修養道德依循什麼標準?依循儒家的核心:仁慈。

  那我們再問,請問仁德之心從哪裡開始學習起?你一步一步往深度去思考,整個人生的真相就出來了。所以一個人有沒有可能說,走在馬路上看到很多人,他對他們很好,然後回到家裡對他父母很不好,有沒有這種人?有,那他對人家好一定有目的的,那不真。所以一個人對他人的關懷,他人的愛心,從哪裡開始形成的?從小、從家庭當中。所以孩子的這分愛心一定是從對父母開始,所以德行的下手處在孝道。所以孔夫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孝是德之本。而教育一定要從哪裡開始?孝道。我們現在有沒有這樣教?所以教出來的孩子變成怎樣?不孝,那是結果。因為下的種子不對,現在在收割了,不會偏差的。下什麼因就得什麼結果出來。

  我記得我在「南師」讀書的時候,我的老師,他有一天站在師範院校,南師前面剛好有一點下雨,有一位小朋友,女生,差不多三、四年級,剛好在校門口等她母親來接,等她母親。她母親開著一輛高級轎車開到校門口,突然母親慌慌張張把門打開衝出來,拿著一支雨傘正要去接她女兒,她女兒遠遠就說:「妳白痴,現在才來」。我們老師本來在走路,突然很震驚站在那裡,還沒有回過神來。這還不夠誇張,接著母親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來晚了」。現在雖然不是君主時代,沒有僕人,沒有奴婢,但是新時代的奴婢已經出來了。所以孝子孝子,什麼叫孝子?父母孝順孩子。本來的孝子是孝順父母叫孝子;現在剛好倒過來,叫孝順兒子。所以方向倒過來了,所以社會也變怎麼樣?下一代也顛倒了。所以教要教對,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我們到底教孩子「孝」了沒有?到底教了沒有?那現在孩子到底腦子裡想什麼?我們待會兒都要把原因找出來。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不然我們下的種子,這些稻子都下去了,結果因為下的是不對的因,長出來都是不對的稻子。長得很不好,我們每天站在這個稻子面前在那裡罵,為什麼都長這麼差,罵了半死有沒有用?最重要是什麼?往後下的種子一定要是下對的種子。要用理智才能扭轉人生的逆境跟錯誤。所以經典的話,諸位朋友,絕對不能等閒視之,因為它幾千年來都沒有改過。

  所以仁德之心是德之本,而仁之本就在孝弟。所以孔老夫子在《論語.學而篇》有提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從孝開始教,你的整個方向、目標就抓對了。而《弟子規》就是從哪裡教?君子務本,本立了,道就生了。根抓穩了,枝繁葉茂,根抓不穩就很危險。所以《弟子規》就是掌握聖賢綱領,從孝弟入手,進而延伸到與人交談的信用;與人相處在「泛愛眾」,泛愛眾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如何經營好人際關係」,所以它已經掌握綱領。所以《弟子規》是一門。你只要把《弟子規》學好,整個中國文化你就掌握到。所以不要小看這一本,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的經典,最重要是要掌握到整個梗概。

  「深入」,學問怎麼深入?這個就很重要,學問的深入絕對不是說你讀了多少書,而是你力行了多少。所以當孩子只是一直背,他言行舉止並沒有依照經典去落實,孩子讀愈多會怎麼樣?愈傲慢。我有一個長輩帶著他的孫女到我們家來,那來了以後,他說:來來來,我們來讀英文給這些長輩聽。這種事你有沒有幹過?《弟子規》說:「對尊長,勿見能」,小孩才兩、三歲,表演完之後,每一個人都「你真的很棒」,她才兩、三歲,讚美一下就不知天高地厚,還以為自己不可一世。

  這個孩子就開始表演念英文給我們聽,結果他就跟他孫女講:來,「蘋果」怎麼講?小女孩馬上說:apple。「雨傘」怎麼講?umbrella。問了好幾個都對答如流。突然這個小女孩對著她奶奶說:奶奶,「書本」怎麼講?她奶奶說:我怎麼知道?小女孩說:奶奶,你怎麼這麼白痴!只有學知識,而沒有學做人,必定增長傲慢。孩子從小只要傲慢,他這一生跟學問已經絕緣,「學問深時意氣平」,傲慢的人跟學問是不可能相應的。

  所以,林則徐先生他累積了他人生的經驗,講出了十件人生很重要的事,叫「十無益」。這個十無益的意思,就是你的人生假如這樣經營,那真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甚至於有害處。前面提到「父母不孝,奉神無益」,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順了,每天在那裡拜東拜西有沒有用?一點都沒有用。因為所有的聖賢、所有的神靈都教我們要孝順父母。所以根本都跟這些聖哲的教誨背道而馳,有沒有可能被保佑?不可能。所以「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其中還有一句很有意思,「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一個人心地都不善良,龍穴都變什麼?都變鼠洞。那個龍穴本來很好的風水,被這個存心不善的人住久了,那整個風水都變掉。所以林則徐這個「十無益」都從人生的根本去思考。

  所以林則徐在讀書當中,提出了兩個提醒,他說:「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現在很多家長會覺得,讓孩子多讀書一定好,對不對?小心!小心!知識愈爆炸的時代,錯誤的思想都混在裡面。而孩子吸收不對的知識觀念,就好像一杯清水有一滴墨汁滴下去了,這一滴墨汁滴下去需要多久?多久時間?可能不到一秒鐘。諸位朋友,你要把這一滴墨汁再從這清水當中請出去,要多久?你要馬上還要去拿濾紙來給它過濾,最少也要十倍、百倍以上的時間。所以防止孩子思想觀念的污染至關重要。

  有一本書叫《富爸爸窮爸爸》,其中有提到從小讓孩子經營財務,這個沒什麼不對。剛好也提到,你可以讓孩子做家事的時候給他錢。所以有一個媽媽,因為她的女兒很懶惰,所以她看完書以後說:「女兒,妳幫我吊衣服,我給妳兩塊錢;妳幫我洗碗,我給你兩塊錢;妳幫我掃地,給妳一塊錢」。突然一個孩子從懶惰變什麼?勤勞得不得了,有沒有效?我們在這個時代急功好利,什麼事都要快一點解決掉,有沒有這個傾向?有。

  就像我在「國學中心」,有一些家長來,我們開始跟他講:你的孩子的情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你一定要好好跟我們配合,做個半年、一年,孩子的行為才會有大的改變。家長一聽半年、一年,我哪有這個時間,表面上很恭敬說:「蔡老師,我先走了。」其實一去不會再回來。突然在報紙說:「兩天課程,保證你能把孩子教成天才」,排隊的人很多,趨之若鶩,去幹什麼?報名。人現在都很求快,趕快給我效果。

  所以你看中醫生意好?還是西醫生意好?西醫,為什麼?快!快有什麼好處?快又有什麼壞處?西醫愈來愈發達,請問生病的人變少了?愈來愈多!你有沒有看到一個糖尿病患去醫院治療,然後治到最後說好了,有沒有聽過?沒有,因為是治標不治本,而當在治標當中,其實又付出另外的代價。舉個例子,孩子感冒,趕快怎麼樣?發燒了,馬上讓他不發燒,馬上讓他鼻涕怎麼樣?止住,很快,針打下去、藥吃下去,馬上有效。那為什麼?因為那個抗生素一下去就會把病毒殺掉,但是在這個殺病毒的過程當中,你身體好的細菌也通殺。你今天假如要變得很有錢,你可以研發一個方向,就是西藥吃下去只殺病毒,不殺身體的細菌,你一定會變成很有錢。

  所以當我們把這個藥吃下去以後,腸胃裡面的益菌都殺掉了。所以當小孩從小就是吃這些西藥,他的抵抗力能不能起來?不能。因為為什麼人會發燒(感冒的時候)?你的免疫系統,你這些士兵怎麼樣?非常勇敢,趕快出來保衛家園,出來跟病毒打仗。你看兩軍交鋒,拿著刀這樣鏘、鏘、鏘會怎麼樣?會有火花出現,所以自然就會熱,因為在打仗,所以頭痛是正常。再來,為什麼流鼻涕?為什麼受傷會化膿?因為打架的時候會不會有死傷?會,所以那個屍體會產生。所以那個鼻涕就是它們奮戰以後的屍體,你應該對這個鼻涕要給它敬禮,因為它是英勇殺敵的免疫系統。

  結果這些都是人體當中很好的訊息,我們把它當什麼?當敵人看,統統把它掃掉。所以孩子應該是不斷的去打仗的過程當中,提升他的免疫能力,等到抵抗力好了,病毒它就不怕。可是它打仗打到一半,還沒訓練好,你馬上藥吃下去,把它殺得一乾二淨。所以我們看看那個孩子吃西藥吃兩、三天,臉色很難看,他飯也吃不下,飯愈吃不下,免疫系統愈差。所以他一定是醫生的常客,每次感冒他一定要去報到。所以諸位朋友,快,會有副作用。所以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強調「道法自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絕對不要用僥倖去面對人生的問題。所以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我們要很有耐性慢慢去引導,慢慢去轉變,這樣才是正確的態度。

  所以我們剛剛提到了,假如孩子書讀得很多,但是他對人沒有恭敬、沒有禮貌,行止不端,讀書有沒有用?沒有用,所以要防止書中的污染。我們剛剛提到了,讓孩子做家事就給他錢,第一個禮拜很有效。第二禮拜,有一天他媽媽很累,就跟她女兒說:「女兒,衣服都洗好了,你去幫我吊起來,我給你兩塊錢」。她女兒看看她,跟她說:「媽媽,我今天也很累,我不賺了」。本來覺得很有效,從很懶惰變得很勤勞,那是假象!

  諸位朋友,家庭是不是教利益的地方?利害的地方?家庭是教什麼?家庭是教孝道的地方,家庭是教本分的地方,家庭是教付出的地方。現在的功利主義已經到最後一條防線了,到哪裡去了?到家庭裡面去了。所以書讀得多,你還要會判斷是對、是錯,不能全盤接收。

  另外這裡提到當一個人心高氣傲,讀書有沒有用?博學有沒有用?諸位朋友,中國歷代多少亂臣賊子有沒有讀書?那讀得可多了。秦檜讀的書多不多?太多了。所以沒有德行,空長學問,人生反而落入更嚴重的境地之中。所以這個深入一定要去做,而不是只有讀。

  長時薰習,一定要長時間的學習,不能三天捕魚怎麼樣?兩天曬網。記得古代有一首詩,提到「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古代的人一生好學,他在晚年才覺得學問怎麼樣?還有這麼一點點基礎起來。所以學習不能懈怠,要長時,這個長時是時時刻刻。而學習絕對不是說打開書叫學習,今天比方說我們來到學會聽課,我們在停車的時候都能按照規矩來停,這就是立身行道。那我們比方說在停車的時候,也能夠看看我這麼停,會不會讓夾在中間的人出不來。你處處替人著想,這就在落實什麼?仁德之心。所以這個「長時」不是書本一直拿著,而是時時刻刻能夠把這些教誨放在心中,這個很重要。

  我在大陸也跟朋友說,我們的學問要提升,有一帖中藥效果不錯,看諸位朋友想不想服用,這個絕對治標又治本,哪一帖藥?就是早晚一定要把《弟子規》讀誦一遍。早晚讀一遍,讀一遍差不多三分鐘就讀完了,有沒有困難?做得到的舉手?「凡出言,信為先」。(來,鏡頭給他照一下,很多人都放下了)其實學問有沒有成就,絕對不是別人來要求,而是什麼?自己才有可能。哪有一個大學問家是被媽媽拿著鞭子鞭出來的,絕對不可能,都要自己主動好學。

  我們一位老師,她當初剛好去年的元宵節來聽課。在聽課當中,我很驚訝,因為她就坐在中間,上課的時候目不轉睛,我只要講一些故事,她就振筆疾書把它記下來。後來聽了三個多月,她就走到講台來跟我說,她說:蔡老師,這麼好的《弟子規》教育,不能只有我們家學,我打算回到我的故鄉去教書。她是航空站的員工,不是學校老師,但是由於這分用心,也能夠變得很專業。所以三個月以後,她就自願回故鄉教《弟子規》。她說我們故鄉很多孩子都失學,都沒有辦法聽到這些做人的道理。所以當她大步跨出來要付出,旁邊的人要趕快把她扶住,不然怕她會倒下來。所以「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你這顆善心發出來就會有很多善的力量來幫忙你。所以馬上我們中心很多第一線的老師都過來把他的經驗告訴這位老師,我也送了他一套《德育故事》。中國七百多個聖哲人的行持,依據「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編的。

  所以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在海口答應說要早一遍、晚一遍,堅持到現在都沒有斷,進步多大!教得很好。我們已經在海口辦教師的培訓五天,她都有上去講課。有一次剛好教其中一句經文,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結果這位老師就拿了一簍的荔枝回故鄉去。回去以後,她就跟孩子講:諸位小朋友,我們已經學過「入則孝」,知道父母很辛苦,很辛勞,所以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而別人的父母同樣也很辛勞,而且他們對這個社會每天都在付出,在奉獻,所以別人的父母也值得我們尊敬。那我們現在學完以後要馬上做,諸位小朋友,你拿著荔枝就送給我們鄉村裡面這些長輩,恭恭敬敬給他行禮,送給他們吃。」結果當天整個鄉村彌漫著什麼氣氛?敬老愛幼。當這些長者看到這些小朋友這麼尊重他,相信他的臉上一定綻放什麼?笑容。

  結果隔天這位老師的父親打電話給她,他說:「女兒,我們鄉裡面好多的長輩都打電話到家裡來」,他說:「從來沒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對自己的故鄉這麼樣的付出」。諸位朋友,當她父親在講這樣一段話的時候,父親的心境怎麼樣?非常歡喜、欣慰。這個跟包三千塊、五千塊給他一不一樣?絕對不一樣。所以他父親講:「女兒,我以妳為光榮」。那位老師在講給我們聽的時候,眼眶都紅起來。這個是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這是更高層的盡孝。所以也由於她長時間都沒有斷掉讀這個經典的習慣,所以進步得特別快。

  所以諸位朋友,當我們早上念一遍《弟子規》的時候,是要提醒自己今天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按照《弟子規》做;晚上念的時候,要提醒自己今天有哪些做得不錯,勉勵一下;有哪些還沒做到的,明天要好好做,要反省。早上提醒,晚上反省。但是晚上不要睡前去念,假如睡前才要念,往往念沒兩句就睡著了,所以晚上下班回來就可以先念一遍。當你都是這樣的態度,相信一個禮拜下來,你的孩子會對你怎麼樣?肅然起敬,我爸爸比我還用功,身教重要。

  長時間不要間斷薰修。「薰」就好像拿著香,香薰得愈久,味道愈濃。而「修」是修正,修正什麼?修正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還有做法,時時從這些方面去下手,那就有得力之處。

  我們直接來提到五倫關係。學習中國文化要學活一點,要從它的本質下手,不要從它的外在形式去下手。比方說,古代對於領導人(國家領導人)行什麼禮?三跪九叩禮。那假如現在在國際機場,你看到政府領導人,你馬上跪下去給他三跪九叩,他會馬上說:這個是誰教出來的學生,馬上給我調查。這樣就不合時代。所以學中國文化不要只學它的動作,最重要的要學什麼?學它的本質。三跪九叩禮是形式,本質是什麼?恭敬心,所以這個恭敬心不要變。然後外在的形式要隨著每一個時代去變。所以現在最敬禮是什麼?三鞠躬禮就是最敬禮。所以打一個比喻,中國文化就好像一棵五千年的大樹,那一根樹幹頂立在天地之間,從來沒有變過,那是本質。但是它每一年都發新的枝芽,而這個新的枝芽都是適應了當時候的氣候、陽光、土壤、水源。所以我們學中國文化一定要懂得靈活運用,不然就學成書呆子。所以這個是我們要去掌握的。

  比方說,剛好有一位老師,他就跟我說,他說:「蔡老師,這《弟子規》裡面有糟粕(糟粕就是很差的東西)」。那當然,我們跟人談話絕對不能用辯的,辯有沒有用?沒用,反而你會跟他愈打愈火熱。我們就請教他:這位老師,哪一句是糟粕?他跟我說:「晨則省,昏則定」是糟粕。我說:這位老師,你為什麼覺得這一句是糟粕?他說:早上要問一遍好,晚上要問一遍,每天兩遍太麻煩了。有沒有道理?我也沒有說他沒道理,我接著就跟這位老師說,我說:這位老師,你看父母每天想我們多少次,而且父母對我們的思念,連在睡覺當中都不忘。有些父母在春秋之際,因為天氣變化比較大,所以他們被子都蓋得特別少,等半夜凍醒了,趕快爬起來幫孩子蓋被子,蓋完之後自己再去睡。因為孩子已經把被子踢掉了。所以父母連在睡覺的時候都會關懷兒女,所以就可以了解到父母一天對孩子有多少思念。

  而當我們早上為人子,小朋友到媽媽的面前說:「爸爸媽媽,早上好」,然後父母一看,額頭發亮,代表昨天睡得不錯,讓他很安心。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有比孩子這麼恭敬、這麼孝順還要高興的事,所以你看父母一天心情很好。下午下課回來又跟父母問好,「我回來了」,媽媽一看,氣色不錯,今天學習很好,在學校也沒跟人家打架,所以她也很放心。假如這個時候一問完,孩子還跟媽媽說:媽,我今天在學校有哪一些事情。媽媽對我們的情況都很了解,她的心就很安心。所以我們只要一天問父母兩次,就讓父母多安心,我們又幫不了父母什麼忙,能夠讓父母不要替我們多耽憂,這都是我們為人子的本分。

  我講到這裡,這位老師說:蔡老師,你的中國文化學得不錯,你跟誰學的?我說:我跟楊淑芬老師學。結果他突然又來了一個回馬槍,他跟我說:蔡老師,這句話你沒有做到。我們教書的最怕什麼?最怕學生說:老師,你又沒有做到。馬上冷汗直流。所以他說我沒做到,我說:這位老師,你為什麼說我沒做到?他說:你現在離鄉背井,你怎麼「晨則省,昏則定」?你有沒有每天早上打一通電話,晚上打一通電話?然後我就跟他講,我說:這位老師,假如我早上打一通,晚上又打一通,我媽媽一定會罵我,「你不知道國際長途電話很貴?不要再打了」。所以學問要靈活,不能呆板。只要我固定每個禮拜六晚上打回去,可能那個電話一響,我媽媽馬上說:「兒子打回來了」,都很有默契對不對?而且最重要的,我們成人我們的德行、行為能夠讓父母真正放心,這才是最重要。假如我們的德行不好,縱使你每天早中晚都打一通電話,「媽」!有沒有用?重實質不重形式。所以當我們是用本質去學習中國文化,就很快能夠提升,能夠契入。所以我們要重本質。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倫常大道,哪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五倫關係。諸位朋友,當一個人能把人與人的關係都處好,請問他的煩惱會減少多少?一大半。所以人現在的煩惱根源在不知道怎麼做人。每天在那裡煩,但是也不知道怎麼解決。中國文化兩個字,「道德」,什麼是道?五倫關係是道。道是道路,是正道。當我們不順著這個道路走,會發生什麼結果?不只人要順著正道走,天地萬物都有它運行的軌跡,比方說九大行星都有它固定的軌跡,當有一天冥王星說:我不要這樣走了,我要轉九十度。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你突然過幾天會聽到「碰」!怎麼樣?因為它不按那個規矩,就可能跟其他的行星相撞。萬物如此,人亦如此。我們只要不順著這個五倫的大道去走,保證人與人之間會摩擦、會衝突。所以我們現在看看很多的家庭、社會是不是就呈現了這些問題:父子無親、君臣無義、夫婦無別、長幼無序、朋友無信,所以天下大亂。

  在清朝時候,因為有一個兒子殺了父親,震驚整個中國,那個縣城門被去掉一角,縣長撤職查辦,總督、巡撫記過,這麼嚴厲。為什麼縣長撤職查辦?因為這一個縣的教育誰管?縣長管的,你是父母官,教出這麼大逆不道的兒子,撤職查辦。所以那只在幾百年前的情況,然後去掉它的城角,要讓他們全縣的人引以為恥辱,你們這個縣居然出了這種大逆不道之人。事過才幾百年,現在報紙打開,兒子殺父親,父親殺兒子,你覺得奇不奇怪?沒有像以前這麼震驚了!所以現在這個父子衝突的情況與日俱增。因為人已經不知道父慈子孝如何去做了。所以這個道一定要遵循,不然一定會發生問題。

  當你循道而行,一個人能夠循著這五倫大道,很守本分的去盡心盡力,他就會形成好的德行。什麼是德?義是德,親是德,別是德,序是德,信是德。所以父慈子孝,慈跟孝就是德行;君仁臣忠,所以仁是君之德,忠是臣之德。所以順著倫常大道,人就會有這樣美好的德行延伸出來。諸位朋友,五倫關係哪一倫最重要?父子,還有沒有?我們來思考一下,父子關係,來,哪一位朋友說的?你為什麼覺得父子關係最重要?這個父子從哪裡來?有沒有突然我走在路上,突然說:來,你給我當兒子。父子關係起因在哪?夫婦,所以五倫的根本在夫婦,因為它是同室。這個三個倫常在同一個家,再延伸出去同一個社會、同一個國。所以根源在夫婦關係。

  這個夫婦關係非常微妙,當夫婦關係好,孩子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父子一定親,因為父母就當了很好的榜樣給孩子看。所以我從小我的父母在我們面前沒有吵過架,家庭一片祥和之氣。你的孩子在祥和之氣成長,身心很健康。所以夫妻不能在家裡吵吵鬧鬧,縱使要吵也要到哪裡去?房間,你們怎麼這麼有經驗。我父母在我們家從來沒吵過架,也沒有頂回去的一句話,在我們面前沒有。私底下?我敢保證沒有,為什麼?知母莫若子,我對我母親很了解,因為我母親有一個功夫學得不錯,什麼功夫?忍。這個是人生必修科目,這是會意字。

  來,我們來看看,忍要忍到什麼程度?上面一個「刃」,下面一個「心」,要忍到人家拿著刀架在你的心上,你還能夠如如不動,脾氣都不會發,這就是忍到家。那他不是拿著一把真正的刀架著,是什麼?當親人、當對方的言詞就像一把利刃割過來的時候,你也要能夠不動氣,才叫忍的功夫。現在一般人,這個不好的話一句、兩句,馬上就頂回去,聽說叫做一言九「頂」。現在的孩子,爸爸罵一句,頂九句回去。所以人跟人現在很難有這個忍的功夫。忍不下來,家庭的和樂就很困難。牙齒跟舌頭都會咬到,哪有可能夫妻相處沒有衝突?這個時候就是修養,要忍。

  有位女士她說:蔡老師,到底要忍到什麼時候?我跟她說:我保證妳一定忍到火山爆發。忍錯了,那個心態不對,忍要忍什麼?忍要忍得明白,忍要忍得為大局著想。因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就是大局,當你能忍一時就能夠風平浪靜,忍得妳的先生他比較冷靜下來,還覺得自己很理虧。所以這個進退之間都是德行在感化。所以我們很明白,因為夫妻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習慣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必須要包容。

  他在家裡就從來沒有一個碗自己洗過,現在來你叫他洗全家的碗,他一定不幹,所以這個時候要循循善誘。突然他有一天心血來潮幫你洗碗,洗完以後,你跑到廚房去一看,怎麼都沒有洗乾淨!你一定要從中挑出一個勉強過得去的,然後拿出來說:這個怎麼洗這麼乾淨,我第一次洗都沒洗那麼乾淨。你先生一定抬頭挺胸,下一次幫不幫你洗?幫。所以要明白,因為很多習慣透過彼此的引導、彼此的交流才會慢慢修正,所以你要沈得住氣。

  很多朋友聽完之後,回去也是雄心壯志,馬上說:好,我好好付出。每天拖地,幹很多家活,幹了一個禮拜,先生都沒有看到。突然那一股氣快要撐不住了,拖把往地上一丟,「我做了那麼多事,你都沒有看到?!」做事不要求,求就有求不到的痛苦。當你做的時候都覺得這是我的本分,做得心安理得,對方可能會肅然起敬。你反而一邊做,一邊眼睛都在瞄他有沒有看到我在做?結果你這麼一發了脾氣,你先生說:還說學什麼《弟子規》?那就前功盡棄。所以這個夫婦之道是整個家庭的核心。

  所以我跟我父母相處得都很好。我記得小時候父親都很威嚴,父親需不需要威嚴?太需要了。現在的男人都沒威嚴,所以現在孩子都鬧翻天,有沒有?原因有沒有找出來?父親有威嚴,孩子才不敢造次。所以我記得,那時候只要行為有一點過分,爸爸還用動手?眼睛瞪一下,馬上就收斂回來,多好用。父嚴母慈,這正確的。但是父親雖然這麼威嚴,我們也很清楚看到他每天工作很辛苦,我們也是很尊重他。我父親有時候就會把我叫過來說:來,爸爸帶你出去逛街。我對爸爸是有一點怕,結果上了摩托車,抱著爸爸的肚子,那個很溫暖的感覺,坐在後面心滿意足。所以父親有威嚴,有時候也要表現慈愛的一面。你看我印象都很深,影響我一輩子。

  現在的父親再怎麼忙,也不要省掉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這個父子有親是關懷出來的,是付出出來的,絕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所以很多家長到我們中心來說:老師,我很忙,我很沒有空,怎麼辦?我說:人跟人的付出,絕對不是比時間長短,而是你有沒有那顆心。所以不相信你試試看,你回去每一天都陪兒子十分鐘、二十分鐘,都不要斷,每天堅持。

  然後幹什麼?每天跟他講兩個聖賢人的故事,把大舜請過來,把子路請出來,把閔子騫都請出來,每天講兩個。但是手機要關掉,都不能再吵;不然陪他二十分鐘,手機接了兩、三通,你兒子很落寞,「爸,你還是出去!」心要跟孩子的心交流。所以你那兩個故事都是所有這吵的聲音都不進來,你兒子聽了很投入,聽完兩個故事,明天他走到學校去,他會說:我爸爸昨天跟我講兩個《德育故事》,很好聽。同學說:我也要聽。他就開始講給他們聽。當孩子把你給他的關懷告訴他的朋友,他的內心很有信心、很溫暖、很充實,只要一、二十分鐘就夠了。因為你持續這樣做,孩子的心目當中,他會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我的爸爸很在乎我,這個重要!所以事在人為。

  不要把藉口都推到哪裡去?忙、盲、茫,這種人生好不好?「忙、盲、茫」,第一個,你看中國字,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亡」,死了,心死了才叫什麼?忙,所以你現在不要說:「我好忙」,那心就死了。當一個人忙以後,很多該做的事,很多身旁人的需要,他慢慢視若無睹,看不見。所以成龍有一天心血來潮去接他兒子,站在校門口站很久,兒子都沒出來,剛好遇到他兒子的老師,他兒子老師說:你兒子都上國中了,你還到小學來等。孩子的需要看不到!不只孩子的需要看不到,連老婆的需要都看不到,家裡人的需要都看不到。突然四十幾歲還賺了點錢,突然你的老婆說:「來這裡簽名,我要跟你離婚」。很多人老婆跟他離婚,他還不知道他死在哪裡,有沒有這樣的人?茫茫然。我人生這麼努力打拼賺錢,怎麼孩子跟我不能溝通了?家庭變成這樣,人生真苦,茫茫然。這種人生不能走,要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用理智來經營家庭,經營人生,所以首重夫妻之道。

  當夫婦正,父子自正,當夫婦一正,兄弟姐妹在這樣的環境成長保證非常友愛。所以我兩個姐姐很照顧我,當初我把工作辭掉,我的二姐馬上跟我說:你安心去做,好好推展中國文化,我每一個月給你一萬塊錢,資助你。好不好?好。你看這種姐弟之情伴我走天涯。一個人一生有兩股力量是完全不求回饋的,就是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至親。所以那種力量無形當中隨時都給你無窮的力量。很多人問我,一萬塊有沒有收?那不是重點。很多人都把重點聽錯了,沒有拿!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上課上了一個多月,跟這些老師、家長上完課,人都走了,走到廚房去說:「怎麼有水果」、「怎麼有菜」,都是人家送來的。當你用真誠對人,他人一定真誠對你,這是真理。所以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餓死。所以長幼相處得好,所以你看夫婦多重要。

  再來,我們看看,當父子有親,他對父母都懂得感恩、知恩、報恩。當他出社會遇到非常栽培他的上司,他對人的感恩之心很自然就提起來。所以對父母孝順的人,在公司裡面一定會得到上司的提拔,因為他懂得感恩。今天你會不會提拔那個忘恩負義的人?不可能。所以君臣之義建築在哪?父子之孝。所以中國有一句話很有道理,叫「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以今天你當大老闆要選擇好的幹部,到哪看?到他的家裡去看,那才是真的。所以夫婦正,父子正,君臣也正。

  再來,一個人在家裡對待兄長、對待姐妹都懂得互相扶持,互相照顧;他跟同學、跟同事自然相處得很融洽,因為他已經很習慣去關懷、去體諒、去包容他人。假如在家裡面,兄弟姐妹都常常吵架、打架,他會把朋友相處得很好嗎?不可能。所以五倫關係只要夫婦正,五倫自正。結果現在夫婦關係怎麼樣?所以夫婦只要一歪掉,所有的倫常都歪了。所以結婚重要。

  中國所有的禮儀,哪一個禮儀最隆重?結婚。那意思就是說你準備好了再來,這可不是兒戲,讓你心態要準備好。當然,結婚以前要先選對對象。所以我們昨天有提到「抉擇」很重要,「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怎麼選太太?怎麼選先生?「勿計厚奩」,這句是《朱子治家格言》的經文,「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就不要想聘金,不要想嫁妝。講都是這樣講,現在門當戶對,這個戶對什麼意思?人的價值觀偏頗了,搞出來的事都會愈來愈荒唐。門當戶對最重要的是思想、觀念要合;只是錢合了,到最後一大堆問題,因為重利者必輕道義。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的母親很不簡單。因為她嫁給我父親的時候,我父親很窮很窮,但是我母親說我父親很有責任感、很孝順,所以她就決定嫁了。我的外公還勸她,告訴她妳只要嫁過來,妳會有哪些情況發生,都講給我媽媽聽。因為我媽媽那時候在教書,我爸爸還在讀大學,我爸爸的兩個弟弟也都在讀書,所以他的兄弟姐妹都還在讀書,然後還要照顧公公、照顧婆婆。

  來,這樣的女兒你嫁不嫁?可以預料到嫁過去,薪水都要拿出來,早上還要起來煮飯,還要教書,嫁不嫁?現在沒有幾個父母敢嫁的,都不敢嫁。但是人要有遠見,家風只要有孝道,你們的家族必興。所以我母親因為有付出,她已經退休八、九年了,很早福報就現前。因為孩子還算懂事,還過得去(你們怎麼都沒有表示一下)。所以孩子真懂事,你的晚年才是真正好命。孩子假如不懂事,你縱使家財萬貫,每天在那裡提心吊膽,不知道敗家子會不會把你敗掉。所以人生要會取捨,這個相當重要。

  那怎麼找對象?這裡有沒有哪位朋友還沒有結婚的,舉一下手?不要不好意思,我也還沒結婚。來,這位女士請教一個問題,就是假如有一個男士,他穿得很整齊,就像我這個樣子。他很積極追求你,而且數十年如一日(現在沒有那麼久的),三年如一日。這三年對你是百依百順,你半夜肚子餓了,打一通電話給他,他絕對二話不說,馬上衝出去把熱騰騰的杏仁糊、芝麻糊都送到妳的家裡來;禮拜六、禮拜天還陪你去爬山、去喝咖啡。但是他從來沒陪過他父母去爬山,也沒有去陪過他父母喝過咖啡,但是對你有求必應,比觀世音菩薩還靈。

  三年以後,他跟你求婚,突然你祖宗有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以你一個長輩剛好跟他是鄰居,他就來告訴你說:「這個男生對父母不孝順,你自己考慮考慮」。要不要嫁?不要,為什麼?不孝,他會告訴妳,「只要你嫁給我,我一定孝順父母」,嫁不嫁?還是不嫁,你怎麼可以這種態度?我已經付出三年了。為什麼不嫁?(那是不可能的事)這個女士非常冷靜,來,掌聲鼓勵一下!聽說太理智的女人都嫁不出去,這個有判斷力。很多女士我這麼一問,她都在那裡猶豫,我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現在就猶豫,真正陷下去,絕對凶多吉少,所以要冷靜。

  我們來看看,「孝」是選擇對象一個非常好的法寶。對父母不孝,他有一個價值觀,他有一個人生態度起不來,情義、恩義、道義,這個態度他起不來。因為人生當中,誰的恩義、情義最重?父母。所以父母起不來,他這個人生態度起不來。好的沒起來,起什麼?「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好的沒學,鐵定學壞的。所以他對人的態度是什麼?為什麼對這樣的女士全力以赴?什麼動力?「利害」。所以現在的孩子孝道沒起,起什麼?你看現在的孩子現不現實?現實,只要有利,他會全力以赴;只要沒有利了,他就會翻臉不認人。所以形成了利害。所以因為這個女士長得年輕貌美,可能又是小學老師,工作穩定有利可圖,他會十八般武藝都盡展,都用出來。所以看一個人要看動機,不然你會看不準的。

  有一個朋友,她說她的先生很勤勞,男人勤勞好不好?好,他每天勤勞賺錢、勤勞炒股票、勤勞他要升官,從來不會在乎妻兒,勤不勤勞?勤勞,好不好?不好,那你剛剛說勤勞好。要有判斷力,不然看錯。我就有一位朋友,她說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一回家不是先去看他父母,先去找生意的伙伴,夠不夠勤勞?動力在哪?名利,不是義。看人要入木三分才行!不然,所以他的動力在利。當今天你答應嫁給他,三年以後,你也很爭氣幫他生了一個兒子,白白胖胖的。可是因為當了母親以後很辛苦,所以皺紋長了好幾條,又沒有錢買SKⅡ。所以他在外面工作,又遇到一個比你更年輕貌美的,你從利變害,害要怎麼樣?除掉,你說的不是我說的,我怎麼會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你看害要除掉,因為只要跟他要的目的不同,他都視為害,他就要把它摒除掉。

  今天每一天有多少人在做這個動作?有沒有?什麼升高了?離婚率升高了。整個社會環境,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當一個社會的離婚率上升以後,另外一個東西馬上上升,犯罪率。我在海口曾經去跟一些監獄裡面的長官談,他說十個到監獄裡面來的,六、七個都來自於不健全的家庭。因為家庭教育都沒有了,所以孩子根本沒有基礎,一遇到複雜的社會,馬上兵敗如山倒。所以婚姻重要,會延伸到犯罪。

  所以當一個社會的犯罪率愈高,人再有錢,有沒有安全感?沒有,整個社會沒有好日子過。所以我在海口走路要怎麼走,背包一定要背過來夾著,然後那個包包要放在肚子前面,然後走路的時候要這樣子走。不然很怕旁邊一台車子過來,怎麼樣?把包包都搶了。所以社會治安要好,要怎麼辦?是不是安排更多的警力?治標,哪裡可以治本!有沒有看到?我們在那裡看到夫妻無義,那都只是行為,根源在他的人生價值觀當中沒有義,而義要從哪裡開出來?孝。所以孝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一定要教!

  所以中國講「教育」,我們來看看,中國字告訴你,「教」一定要教什麼?孝,左邊就一個「孝」擺在這裡,明明白白告訴你,教育的根源在孝道。諸位朋友,一個孩子有孝了,他的生命會發生什麼變化?一個有孝心的孩子,讀書還要你推?要不要?不要!我父親那一代讀書哪是父母推的?每天看父母那麼辛苦,都讀到半夜。我三叔讀書讀到半夜,我爺爺說:去睡覺。他去睡覺。爸爸去睡了,他又起來幹嘛?再讀書,不用人家推。

  再來,一個有孝心的孩子會不會傷害自己身體?他怕父母擔心。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在外面工作會不會亂來?「德有傷,貽親羞」。所以你只要把孩子的孝心拉起來,他的人生將會全面發展。但是你不教他孝,只叫他讀書,你那支鞭子在旁邊敲敲敲,敲到什麼時候?敲到最後,他覺得念書為誰?看你面子,我念給你看的。所以總有一天,你鞭長莫及的時候,敲不到的時候,他絕對會陽奉陰違。所以抓孩子要抓根本,德行好的孩子,學習一定好,這個是最有效、最長遠的方法。

  所以我們在海口很多的老師,他是全班推行《弟子規》德行教育。結果他們班的成績,本來是敬陪末座,過了半年以後,拉到全校的前一、二名;不只成績,品性、禮貌都很好。他的校長問他說:你是怎麼教的?他說:我請聖賢人來教學生,我有教《弟子規》。所以他們學校本來跟我們申請是九十七本《弟子規》,後來因為這個老師做好,家長回饋很好。他邀請我們到學校去跟全校老師演講,後來發了五百多本《弟子規》。人都很現實,要看到效果再說。但是孩子的人生、孩子的教育能不能等?不能等。

  所以教,《說文解字》上提到,「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所以老祖宗的智慧已經告訴我們,教育最重要的在哪?身教。現在的成人的觀念當中,教育是什麼?言教,對,沒做到根本。有一個老師,剛好我在去年三月十五號到深圳去,她因為已經教經典也教了幾年的時間,後來剛好深圳有人邀我過去講課,那這些老師說那請老師過來講講四書五經。結果邀請我的老師說:他不會講四書五經,他只會講《弟子規》。他們這些老師說:沒魚蝦也好,《弟子規》就《弟子規》。後來我就去講,結果講了一堂課,這位老師說:還沒學《弟子規》,她覺得他善根深厚;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她好多都沒做到。是覺得自己善根深厚好?還是覺得自己沒有做好?自己沒有做好,對!修行是修正行為,能發現過失叫開悟,改正過失叫真修行。

  所以去年五月份,五月初他就回去,跟他的父母一起聚會,剛好又是她生日,所以她三十五歲。那天晚上,她就拉了三個椅子,然後就把她父母找過來,也把她外婆找過來,坐在椅子上。她母親很敏感,她說:你到底要幹什麼?結果她說:媽,你們坐好。然後這位老師就說,他說:爸爸媽媽,三十五年來讓你們生育、養育、教育,操了很多心,女兒以前不懂事;現在開始學習聖賢學問,往後一定要當一個孝順的女兒。今天剛好是我生日,生日又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今天跟父母行三跪九叩禮。

  這個老師說罷,就跪下去頂了第一個禮,第一個禮頂下去,她的母親已經淚流滿面。這個老師第二個禮一頂下去,她的兒子在旁邊突然走到他爸爸的身邊,然後她兒子開始幫他爸爸按摩,一邊還看他媽媽在那裡行跪拜禮,她兒子好像覺得說,在這樣孝順的氣氛之下,我假如不做些啥事都怪怪的,就幫他父親在那裡按摩。結果當天回去一進門,她的兒子就對他們夫妻說:「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們兩個」。上行下效,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所以我們家長不要把教育放在口上,要言行一致,用你的德行感動孩子。

  再來,什麼是「育」?「教子使作善也」,叫「育」,教孩子使他能做個善人,這個叫「育」!請問現在的家長「教子使作」什麼?我在考教師的時候,我就寫著「以前人讀書志在聖賢,現在人讀書志在賺錢」,目標錯了,全盤皆錯。所以教孩子最重要是什麼?讓他當個好人!什麼是善人?諸位朋友,我們幾十年的人生當中,你的心中有沒有一把善的尺?而你清不清楚這把尺沒有錯?你相不相信,同一件事,你去問十個人,可能十個人有十個說法,你都覺得好像又都有這麼一點點道理。所以現在的人善惡很難分清楚,因為心中沒有一把正確的尺。

  有一位朋友,他們家賣樂器的,結果做樂器最重要是中間那條線要量正,他們買了一支長尺,做了一年,後來要賣的時候發現全部做錯,一年!全部都是壞掉的。因為規格不對,原來他們那一把尺是歪的,而他們都想說「這把尺不會錯」,相信了這把尺。諸位朋友,我們現在人生的分寸,這樣分寸對嗎?你確定你這把尺對了嗎?假如這把尺錯了,我們每天都在量錯東西,慢慢偏了,人生就會愈來愈偏頗。所以現在要檢視一下這把尺。不複雜,今天回去就檢視,把《弟子規》讀一遍,《弟子規》就是最正確的這一把正確善良的尺。

  諸位家長,什麼是教育?假如我當校長,一進門來,我絕對不會問他說:你有沒有行政經驗?我也絕對不會問他說:你會不會辦活動?我一定會問他什麼是教育?看他會不會答。諸位朋友,什麼是教育?你要是回答不出來,要冷靜,我們幹教育幹了多少年?孩子都十歲!幹教育幹多少年了?十年,請問給了他什麼?對!所以當老師、當父母的,學為人師、學為父母,要趕快學,學好了再去結婚。不然會怎麼樣?人生會好像被很多事情推著走,你很無奈,好像啥我都沒準備好,怎麼都來了!還沒準備好,兒子已經兩、三個了。

  所以什麼是教育?中國的《禮記.學記》一句話就講透了,(經典要讀!)「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一句話把教育的兩大主軸都拉出來,就一句話,不用再寫一本書了。來,長什麼善?救什麼失?這個救失,過失。中國最重要的教育綱領在《三字經》中,所以《三字經》就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必須長善,透過教育把他善良的本性引發出來。但是「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所以因為沒教好,所以現在有壞習慣,所以要趕快把壞習慣導回來。所以一個人未論行善,先須什麼?改正過失。不然你孩子一些壞習慣沒有改掉,縱使每天有在學習一些善,但是就好像一個桶子底下破了幾個洞,水再怎麼加,底下都漏掉。所以教育孩子先對治習性,對治壞習慣。

  現在的孩子有什麼壞習慣?來,諸位家長說說看,來,都沒有嗎?那我要回去了。老師就是有得教才教,來,什麼問題?不孝順父母、對老師不敬,無禮;沒大沒小,這也是無禮。還有沒有?叛逆,叛逆昨天我們有說過,叛逆也是無禮。自私、自大,還有沒有?傲慢;還有沒有?懶惰;好,還有沒有?講一句頂十句,這也是無禮。浪費。我們蒐集一下十大罪狀,還有沒有?好高騖遠,其實這個都有傲氣在裡面,一個人謙卑不會好高騖遠。沒有愛心,自私怎麼可能有愛心?對不對?沒有耐性、怕吃苦,懶惰了怕吃苦,懶惰延伸出來很多問題。他假如很浪費,他又很懶惰,懶惰久了就不耐煩,對人就無禮。懶惰久了不感恩,覺得每個人做的都是應該的。所以不要小看這些壞習慣,這會互相牽連,慢慢那個壞習慣會一直延伸出去,都相連。所以對治很重要。

  我在海口,有些家長一走進來,剛好我們中心很長,門口在那裡,一進來,辦公室在這裡,沿路他就告訴我:「我兒子很自私,我兒子很懶惰,我兒子不好學,我兒子很浪費,我兒子很沒耐性」,一路把他兒子的問題講得很清楚。結果走進來,我說:你一定口渴了,我幫你倒杯水,你請坐。馬上給他倒一杯水給他喝,喝下去之後,我就問他:孩子自私是結果,請問原因在哪裡?他就愣住了。

  孩子懶惰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孩子沒有耐性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孩子無禮是結果,原因在哪裡?諸位家長,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每天在那邊擔心結果,因種不對,我們只是等著收割,絕對不可能盼到好的收穫的!因為下錯種子。所以要改善孩子只能從因上改,絕對不能從結果改;你從結果改,只會跟他愈來愈水火不容。你只要每天罵他,「你怎麼那麼自私,怎麼那麼無禮」,我跟你保證,一定愈來愈嚴重,相不相信?你一直說他的壞,他就說:好,我就如你所願。所以你正面在結果跟他衝突,沒有用的,要從因上改。

  這位家長馬上愣住了,我活這麼大,怎麼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孩子自私是結果,因在哪?跟誰學的?父母,你怎麼這麼老實。諸位朋友,我們都很健忘,來,我們回到孩子一、兩歲,兩、三歲的時候,我們現在藉這個小叮噹的時空穿梭機回到從前。好,回來了,父母跟孩子一起在餐桌上,爺爺、奶奶也在,諸位家長,你第一口菜夾起來給誰吃?給兒子,標準答案,來,掌聲鼓勵一下。「兒子,這個菜是媽媽特別為你煮的,來,多吃一點」,爺爺、奶奶不甘示弱,「乖孫子,這兩道菜也很好吃」,統統幫他夾,誰的菜最滿?小孩子的菜最滿!誰最大?小孩最大。所有的人都要幫他夾菜,所以小皇帝出來了,小公主出來了。

  好,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所以皇上的脾氣怎麼樣?很大!現在孩子脾氣大不大?很大,怎麼出來的?有沒有找到原因?你事事都順他,順他九件事,第十件事不順他,保證他怎麼樣?大吵大鬧。而當他在發脾氣當中,家長假如沒有原則,就會俯首稱臣,「好!好!買給你」。你是屢敗屢退,他是攻城掠地,所以孩子對你的底細一清二楚。當所有的人都為他服務,他想到誰?他第一個念頭想誰?自己。所以會不會自私?會不會?都從這點點滴滴當中開始自私,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所以很多爺爺、奶奶,孫子說:奶奶,我口渴了,幫我倒杯水。奶奶說:孫子終於想到我了。畢恭畢敬趕快去倒水,顛倒了,所以孝都顛倒了。

  所以《大學》有一句經文,大家要注意,「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後順序重不重要?你這個菜的先後順序夾對了,孩子為人子的孝道就學到了;但是你這口菜的順序夾錯了,他為人子之道就沒學到。不要小看一口菜,當你是先夾給父母,當你演出孝、演出德行,孩子看了會怎麼樣?對你尊敬,對你效法。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很有德行,我們內心都會生歡喜,更何況是孩子這麼清澈的心靈!所以有沒有找到原因?

  所以冰箱打開來,水果拿出來,先拿給誰吃?父母吃。幸好我爸爸水果拿對了,不然我今天就不是站在這裡,我一定是敗家子,為什麼?因為我是獨子,我又是長孫、又是長曾孫。假如爺爺、奶奶都寵我,完蛋了。所以我記得小時候要被我爸爸處罰,我的爺爺、奶奶都會站在那裡說:誰叫你要犯錯,被處罰是應該的。走,就把我奶奶帶上去。我那時候覺得他們真是很無情,害我都搬不到救兵。現在真正學教育了,才知道我的爺爺很有智慧,知道教育孩子原則一定要一致。只要這個家庭的教育原則不一致,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會跑到那個躲在他後面就沒事的那個長輩後面。所以當一個孩子犯錯的時候,他不是先想到我錯在哪,而是先看看躲在誰後面就可以沒事。孩子的聰明用在哪?沒有用在改過,用在逃避責任。所以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所以一差「一丈都差九尺」)。

  所以我父母拿水果出來都先給爺爺、奶奶吃,所以我們從小就習慣了。等我有資格打開冰箱的時候,自然而然拿出來就是給爺爺、奶奶先吃。哪有對爺爺、奶奶孝順,對父母不孝順的,有這種事?不可能。現在有些媽媽買了一些很貴的水果,還把它藏起來,然後看公公、婆婆去睡覺了,趕快拿出來,「兒子,來來來,這個很貴,一斤多少錢,媽媽特別買給你吃的」。你兒子吃得很高興,學得很徹底,這樣的孩子以後買水果誰吃?給老婆吃,你相不相信?都是用好惡在對人,不是用理智,不是用本分。所以你看現在人都教得很薄情,那都不是沒有原因的,都有原因,因為他的孝、他的德沒有被啟發。所以人算不如天算,我們還是順天道而行,不然你會累死。一定要循著聖賢人的教誨來做,你的孩子會教得好。所以明天會不會夾菜?學了就要做,「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自私找出原因來了!

  再來,無禮。你有教孩子禮儀的舉手?你看這麼少的人教,他怎麼會呢?所以孩子不會是正常的,我們沒有資格罵他們。因為沒有教,就好像昨天那個孩子,做人原來要孝順,做人原來要禮貌,沒有教。我還跟一些家長溝通,我說那個孩子遇到長輩要鞠躬問好;他說:還鞠躬問好,他看到你能對你笑一笑就不錯了!還跟你問好。這個話對不對?你看教育孩子抓的是最低標準,所以教出來會怎麼樣?「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下,了無所得」。

  所以諸位注意去看,你坐在那個火車站前面,你看那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眉毛都蹺起來,目中無禮。從小無禮,等他的心無禮的時候,他的相貌就會轉,相由心生。所以平常時候,我在火車站也沒有浪費時間,我都看看現在的年輕人面相怎麼樣,因為以後他是國家的棟梁,我也很緊張。所以我們去講課,中學、大學都講,希望他們得到聖賢教誨能夠把態度、心念轉過來。所以要教。

  我帶了一年畢業班,在帶了幾個月以後,我很多的同事說:「你帶得很好」。其實哪帶得好,每天使出渾身解數對付學生,都快累死了,還帶得好。很怕今天沒有法寶拿出來。結果我就跟我同事講:我還差得很遠。他說:別說別的,光是你們班的禮貌就差很多。後來我才發現,對!禮貌確實很好,因為我叫蔡禮旭!那為什麼孩子禮貌變很好?因為我們每次帶隊下去,看到所有的老師都跟人家問好,後面幾十雙眼睛看著你。所以你那個風氣就感染到學生,所以他們很快也都對其他的老師很親切,很有禮貌。所以上行下效,要教。

  你有教過你兒子打電話的舉手?你有教過你兒子接待客人的舉手?你一天不教他恭敬,他一天長傲慢、長冷漠。你看現在孩子,隔壁班老師來了,他看到,「老師,隔壁班老師找你」,這樣有沒有禮貌?人家到家裡來,「媽,有人找你」,你們有沒有警覺到,這都是無禮的表現。他都捨不得移開他的電視,對人、對長輩視若無睹。一個孩子沒有恭敬心,這一輩子會有大成就嗎?絕對不可能。所以禮貌要教。

  因為課程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細講。我在香港,就中國文化這個綱領,也就是諸位打開課本裡面的「倫常大道」跟「學習次第」,「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用這個白鹿洞書院的這個綱領講了四十個小時,細講。這是十一月份錄的,在香港。應該這一個月左右會有帶子出來。剛好我這個月(二月)的十五號到二十四號,在台南從頭講到尾,也是講四十集,把《弟子規》裡面長輩怎麼樣接待有講。所以諸位可以在帶子出來的時候,可以拿給你做參考。在我們各地的淨宗學會應該會出來。

  來,我們再來看看,孩子很浪費,從哪裡學的?我們都沒學到浪費,你看那個父母,菜剩的東西都吃完,對!所以《朱子治家格言》提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所以你很珍惜食物、珍惜物品,孩子就會學到。我的奶奶特別節儉,後來我也得到真傳。真的,你無形當中都在被感動,那是一種美德,潛移默化。所以《弟子規》說:「事非宜,勿輕諾」,現在父母對孩子太多輕諾,他要什麼,你都給他什麼,他那個花錢的習慣形成了,由奢入儉難。所以教育孩子要慎於開始,不能不謹慎。

  剛好盧叔叔,他的兒子第一次不吃飯,在那裡鬧脾氣,可能希望再去買一些他要吃的,就在那裡鬧彆扭。盧叔叔沒理他,繼續吃。他的太太馬上要過來勸她的兒子,「拜託!吃一下,你假如吃下去,禮拜天我給你買什麼,還是帶你去吃麥當勞」。假如告訴他,「你只要吃下去,禮拜天帶你去吃麥當勞」,他馬上統統吞下去。孩子很多時候用情緒在威脅父母,你只要第一次讓他得逞,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

  所以盧叔叔很有教育敏感度,要慎於一開始,開始重要。開始對了,整個都對了;開始錯了,要再拉回來不容易。所以盧叔叔馬上用手勢跟他太太說:你退下,讓我來。很有默契,用眼神這麼樣交會一下,他太太就退到旁邊,看他先生來處理。結果吃完以後,他說:來,全部都收掉。他兒子還憋著嘴巴在那裡生氣,結果也沒罵他,當天晚上睡到半夜,他兒子餓得不行,起來翻冰箱吃冷的。下一次敢不敢鬧?不敢。所以當他挑食的時候,你要有所原則。

  好,再來懶惰,孩子為什麼懶?怎麼造成?勤勞要不要教?要!這個都是影響一輩子的重要人生態度!所以能勤勞,人生會有很好的發展。你看現在家長都跟孩子講:「你只要把書都念好就好,其他你都不用管」,這樣孩子會不會懶惰?鐵定懶惰。我記得剛好我那個外甥一、兩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媽媽在擦桌子,小孩子最強的能力是什麼?模仿。所以剛好我姐姐到旁邊去,他就拿起來擦,他是好玩,就在那裡模仿。結果我姐姐過來,她說:小偉,這麼小就有孝心,懂得幫媽媽擦桌子。他愈擦愈起勁,等他擦完,接著又告訴他:你擦得很用心,假如下一次擦桌子,四邊的角都能夠顧到,那你擦這個桌子就很完美,擦得很好。他下一次,一來,你成全了他的孝心,二來,同時教他做事的方法。

  有沒有人一個碗沒有摔破,就可以把碗洗得很好?不可能。所以很多的孩子他在幫忙擦桌子的時候,可能他的母親說:「哎呀,去旁邊!愈弄愈亂」。你那隻手給他推三次、推四次,他會怎麼樣?你有看過一個孩子一、兩歲,然後很懶,每天都不動,然後躺在那裡,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小孩?那要趕快去看醫生,不正常。小孩都很好動,我們有沒有引導他去做事?當一個孩子事做愈多,腦筋愈靈活!當一個孩子真正去負責家裡的事情,他才會有責任感。不然每天坐在家裡,那也不是我的事,這也不是我的事,哪來的責任心?所以做家事很重要,有哪些好處?第一個、「習勞知感恩」,他真正做了才知道要感恩。當他真正去拖地了,他會忽然想「媽媽每天工作,還要回來煮飯,還要做那麼多事,我才拖一下地就覺得累」。所以他那種對父母的辛勞才會提起來。

  有一個孩子,因為老師教導他們孝道,所以那天她生日,她就自己說:今天要炒一道菜給媽媽吃。四年級的小女孩。所以你看現在的孩子生日想到什麼?禮物,你看有沒有差很多?一念之間。假如現在孩子一想,生日就是母親受難日,我要回家多付出一點,你看那個孩子的心境差多少!所以這個小女孩就跑到廚房,因為身高不夠,墊了一個椅子站上去,結果油倒下去,滋!噴得很高,馬上去拿了一個手套套在手上,繼續炒;把小黃瓜倒下去,滋!噴得更高,她有危險,所以去把她爸爸的安全帽戴著,全副武裝炒黃瓜,汗流浹背,炒出來。當她步出廚房端著那一盤菜,進去以前跟進去以後,她的心境一不一樣?截然不同,「習勞知感恩」。

  所以我到海口去才體會世上只有媽媽好,有沒有?就是這樣。所以要讓孩子做,感恩心才起得來;還有,做事的責任心才有訓練;再來,當然做多才會勤奮、勤勞。

  第四個、人際關係會好。為什麼人際關係會好?比方說,幾個同學一起在同一個寢室,當你來的時候,剛好有一個同學先在打掃裡面,你一看到同學在掃地,馬上行李放下,「來來來,我也來幫忙」。這個同學看看你,對你微微一笑,關係拉上了。假如在家裡都不幫忙,這些同學在那裡掃地,你視若無睹,在那裡看電視。然後因為沒有好的生活規矩,又沒有學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所以沒有學到,可能很多公物,右手拿左手就放到其他地方去,同學找的時候又怎麼樣?找不到,不只幫不了人家的忙,很多的生活習慣還形成別人的負擔,有沒有這樣子的孩子?有,所以他的人際關係就會差很多。

  當你看到一個人,當大家都在忙,他都主動過來,我們對他一定心生歡喜之心。所以現在要對治孩子這些問題,要從勤奮,要從對家庭付出開始做起。好,那我們今天課程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