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與淨宗修學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5/5/8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52-124-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上一節課提到要學佛的存心、佛的用心,我們的學習從根本下手。佛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老和尚相當慈悲,用五心讓我們去體會、去領受。五心就是菩提心,所謂「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開頭我們也提到真誠的心,真誠的心當然也是落實在生活之中、處世待人之中。我們從「入則孝」,對父母講話的態度是否誠敬;再來,我們在規勸他人的時候,這一顆真誠的心是否能夠保持,能夠時時觀照。《弟子規》每一句話,如果諸位同修懂得心行一如,行為即是存心,每一句教誨都能夠消歸自性來觀照,相信我們的悟性會很快提升。

  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那就時時觀照我們的恭敬之心。一個人有恭敬之心,對他往後的人生重不重要?相當重要。包含他在社會與人相交,假如沒有恭敬之心,必然會形成很多阻力,因為他無禮,別人就會障礙他;當他有恭敬之心,他人生會得到非常多的助力。所以,阻力與助力只在一個態度,就有天壤之別,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們為人長者必須對這個很敏銳,所謂防微杜漸。我們現在年紀大了,在修學的過程很希望自己不要傲慢,不要輕慢他人,但是可能遇到境界都會伏不住。諸位同修有沒有這個感覺?明明道理就知道,但是就是辦不到。所以當習氣已經養成就相當費力。為什麼中國人這麼重視家庭教育?因為了解到習氣不好伏,一定要在小時候把這些正確態度形成,他將受益一生。

  對人有誠敬的態度,他做起事來,父母交代的事,他敢不敢拖拖拉拉?上司交代的工作,他也一定如期完成,所謂「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而做事的態度往往根植於他對人的一種態度。為什麼教做人這麼重要?因為做人的態度一打開來,對事、對物同樣是從他這一分對人的存心延伸開來的。荀子也曾經提到,「百事之成」,所有事情之所以能夠成就,原因在哪?就在這個敬,真誠恭敬,「必在敬之」;一件事情敗了,「其敗也,必在慢之」,一個人事業有成就了,開始貢高我慢,那就敗相已露。我們從這裡也理解到,事情成敗的根本就在真誠心。所以當初我讀到《中庸》裡面一句話很震撼,「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真誠、恭敬是一件事情成敗的根本、始末,而不誠,不真誠、不恭敬,無物,絕對不可能成就事業。

  很多人會說到,他很傲慢,但是他現在事業做得很大。這樣說有沒有道理?他這個事業能不能永久?不行,早晚會眾叛親離。所以一個人沒有真誠的心,沒有智慧,他有福報是件壞事,所謂禍福相倚,當他沒有智慧,有福報,必然會養尊處優、會恃才傲物,到時候事業敗下來,過程又造了很多罪業,那就有得受了。所以佛家講「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而且這一墮會怎麼樣?萬劫不復。諸位同修,我們現在台灣人在哪一世?第三世?你跑得比較快。現在是台灣福報現前,在第二世。

  我當初翻開《菜根譚》,第一句話給我很大的震憾,寫到「弄權一時,淒涼萬古」。我們看秦檜當時掌權的時候威不威風?很威風,還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飛調回來,你看他可以一手遮天。但是短短幾十年,他到晚年的時候權力也退下來,大限來了,等他命終必然是墮到三途惡道。不只在三途惡道受苦,他還有雕像,在杭州的岳王廟,跪在那裡,讓眾人唾棄。我看地上很多口水,我看就不要吐了,吐的話我們又不真誠,因為秦檜也是阿彌陀佛,只是他現在不知道。不只他弄權一時害了自己,他後代子孫有沒有受影響?所謂「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現在秦檜的後代敢不敢承認?都不敢。所以我們看事情要把來龍去脈看清楚,不要羨慕他當下這麼威風,那可能都是在造業。

  唯有真誠的事業才可以不敗,甚至於超越時空。我們可以思考到,孔老夫子死了嗎?范仲淹死了嗎?他們的精神長存。他們的事業如何做起來的?有沒有非常顯赫的背景?有沒有非常多的金錢?現在世間人想的,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他第一個念頭是什麼?一定要先有金錢。確確實實,「人不學,不知道」,不知道道理,往往把根本當枝末,把枝末當什麼?根本。《大學》裡面就提到,一個人成就事業一定根本在德行,所謂「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結果現在是,財者,本也;德者,末也。所以現在世間人演出來的戲夠不夠顛倒?對!養孩子,有錢最重要,德行沒注重,所以變成孩子的奴隸,因為你都用錢養他,他覺得都是理所當然。我常說,雖然現在沒有以前皇帝時代的奴婢,但是新時代的奴婢也出來了,孝子孝子,也顛倒了,本來是孩子孝順父母叫孝子,現在呢?孝順兒子、女兒叫孝子。

  我在念師範院校的時候,有一天下午,我的老師剛好走出來。師範院校旁邊都有一個附屬小學,大半都是教授、老師、大學的員工的孩子在那裡念,所以看起來「素質」都不錯,這個「素質」要打框框,就是穿的衣服都有模有樣。一輛高級的轎車駛過來,一個母親趕快把雨傘打開,正準備要去接她在門口的女兒。女兒一看到母親走出來,馬上對她說:「妳白痴啊!現在才來!」我們老師本來還在行走,聽到這句話都愣住了,一動也不動。這個母親繼續往女兒的方向走過去,對著她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來晚了!」所以不用德行教孩子,教出來的孩子會讓你的人生有很大的遺憾。所以「不聽老人言,吃虧會在眼前」。我們閩南話講到,「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寵妻吵鬧,寵夫半夜爬起來哭,寵女兒難入人家的家教」。我很喜歡念俚語,俚語都是幾千幾百年積累出來的真相,你把它好好體會,你人生可以少走太多的冤枉路。所以我們現在來看,是不是這種現象?很多的寵物你把牠寵壞了,跳到沙發上面去搞得亂七八糟,主人在那裡,「你給我下來」,牠甩都不甩你。動物都不能寵,更何況是人?所以寵子不孝。

  我們也聽到很多的個案,很多農民把孩子栽培到大學之後,又讓他出國留學,回來以後都不跟父母住,甚至於沒有去探望父母。因為從小父母就跟他說,「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我以你為榮」,把他當寶貝一樣守護著,他都沒有做什麼,你事事都幫他準備好,他只會覺得理所當然。等到大學畢業,有地位、有名氣,他就瞧不起父母。還有一個個案,養了六個兒子,高不高興?生六個,多子多孫。給他們都娶好老婆,還幫他們各買了一棟房子,真是盡心盡力,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結果下場是夫妻兩個沒有地方睡覺,六個孩子都不養。大兒子找了一個豬舍旁邊蓋了個小木屋,老夫老妻住那裡。旁邊的鄰居看不下去,對他們說,「要告你的兒子,叫他們要奉養你!」諸位朋友,要不要告?要不要控告?《朱子治家格言》說,「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只要告上法庭,絕對沒有和氣可言;一沒有和氣,整個家庭家族必然走下坡,所謂「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假如真的告了,法院判他勝訴,六個兒子輪流奉養,一個人養兩個月,結果夫妻兩個,從大兒子開始輪到六兒子,輪的過程,他的兒子跟媳婦有沒有孝心?念念想著,還到法院告我,多不給我面子!媳婦在給他們吃飯都用命令式的,「你趕快吃,我要收掉了!」每天壓力很大,本來應該陽壽還有二十年,在這種氣氛之下,三、五年就宣布得癌症,有沒有可能?癌症從心病起。所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所以與人相處,要記住「慎於始」,一開始很重要,你一定要把孩子教對。

  再來,太太要不要教?先生要不要教?你看我們古代是相夫教子。我們已經接受聖賢教誨的人又責無旁貸,因為沒有接觸的人他沒有機會學,我們一定要做好的模範走在前面,讓他們也歡喜的來學習。剛剛這句也提到,「寵妻吵鬧」,你把太太寵壞了,她就會一哭二鬧。怎麼你們這麼清楚?再來,「寵夫半夜爬起來哭」,妳沒有好好管教他,他在外面就流連忘返,妳在家裡就孤枕難眠,獨自哭泣。最後,「寵女兒難入人家的家教」,你把女兒寵壞了,非常嬌慣,嫁到人家家裡,搞得人家人仰馬翻、雞飛狗跳,三天兩頭說我要回娘家。假如你女兒要回娘家,你要怎麼跟她講?你要告訴她,當人家的媳婦要多看、多聽、少講、多做。很多父母看女兒不高興,說「來來來!回來回來,爸爸這裡給妳靠」,這樣對不對?這不是愛女兒,是把女兒害了。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功課要做、要修,尤其當媳婦的,有一個功夫一定要練,哪一個功夫?忍功。確實當人家媳婦不容易,因為我也有經驗,有我媽媽的經驗,要忍。畢竟嫁到夫家,兩個人是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很多價值觀、生活方式都需要包容、需要寬恕,才能慢慢合為一體。這是一個過渡,我們要循序漸進。所以這個忍就顯得特別重要。忍是帶著明白,因為了解到先生家庭帶給他的行為模式,自然就包容。進一步要引導,往更正確的夫妻相處方向。比方說,現在小家庭多,夫妻都有工作,也都滿辛苦的,我們也希望先生能一起幫忙做些家務。男人都比較嬌慣,因為重男輕女,有一點明顯,不會太明顯,所以男孩大部分都是比較少做家事,我們要包容,進一步引導。剛好今天先生心血來潮,幫妳洗碗,結果一看,洗得很髒,十個裡面有九個洗不乾淨,怎麼辦?趕快把那一個僅有洗得乾淨的拿起來,走到外面去,「哇!這個碗怎麼洗這麼乾淨?」還讓他看一下,「我第一次洗碗哪有可能洗這麼乾淨?你真有天分!」妳先生聽完說:「好,下次我再幫妳洗」。所以不只孩子要鼓勵,一切人都需要鼓勵,這樣可以循循善誘。

  除了一種寬恕的忍,另外為大局著想。夫妻的相處,對於整個家庭氣氛是直接的影響。有一個女孩,十多歲就離家出走,因為父母常吵架,所以她覺得家沒有溫暖,恨不得趕快離開。在這樣的家庭氣氛成長,內心非常的空虛、非常的脆弱,很消極。所以她十多歲就在社會流浪,接觸的人也相當複雜。她說她最強的一個能力就是跟人家打架,而且沒有輸過,女的。為什麼沒有輸過?她說她跟人家打架都全力以赴。她說恨不得對方把她打死她才快活。她根本不想活。所以跟一個不想活的人打架,絕對打不贏。我們聽到這裡,我們去感受一個人對人生這麼絕望,很可憐。後來遇到她的先生,她的先生說很愛她,不希望她離開他,所以就拿毒品給她吸。這樣是不是愛她?她先生口口聲聲,我不忍心讓她離開我。那不叫愛,那叫欲望、叫控制。這個女孩接受訪問的時候三十出頭,她說她現在最掛念的一件事就是她的女兒,她女兒才幾歲,她不希望她女兒的人生再重蹈她的覆轍。所以你看,一個人生走得這麼崎嶇的人,她的內心還是有這一分愛,希望她的女兒不要像她一樣。所以其實人都不願自甘墮落,我們應該用一分真誠心去做誤入歧途人的明燈、的助力。當然這個根本問題還在家庭的影響,影響了她的人格。

  所以夫妻要理解,家庭的氣氛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人生態度。因為我的父母,我們從小到大,沒有在我們面前吵過一次架,沒有,私底下也沒有。不是說孩子在的時候不吵,孩子不在就什麼渾身解數就拿出來,這樣也不真誠,遲早會露出馬腳來。我就從這裡體會到,我母親忍的功夫很好,顧全大局,成就孩子,這就是母親偉大之處。人欠你,天還你,所以人不要怕付出,你愈付出,福分積累愈厚,保證中晚年以後福報一定現前,所以吃虧是福。我母親退休差不多十年,因為對家庭無怨無悔,所以公公婆婆沒話說;小姑、小叔從小她都照顧到,因為我父親是長子;孩子也盡力照顧,所以五十多歲福報現前,也不用工作,然後孩子不用擔心,家庭對她都很尊敬。所以一個人的福分在什麼時候享?晚年時候享,那是真正的福分。

  所以教女兒要教忍,而不是放縱她。我記得小時候,我的外公、外婆到我們家來,當然來的次數很少,十隻手指頭可能都算得出來。每一次外公、外婆來,我都會看到一幕,覺得有點莫名其妙。我的外婆就拉著我奶奶的手,就開始說到,「哎呀!我女兒嘴巴不甜,我女兒動作慢吞吞的」,我的外婆就開始把我母親的缺點從頭數落到尾。然後一路走就一路講,講到兩個老人家都坐到椅子上面,接著就是我奶奶開始講,她說沒有,這個媳婦好,好在很認真照顧小孩,好在哪裡哪裡。諸位同修,兩個老人家演出這場戲我看不懂,怎麼可能罵自己的女兒?現在長大了,人情練達皆文章,壞的自己講,好的留給他人講,我們這樣的態度才是真正愛護自己的女兒。

  確確實實,人生的道理我們要抓到根本,不可在枝末打轉。所以當我們明瞭到真誠的心是成就事情的根本,做起事來就不會顯得太複雜。當初楊老師,那時候在澳洲打了一通電話給我,那時候我正準備考試,因為已經把老師的工作辭掉了,要回學校就必須重考,老師也交代說你好好考,我就參加了好幾次的考試。我記得第一場考試,一百九十一個人報名,錄取二十一個進複試,我進去了。那個學校就在我們家對面三百公尺,我在那裡打如意算盤,以後可以以校為家。二十一個進複試的人只有一個男生,其他二十個都是女生,那一個男士你們認識嗎?我記得我要進入考場以前,我就合掌對著這片土地講,我說只要你們保佑我考上,我一定盡心盡力教你們的子孫。突然覺得頭皮發麻,想說應該十拿九穩。我要進去考試以前,那個學校的工作人員、學校老師還告訴我,我們學校最缺男生。然後我一進去,考場的主考官看到我對我說,今天還有男生!結果考試結束,在家裡等放榜,沒上,備取。去考了高雄縣,也備取。考高雄市,幾千個人考,錄取一百二十多個人進複試,我也進去了。

  所以從頭考到尾,每次都有機會,但是每次都失望。我父親陪我去考試,考到後面,我說爸,你就別跟我去了,我實在太不忍心了。後來考完最後一次,確定沒上,我的內心沒有失落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切佛菩薩安排,不要有順境、逆境的分別。只是在這次考試我相當遺憾一件事,因為有很多的朋友幫我念佛、幫我誦經,害他們失望,過意不去。我馬上載著《弟子規》課本、載著一些法寶,到淨宗學會去發放,那幾天為了考試,想做的事都不能做,很難受,開始發放。

  結果,剛好楊老師回來,我就上台中,楊老師見到我,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她說你還沒有考以前,我早就確定你考不上。楊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她說,因為我已經在老和尚面前拍了胸脯,我有一個姪子馬上可以跟著我一起到海口去推展中國文化。所以,楊老師的願力已發,這個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楊老師是一個很大的助力,但是根源在誰?在自己。因為我又沒有求要考上老師,我們求的是能夠為教育、為文化付出,所以佛菩薩一定會安排到最適當的位置。所以要信佛,遇到逆境,那也是對你最好的安排,你都可以在當下提升自己的境界。因為我們確實已經體會到文化、德行的重要,所以這一分安排,我們接到以後也非常平和,就邁向這個路途去。

  要去以前,我的父親還是擔心,他就對我說,他說這樣的事情不好做,可能一千個人當中,一、二個都不一定能做到。有沒有道理?我就跟我父親提到,我說雖然九百多個人沒有做到,但是還有一、二個人做到。所以我們是要去問這九百個人如何沒做到,還是要問這一、二個如何做到?寧為成功找方法。假如這做到的志士仁人,他必須有很多的錢,他必須是立法委員的兒子,必須是高官的兒子,那這件事我也別做了,因為我也沒能力,我沒有這些條件。假如它並不是需要這個,而是需要另外的東西,而我們也有,那當然要去做。所以我就舉到師父上人,我跟我父親講到,老和尚來到台灣舉目無親,又沒有錢,很窮,憑的是一顆向學之心、一顆仁慈之心,所以感動了三位好的老師教導他,不只沒錢供養老師,還時常老師請他吃飯。因為這一分弘法利生仁愛之心,所以感來這麼多的護法護持他、幫助他。所以一點都不複雜,只是一顆誠心。所以老和尚也印證《中庸》說的真實不虛。所以成就一件事並不複雜,所謂「至誠感通」。

  我父親聽我這麼講,他也不強我所難,他說你先去做看看。我接著也跟我父親提到,我沒有妄想說中國文化可以在我面前開花結果,畢竟我已經走入教育,也看到聖賢教誨的重要,已經看明白了而不做,對不起良心,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所以文化不要在我面前斷根,我就心滿意足了。後來到了大陸去,確實,我們真心去做,感得佛菩薩加持,而且老和尚的威德在中國大陸有相當大的影響。所以真正辛苦的路不是我們做學生的人走的,辛苦的路誰走過?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那一天剛好聽到老和尚不經意的一句話,他說一開始講經二十多年,都是一個人飛來飛去,哪有像我們現在走到哪都能遇到老和尚的弟子給我們協助,給我們護持。這麼難的路師長都走過,我們更應該效法,應該全力以赴。所以「誠者,物之終始」,只要有一分誠心,絕對可以讓家庭非常的和樂,事業非常發達。

  在《弟子規》「信」的這個部分、「泛愛眾」的部分,也都是在實踐我們的真誠心。像「泛愛眾」提到,「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所以縱使家裡的佣人,我們依然要了解,他是本覺本有,我們應該真誠平等心對待他。有緣才能相會,所以應該珍惜這一分緣分去愛護他、去教育他,希望他明理之後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他世世代代子孫的命運。您在當下就是真誠現前。古代君臣有義,都流露出一種以身作則,對下屬真誠愛護的存心。所以一個組織帶不好,絕對不能怪下屬,要反過頭來反省自己。

  在堯舜時代,堯帝剛好有一天走在路上,遇到了兩個犯人,堯帝很緊張,馬上跑過去,問士兵說,他們兩個犯了什麼罪?怎麼被抓起來?犯人直接回答到,我們兩個因為偷人家東西被抓,我們也是不得已,因為久旱不雨,我們沒糧食吃,才走此下策。堯帝就對士兵講到,他說你把這兩個犯人放掉,把我抓起來。士兵很驚訝,怎麼可以把君王抓起來?堯帝接著說到,我犯了兩大過失,第一個,因為我沒有德行,所以上天才久旱不雨;再來,我沒有把我的子民教好,他們才會偷人家東西。所以最應該處罰的是我,而不是他們。一個領導者有這樣的德行,必然感動一國之人都崇尚自我反省、崇尚道德,整個國家的人心一轉,依報又隨著正報轉。所以古代的官員,我們說叫「父母官」,確實是時時把人民放在心上。堯帝的話才講完,天空馬上飄來烏雲,降下甘露。諸位同修,我們現在有沒有這個功夫?你們怎麼搖頭?「勿自暴」,你看這個時候《弟子規》都忘了。感應是隨時現,真實不虛,所以真心能感。

  在元朝時候,有一個人叫李忠,他是一個孝子。那個時代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一萬多戶人家倒塌,結果這個地震震到他們家的時候,突然分成兩段,然後經過他們家以後,那個震央又合在一起。所以所有人的家裡都倒了,就他們沒倒,孝感天地。諸位同修,地震的時候你們家會不會倒?要問自己,感應絕對是真實的,要有信心。另外有一個讀書人叫包實夫,他遇到了一隻老虎。你遇到老虎會怎麼樣?不可以驚慌失措,要真誠拿出來。他馬上跪下來,對老虎講,我的父母都七十多歲了,我希望好好奉養他們,被你抓到是我的命,希望我奉養完父母再來讓你吃。真誠能感萬物,所以老虎當下就走了。那個地方後來被稱為「拜虎崗」,就因為這個孝子留名。諸位同修,老虎來了,你會不會驚慌失措?人生有很多際遇很難講,你要隨時準備好。所以真誠確實能感。

  記得我第一年教書,有一隻蚊子,我半夜在睡覺,牠來叮我,怎麼辦?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蚊子也有,所以當牠在叮我的時候,我們就想起要廣修供養。所以睡覺也可以修普賢十願,讓牠吃飽,我們跟牠沒有高下之分。牠在叮我的時候,不能只做財供養,還要做什麼?還要做法供養,我們就用真誠跟牠溝通,說你很可憐,因為愚痴墮到三惡道,你一定有真如本性,所以要跟著我一起念佛,就用意念觀想佛光照牠。很有意思,你乖乖的讓牠咬,牠也咬得很自在,然後飛起來的時候不大會癢,往往是你要去打牠、趕牠特別癢。我就看牠飛起來,就停在牆壁上,牠停在那裡,我也沒有去做什麼,過了兩天牠還在那裡,不動。我就很好奇,就走過去,結果手稍微碰一下,牠已經死了,而且死的時候是站著走的,已經死了還黏在上面。當然,我們不敢保證牠有沒有往生,但最起碼我們這一分誠心牠一定可以感受到。說不定二十年以後,突然有一個人在底下聽課,對我頻頻微笑,那可能就是二十年前怎麼樣?所以,道就在時時刻刻,你時時刻刻都在道中,哪有不會法喜充滿?

  像我去給同事請客,吃素的都會有一個下場,就在邊邊角角吃,不是一桌就是兩桌,有時候看別人在那裡吃肉又不舒服。修廣修供養的機會來了,你知道在吃飯當中有多少冤魂在飄嗎?這個時候你要用真誠的心開始勸牠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盡此報身,你們現在捨這個身了,不要起瞋恨,趕快要起懺悔心,要起發願往生西方的心。用意念跟牠們溝通,然後接著要把方法告訴牠,要把十念法,念十聲阿彌陀佛,教給牠。你去給人家請客的時候你就不會不自在,而且會覺得太有收獲。有時候到海產店去吃飯,水族箱裡的眾生可能今天都不一定活得過,所以我們走過去,就跟每一個水族箱的眾生皈依,皈依過後一定要勸牠放下瞋恨心,也把念佛的方法教給牠。所以我們人要看得深遠,很希望二十年以後,牠們也可以跟我們結法緣,同生極樂國。當我們有這一分心,能感受到一切萬物,只要我們真誠,都可以感通,時時處處都應該提起為佛法、為眾生的心境。

  好,這一節課我們先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