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精彩人生從《弟子規》開始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集)  2005/6/1  巴黎粵海酒店  檔名:52-130-0004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孩子假如從小就接受聖賢教誨,時時以道德存心,那他的人生將走出非常不同的格局,他的一生都充滿價值,他的真誠也可以垂範後世,所以我們為人長者的每個決定都將影響你這個家族的命運。

  我的爺爺他是捕魚的,所以我們從小離大海差不多三、四百公尺的距離。我爺爺他捕魚也做了幾十年,他也不識字,但是他有一個想法,就是不希望他的子孫也不識字,希望子孫都能夠讀書。由於他有這個堅持,我父親他們到了十多歲,我這些堂叔都沒有念書,都開始來幫忙工作,所以確實我的叔公他們也比較輕鬆多,我的爺爺就堅持要讓他的孩子繼續念書。後來我父親他們有五個兄妹,有三個大學畢業,一個是博士,一個高中畢業,在我的父親那個年紀,能夠學歷這樣的狀態也不多。到我們這一代,已經出了兩個博士、兩個碩士,然後我的學歷最低,我的身高也最矮。為人長者的決定正確之後,也是庇蔭你的後代。所以我們現在不可不慎,對於下一代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要好好用心去深入才對。

  從我們剛剛的比較當中,家庭也好,社會國家也好,亂的根源只在一念存心,一念能仁愛,一念能尊崇道德,家庭和樂,社會國家也會興旺。當然一念存心並不是那麼好轉,必然要透過我們深入聖賢教誨才行,深入要有深入的正確態度。很多的朋友聽完課,剛好走過來跟我說,她說:我的先生假如來聽不知道多好,我的兒子來聽不知道多好。都是別人來聽多好,那她自己?都是別人需要聽,我都不需要,所以這樣的心態很難契入。我們要了解「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那個先後順序,我們今天要改變一個家庭,首先第一步是什麼?絕對不是把你兒子硬拉來這裡聽課,你把他硬拉來了,可能他會雙眼瞪著我,所以凡事都要道法自然。

  很多家長會說:我這個孩子都已經跟我唱反調,怎麼辦?大家都很急,欲速則不達。還有些朋友說:蔡老師,你講的我都犯了,我就是沒辦法。有沒有道理?沒有道理。假如所講的觀念你都犯了,那太好了,因為你一轉變以後,所有的人都感覺到我媽媽怎麼變一個人?我爸爸怎麼變一個人?他們會很吃驚,這叫化危機為轉機。這個時候你為人演說,你演得漂亮,後來就有說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好好去演給人家看。

  有些女士回去以後,好,不跟先生計較,我們開始先付出,所以她很努力在那裡做家事。做了一個禮拜以後,這股悶氣快壓不住,一邊做一邊斜著眼睛看,我先生有沒有看到我的改變?妳先生有感覺到,感覺到妳就是要做給他看,他就偏不看(你們怎麼笑這麼開心,顯然經驗豐富)。你看人其實有時候是很調皮的,有沒有?所以你愈故意他也愈故意;你做得很自在,我們依照《弟子規》教誨「朝起早,夜眠遲」,時時都能夠替他人著想,你做得愈自然,別人感受愈強烈,所以要忍得住急躁的這種心境。

  我自己在接觸聖賢教誨之前也是心性不定,畢業二、三年換了差不多十個工作。假如我是你兒子你會怎麼樣?你一定每天看到我就:唉,不知道你在想什麼?所以我常常回想到,假如不是被我父母生到,我這輩子不知道已經到哪裡去了。我的父親跟我說:年輕人摸索沒有關係,所以你怎麼摸索,只要在爸爸可以承受的範圍,你放心去做。我的父親很有勇氣,確實我在換工作當中也損失了一些錢,我的爸爸眉頭都沒有皺一下,但是他會覺得確實這個兒子不知道在想什麼。諸位朋友,現在想要找一個單純真正為社會服務的工作,容不容易找?都不容易。因為我在這些行業當中都可以感覺到本質還是自私,還是為了賺錢,然後都講得很好聽,要服務別人,所以我做得很不自在,就換工作。我們要了解孩子他的存心,不要只是看他的行為而已。我爸爸這樣的寬宏大量,我才能夠最後摸索到教育這條路上。

  六年多以前我就開始看這些經典,我的爸爸他就常常會走進我的房間來,然後左看看右看看,這個時候我也如如不動,繼續看書。然後我爸爸有時候會跟我說:你這幾個月念的書,比你這二十多年加起來可能還要多。他還讚歎我,這時候怎麼辦?稍安勿躁,馬上回個頭,笑一笑,繼續看書。你不要這個時候說:爸爸,我跟你講孔子說什麼、孟子說什麼。他是你爸!所以對父親依然恭敬,但是要把聖賢教誨演出來,自然而然父親就會對聖賢教誨產生信心,那就自然而然就一起學習。我父親後來也開始讀經典,我每次回到家裡都是開法會,一家人分享一下這段時間的學習和成長,所以家庭氣氛非常好。為人演說,一定要先自己把聖賢教誨演出來,自然而然,你說的機緣就會慢慢成熟。

  我們要深入經典之中,一定要方法正確,學習首重在哪?學貴立志,志向就好像我們在大海中航行的目標,當你沒有這個目標,可能在大海漂泊多年,結果突然發現飄到的目的地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於離幸福的目標愈來愈遠,所以首先要立定志向。王陽明先生也說道「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生很短暫,「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志向一定要時時刻刻清楚明白,你所走的每一步才有價值。我們在去年底跟今年初到了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印尼,做中國文化的講座。我們看到海外的華人,內心確實很感動,他們維護中國文化、承傳聖賢思想的決心跟恆心遠遠比我們還要強。有位印尼的華人,一位母親她就提到:一寸光陰一滴血,滴血難買中國文化。從她這句話當中可以感受到,她了解聖賢教誨的承傳都是流血流汗,她身為炎黃子孫也有這分責任必須把它傳下去。

  這次我們馬來西亞有五十多個朋友過來,在吃飯當中我們也了解到,他們推展中國文化的情況愈來愈好,這也印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們一開始做的時候才六個人,六個孩子來聽,做到現在已經差不多有四百個學生來接受教誨。所以確實我們在推展的過程,深刻的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都有這分希賢希賢、好善好德的心境。因為這些海外的華人他們都有這樣的志向,所以下一代也很重視中國的文化。

  我們在海口,從去年開始推廣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我記得在前年十一月第一次跟海口的老師做第一堂的教師培訓課,我們立了一個目標,叫「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跟所有老師的定位是要能夠「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分志向確立以後,感受到很多的老師好像身體裡面就有一股浩然正氣。他們開始落實在他的家庭,開始落實在他的工作。有些老師他也在學校教書,那他怎麼樣去弘揚?他沒有去要求孩子,他只是自己每天固定一定聽教誨,聽經三個小時。早上很早,差不多四點多就起床,聽兩個小時以後,第一個到學校,然後到了學校開始拿出經典讀誦。他的學生本來還拿著早餐走進教室,還悠悠晃晃的,突然看到老師正襟危坐讀經,都碎步趕快坐定,然後也把經書拿出來。

  所以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什麼?以身作則。後來這個老師班上成績進步很多,品德提升很快。諸位朋友,有品德的孩子學習一定好,很多人在接受我們中國聖賢教誨以後,又會擔心假如孩子的成績退步怎麼辦?所以信心很重要。當孩子有這分孝心,他讀書不用人家推。而現在的孩子沒有孝心,請問他讀書的動力在哪裡?你不要被他的成績所迷惑,他現在成績這麼好的動力,根源在哪?小學的動力可能是可以去吃麥當勞,初中的動力可能是你可以給他買台數位相機,高中的動力可能是你要讓他出國遊學一個月,大學聯考的動力?當孩子沒有品德,他的動力完全都是利害,所以為人父母看事要深遠才行。

  有個孩子考高中,結果考上以後他對他的父母講道:爸爸,我考上了高中,讓你不需要再花一大堆錢幫我買一個高中念,你看我幫你省那麼多錢,所以你應該幫我買一些名牌的衣服。這樣的孩子他往後的人生能不能為自己負責?沒有辦法。所以今天你必須盯著他的學業,等他畢完業以後,改天你也要盯著他的事業,又盯著他的家業,怕他又把家庭搞得亂七八糟,你這一支鞭子要拿多久?很可能拿到我們臨終要閉上的那一刻還可能放不下。

  而當孩子人生的動力就是利害的時候,改天他追求的東西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他會產生什麼態度?他會接受不了。有個北京大學的學生,一路都很順暢,也考上北大很好的科系。到了大學三年級,因為追一個女朋友,結果在約了女朋友,女朋友沒有來,他很傷心就跳湖自殺了。你看栽培了多久?十多年的時間,他一點意志力都沒有。所以有品德的孩子絕對不可能去傷害自己的身命,所謂「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有個孩子三年級,他的老師教他們《弟子規》,而且還不是光明正大教。因為他的老師教了一、二個禮拜,有家長來反應說這個東西有糟粕,所以校長一看,也就跟老師提到還是不要教。現在有個有趣的現象,叫學生怕老師,老師怕校長,校長又怕家長,家長又怕學生(怕自己的小孩),這個應該算是惡性循環。所以家長的認知不夠,又干涉學校教育,很可能是害了自己的小孩。因為現在的家長學歷怎麼樣?都很高;學歷一高,假如沒有品德,絕對傲慢,沒有僥倖的,因為「不力行,但學文」,會怎麼樣?「長浮華,成何人」。所以這位老師是忍辱負重的教,沒有拿書,剛好課本裡面,比方說跟《弟子規》的「兄道友,弟道恭」相應了,老師才把這句經文寫下來。

  教了一個學期以後,放了暑假。放完暑假,一個小朋友的家長打電話給這位老師,就跟他提到說:我的女兒在這個暑假進步很多。我們教過書的人都很驚訝,暑假一放兩個月,只要開學以後我們當老師的要做什麼工作?要把一群野馬收回來。所以退步最多的往往都是假期之後。有一題數學題叫五加二等於多少?諸位朋友,你們沒做過這個數學,五加二等於多少?七。在學校上課五天,加上回家的兩天,會等於多少?等於零,等於零還恭喜你,代表沒有退步;大部分五加二是小於零的多。你看,上了五天以後,第五天晚上就讓孩子看電視,玩到十二點,隔天睡到多久?睡到中午才起來,整個都顛倒。所以五天學習很充實,兩天放縱,所學的東西都回去了,而人往往都是好逸惡勞,所以有得放逸、有得偷懶,他就往這個方向走。

  我的姐姐教她的孩子,我也常常提醒她,縱使孩子出去外面爬山郊遊,那一天也不能不讀經,那一天那一個小時一定要讀。你這麼一堅持,孩子就覺得讀書是每天應做的事。假如出去玩的時候都不用讀書,那往後他就只想去玩不想讀書。所以在放假期間生活要規律,寒暑假也是一樣,要規畫一些學習,但是不要從頭排到晚。很多小孩說:他最不喜歡放假,因為放假比不放假還累。這樣的狀態就太過了。

  所以這個家長提到孩子暑假進步很多,接著就跟她的老師提到,剛好有一天她太累了,躺在床上睡著了,打開眼睛,她的身上已經蓋好被子;一走出房間的門,聞到煮麵的香味,她隨口就對她的女兒說道:妳爸爸回來了嗎?小女孩說:還沒回來。媽媽說:那怎麼會有麵的味道?母親想可能是父親買麵回來給她們吃。接著小女孩就說:是我自己煮的。她母親很驚訝就問她:妳又沒有煮過麵,你怎麼會?接著女兒就說:我常常看著母親這邊抓一下,那邊抓一下,所以今天我也試試看,煮了麵請母親吃。諸位朋友,麵好不好吃?很好吃,有女兒的孝心摻在裡面,特別好吃。

  我們從這個事例當中細細來觀察,孩子懂得時時看到父母的需要,「冬則溫,夏則凊」,所以發現母親已經睡著了,趕快幫她蓋被子。再來,怕母親醒來沒有東西吃,趕快去煮麵;而且她有勇於嘗試的心,也有相當細膩的觀察,再來還有這分孝心。所以這樣的孩子,他就在生活點滴當中,提升他的能力,因為他要孝順父母,要服務他人,他會主動學習。再來,他了解「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希望他讀書讀得好,才不會為他操心,他會主動去做。所以我們在海口,在深圳,在許多地區,長期辦中國文化的課程,明顯發現這些品德好的孩子成績都一直提升;有老師在全班推廣的,他全班的成績也都拉上來了。有些因緣都是因為他們學校推展讀經、推展聖賢教育的班級表現得太突出,所以學校的校長來請我們去做演講。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德行是本,德行扎根了,孩子的人生才會往正確的方向去走,這個先後順序不可以顛倒。那麼多家長這麼在意成績,為什麼?因為他們可能認為有好的成績、好的學歷,出來就會怎麼樣?很有出息,這樣的推斷有待商榷。我們也看到每年從大學以上畢業的學子相當得多,但是找不到工作的也很多;不只出來不一定找得到工作,企業家面對這麼多學子,他卻覺得找不到好的人才,這兩個現象有沒有矛盾?明明畢業的人這麼多,可是企業家卻覺得沒人才。所以你做父母規畫孩子的前途,這些重點也都要思考,現在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才?假如你是老闆,你要用什麼人才?

  企業在這最近幾年有突破性的轉變,本來他們的認知覺得,企業只要把產品做好就能夠永續經營。比方說我們今天做麥克風,只要把它品質做好,生意就會好。經過了這幾十年的印證,企業家發現有個比把產品做好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員工的道德。在一九九五年,英國的霸菱銀行,它已經兩百多年的基業,因為一個新加坡的期貨員挪用公款,兩百多年的跨國企業垮了。二00一年,全球第七大企業安隆集團,它一年的營業額幾千億美金,也因為兩個主管在會計當中動手腳,而宣布破產。所以企業家深刻感覺人的素質、德行是至關重要,整個企業的重點,從原來的TQM(TQM是全面品質管制),只著重在整個商品上,調整到全面倫理道德的教育。所以今天您的眼光夠深遠,你從小就讓孩子接受聖賢教誨,他還沒有畢業,一定有很多的人要來請他工作。

  人生好像一盤棋一樣,你是走一步看一步,還是你能看到五十步以後、一百步以後?當你是走一步看一步,那你的人生一定會走得舉棋不定;當你能看到五十步、一百步,那你人生走起來會覺得游刃有餘。北京有個外商招了很多的人來應試,也有重重關卡,到最後篩選掉大半的人,只剩下十幾個少數能夠到最後的甄試、甄選,由公司的主管親自面試。這個主管走進辦公室,沒有多久就對著所有受試的人說道:我必須出去五分鐘,五分鐘以後我再回來跟你們做面試。當這個主管一出門,這些年輕人坐沒有多久就按捺不住站起來,站起來以後就隨手翻了辦公室裡面的資料,有些人翻完以後,還把資料遞給下一個人:來,這個給你看。

  結果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主管就進門來對著他們說道:對不起,你們沒有一個人錄取,請你們可以回去了。他們都很驚訝,怎麼會這樣?結果這個主管就說:你們都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就動人家的東西,你們的品德有問題,所以我們不錄取。這些年輕人大聲的說道:又沒有人教我們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確實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也沒讀過《弟子規》,所以要怪要怪我們這些讀書人沒有好好去弘揚,不然他一定知道「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德行沒有建立,他的人生絕對不可能會經營出好的成果。

  今天我們要深入經典之中,首先要先立定志向,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立志?志有分長遠,像我們三天的課程,我們也要立一個志才能學習到多少東西。當你有這分態度、使命,自然而然學習效果就會特別好,所謂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現在我們要立志能夠把家風傳承多久?你們又沒想,多少年?信為道元功德母,你們都沒信心怎麼辦?最起碼比不上孔子也要跟誰比?要跟范仲淹比。今天您經營企業,您就是你員工的家長、長者,那你的企業要維持多久?這也是立志。在世界前五百強,平均壽命四十年。我們從這個數字裡面可以感受到什麼?富不過幾代?還三代,四十年連一代都不夠。所以不要羨慕這些企業叱吒風雲,一個人一生所造的罪孽都是什麼時候留下來的?都是在他興盛的時候。所以沒有德行讓他有成就,反而是一種危機,所謂「少年得志大不幸」。現在家庭富不過一代,企業富也不過一代,問題都在教育家庭跟帶企業的思想觀念不正確,你只要正確了,可以綿延長久。

  中國有個企業叫同仁堂,它的企業已經三百多年,它企業的壽命比美國建國多一百零七年,在康熙時候就創立了。為什麼它的企業會三百多年不衰?你立志就要像同仁堂這樣的企業,從它取的名字我們就看出端詳,「同仁堂」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一視同仁,不分貴賤親疏。因為他們是從事醫學,所以應該對病人怎麼樣?一視同仁,不能有錢的你才治。第二個意思是同修仁德,濟世救人。你看這個名字意義好不好?很好,所以你以後經營企業取名字要注意。你生孩子或者你的孫子取名字要不要注意?要。很多人取名字取瑪莉、麥克,取那個幹什麼?希望你的孩子變外國人。范仲淹的家風為什麼可以承傳千年之久?他連取名字都很重視,所以他的孩子叫范純仁,純是一顆仁慈之心。所以我們要善學,要把這些關鍵學到。

  同仁堂它就提到「炮製雖繁」,他在製藥的過程雖然很繁雜,「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這些藥材雖然貴,「必不敢減物力」,所以都是用什麼做事?用良心來做事。他們有句話提到「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修合,因為人體是陰陽和合,他要透過這些藥材讓人的身體能健康,所以他是處處替這些病人著想,雖然一般的人看不到,但是他這分心誰知道?上天知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以這個福分自然就降臨他的企業。

  在前年因為有SARS病毒,所以整個北京得病的人也相當多,國家規定一帖治SARS的藥不能超過九塊,同仁堂要生產一帖藥必須十一塊,所以他每賣出一包藥就要虧兩塊。這種生意要不要做?他不只要做,他還加班加點的做,日夜生產,還把一些製造藥酒的廠關掉,全部來生產SARS的藥。所以幾個月下來生產了三百多萬服藥,虧了多少錢?六百多萬。同仁堂也說到,這不是我們第一次這麼做,因為在三百多年的過程,國家社會有難,他們也義不容辭,所以他說:這不是第一次,這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我們的志向,不管治家、治企業都應該用這種仁厚、這種利益社會的存心,相信家庭企業也會發展得很好。

  學習第二個重點學貴力行。學了一定要怎麼樣?做,我們不能接受聖賢教誨,就會覺得孔夫子講得很有道理、孟夫子講得很有道理,不過我做不到。後面加個「不過」就麻煩了。冉求是夫子的一個學生,他就對孔子提到,他說:孔子,我不是不嚮往您的教誨、您的學問,實在是因為我力不足也,我的力氣不夠。孔子回答他:一個人力不足,其實是中道而廢。他走到一半才放棄,這叫力不足,你連步伐都不踏出去,根本就是畫地自限。所以我們先不要畫地自限,我們學習的態度學一句做一句。整本《弟子規》有一百零八十個字,你一開始可以先挑其中五句來做就好,你所有的專注力就把這五句落實,等你這五句落實了,你突然會覺得觸類旁通,好像其他的句子體會都愈來愈深刻。

  力行為什麼這麼重要?在《弟子規‧餘力學文》開篇就提到,「不力行,但學文」,會「長浮華,成何人」。諸位朋友,每句經教你千萬不要等閒視之,因為每句的態度都影響他一輩子。我們看到《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影響深不深?深遠。一個人對父母都不孝敬、不恭敬,他這輩子有沒有可能恭敬別人?不可能。所以句句都是影響一生,一定要紮實、落實才行。《孝經》裡面就提到「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不敬自己的父母,而敬別人的父母,這是違背禮儀,這是不可能出現的。當一個人對父母都不禮敬,對你特別恭敬,你不要高興,你要提高警覺,他恭敬的不是你的人,他恭敬的是你背後的金錢、背後的利益,他可以得到,而不是真正形成這種恭敬的態度。

  相同的,我們教孩子也好,學習學問也好,一定要謹慎在於一開始的態度,所謂「慎於始」,慎於開始。《禮記》這本書很重要,當我打開《禮記》,第一篇是「曲禮」,第一句話就是「毋不敬」,因為恭敬的態度才能開發一個人的善良,而第一篇的末後提了四句話,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甚深,就是四個習性不可以形成。「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傲慢不能長,長了傲慢對人就沒恭敬,就會自以為是。欲不可縱,欲望一放縱,很難回頭,所謂欲是深淵,一踏下去不知道底在哪,所以欲望不能讓它打開,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就難。「志不可滿」,不可以志得意滿,要學習謙虛,要有遠大的志向。再來「樂不可極」,樂極就會生悲,所以要懂得節制。

  其中第一個「傲不可長」,我記得我到深圳是去年三月十五號,隔天他的老師就對我說:可不可以請你上一堂德行教育課,對我們大班的學生。我也很欣然答應,因為能跟學生上課就可以跟學生結一個好緣。結果我一走進教室,我對同學講道:諸位小朋友,我們今天來學《弟子規》。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說道:蔡老師,《弟子規》我們都學過了,我們都會背了。講這個話的時候頭是怎麼樣?抬得很高。接著我就跟小朋友講道:中國字很有智慧,我們讀經就是要做一個道德之人,諸位同學,你看這個「道」字,左邊一個「辶」部,右邊一個首先的「首」,所以告訴我們,首先能夠力行實踐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那你們學了《弟子規》哪句話做到了?他們本來頭抬得很高,突然在那裡想「父母呼,應勿緩」,沒做到,一直想下去,頭就慢慢低下來了。那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