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5/7/25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01
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老師好!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就個人在這六七年來接觸中國文化,以及教學過程當中,所積累的一些經驗,與諸位朋友做一個交流,希望能讓大家感受到中國文化對人生、對家庭,以至於對社會國家的重要性以及利益,希望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因為我個人也是在二十多歲才正式接受中國文化的教誨,在還沒有得到良師指路,對文化的認知相當有限,甚至於還有恐懼感,覺得自己一定學不好。人生的路都不會白走,只要我們冷靜下來,把走過的路好好檢視一下,好好反思一下,將會對我們往後人生再跨出的那一步有相當大的幫助,因為不會再重蹈之前的覆轍。不只對自己有益,而且將會對你的家庭、將會對你的親友、將會對你的學生有人生的啟迪。
我在念初中、念高中的過程,都是在升學主義之下,考試相當多。讀了十多年的書,冷靜回想一下,到底給了生命什麼助益?什麼啟示?想到每天面對考試,我想起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考試我考了九十八分,我面對九十八分掉了不少眼淚,因為還差兩分一百分。諸位朋友,一個孩子因為差兩分一百分而掉眼淚,你可不可以看出來他往後的人生如何?能不能斷得出來?不行喔?連兩分都這麼有得失,那往後的人生一定生活在患得患失當中,不會有真正的豁達。不只自己很計較分數,當同學的分數考得比我還高,我看了覺得很不舒服。當你看到一個學生嫉妒別人的成就比他高,你看他人生以後會不會有大作為?心量狹小。看到同學考得比我低,雖然表面上沒表現出來,內心怎麼樣?在那裡偷笑,這叫幸災樂禍。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是否是如此在處事做人?假如是這樣的態度在處事做人,是否應該修正?這樣的成長過程會對他的人格有所扭曲。
有一對姐妹,在晚上剛好妹妹對姐姐說道,她說:姐姐,今天我的同學問我一題數學怎麼做,我沒有告訴他,我不想告訴他。這個姐姐就說了,她說:妹妹,假如是我,我會告訴他,而且我會把錯的答案告訴他。有一個四年級的孩子,他的數學成績特別優秀(這都是真實的故事),剛好有一天他的爺爺去世了,沒法到學校讀書。那天剛好考數學,所有的同學看到他沒有到校,很好奇,因為要考試了,就問老師說:這位數學最好的同學為什麼今天沒來考?老師就說:他的爺爺去世,不能來考試。他的爺爺是在大學裡面教數學,當老師講出了這一件事情,全班的同學喊出了一句話,叫死得好。諸位朋友,假如這是我們的下一代,你看他們的人生、他們的社會會是什麼樣的模樣?這樣的孩子現在在哪?不在故事當中,而很可能就在我們的身旁,我們要注意觀察。我們不希望這樣的孩子愈來愈多,我們不單是擔心他往後對人都是自私自利,因為當一個人自私自利對待他人的時候,事實上他一點都不會快樂,他會很痛苦,他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這兩個字是一種內在的感受,我們幾十年人生當中,您感受到幸福了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假如我們都感受不到幸福,請問我們現在在教下一代的人生態度能否引領他們走向幸福?諸位朋友,你覺得你的人生很幸福的舉手?好,你們都有中國人的美德,叫謙虛,都不好意思舉手。這個問題並不是很複雜,但是幾個人真的靜下來思考過?幸福的人生來自於思想觀念的正確、健康,才會走出幸福的人生,我們人生當中這些思想觀念是否已經正確了?
有一個朋友,他們家是做古琴的,第一年做了幾十把古琴,後來連一台都沒有賣出去,我當然很好奇,就問他為什麼,他接著說,因為這幾十把古琴都是用同一支尺做出來,他們覺得這支尺鐵定是直的,太信任這把尺了,但是這把尺卻是歪的,所以全盤皆輸,那一年連一台都沒賣出去。而我們心中也有一把尺,一把做人處事的尺,我們很可能很堅信我這把尺是絕對正確的,不會歪,但是我們要冷靜想想幾十年來走出來的人生,是不是真正合乎做人的分寸?真正合乎幸福的軌跡?
像我這樣的年紀,尤其女孩子的話,父母一定會催她什麼事情?趕快結婚,像我也被催過。年輕人一被催,用什麼態度?覺得很煩,然後把家庭的氣氛搞得很僵,自己又沒好處,家人又沒好處,這種事要不要幹?這叫理智。理智就是能利人利己叫理智,損人又不利己,這叫意氣用事。像我被我爺爺催的時候,我就跟我爺爺講,我說爺爺。因為那時候我爺爺看到我都沒找對象,每次我走進來,他就對我搖搖頭,唉!有時候不講話比講話還要怎麼樣?讓人家難受。我爺爺就拼命在那裡搖搖頭,對我好像百般無奈。人生任何事情來,你要全然去面對,不要退縮。我就走到我爺爺面前很認真的看著他,我說:爺爺,我每天都很認真找。他說:真的嗎?然後我又接著跟他說,我說:我一定要認真找,因為娶一個好的太太會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太太,家族會敗三代。我爺爺說:喔,對對對對。假如我找到不好的那家族要敗三代,我怎麼可以不謹慎?你看有沒有道理?我爺爺也覺得很有道理,以後他就不催我了。要善巧去應對,不要人家往你背後一推,你一來是情緒很不好,二來就說:好吧,你叫我跳我就跳,咚。當你意氣順著長輩的意思去做某件事情,你自己都沒準備好,結果是什麼?結果會產生更多的煩惱。
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要踏對。心裡都還沒準備好當一個好先生、好太太、好爸爸、好媽媽,你就馬上去結婚,接一個自己還沒有能力去應對的情境,《中庸》提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做任何事要有預備,要做好準備。很多父母催著女兒:妳趕快嫁。突然她的女兒看著她母親:媽,妳都不幸福還叫我嫁!哇,她女兒這句話出來,她媽媽忽然陷入沈思,對哦,我都不幸福了還叫她嫁。沈思了三十秒鐘,那三十秒叫理智,三十秒之後又沒理智了,反正妳就是趕快嫁就對了。為什麼叫孩子反正趕快嫁就對了?是希望她幸福,還是另有目的?是孩子的一生幸福重要,還是面子重要?因為女兒在家裡沒嫁出去,每天又有親朋好友來問,所以壓力很大。人生被這個面子有時候害死了,會做出很多錯誤的決定。我們應該透過人生的經驗,不要再讓下一代繼續錯誤下去,要把夫婦相處的智慧傳遞給他,要把經營家庭的正確態度好好引導他,這些功夫要先做。
當孩子都有這麼健康、這麼理智的態度,他的智慧每天在增長,當他的素質、他的水平愈來愈高,他找的對象就愈來愈好。假如今天我們教出一個孩子,是把《弟子規》都能夠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當中,這樣的女兒會不會嫁不出去?絕對有很多人來排隊。現在要找媳婦真的也不容易,要找女婿也不容易,真的把《弟子規》都做到了,不用他去找了,他的親戚朋友、他的同事都在幫他找對象,他只要坐在那裡冷靜慢慢去挑選就好了。這個學問是我在《論語》裡面體會到的,《論語》「為政第二」裡面有一句教誨,「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就好像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極星很有德行,聽說北極星是忉利天王(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它表的是有德,自然「德不孤,必有鄰」,所有的星星都到它的旁邊來陪襯。當你很有德行,善人都會聚集到身旁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是最好的方法,只要你把自己擦亮,就會有很多好的人、好的因緣會聚集過來。這是我們剛剛提到從我們自己的人生去省思,讓這些寶貴的經驗智慧能造福後代子孫。
而我自己求學的過程,在升學主義之下,自己的心量愈來愈狹窄。在接觸了聖賢的教誨之後,我們非常明白一個人的福分是靠自己去積累的。人有福氣,人生會走得很順利;人沒有福分,處處障礙。而福分靠心耕,福田心耕。
我這二十多年來走得並不順利,大學聯考也考得不好。連學歷都是福分之一,你有那個福分就可以讀得很高;沒有那個福分,障礙很多。在大學聯考前一天,這個患得患失的心又起作用,睡不著覺。你的孩子會不會這樣?假如會,要趕快把這個性格轉化掉,這對他的人生會形成很多障礙。睡不著,明天又要大學聯考,我的姑丈在醫院上班,所以他讓我姑姑拿了兩顆鎮定劑給我吃。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吃了第一顆鎮定劑,到了二三點,眼睛還是瞪得很大,我媽媽又把第二顆鎮定劑給我吃,一覺未眠。早上還全家出動,爸爸媽媽、兩個姐姐都去陪我考試。記得在高中聯考還有大學聯考,我的姐姐她們都陪我去,都出現了一個情景,我同學的媽媽走過來對我兩個姐姐說道:哇,怎麼有這麼好的妹妹都陪哥哥來考試。你看我在年輕的時候看起來就很蒼老,為什麼?知不知道?內心不健康,很多憂慮,所謂憂能使人老。所以我現在很高興聽到大家一看到我說:喔,你比電視看起來還年輕。因為我之前都老起來先放著了。
沒有正確的思想,那時我去念大學,大學生那時候很流行跟其他學校女同學聯誼,那時候也不知道要用眾星拱月的方法,還沒有智慧,所以向外攀求。我就問這些女性的朋友,剛好一起出去,我問她們說:妳猜我是幾年次的?人有時候都是自取其辱。她們很嚴肅對我講:你應該是五十七年次的。我六十二,她猜我五十七,我皺著眉頭,她們說:是不是猜得太年輕了?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確確實實會表現在臉上。
第一天大學聯考,前一晚沒有睡,突然在考國文的時候感受到這個藥確實有效,昏昏沈沈做完了第一科國文,果然很有效果,沒有考及格。大學聯考也不是很順利。人生從十多歲走到二十多歲很多的坎坷,現在回想起來就是心量狹窄沒有福報,處處得不到助力。
反而接觸了聖賢教誨,孟子教誨我們「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民最大的差別就是在他的存心。同樣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行走,都在穿衣吃飯,外面的行為看起來沒有兩樣,但是存心不一樣,福分也不一樣。當君子走在路上,他會時時提醒自己「舉步常看蟲蟻」,他時時在仁慈的對待萬物,他的福分就在一步一步當中積累了。我們心裡非常的焦躁,每天患得患失在追逐名利,有時候走路太匆忙,下雨天也沒注意到,一踩下去,一隻蝸牛就被我們什麼?踩死了。可能那裡有一窩螞蟻,我們一下就把它踏下去,甚至於踏完以後不只不會可憐牠們,還會罵它一口:害我踩到,差點滑倒。同樣走路,積累的福分不一樣。同樣吃一碗飯,君子是曉得要吃以前都要感謝父母生我、養我、教我,感謝老師教我、訓我,感謝同學陪我一起成長,感謝農夫的辛勤耕作,及所有付出的人。他吃飯的時候也在積累福分。假如另外的人他吃飯他還會在那裡嫌東嫌西,煮得這麼難吃,挑三揀四,卻不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所以人的行為大半相同,真正的不同就在起心動念之中。
轉了一個念頭,開始學習君子的存心,「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從自私轉到以仁存心、以禮存心,用仁心、恭敬心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愛人敬人。當我們開始愛人敬人,慢慢突然發現生命起了變化,因為愛人之後,所回回來的是人恆愛之;恭敬對待他人,所回回來的結果是人恆敬之。人生的變化就在一念之間,從很沒有福氣,現在比較有福氣了,而這份恭敬的心所招來的人生境界非常的美好。真理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印證,信解行證是一個過程,而當你證了以後又重新回回來,更深的信,更深的解,更深的行,更深的證。它是一個循環,都隨著你自己人生的體驗而加深加廣。
我記得我到海口一個多月以後,打電話給一些親朋好友,他們都會很著急的問我一句話,他說:你在那裡過得好嗎?非常的關心。我給朋友說道:我用三句話來回答,第一句話是「德不孤,必有鄰」。諸位朋友,假如現在把你丟在海口,一個人,你敢不敢?丟在古代所謂蠻荒之地,不過現在也很熱鬧了,你敢不敢?這就考驗你對真理的信心,你假如相信「德不孤,必有鄰」,那只要我們懂得對這一片土地付出,對這裡的人群付出,很快的就會得到人愛,就會得到人敬。第一句是「德不孤,必有鄰」,第二句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我們常常希求美好的境界,美好的境界是一個結果,有果必有因,時時種下對的因就能感得好的果,不然只是在那裡欣羨,羨慕別人的份而已。在《論語》裡面提到「君子敬而無失」,對人很尊敬不會無禮,不會犯過失。「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處處會替人著想,給人方便。「敬而無失,恭而有禮」就能達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我們只要時時觀照自己的態度有沒有恭敬存心,有沒有時時替人著想,真的有做到,縱使你到了蠻夷之邦,都能變得很有人緣。當然我不是叫你們去非洲,這些做人的道理放諸四海皆準。
一個多月過程,我都是一個人住,自己去買水果,買菜來煮飯,從小都沒煮過飯,到了一把年紀才來學,不過也很有意義。因為在煮飯當中,在拖地當中,人生會有所體悟,一邊拖地、洗碗,突然會想起一首很熟悉的歌曲,叫世上只有媽媽好。習勞知感恩,人生沒有去做過,事非經過不知難。每天你走進家裡面都是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看到的是一個結果,卻不知這個結果的背後,每一個整齊清潔的家具背後都有著母親的愛心,母親的細心,等自己真正料理家務才知道不容易。一個人到了離家遙遠的地方,幾個月再回來,我相信他叫那一句「媽」,都會怎麼樣?味道都不一樣,都會愈來愈親。所以讓孩子多去歷鍊不是壞事。
一個多月以後,我就沒有再煮過飯了,因為每一天我們都盡心盡力把自己所學的東西告訴他們,分享給他們,我們是一文不取,我們這份真誠很快的他們就能感受到。一個月過後,我講完課下來,走進廚房都會看到很多的菜、很多的水果,也不知道是誰拿來的。為什麼他拿水果來不告訴你?諸位朋友,為什麼?你看人心厚道,他拿來告訴你,怕你心裡有什麼?有負擔。你都給我拿東西來,這樣多不好意思。怕我們心裡有這些負擔,他不願意讓你知道。他為什麼做到這麼徹底?因為我們的付出也是完全什麼?不求回報。你完全不求回報,對方也是同樣的心境與我們交往。
當我看到那些水果蔬菜,突然想起新加坡有一位女士,許哲女士,一0六歲。我在看到對她的介紹,看到她照顧幾十個老人,我的內心很感動,她那種胸懷,把天下人視為自己的兄弟姐妹,確實是普天之下沒有一個她不愛的人。我還拿到很多同學朋友聚會的地方,我放給大家看,大家看完,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有些人從頭到尾在那裡笑,為什麼笑?我們要視思明,看別人笑,了解到他在看這個影片的時候非常的痛快,他覺得做人就要這樣才有味道。看著許哲處事待人,他非常的歡喜。有些人看的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所以那個錄相帶放下來,有人哭,有人笑。哭的是感動,原來還有人能把人的品德做到這麼極處,觸動了他的仁慈之心,觸動了他的悲心,所以他一直在掉眼淚。還有人從頭到尾看的時候眉頭深鎖,為什麼眉頭深鎖?很可能覺得她這樣做是不錯,但是我好像不行,我好像不能,給自己設下很多的立場,有點羨慕她,又覺得自己做不到,所以邊看邊沈思。
在介紹許哲女士的影片當中有一幕,是許哲女士打開冰箱說道,她說:我從來沒買菜,但是冰箱裡的菜都是滿的。那時候我聽只覺得很有意思,但是當我到了海口,當我看到廚房裡有很多的菜,我突然明白了,這些送菜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許哲女士的付出,連一絲一毫的所求都沒有,所以送給她菜的人也希望沒有一絲一毫的所求,不希望給她任何心裡上的負擔。你看人與人假如這樣相交往,那是什麼世界?大同世界不遠,只在我們的存心,體會到這點,我的內心也相當歡喜,對於「愛人者,人恆愛之」的信心更加堅定。
我們對於經典裡面每一句教誨,我們的信心到底到哪裡,自己要勘驗一下。信心不足,真的境界來的時候,四書五經的教誨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很可能在那個當下統統是自己的煩惱習氣現前。學問到哪,往往都是在遇境界的時候才看得出來。從自己的人生去印證,你對人付出,得到他人的關愛。
而我生命應該是不長壽的人,諸位看得出來吧?因為在念書過程心量狹小,與天道相違。我的手紋在生命線當中斷了好幾截,楊老師在我第一次到她們家,在閒談當中看了一下我的手,她看完以後,本來想給我介紹女朋友,都不敢給我介紹了。因為一看,哇,這個年輕人命不長。到楊老師家,那時候我剛好三十歲,二十九、三十,那段時間身體覺得很虛弱,常常很疲憊,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時間到了。當然我們學聖賢的不怕死,因為了解生死是虛妄的,就好像一件衣服壞了,壞了要怎麼辦?再換一件。這種生死的態度,你什麼時候教下一代?一個人不怕死,他所展現出來的人生格局態度跟怕死一不一樣?那差很多。
我會跟我的學生講到生死問題,我就問他們,今天你有一台腳踏車,腳踏車壞掉了怎麼辦?當然有時候你問學生,他的回答都會出乎你意外,你要隨時能夠接變化球。他們會說趕快去修理,對,他講得有道理,趕快去修理,就好像人生病了去看醫生。假如這台腳踏車已經壞到不能再修理了,怎麼辦?那就換一台。你會不會把這一台壞掉的腳踏車每天又扛在肩上走路?不可能。所以這個機器壞掉了就再換一個新的機器,但是你要去換一個新的機器的時候,你要有慧眼,你要能看得出來這台腳踏車好還是不好,你假如沒有智慧就會換到一台很差的腳踏車,就很難騎。你沒有智慧,你下一輩子就抉擇到不好的人生、不好的際遇。所以要有智慧去選擇。
我就會跟學生溝通,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有一位長者跟我說,人生有三大關:情關、錢關、生死關,這三關不好過。一位長者跟我們講這樣的話,我們要很珍惜這個因緣,不能只把它抄下來,「哇,這句話真好」,要拿來成就自己的人生。諸位朋友,這三關你幾過了幾關?假如這三關你現在都已經過了,保證你往後的人生一帆風順沒有障礙。什麼時候要把這三關過了?當下提升智慧,三關就跨過去。情關什麼時候教孩子如何跨過去?等到他快鬧離婚了,你再來教他嗎?錢關,貪心、患得患失,什麼時候教他跨過去?從小要教,這些對人生重要的思想觀念都要趕快扎根。
因為不怕死,所以也沒有很煩惱。我記得那時候開車從台中開回高雄開到睡著了,真的睡著了,是很努力不想睡著,可是還是睡著。剛好壓到高速公路,路兩旁都會有凸出來圓圓會反光的設備,一壓到以後,突然驚醒,恍若隔世。假如沒醒起來,不堪設想。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每次我要開長途回去,楊老師沿途要給我打好幾通電話,一接起電話來,「你有沒有睡著?」她很擔心。剛好有一次我回去參加道證法師主法全台灣省大放生,十多台貨車在台南的港口放生,那一次放生完,我本來在咳嗽,回來就不咳了,回來之後就去台中教書,教一個班級教了一個學期。放完生以後,這種情況就改善。
人如何求得健康長壽?真理要靠自己去印證,無畏布施才得健康長壽。我們放生,讓這些生靈免於痛苦。我們弘揚聖賢教誨,讓每一個人能有智慧面對他的人生,讓他不會走在黑暗、走在恐懼之中,讓他內心這一份恐懼除去,不只他除去了,也讓往後他的世代子孫也免於對人生迷惑的恐慌。所以當我們在弘揚聖教,是做到了徹底的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大家看到我都很緊張,說:蔡老師,你怎麼瘦成這樣?我就告訴他:因為我德行不好,又希望人家覺得我德行很好,看起來比較有仙風道骨。我們對真理要有信心,一個人吃素,七年是一個循環,會調整。人常常都想立竿見影,這個態度不好。想立竿見影,你常常就在那裡患得患失,怎麼反應這麼慢?心裡又很焦急,焦急之後又沒有辦法全心全意依教奉行,照著聖賢去做。剛好我吃素差不多也第七個年頭,在調整。你看我前幾天每一天上五個小時的課上了六天,現在是第二期,精神好不好?也挺好,要有信心。
我在大陸講課已經一年多的時間,回想起去年七月底,剛好一年,那時候是講到全身流冷汗,冒冷汗。那些老師說:蔡老師,你不能再撐了,明天別上課了。我就睡了一天,真的好像昏死過去了。我們一同弘揚文化的老師,他們跟我開玩笑,他說蔡老師在該生病的時候就會生病,因為那一次我倒下去之後,好幾個老師就跳出來把課程都扛下來,結果他們快速成長,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這是前一年的狀況,事隔一年,我的身體是愈來愈好。對於聖賢教誨我們要有十足的信心。好,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