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三集)  2005/8/5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7-0023

  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提起對中國文化的信心、願心,抱持著「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往後我們教學相長。「學所以治己」,學習的時候提升自己,改掉自己的習氣,而在教別人的過程當中也了解到他人的需要在哪裡,有了信心、有了願力去實踐,我們的能力就會不斷的提升、增長。又有了正確的學習態度,必然在學習的路上能夠事半功倍,不要再走很多的冤枉路。我們現在翻開課本第一頁,態度決定成功,你們態度都正了,很多四千五百年前的教誨,以至於《弟子規》當中的教誨,在我們這幾天的課程當中都已經點到重點了,我們先把第一段念一遍,來了解一下我們的老祖宗是怎麼教導我們的。預備起: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能維繫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無疑是其傳統文化教育產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禮記》中就有精闢的見解:「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這一段我們就了解到中國能維繫幾千年,甚至於是維繫幾千年大一統的局面,這在世界的歷史是絕無僅有。羅馬時代歐洲也曾經出現大一統,但是羅馬以後就再也沒有出現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炎黃子孫都有同一個命脈,同樣接受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才能綿延幾千年大一統而不被淘汰、不被毀滅。而《禮記》當中這一句最重要的教誨,「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不只是對國家最重要,對家庭、對企業團體都是決定性的因素,只要沒有回到這個教育的重要性,縱使你的企業做得很大,你的家族發展得很快,總有一天會敗喪下來的。

  我們接著看第二段:

  【可惜的是,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極需靠我們在中華大地上恢復挽救。因為經過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確實是維繫社會安定和平的強大力量,是國家繁榮興盛的基礎。】

  在這一段當中我們體會到文化是經過幾千年的實踐、印證,我們冷靜來觀照現在的家庭社會,很多的亂象根源於不懂道德。道是倫常大道,德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我們觀照一下,現在所有的問題是不是只要這八德興盛就能完全解決?您注意去看看,注意去觀察,只要這八德興盛就能解決,而這八德的興盛有賴於我們炎黃子孫帶頭來做。因為在這個時代有一些誤解,很多人斷章取義,「你看清朝末年這麼腐敗,都是因為中國文化的關係,所以中國要強,一定要把中國文化捨掉」,這種推論都很偏頗,而且對這個時代產生了致命的傷害。

  我們自己要會判斷,清朝也是在世界當中嶄露頭角,也是盛極一時的強國,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維繫了一百多年的治世。我們看到清朝的起跟落我們要有所體會,有盛有衰,不只一個朝代有盛衰,一個家族有盛衰,一個企業有盛衰。諸位朋友,你有沒有看過一個家族是這樣長盛不衰,有沒有?有,哪一個家族?孔夫子的家族、范仲淹的家族、曾國藩的家族、林則徐的家族,目前都長盛未衰,已經有的幾百、幾千年。你要學這個還是要學這個?定位要清楚,學哪個?你們還懷疑?當然要學長盛不衰。而一個朝代也好,一個人的盛衰也好,都是可以讓我們學習,讓我們引以為戒。

  來,你要學盛還是要學衰?盛。衰要不要學?見不賢,內自省,「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那也是學習。清朝的盛,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宮廷每天都講經典,文武百官見和同解,思想一致,非常團結,國家興盛。到了中葉以後,因為出現了一個很致命的女人,叫慈禧太后。當這些講經的老師在上面講學,她在底下很有可能聽了以後很不舒服,怎麼都在罵我的缺點,所以她就告訴這些老師你明天不用來講了;經典教育不講,文武百官開始思想不一致。再加上只要有人弄權,一定會形成一股拍馬屁的風氣,很多真正的良臣開始被劣幣驅逐了,朝政就開始整個衰敗下來,這衰。盛在重視中國文化,衰在不重視中國文化,這叫正確的判斷。

  中國人在這個世界可說是遍布各地,諸位朋友,你在哪裡還找得到一個民族可以遍地生長,有沒有?很少吧,炎黃子孫到哪都可以生存,而且都生存的很好,關鍵在哪?都是人,為什麼我們的生命力這麼強,什麼力量?文化的力量。這文化的人生態度深植在中國人的心中,勤儉治家,中國人很勤奮,走到哪裡不怕沒飯吃,走到哪裡都能掌握當地的經濟命脈。這個勤勞的特質綿延了數千年沒改過,他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影響了,在家庭當中、在整個華人的環境當中就養成這樣的特質。但是諸位朋友,這個勤儉的態度在我們的下一代有嗎?現在可是斷根的危機,要謹慎!要創下一個中華民族的盛世,唯有再重視中國文化。諸位朋友,下一波中華民族的興盛我們後會有期。

  我們接著看下一段,預備起:

  【在物質文明的今天,古老的東西並不意味著過時。因為智慧、真理是永恆的,歷久彌新的。就像太陽,雖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它不僅賦予人類生命、又帶來光明和希望。古聖先賢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陽光,普照寰宇,帶給人類幸福、美滿。】

  這個比喻很好,就像太陽一樣,歷久彌新,也像一棵頂立天地五千年的參天大樹,這棵樹幹不曾動搖過,而它每年都會發新枝、新芽,這棵樹幹就好像亙古不變的做人做事道理,文化的精髓所在,而每一年發新芽都是順應了那一年的氣侯、溫度、環境。相同的,我們掌握了中國文化的綱領所在,也要與時俱進,順應現在的社會環境來運用,這樣才能活學活用。這其間的分寸也有賴我們自己去掌控,比方以前看到國家領導人要三跪九叩,現在遇到領導人要不要三跪九叩?跪下來的話待會領導人過來問「你是哪一班的?哪個學校?你們老師叫什麼名字?」「我們老師叫蔡禮旭」,那我就完蛋了。因為那是一百多年前的禮儀,禮的本質是恭敬,我們要抓到,但是禮的外在要隨時代去調整。現在最敬禮是三鞠躬;當然到佛門不一樣,佛門的最敬禮依然是三跪九叩。

  我們接著看下一段內容,預備起:

  【中國傳統的聖賢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代代相傳。在漢武帝時代,正式將儒家學說確立為教育政策。這個教學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紀上半葉均未改變。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漸把它廢除。這一直佔主導地位、美好的傳統教育,究竟教我們什麼?】

  你看幾千年都沒變是有它的原因。諸位朋友,你覺得我們比古人聰明嗎?我們的煩惱多古人太多了,他們比我們冷靜,他們比我們能洞徹機先,他們洞察事情非常的細微,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只要我們肯珍惜這些千年的智慧,我們一生的成就也不會輸給古人,所謂不讓古人是謂有志氣。我們來看看到底教我們什麼?我們念一下,預備起:

  【教我們的是:認識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此之謂道。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逾越的做人,此之謂德。】

  「道德」二字含攝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大自然的法則叫「道」,萬物生長,像氣候有春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循環不已。一個人身體要強壯,最好是在春夏秋冬分明的地區,你看在熱帶地方的人民長得高不高大?很少很高大,為什麼?因為天氣都很熱,人體都一直在出汗、在發散;應該是有散也有藏,這才是自然規律。我到北京去住了一陣子,本來我是很怕冷的人,住了一陣子,回到台灣剛好遇到寒流。我上一次回來是什麼時候?那時候真遇到寒流,好冷,好幾天都是十度以下,每個人遇到我都說好冷!但是我都沒感覺,因為我已經經過零下五度、八度的考驗,身體有一些調整,就比較不怕冷。

  大自然都是有它的規律的。像星球的運行也都有它的軌跡,假如星球運行不依照軌跡,那就大亂了。你看九大行星有軌跡,今天假如其中一顆行星,海王星說「我不想這麼走,我想要轉九十度」,這樣轉好不好?它又不聽人家的勸告就去轉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跟其他星球的軌跡重疊碰撞、摩擦,甚至於會毀滅掉。萬物都有它正常的軌跡,而人又處在萬物之中,當然也不例外。人有他依循的正道,假如不願意依循這個正道,將會發生人與人的摩擦、衝突,甚至於是毀滅都有。

  我們看現在人與人的衝突多不多?不勝枚舉,因為人不再遵循正道了。中國的道叫倫常大道,遵循這個倫常大道,順從自己的本善去做人,流露出來的行為叫德。倫常大道這不是誰發明的,這是很自然形成的關係,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這是兄弟關係,延伸到一切堂兄弟、表兄弟都可以,再延伸,同事之間也可以長幼有序。

  諸位朋友,五倫哪一倫最重要?五倫是正常關係,自然發展出來人與人的人倫。你們都知道是「夫婦」,因為你們都很有智慧,懂得判斷。夫婦同室,再延伸,父子、兄弟是同一個家,而一個人所有行為的模式,還沒出家門以前大多已經養成了。一個家的家教對一個人的人格影響甚深,天下的安危取決於夫婦關係。當夫婦關係融洽,子女在這個環境生長,父母跟子女會感情很好,因為在一個和諧的氣氛成長,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愛,充滿關懷,兄弟姐妹也很和藹,懂得互相照顧,互相幫忙。這些經驗我都有,因為小時候作業寫不出來,我就會說「姐」,姐就過來了。因為從小到大我的父母沒有在我們面前吵過架,或講一句很情緒化的話,一句都沒有,你看那個家庭氣氛很祥和。

  假如父母常常吵架?孩子的人格就會發生不好的影響,夫婦要明白到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的人格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有這樣認知的父母太少了。有一個女性三十來歲在戒毒所裡面,她被人家訪問,問她的一生遭遇,她說她十三、四歲就離開家了,為什麼離開家?因為從小看父母常常打架、吵架,她恨不得離開這個家。你看這個女孩心理能健康嗎?不可能。後來她接觸很多社會的人群相當複雜,她說她做一件事從來沒有失敗過,就是打架,她每次都打贏。訪問的人很驚訝,一個女孩子打架可以打贏。她說我每次打架的時候都恨不得他把我殺了,把我打死,我根本不想活了。你看那內心的痛苦,內心那分怨恨有多深,對人生絕望。你跟一個人打架,他不要命了,你能不能打贏他?趕快溜。

  她說到後來遇到一個男士,這個男士跟她交往,不希望她離開他,所以就拿毒品給她吃,控制她的行為。那個男人說因為我很愛妳,所以妳不要離開我,你看這種話是真的嗎?那不叫愛,那叫控制、叫佔有。但是現在又有幾個女人能分辨清楚?開智慧重要!不然人生有很多陷阱就撲通掉下去了。這個女士提到她現在最大的一個心願,希望她還很小的女兒的人生不要再像她一樣這麼淒慘。雖然她的人生已經到了不好的境地,但是她還是有一份母親的愛,一份善念,希望女兒能更好。

  夫婦的相處影響著下一代的幸福,真的。我們家三個孩子跟朋友交往從來沒吵過架,因為吵架都吵不贏,罵人都罵不出來,小時候沒有環境練習,所以現在就很生疏,也不想罵。父母又很好客,三個姐弟人際關係都很好,我記得我姐姐、二姐、還有我的同學,同學會、生日會很多都在我們家過,這都是父母的態度影響小孩。要讓家庭和樂有一個功夫是必修課程,夫妻那麼近,難免會有摩擦,這是要「忍一時風平浪靜」。

  有一個朋友說「蔡老師,你說那個忍,到底要忍到什麼時候?」我跟他講「我保證你會忍到火山爆發」。忍不是壓下來,忍是功夫,我們看這個字,一把刀架在你的心頭上,你都可以如如不動,這叫忍功。當然不是真的拿一把劍架在你的心頭上,是當對方用非常無禮的言語在批評你,在跟你挑釁,你都不為所動,能夠包容,能夠寬恕,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假如對應過來,那就打得火熱了。只要夫妻一方真正有忍的功夫,這個家庭一定會有良性的循環,因為發脾氣的人當他冷靜下來以後,他會覺得理虧,他的慚愧心會慢慢喚醒,這良性循環才能轉動。假如大家都逞意氣之爭,無有寧日。

  諸位朋友,你小時候爸爸情緒好不好你知不知道?都很清楚。假如父母常常在那裡鬧情緒,整個家庭氣氛哪可能會好!每天都覺得愁雲慘霧,趕快嫁人。結果這樣的女孩出去嫁人都是凶多吉少,為什麼?她不會判斷,她覺得很匱乏,都沒有人愛,所以她對愛有誤解,她覺得只要有人對我好就好,所以一遇到很會講好聽話的,一遇到很會獻殷勤的,她就麻煩了。這個忍要忍得明白,知道夫妻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很多生活習慣有賴彼此的寬恕,彼此互相的引導,這樣你就不會計較。

  再來,要為大局著想,大局是家庭的和樂,大局是孩子一生人格的養成;其實當一個人能忍下來,你就突破你的瞋恚心,你會很有成就感。而夫婦關係正了,父子自正,兄弟姐妹自正,當他對父母懂得感恩,這份念恩的心深植在心中,等到他出社會遇到真正愛護、提攜他的上司,他也會盡忠,也會報恩,這是很自然的心性,因為「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這是真理。再來,兄弟之間都懂得肝膽相照,懂得要有情義,自自然然他出來跟同學相處,跟朋友、同事相處,就有那種態度,所以朋友也會處得好。夫婦一正,五倫自正,不是很複雜!

  常常有人會問我的父母,問到一些教育孩子的事情,我爸爸常說:也沒有被孩子煩惱到。為什麼沒有被孩子煩惱到?因為夫妻關係好,就覺得很省力,好像很多事都很順,又沒教過孩子要孝順,孩子也還可以,就是這種心性的自然發展,省力不費時。我們現在要把夫婦關係抓到,夫婦關係要慎於始,首先要找好對象,怎麼找對象?中國文化教你找對象,孝是一個人德行的根本,你要建立家庭一定要找有德行的人,德才是家之本、事業之本,而「夫孝,德之本也」,孝是德之本。

  還沒有結婚的朋友舉手?來,這位朋友請教妳一個問題,妳不要太緊張,人生隨時會有變化球,妳要處變不驚去接受。現在有一個男士,他追求妳三年,在這三年來他力行了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叫有求必應,妳要什麼給什麼,半夜肚子餓了,「我好餓!」他馬上電話掛掉,騎摩托車,縱使在這麼大的風雨之下他都咻、咻,把熱騰騰的芝麻糊端到妳的面前。(因為我喜歡吃芝麻糊,我也不知道人家喜歡吃什麼。你們不要買芝麻糊給我!)這是半夜打電話給他,他馬上就出來。然後禮拜六、禮拜天他就去打聽哪一座山比較美麗,哪一間咖啡比較好喝。這樣三年如一日,對你處處獻殷勤,妳還沒生日,前一個月他已經去訂玫瑰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三年之後他跟妳求婚,因為妳祖宗有德,剛好妳一個長輩住在他們家旁邊,就跟妳講他對他父母不孝敬,妳自己考慮考慮要不要嫁?

  要不要嫁?不嫁。妳要不要考慮一下?好,不嫁,為什麼不嫁?對父母不孝,對身旁的人就不仁慈。這樣的判斷非常正確,因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沒有孝心,對人的關懷是假的。所以女人要冷靜,不然「女怕嫁錯郎」,不小心嫁錯了就麻煩。但是聽說很理智的女人都嫁不出去。不會的,很理智、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待價而沽,這個股票一定會每年都漲停板。

  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個人沒有孝心他人生的一個重要態度無法形成,道義、恩義,好的不長,長什麼?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家長說我兒子最近沒學好也沒學壞。沒這種事情,不往上鐵定往下,你沒看他雙眼睜開都在看、都在學、都在聽,那電腦教什麼,電視教什麼,你們夫妻兩個又演什麼給他看,哪有可能不進步不退步之理?好的不長會長一個態度—利害。諸位朋友,我們的下一代用什麼在對人?利害,有沒有安全感?利害是變化多端,今天是利,改天對他來講可能變害,只要你擋住了他要的東西,你就從利變害了,他會翻臉不認人,因為他自私。

  當三年以後妳幫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因為懷胎辛苦,養育三年那是最累的時候,很有可能小姐都變歐巴桑了,長了幾條皺紋,突然他在外面工作遇到一個更年輕貌美的,你會從利變什麼?因為當初追妳的時候妳年輕貌美,又有好的工作,他當然全力以赴,妳要了解他全力以赴背後的動力在哪?是利!等三年之後,他看到想要追求的女孩子,你會從利變什麼?變害,害要怎麼樣?除之,你們說的,我沒講。你看,這個動作做下去不得了,離婚率上升了,現在的離婚率直逼三分之一,真是阿彌陀佛!離婚率馬上帶動另外一個攸關社會動盪的因素,犯罪率提升了。

  我曾經在海口問過一個監獄長,關進去監獄裡面的,不健全的家庭佔了多少?他說有六、七成以上。因為孩子在家沒有好的家庭教育,他的根基不牢,外面的社會又非常多的誘惑,很快就誤入歧途,犯罪率就上升。犯罪率不斷上升,我們處在這樣的社會之中有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諸位朋友,你現在背背包都怎麼背?都這樣跨過來對不對?路要怎樣走?路要這樣走,我到海口去還有人示範給我看,「蔡老師,你要小心一點,不然會被搶」。後來這次到大慶去演講,大慶那邊的朋友說現在背這樣沒有用,因為他會拿刀子把你的皮包背帶切斷。結果我們中心有一個老師說,我們去生產一個背包,用鐵鍊做的,可能會賺大錢。滿有生意頭腦。社會淪落到這般田地,該回頭!

  很多的國家政府花大把大把的鈔票把要結婚的人叫過來,「夫妻之間要有道義、恩義,夫妻之間要和睦相處,要同心同德」,給他上課上三天,有沒有用?可能坐在底下「真無聊,我都這麼大了,我不知道嗎?」花了一大堆建監獄的錢,但是監獄能不能把犯人教好?不太容易,小偷關進去五年出來變什麼?不要從結果解決問題,要從什麼?根本解決問題,根本在人沒有情義、恩義、道義,根本在沒教孝。教孝至關重要,維繫著社會、家庭的安定與否,也維繫著一個人人格是否健全。

  五倫關係,父子有親,父慈子孝,父要能慈,子才能孝,你要把他教對了他才懂。教育的「教」,教育真正的意義在哪?「教也者」,這是《禮記.學記》的話,「長善而救其失」,這一段話把教育的兩大主軸點出來。諸位朋友,一個人的人生、人格要健全,家庭、事業要發展美滿,應該具備哪些好的特質?要長善,哪些特質?孝,「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孝為百善之首,再來,孝開了百善自開,你不從這個源頭,百善開不了,非常微妙!所以儒道釋說穿了,都在教孝道。你看一個人有孝心,兄弟姐妹友愛,不讓父母操心,一個人有孝心,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懂得分寸,「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教孝就顯得刻不容緩。

  除了教孝以外還有什麼善必須長?諸位朋友,你們上了五天的課,雖然我是容易知足的,還有教什麼刻不容緩?尊師、恭敬、禮貌,恭敬心很重要。還有沒有?溫良恭儉讓,夫子的五個德。溫是溫和,脾氣要很好,對人要恭謙;良是善良;恭也是恭敬。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這些特質都很重要,而當一個人真正有孝心,這些德行也會自然的發展,孝是源頭。

  所以我們在教孩子,孝道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如何教孝?其實教孝的方法也是延伸到教所有的德行都應該是用這些重點,第一要「知恩報恩」,我們告訴孩子,父母到底有什麼恩德,因為他不知道他就不懂得念,這一點要冷靜。很多人說他應該懂,「人不學,不知道」,有一個七歲的小孩上《弟子規》上了一個多月,之後老師請他們上台發表心得,那孩子第一句話說「我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這句話很有味道!我們都覺得他應該知道,你沒教孩子不知道。

  我們告訴孩子父母有懷胎、生育、養育、教育的辛勞,從懷胎十月跟孩子談起,你看母親懷孕以後有些人會生理反應會嘔吐,嘔吐是什麼感覺?諸位男士我告訴你們,雖然我沒經驗,嘔吐的感覺就好像暈車,很不舒服。諸位朋友,你暈車的時候吃不吃得下東西?吃不下。我們跟孩子講,那麼難受的感覺你都吃不下東西,可是為什麼媽媽還是把東西吃下去,為什麼?為了給胎兒營養,縱使她很難受她也會忍。我們跟孩子講,媽媽為了成就你的健康,那麼大的難受都忍了,而你們卻偏食,糟蹋了母親那一個好意。偏食身體就不好,母親從懷胎就念念要成就你的健康,到你生出來,也都是極盡全力用營養、健康的東西給你吃,你要對得起母親的付出。那麼難受媽媽都吃了,你們現在有難受嗎?這樣去跟孩子引導他們很容易接受,也慢慢能體諒父母辛勞。

  再來,因為營養的來源來自於母體,不只在懷孕的時候來自母體,連生完哺乳的過程都是透過母親的營養給予小孩,這些乳汁都是母親的血變成的。而在營養素當中鈣質很重要,不能缺乏,人體最大的鈣質是骨頭,假如胎兒的鈣質不夠了,就從母體的骨頭抽出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婦女懷孕、生產過後,身體都有明顯的下降,就是這個懷胎過程的透支。再來,懷胎十月,尤其到最後幾個月,那個重量很重,而且要坐也不是,要躺也不是,睡覺很不好睡,怕會壓到胎兒,確確實實是念念都繫著我們的感受。有時候睡到半夜,孩子動了他的手、動了他的腳,往媽媽的身上踢了一下,都會痛到驚醒睡不著。諸位朋友,這樣的事我們都做過,我們都忘了。

  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那個生產的痛比癌症還要痛,我們看很多癌症的病患痛到受不了都結束生命,而母親那份痛卻為了孩子而承受。諸位朋友,有哪個媽媽你長大的時候跟你講「兒子,我生你好痛!」有沒有?沒有。生產的痛我們跟孩子講,就好像拿著一把刀每過十五分鐘在你的手臂上劃一橫,再十五分鐘再劃一橫,陣痛就是這樣,很多肌肉都要撕裂才能把孩子順利生下來。孩子聽到這裡眉頭都皺起來,這麼大的痛苦。那個產房上有兩條鋼柱很粗,結果都拉彎了,我們問孩子什麼力量拉彎了?痛!鋼柱見證了母親生產的辛苦。而當母親生完產第一個念頭是什麼?第一句話問什麼?「孩子健不健康」,當場把這麼大的痛苦完全放下,諸位朋友,你做得到嗎?這樣為了關懷孩子把最大的痛苦都能捨掉,這一念心,這樣的恩德,我們這一輩子都報不完。這是生產的辛勞。

  接著還有養育、教育,那都是幾年、幾十年的過程工夫。我們要冷靜想想,俗話說「養子方知親恩」,閩南話又說「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諸位朋友,不要等到那個時候,因為報恩的機會、行孝的機會不會等人,等你明白到父母的恩很可能父母都垂垂老矣,要能當下了解這個真相,當下用心去做一個孝子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今天回去想想父母的養育、教育有哪些辛勞之處,而我們在這幾十年的過程又拿什麼回報我們的父母。這是今天的作業,我們明天再一起來好好感受感受父母的恩德。謝謝大家。

#